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和图画滋养心灵——小学生“两绘”心育课的架构与实施

用故事和图画滋养心灵——小学生“两绘”心育课的架构与实施
用故事和图画滋养心灵——小学生“两绘”心育课的架构与实施

课程思考 ■用故事和图画滋养心灵

—— 小学生“两绘”心育课的架构与实施

一、“两绘”心育课的实践意义

(一)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价值导向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使人们培养自身的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的这一主张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而不只是发现和矫治问题或只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中外经典绘本故事中蕴藏着人类世世代代崇尚的真善美的种子——珍爱自己、友好待人、热爱自然、关怀社会等美好情感和普世价值,将绘本中蕴含的这些积极的元素加以挖掘,令其成为儿童人格成长的榜样,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而设计的问题讨论或延伸活动,绘本心理活动课这一课型就有了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生成的现实意义。

绘画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和疗愈方面的价值在实践中被广泛认可。心理辅导教师可借着绘画这种儿童熟悉和喜欢的活动形式,降低儿童表达内在情感的紧张和防御,给儿童提供一个情绪宣泄和压力释放的渠道,同时也能借绘画作品发现儿童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隐藏的问题,再辅之以心理辅导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便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以班级为实施单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可行路径

班级心理活动课,是由辅导教师或班主任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成长规律,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在实践中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及矫治四大功能,是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教师及班主任如何更科学有效地设计活动、教育主题如何以年龄为线索持续贯穿、教育内容如何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现实需求、辅导手段如何适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等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绘本心理活动课和绘画心理体验课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为课程设计主轴,以绘本和绘画为教学媒介,课程结构性强,取材方便,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是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容易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三)以活动和体验为主,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价值诉求

班级心理活动课,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及学生感受的分享为重点,为学生个体在团体交互过程中观察、学习、体验以及在实践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体现了学校

〔摘要〕“两绘”心育课,即绘本心理活动课和绘画心理体验课,是一种在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

辅导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这种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的心育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学

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以活动和体验为主要教学形式,实

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发展、预防和矫治相结合的教育目标。本文详细论述了“两绘”心育课程的

架构和实施要点。

〔关键词〕绘本;绘画;班级心育课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17-05

□ 左宏梅1张亚琴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12期(总第395期)17

15个催眠中地隐喻故事

15个催眠中的隐喻故事 心理实验美国一个心理研究所组织曾做过一项实验:安排几个志愿人员,先测量每个人的握力平均是100磅,然后将这些人催眠,并暗示他们现在是软弱无力,浑身没劲。经过这种催眠暗示之后,再重新测量他们的握力,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握力居然只有60磅左右了。 但是,在同样被催眠的情况下,如果给予他们一种完全相反的暗示,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大力士,强壮无比。如此一来,其平均握力竟可达到140磅。换句话,他们的平均握力在瞬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思想带来的力量是何等之大。你怎样想,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因此,如果你常微笑,你的心情也会受到感染,反之亦然。吃饱的兔子“事物本身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们。”------卡尔荣格 有一位心理学家找来两个7岁的孩子进行一项心理测验。汤姆是个来自贫穷人家的小孩,家里有6个兄弟,安迪则是一个家境富裕的商人的独子。 心理学家叫两个孩子看一幅画,画里是一个小兔子坐在餐桌旁边哭,兔子妈妈则板着脸,站在一旁,于是心理学家叫他们把画中的意思说出来。 汤姆立刻说:“小兔子为什么在哭,是因为它没吃饱,要东

西吃,但是家里的东西已经没有了,而兔妈妈也觉得很难过。” “不是这样的。”安迪接着说,“它为什么在哭,还不是因为它已经不想再吃东西了,但它妈妈强迫它非吃下去不可。” 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什么样的角度看事情。而每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时,总会有不同的体验。所谓见仁见智,有些事情并不一定是对或错,而是因为眼光不同,看法也就不一样。让我们学习以宽广的态度接纳不同的人、事、物,以期能彼此尊重和体谅。情况不同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 ”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靠自己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

心育课的主要内容

中职学校心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对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是至观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也称心育训练课)的目的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在心里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对学生实施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他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他的显著特点是寓 “教”于“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心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因此,心育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研究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要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与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因此,中职学校心育活动课的开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 (一)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开括进取的品格。 现在的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要通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行为训练来加以改正。对于那些尚未出现但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老师设计了《学会合作、《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活动课,在活动中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互相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隐喻故事

