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

A.从供给的角度进行静态分析B.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动态分析

C.从需求的角度进行静态分析 D.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动态分析

2、重商主义兴盛于()

A.15世纪至17世纪B.17世纪至19世纪C.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3、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分工的理论,其提出者是()

A.俄林 B.赫克歇尔 C.亚当·斯密D.大卫·李嘉图

4、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措施是()

A.奖出限入B.发展工场手工业和航运业

C.制定《谷物法》以限制粮食进口D.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交易

5、属于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是()

A.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B.新霍特林垄断竞争模型C.寡头垄断模型D.莎科特——萨顿模型

6、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从供给方面探讨一国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的是()

A绝对成本论B比较成本论C相互需求论D要素禀赋论

7、经济学说史上“金块论战”中,金块主义者的代表是()

A.阿奎那B.李嘉图C.博赞克D.休漠

8、一国劳动力资源丰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来自()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D.凯恩斯的贸易差额说

9、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最早倡导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0、最早实施的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是()

A.幼稚产业保护论B.重商主义C.凯恩斯的保护贸易论D.产业内贸易理论

11、凯恩斯的代表作是()

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B.《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2、约翰·穆勒提出的理论是()

A.绝对成本说B.要素禀赋论C.比较成本说D.相互需求论

13、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爆发,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是()

A美国B日本C英国D荷兰

14、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林德 B.弗农

C.波斯纳D.格鲁贝尔

15、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论可以合理解释的贸易现象是()

A发展中国家与发中国家之间初级产品的贸易B发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C大多数发达国家不仅出口工业制成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制成品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缓慢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

1、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从()方面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问题。

A、贸易产品

B、贸易原因

C、贸易结构

D、贸易结果

E、贸易过程

2、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包括( )

A、古典贸易理论

B、旧古典贸易理论

C、新古典贸易理论

D、新贸易理论

E、经济贸易理论

3、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代表作是( )

A、《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对我国通报某些控诉的评述》

E、《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4、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措施包括()

A、奖出限入,实行外贸管制

B、发展工厂手工业和航运业

C、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交易

D、外国与本国进行贸易要将全部所得用来购买本国产商品

E、制定高额进口关税

5、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

A、货币差额论

B、货币主义

C、相互需求论

D、技术差距论

E、重金主义

6、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措施包括()

A、制定高额进口关税

B、奖出限入,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实行外贸管制

C、制定相关的法律来减少外国制成品的进口,并努力扩大本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

D、规定出售本国商品所得必须大于购买外国商品的所得

E、为实效贸易顺差,发展工厂的手工业和航运业,并实现殖民扩张纲领

7、托马斯。孟在其著作中阐述的观点包括( )

A、保持贸易顺差

B、强调的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C、论述了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是一国拥有特产和出现剩余产品

D、论证了对外贸易能使国家致富

E、分析了国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

8、新古典贸易理论包括()

A、绝对成本论

B、相互需求论

C、要素禀赋论

D、比较成本论

E、里昂惕夫之谜

9、要素价格实现均等化需满足的假设前提有()

A、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个不同的产品,实行不完全分工

B、两国的技术水平相等

C、贸易使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等

D、两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相同

E、两国的自然资源条件相同

10、新贸易理论包括()

A、相互需求理论

B、技术差距论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E、产业内贸易理论

11、林德尔认为决定贸易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两国之间的()

A、政治文化背景相同

B、物产资源相似

C、人均收入水平相似

D、消费者需求结构相似

E、对外贸易政策相似

12、产业内贸易分为()

A、水平性产业内贸易

B、纵深性产业内贸易

C、垂直性产业内贸易

D、横贯性产业内贸易

E、混合性产业内贸易

13、在对产业内贸易进行早期探索的人物有()

A、林德尔

B、沃顿

C、麦克利

D、格鲁贝尔

E、劳埃德

14、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有()

A、水平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B、倾斜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C、纵深性产业内贸易理论

D、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E、混合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15、下列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认为一国的真正财富是以货币金银来衡量的

