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人南迁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

2.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如图).专家鉴定它是出自当时浙江范围内的一个名窑.它应该出自()

A.越窑B.哥窑C.邢窑D.景德镇

3.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4.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秧马

B.太湖地区成为全国的粮食生产中心

C.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D.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5.“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宋高宗这句话反映了宋代()

A.南方农业繁荣B.北方手工业先进

C.海外贸易兴盛D.南方造船业发达

6.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流传着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说明()A.国家统一完成B.经济重心南移C.文化科技繁荣D.民族政权并立7.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8.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A.海河流域B.淮海流域C.长江流域D.钱塘江流域

9.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10.宋代时期,重庆经济获得发展。既是荔枝重要产地、造船中心,又是物资集散地的是()

A.渝州B.合州C.昌州D.南平军

11.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

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2.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士农工商”中商人的地位最高

D.出现纸币交子

13.如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

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14.“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经济格局完成于()

A.南北朝B.五代十国C.北宋D.南宋

15.宋代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的突出表现是()

A.“苏湖熟,天下足”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江南的瓷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16.宋代重庆的制瓷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重庆黑斑釉瓷器最重要的产地在()

A.沙坪坝磁器口B.九龙坡杨家坪C.南岸黄桷垭D.江北石船

17.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南方手工业进步

C.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8.假如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你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许多农民已经种植占城稻B.许多回族商人在夜市卖葡萄

C.外国使团随郑和船队来临安D.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19.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

20.费正清、魏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不能为这论据的是()

A.出现了纸币﹣交子

B.都城汴京城内外遍布商店铺席

C.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D.晋商、徽商等商帮出现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2.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

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出现纸币的原因和意义。

(3)从材料三中,你能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至少回答2点)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D。2.B。3.C。4.D。5.C。

6.B。7.B。8.C。9.C。10.B。

11.A。12.D。13.D。14.D。15.B。

16.C。17.D。18.A。19.D。20.D。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1故答案为:

(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或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人民共

同辛勤劳动等。

22.故答案为:

(1)农业;造船业。

(2)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3)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4)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或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23.(1)据材料一“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可知,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推广。

(2)据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可知,北宋出现纸币的原因是商业的繁荣。据“,……(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北宋出现纸币的意义是促进商品流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4)据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这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加入时间浏览:3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 时: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宏观经济学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就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就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就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与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就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就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章说明的就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与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与其她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与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4.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1.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脉络图

i 西方经济学脉络图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 ,E s (注意:转嫁与E d ,E s 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 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 P与TR无关 <1 P与TR成正比 E d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 常弹性 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 >0 交叉弹性 互补品:E xy <0 :E xy =0 E M >1 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 正常商品:E M >0 0< E M <1则为必需品 劣质品:E M <0 (如吉芬商品) 均衡 Q d = Q s 蛛网理论 第三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0 Q 000()p f Q dQ Q -?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1X 1+P 2X 2=I 效 消费者均衡 用 序数效用分析 均衡条件:MU 1 /P 1= MU 2/P 2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四章 生产论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TP 、AP 、MP 等产量曲线 生产论 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长期生产函数 等成本线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部编历史七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

9、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农业生产发展加快,逐渐超越北方。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了东南地区。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宋代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植棉地区,由北宋至南宋初期的广东福建发展到南宋后期的江淮和川蜀一带。 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纺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纺织业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棉纺织业工具先进,种类多。 制瓷业: ●※宋朝时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水平。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辐射到乡镇的商业区称为草市。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越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宋朝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 ●宋代时,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在重要地位。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经济重心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东南地区。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 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 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 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 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 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 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的城市生活 教学设计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识记 1.知道宋代城镇的规模、特点、著名大城市及《清明上河图》、瓦舍勾栏。 2.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及文体娱乐活动。 (二)能力培养 1.识读《东京与长安的平面图》,比较两个城市布局的特点,分析利弊。 2.联系实际,指出宋代延续至今的娱乐活动和传统节日以及对未来长春的规划。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的城市生活,认识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对我国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重点 1.认识宋代的城市规模、特点。 2.通过历史话剧体验宋代的城市生活。 三、难点 如何让当代青少年来体会以一千多年前宋代的城市生活。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设备历史课件《到古代中国去旅行》FLASH《水调歌头》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水调歌头》。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师:上课。刚才大家欣赏的歌曲的词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一个时代? 生:苏东坡,生活在北宋。 师:作为鼓励请大家看一段影像资料,然后回答:这段影像资料是哪部小说?