1、不知道 汤姆考汽车执照回来,妻子迎上去急切地问:“怎么样?考上了吗?” “不知道。”汤姆沮丧的说。 “怎么不知道呢?在你离开考场的时候,主考官是怎么对你说的呢?” “他什么也没有说。当我离开的时候,他还在昏迷。” 2、父子两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的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3、保守秘密 男:女人的年龄都是保守不住的。 女:可是我从4岁起就开始保守这个秘密。 男:那你总有一天会泄露这个秘密的。 女:谁说的?我已经保守这个秘密20年了。 4、瞒岁数 一个60岁左右的富有的单身汉,爱上一个比他年轻得多的女子。他去请教法国的讽刺大师伏尔泰。“我想跟她结婚,但是我怕把真实年龄告诉了她之后,会使她失望,不肯和我结婚。所以我想对她说,我只有50岁……”“那不行!”伏尔泰回答说,“你应该告诉她,你已经70岁了。” 5、反击旅行家 德国大诗人海涅(1797—1856年)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6、康德的惊讶 一位熟人正同一位妇女告别,康德问他:“这是你的未婚妻?”“是的。”这位熟人回答,“你对于我的选择感到惊讶吗?”康德笑着说:“不,我惊讶的是她的选择。” 7、原来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的时候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那你有没有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8、提薪 有一次,英国女王参观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当她知道天文台长、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德莱的薪金很低以后,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但是,布拉德莱却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说:“一旦这个职位可以带来大量收入,我想,那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将不再会是天文学家了。” 9、丈夫:哈哈哈,你戴的那顶帽子真滑稽,就像。。。哈哈哈,对不起,哈哈 哈,太好笑了! 妻子:哼!过几天等帐单来了看你还笑不笑。 10、顾客:我付的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昨天给我的牛排又大又嫩,而今天给 我的牛排又小又老? 侍者:因为昨天您坐在靠窗的位置上。 11、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2、老虎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西游记》的重要隐喻

人格自我圆成之道——《西游记》的重要隐喻 一、简述人格,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 关于人格的定义是很多的,这里我们不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的定义,然后浅谈《西游记》的重要隐喻——人格自我圆成之道。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是就人格而言的。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个性。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的特征。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构成。 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

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对人的成长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更有甚者将一生都毁坏,然而健全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人格的圆成不仅仅取决于自我,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两者作用下产生

读《心育活动》--做心育老师(庄建梅)

读《心育活动》做心育老师 嘉善姚庄小学庄建梅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同时它复杂多样,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师用爱心去管理好每一位学生,采取灵活而又丰富的心育方法来创造优秀的班级文化。一拿到《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赫然看到主编钟志农三个字,一阵惊喜。钟老师学识渊博,一生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他的讲座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很是适用,相信他的书也一定能给予我们很多很多……我花了很长时间细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一、以小见大,针对性强 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依赖性强的人,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遇到问题,自己不会积极动脑解决,易产生从众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可能对于生活和学习感到很有压力,内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从小问题入手,一则则案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引人深思。我们班主任就要通过这些有趣的心育活动,培养其独立自主和独立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本书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各种案例的对比,分析,让一线的班主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积极上进的信念和善于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克服依赖情绪和依赖思想,明白学会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能独立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体验生活中会独立做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情感。也让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辅导课可以有这样的模式:暖身活动、心灵触动、心灵话吧、心灵启迪、心灵感悟、心语心愿。从暖身活动,到呈现案例,交流互动,情景体验,再到师生互动总结都是一个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二、抓住问题,有效辅导 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因而,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实际问题,比如:偷懒、胆小、撒谎、没有责任心等问题开展活动。我们可以采用谈话交流,小组讨论,情景体验,案例分析开展了辅导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对案例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自我剖析,以达到克服不良思想和情绪的辅导目的。 三、师生合作,氛围融洽 每次活动前,老师要精心地设计教案,分配严密的辅导层次,加以科学的辅