B认为一国的真实财富是以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

C认为一国不能维持持久的贸易顺差

D认为一国通过持续的贸易顺差积累货币是可行的

E认为政府应减少经济管制,发展自由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6、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是()

A.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B.新霍特林垄断竞争模型

C.寡头垄断模型D.马歇尔的提供曲线E.技术差距模型

17、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所指的三个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政策目标是()A.财政政策的独立性B.货币政策的独立性C.汇率稳定D.资本自由流动E.就业18、提出自由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包括()

A.亚当·斯密B.俄林C.大卫·李嘉图D.李斯特E.托马斯·孟

19、产业内贸易了传统贸易理论基本假定中的()

A完全竞争B垄断竞争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经济E需求取决于收水平

20、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对要素禀赋论的扩展和延伸,提出并论证了这一定理的经济学家有()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D.俄林E.萨缪尔森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复习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word资料13页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复习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第一章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国际贸易常用的基本概念 了解: ◇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等概念的及其互相区别。 ◇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国际贸易地理、对外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差额的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出口与进口是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对运进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是进口;对运出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二、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总贸易体系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体系以货物通过关境(结关)为统计进出口标准。总贸易和专门贸易说明了不同的问题,前者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后者说明一国作为生产和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具有的意义。我国当前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 三、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是指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等于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个国家的广义的对外贸易总额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的进口额和出口额之和;狭义的仅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货物的进口额和出口额之和。 四、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指在一定时期里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叫做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叫做净进口。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叫做“贸易差额”。 当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时,叫做“贸易平衡”;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叫做“贸易顺差”或“贸易盈余”,亦称“出超”;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叫做“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亦称“入超”。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应该基本保持平衡。 五、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就是以有形的货物为标的物进行的贸易。 服务贸易是以无形的服务作为标的物进行的贸易,它主要包括运输、装卸、保险、金融、邮政、通讯、国际旅游、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转让等等。 六、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出口国)与商品消费国(进口国)之间直接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叫做直接贸易,对生产国来讲是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讲是直接进口。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南北贸易 2、外部 3、产业内 4、历史或偶然 5、产品生命周期 6、收入水平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 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11、自由贸易政策 12、《综合贸易法》 13、进口替代政策 14、出口替代政策 15、规模经济 16、最优关税 17、知识产权保护 18、大低 19、先发优势 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2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2、劳动密集型 23、战略性贸易理论 24、竞争效率 25、政府干预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问答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是怎么发生的? 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之间的区别有: (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有: (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 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二)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同类产品因产品差别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相互出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 场。这样,就使研制新产品的费用和设备投资分摊在更多的产品上,可以节约研发 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 (四)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出口那些技术先进的新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技术 比较成熟的工业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五)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

国际贸易理论复习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贸易实践的? 思路: ●第二章 2.证明李嘉图模型。 思路: 第一点,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有: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 2、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一给定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4、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只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并且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不变; 5、规模报酬不变; 6、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 7、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 8、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9、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第二点,在比较优势模型中,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一模型,我们假设这两个国家是“中国”和“美国”。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由于生产技术的不同,同样的劳动人数,可能的产出是不同的。 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只能生产80吨。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能生产50吨,而美国能生产100吨。以下证明的例证均为基于这一假设。 第三点,产品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来确定。(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达为:产品A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相对于B)=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 对劳动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2)用相对成本衡量。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产品B)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学习目的: 1.掌握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一些基本概念。 2.熟悉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优缺点。 3.了解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4.了解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基础知识。 5.了解当代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发展的最新特点。 学习重点: 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2.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和里昂惕夫反论 3.保护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研究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国际贸易特点,揭示国际贸易规律和展望其发展趋势的理论知识基础。 一、自由贸易理论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第二阶段,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第三阶段,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第四阶段,是里昂惕夫反论所引起的对要素禀赋学说的扩展。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其代表作是《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这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1817年,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成本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进行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发展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三)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 要素比例说又叫要素禀赋说,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在《域际和国际贸易》一书中阐述这一学说。 三个主要结论: 1.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那些种类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

