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业态的表现形式分析

旅游新业态的表现形式分析
旅游新业态的表现形式分析

旅游新业态的表现形式分析

————————————————————————————————作者:————————————————————————————————日期:

旅游新业态的表现形式分析-旅游管理

旅游新业态的表现形式分析

张艳平张丽君

我国经济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总体上呈现较为缓慢的增长态势,然而,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依然较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产业相互交叉渗透形成新的产业,简称为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是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实现的。

一、引言

2009年,国务院提出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来发展是将其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途径。旅游业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产业相互交叉渗透形成新的产业,简称为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是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的主要内容,与第二产业的融合,是指发展旅游制造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等,将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其与第三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另外,在中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下,推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绿色化协调同步发展也是当前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是由多种产业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同时,旅游业与众多产业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也转向更深层次的诉求,更加倾向于文化型、度假型、复合型等旅游产品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观光型的旅游产品。旅游消费的大众化、多样化需求需要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但目前,我国多数旅游产品发展水平不高,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二、旅游新业态的表现形式

(一)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之一,在产业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生态、体验和观光为主的农业形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开放空间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使得城市居民开始了近郊旅游和乡村旅游,促使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欧美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较为迅速和完善,逐渐进入正规化发展模式。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应抓好机遇,搭上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班车,依托当地特色乡村资源和乡土民俗等,进行旅游商品创意和设计,形成系列旅游产品,突出特色,逐渐形成当地品牌,赢得市场需求。

(二)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作为旅游新业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工业旅游已逐渐得以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使游客了解工业产品制作过程、工业品特性方面的知识,开阔旅游者的视野,同时,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也得以发展。发达国家工业旅游的发展相对较早,一些大企业分别利用自己的品牌资源、产品吸引旅游者。我国的工业企业近年来也开始发展工业旅游,如青岛海尔、广东美的等著名工业企业通过发展工业旅游,成为工业旅游示范点。

(三)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以及金融业的融合发展。2012年,国家旅游局和中国银行等七个部门联合发了文件,加快尽快推出各种金融产品。事实上,金融旅游产品不仅仅是旅游卡,旅游卡还应包括更多的功能,

通过这些办法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实践中,在旅游业中第三产业的融合过程中,一方面应积极推动旅游业转型,通过增加游客消费逗留时间、完善市场消费环境与服务来开辟广阔的商品零售业市场渠道。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完善旅游地的购物配套设施体系。除了零售业,旅游目的地还应注重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人气会得到提升,环境也会得以改善,这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在促进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相互借势、互动发展,增强旅游目的地的财政收入。

三、结论

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需求。旅游新业态的开发与拓展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本章节在对旅游新业态进行阐述过程中,揭示了旅游新业态产生的机理,并结合其表现形式,举例说明旅游新业态与一产、二产、三产的实际,能够更好把握旅游新业态,为今后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思路。(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育消费将迎来爆发。 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特色小镇激发我国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自行车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

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体育休闲、体验旅游方式的关注与青睐,更多的旅游、文化、健康等项目元素融入进体育产业,形成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当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1以单项体育活动或赛事为核心 结合地理区位特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单项体育活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类特色小镇。如新西兰皇后镇聚焦户外运动、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滑雪特色运动等。

温泉小镇案例分析

(一)日本·箱根温泉乡 交通便利——距东京90公里。 历史文化悠久——是日本著名的温泉之乡、疗养胜地,有著名的“箱根七汤”,始建于1684年,箱根温泉乡共有温泉336处, 观光资源丰富——芦湖、大涌谷火山等自然景观,还有数量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工艺品馆、科学馆。 温泉旅馆集中地——以箱根汤本为中心,拥有饭店、旅馆、民宿219家,欧式民宿23家,青年旅馆2家。 个案点评 温泉旅馆类型多样,档次有所区分,可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求。 多种专题类博物馆和艺术馆,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围绕“箱根七汤”组团式布局,每个组团相对独立,包含旅馆、温泉、博物馆等设施。游览交通多样化,空中缆车、登山巴士、观光船等。 (二)日本·有马温泉 交通便利——距大阪约四十分钟车程,距神户约二十分钟车程。 历史文化悠久——有马温泉是日本三大知名温泉区之一,以“金泉”和“银泉”闻名,发展自谦仓时代,后逐渐繁荣,形成今日的规模。 温泉旅馆集中地——约有25家旅馆,从电铁站步行距离均在10分钟以内,每晚最多可容6000游客 个案点评 组团式集中布局,便于游客从交通枢纽前往每家温泉旅馆。 游客中心是游客到达有马后的第一站,提供所有温泉旅馆和观光游览的资料,了解客房预订的信息。 具有传统风格的步行街市,尺度宜人,氛围温馨。 温泉旅馆类型多样,档次有所区分,可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求。 兼顾观光市场和度假市场,全区分布有各种庭院公园、寺庙神社、泉眼、广场、温泉主题公园等景点。 结合不同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开泉式、樱花节、弦琴鉴赏会、品茶会等。(三)德国·巴登温泉

