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之殇

中国教育之殇
中国教育之殇

中国教育之殇(1)

-――辅导班,学生的梦魇

盼过五月盼六月,七月在眼巴眼望中来了,学生们盼望的暑假终于到了,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可各种各样的暑假班迫不及待地纷纷登场,奥数班、作文班、新思维班、北外超前教育班、清华外语班、初一预科班、初二预科班、初三预科班……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这些大量的补习班吸引着家长的眼球,掏着家长的钱袋子,剥夺着学生们的自由时间。

我家门前的一个小学在散学典礼那天,门外排开七八个招生的宣传台,校园外高悬五六条红彤彤的招生横幅:“作文兵法,让你的孩子快人一步”;“张老师数学保你考试无忧”;“新概念英语,你最明智的选择”……。邻居家的孩子在去年的夏天过了一个无比繁忙的暑假。去年他将要升九年级,期末时英语成绩不太理想,放假伊始,各科老师下发了五张试卷,一周一返校,上交试卷,三周之后学校暑假班开始,上午8:00-11:30,下午2:00-5:00,中午午休还有作业,晚上6:00-8:00英语家教老师来家辅导。曾经和邻居父子交谈过此事,父亲无耐地说:“孩子太累了,每天早上喊几遍都不醒,可不忍心也不行,别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成绩顶尖的学生也不例外,人家都上,我们不上那不拉得更远了吗?”

儿子说:“谁想上补习班?我也想放假放松一下,和同学去踢足球,上网、旅游,可家长、学校、老师不答应。算了,我再忍几年,等我考上大学,我尽情玩,把这几年受的苦给补回来。”

家长在攀比盲从,学生在苦捱应付,那老师在干吗?

老师们在竞相办班,小学办初中办高中办,办复习班办预科班办加强班,在同一个学校里,教师们也在攀比谁办了班谁牛气,谁办不起班谁窝囊,谁的班人多,谁的班人少,甚至出现了同一个班级的老师相互抢学生的事。一个暑假班办下来,单人收入在4000-10000

元不等。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被称为辅导班牛人,平时周末办,寒暑假也办,每月此项收入是工资的2-3倍,“坐骑”也跟着换了几个,越换越高档。

社会要求学生有好成绩,家长期待孩子能优于他人,教师既要好成绩,又要创收。于是乎,辅导班越办越多,越演越烈,不上辅导班的孩子是另类,不办辅导班的老师是号召力不行。于是,正常变成不正常,不正常倒成了正常。

一个脑子里满是狭隘的死知识的学生,一个没有任何初中行动的学生,一个永远泡在补习和书本中的孩子,怎么成人,怎么谋生,怎么成材。一个没有爱心没有怜悯的老师,一个只知教书不管育人的老师,一个只想办班创收的老师,怎么能成为文明的传播者?

功利性是我们整修社会的通病,只要有利益驱动,管它原则?!管它良心?!管它国家命运?!教育待业如此,其它行业又岂能豁免。呜呼!辅导班――中国教育之瘤,中国教育之殇!

中国教育之殇(2)

-――困坐书城,破壁无期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这就是五一劳动节的源由。

当我们成年人早已习惯八小时工作制时,有谁计算过一个中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有多长呢?以我家附近的一个寄宿制中学为例,咱们算一算吧!早自习6:10-7:10,早辅导7:40-8:10,上午四节课,每节45分钟,中午辅导12:40-1:40,下午又四节课,晚辅导6:10-6:40,晚上自习两节,一共10.5个小时,九年级还要加一个小时,将近12个小时。自习和辅导也同样有老师在,学生一般是背书或做作业,与正课无异。尤其是饭后辅导,吃饭时间为30-40分钟,很多学生这口刚刚把饭咽下喉咙,那边老师已到了教室,他们不得不拿起钢笔埋头奋战于作业堆中。长此已往,很多学生已养成了非凡的坐功。课间也懒得出去动一动,端坐于凳子上,看书、吃零食或继续做作业,反正“作业何时了无空暇停笔一问之”。

城市的学生更甚,晚饭后的作业是一天中的重头戏,语文作业:一张试卷带作文;数学作业:两张试卷;英语作业:一份试卷;化学作业:P9-12;物理作业:P12-16。类似的作业清