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章练习

第3章习题答案 1.虽然比尔·盖茨先生在编写软件还是在打字速度上都强于他的秘书,他还是应该只编写软件,而将打字的工作交给秘书完成。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比尔·盖茨先生在两项工作上都有优势,但显然在编写软件方面的更具优势,因此如果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全部用在编写软件上,即使在支付给秘书每天20美元后,他仍将获得比又编写软件又打字更大的收益。 (1)美国和日本分工前的计算机对小麦的价格比分别是1C=25W和1C=20W。 2. (2)日本在生产计算机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小麦有比较优势。 (3)两国进行分工后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C:22W时,日本出口1台计算机,可换回22单位小麦,比之国内的1台计算机只能换20单位的小麦,节省了6个工作日。美国出口1单位小麦,可以换回1/22台计算机,比之国内的1单位小麦只能换1/25台计算机,节省了6/11个工作日。 (4)根据(3)的分析结果可知,当两国每进口1单位的产品时,日本比在仅有国内贸易时多获得2单位的小麦,美国则多获得3/550台计算机,两者的收益都增加了。 3.(1)A、B两国贸易前的布料对小麦的相对价格分别是1C=1/2W和1C=2W,A国生产布料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小麦有比较优势。 (2)如果按照Pc/Pw=1进行国际贸易,A和B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益。因为A国出口1米布料能换回1千克小麦,比国内1/2千克小麦的获益大;B国进口1米布料,只需要花费1千克小麦的成本,比国内2千克小麦的成本低。 (3)两国从贸易中得益的界限为C:W=1:(1,1/2) (4)两国间将不存在贸易,因为国内的交换比例和国际间的一样。在这样情况下,或许可能存在随机的国际贸易。 4.在图1中当Dw与Sw的水平部分在P w/Pc=2/3和120单位小麦产量处相交,意味着此时世界市场对于小麦的总需求只有120单位,且全部由在生产小麦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美国生产。由P w/Pc=2/3得P c/Pw=3/2,则对应于图2,Dc 与Sc的交点将在120与240之间,此时英国生产其中的120单位,而剩余的部分由美国生产。由于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在生产布料上具有比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一

第一章 二、单项选择题 1. 国际贸易最早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专门贸易体系是以()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A.关境 B.国境 C.边境 D.国界 3. 对于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而言()。 A.关境小于国境 B.关境大于国境 C.关境等于国境 D.关境与任何成员国的国境无关 4. 一国在其国境内设有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时,()。 A.关境小于国境 B.关境大于国境 C.关境等于国境 D.关境与任何成员国的国境无关 5. ()分析表明,国家间的资源结构不同,则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A.李嘉图 B.俄林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 6.海关估价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是因为( A.估价公证 B.估价客观 C.估价严格 D.估价专断 7. 某国对某种商品规定全年进口额在200万美元以内者征税10%,超过200万美元以上的部分,除原征关税外,再加征60%的关税,这种措施称为()。 A.混合税 B.选择税 C.进口附加税 D.关税配额 8.某国海关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另加每平方米15美元,从征税方法看征收的是()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9. 在物价上涨时,征收从量税,其保护作用()。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三种情况都可能 10. 在物价下跌时,征收从价税,其保护作用()。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三种情况都可能 11. 许可证制度是一种()。 A.关税措施 B.鼓励出口措施 C.管制进出口措施 D.为了统计目的而采取的措施 12. 关税壁垒通常是指()。 A.高额进口税 B.高额出口税 C.高额过境税 D.高额附加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各章学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下划线标记为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 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 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 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 场 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 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 展 2、比较成本说(课本18-21,全部看) 3、要素禀赋理论(课本22-27,全部看) 4、里昂惕夫反论: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 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该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 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 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 行比较。他发现,美国实际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要素禀赋 理论。 第三章 计算:贸易条件 课本44-46,四个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及说明 第四章 重商主义 基本观点: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除了 开采金银,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 润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而国内 贸易,由于买卖得失相抵,对财富无所增益,对外 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只有出超才能使金银进 口,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保证金银进口。 货币差额论 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货币,在对外贸易上应奉行 绝对的少买多卖,以求增加贸易顺差,换回更多的 金银。主张国家要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禁止货币输出 国外,对于商品贸易实行奖出限入政策。 贸易差额论 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认为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在保证有更多 的金银运回本国的前提下,允许金银出口。在对外 贸易方面,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减少外国 制成品的进口,通过奖出限入的外贸易政策,保证 外贸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简答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 有利的国际分工;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自由贸易 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 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 李斯特的保护理论: 历史背景 贸易保护理论是在与自由贸易理论论战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国家利益, 因而会对落后国家不利。国际自由贸易的有利性 是有条件的,必须以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 情为出发点,国家对经济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干预以 保持其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 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 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这样五 个阶段。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讲课稿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单选 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 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 B.垄断 C.经济增长 D.各国生产率不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 A.李嘉图 B.俄林 C.穆勒 D.马歇尔 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 B.国际价格 C.产品的差别 D.贸易条件 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贸易条件 B.自由市场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贸易条件

