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综合培优难度大含参考复习资料

一元二次方程提高题 1、已知0200052 =--x x ,则 ()()2 1 122 3-+---x x x 的值是 . 2、已知0120042=+-a a ,则_________1 2004 4007222=++ -a a a . 3、若1≠ab ,且07200552=++a a ,05200572=++b b ,则_________=b a . 4、已知方程043222=-+-a ax x 没有实数根,则代数式_____21682=-++-a a a . 5、已知x x y -+=62,则y 的最大值为 . 6、已知0=++c b a ,2=abc ,0φc ,则( ) A 、0πab B 、2-≤+b a C 、3-≤+b a D 、4-≤+b a 7、已知8=-b a ,0162=++c ab ,则________=++c b a . 8、已知012=-+m m ,则________2006223=-+m m . 9、已知4=-b a ,042=++c ab ,则________=+b a . 10、若方程02=-+q px x 的二根为1x ,2x ,且11φx ,03φ++q p ,则2x ( )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能确定 11、已知α是方程041 2 =-+x x 的一个根,则α αα--331的值为 . 12、若132=-x x ,则=+--+200872129234x x x x ( ) A 、2011 B 、2010 C 、2009 D 、2008 13、方程22323=--+x x 的解为 . 14、已知06222=+-y x x ,则x y x 222++的最大值是( ) A 、14 B 、15 C 、16 D 、18 15、方程m x x =+-2||22恰有3个实根,则=m ( ) A 、1 B 、1.5 C 、2 D 、2.5 16、方程97 33 322=-+- +x x x x 的全体实数根之积为( ) A 、60 B 、60- C 、10 D 、10- 1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522=--a x x (a 为常数)的两根之比3:2:21=x x ,则=-12x x ( )

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1﹣﹣)×(+)﹣(1﹣﹣)(+),令+=t,则: 原式=(1﹣t)(t+)﹣(1﹣t﹣)t=t+﹣t2﹣+t2= 在上面的问题中,用一个字母代表式子中的某一部分,能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这种思想方法叫做“换元法”,请用“换元法”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1﹣﹣)×(+)﹣(1﹣﹣)×(+) (2)因式分解:(a2﹣5a+3)(a2﹣5a+7)+4 (3)解方程:(x2+4x+1)(x2+4x+3)=3 【答案】(1);(2)(a2﹣5a+5)2;(3)x1=0,x2=﹣4,x3=x4=﹣2 【解析】 【分析】 (1)仿照材料内容,令+=t代入原式计算. (2)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a2﹣5a=t代入原式进行因式分解,最后要记得把t换为a. (3)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x2+4x=t代入原方程,即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t的两个解后要代回去求出4个x的解. 【详解】 (1)令+=t,则: 原式=(1﹣t)(t+)﹣(1﹣t﹣)t=t+﹣t2﹣﹣t+t2+= (2)令a2﹣5a=t,则: 原式=(t+3)(t+7)+4=t2+7t+3t+21+4=t2+10t+25=(t+5)2=(a2﹣5a+5)2 (3)令x2+4x=t,则原方程转化为: (t+1)(t+3)=3 t2+4t+3=3 t(t+4)=0 ∴t1=0,t2=﹣4 当x2+4x=0时, x(x+4)=0

解得:x1=0,x2=﹣4 当x2+4x=﹣4时, x2+4x+4=0 (x+2)2=0 解得:x3=x4=﹣2 【点睛】 本题考查用换元法进行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换元法一般可达到降次效果,从而简便运算. 2.如图,在△ABC中,AB=6cm,BC=7cm,∠ABC=30°,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B点移动,点Q从B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C点移动.如果P、Q两点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 【答案】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 【解析】 【分析】 作出辅助线,过点Q作QE⊥PB于E,即可得出S△PQB=1 2 ×PB×QE,有P、Q点的移动速 度,设时间为t秒时,可以得出PB、QE关于t的表达式,代入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 解: 如图, 过点Q作QE⊥PB于E,则∠QEB=90°. ∵∠ABC=30°, ∴2QE=QB. ∴S△PQB=1 2 ?PB?QE. 设经过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 则PB=6﹣t,QB=2t,QE=t. 根据题意,1 2 ?(6﹣t)?t=4. t2﹣6t+8=0. t2=2,t2=4. 当t=4时,2t=8,8>7,不合题意舍去,取t=2.