伊甸园故事的隐喻

伊甸园的隐喻 伊甸园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在《圣经·旧约》中,记述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人,亚当,又用他的肋骨造了夏娃,他们生活在伊甸园中,上帝告诫他们,可以吃所有树上的果子,除了可以分辨善恶的智慧树的果实(这个果实并非苹果,那只是个误译,是一种不知名的果实)。后来蛇诱惑夏娃,致使二人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认为这是人类失去童年的隐喻,在这里,要对这一故事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 首先,要来谈谈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旧约又称希伯来圣经,是犹太教经典,而新约则是基督教经典。二者区别明显,伊甸园的故事记载在旧约中。很明显,旧约文化是古代以色列人对于其他文明成果的吸收和改造,圣经中的许多记载有明显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遗迹,在古巴比伦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中有与之极其相似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比圣经早上千年。但是圣经作者显然对这些文化进行了改造,将其去神话化。在其他多神教中,有一种超越诸神的力量存在,诸神都由其产生,受到限制和约束,并非是绝对的,没有道德观念,神也分善恶。认为恶与善一样,都源自于超神的力量,神灵多是自然力的象征,自然是有神性的,而神话就是对神和半神的故事经历的记述。而到了圣经中,没有超神的

力量存在,上帝是绝对的,没有关于上帝出生、生活的经历,因为不存在超越和产生上帝的力量,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质疑的,是绝对的,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抗衡的力量。自然也失去神性,成为上帝的创造物。而在万物之中,人又十分特殊。 人是上帝模仿自己造出来的,所以他们有自己的尊严,被赋予权力来管理上帝创造的世界。在创世纪中,上帝是绝对善良的,代表了绝对的正义,他创造的世界是美好的,和谐的,人的食物是果实和蔬菜,而动物的食物是树木和植物,是和谐相处的世界。那么恶来自何方,圣经里讲邪恶来自人类自己的行为,而不来自于神,因为上帝是绝对善的。 现在回过头来讲伊甸园。可以思考,人类真的是吃了智慧果实然后就能够分辨善恶吗?应当分析,定然不是一个果子的作用。蛇诱惑夏娃说:“吃了它,你就变得跟上帝一样。”在圣经里,神性并非你拥有什么样的力量,而是效仿上帝,效仿上帝就是神性的体现,就像人类,是模仿上帝而创造的。偷吃禁果有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并非禁果有此作用,而是这个行为才是真正的原因。亚当和夏娃违反上帝地告诫,背叛了上帝。这个行为使他们认识到,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他们是有独立意愿的,可以选择听从上帝,也可以选择背叛上帝的意愿。正是这种选择,使得他们真正的觉醒了,然而选择背叛就意味着要受到惩罚,被逐出伊甸园。逐出伊甸园,是因为他们已经觉醒,认识到自己可以选择,当然不能再呆在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解析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 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见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高远处有东西燃烧着发出光芒。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路筑有矮墙,墙后有一些人手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来回走动,或说话,或不说话。这样,囚徒们除了火光投射到他们对面洞壁上的阴影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当他们交谈时,主题就是阴影。如果过路人说话,引起囚徒对面洞壁的回声,囚徒们会误以为声音是对

面洞壁上的阴影发出的。这时,如果有一个人被解除桎梏,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身,抬头看见火光,会有眼花缭乱甚至痛苦的感觉。他本能的冲动就是再转过身去看阴影。但是,有一种力量硬拉他走上那条崎岖陡峭的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外,见到阳光。这时,他更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于无法看见任何真实的事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他的痛苦渐渐减少,能够看清真实的事物,并且能够直观太阳的本相,知道它是一切的原因。 这里面包括了一系列的隐喻: “洞穴”是我们的可见世界、现象世界,“洞穴外的世界”是一个可知世界、实在的世

界, “洞穴中的囚徒”是我们人类自身,有待于教育。 “洞壁上的阴影”是实在世界中真实事物在光的照耀下的阴影, “太阳的本相”就是善的理念。 对变化不定的阴影的观察就构成了“意见”,对“太阳的直观”就构成了“善的知识”。 囚徒们谈论的主题就是“意见”问题。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彼此争论的只是“意见”,而不是“知识”或“真理”。 要想真正地觅到知识和真理,那就必须解除束缚,站起身来,转移习惯于看阴影的视线,迎着亮光,忍受痛苦,踏上漫长崎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梁珊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引导下,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需要而开展的一种团体辅导活动。 (一)它是一种“活动课程”; (二)它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1、辅导的功能是发展和预防; 2、辅导的对象是全班学生; 3、辅导的目的在于激发潜能; 4、辅导的效果取决于团体动力。 二、心育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一)形式的活动性: (二)结构的开放性: 1、活动目标的开放性: 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是开放的:

4、活动空间是开放的 (三)内容的系统性。 (四)学生的主体性。 (五)师生的平等性: 三、心育活动课的内容设计 学习心理辅导-------学会学习 人际交往辅导-------学会交往 生活适应辅导-------学会适应 情绪调适辅导-------学会调控 自我意识辅导-------学会自尊 生涯发展辅导-------学会生存 高中心育活动课内容设计示例: 高一高二高三 ?1、拥抱新生活?1、为学习“把脉”?1、走进高三 ?2、假日消费我做主?2、反其道而行之?2、真我的风采 ?3、消费的学问?3、创造的奥秘?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4、心中的偶像?4、木桶的启示?4、让记忆加速 ?5、健康地生活?5、我有我一套?5、忙里偷闲 ?6、学海无涯“乐”做舟?6、1+1>2 ?6、宰相肚里能撑船 ?7、多一种选择,多一种未来?7、留一只眼看别人?7、情绪调色板

?8、高中,我这样学习?8、成熟与责任?8、合理竞争 ?9、轻轻松松进考场?9、”哥儿们,姐儿们“?9、当爱情的衣襟拂过脸庞?10、结识新友,发展知己?10、走出雨季?10、成人礼的思考 ?11、网上交友之我见?11、快乐”催化剂“?11、我心永”恒“ ?12、花季的握手?12、考试焦虑怎么办?12、与父母并肩作战 ?13、老师,请听我说?13、遭遇尴尬?13、解开心中千千结 ?14、亲子之间?14、既生瑜也生亮?14、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5、多面的谎言?15、磨刀不误砍柴功 ?16、心动不如行动?16、控制自我有良方?16、科学减压 ?17、失败是成功之母?17、做时间的主人?17、应对考试有妙招 ?18、最近比较烦?18、透视流行语?18、我的职业我选择 ?19、与快乐同行?19、我这样保护我自己?19、榜上无名,脚下有路?20、诚信是为人之本?20、学会选择?20、十年后的我 四、心育活动课的设计流程 (一)科学把握辅导理念 1、对心育活动课主题的科学理解 2、对学生年龄特征的科学认识 3、对心育主题针对性的科学把握 (二)恰当设定辅导目标 1、辅导目标要清晰: 2、辅导目标要集中; 3、辅导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五年级心育课教案

第一课时:《不变的爱》 活动目的 1、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喜爱一个事物的时候,便会接受它的全部,不会因为某些缺陷便减少对它们的喜爱。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引导学生恰当地面对自己的各种特点或缺憾。 3、通过对自己的肯定及同伴的评价,增强自我认识、树立学生自信心。 活动重点 通过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感悟对自已的正确认识,培养自信心。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心有灵犀 1、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喜欢看李咏主持的幸运52吗?你最喜欢哪个环节?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幸运52的猜词现场,请看屏幕。 2、请三个方阵各选一组搭档到前面来,游戏规则你们知道吗? (1)第一组选题计时开始 (2)第二组选题 (3)第三组选题 3、掌声感谢三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带着愉快心情进入本课下一环节边想边选。二、边想边选 1、请看,上面三种事物,哪些是你非常喜欢的、哪些是你能够接受的?并根据你的选择,快速坐到非常喜欢事物的一边。 (1)请鲜花队的同学来说说你喜爱鲜花的理由。 (2)太阳队的同学来说说你喜爱太阳理由。 (3)宠物队的同学说说喜爱太阳理由。 小结: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这些事物,可我认为太阳虽然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但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灼伤人的皮肤,宠物虽然给主人带来欢乐,但照顾它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找一找我们喜欢的事物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请各队同学思考一上再说。 2、发现我们原本喜欢的事物有缺陷,这时你对它的喜爱是否有变化?