区位优越——坐落在德国西南部,离法国和瑞士都很近。 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欧洲的夏都”,得名于公元1世纪。历史上众多名人都曾造访此地,最经典的宣传语来自马克·吐温,他说:“5分钟后你会忘掉自己,20分钟后你会忘掉世界。” 温泉质量出众——以罗马皇帝命名的卡拉卡拉温泉浴池享誉整个欧洲。 设施顶级奢华——拥有豪华的购物场所、国际赛马、世界上最漂亮的赌场、欧洲第二大的歌剧院和一流的酒店 个案点评 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注重人与景的交流,创造多样化的温泉体验。 温泉产品链丰富。强调温泉的养生、保健、诊疗和美容的功效,设有数量众多、专业的医学诊疗所,美容院。 营造高雅娱乐的氛围,既是欧洲沙龙音乐的中心,也是文化与会议中心。 (四)中国深圳·东部华侨城·茵特拉根小镇 ?主题风格——引入瑞士阿尔卑斯山畔的茵特拉根题材,将中欧山地建筑风格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结合,配套商业街区、度假酒店、SPA、剧场、水上高尔夫练习场、网球馆,共303间客房。 ?观光资源——茶园、古镇、湿地花园。 ?项目依托——占地9平方公里,35亿元打造的东部华侨城,分成大侠谷、茶溪谷、云海谷三大主题区域。 个案点评 文化嫁接,全盘借鉴欧洲成功的旅游小镇,营造欧陆风格的主题度假区。 在欧洲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围绕禅、茶、花、竹来打造旅游吸引物。 结合夜间的高质量的文艺演出,丰富度假体验。 (一)案例启示与借鉴 案例解析之:案例启示 成功的温泉小镇,或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或有鲜明的主打文化。历史文化浓郁,远古至今,经久不衰。 文化是成功的温泉镇必备的因素,文化是温泉镇的灵魂,是其保持巨大、持久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小镇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小镇 看更多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民宿客栈、养生养老等精彩内容,随时关注平台峰会和考察游学活动,100万文旅精英都在关注的平台!!! 体育特色小镇带来了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育消费将迎来爆发。 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特色小镇激发我国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自行车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建设环杭州湾、环舟山群岛、环太湖和环浙南等运动休闲发展带”,“培育创建一批体育特征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融合潜力较大的特色小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 同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印发《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启动江苏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在江苏体育产业大会上,江苏省体育局与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江阴市新桥镇、南京市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溧阳市上兴镇、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昆山市锦溪镇等首批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所在县(市、区)政府签署了共建协议,以省地共建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 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 “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

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 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徽 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 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案例简介: 位于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 (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 (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之青海湟源古城镇改造案例 核心规划: 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上游,隶属西宁市。至西宁市区45分钟,

【特色小镇案例】国内休闲旅游小镇案例解析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来看,休闲旅游小镇的数量要远大于景区型小镇的数量。本文将主要通过国内休闲旅游小镇的案例研究,为中国休闲旅游小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1:江南水乡古镇——乌镇 概况: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独有的魅力。 资源特点:小桥、流水、人家,独特优美的水乡风貌、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别具一格的城镇布局。 运营模式:政府授权特许经营模式,即政府对古镇实行保护的同时,对经营性活动实行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以“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为核心,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实现高品质文化型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 主营业态:酒店、餐饮、商业,将原住居民迁往古镇外围,原有住房用作商业开发。酒店分由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民宿和标准的四、五星级酒店。商业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散状分布的特色小吃、书店、服装等店铺;一类是主题式的商业购物街。 案例2: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古镇——丽江古城 概况: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兼具山城风貌和水乡韵味。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资源特色:古街、古桥、木府、福国寺五凤楼、白沙、束河民居建筑群、鲜明的东巴文化、酒吧街。 主营业态:自申遗成功后,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集中在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以及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现代旅游发展业态。 发展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核心区鼓励发展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经营上,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二是古城风貌打造上,将“死城”变“活城”;三是开发保护上,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处理