一元二次方程提高培优题

1 一元二次方程提高题 一、选择题 1.已知a 是方程x 2 +x ﹣1=0的一个根,则 的值为( ) A . B . C .﹣1 D .1 2.一元二次方程(2)2x x x -=-的根是( ) =1 =0 =1和x=2 =-1和x=2 3.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有关部门决定降低药价,对某种原价为289元的药品进行连续两次降价后为256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 289(1﹣x )2=256 B . 256(1﹣x )2 =289 C . 289(1﹣2x )=256 D . 256(1﹣2x )=289 4.岑溪市重点打造的天龙顶山地公园在20XX 年12月27日试业了.在此之前,公园派出小曾等人到某旅游景区考察,了解到该景区三月份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五月份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小曾想知道景区每月游客的平均增长率x 的值,应该用下列哪一个方程来求出( ) A .20(1+x )2=50 B .20(1﹣x )2=50 C .50(1+x )2 =20 D .50(1 ﹣x )2 =20 5.某校九年级学生毕业时,每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相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留作纪念,全班共送了2070张相片,如果全班有x 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 A .(1)2070x x -= B .(1)2070x x += C .2(1)2070x x += D . (1) 2070x x x -= 6.若关于x 的方程x 2 ﹣4x+m=0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4 B .m >﹣4 C .m <4 D .m >4 7.已知实数a ,b 分别满足22a 6a 40b 6b 40-+=-+=,,且a≠b,则 b a a b +的值是【 】 A .7 B .-7 C .11 D .-11 8.已知关于x 的方程()2kx 1k x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k 0=时,方程无解 B.当k 1=时,方程有一个实数解 C.当k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D.当k 0≠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9.若22 4x Mxy y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 ) A. 2 B. ±2 C. 4 D.±4 二、填空题 10.已知方程x 2 +(1﹣ )x ﹣=0的两个根x 1和x 2,则x 12+x 22 = 11.已知m 和n 是方程2x 2 -5x -3=0的两个根,则 1m +1 n =________. 12.若将方程2 67x x +=,化为()2 16x m +=,则m =________. 13.已知(x 2 +y 2 )(x 2 -1+y 2 )-12=0,则x 2 +y 2 的值是_________? 14.某种药品原价为60元/盒,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元/盒.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15a 4+b 10--=,且一元二次方程2kx ax b 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计算题 16.解方程:(x+3)2 ﹣x (x+3)=0. 按要求解方程: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ɑ=4,若b 、c 是关于x 的方程x 2 ﹣(2k +1)x +4(k ﹣ 12 )=0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周长. 【答案】△ABC 的周长为10. 【解析】 【分析】 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当a=4为腰长时,将x=4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 值,将k 值代入原方程可求出底边长,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求出△ABC 的周长;当a=4为底边长时,由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 值,将其代入原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b+c 的值,由b+c=a 可得出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当a =4为腰长时,将x =4代入原方程,得:()214421402k k ? ?-++-= ??? 解得:52k = 当52 k =时,原方程为x 2﹣6x +8=0, 解得:x 1=2,x 2=4, ∴此时△ABC 的周长为4+4+2=10; 当a =4为底长时,△=[﹣(2k +1)]2﹣4×1×4(k ﹣ 12)=(2k ﹣3)2=0, 解得:k =32 , ∴b +c =2k +1=4. ∵b +c =4=a , ∴此时,边长为a ,b ,c 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204 m mx m x -++=. (1)当m 取什么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4m =时,求方程的解. 【答案】(1)当1m >-且0m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134 x +=,