单是家常便饭,考前则更为恐怖。于是,城市的学生草草吃罢晚饭,没空瞄一眼电视,扑在书桌上,开始挑灯夜读,熬到10点半不叫熬夜,11点、12点者大有人在。曾听到一个真实的事情:妈妈在梦乡里惊醒,已是午夜1:30,见女儿的房间里灯还亮着,就问:“还没做完?算了,快睡吧。”“妈,你睡吧,我还有一张试卷就做完了!”女儿疲惫地回答。这不杜撰,这不是个案,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网上谑语说如是:什么起得最早―――鸡和学生。什么睡得最迟―――小姐和学生。

早在二十年前,一位美国教育专家来华访问说:“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他们谦逊好学,热爱读书,他们的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他们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他们的成绩几乎都是A,可我们的学生太贪玩,二十年后我们一定会落后于中国人。”二十年过去了,这位专家的预言没有实现,美国的学生依然在悠哉地学习,悠哉地成长,悠哉地摘取各种奖项,而我们还在讨论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我们的学生依然在题海中鼓励自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过着比二十年前更苦更累更读死书的日子。

我们真地不知道,中国是怎么了?中国教育是怎么了?中国的学生们非得接受这非人的折磨要,非得过这种囚徒般的读书生活?当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在抱怨孩子们不努力时,想一想我们这些成年人能承受住这种学生生活吗?

一位学校领导不相信,他说为了督促教师们上好课,他要用一周时间,坐班听课,第一晌,他做得很好,第二晌他听了两节觉得腰疼,第三晌他听了三节,如坐针乩,第四晌他听了四节,一节在打瞌睡,一节睡着了。第三天他不再坚持,撤回他的办公室,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12载的寒窗苦读,

坐折板凳,沤心沥血,像老祖宗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胅,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那么12年的历练之后,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是人中之龙凤,是等风云际会之时,一飞冲天了。可事实如此吗?12年后,我们的学生两手白拙,没有生活的经验,没有谋生的能力,没有强健的体魄,没有高尚的品德。12年的辛苦化为乌有,父母心痛,老师心痛,心痛归心痛,可总是无可耐何,后来的学生依然走进这个怪圈里:苦读――乌有――心痛。周而复始,然则何时了了?

只有当政者能听懂民声之时,下定决心抛弃数千年“科举”之“精粹”时,把评比人变成培养人之时,中华民族的教育才会真正复兴!

而在今时,我只能长叹一声:“困坐书城,破壁无期―――中国教育之殇!!!”

智慧树幼教互动云平台,推动中国学前智慧教育

智慧树幼教互动云平台,推动中国学前智慧教育 幼儿园家长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育儿分享、快速请假、安全接送、园所缴费……这些问题有时候总是会显得那么手足无措。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时间和经验的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更精准、快捷地去获取幼儿成长信息。“最近孩子胃口不佳,该怎么办才好?”“家里有点事,怎么请假呀?” 毫无疑问,家长们需要一个搭建家园桥梁的平台,以此来掌握更密集、可靠、全时的信息。无奈的是,幼教互动云平台目前虽然不算多,但真正符合标准的却是凤毛麟角。为了让家长们摆脱困扰,北京环宇万维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社交媒体技术应用,在2014年4月上线“智慧树幼教互动云平台”。 “智慧树幼教互动云平台”通俗上来说,是一款幼教APP,智慧树连接了校园内外,连接了百万教师、幼儿、家长,促进和改变了幼教行业的管理效率与运营模式,实现了幼儿教育相关者之间的全向交互,是中国最大的幼教信息化云平台。 智慧树App划分了三个端口:园长端、教师端、家长端。这就决定了智慧树App与很多太过强调家长端需求的幼教App不同。在智慧树家园共育的环节里,老师才是平台运转的核心。 家长通过App家长端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班级圈子、实时互动、育儿分享、在线请假、安全接送、手机缴费,让家长深度融入幼儿教育。教师通过教师端量身设计信息化教学工具,包含幼儿考勤、家长通讯、幼儿档案、周计划表、在线点评、通知发布,为教师们解放双手、提高工作效率与教学质量。园长通过园长端,统帮助管理繁琐冗杂的日常园务,包括教师考勤、周计划表、校务通知、园长信箱、幼儿园主页、本周食谱,将有效时间碎片化利用,随时查看园所一手信息,实现掌上管理、无缝沟通。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推出“智慧树幼教互动云平台”,就是要用最合适的方法摆脱家长的困扰。当下,中国的幼儿园数量超过19万所,在园幼儿约为3894万人,民办幼儿园占据80%以上,而全国幼教互动云平台数量在160家左右,占总体幼儿园数量不到5%。毫无疑问,“智慧树幼教互动云平台”的出现便是占据了蓝海。 据悉,“智慧树幼教互动云平台”自上线以来,就已成功应用全国幼儿园约10000所,总用户量突破一百万,跃升为国内领先的幼教互动云平台。在北京总部,超百位的IT研发团队全力支持着智慧树在幼教互动一体化平台的技术探索。除了国内领军的教育行业管理和运营人员以外,智慧树中核心的投资管理团队均来自互联网业。 目前,智慧树已在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太原、武汉、沈阳等30个省份拥有了分公司,2015年的智慧树,预计将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0000所幼儿园。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一部深厚的教育史。我国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中国的教育步入近代化轨道;当今教育愈加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展望中国教育前景,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学专家的努力下进行教育革新。高考制度亟待革新,学生学习需要民主自由,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 关键字: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现状弊端改革方向教育民主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曾指出:“教育的发生就根植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学习制作工具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经验中产生了原始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成熟;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政治条件具备;文字不断产生,文化积累增加,文化条件形成。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产生。 西周官学制度产生,国学和乡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学校形式。当时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当时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强调以礼治国。这些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

