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概念

课时提升作业一

算法的概念

(2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8·南平高一检测)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

B.算法只能用图形方式来表示

C.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解析】选 C.由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图形等多种方式描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且结果相同,故A,B,D错误,C正确.

2.下列语句表达中有算法的是( )

①从郑州去纽约,可以先乘火车到北京,再坐飞机抵达;

②利用公式S2计算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的面积;

③2x>3(x-1)+5;

④求经过M(-1,3)且与直线2x+y-3=0平行的直线,可以直接设直线方程为2x+y+c=0,将M(-1,3)坐标代入方程求出c值,再写出方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选C.判断算法的标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步骤或程序”,解决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数学问题,①②④都表达了一种算法;而③只是一个纯数学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步骤,不属于算法范畴.

【补偿训练】给出下列表述:①求过M(1,2)与N(-3,-4)两点的直线方程可先求直线MN的斜率,再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得;②求三点A(2,2),B(2,6),C(4,4)所在△ABC的面积,可先求AB的长a,再求直线AB的方程及点C到AB的距离h,最后利用S=1

ah进行计

2

算;③方程x2+x+1=0无实数根;④植树需要运苗,挖坑,栽苗,浇水这些步骤.其中是算法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选C.根据算法的含义和特征知,①②④是算法.

3.一个算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x的值.

第二步,计算x的绝对值y.

第三步,计算z=2y-y.

第四步,输出z的值.

如果输入x的值为-3,则输出z的值为( )

A.4

B.5

C.6

D.8

【解析】选B.如果输入x的值为-3,则y=3,所以z=23-3=5.

4.结合下面的算法:

第一步,输入x.

第二步,判断x是否小于0.若是,则输出x+2,结束算法;否则执行

第三步.

第三步,输出x-1,结束算法.

当输入x的值为-1,0,1时,输出的结果分别为( )

A.-1,0,1

B.-1,1,0

C.1,-1,0

D.0,-1,1

【解析】选C.根据x与0的大小关系,选择执行不同的步骤.当x=-1时,输出x+2,即输出1;当x=0时,输出x-1,即输出-1;当x=1时,输出x-1,即输出0.

5.(2018·东营高一检测)一个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S取值0,i取值1,

第二步,如果i≤10,则执行第三步,否则执行第六步,

第三步,计算S+i并将结果代替S,

第四步,用i+2的值代替i,

第五步,转去执行第二步,

第六步,输出S.

运行以上步骤后输出的结果S=( )

A.16 B.25

C.36 D.以上均不对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变量S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第三步的含义,第三步每执行一次变量S都会变化.

【解析】选B.由以上计算可知S=1+3+5+7+9=25.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6.下列说法中是算法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可先列表,再描点,最后用平滑曲线连接成图;

②求以A(1,1),B(-1,-2)两点为端点的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可先求出AB中点坐标,再求k AB及垂直平分线的斜率,最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③求1×2×3×4的值,先计算1×2=2,再计算2×3=6,6×4=24,得最终结果为24;

x>2x+4.

④1

2

【解析】①给出了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②给出了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及步骤.

③给出了求1×2×3×4的值的过程并得出结果.

④未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算法.

故①②③都是算法.

★答案★:①②③

7.给出下列算法:

第一步,输入x的值,

第二步,当x>4时,计算y=x+2,否则执行下一步,

第三步,计算y

第四步,输出y.

当输入x=0时,输出y=_______.

【解析】因为0<4,执行第三步,

所以y

2.

★答案★:2

8.求过P(a 1,b 1),Q(a 2,b 2)两点的直线斜率有如下的算法,请在横

线上填上适当步骤:

第一步,取x 1=a 1,y 1=b 1,x 2=a 2,y 2=b 2.

第二步,判断“x 1=x 2”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斜率不存在”;否则,

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____________.

第四步,输出k.

【解析】根据题意k=

2121

y y x x --,再判定x 1=x 2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就可用公式计算.

★答案★:计算斜率k=2121y y x x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9.写出求1×2×3×4×5×6的算法.

【解题指南】思路一:采取逐个相乘的方法;思路二:由于重复作乘法,故可以设计作重复乘法运算的步骤.