一元二次方程综合培优(难度大-含参考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拓展提高题 1、已知0200052 =--x x ,则 ()()2 1 122 3-+---x x x 的值是 . 2、已知0120042=+-a a ,则_________1 2004 400722 2=++ -a a a . 3、若1≠ab ,且07200552=++a a ,05200572=++b b ,则_________=b a . 4、已知方程043222=-+-a ax x 没有实数根,则代数式_____21682=-++-a a a . 5、已知x x y -+=62,则y 的最大值为 . 6、已知0=++c b a ,2=abc ,0 c ,则( ) A 、0 ab B 、2-≤+b a C 、3-≤+b a D 、4-≤+b a % 7、已知8=-b a ,0162=++c ab ,则________=++c b a . 8、已知012=-+m m ,则________2006223=-+m m . 9、已知4=-b a ,042=++c ab ,则________=+b a . 10、若方程02=-+q px x 的二根为1x ,2x ,且11 x ,03 ++q p ,则2x ( )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能确定 11、已知α是方程041 2 =-+x x 的一个根,则α αα--331的值为 . 12、若132=-x x ,则=+--+200872129234x x x x ( ) A 、2011 B 、2010 C 、2009 D 、2008 { 13、方程22323=--+x x 的解为 . 14、已知06222=+-y x x ,则x y x 222++的最大值是( ) A 、14 B 、15 C 、16 D 、18 15、方程m x x =+-2||22恰有3个实根,则=m ( ) A 、1 B 、 C 、2 D 、 16、方程97 33 322=-+- +x x x x 的全体实数根之积为( ) A 、60 B 、60- C 、10 D 、10- 1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522=--a x x (a 为常数)的两根之比3:2:21=x x ,则=-12x x ( )

八下数学培优( 含答案)

数学培优 (一) 1. 如果x x >,且0=x x y 的图像相交于点A 、B ,设点A 的坐标为),(11y x ,那么长为x 1,宽为y 1的矩形面积和周长分别为( ) A 、4,12 B 、8,12 C 、4,6 D 、8,6 4. 已知点()a P ,1在反比例函数()0≠=k x k y 的图象上,其中322++=m m a (m 为实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象限.一、三 5.已知3=b ,且反比例函数x b y +=1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点()3,a 在双曲线上x b y +=1,则_____=a .3 2-=a 6. 如果不等式0<+n mx 的解集是4>x ,点()n ,1在双曲线x y 2=上,那么一次函数()m x n y 21+-=的图象不经过第__ _象限. 一、三、四 7.如图,反比例函数x k y 2=和一次函数12-=x y ,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b a ,、()k b a ++,1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A 坐标是()1,1,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根据题意,得()? ??-+=+-=.112,12a k b a b 两式相减,得2=k . 所以所求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x y 1=. (2)由勾股定理,得21122=+=OA ,OA 与x 轴所夹的角为?45.

一元二次方程培优试卷

一元二次方程培优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于任意实数k ,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2k -1=0的根的情况为 (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没有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2.如果一元二次方程x 2+(m +1)x +m =0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那么有 ( ) A .m =0 B .m =-1 C .m =1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3.方程x 2+3x -1=0的两个根的符号为 ( ) A .同号 B .异号 C .两根都为正 D .不能确定 4.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木板截去四个角,做成正八边形的台面,设台面边长为x ,可列出方程 ( ) A .(1-x)2=x 2 B . 14 (1-x)2=x 2 C .(1-x)2=2x 2 D .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5.已知方程x 2+bx +a =0的一个根是-a ,则下列代数式的值恒为常数的是 ( ) A .b B .a C .a +b D .a -b 6.设a 2+1=3a ,b 2+1=3b 且a ≠b ,则代数式11a b +的值为 ( ) A .5 B .3 C .9 D .11 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k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 B .1k <且0k ≠ C . 1k ≥-且0k ≠ D . 1k >-且0k ≠ 8.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 A .2310x x -+= B .2 10x += C .2210x x -+= D .2230x x ++= 9.某机械厂七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三季度生产零件196万个.设该厂八、九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 A . 50(1+x 2)=196 B . 50+50(1+x 2)=196 C . 50+50(1+x )+50(1+x 2)=196 D . 50+50(1+x )+50(1+2x )=196 10.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21x =-没有实数根,即不存在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 若我们规定一个新数“i ”,使其满足21i =-(即方程21x =-有一个根为i )。并且进一步规定:一切实数可以与新数进行四则运算,且原有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仍然成立,于