重视和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封建官学教育在汉代正式确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太学确立,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以儒家“人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教育思想,此后经过一代代儒学家的改造和发挥,融合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中国独特的教育学思想体系。提出以“修身为本”的主题思想,追求人格境界,即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注重教导人自觉修养人格,强调理性自觉原则。采用以学习和修养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教事”至“穷理”安排合理的顺序,及师生共同研讨。 封建教育制度和思想在大一统制度的影响下,形成教育的国家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传统特色造成了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的权威主义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弊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创造性。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先是从欧美输入,后又学习苏联。洋务教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进程。“五四运动”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教育开启新的历程,为革命培养了先进人才。在输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后,我国教育界人士创编了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中国云教育产业园:挑战传统“互联网+”教育

云教育产业园:挑战传统“互联网+”教育 摘要:为了大力发展中国的云教育产业,在重庆市政府和中国云教育产业园的合力打造之下,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的中国云教育产业园落户重庆巴南,致力于打造中国云教育的世界级窗口。 关键词:云教育云计算南重庆互联网+ 云教育产业园 落户南重庆,2.7平方公里鸿篇巨制 为了满足新的教育需求,中国云教育产业园在重庆巴南打造了一个占地2.7平方公里的云教育产业园,云教育产业园建立面向全国的云教育产业运营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创新孵化基地和“云资源”中心。 为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新型园区,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重庆巴南经济园区产业规划及扶持政策。在重庆市巴南区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对入驻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之下,中国云教育产业园根据规划,中国教育产业园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是以教育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云计算信息服务产业园,是集云计算运营平台服务、数据存储处理、信息资源开发、软件应用推广、配套商住建设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中国云教育产业园将通过“产业云、服务云、生活云、生态云”理念,建设一个集教育、学习、生活为一体的“云教育”生态圈。

云教育产业园——重庆最大的项目沙盘 云教育产业园,中国云教育的世界窗口 产业园以云教育产业为核心,以云数据中心产业为支撑,包括教育内容创作与数字出版、研发与创新、交互式云教育运营、大数据应用、会展、集团培训产业等,以金融云、健康云、外包云等产业集群为衍生,从而构成整个云教育产业园的良性生态系统。 中国云教育产业园将按照“云端共赢、产城一体、智汇全球、创领未来”的发展理念,依托“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将虚拟教育与实体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来发展基于泛教育理念的终身学习平台,以综合教育、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为 突破口,建设立足巴南、面向重庆、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教育服务新模式。

中国教育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 一、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 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