文旅小镇规划设计成功案例:新西兰皇后镇成功规划发展分析

文旅小镇规划设计成功案例:新西兰皇后镇成功规划发展分析 皇后镇,是新西兰南岛最重要的体育旅游区,有着“世界冒险之都”、“新西兰的户外活动天堂”,“寻求冒险者的麦加”等诸多美誉。皇后镇的名字也缘于英国殖民者认为此等美景应属女王所有,由此得名皇后镇。 整个小镇25.55平方公里,镇总人口数只有约2万人左右,一天的形成足以走完,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镇,每年游客的接待量超过300万。根据新西兰旅游局的数据,截止到今年5月,按照观光地花费总额地区百分比排名,皇后镇和基督城以及惠灵顿并列第二。同时它也是世界第一家商业蹦极公司营业地,商业喷射快艇的发源地,可谓世界顶级体育小镇 这样一个世界顶级的体育运动旅游小镇是如何成功规划的?如何将当地优势自然环境和户外探险业态与小镇旅游结合共生?又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国内特色小镇在规划时借鉴和思考的? 小镇整体旅游规划业态分析 小镇中心由三条红色标志的主干道贯穿,沿着瓦卡蒂普湖的形状成“丁”字形。三条主干道每条都有自己的主打业态,功能清晰,几乎涵盖了市中心所有的业态。 最左边这条Lake Esplanade, 是酒店一条街,几乎所有的房间都面朝瓦卡蒂普湖。由于皇后镇是新西兰唯一一个全季节性的全年无休的旅游重点,整个镇中心高中低档住宿都有,满足各种层次的游客需求。游客可以在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豪宅中享受人生,可以在湖畔精品酒店放空自己,也可以在背包客栈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宿营地也提供小木屋住宿,他们也是来皇后镇度假的家庭客的热门选项之一。 Shotover Street这条街为需要参加户外运动的游客服务。冲浪用品店、滑雪板商店、跳伞运动中心、峡谷秋千中心、皇后镇冲浪中心、汽车租赁公司、游客信息中心等都在这里。这条街的周围几条小巷,则充斥着世界各地的美食和小吃,其中不乏有多家网红店,常年排队。 继续往东的Gorge Road, 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一路风景优美,地势走高,通往峡谷。这条路承担了小镇居民的行政功能,医院、学校、汽车修理店、大型超市、杂货店等等,都在这条路上聚集。 南面的Stanley Street和Frankton Road通往机场和大型的购物中心。而Shotover Street和Stanley Street沿湖包围的一块区域,则布满各类沿湖餐厅,和Shotover Street周围小巷的餐厅不同,沿湖的餐厅基本以西餐和酒吧为主,规格和层次要更高一些。下午人们沿湖散步后,坐进餐厅悠闲的午餐或者下午茶,到了夜里,这块区域是整个小镇最热闹的地方,白天的餐厅都变身为酒吧夜店,白天痴迷于刺激的极限运动的年轻时尚的人们,夜里围聚在这里进行又一场狂欢。 皇后镇市中心不仅自身业态丰富,集住宿、餐饮、零售、娱乐、博彩等各类项目于一体。同时,还起到了游客集散中心的作用,由于皇后镇的大部分极户外运动项目都在市中