八年级数学培优

八年级数学培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目录 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11) 第2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16) 第3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24) 第4讲等腰三角形(P25----36) 第5讲等边三角形(P37----42) 第6讲实数(P43----49) 第7讲变量与函数(P50----54) 第8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63) 第9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68) 第10讲一次函数的应用(P69----80) 第11讲幂的运算(P81----86) 第12讲整式的乘除((P87----93) 第13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P94----100) 第14讲分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P101----108) 第15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P109----117)第16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118----125) 第17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138) 第18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139----146) 第19讲勾股定理(P) 第20讲平行四边形(P) 第21讲菱形矩形(P)

第22讲正方形(P) 第23讲梯形(P) 第24讲数据的分析(P) 模拟测试一 模拟测试二 模拟测试三 第0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法;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AB∥EF∥DC,∠ABC=90°,AB=CD,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一元二次方程专题能力培优含答案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一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 1.已知2 (3)1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m ≠3 B.m ≥3 C.m ≥-2 D. m ≥-2且m ≠3 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1 (1)(2)10m m x m x +++--=,问: (1)m 取何值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这个方程; (2)m 取何值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二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项的概念求字母的取值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 2+5x+m 2 -1=0的常数项为0,求m 的值. 4.若一元二次方程2 (24)(36)80a x a x a -+++-=没有一次项,则a 的值为 . 专题三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求字母、代数式 5.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 +bx+a=0的一个根是-a (a≠0),则a-b 值为( ) A.-1 B.0 C.1 D.2 6.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中,a -b+c=0,则此方程必有一个根为 . 7.已知实数a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 -2013x+1=0的解,求代数式22 1 20122013 a a a +--的值. 知识要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2+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使一元二次方程的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温馨提示: 1.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一定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条件.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两个而不再是一个. 方法技巧: 1.ax k +bx+c=0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情况有两种,需要分类讨论.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求字母或者代数式的值时常常用到整体思想,需要同学们认真领

一元二次方程综合培优

一元二次方程拓展提高题 1、已知0200052 =--x x ,则 ()()2 1 122 3-+---x x x 的值是 . 2、已知0120042=+-a a ,则_________1 2004 4007222=++ -a a a . 3、若1≠ab ,且07200552=++a a ,05200572=++b b ,则_________=b a . 4、已知方程043222=-+-a ax x 没有实数根,则代数式_____21682=-++-a a a . 5、已知x x y -+=62,则y 的最大值为 . 6、已知0=++c b a ,2=abc ,0 c ,则( ) A 、0 ab B 、2-≤+b a C 、3-≤+b a D 、4-≤+b a 7、已知8=-b a ,0162=++c ab ,则________=++c b a . 8、已知012=-+m m ,则________2006223=-+m m . 9、已知4=-b a ,042=++c ab ,则________=+b a . 10、若方程02=-+q px x 的二根为1x ,2x ,且11 x ,03 ++q p ,则2x ( )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能确定 11、已知α是方程041 2 =-+x x 的一个根,则α αα--331的值为 . 12、若132=-x x ,则=+--+200872129234x x x x ( ) A 、2011 B 、2010 C 、2009 D 、2008 13、方程22323=--+x x 的解为 . 14、已知06222=+-y x x ,则x y x 222++的最大值是( ) A 、14 B 、15 C 、16 D 、18 15、方程m x x =+-2||22恰有3个实根,则=m ( ) A 、1 B 、1.5 C 、2 D 、2.5 16、方程97 33 322=-+- +x x x x 的全体实数根之积为( ) A 、60 B 、60- C 、10 D 、10- 1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522=--a x x (a 为常数)的两根之比3:2:21=x x ,则=-12x x ( )