最新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 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今年的诺贝尔奖结果已经出来了,但是我国却没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我想这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我国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从我国国情上来说。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人口众多,很难实现真正的小班教学,在人口众多的地区,一名老师要负责的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同学。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对每个人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为每一名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最多的也只是尽力做到公平,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放弃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去重点关心那些成绩好的,讨老师欢心的同学。这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一个原因。大家知道,芬兰的教育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在芬兰,没有平民和贵族学校之分,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配备一样的师资,而且他们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中生和学习迟缓者身上。芬兰的老师说“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迟缓的人身上,不让一个人落后。而在中国,却不一样,老师是放弃那些学习差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好的少数同学的身上。这样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呢? 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方面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传统的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对当今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是重视家庭利益,讲求尊重自己的祖辈,这种思想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在家里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过分依赖老师,崇尚老师的权威,一方面师生难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因循守旧,固

批判中国应试教育

批判中国应试教育 中国教育所有的内容几乎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一切为了考试,为了一切考试,考试为了一切。 中国的教育就是围绕着考试展开的一系列机械化运作,即应试教育。学校就像一个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学生只是工厂中一个个被铸造的机器零件,考试通过了就被贴上一个合格的标签,然后往上一级输送,直到大学毕业,成为合格的工业产品。但不幸的是,我们看到大多数所谓合格的产品最后却滞销了。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只适合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只适合在一个框架内展开较量,一旦失去了框架的限制,进入自由开放的社会,他们感到的不是自由和解放,相反却是恐惧和迷茫。“一届届的学生茫然地走进大学校园,又更加茫然地走出大学校园;走进大学校园时他们怀着无限渴望,走出大学校园时他们带着深深的失望……”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些通病: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理论丰富,头重脚轻……我们又遗憾地看到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缺乏自我个性和独特才能,千人一面,孔子他老人家提倡的“因材施教”这个教育的最基本原则,从始至终都没有认真实行过,“因财施教”倒遍地都是。2009年出炉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也深刻地反映了这个现象,状元们报考扎堆,盲目跟风,说明中国的学生缺乏自我人格和理想的教育。三十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的预期。中国的高考状元在考试的舞台上风光无限,在社会的舞台上却难觅其踪影。 相反,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各种各样才华横溢的人才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凭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才能,特别是创造力才能。因为人才本质上从社会实践和各种创造中锻造出来,而不是从教室里和考试中背诵和计算出来。 在这个顽固的体制中,所有人的行为变得机械而麻木,在狭隘、冰冷的应试制度下,学生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思想、人格和兴趣,变成了一个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此过程中,学生只不过是被动地接受教条化的知识,根本没有主动权,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独立自主,什么叫自我实现,教育的主人却变成了教育的奴隶! 而在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性鲜明、思想独立、人格高扬、自我实现,挑战应试教育的代表人物——韩寒,以惊世骇俗的方式挺立在中国大地之上,如一面猎猎的旗帜,向应试教育发出了战斗的狂言。“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这是韩寒的胜利,是绝大多数在应试教育中挣扎的人的失败。这种强烈的对比,如一把尖刀一样刺进了中国教育的心脏。惊醒了教育体制中沉睡的众生,同时也引导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背叛应试教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像现在的中国教育;思而不学则殆——就像现在无畏的韩寒。