【解析】算法1:第一步,计算1×2得到2.

第二步,将第一步的运算结果2乘3,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的运算结果6乘4,得到24.

第四步,将第三步的运算结果24乘5,得到120.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运算结果120乘6,得到720.

算法2:第一步,输入n 的值6.

第二步,令i=1,S=1.

第三步,判断“i ≤n ”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输出S ,结束算法;若成立,则执行下一步.

第四步,令S 的值乘i ,仍用S 表示,令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返回第三步.

10.某铁路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 0.53,50c 500.53(50)0.85,50?ωω≤?=??+ω-?ω>?,,

其中ω(单位:kg)为行李的质量,如何设计计算托运费用c(单位:元)的算法.

【解析】第一步,输入行李的质量ω.

第二步,如果ω≤50,则令c=0.53×ω,否则令c=50×0.53+(ω-50)×0.85.

第三步,输出托运费c.

【方法技巧】设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读懂题意,明确要求.

(2)利用算法特点,建立合适的模型,设计合理的算法步骤.

(3)用自然语言写出来,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案

.

(2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小明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①洗锅、盛水2分钟;②洗菜6分钟;③准备面条及佐料2分钟;④用锅把水烧开10分钟;⑤煮面条和菜共3分钟.以上各道工序,除了④之外,一次只能进行一道工序.小明要将面条煮好,最少要用( )

A.13分钟

B.14分钟

C.15分钟

D.23分钟

【解析】选C.①洗锅、盛水2分钟+④用锅把水烧开10分钟(同时②洗菜6分钟+③准备面条及佐料2分钟)+⑤煮面条和菜共3分钟=15分钟.解决一个问题的算法不是唯一的,但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一种较好的算法.

2.用二分法求方程f(x)=0近似解中的算法共分以下5步,其中正确的顺序为

( )

①确定有解区间[a,b](f(a)·f(b)<0);

②计算函数f(x)在中点处的函数值;

③判断新的有解区间的长度是否小于精确度,

a.如果新的有解区间长度大于精确度,则在新的有解区间上重复上述步骤;

b.如果新的有解区间长度小于或等于精确度,则可取新的有解区间的中点为方程的近似解;

+;

④取区间[a,b]的中点x=a b

2

+)是否为0,

⑤判断函数值f(a b

2

+就是方程的解,问题得到解决;

a.如果为0,x=a b

2

b.若f(

a b 2

+)不为0,分两种情况:若f(a)· f(a b 2+)<0,确定新的有解区间为(a,a b 2

+); 若f(b)·f(a b 2+)<0,确定新的有解区间为(a b 2+,b).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④⑤③②

【解析】选 A.根据二分法解方程的步骤,可以判断算法的顺序为①④②⑤③.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已知一个算法如下:

第一步,令m =a.

第二步,如果b <m ,则m =b.

第三步,如果c <m ,则m =c.

第四步,输出m.

如果a =3,b =6,c =2,则执行这个算法的结果是___________.

【解析】这个算法是求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故执行这个算法的结果是2.

★答案★:2

4.某批发商按客户订单数额的大小分别给予不同的优惠折扣.计算客户应付货款的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订单数额x (单位:件),输入单价A (单位:元/件), 第二步,若x <250,则折扣率d=0;

若250≤x<500,则折扣率d=0.05;

若500≤x<1 000,则折扣率d=0.10;

若x≥1 000,则折扣率d=0.15;

第三步,计算应付货款T=Ax(1-d)(单位:元);

第四步,输出应付货款T.

已知一客户买400件时付款38 000元,则应付货款为88 200元时的订单数额是____________. 【解析】当x=400时,折扣率d=0.05,此时应付货款T=38 000=A400(1-0.05),故A=100,

当x=500时,折扣率d=0.10,此时应付货款T=100×500(1-0.10)=45 000<88 200,

若500≤x<1 000,此时应付货款T=88 200=100x(1-0.10),x=980件,

x=1 000时,折扣率d=0.15,此时应付货款T=100×1 000(1-0.15)=85 000<88 200,

若x>1 000,此时应付货款T=100x(1-0.15)=88 200,x≈1 038(舍去).