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 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论贸易和转变 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 B.转移价格 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D.管理价格 二、判断 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 场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 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 益随之而缩小。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和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这些新的贸易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结构性差别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和生产区位问题。这些假定前提的变形和扩展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丰富。 第一节贸易理论的动态化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原料生命周期理论 一、动态化贸易理论对早期贸易理论的扩展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的特点:(TTM: Time, Technology,Many Countries) 1、引入时间因素:Time 传统贸易理论——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动态化的贸易理论,他们把时间因素纳入了贸易模式的分析,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动态化扩展。 2、技术作为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Technology 传统贸易理论把技术差异看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比较成本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在承认这种观点的同时,还把技术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提出了比较技术优势的问题。尤其是根据技术变革的时间差异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变革和国际贸易区位的变化,这就增强了贸易理论对未来贸易格局的预测能力。 3、贸易在多国之间发生:Many Countries 传统2×2×2模型,而这两个生

命周期理论放松了这个假定,使贸易在多国间发生。 二、新技术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A 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技术差距论把国家间的贸易和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模仿生产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渐消失。Posner经研究发现,二战后,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很大一部分贸易都源于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和引进。这就使得创造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厂商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处于领先垄断地位,而一旦这种新技术产品商业化,发明创造新技术、新工艺的厂商和国家就具有出口竞争优势。这种出口竞争优势不是建立在比较成本优势上的,而是建立在技术优势差别之上的。所以,技术本身的差异和暂时的技术垄断可以是国际贸易的直接起因,它与生产成本大小无关。现实中,这种暂时的技术垄断优势通常是凭借专利或者版权法律制度来维护的。 美国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正越来越多地出口新技术产品,然而,当国外生产者获得新技术后,他们就能凭借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占领国际市场,甚至是美国市场。与此同时,美国企业也会由于技术优势所获得的垄断利润的消失促使其不断地改进技术、工艺,开发新产品,创造出新一轮的技术差距,保持其向国外市场大量出口新技术产品。这种新技术贸易理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电子管——晶体管——印刷电路的国际市场变化过程。二战刚结束时,由于真空管技术在美国的迅速发展,美国垄断了无线电产品市场。然而不久,日本也达到同样的技术水平,由于其劳动力成本低,所以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测试题答案