它反映了哪个朝代哪座城市的生活片断? 生:《水浒传》高俅发迹一段,反映了北宋城市东京城市生活。 师: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宋代的城市生活》。下面请出一年十班的历史小剧社,请大家结合教科书观看自编自演的小话剧《东京一日游》。 (二)《东京一日游》,体验历史 一年十班历史小话剧《东京一日游》实录 总旁白:杨晨宇 总导演:杨艳红老师、钱钥彤、岳慧娇 编审:钱钥彤、岳慧娇、杜翘楚、孙肖阳、蒋煜 第一幕:村民来东京 人物 旁白:杨晨宇村民:张诗琦亲属:王友志箍桶匠:王皓店小二:董博 旁白:话说宋代城市迅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渐活跃的商业吸引了许多生活在小镇的人们来此谋生。一兄弟的亲戚就来到东京谋生,生活得不错。正值农闲,独自一人便来到了东京。展开了他的访亲生活。(幕起)只见一村民穿着一身的麻布制便衣,同伴走在前面。 村民(惊呆):大哥,我真是大开眼界呀!我们农村住茅房,你们城里已经住瓦房了。以前总说这里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唐代长安,此话不假呀! 亲属(摇头晃脑):那当然!瞧,前面就是汴河边的虹桥了,据说这里就是热闹繁华的商业区。走! 旁白:接着,他们随意走进了一个茶楼。此时的城市经济是相当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供市民观赏的文娱演出真是丰富多样,演技更是生动传神。 村民:哇噻!这是什么东西? 亲属(惊讶的):嘘!这可是大名鼎鼎的“瓦舍勾栏”呀!他们正在说史呢! 村民(恍然大悟):哦!听出来了,这是说三国的故事呢!瞧瞧,这真是惟妙惟肖呀!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加入时间:浏览:3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和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章说明的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说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的城市生活 作业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2.瓦舍在宋代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要求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要求 3.下面哪一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4.宋代市民的服饰呈现舒适化、非等级化的趋向,大众的衣料主要是() A.纺织品 B.麻布 C.棉布 D.兽皮 5.《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史学家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其() A.绘画题材广泛 B.反映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D.迎合了人民对风俗画的爱好 6.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 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 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二、连线题 请将下列诗句与其相关的节日用线连起来。 ①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 A.重阳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元旦(后来叫春节)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腊八节 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清明节 三、填表题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都长安市坊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材料二南宁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假如你是一名古代居民,你会选择长安还是临安居住,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市”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市发生变化的原因。 五、问答题 说说宋代延续至今的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传统节日。 参考答案 一、1.C 2.C 3.D 4.B 5.B 6.D 二、①—C ②—A ③一D ④—B 三、 四、(1)选择临安。临安的商业活动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约束较少。(2)材料一中市的设置很严格,市和坊是分开的;材料二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说明宋朝时商业繁荣,市场和交易的规模扩大。(3)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娱乐活动有:说唱、舞蹈、杂技、戏剧等。体育活动有:武术、相扑、球类和水上运动。传统节日有:元旦、元宵节、中秋节等。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主义 1、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理论脉络: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亚当·斯密、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著名的萨伊定理“供给自身创造需求”,其核心是: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现实的冲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面临挑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2、凯恩斯革命 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 否认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失业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第二、在经济政策方面 否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第三、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 以前的经济学强调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凯恩斯提出对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萧条时期,一直集中于短期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滞胀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关注便发生转移。今天,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经济中存在失业,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是如何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如何稳定物价? 3、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期波动,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如何实现物价稳定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2、理解 第一、研究对象是经济总体而非单个经济单位 第二、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总量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重点 1、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三个模型 第一、收入─支出模型(或曰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第二、IS─LM模型 第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经济波动) 2、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三大理论 第一、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就业理论(失业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3、针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探讨两大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注:课堂上不作统一讲解。) 五、GDP的概念及其理解 1、什么是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熟悉GDP的其他可替代概念: 在涉及到一国每年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时,经济学家和媒体还用了除GDP以外的许多名称,如:产出、总产出、国民产出、收入、总收入、国民收入以及总供给、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 2、对GDP的内容的分析 第一、市场价值 第二、统计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第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第四、时间和地域限制 3、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是以基年(如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某一时期的GDP。 二者的关系:其差异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没有价格的变动则二者相等。 第二、潜在GDP和实际GDP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课后习题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课后习题 重点提示: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时期,因而传统的风俗习惯和商品经济发展之后的新的社会生活风俗兼而有之,从而具有巨大的综合性、代表性。宋代社会生活变化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文明,比如从穿着中我们可以从行业装等样式的繁多看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茅屋到瓦屋,从烧柴到烧炭,可以看出社会生活的进步,从东京、临安可以看出当时的商品经济已渗入城市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等。总之,从社会生活变化中,可以看不出当时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商品化特色突出。 一、选择题: 1、宋代时候,在城市的设置中(C) A、坊、市严格隔绝 B、严格实行宵禁 C、坊、市相互交错 D、有朝无夜市 2、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C) A、山水画 B、人文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3、宋代“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这句话告诉了我们(A) A、饮茶在宋代十分普遍 B、茶馆盛行,布置高雅 C、宋代手工业十分兴旺 D、人们生活需要米和盐 4、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由此推断,这一朝代是(D)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北宋东京城里的“瓦舍”是一处(C) A、小商贩摆滩的地方 B、专供演员演出的圈子 C、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D、穷苦艺人卖艺的场所 6、一位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考中了进士,邀请同窗一起去逛瓦舍、看杂技、听说书、上茶馆,玩得非常开心。这位读书人是(D) A、西汉人 B、隋朝人 C、唐朝人 D、宋朝人 7、右图“北宋白兔铁针商标”反映了北宋时期(B) A、农业的进步 B、商业的活跃 C、体育的盛行 D、宗教的频繁 8、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D)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商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舍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9、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C) A、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的大力提倡 B、国家政府的提倡 C、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农民生活的需要 10、《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索北宋城市(C)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11、北宋统治者衣饰由开国初期的简约朴素,转变为后来的精美华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B) 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B、奢侈之风有盛行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大众审美观的变化 12、李明同学参观完河南郑州市举办的宋朝风俗展后,发现了一处错误,应该是(C)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 4.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最新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宋代《纺织图》、宋代海船图)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考研微观经济学发展脉络图