八年级数学下培优卷因式分解

八年级数学下培优卷:因式分解 知识点一、因式分解的意义 1.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有( ) ①a 2﹣9=(3)(a ﹣3) ②(2)(m ﹣2)2﹣4 ③a 2﹣b 2=()(a ﹣b )+1 ④2π2π2π()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2.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 a 2x ﹣(﹣1) B . a 2﹣32(a ﹣3)+2 C . 2x (x ﹣1)=2x 2﹣22x D . x 21=(1)2 知识点二、提公因式法:1.观察下列各式:①2和; ②5m (a ﹣b )和﹣; ③3()和﹣a ﹣b ;④x 2﹣y 2和x 22;其中有公因式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把多项式9a 2b 2﹣182分解因式时,应提出的公因式是( ) A . 9a 2b B . 92 C . a 2b 2 D . 182 3.分解因式﹣22+6x 3y 2﹣10时,合理地提取的公因式应为( ) A . ﹣22 B . 2 C . ﹣2 D . 2x 2y 4.把多项式p 2(a ﹣1)(1﹣a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 (a ﹣1)(p 2) B . (a ﹣1)(p 2﹣p ) C . p (a ﹣1)(p ﹣1) D . p (a ﹣1)(1) 5.下列多项式的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 8﹣12a 2x 2=4(2﹣3) B . ﹣6x 3+6x 2﹣12﹣6x (x 2﹣2) C . 4x 2﹣622x (2x ﹣3y ) D . ﹣3a 29﹣6﹣3y (a 2+3a ﹣2) 6、22)()(y x x y -=-; (2))2)(1()2)(1(--=--x x x x 7.多项式10a (x ﹣y )2﹣5b (y ﹣x )的公因式是 . 8、不解方程组23532x y x y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 9、分解因式:(1)、322x x x ()()--- (2)412132q p p ()()-+- (3)-+-41222332m n m n mn (4)2 1222+ +x x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培优试卷A3打印版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培优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时间: 90分钟 满分:120分 总分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试卷编号:202008051733 1. 请在试卷规定时间内作答. 2. 请注意答题规范,书写规范. 3. 请用0.5毫米黑色水笔把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若0=+-c b a ,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必有一根为 【 】 (A )0 (B )1 (C )1- (D )2 2. 若关于x 的方程()22412+=-+-a x x a 中不含常数项,则a 的值是 【 】 (A )1 (B )3- (C )3± (D )1- 3. 用配方法解方程0982=+-x x ,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 】 (A )()742 =-x (B )()742 -=-x (C )()2542 =-x (D )()2542 -=-x 4. 方程03522 =--x x 的两根是 【 】 (A )2115±=x (B )4295±=x (C )2295±-=x (D )4 29 5±-=x 5. 方程()()5221-=-+x x x 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一个实数根 (D )无实数根 6. 对于任意实数x ,代数式1062 +-x x 的值是一个 【 】 (A )非负数 (B )正数 (C )负数 (D )整数 7.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2=+-x mx 有两个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 值范围是 【 】 (A )m ≤1 (B )m ≤1- (C )m ≤1且0≠m (D )m ≥1-且0≠m 8.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腰长是一元二次方程01582=+-x x 的一个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 )16 (B )12 (C )14 (D )12或16 9. 某商场销售一批运动休闲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5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件休闲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4件.若商场销售该批休闲衫平均每天盈利2 100元,每件休闲衫应降价多少元?设每件休闲衫降价x 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 (A )()()210042045=-+x x (B )()()210042045=--x x (C )()()210020445=+-x x (D )()()210042045=+-x x 10. 定义: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满足0=++c b a ,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和谐”方程;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满足0=+-c b a ,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美好”方程.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既是“和谐”方程又是“美好”方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方程有一根等于0 (C )方程两根之和等于0 (D )方程两根之积等于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 一元二次方程()112-=-x x x 的解为_____________. 12. 若m 是关于x 的方程01322=--x x 的一个根,则 =+-7962m m __________. 1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恰好是关于x 方程01892=+-x x 的解,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 14. 代数式522-+x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15. 元旦晚会,全班同学互赠贺卡,若每两个同学都相互赠送一张贺卡,小明 统计全班共送了1560张贺卡,那么全班有多少人?设全班有x 人,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5分) 16.解方程:(每小题5分,共10分) (1)01662=-+x x ; (2)01422=-+-x x . 17.(9分)小明同学解一元二次方程0162=--x x 的过程如下: 解:162=-x x ,① 1962=+-x x ,② ()132=-x ,③ 13±=-x ,④ 2,421==x x .⑤ (1)小明解方程的方法是【 】 (A )直接开平方法 (B )因式分解法 (C )配方法 (D )公式法 他的求解过程从第__________步开始出现错误; (2)解这个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培优题(易错题和难题)