小结:大家的这种感觉套用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就是“爱屋及乌”,就是说爱一个事物便会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的缺陷、不会因为某些不足而改变对它的喜爱。因此我们把这种爱称之为“不变的爱”(课件)齐读课题 三、心灵激荡 1、同学们,在我的悄悄话信箱中经常收到一些来信,信中说当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好,便非常担心父母因此不喜欢自己、不爱自己了,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学生谈感受、体验) 2、看来大家的担心还真不少,那么我们的父母真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吗?请听一位《妈妈的来信》 3、听了这封信,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感受如何?小结:我们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我们是父母眼里的鲜花,他们在欣赏你优点的同时,接受了你们的缺憾,他们用独特方式,从独特角度来认识你肯定你,你们没有因为你的某个缺点,某个失误而减少对孩子的爱。因此我们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变的爱。” 四、分享你我 1、大家想一想,令父母感到骄傲和欣慰的你有哪些优点,可以说说身体、外貌、能力等方面的优点,用肯定的语气来描述。如:“我的眼睛黑又亮”、“我的身材细又长……” 2、想一想,她还有哪些优点没说,谁愿意来夸夸她? 3、在同学们眼里你这样优秀,你的心情怎样?五、肯定自己古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鸟的歌唱得再好,也有走调嘶哑的时候,花儿不管如何芬芳也有枯萎、凋谢的时候,同样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喜欢的特点,也有让自己不满意的特点,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小结:对于能改变的特点,我们接受,对于不能改变的,我们也要用接受的态度,象太阳,爱鲜花那样爱着有某些缺憾的自己,愉快的接纳自己,现在让我们进行一项“自我肯定训练”让你更加喜爱自己: 1、找出自己的不满意的地方,并大声说虽然我……但是我……。 2、以我为例,虽然这节课也许设计并不十分完美,但如果通过这次活动能给同学一点点鼓励和启示,那就请大家用掌声来给我鼓励。谁愿意和我一样站在这里,展示你阳光般的烂灿,鲜花一样的娇艳呢。

NLP与隐喻研究

刘会平 摘要:NLP即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可以解释为研究人类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为成功快乐。也因此,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式学”。而隐喻是近来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成为了理解人类认知的重要方法。本文旨在探讨NLP与隐喻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挖掘如何行之有效地将其在学前教育中进行实践。 关键词:NLP;隐喻;学前教育 注:本论文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学前儿童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基于工学一体化的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项目编号WY2014008-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隐喻的本质与发展史 最近几十年来隐喻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30年代的理查兹,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角度分析语义现象;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此时是对隐喻全方位多学科的探究。人们对隐喻的认知已突破修辞学限制,把隐喻研究与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结合起来。著名语言学家莱考夫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它不但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隐喻的本质即是以一件事的经验来经历和理解另一件事,它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参照自己有形熟识的概念来认识无形陌生的概念,以此形成一个不同概念间互相关联的认知方法。 二、NLP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NLP是研究人类语言对身心所起作用的学科。它的创始人是语言学家约翰·格林德和心理学家理查德·班德勒,他们研究卓越者成功的模式,把这些总结起来,然后教给其他人。他人只要吸收这些模式,也可以获致类似的效果。 NLP早期的发展,受到著名心理学家格瑞哥瑞·卑森很大的影响。卑森研究的范围包括神经机械学。信息传送不能脱离系统的概念。同时,NLP的发展源于深入研究三位心理治疗界顶级大师的卓越所在,NLP的学习者都会被大师提出的技巧和概念所吸引。但是,如果使用者忽视了对系统的注意可能会引来副作用;反之,如给予潜意识应有的尊重,效果会更优。NLP的发展基础是肯定系统的重要性。但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误认为技巧是最重要的,认为掌握了技巧便是掌握了NLP的精髓。他们在传授NLP时刻意强调单个技巧的独立性,而忽略了整体平衡性。20世纪90年代,NLP综合大学成立,其致力推广注重整体平衡的“系统性NLP”。这一方向得到界内很多领先地位学院的认同。 时至今日,NLP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重点学科,引得世界各地的学术精英潜心研究,新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这对新进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NLP与隐喻的关系 NLP使用的隐喻,包括故事、类比、讽喻和寓言等等。隐喻既可简单又可复杂。简单的比喻只需几个词构成,如:李华是一本打开的书;而复杂的隐喻能扩展到拟物、轶事、讽喻和长篇故事等,其在结构形式上颇为自由。出于研究的需要(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我们不必对隐喻给出如此宽泛的概念。使用隐喻的目的是表达人类感观的情绪想法(与人类右脑相关),而不是抽象和推理的概念(与人类左脑相关)。换而言之,针对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NLP中使用的隐喻不是与对象的大脑,而应该与他们的心灵交流。隐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再配合NLP中其他感观呈现系统来表达隐喻。 隐喻是我们强而有力的沟通工具。一个某种意义的词可以通过另一个没有此意义的东西来表达它的意思,从而可节省大量的表达语。正如一幅画能描绘上千个词才能表达的意思,隐喻