第三章测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假如甲国使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比乙国生产出更多的彩电,那么,甲国在彩电的生产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存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社会效用的__________点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一点。 3、 _____________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双方国家不能实行完全的生产专业化。 4、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解释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5、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__________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 6、大卫.李嘉图主张的分工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绝对成本贸易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种 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观点是保护贸易思想的萌芽。 9、在绝对成本贸易模型和相对成本贸易模型中,当边际成本不变时,贸易参加国可实行_______________专业化分工。 10、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 11.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晚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12.穆勒在其相互需求理论中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仅从方面分析国际分工及贸易利益是不全面的,由于忽略了对的分析,因而也就无法确定国际贸易的。 二、判断题 1、重商主义的实质是主张自由贸易。 2、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同一产品的相对成本,则该国在此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4、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具有绝对优势,则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也具有比较优势。 5、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 6、产品的比较优势通常通过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或机会成本来确定。 7、国际分工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 8、在一特定的比较成本理论模型中,相对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生产成本是互为倒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配套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一国某一时期的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平衡 D.贸易差额 2.(2010)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可称为中国对美国的( )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直接出口 3.对外贸易量是指( ) A.以公吨计量的对外贸易数量 B.以美吨计量的对外贸易数量 C.以当前美元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D.以不变价格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4. (201104高职)对外贸易值是() A. 世界各国一年出口值之和 B. 一国一年进口值 C.一年一国出口值 D. 一国一年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5.(201210)世界出口总额总是( ) A.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B.等于世界进口总额 C.大于世界进口总额 D.不是通常所指的国际贸易额6.(201210)在国境内设置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国家,其国境( ) A.等于关境B.大于关境C.小于关境D.是货物贸易统计的唯一标准7.(201210)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是 ( ) A.对外货物贸易结构B.国际货物贸易结构C.出口商品结构 D.进口商品结构 8.(201301)在过境贸易中,交易关系的确立是在() A.进出口国的贸易商之间 B.出口国贸易商和第三国贸易商之间 C.进口国贸易商和第三国贸易商之间 D.第三国贸易商分别与出口国、进口国贸易商订立合同 9.地理大发现后,下列关于国家之间贸易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之间的贸易仍是单纯的互通有无 B.决定商品流向的不再是各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技能 C.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讯条件的制约,国际贸易的规模与商品范围仍然受到限制 D.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 10.我国采用的对外贸易统计标准是() A.转口贸易 B.简接贸易 C.专门贸易 D.总贸易 11.目前国际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是() A.货物贸易 B. 服务贸易 C. 货币贸易 D.海外贸易 12. 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数字以()表示 A 欧元 B美元 C本国货币 D 日元 13. (2007)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进口额一般按()计价 A . FO B B. CFR C. EXW D.CIF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博弈”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D、俄林 3、假如A国使用同样数量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 A、有相对优势B、有绝对优势C、相对有利D、绝对不利 4、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C、上层建筑D、生产关系 5、一国拥有充足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和俄林 D、李斯特 7、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A、李斯特B、托马斯·孟C、凯恩斯D、凯能 8、人力资本说最先是由()提出。 A、俄林B、里昂惕夫C、基辛D、凯能 9、里昂惕夫之谜的存在表明() A、有些国际贸易现实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不相符 B、产业内贸易是个别经济学家的妄想 C、有些国际贸易现实并不能增进各国福利 D、发达国家之间极少发生贸易 10、俄林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 A、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B、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C、不同的成本比例 D、生产者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 11、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 A、产业内贸易说 B、技术差距说 C、人力资本说D、偏好相似说 12、亚当·斯密在其发表的()中,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A、《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B、《政治经济学原理》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D、《国际贸易纯理论》 1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主张()的贸易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14、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分工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各国间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存在()差异。 A、比较成本 B、绝对成本 C、要素禀赋 D、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15、按照绝对优势理论,若两国能够进行分工生产和贸易,其结果会使两国的福利水平() A、一国提高,另一国降低B、均提高C、均降低D、不确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李嘉图 B、赫克歇尔 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FOB计价 B 、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A、3.3万亿美元 B、 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 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 外贸易系数约为() A、2% B、4% C、10% D 、20% 二、多选题 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 A、直接贸易体系 B、总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E、服务贸易体系 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 A、矿物燃料 B、动植物油脂 C、饮料及烟类 D、机械及运输设备 E、塑料制品 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 A、通讯 B、家电制造 C、银行 D、建筑 E、交通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资本流动 D、自然条件 2、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是()。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 A.从供给的角度进行静态分析B.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动态分析 C.从需求的角度进行静态分析 D.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动态分析 2、重商主义兴盛于() A.15世纪至17世纪B.17世纪至19世纪C.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3、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分工的理论,其提出者是() A.俄林 B.赫克歇尔 C.亚当·斯密D.大卫·李嘉图 4、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措施是() A.奖出限入B.