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5?宜昌)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C.房屋D.河岸

A.山B.~

2.(2015?营口)物理世界璀璨纷纭,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A.

B.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此现象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铁棒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

)D.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是并联的,能够彼此独立工作

3.(2015?自贡)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4.(2015?淮安)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淮安市夏季平均气温约50℃

B.!

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约500W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2s

D.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

^

5.(2015?大连)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A.B.C.]

D.

6.(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

^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7.(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

8.(2015?黄石)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9.(2015?无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10.(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

11.(2015?大连)“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

音调

D.频率

12.(2014?揭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3.(2015?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

B.?

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

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

14.(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

A.100km/h B.98km/h C.96km/h.

D.

没有观察到

15.(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2015?丽水)“阳光动力2号”是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它在航行时无需燃油,其动力装置由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飞机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小时,通过的路程为千米.

17.(2015?湖北)“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6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千米/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min.

18.(2015?昆明)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m.

"

19.(2015?莘县一模)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20.(2014?贺州)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2015?泰安)(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2.(2014?哈尔滨)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3.(2013?毕节市)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

(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

(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

24.(2011?六盘水)学习中,各学科相互间都有一定联系.请你找出如图语文诗句中与物理现象有关的三个句子,并写出涉及的物理知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5.(2010?北京模拟)在海面上有一艘轮船,上面有超声测位仪,它向海底竖直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海水的深度.

~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5?宜昌)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船C.房屋D.河岸

A.山]

B.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

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

故A错;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

山在“后退”,故B正确;

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房屋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2015?营口)物理世界璀璨纷纭,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B.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此现象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铁棒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

]

C.

D.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是并联的,能够彼此独立工作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子的运动;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安全用电原则.

其他综合题.

\

专题:

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触电是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火线造成的,发现有人触电后,采取的措施不能让自己直接或间接再接触火线,以防止自己再触电;

(4)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解答:]

解:A、加油机与战斗机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这是扩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

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如果用铁棒挑电线,因为铁是导体,会造成施救人触电,故C

错误;

D、因为压缩机和照明灯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冰箱内的压缩机与照明灯的

连接方式是并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四个方面的物理知识,综合性较强,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

3.(2015?自贡)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

C.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长度、时间、速度.

~

专题:

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参照物的选择.

②影响动能的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解答:解:以飞机为参照物,在相等的时间里,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很大,鸟与飞机间的相对速度就很大,小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事故.

故选D.

点评: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4.(2015?淮安)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 淮安市夏季平均气温约50℃ $

B . 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约500W

C . 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2s

D .

$ 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

考点: 时间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电功率.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 解答:

解: A 、淮安夏季高温,最高温度超过35℃,但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50℃.故A 不符合实际; B 、节能灯的功率在10W 左右,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与节能灯差不多,在10W 左右.故B 不符合实际;

C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 .故C 不符合实际;

D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 符合实际. 故选D . 点评: ~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5.(2015?大连)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图象是( )

A .

B .

* C .

D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分析各图即可. 解答:

解: 由题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即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应为过原点的直线,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点评: 、

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运动图象是通过建立坐标系来表达有关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一定要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

6.(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

(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

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7.(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 . 两同学在t=10min 时相遇

B . ~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 .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倍

D .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

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

解:A 、由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是两同学相遇,故A 正确; !

B 、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 甲=

=

=min ;

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 乙=

=

=min ,

v 甲=3v 乙,故B 错误;

C 、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 ﹣10min=5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速度

=

=

=min ,

=2v 乙,故C 错误;

D 、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v 甲平=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v 乙平=

.v 甲平=2v 乙

,故D 正确. 故选AD . ` 点评: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8.(2015?黄石)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 . 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 B . 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 .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 . 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

A、前2秒内的路程为s′=3m+5m=8m,则平均速度v′===4m/s,故A错误;

B、后2秒内的路程为s″=5m+7m=12m,则平均速度v″===6m/s,故B正确;

C、3秒内的路程为s=3s+5m+7m=15m,则平均速度v===5m/s,故C错误;

D、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平均速度是表示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程度,与时间间隔和位移相对应.

#

9.(2015?无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B、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

>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C正确;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及乐音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10.(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

B . 振幅

C . 音色

D . ;

响度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 解答: 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瓶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瓶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瓶振动慢,水多的玻璃瓶振动

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 故选A .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11.(2015?大连)“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 A .