论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论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反思一下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60年代的教育,搞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80年代搞的是基础加应试的教育,90年代在一个不懂教育的人指导下,搞得是产业化教育,由此而导致了教育乱收费,滋生了教育领域的腐败远远超过了官场的腐败。我在2003年的强国论坛和发展论坛上以“毛泽东时代谁家的孩子没有上学”和“对中国教育的再认识”为题对我国现阶段教育问题进行了公开批判。可以说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拉响了“丧钟”。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出现问题,事实上是全民族的危险。有人还厚颜无耻的说,不主张教育产业化,有人把公共资源说成是自己的能力,有人还为教育的问题不断辩解。凡此等等,是把中国教育引向企图,一些主流教育专家的沉默,无疑证明了明哲保身的思维。今年1000万的高考学生,是扩招的表现,扩招就是教育产业化的派生!我敢问,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4年后的就业基础是什么?北大领导人以“北京学生素质高”竟然成为降低北京学生走进知名学校的理由,我为此曾经回帖说:北京的少管所难道管理的是其他省的少年吗?这位领导人的沉默足以说明,他的言辞十分不妥。今天看了“海艺的学生打老师”事件的网上流传,事件真实和虚假我们姑且不论,但折射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国家制定的教育管理政策是不是需要改改了,比如,从小学的初中、高中一直到中专、大学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中,怎么能出现形同社会黑恶势力的“学霸”和与社会上带有黑恶势力的人同伙敲诈勒索学生财物呢,怎么能将老师斩首学门口。是不是需要国家考虑了。“减负”要从书包做起,但教育要从小孩开始。如果我们在熟视无睹学生学习期间的犯罪问题,社会的稳定就很难出现理想的时期。中华民族的振兴就很难实现。 中国教育的弊端; 1、奴化。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存在不同的思想。即使偶尔允许有不同的思想,那也是在若干原则的规范之下的。 2、捷径。为了考试,所以有了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后果还不是学不到知识,而是学生们在思想中建立了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只要通过了考试,就是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所以,这些学生无论到了哪里,都想找到类似的方式。在他们眼中,无论在哪里,都不过是考试,只要是考试,就有通过考试的捷径。 3、猥琐。这里的猥琐不是说形容很猥琐。而是说不懂得与人沟通和协调。要么忍着,要么爆发,没有任何的中间状态。 4、残忍。也就是没有人性,当我们去赞扬一个小孩子杀死了所谓敌人的行为的时候,也就证明了,只要面对那些敌对的人,我们有权,而且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去消灭他们的肉体和灵魂。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教育也是利用的教育,怪不得国人对于吃狗虐猫没什么感觉呢,我们教育不就在培养这样的暴民吗? 5、钻空子。从捷径观念出发,一部分人进化为抛弃一切信义,特别是公共领域的信义,去钻一切可以钻的空子。考试的捷径之一就是作弊。既然只要通过了就没有人追究,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要作弊,除非你不被人发现!那么,聪明的学生就开始琢磨着如何才能不被发现。 6、承诺。承诺没有了价值,宣誓就像吃菜。小学生就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刻准备着!跟背书一样。其实脑子里一点也没有这个东西。久而久之,长此以往,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司法制度下值得信赖的人呢,我们的证言如何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怪不得中国的司法体系中,证人远远不够,人证不如物证呢。 中国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中国思想真空与文化沙漠;单一形式和内容、呆板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国 人失去了吸纳、鉴别多元文化和思想的机会,失去了站到人类文明成果巨人肩膀上继续创新的可能。 失去思想自由和可能的民族正在走向思想真空与文化沙漠。我们曾经拥有光耀千古的灿烂古文明,我们正在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 二、应试教育摧毁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根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点是死记硬背,是刻板地继承人类文明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①汉代独尊儒术,在京师设立太学,在郡国设立学官,后渐立学校。隋唐时期,科举制形成,逐渐取代与门阀等级制相适应的选举制,并与学校相关联。唐代在京城设国子监,统辖各学,在各地设郡县学校。宋代书院勃兴,元代广建社学。到明代,学校体制大体已备。清因明制,以科举取士为正途,而科举必由学校。其规制悬学校之名而导以仕进之路。②学校乃教化所从出,以纳民于轨物,在王朝统治体系中地位极崇,作用至大。 ——摘编自桑兵《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材料二③西方近代分科观念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④促使中国学人在反思传统学术思想体系弊端的同时,纷纷提出近代中国新的学术分科方案。⑤民国初年,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简称“七科之学”),正式取消经学科。大学文科分为文学、历史学等4门,理科分为数学、理论物理学、化学等9门,法科分为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门,商科分为银行学、保险学等6门,医科分为医学、药学2门,农科分为农学、农艺化学等4门,工科分为土木工学、机械工学、造船学等11门。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展文教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改革教育的基本依据。⑥一方面,政府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造,制定改造旧教育的方针政策,接管、整顿旧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努力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在实际教育建设过程中,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没有完全得到执行,⑦突出表现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并大量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应当指出,在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结合中国国情不够的弊病。⑧通过对高等学校院系、中等专业学校的调整,对课程、教材及学制的改革,新中国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一叙述了从汉至清中国教育的相关情况,其中①叙述了汉代至清代教育的发展情况,即都重视学校教育;②指出了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材料二叙述的是民国政府对大学的改制情况,其中③④⑤分别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学人的反思及政府政策三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大学分科的原因。材料三叙述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其中⑥阐述了新中国对旧教育体制的改造情况;⑦反映了苏联教育体制对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⑧阐述了新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内容及影响。三则材料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科之学”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