★答案★:980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写出求过点M(-2,-1),N(2,3)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的一个算法.

【解析】已知直线上的两点M,N,由两点式可写出直线方程,令x =0,得出直线与y轴交点;令y=0,得出直线与x轴交点,求出三

角形两直角边的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出其面积.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x 1=-2,y 1=-1,x 2=2,y 2=3, 第二步,得直线方程112121

y y x x y y x x ----=, 第三步,令x =0,得y 的值m ,从而得直线与y 轴交点的坐标(0,m), 第四步,令y =0,得x 的值n ,从而得直线与x 轴交点的坐标(n ,0), 第五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S =12

·|m|·|n|,

第六步,输出S.

6.下面给出了一个问题的算法:

第一步,输入a.

第二步,如果a ≥4,则y =2a-1;否则,y =a 2-2a+3.

第三步,输出y 的值.

问:(1)这个算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当输入的a 的值为多少时,输出的数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1)这个算法解决的是求分段函数

y =22a 1,a 4a 2a 3,a 4-≥??-+

当a <4时,y =a 2-2a+3=(a-1)2+2≥2,

因为当a =1时,y 取得最小值2.

所以当输入的a 值为1时,输出的数值最小,最小值为2.

AI人工智能的几种常用算法概念

一、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也称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缩写为PS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进化算法((Evolu2tionary Algorithm - EA)。PSO 算法属于进化算法的一种,和遗传算法相似,它也是从随机解出发,通过迭代寻找最优解,它也是通过适应度来评价解的品质,但它比遗传算法规则更为简单,它没有遗传算法的交叉(Crossover) 和变异(Mutation) 操作,它通过追随当前搜索到的最优值来寻找全局最优。这种算法以其实现容易、精度高、收敛快等优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示了其优越性。 优化问题是工业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许多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优化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优化算法,比较著名的有爬山法、遗传算法等.优化问题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要求寻找全局最小点,二是要求有较高的收敛速度.爬山法精度较高,但是易于陷入局部极小.遗传算法属于进化算法(EvolutionaryAlgorithms)的一种,它通过模仿自然界的选择与遗传的机理来寻找最优解.遗传算法有三个基本算子:选择、交叉和变异.但是遗传算法的编程实现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编码,找到最优解之后还需要对问题进行解码,另外三个算子的实现也有许多参数,如交叉率和变异率,并且这些参数的选择严重影响解的品质,而目前这些参数的选择大部分是依靠经验.1995年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粒子群优化(ParticalSwarmOptimization-PSO)算法.这种算法以其实现容易、精度高、收敛快等优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示了其优越性. 粒子群优化(ParticalSwarmOptimization-PSO)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进化算法(Evolu2tionaryAlgorithm-EA).PSO算法属于进化算法的一种,和遗传算法相似,它也是从随机解出发,通过迭代寻找最优解,它也是通过适应度来评价