发展工场手工业和航运业 C.制定《谷物法》以限制粮食进口D.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交易 5、属于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是() A.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B.新霍特林垄断竞争模型C.寡头垄断模型D.莎科特——萨顿模型 6、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从供给方面探讨一国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的是() A绝对成本论B比较成本论C相互需求论D要素禀赋论 7、经济学说史上“金块论战”中,金块主义者的代表是() A.阿奎那B.李嘉图C.博赞克D.休漠 8、一国劳动力资源丰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来自()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D.凯恩斯的贸易差额说 9、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最早倡导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0、最早实施的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是() A.幼稚产业保护论B.重商主义C.凯恩斯的保护贸易论D.产业内贸易理论 11、凯恩斯的代表作是() 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B.《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2、约翰·穆勒提出的理论是() A.绝对成本说B.要素禀赋论C.比较成本说D.相互需求论 13、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爆发,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是() A美国B日本C英国D荷兰 14、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林德 B.弗农 C.波斯纳D.格鲁贝尔 15、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论可以合理解释的贸易现象是() A发展中国家与发中国家之间初级产品的贸易B发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C大多数发达国家不仅出口工业制成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制成品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缓慢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 1、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从()方面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 一、人物介绍 埃利﹒赫克歇尔(Eli F.Heckscher l879—1952年)于1879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是现代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 贝蒂尔﹒俄林(Bertil G Ohlin 1899-l979年)于1899年4月生于瑞典南方的一个小村子克利潘(Klippan)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了其名著《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二、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 2、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 3、要素禀赋和要素丰度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三、理论背景 赫克歇尔和俄林理论的产生始于对斯密和李嘉图贸易理论的质疑。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技术不同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可是。到了20世纪初。各国尤其是欧美之间的交往已很普遍频繁,技术的传播已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许多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技术已非常接近甚至相同,但为什么成本差异仍然很大?赫克歇尔认为,除了技术差异以外,一定有其他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和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四、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1.要素禀赋论的内容(factor endowment theory) 要素禀赋论指狭义Heckscher—Ohlin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俄林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有比较优势因而应出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 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 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 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 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丰裕的国家 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 型商品。 2.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 A 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 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没有运输 费用的假设前提下,从价格较低的国 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 利的。 B 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由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的。商品价格等于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价格之乘积,在各国生产技术相同、因而生产函数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商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李嘉图 B、赫克歇尔 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FOB计价 B、CIF计价 C、CFR计价 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A、3.3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海关结关 B、货物通过国境 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 对香港而言称为()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 数约为() A、2% B、4% C、10% D、20% 二、多选题 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 A、直接贸易体系 B、总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E、服务贸易体系 2、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 A、矿物燃料 B、动植物油脂 C、饮料及烟类 D、机械及运输设备 E、塑料制品 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 A、通讯 B、家电制造 C、银行 D、建筑 E、交通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资本流动 D、自然条件 2、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是()。 A、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B、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C、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分工 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A、11—12世纪 B、14—15世纪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 H-O模型的扩展 要素均等化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H-0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4.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俄林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这一学说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俄林的古典研究《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使他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显示,生产要素将决定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形态,并且说明了国际贸易对资源配置、相对价格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H-O模型的假设条件 ? 1.2×2×2模型 2.自由贸易 3.要素流动性假定 4.完全竞争 ? 5.规模收益不变 6.技术相同7.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 ?8.消费者偏好相同9.资源充分利用 二、H-O模型的分析基础 (一)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的总量。依据要素禀赋的多寡(总供给量)可以把国家区分为资源丰富的国家和资源贫乏的国家。 2.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二)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1.物理量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即物质定义法,如果A、B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KA/LA和KB/LB,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2.价格定义法(Price Definition)在A、B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A/wA和rB/wB,而且有rA/wA> rB/wB,就可以认为相对A 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表4-1 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1966) (三)要素密集度与要素密集型产品 1.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