音色 B . 响度 C . 音调 D . 频率 `

考点: 响度.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 ,

解: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B . 点评:

了解生活中常说的词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音量是指响度,音高是指音调,高保真是指音色,音品也指音色. 12.(2014?揭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 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

\ D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

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靠介质;人耳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超出一定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B

错误;

C、一切声音都可以传递能量,并非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利用等,属于基础知识,应当掌握.

13.(2015?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

B.|

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

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

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

考点:

专题:声现象.

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2)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根据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

@

(4)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解答:解:A、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故A正确;

B、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接听电话时我们是根据音色分辨

对方,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不一定越

快,故C错误;

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特性的辨别,声速、超声波利用等可逐一解答,属声学的基础知识.

14.(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

96km/h D.没有观察到

A.100km/h B.98km/h)

C.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坐在车上不同位置观察到速度表上示数不同;

读数时要正对着表盘,视线与表盘垂直.

解答:解:因为王爷爷(司机)带三个人乘车,坐在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因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丙看不到表盘,无法读数;

/

读数时视线要与表盘垂直,所以只有司机位置读数正确,甲和乙读出错误,故此时实际速度为100km/h;

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中的不同读数是不同角度(或不同方向)看到的结果,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点解释,不能用减小误差的知识解答,要注意区分.

15.(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在传播过程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

色也就不同;

(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

解:A 、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多次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飞船内有空气,航天员可以直接交流,飞船外没有空气,就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交流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 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实际上是利用了超声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学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2015?丽水)“阳光动力2号”是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它在航行时无需燃油,其动力装置由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 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 力 的作用,飞机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小时,通过的路程为 105 千米.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

(3)根据v=求出路程.

解答:

解: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由v=得:

通过的路程:

s=vt=70km/h×=105km .

故答案为:太阳;力;105. …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能量转化、电动机原理和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7.(2015?湖北)“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6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千米/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 12 min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已知总路程和行驶速度,根据公式t=便可求得时间. 解答:

解:由v=得,

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t==

==12min .

故答案为:12. 点评: .

本题是有关速度公式的应用,掌握基本公式的同时,要注意公式的变形应用及单位的换算.

18.(2015?昆明)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静止的 .若小萌以5m/s 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 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3000 m .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 分析:

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

解答:

解: 小萌同学正在骑自行车去上学,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同学相对于与自行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小萌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 10min=600s

根据v=可知,

:

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s=vt=5m/s×600s=3000m . 故答案为:静止的;300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单位换算,基础性题目. 19.(2015?莘县一模)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振动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

<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与能量.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能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0.(2014?贺州)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响度(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能传播声音.

(2)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②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除了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

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远响度越小;

③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

解答:

解: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听到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琴声在传播过程中,距离发声的琴越来越远,所以响度也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响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和声音的三大特征的了解和掌握.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2015?泰安)(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1℃.

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解答:解: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和之间,估读为,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0”在“2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21℃.

故答案为:(1);(2)﹣21.

点评:物理学中的测量工具非常多,它们的读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要求,学习中把握要求、分清不同、细心读数,这是我们学习物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22.(2014?哈尔滨)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停表;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原理是:v=;用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距离,用停表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

(2)首先明确图象中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气泡在不同时间段的速度,就可以找到规律.

解答:

解:(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气泡在某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需要用停表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

(2)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v===s.

故答案为:刻度尺、停表;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难点是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找到规律.

23.(2013?毕节市)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

(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

(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可以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分析学校噪声的来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据此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解:

(1)据题可知,“控制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据减弱噪声的方式可知,我们可以在房间内加隔音墙,或带上耳塞都可以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据减弱噪声的方式可知,我们可以在房间内加隔音墙,或带上耳塞都可以减弱噪声.

点评:知道并理解减弱噪声的三种方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4.(2011?六盘水)学习中,各学科相互间都有一定联系.请你找出如图语文诗句中与物理现象有关的三个句子,并写出涉及的物理知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阿基米德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首先明白诗句的含义,然后找出和物理有关的诗句.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解答:答: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江入大荒流”涉及到机械运动;

②“山随平野尽”,涉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③“月下飞天镜”,涉及平面镜成像;

④“云生结海楼”,涉及光的折射;

⑤“万里送行舟”,涉及机械运动或浮力.

点评:对于从诗句中找出物理知识,首先要明白诗句的含义,然后联系物理知识进行回答.

25.(2010?北京模拟)在海面上有一艘轮船,上面有超声测位仪,它向海底竖直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海水的深度.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先算出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公式s=vt求出此处海底的深度.