心育实施意见

心育实施意见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心育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简单。加上我校借读生较多,他们的家长多是来厦打工或做小买卖的,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管教孩子,因此,学生中存在许多不良的个性和心理。因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二、教育主题 帮助学生提高无认知、无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心理的全面、和谐、自主地发展,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1、努力建设一支以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努力提高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素养,使教师拥有健康心理,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2、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各班存在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方法,帮助学生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不良心理,健立健全的人格。低年级学生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交往中体验交情。中高年级学生能在学习生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善于和更多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3、建立学校与家庭心理教育问题教育沟通的渠道,举办《家长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及时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言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教育子女。 四、具体措施: 1、对班级学生心理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班级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2017年新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 1

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段目标 1.小学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

成长课--影响你一生命运的隐喻故事

草原上的梦(代前言)(I) 第一章隐喻互动辅导讲故事的缘起3 隐喻即麻雀变凤凰的魔法8 艾瑞克森的隐喻说服策略17 为自己找到核心隐喻19 第二章小王子故事梗概27 七个星球上古怪的人2 9 沙漠里的心灵世界33 小王子与飞行员35 小王子与玫瑰花36 妙语嘉言37 第三章为自己出征的旅程故事梗概41 尊严的迷失45 我们也有同样的困惑48 面对真实的自己52 全然地接纳自己55 化恐惧为力量59 妙语嘉言62 第四章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故事梗概65 成功在于选择69 锲而不舍地践行天命71 倾听内在的声音73 最后的启示74 妙语嘉言75 第五章让幸运来敲门故事梗概79 梅林下战帖79 大地王子81 湖畔仙女81 树之女王82 岩石之母83 女巫和猫头鹰85 命运与幸运的主宰86 心怀感恩87 妙语嘉言90 第六章海鸥乔纳森故事梗概93 重要的是飞翔而非觅食96 在飞翔中拥抱生命奇迹98 在飞翔中接近梦想天堂100 妙语嘉言101 第七章老人与海故事梗概105 男人的尊严106 机会与进取107 阻力与考验109光荣与虚幻110 英雄的命运111妙语嘉言111 第八章隐喻故事作文的旅程出神入化的隐喻辅导115 听故事怎样产生疗效129 有疗效的隐喻故事135 故事在什么地方发生疗效139 寻找一个有疗效的隐喻故事145 隐喻故事辅导的理论基础152 隐喻故事的创作156 第九章解读经典童话缺少自我价值则爱虚荣163 但愿这只鞋合脚165 我们都是撒谎的孩子167 塔中的女孩168 懒是因为心被捆绑169 母爱如鳄171射手与天鹅少女173 铁炉王子的故事176 我如何成为我自己177 好好照顾你的花178隐喻是思想的另类表达,是原始语言的延伸,隐喻关乎影像和幻想,它与我们对情境反映的态度和情绪有关,只是这样的态度和情绪是以图像的方式呈现。于是一个人所走过的路,她所到过的地方以及它所遇到的人与事成为驻留在脑子里的影像并产生适当幻想之后便可以梦或者诗歌的方式予以表达。梦与诗歌都是隐喻,都是我们内部语言的真实表达,她诠释着我们的人生,也影响着我们的命运。因为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式影像和幻想,这些东西以隐喻的方式干预着我们。而隐喻治疗可以直接指向这些影像和幻想,因此其疗效也是非常显著的。隐喻埋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了解我们的隐喻需要适当的触发锚,比如一张公主照看小天鹅的图画触发了学妹阿蒙记忆里的影像:在缓缓起伏的无边无际的黄沙绿草地面上,有一片非常美丽的有很多很多小花的沙谷地,那里有叫不上名的草呀花呀,大叶的,小叶的,黄黄的小花在风中轻轻摇摆着……有一种闻起来像黄瓜味的大叶植物,在那里生长,那个地方很湿润,但没有水。阿蒙的影像与小时生活经历有关,那时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而心中却有这样一个绿洲,沙地隐喻了当时生活的艰辛,而绿草黄花则隐喻了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那种有着黄瓜味的大叶植物更是有英雄气息的驯养者的象征。那个地方很湿润,虽然看不见水但绝不缺水,水隐喻了情感和滋养。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自然的造化潜移默化地形塑了人们的性格与气质,正是因为心中有着这样的绿洲,阿蒙个性中才有了勇于承担责任、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品格。于是阿蒙自然产生幻想,她就是知心姐姐在那里驯养小鸟,她不敢说是驯养天鹅,说明自信心还不够。但阿蒙愿意与小鸟生活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她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一直在做……阿蒙的影像里还呈现在沙谷不远的地方有一棵粗大茂密的大树,在这片沙草地上它显得那样高大古老,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据说它是神树,能治百病。她的一个小伙伴就喝从那里求来的神水治病。神树离她家不远也不近,阿蒙走近过它,但她更喜欢在远处看它。在阿蒙的印象里她只去过一次,很怀念的地方。这棵孤零零的古树隐喻了精神世界的意义,阿蒙很敬畏它,以至不太敢走近,只是远远地看,聆听着这棵精神大树的呼唤。于是阿蒙是很重视精神生活的,对物质生活没有过多苛求,而更加向往精神层面的东西,于是她热衷孩子教育和健康成长。是的,影像,幻想以及由这些影像和幻想所呈现的隐喻在