法的概念与特征、本质试题

第二章法的概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属于(A )。 A.广义的法律 B.狭义的法律 C.难以确定 D.狭义的法规 2.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C)。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B.地方人大制定的法规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 D.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C )。 A.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表明法具有( A )。 A.规范性的属性 B.连续性的属性 C.概括性的属性 D.效率性的属性 6.法的规范性是指(AB C)。 A.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7.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与( D)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A.经济 B.政治 C.道德 D.国家 8.法的更为深层次的本质是( B)。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9.“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句话的含义是指(C)。 A.法是统治者团体意志的体现 B.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 10.法调整的对象是( A)。 A.行为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意志关系 D.各种社会资源 11.“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是( AB )。 A.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不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 D.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2.法的形式特征包括( ABCD )。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说明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杭二中分校海玲 一.容和容解析 算法是规则系统一种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尤指一种为在有限步骤解决问题而建立的可重复应用的计算过程。(概念的涵广义)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概念的涵狭义) 算法概念这一节,立足于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明确顺序,是实现用程序框图、程序语言的表示方式的基础。(容及在本章的地位) 算法的思想方法几乎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所有章节,如解三角形、数学归纳法、数学建模等.本节的容能为以后学习本章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以及选修1-2第四章“框图”容奠定基础.由于程序框图体现的是算法的思想,故其思想方法可运用到数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在学科中地位)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算法是连接人和计算机的纽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需要算法。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的自然语言表达,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本节课学习用自然语言进行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体现其应用性)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本节课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具体目标为: 1.要求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 3.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 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会用自然语言表达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算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很多问题是按照指定的要求一步步解决的;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所遵循的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括号的处理规则等,都是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算法实例。初中学习的方程组的解法等,也是算法的典型体现。高中学习的必修1中求函数零点的二分法的解题步骤、必修5中线性规划的解题规律等更成了算法的经典问题。还有数列的求和、质数的判定、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都涉及到算法。同时,在其他学科、甚至生活中也离不开算法。 算法的实质是将人的思维过程处理成计算机能够一步一步执行的步骤,进而转化为一步一步执行的程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学生以往有一些经验,如教师对某些题型总结的较为固定的解题步骤。不过这种经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升华。只有在完整地学习了算法后,学生才能把这些知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来认识。算法是对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构造性的描述。算法并不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容。教学难点是对算法概念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描述,尤其是对循环问题的递归语言表达,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更加难以掌握。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明白算法是规则系统一种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下回顾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自然展示求解的“步骤”,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算法是在有限步骤解决问题而建立的可重复应用的计算过程,并能够编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的。 在建立了算法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介绍学生熟悉的例子,并尝试着让学生自己举算法的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算法的思想。 接着通过例1和例2设计算法,帮助学生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质数的判断是学生小学就

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一)

第27讲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一)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初步掌握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的内涵,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算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算法的复杂度。 教学内容 程序设计的风格 结构化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算法的基本概念 算法的复杂度 教学时间 1学时 7.1 程序设计概述 7.1.1程序设计的风格 1.程序设计风格 程序设计风格是指编写程序时所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和逻辑思路。 程序设计的风格总体而言应该强调简单和清晰,程序必须是可以理解的。 主导的程序设计风格:“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 2.良好程序设计风格 (1)源程序文档化 ①符号名的命名 见名知意 名字不宜太长 不要使用相似的名字 不要使用关键字做标识符 同一个名字不要有多种含义 ②程序注释 序言性注释: 通常位于每个程序的开头部分,它给出程序的整体说明。主要描述内容包括:程序标题、程序功能说明、主要算法、接口说明、程序位置、开发简历、程序设计者、复审者、复审日期、修改日期等。 功能性注释: 一般嵌在源程序体之中,主要描述其后的语句或程序做什么。 ③视觉组织 在程序中利用空格、空行、缩进等技巧使程序层次清晰。 (2)数据说明的方法 ①数据说明的次序规范化:数据说明次序固定,便程序理解、阅读和维护,可以使 数据的属性容易查找,也有利于测试、排错和维护。 ②说明语句中变量安排有序化:当一个说明语句说明多个变量时,变量按照字母顺 序排序为好。

③使用注释来说明复杂数据的结构。 ④显式地说明一切变量。 (3)语句的结构 ①在一行内只写一条语句。 ②程序编写应优先考虑清晰性,除非对效率有特殊要求,即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③首先要保证程序正确,然后才要求提高速度。 ④避免使用临时变量而使程序的可读性下降。 ⑤避免采用复杂的条件语句和不必要的转移,尽量使用库函数。 ⑥数据结构要有利于程序的简化,程序要模块化,且要尽量使模块功能单一化,利 用信息隐蔽,确保每一个模块的独立性。 ⑦尽量只采用3种基本控制结构来编写程序。 (4)输入和输出 ①对所有的输入数据都要检验数据的合法性以及检查输入项的各种重要组合的合理 性。 ②输入格式要简单,以使输入的步骤和操作尽可能简单。 ③输入数据时,应允许使用自由格式和缺省值。 ④输入一批数据时,最好使用输入结束标志。 ⑤以交互式方式输入、输出数据时,要在屏幕上有明确的提示符,数据输入结束时, 应在屏幕上给出状态信息。 ⑥当程序设计语言对输入格式有严格要求时,应保持输入格式与输入语句的一致性; 给所有的输出加注释,并设计良好的输出报表格式。 7.1.2 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1)自顶向下 先总体,后细节;先全局目标,后局部目标。 (2)逐步求精 设计一些子目标作为过渡,逐步细化。 (3)模块化 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 (4)限制使用GOTO语句 使用GOTO语句有时会使程序执行效率较高,但也容易造成程序混乱,程序不易理解、不易排错、不易维护,因而要尽量限制使用GOTO语句。 2.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只有3种:顺序、选择和循环 (1)顺序结构 如图7-1所示,顺序结构是顺序执行结构。所谓顺序执行,就是按照程序语句行的自然 图7-1 顺序结构