解答:解: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t=×4s=2s,

则由v=可得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答:海水的深度为30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second c hapter of phys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

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 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 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 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 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 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 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2安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12凉山)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 C.弦柱D.空气 4.(2012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5.(2012白银)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2012泰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

到的声音 7.(2012益阳)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9.(2012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0.(2012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11.(2012东营)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12.(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13. (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 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题(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星光闪闪 C .海水奔腾 D .春风拂面 2.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 的 C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 D .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 .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 铅笔长约18cm C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 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6.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 A .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B .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 .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D .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t s v 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知识识记单 一、长度测量 ㈠、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 尺。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3km 1m=10dm 1dm=10-1m 1dm=10cm 1cm=10-1dm 1cm=10mm 1mm=10-1cm 1mm=103μm 1μm=10-3m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 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 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 线长度)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 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 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㈡、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 够避免的。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 g 、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016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分) 1.实验室里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和最小刻度,只能一次并能较准确测出质量为100 g 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 ) A.500 mL,10 mL B.100 mL,2 mL C.250 mL,5 mL D.50 mL,2 mL 2.如图2-15, 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3.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铅笔的质量约为5kg B .铅 笔的长度约为 20cm C.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2 D.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 4.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 dm3,里 面装有密度为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 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B.2 C.2.2 kg/m3 D.2.5 5.有一个铝球,其质量为5 kg,体积为3 dm3,密度为ρ铝=2.7 ×103 kg/m3,则该铝球() A.一定是实心的一定是空心的 C.可能是实心的可能是空心的 6.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一定质量的煤油.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质量() A.体积变大,质量不变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和质量都不变体积和质量都变大

7.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 、质量为12kg 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 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的密度之比( ) A.1∶ ∶ ∶∶ 8.现有三个质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实际体积之比为1∶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2∶ ∶3∶ ∶3∶ 9.为制作高度为2 m 的英雄塑像,先用同样材料制作一个小样,高度为20 cm ,质量为3 kg ,那么这个塑像的实际质量将是( ) A.3 kg B.3 C.300 10.有一个同学在一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所用的一个砝码被磨损了,请问,这个同学所测的物体的质量与真实值比较( ) A.偏小 B.偏大 C.无差别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共 31分) 1.质量是10 kg 的冰,全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__ kg ,体积是________ m3,其密度将比冰要________;当这些水又全部汽化成水蒸气后,其质量是________ kg ,体积将变得更大,其密度将________.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将可能发生变化. 2.长度相同,材料也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甲的直径是乙的直径的两倍,则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________倍,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________倍. 3.量筒和量杯是测量________的一种实验器材.它们所标的刻度疏密程度不同,量筒标的刻度疏密是________的,而量杯标的刻度疏密是________的,(填“均匀”“不均匀”)且上面刻度________下面刻度________. 4.一个农民为消灭棉花田中的害虫,需配一种农药,根据需要,这种农药要配成质量百分比为0.5%的水溶液,要配制50 kg 这种农药的水溶液,需称量这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沪粤版《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10厘米的是( ) A.篮球的直径 B.乒乓球的直径 C.手掌的宽度 D.物理课本的长度 2、 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 、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 、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3、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 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 .2.7mm=2.7mm 310-?=3102.7-?m B .15m=61015?=1.5×107μm C .5.2km=5.2km 410?cm=4105.2?cm D .6100.3?cm=2610100.3-??m=4100.3?m 5、小玲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正确的是: ( ) A 、184cm B 、18.4cm C 、1.84cm D 、184.0cm 6、某刻度尺的刻度大于标准刻度,用它测量长度时,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较: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7、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 ,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48.14cm B .48.17cm C .48.15 cm D .48.16cm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二个或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 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9分) 8、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 C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 A 、20cm=0.2m B 、50m=0.005km C 、357mm=3.57m D 、1h=3600S 10、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 、一页纸的厚度大约90μm B 、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14dm C 、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大约1min D 、初中学生步行1km 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50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卷