小镇规划案例及解析

小镇规划案例及解析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

(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特色小镇案例中国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绍兴柯桥酷玩小镇3. 基本情况:坐落在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小镇建设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110个亿,核心项目东方山水乐园投资80亿,计划打造“旅游小镇、运动小镇、产业小镇”。 小镇区域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柯岩-鉴湖-鲁镇景区、乔波滑雪馆、鉴湖高尔夫球场等旅游休闲资源,还有在建和在规划中的天马赛车场、若航直升机场、毅腾足球训练基地、酷玩城市体育综合体、鉴湖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 发展特色:小镇聚焦在体育设施方面,柯岩“酷玩小镇”包括八大体育休闲类项目,乔波滑雪馆、若航直升机场、天马赛车场,另外还将新建环鉴湖慢行道、鉴湖码头、酷玩乐园、综合体育场等,可满足大众康体休闲和专业高端运动的需要。 借鉴意义:“政府+企业”合作,打造体育旅游新概念。柯岩街道建设“酷玩小镇”已具备山水环境、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经过政府、企业之间的接洽形成小镇蓝图。打造一个涵盖低中高端游乐特色,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柯桥和绍兴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 4、海宁马拉松小镇 基本情况:海宁“马拉松小镇”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运动休闲旅游,以马拉松运动主题为核心,兼顾发展徒步、暴走、毅行、定向、拓展、露营、自行车等相关项目,形成休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的体育旅游经济。2014年,景区游客量达315万人次。

旅游小镇概念及特征

旅游小镇概念及特征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 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 “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内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徽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

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 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案例简介:位于云南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在开发过程中依靠“一个资源、一个企业、一个特色旅游城镇”的模式,使得得天独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展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小城镇。 发展特点: ①公司开发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束河镇政府将经营权出让给昆明鼎业集团,鼎业集团仅一年就投入多达3亿的资金,充分解决了小镇政府开发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开发过程中企业可以决定资金支配和开发进程,但必须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进行,不能在损害当地居民利益和后代利益的情况下进行开发。 ②公司开发与居民参与相结合鼎业集团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当地居民利益的保护,推行“游富带民富”策略。集团让当地居民成为开发的参与者,推出“庭院旅游”,

【特色小镇案例】安吉天使小镇案例分析

小镇名称: 安吉天使小镇 | 所属产业: 旅游产业 投资规模: 59亿元 | 入驻企业: 未知 规划面积: 3.17km2 | 小镇位置: 杭长高速出口 基本情况 天使小镇总规划面积3.17平方公里,总体空间格局按照“一带两片六区”展开,是一个以“动漫乐园、休闲之城”为主题,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园区。天使小镇以凯蒂猫家园和国际童话村为主导,配套建设各类亲子、家庭主题游乐场所和主题酒店,促进旅游产业与信息、文化创意、商业等产业的高度融合,打造产业发展与创新的平台,建设以亲子旅游为主的国家级主题休闲旅游名镇。 区位交通

安吉天使小镇位于湖州市安吉县,区域条件优越,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属于两大经济圈交汇的紧密型城市,是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之一。距离县城5.6公里、市区45.2公里,距上海180公里,距杭州55.9公里,距高速入口0.6公里,距高铁站38.4公里,距机场80公里,便捷的交通网络真正实现了“一小时经济圈”。 建设模式 天使小镇将以“互联网+”和“旅游+”为产业发展导向,以凯蒂猫主题乐园和国际童话村为主导,配套建设各类亲子、家庭主题游乐场所和主题酒店,共规划子项目24个,总体空间格局按照“一带两片六区”展开。“一带”即天使大道休闲旅游带;“两片”为北部休闲度假片和南部主题旅游片;“六区”分别是动漫主题乐园区、国际童话村乐园区、智慧旅游服务区、小镇商业服务区、滨水休闲度假区、健康养生度假区。 政策

按照《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 人文旅居 小镇6大片区分别包括多个项目内容。其中动漫主题乐园区包括凯蒂猫家园、银润锦江城堡酒店、天使小镇酒店等项目;童话主题乐园区包括童话部落、秘密花园等;小镇商业服务区提供餐饮、高端民宿等商业服务项目;滨水休闲度假区围绕禹山坞水库,建设水上沙滩乐园、温泉戏水乐园、温室花房乐园等;健康养生度假区包括健身、中医、国学讲堂等;智慧旅游服务区包括安吉旅游集散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园。 现有基础 小镇旅游资源丰富。小镇周边拥有5个4A级旅游资源:竹博园、中南百草园、浪漫山川、江南天池、浙北大峡谷;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灵峰旅游度假区;小镇拥有生态优势。安吉一直以“生态立县”,生态环境优越,安吉因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打造中国最佳人居成为我国唯一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县;小镇还具有品牌优势。在杭长高速安吉出口,最先进入人们视野的便是“中国美丽乡村,世界最佳人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3、绍兴柯桥酷玩小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