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第六部分法律——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 第六部分法律 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知识点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 【知识点三】法的制定和法律解释 【知识点四】法的功能和效力 【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建议关注法的类型、本质、基本特征。 (一)法的概念 1.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类型 (二)法的本质 1.法的阶级性:法反映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 2.法的国家意志性:只有通过合法的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意志才能成为法。 3.法的物质制约性:法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特殊强制性。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标志。 5.法在国家权利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6.法是具有严格程序规定的规范。 【经典例题】 【例题·单选题】(2016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本质可以概括为阶级性、国家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等多个方面,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法最终决定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统治阶层的意志 C.国家的意志 D.多数公民的意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法的本质。法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知识点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 建议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 【例如】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违反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 (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2)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 (3)不是每一个法律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例如】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版)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版)教案 1-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选用《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高中二年级开设。 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2、预备知识 本节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鼠标、键盘操作,启动、关闭程序,窗口、菜单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等知识。 3、硬件要求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教案 人教A版必修3-1.1.1 授课教师:桂鹏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和概念,了解算法的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惟一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2)初步了解消去法的思想。 (3)体会算法的思想,能说明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步骤。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辅助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概念引入 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请设计过河的算法。 解:算法或步骤如下: 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人自己返回; S3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S4 人带两只狼返回; S5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 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 S9 人带一只狼过河.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二、新知探究 处理方式 【问题1】 请同学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x-2y=-1, ① 2x+y=1, ② 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②-①×2,得 5y=3; 第二步:解③得y=3/5; 第三步:将y=3/5代入①,得x=1/5; 第四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从特殊到一半,若上式的数字用字母代替会如何? 【问题2】 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其中a 1b 2-a 2b 1≠0,设计一个算法。 第一步:④×b 2-⑤×b 1,得(a 1b 2-a 2b 1)x=b 2c 1- b 1c 2, ⑥ 第二步:解⑥,得 .b 1 2212112b a b a c b c x --= 第三步:,⑤×a1-④×a2,得(a 1b 2-a 2b 1)y=a 1c 2- a 2c 1. ⑦ 第四步:解⑦,得1 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算法的概念: 总结:这一例子体现算法具有通用性。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x=1/5, y=3/5. . b 1 2212 112b a b a c b c x --= 1 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主要表现是:①调整对象的国家协调性②经济法结构体系的综合性③经济型④调整方法多样性⑤经济法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特点。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答:①宏观经济调控关系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③市场管理关系④社会市场保障关系。 3.简述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答:一,经济法的地位:①从经济法产生来看,可以说是经济法师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②从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来看,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③从经济法和相邻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经济法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有区别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二,经济法的作用:①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②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促进科技进步③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协作关系,保护其合法权益④保障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对外开放。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答:①资源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干预原则 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原则⑤经济效益原则。 5.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特征:①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直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复杂性、广泛性和隶属性③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 6.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它主要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经济法主体包括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他们分别享有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经济行为、物、货币和有价证券、科学技术成果等。奖惩制度是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7.什么是法人?其有哪些特点?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特征:①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是按法律程序组成的,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②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一种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③法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责任,法人有独立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那么它就可以以自身独立拥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④法人拥有人身权。 8.确立经济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是指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力保障实现的经济权责关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颁布、施行相应的经济法规。二是要有相应的经济法律事实。 9.公司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答: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特征体现在企业性、法人性、法定性三方面。公司的种类:一,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两合公司。二,公司对外信用基础不同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司。三,