第二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计44分) 1.(山西)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湖北黄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3.(杭州)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 4.(广东深圳)“神十”上天,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5.(河北广阳区一模)有些成语来源于声现象,以下几个成语中,与声音的音色相关的是() A.人声鼎沸 B.绕梁三日 C.晨钟暮鼓 D.声振屋瓦 6.(安徽)下列图1中各项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7.(成都)如图2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8.(哈尔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A.发声的音叉 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 越响,乒乓球被弹开 德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 度变短,振动时声音 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 气,听到罩内的铃声 减小 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 声音传递信息 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 一路径是减少鸣笛 C.海豚只能接收超 声波 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 器音色完全相同 图1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二章笔记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态、态和态,此外还存在第四种状态,即态。 2.固态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但有一定的;气态物质没有一定的,也没有一定的。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可以相互。 3.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的测量工具是,常用的单位是 4.常用的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是根据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5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它的零刻度、并认清它的。 6.使用温度计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合的温度计,温度计的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 7.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 8.固体分和两类,有熔点和凝固点,无熔点和凝固点。 9.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热,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热,温度 晶体溶液凝固过程的特点是热,温度,非晶体溶液凝固时热,温度 10.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②继续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②继续热。 11.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跟压力和杂质等因素有关。 12. 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在汽化的过程中,物质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13.蒸发是在温度下,只在液体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快慢跟 、、有关,蒸发时液体温度会。 14.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内大量气泡、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蒸气。 1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它与液面上的有关,液体沸腾时的条件:(1)达到;(2)继续 16.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温度 17.物质由态变为态,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和 18.气体液化时候要热,要求外界温度(填“高于”或“低于”)气体本身的温度。 19.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叫升华,升华时从周围物体或空气中吸热,使温度降低,利用升华可以获得低温。 20.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叫凝华。凝华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卷

第二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1.(山西)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湖北黄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3.(杭州)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频率D.传播声音的物质 4.(广东深圳)“神十”上天,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5.(河北广阳区一模)有些成语来源于声现象,以下几个成语中,与声音的音色相关的是() A.人声鼎沸B.绕梁三日C.晨钟暮鼓D.声振屋瓦 6.(安徽)下列图1中各项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7.(成都)如图2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8.(哈尔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A.发声的音叉 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 越响,乒乓球被弹开 德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 度变短,振动时声音 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 气,听到罩内的铃声 减小 A.动物之间可以通 过声音传递信息 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 一路径是减少鸣笛 C.海豚只能接收超 声波 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 器音色完全相同 图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 内通过20m 的路程,那么它前2s 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2、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8m/s B.9m/s C.10m/s D.11m/s 3、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 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 能飞5km 。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 A.猎豹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褐海燕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 .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 .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 .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若喷气式客机以1080km /h 的速度飞行,特快列车用30m /s 的速度行驶,则喷气式客机的速度是特快列车速度的 ( ) A .60倍 B .10倍 C .36倍 D .6倍 6、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 栏决赛中,以12.91s 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7.7m/s B 、8.5m/s C 、10m/s D 、11m/s 7、一般人步行10min 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 A 、7m B 、70m C 、700m D 、7000m 8、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 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 ) A .30km B .35km C .40km D .45km 9、一辆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20km/h 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 ,则v 1的值为( ) A.32km/h B.345km/h C.56km/h D.90km/h 10、小明家离学校600m 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 ,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 A .60m /s B .6m /s C .1m /s D .1m /min 1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 /s 的是:( ) 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1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 ,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在1min 内,我们已随地球绕太阳经过了 ( ) A 、30km B 、500km C 、1800km D 、108 800km 1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8题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知识识 记单 一、长度测量 ㈠、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3km 1m=10dm 1dm=10-1 m 1dm=10cm 1cm=10-1dm 1cm=10mm 1mm=10-1cm 1mm=103μm 1μm=10-3mm 1m=106μm 1m=109 n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 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 1cm 、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 ,则细铜丝直径为L/n 。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 ,而另一卷上标 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 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 1和N 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 2=0.3N 1/N 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 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 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 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 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 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 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 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 度值。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㈡、误差:

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想要学习进步,就要不停地对所学的知识勤加练习,因此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10厘米的是( ) A.篮球的直径 B.乒乓球的直径 C.手掌的宽度 D.物理课本的长度 2、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3、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mm= mm = m B.15m= =1.5×107μm C. km= km cm= cm D. cm= m= m 5、小玲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正确的是

( ) A、184cm B、18.4cm C、1.84cm D、184.0cm 6、某刻度尺的刻度大于标准刻度,用它测量长度时,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较(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7、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 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48.14cm B.48.17cm C.48.15 cm D.48.16cm 8、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9、分别用分度值为1m、1dm、1cm、1mm四种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为单位作记录,则记录数据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最多的是() A.用米尺测量的结果 B.用分米尺测量的结果 C.用厘米尺测量的结果 D.用毫米尺测量的结果 10.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 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 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的物体一定产生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因为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小于0.1s;而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音乐厅就利用了此原理);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2、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13× 3 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 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 ) 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 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 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 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 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D .木箱可以传播声音 13.利用“B超” 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 ) 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