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全 年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515.50万人。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工科类呈下降趋势。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160.38万人,在校生443.84万人。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51.55万人,在校生156.05万人。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问题比较多,其中教育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学校,地区投入,师资资源分配,教育制度等进行分析。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育现状师资资源教育制度解决方法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人满越来越意识到旧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教育是使人们了解知识,了解社会,成为人才的过程。 然而,一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对学校进行严格控制,对学校进行排名,而排名依据就是学生的排名或升学率,而学校排名也与评优挂钩。学校为了提高名次就对老师严格控制,其依据则是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排名和升学率。而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分”,其他的全部抛诸脑后。而这就导致了学生可也负担大、厌学、教师职业倦怠或急功近利而不能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成了一门产业却已成事实,教育的收费问题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赞助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第二:只有奴才教育,没有人才教育。很简单,人才是有人格、思想和思维的,而奴才却简单的多,只教你如何来服从,却不准你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王小波所说的要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猪的理由。 第三:只有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戕害最大的一种教育,一种失败的教育,从德国、日本的再度崛起,要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教育。 第四:只有专业教育,没有通才教育。学文科不知道理科,学理科不知道文科,现在学校里,只有学理科失败的才学文,导致了整个国家人文水准的不可逆转的滑坡,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堕落。一个本科大学生出来,连最起码的历史知识都不懂,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第六:只有精英教育,没有平民教育。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屡见不鲜,很怀疑他们的专业水准,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学术剽窃、职称官本位的今天,这些精英能负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业吗?大学办得像衙门,经费年年倾斜,而乡村中的草根教育却无人问津,投资不足。 第七:只有思想教育,没有伦理教育。教育不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反而中国传统中的伦理道德,一个人如何来承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如何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却成为文化断层,如何来处理与国家、民族、家庭、父子、夫妻、朋友却没有定位,造成人心的迷失,造成道德的沙漠。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而学术和教育活动又是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的基础,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尤其是《学记》,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秦汉的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虽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但不利于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四、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致使汉代“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浅谈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解决方法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不断加强,学生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纵观我国20多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 这个认知不足,指的既是校方也有学生本身。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于是在部分学校及家长的观念中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为本的思想,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时之需。因此,对心理学不加重视,甚至将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混淆,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导致心理学形如虚设,成为了形式主义。 二、师资力量薄弱 正是由于一中所提到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也进一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于是,校方在招收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时,也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考核和审查,准入门槛过低,造成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水平很低。同时,我国劳动部门在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时,考核与国外相比也极为简单轻松,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三、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

响,我们所应用的方法、技术、手段等多数是移植甚至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一套,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民族文化差异,这样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往往难以消除。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 无论是政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管还是学校内部的监管,检查评估次数过少表明了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有效监管,对社会层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的检查评估就更少了。我国虽开设了“心理咨询师”等的职业执照制,但由于缺少对师资认定和培训工作的有效监管,导致准入条件过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而且对从业过程也缺少监管,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教育质量很低。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一、通过各方面渠道加强学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德育要进行严格区分。加大宣传力度,让校方、家长均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审核和考查,完善学校招聘审核制度,切忌鱼目混珠。 三、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力度,严格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员来满足越来越高的师资需求; 四、发展本国心理测量的技术水平,不再依赖于西方,生成完全适合我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心理测量体系,从而尽量避免了测量结果的

关于教育“云服务”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教育“云服务”的几点思考与建议关于教育云服务的几点思考与建议陈奕如温州市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温州市摘要: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发展迅猛并逐步融入到教育领域内,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服务的效率,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对于教育云服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各大云平台之间难以实现数据的完全共享和互通,使得教育云平台的功效难以得到完全的发挥。 文章就教育云服务的定义为切入点,分析了教育云服务平台的特点,并就教育云服务平台的部署和教育云平台的服务模式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 教育云服务;云服务平台;服务模式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移动技术地不断革新,使得云计算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云计算凭借着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等优点,极大地降低了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门槛,使得教育机构可以不用再耗费重金就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教育信息服务,可以说,教育云服务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目前为止教育云仍旧处于一个概念阶段,将其成功投入应用的案例仍旧较少,如何加强教育云服务的应用是一个颇为值得深思的话题。 1.教育云服务的定义教育云服务可以被视作为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具体指的是借助虚拟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 1 / 5