心育活动课的_结构化_与_非结构化_

■ 专稿 动。这类团体的优点是初始阶段就能增加团体成员的合作,降低参加者的焦虑,容易聚焦,一般比较适合青少年,心育活动课就是属于“结构化的团体辅导”。 所谓“非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是指不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动,领导者配合成员的需要,根据团体动力的发展状况及成员彼此的互动关系来决定团体的目标、过程及运作程序。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催化、支持团体成员,常常以“非指导”方式来进行。“非结构团体”一般适合年龄较长、心智成熟、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强调后面这一点是特别意味深长的,经验证明,往往只有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才有可能围绕一个活动步步深入地走进自己心灵的隐秘之处,而且这样的深入分享往往不是短短4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研究表明,有关儿童与青少年的团体训练,一般是结构化比无定式的效果更好。一个结构化的(但是灵活的)团体环境能够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安全感,给予其指引,同时结合自由的探索及表达自我,创造无威胁的气氛。可见,在学校的心育活动课中,基本上按结构化的团体辅导来进行操作是比较妥当的。当然,也要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樊富珉所说的,在团体中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去带领,却忽略了团体本身的目标。她强调,“团体领导者切记,活动只是团体的催化剂,是手段不是目的”“团体的重点不是做完活动,而是对活动引发的感受的讨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瑞也主张团体要有结构,但他同样认为要把握一个尺度,他说:“结构要么是有效的,要么 方 在 我们也会面临两难情境:根据课时的限制,我们必须提供结构化的设计;但是,如果提供的结构化架构过多,那么学生将无法学会在课堂上运用自身的资源。 二、对“结构化”的质疑往往源于“开场” 尽管从理论上讲,心育活动课“结构化”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笔者长期“听课、评课、改课”的实践中,时不时地会遇到一些心理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可不可以不设计热身活动,直接进入主题?”当笔者追问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可以用来做热身活动的了”。有的心理教师由此也质疑心育活动课是否一定要有几个阶段的基本架构,提出“是否可以跳跃某个阶段”的疑问,而这类问题同样源于教师们认为“热身活动太难设计了,我会的那几个游戏学生都已经做腻了”。还有一些心理教师则对心育活动课的结束阶段的活动设计掉以轻心,常常是用自己的几句话加以总结便草草收兵;另有一些教师对心育活动课结尾部分的作用认识不足,在工作阶段设计的活动过多,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在最后进行整合梳理。可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影响教师们掌控“结构化团体”的难题常常出在“开场”,即出在“万事开头难”上面。 客观地说,一节心育活动课的核心内容必然是在“掐头去尾”之后的主体部分,但作为团体辅导的一种课程载体,这个“头”怎么开却不可小觑。不管我们把它称作“初始阶段”“暖身阶段”还是“破冰阶段”,如何“起头”对一个团体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浅析《小王子》中的隐喻