一元二次方程培优题 1.解方程3(25)2(25)x x x +=+ 2.已知2是关于x 的方程2230x mx m -+=的一个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恰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条 边长,求三角形ABC 的周长。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1)4120a x x a ---+=的一个根为3x =, (1)求a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解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 是这个方程的根,求三角形ABC 的周长。 4.已知x 1, 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 +1)x +m 2+5=0的两实数根,等腰三角形ABC 的一边长为7,若x 1, x 2恰好是?ABC 另外两边的长,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5.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且关于x 的方程23())()04 b c x a c x a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6.若k >1,关于x 的方程222(41)210x k x k -++-=的根的情况是( 写出计算过程 ) A.根和一个负根 B.有两个正根 C.有两个负根 D.没有实数根 解: 7.已知m 是一元二次方程2910x x -+=的解,求221871 m m m -++的值. 8.已知关于x 的一元 二次方程2 (3)10.x m x m ++++= (1)求证:无论m 取何值,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12,x x 是原方程的两根,且12x x -=m 的值,并求出此时方程的两根。 9.如果方程20x px q ++=的两个根是1x ,2x ,那么12x x p +=-,12x x q =,请根据以上结论,解决下列 问题: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0(0)x mx n x ++=≠,求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个根分别是已知方程 两根的倒数。 (2)已知a 、b 满足21550a a --=,21550b b --=,求a b b a +的值。 (3)已知a 、b 、c 满足0a b c ++=,16abc =,求正数c 最小值。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综合培优练习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1、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包括三个要素: ①只含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③整式方程. 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 (1)() ()22123a x x x a x a -+-=+; (2)() ()22221m x m x x x m ++=+-. 【变式一】求下列各题m 的值或取值范围 (1)方程()22510m 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若方程()1 131m m 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是________. (3)m =__________时,关于x 的方程2 ((3)43m m 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 【变式二】关于x 的方程1 (1)320a a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1a ≠± B .1a = C .1a =- D .1a =±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200ax bx c a ++=≠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2ax 是二次项,a (0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b 为任意实数)是一次项系数;c (c 为任意实数)是常数项. 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0a ≠的条件十分重要,一般地,如果题目中明确说明“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都需要检验一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 知识点&例题

八年级数学培优

八年级数学培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目录 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11) 第2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16) 第3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24) 第4讲等腰三角形(P25----36) 第5讲等边三角形(P37----42) 第6讲实数(P43----49) 第7讲变量与函数(P50----54) 第8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63) 第9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68) 第10讲一次函数的应用(P69----80) 第11讲幂的运算(P81----86) 第12讲整式的乘除((P87----93) 第13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P94----100) 第14讲分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P101----108) 第15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P109----117)第16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118----125) 第17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138) 第18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139----146) 第19讲勾股定理(P) 第20讲平行四边形(P) 第21讲菱形矩形(P)