智能开放的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免费或者付费获取各种教育信息,从而满足用户在信息终端实施科研、教学、学习等需求。 2.教育云服务平台的特点第一,集约化的特点。 教育云服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教育信息集中起来,依赖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打破各类信息之间的隔阂,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联通各个业务,充分挖掘数据并对业务进行分析,有效的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 第二,社会化的特点。 教育云服务通过媒体云和搜索云两大工具,不断地拓宽了教育资源在社会化上的深度与广度,任何一个教育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者,一部分教育资源渐渐从教育机构中被传播出来,可以说教育云平台最大程度上利用了个人的在传播方面的力量,推动了教育资源社会化的发展。 第三,专业化的特点。 教育云服务打破了一般用户难以接触到业内专业人士授课的这一困境,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付费参与专业人士的授课,同时教育云还利用大数据来对用户的学习过程进行翔实的统计,指出其在学习过程可能存在的遗漏,并推荐更为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第四,智能化的特点。 教育云服务平台对教育信息的处理已经从数量化转向了结构化,在只能信息处理方面更是逐渐发展出了智能答疑、智能辅导以及智能

中国失败的家庭教育引反思

中国失败的家庭教育引反思 “李天一案”备受关注,在“李天一案”的背后,李双江梦鸽的家庭教育也备受热议,到底是谁毁了李天一呢?从李天一案中,也能看出中国失败的家庭教育。 父母蛮横嚣张李天一目中无人 梦鸽李天一母子都很蛮横李家语录:知不知道我是谁 近日又有网友曝料称梦鸽母子在小区很蛮横,自称是李双江小区邻居称李天一实在太不像话,打人习惯原来早已养成惹众怒!据爆料人说:梦鸽和她的儿子李天一在我们院里是有名的飞扬跋扈,这两人在我们院里和保安、战士、邻居最常用语就是你知不知道我是谁?!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我爸是李双江!! 而就在前不久李双江之妻、李天一的母亲梦鸽才被指虚构海南经济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头衔。有网友在微博上质疑梦鸽虚构头衔,此后这位网友又发微博表示梦鸽在自己发问之后便删除了她的全部留言和个人信息,随后记者打开梦鸽的微博“如梦如鸽V”,发现她果真删除了微博内的所有信息。 梦鸽霸道占车位 另外李双江家有两个固定车位,但是梦鸽永远把车停在车库过道或者小区主路上,她一个人的车经常就把一条主要道路封死了,因为这样距离她家近。有保安战士制止得到的永远是 "你知不知道

我是谁!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为了证明没撒谎,还上传了照片! 李天一持冰球棍追打保姆 而形容李双江的儿子从小就是个混蛋,甚至很多次都想教训他一顿,但是有碍于都是邻居,怕惹麻烦就忍了。并说出几件很气人的事情:李天一上高中的时候,在地库里和一同学打冰球,正好我开车去车库,球擦着我车身飞过去我叫来保安制止他们在这种场合玩球,李天一居然用冰球棍追着保安满车库的跑,保安叫来他家的保姆,竟然又用冰球棍追打他们家保姆。 李双江的“独特”教子之道 李双江在接受某节目采访时,曾谈到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当时李双江承认与梦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人有所分歧,梦鸽希望孩子什么都会,成为全能型的人才,而李双江则主张让孩子自由发展,给他足够的自由空间,自己也力争在家庭中扮演慈父的角色。李双江说:“孩子(指李天一)现在正处于一种青春期。他很有个性,他很有棱角,那他才叫孩子。所以你想让他那么听话,那么规矩,按照你的意志(去做),那不可能。他要不按你(说的)走的是正常的,照着你(说的)走他就有病了。” 想想李双江也算老来得子,自然宠爱有加,借助爸爸李双江的名气天天有恃无恐,目中无人,正如李双江自己承认:是我教子无方。看来老李还有自知之明。