浅析《小王子》中的隐喻 摘要:2016年苏州大市初中语文名著选编改革后,把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纳入了中考名著考察范围,作为一个新的文本,教师应该首先对其有 自我的文本批评,《小王子》文本中有许多暗喻或隐喻,本文试就此论点展开初 步探析。 关键字:《小王子》,暗喻,隐喻,存在本质 这本以诗意语言织就的童话故事,以隐喻的方式,书写了爱、友谊、死亡等 涉及存在本质的事物。《小王子》的隐喻性写作,使得这部童话宛若星辰般光芒 四射。 “我”在撒哈拉沙漠坠机,遇上了从遥远的小星球来的小王子,从小王子有意 无意的透露中,“我”逐渐知道了小王子的经历:小王子在自己的小星球上与骄傲 的玫瑰花闹别扭之后,动身四处游历,他在不同星球遇到了不同的事物。这是一 个充满隐喻的故事,就像小王子说的那样:“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见本质的东西的。 一、蛇吞象:人的贪心 “当时,我对丛林中的奇遇想得很多,于是,我也用彩色铅笔画出了我的第一副图画。我把我的这副杰作拿给大人看,我问他们我的画是不是叫他们害怕。他 们回答我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我画的不是帽子,是一条巨蟒在消化着 一头大象。于是我又把巨蟒肚子里的情况画了出来,以便让大人们能够看懂。” 这画作让我想起“蛇吞象”这个词。《山海经·海内南经》:“ 巴蛇食象,三岁 而出其骨。”之后就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但是这幅画却没有引起成人的注意,他们甚至认为这就是一顶帽子。 如果从隐喻出发,难道成人以为贪婪就像自己头顶的帽子?帽子作为头部的 装饰,也有礼节的成分,也是表示遮挡阳光之用。那么,在成人眼中贪婪就是自 己理智、高贵大脑的装饰品,看起来彬彬有礼,无足为惧;甚至是遮挡阳光所用,那就暗示着贪婪遮挡了人心需要的温暖。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幅画作的真正内涵,所以也就无所畏惧。而其 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 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 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 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白,人的贪心是永 无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掉了。就是这么一个“贪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贪婪致灭,怎么能不让人害怕? 二、日落:对逝去的悲伤 如果说晨曦是代表希望,那么落日却是迟暮、黄昏,是太阳落山的时刻,是 温暖和美好逝去的时候。有人说,喜欢落日和晚霞的人是悲观的。也许,正是因 为他看到了不可回避的消失和最后的死亡,所以才悲伤的吧。 人生最根本的苦闷,是对转瞬即逝快乐的留念,是对生命稍纵即逝的伤感, 所以也更加珍惜那短暂的快乐。那么,这悲伤源自何处呢?有人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小王子如此悲伤,那便是因为 他对美好事物的爱太深厚了吧。 三、玫瑰:爱情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

藏在隐喻故事里的自己

被誉为“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的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 Erikson)。17岁时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一度严重到无法抬头。谁知疾病却让他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观察力与沟通能力,最终让他走上心理治疗之路。而治疗中,天性幽默的他最擅长的是讲故事。 艾瑞克森常给来访者讲一些奇闻逸事,大量使用言外之意、双关语及幽默技巧,引起来访者关注和疑惑。这些高潮迭起的故事,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结局。在获得彻底放松和成功感受的同时,潜意识也获得改变认知的能量。后来,讲故事成为艾瑞克森心理治疗的主要模式,也成为最早的隐喻治疗的实践。 有人问他为何相信这种方法有效,艾瑞克森的回答还是一个故事: “小时候,一匹马游荡到我家农场。没有人知道它从哪儿来。父亲骑上马,把它领到路上,只有在马离开大路或走到田里时,才赶它回到大路。于是马很快回到主人家。主人很惊讶,问父亲,你怎么知道它是我的?父亲说,我不知道,但马知道。我所做的只不过是让它一直在路上。” 隐喻(metaphor)一词源自希腊语metaphora,意为“传递”,即将真实的事物用影射、模拟的方式传达出来。咨询师通过选择为来访者“量身订制”的故事,了解和帮助来访者,这便是隐喻治疗(Therapeutic Metaphors)。 人人都会讲故事——他们接触的隐喻治疗 ■ 宋扬培训公司经理 “参加隐喻故事治疗工作坊,其中有个环节是…困局脚本?。老师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困惑编段故事。现实中我的难题是经常与男友争吵。我写到:妈妈和4岁的儿子怄气,儿子不听话,被爷爷奶奶宠坏了。虽然给他讲过很多遍孔融让梨的故事,可分水果时,还是把最大的留给自己......老师问我,故事里的母子关系是否会联想到你和男友的互动模式?你认为这样的互动模式怎样?有对男友的不公平之处吗......在随后逐渐深入进行的分析中,我慢慢明白了这段故事背后的隐喻:在我与男友的交流中,总有一种不自觉的倾向,对男友的控制、调教较多,就像一个母亲对待儿子,所以才吵架不断......3天的课程让我反省了自己的恋情。” ■ 马智勇网瘾戒疗专家 “隐喻治疗不枯燥,反倒很开心。印象最深的是治疗师讲的故事:鸟国举行飞行大赛,许多鸟飞累了就放弃比赛。天空只剩下老鹰,它以为自己赢了,却发现有只小鸟飞得比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