第22讲正方形(P) 第23讲梯形(P) 第24讲数据的分析(P) 模拟测试一 模拟测试二 模拟测试三 第0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法;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AB∥EF∥DC,∠ABC=90°,AB=CD,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组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组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使得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1y x =-,令y=0,可得x=1,我们就说1是函数1y x =-的零点. 己知函数2 22(3)y x mx m =--+(m m 为常数). (1)当m =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 (2)证明: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设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为1x 和2x ,且 12111 4 x x +=-,此时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分 别为A 、B(点A 在点B 左侧),点M 在直线10y x =-上,当MA+MB 最小时,求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 (2)见解析, (3)AM 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中给出的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将m=0代入y=x 2-2mx-2(m+3),然后令y=0即可解得函数的零点; (2)令y=0,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要想证明方程有两个解,只需证明△>0即可; (3)根据题中条件求出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得A 、B 两点坐标,个、作点B 关于直线y=x-10的对称点B′,连接AB′,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求得当MA+MB 最小时,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详解】 (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 (2)令y=0,得△= ∴无论m 取何值,方程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依题意有, 由 解得 .

∴函数的解析式为. 令y=0,解得 ∴A( ),B(4,0) 作点B 关于直线10y x =-的对称点B’,连结AB’, 则AB’与直线10y x =-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M 点. 易求得直线10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10,0),D (0,10). 连结CB’,则∠BCD=45° ∴BC=CB’=6,∠B’CD=∠BCD=45° ∴∠BCB’=90° 即B’(106-,)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 20{106k b k b -+=+=-,解得112 k b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即AM 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 2.李明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40 cm 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段首尾相连各围成一个正方形. (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58 cm 2,李明应该怎么剪这根铁丝? (2)李明认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 cm 2,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李明应该把铁丝剪成12 cm 和28 cm 的两段;(2) 李明的说法正确,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剪成的较短的这段为xcm ,较长的这段就为(40﹣x )cm .就可以表示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58cm 2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2)设剪成的较短的这段为mcm ,较长的这段就为(40﹣m )cm .就可以表示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48cm 2建立方程,如果方程有解就说明李明的说法错误,否则正确. 试题解析:设其中一段的长度为cm ,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为cm 2,则 , (其中 ),当 时, ,解这个方程,得 ,,∴应将之剪成12cm 和28cm 的两段;

八年级数学(下)培优竞赛训练题

图1 A B C D E 八年级数学培优训练题 1.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 m x 的图象经过点A (-1,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和点C (0,4),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另一点B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 的坐标. 2. 如图1,把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你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符合下列(1)、(2)、(3)要求的图形(每次拼成的图形必须全部用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且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互相没有重叠部分,也不留空隙)各一个,并按实际大小把你拼出的图形画在相应的方格纸内(方格纸内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 3.(12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A 、B 重合).连接OP 交对角线AC 于E 连接BE . (1)证明:∠APD =∠CBE ;(6分) (2)若∠DAB =60o,试问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面积的 1 4 ?为什么?(6分) (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 (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 (3)梯形

4.(7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接BE 、DG . (1)求证:BE =DG ;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说出旋转过程;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5.(7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直接画出函数y =|x |的图象.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分别过 点A (-1,1)、B (2,2),请你依据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写出方程组???y =|x | y =kx +b 的解. 6.(8分)如图,反比例函数y = m x (x >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 1 2x + 5 2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1, 1 2 ),连接AC ,AC ∥y 轴.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点B 的坐标; (2)现有一个直角三角板,让它的直角顶点P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A 、B 之间的部分滑动(不与A 、B 重合),两直角边始终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且与线段AB 交于M 、N 两点,试判断P 点在滑动过程中△PMN 是否与△CBA 总相似?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