(完整版)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成绩斐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色彩浓重的教育改革逐渐被法律、制度规范的教育改革所代替。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准确而及时的教育评价比过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中国是文明古国,又是人口大国,封建等级制和封闭的自然经济使丰富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19 世纪中叶,我国适龄人口中受教育者仅占5 %。1946 年全国小学毛入学率仅为38 %;有大学207 所,在校生只有15. 5 万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0 - 2001 年间,高等教育规模增长85 倍,中等教育60 倍,初等教育30 倍。2001 年小学净入学率为90. 5 % , 升学率95. 45 % , 初中毛入学率为88. 7 %,高中毛入学率为42. 8 % ,2003 年大学毛入学率为17 %。15 岁以上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 85 年,文盲率从1982 年的31. 87 %下降到2000 年的9. 08 % ,15 岁以上文盲人口从1962 年的2. 33 亿下降到2000 年的0. 87 亿( 图1 ) 。教育投入从1 9 5 2年的占GDP1 . 7 1 % 教育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过高,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就像天平一样灵敏,正因为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高,公众对教育永远不会满足,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25 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改革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改革; 从专业角度,可分为管理体制改革、投入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改革离不开经济基础,教育改革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价值观的变革,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宏观背景密切相关。一、中国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薄弱,积淀了大批素质比较低的人口。(1)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任务十分艰巨。2001 年,全国仍有522 个县未实现“普九”, 西部地区是新老文盲的集中地区。(2) 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政府统计:小学辍学率为0. 27 % ,而实际上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等4 省、自治区都超过1 %以上;初中辍学率为3. 12 % ,人数为200 万,西藏、安徽等省、自治区超过3 %。2001 年,义务教育阶段按时毕业率仅为75 % ,意味着我国每年有500 万学生因辍学不能按时完成义务教育,约占小学新生人数的1/ 4 ,实际上可能大于这个数据。按时毕业率东、中、西部分别为83. 0 %、78. 2 %、62. 0 % ,东西相差21 个百分点,西藏、贵州、宁夏不到50 %。(3) 高中教育发展迟缓。2001 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3. 2 % ,高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为65. 5 % ,相差12 个百分点。全国有15 个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地区为37. 4 % ,说明欠发达地区至少有46. 8 % - 62. 6 %的初中毕业生升不了高中。15 - 19 岁在校生占同龄人口比例只有OECD 国家的一半,获得现代科技信息的比率和水准都不高,25 - 64 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较OECD 部分国家低4 - 5 年(表1 , 表2) 。同时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现有1. 2 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其中1/ 4 - 1/ 3 为15 - 25 岁的高中阶段及以后人口,接受正规教育机率不大,在“十五”期间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 %的任务艰巨。2001 年,建立校园网的小学、初中分别占全国的1. 5 %、5. 7 % ,全国中小学每51 名学生拥有1 台计算机。高中师资缺口116 万名。基础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教育严重滞后于城市教育,而农村教育的特点还不能用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套用,农村教育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城乡教育差异的长期性取决于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差异的长期性。(二) 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1.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 %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 %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农村孩子升学率低,但农村职业学校又办不下去,导致“有校无生”。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中,农村孩子升学率低,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劳动力过剩都是农业职业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2. 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1986 - 1990 年,全国每年辍学的小学和初中学生都在500 万以上,88/ 89 学年度接近800 万,89/ 90 学年度565. 4 万。辍学率一般在小学5 年级最高,4 年级其次,6 年、3 年级较少;初中2 年级最高,3 年级较低。李建平于1998 年1 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指出, 河南某小学辍学率达2. 2 % ,初中达9. 39 %。 6 年后该小学将达到12. 1 % ,初中3 年后将达到28. 1 7 %。其中就辍学原因分析,因升学无望占的40 % ,受到教师严厉惩罚的占30 % ,学习压力大跟不上的占20 % ,农忙时家庭缺劳力的占10 %。可见,农村教育的出口问题是关键,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问题。研究表明, 农村孩子上学的动力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升学、就业(进城、回乡) 、谋生(首选是效益高的产业) 。流动人口比流出地人口的年龄低、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