法律概念的特征

专业:诉讼法学 姓名:张欠欠 学号:104753110268 法律概念的特征 一、法律概念具有目的性 每个法律概念都是为了用言语来表达出一定的、区别于其他概念的、自己独有的含义,特征。比如我所学的诉讼法专业中有民事诉讼个刑事诉讼,就两个名词的概念而言,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诉讼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活动的总和。而刑事诉讼则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同为诉讼法的一部分,但是如何区分出哪些案件属于民事诉讼哪些案件属于刑事诉讼,以及对一个案件应该按照哪个诉讼程序提起诉讼则需要通过各自的法律概念所表达的含义、目的进行区分。民事诉讼表达出的目的含义是解决各个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民事纠纷的上诉,而刑事诉讼表达的含义是解决以国家机关为主要主体的对犯罪人刑事责任追究的活动。当发生一个案件时我们便可以通过对其目的的分析从而对该案件进行归类。各个部门法也都对自己这一类案件的特征、目的通过一个总括的法律概念给出了解释。 二、法律概念具有自由裁量性 虽然法律一般都要求禁止法官对法律的自由裁量,但现实生活中法律的某些含糊性的规定却又需要法官的这种自由裁量。法不可能对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面面俱到的给予列举,再说现实生活那么的富于多变性,法也不可能说跟随着社会的变化一天天的进行修改,这样法就失去了稳定性,就会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带来不可捉摸的感觉,因此这些客观事实又要求法官的自由裁量(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原则对法官的自由裁量进行控制、约束他们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比如诚实信用原则)。例如民事诉讼法中诉的利益的概念表述是这样的: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所提起的诉中应具有的,法院对该诉讼请求做出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但对于该诉有没有作出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的认定呢?这时候便需要法官根据法律概念的表述进行自由裁量,认证有无必要和实效。因此我认为法律概念的表述一般的都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绝对的,这就

法的概念和特征

法的概念和特征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法的概念和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指法对个人行为及最终对社会关系产生影响。法作用的对象有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两部分,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将法的作用分为夫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部分。 1、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2、法的社会作用:阶级统治作用,经济、政治、思想,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一、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法与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法与经济基础、法与生产力 1、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 2、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 二、法与政治、政策的关系

1、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制约。 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政治体治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 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法服务于政治主要表现在:1、在阶级对立社会,法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与同盟者的关系,从面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2、打击制裁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其他严重犯罪活动。3、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在发挥政治职能时发挥社会职能。 2、法与政策的关系 政策对法的作用: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党的政策对社会主义法的适用及指导,即指导执法与司法。 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的作用:1、法是实现政策的重要形式,法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政策便于国家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更好了解党的政策,从而正确地执行和拥护党的政策。2、法一般是在总结党的政策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群从的智慧而制定出来的党的政策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将日益完善。因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效果更显着,从而使党制定与实施政策的目的得到全面实现。 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和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社会主义民主是法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主要表现是:①调整对象的国家协调性②经济法结构体系的综合性③经济型④调整方法多样性⑤经济法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特点。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答:①宏观经济调控关系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③市场管理关系④社会市场保障关系。 3.简述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答:一,经济法的地位:①从经济法产生来看,可以说是经济法师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②从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来看,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③从经济法和相邻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经济法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有区别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二,经济法的作用:①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②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促进科技进步③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协作关系,保护其合法权益④保障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对外开放。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答:①资源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干预原则 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原则⑤经济效益原则。 5.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特征:①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直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复杂性、广泛性和隶属性③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 6.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它主要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经济法主体包括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他们分别享有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经济行为、物、货币和有价证券、科学技术成果等。奖惩制度是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7.什么是法人?其有哪些特点?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特征:①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是按法律程序组成的,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②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一种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③法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责任,法人有独立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那么它就可以以自身独立拥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④法人拥有人身权。 8.确立经济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是指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力保障实现的经济权责关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颁布、施行相应的经济法规。二是要有相应的经济法律事实。 9.公司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答: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特征体现在企业性、法人性、法定性三方面。公司的种类:一,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两合公司。二,公司对外信用基础不同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司。三,公司之间的控制和依附关系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四,以公司内部管辖系统为依据分为总公司和分公司。五,国籍不同分为本国