消费者理论研究消费者行为准则与目的对可见需求的影响戈森、杰文斯和瓦尔拉 定义了消费者需求首次发展了消费者理论马歇尔 费希尔(I. Fisher, 1892)帕累托 (V. Pareto, 1909) 用序数效用替代了基数效用弗里希(R. Frisch, 1932)阿尔特(F. Alt, 1936) 提出了基数效用的公理化处理 提出了显示性偏好 萨缪尔森(1938) ”

方法汇合阶段(1961——) 1964,普拉特(J. W. Pratt) 提出了“风险规避理论” 戴蒙德(P. A. Diamond, 1967)拉德纳(R. Radner, 1968)提出用“ 主观概率”刻画事先无法充 分估计概率的不确定性 拉德纳还用它来解释市场是怎样起 消息传递作用的提出了市场需求理论 研究市场需求函数所共有的性质 近年来对于经济核的研究 无限维经济学方面涉及不确定性、信息及市场的不完全性不不不不 希克斯1939年提出,1946年出版的《价值与资本》著作中得到发展 时际均衡与非均衡都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思想的体现 1964,莫利什玛(M. Morishima)在《均衡、稳定性与增长》一书中以耐用商品为重点,深入研究了时际竞争均衡 1966,德兰大基斯(E. M. Drandakis)在“论货币经济的竞争均衡”一文中把货币理论置于价值理论体系之中 1971, 阿罗与翰恩(F.H. Hahn)在《一般竞争分析》一书中研究了确定性 下的时际竞争均衡 史蒂格姆(G. Stigum,1972) 格兰德蒙特(J.M. Grandmont,1974)首次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的时际竞争均衡 格拉斯托夫(E. Glustoff, 1968)尤纳斯(Y. Younes, 1975) 贝纳西 (J. P. Benassy, 1973)把配给制时际均衡置于一般均衡框架之中,并作了系统研究 都认为交易活动分期进行 时际均衡假定经济活动者能正确地预测未来,短期内能实现均衡非均衡允许不能正确预测未来,未来的计划可以 不协调,短期内可以不实现均衡 不不不不不 1969,斯卡夫 发表论文“论均衡价格的计算”,开创 了均衡计算的理论与方法 不不不不不不如何通过个人选择来确定社会选择 1951,阿罗证明了社会选择的不可能性定理 集中研究怎样给出社会选择原则、在什么 条件下社会选择是可能的、又在什么条件 下社会选择是不可能的 后来的研究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研究证券与商品的定价原理 冯诺伊曼—摩根斯顿的风险期望效用 萨维奇(L.J. Savage)的不确定期望效用 期望效用的表示以及如何测量决 策者对风险的态度问题 基本问题 源于 焦点独立性公理与绝对事件原理之间的关系 不不不不不不不 1972,贝利(T.F. Bewley) 用扩充维数法把商品空间 变成了泛函空间 1983, 阿里普兰蒂斯 (C. D. Aliprantis) 布朗(D. J. Brown) 伯金少(O. Burkinshaw) 创造性地把出现的这些商 品空间统一在黎斯(Riesz) 空间的框架之下,进行一 般性研究 把不确定性、风险、金融、动态问题等都纳 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 无限维经济学 不不不不不不不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寡头垄断(oligopoly)和完全垄断(perfe ct monopoly)三种 研究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问题,以使 厂商能够取得最大利润 产品差别与无限维经济相联系,如果把同行业的产品无 限细分加以区别,就得到无限维商品空间 基斯勒(H.J.Keisler,1986,1990)用洛伊布测度建立了随机经济的价格调整机 制,并讨论了快速调整下的市场分散化问题 斯大策(M.J.Stutzer,1987)用非标准分析观点,研究了总体无不确定性的个人风险问题

历史 重要知识点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注释:红色字体是重点知识点,要求记忆,黑色字体的部分了解)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主要原因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 2.农业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水稻):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培育优良品种 ②推广复种技术(双季稻) ③宋朝时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常)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 ①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②棉花种植由广东、福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长江流域)。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①北宋时,南方(四川、江浙)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①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冰裂纹)、官窑 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南宋时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③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 ②建有世界现存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国内商业: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①商业城市兴起。(最大:开封和杭州)。经商打破空间(坊、市)和时间(早市、夜市)的限制 ②乡镇形成草市

③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外国人居住区:蕃坊) ※※注: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①政府鼓励②造船业发达③航海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宋朝时发明指南针④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3.纸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四、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宏观经济学》教学年夜纲教学年夜纲加入时间:510 10:09:35 浏览:3 欧阳歌谷(2021.02.01) 《宏观经济学》教学年夜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位置。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发和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

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和我国经济变革实践为布景,注重提高学生阐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天职析办法,并能结合实际阐发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派 1、课程体系及课时安插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办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办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办法是进行宏观经济阐发的前提。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章说明的是包含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办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办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的城市生活 梯级训练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 ☆要点明晰☆ 一、宋代城镇 1、原因:经济迅速发展、日渐活跃,使城镇数量大为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2、表现:和是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和等区域中心城市成为雄踞一方的繁华之都。 3、特点:和不再分隔;商店营业时间大大延长,长期实行的“”被取消。 4、影响:城市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生活内容,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二、市民衣食住行 1、衣着:在非正规的场合,服饰呈现、的趋向,是大众化衣料,而主要由富家享用,也成为衣着原料。 2、饮食:北方人以为主粮,南方人以为主粮。肉类副食,北方人以为主,南方人以为主,和是最重要的饮料。 3、起居:城市民居以为主,农村则多茅屋。起居完全采用垂足而坐的方式, 和是最时尚的居室用具。 4、交通:主要是人力推动的和牛、骡、驴的畜力车,日益流行。 三、市民文化生活 1、新趋势:、通俗化和。 2、娱乐场所:作为市民的娱乐中心遍布各地大中城市。 3、娱乐形式:说唱、、杂技、等,文娱演出丰富多彩。 4、体育活动:、、和深受市民喜爱。 ☆☆基础在线☆☆ 1、瓦舍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宋代北方人民的主要肉食是 【】 A、鱼肉 B、羊肉 C、猪肉 D、牛肉 3、湖光山色秀美,人口达百万的南宋城市是 【】 A、泉州 B、东京 C、广州 D、临安 4、两宋时期市民喜爱的体育活动包括 【】 ①武术②相扑③球类④水上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小金坐着时光穿梭机来到了宋代,回到现代后,向同学们描述宋代市民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 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 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 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①南方战乱少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A. B. C. D. 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 A.B.C. D. 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 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