1.1.1算法的概念(练习题)

1.1.1算法的概念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算法就是某个问题的解题过程 B .算法执行后可以产生不同的结论 C .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算法不同所得的结果不同 D .算法执行步骤的次数不可以很大,否则无法实施 2.阅读下列算法. S1 输入n ; S2 判断n 是否是2,若n =2,则n 满足条件;若n >2,则执行S3; S3 依次检验从2到n -1的整数能不能整除n ,若不能整除n ,满足条件. 满足上述条件的数是( ) A .质数 B .奇数 C .偶数 D .4的倍数 3.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 a 1x + b 1y + c 1=0, a 2x + b 2y + c 2=0.在写此方程组解的算法时,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 A .a 1≠0 B .a 2≠0 C .a 1b 1-a 2b 2≠0 D .a 1b 2-a 2b 1≠0 4.指出下列哪个不是算法( ) A .解方程2x -6=0的过程是移项和系数化为1 B .从济南到温哥华要先乘火车到北京,再转乘飞机 C .解方程2x 2+x -1=0 D .利用公式S =πr 2计算半径为3的圆的面积时,计算π×32 5.下列语句表达中是算法的有( ) ①利用公式S =1 2ah 计算底为1,高为2的三角形的面积; ②1 2 x >2x +4; ③求M (1,2)与N (-3,-5)两点连线的方程,可先求MN 的斜率,再利用点斜式

方程求得.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③ 6.有一堆形状大小相同的珠子,其中只有一粒重量比其他的轻,某同学利用科学的算法,最多两次利用天平找出了这颗最轻的珠子,则这堆珠子最多的粒数是( ) A.4 B.5 C.6 D.7 7.下列对算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算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一类问题都有效(而不是个别问题) B.算法要求是一步步执行,每一步都能得到唯一的结果 C.算法一般是机械的,有时要进行大量重复的计算,它的优点是一种通法D.任何问题都可以用算法来解决 8.算法的有限性是指( ) A.算法的步骤必须有限 B.算法的最后必须包括输出 C.算法中每个操作步骤都是可执行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早上起床到出门需洗脸刷牙(5 min),刷水壶(2 min),烧水(8 min),泡面(3 min),吃饭(10 min),听广播(8 min)几个步骤.下列选项中最好的一种算法为( ) A.S1洗脸刷牙、S2刷水壶、S3烧水、S4泡面、S5吃饭、S6听广播 B.S1刷水壶、S2烧水的同时洗脸刷牙、S3泡面、S4吃饭、S5听广播 C.S1刷水壶、S2烧水的同时洗脸刷牙、S3泡面、S4吃饭的同时听广播 D.S1吃饭的同时听广播、S2泡面、S3浇水的同时洗脸刷牙、S4刷水壶 二、填空题 10.写出解方程2x+3=0的算法步骤: S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与程序设计》VB教案

1-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选用《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高中二年级开设。 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2、预备知识 本节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鼠标、键盘操作,启动、关闭程序,窗口、菜单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等知识。 3、硬件要求 可以进行屏幕广播的多媒体电脑室。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准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 4、所需软件 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 2课时(100分钟)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算法与程序--教案(1)

第二课算法与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算法的描述方法相对灵活,常用的描述算法的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三种,对于小学生来说,会用前两种方法来描述算法即可。程序是算法在计算机上运行时的具体实现,它是指令的集合,需要利用某种具体的计算机语言来编写。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算法与程序的关系,并通过一个实例来体验Scratch程序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①通过一个算法的具体设计过程理解算法的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方法,并通过对比体验到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使用条理化的算法描述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习惯。 ②通过体验一个Scratch程序使学生认识到程序的实质以及程序与算法的区别,消除对程序的神秘感,为以后进一步的程序设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算法的自然语言描述法及流程图描述法。 ②Scratch程序的特点。 (2)教学难点 程序的概念。

二、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教材资源“课堂练习”中的“大鱼吃小鱼,sb2”。 重要说明:教材资源中所有的Scratch程序均有两个版本,其中扩展名为“sb”的程序适用于Seratch4,扩展名为“sb2”的程序适用于Scratch.2.0,教师与学生在使用时可自行选择合适的文件。 (二)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任务驱动) 完成活动一,分别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两种方式描述一个行程预案。参考方案: 自然语言描述: 如果不下雨,则 ①7:10在中学校门口集合完毕; ②7:20参加升旗仪式; ③7:50到报告厅听数学课(8:00-8:40); ④8:50到学校餐厅参观(30分钟); ⑤带队步行返回小学。 否则 ①15:30在中学校门口集合完毕; ②15:40到学校餐厅参观(30分钟); ③16:20到报告厅听特色校本课(16:30-17:10); ④17:20参加课外活动(17:20-18:0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的概念》教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数学算法的概念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1.1.1算法的概念 课标要求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 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 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 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技能目标 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 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 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 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 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 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 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教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过程及方法一.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 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羚羊.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同学们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这一问题将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算法 二.研探新知 探究(一):算法的概念 思考1:在初中,对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你学过哪些方法? 思考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 ? ? ? = + - = - 2 1 2 1 1 2 y x y x 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①+②×2,得 5x=1 . ③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1 河北武邑中学教师课时教案 教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算法与程序框图知识讲解

算法与程序框图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算法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体会算法的思想; 3.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 4.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 5.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 6.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要点梳理】 要点一、算法的概念 1、算法的定义: 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征: (1)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 (2)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 (3)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3、设计算法的要求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35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 4、算法的描述: (1)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可以是汉语、英语或数学语言等.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优点是通俗易懂,当算法中的操作步骤都是顺序执行时比较容易理解.缺点是如果算法中包含判断和转向,并且操作步骤较多时,就不那么直观清晰了. (2)程序框图:所谓框图,就是指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来描述算法,用框图描述算法具有直观、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通俗易懂、便于检查修改及交流等特点. (3)程序语言:算法最终可以通过程序的形式编写出来,并在计算机上执行. 要点诠释: 算法的特点:思路简单清晰,叙述复杂,步骤繁琐,计算量大,完全依靠人力难以完成,而这些恰恰就是计算机的特长,它能不厌其烦地完成枯燥的、重复的繁琐的工作,正因为这些,现代算法的作用之一就是使计算机代替人完成某些工作,这也是我们学习算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算法中出现的程序只是用基本的语句把程序的主要结构描述出来,与真正的程序还有差距,所以算法描述的许多程序并不能直接运行,要运行程序,还要把程序按照某种语言的严格要求重新改写才行. 要点二、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的概念:

第1章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规范

CPA 经济法基础班 主讲老师:王碧波 第一编法律基本原理 第一章导论 【本章考情简介】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 第一节法律的一般知识 一、法律的特征(了解)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三)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四)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交叉渗透又有区别(P4) 二、法律规范 (一)含义: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特征: 1.法律规范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 2.法律规范规定主体的行为模式,具有重复适用和适用的普遍性; 3.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程度较高。 (二)种类: 1.按内容区分: (1)授权性规范:用语表达式为:“有权……”,“享有…权利”,“可以……”,等。 (2)义务性规范: A.命令性规范:用语表达式为:“有……义务”,“须得……”,“应……”,“必须…”,等。 B.禁止性规范:用语表达式为:“禁止……”,“不准…”,“不得……”,“严禁……”,等。 2.根据对人们行为规定的范围或程度的不同: (1)强行性规范是指所规定的义务具有确定的性质,不允许任意变动和伸缩的法律规范。(2)任意性规范是指在法定范围内允许行为人自行确定其权利义务具体内容的法律规范。 3.根据规范内容确定性程度不同: (1)确定性规范是指内容已经完备明确,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范。 (2)非确定性规范:A.委任性规范,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范。 B.准用性规范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法律规范。 (三)逻辑结构 1.假定。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和情况部分,包括行为发生的时空、各种条件等实际状态的预设。 2.模式。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部分,具体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或禁止人们做什么的部分。根据行为规则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模式分为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三种。 3.后果。根据人们针对模式所作出的实际行为的不同,后果又分为肯定式的法律后果(合法后果)和否定式的法律后果(违法后果)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