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测验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测验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测验卷

专题复习

——遗传的分子基础

1.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A.核苷酸B.核酸C.DNA D.RNA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B.DNA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

3.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4.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A.DNA、蛋白质B.蛋白质、蛋白质C.蛋白质、DNA D.DNA、DNA 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

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关于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来自细菌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来自噬菌体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7.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方案是A.用14C对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

B.制备DNA中含32P和蛋白质中含35S的T2噬菌体

C.制备DNA中含32P或蛋白质中含35S的T2噬菌体

D.用18O对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

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接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

C.分别用35S和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9.下列关于D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不可能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DNA是组成染色体或染色质的主要化学物质之一

10.在某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A.11% B.22% C.28% D.44%

11.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则此DNA分子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A.40%B.30%C.20%D.60%

12.分析一双链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胸腺嘧啶,由此可知中,胞嘧啶含量占总数的

A.20% B.30% C.40% D.70%

13.一双链DNA分子中,(A+T)/(G+C)=0.5,则整个分子中A占

A.0.5 B.1 C.1/3 D.1/6

14.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5,则整个分子中(A+T)/(G+C)为

A.0.5 B.1 C.1/2 D.1/3

15.下列图式中,碱基的种类和核苷酸的种类数分别是

A.6种和6种B.5种和5种

C.4种和8种D.5种和6种

16.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中,错误的是

A.两条链是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的

B.脱氧核苷酸和磷酸是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的

C.腺嘌呤和尿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排列在内侧

D.碱基和碱基之间靠氢键相连,复制时氢键断开

17.与DNA分子特异性有关的是

A.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的连接方式B.碱基的配对方式

C.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18.与DNA分子多样性有关的是

A.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的连接方式B.碱基的配对方式

C.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19.通过实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和揭示出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分别是

A.孟德尔、摩尔根B.萨顿、沃森和克里克

C.萨顿、艾弗里D.摩尔根、沃森和克里克

20.基因是指

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脱氧核苷酸的序列

C.氨基酸序列D.核苷酸序列

2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准确地复制B.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是20种氨基酸的有序排列D.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2.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染色体的唯一成分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23.下列关于DNA或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

B.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碱基配对方式的不同

C.可利用DNA做亲子鉴定是因为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是指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24.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G是蛋白质

B.A是脱氧核糖

C.D在E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

25.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

C.模板链D.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26.关于细胞内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B.两条链同时作模板进行复制

C.子代DNA分子由两条新链组成D.形成的两条新链碱基序列相同27.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28.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制时解旋和配对、聚合过程是分开进行的

B.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保留一条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C.新合成的两条DNA子链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相同

D.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DNA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

29.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A.1/2 B.1/4 C.1/6 D.1/8 30.DNA分子转录时,进行配对的碱基是

A.A与C B.T与U C.G与A D.A与U 31.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被称为

A.复制B.转录C.翻译D.配对32.DNA分子的一条链(甲链)中,A占24%,T占28%,C占22%,G占26%,那么,以甲链为模板转录的信使RNA分子中,A占碱基总数的

A.24%B.28%C.22%D.26%

33.在一个DNA分子中,G与C的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8%,其中一条链(甲链)的碱基中T占28%,C占22%,那么,以甲为模板转录的信使RNA分子中,U占碱基总数的A.24%B.22%C.28%D.48%

34.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密码子位于

A .DNA 上

B .mRNA 上

C .tRNA 上

D .RNA 上 35.在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顺序是

A .蛋白质一DNA —RNA .

B .蛋白质一tRNA 一蛋白质

C .DNA —RNA 一蛋白质

D .DNA —tRNA 一蛋白质

36.人体胰岛细胞中的基因指导胰岛素合成,对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进行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 .发生的部位相同

B .使用相同的模板

C .使用相同的原料

D .都消耗能量 3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基因的功能是贮存、传递、表达、改变遗传信息

B .决定信使RNA 中核苷酸顺序的是DNA 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 .一种转运RNA 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D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38.由右表可知色氨酸的密码子为

A .TGG

B .UCG

C .AGG

D .UGC 39.如图所示的四种化学组成中,与“A ”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A .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②—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C .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④—腺嘌呤

40.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A .①②

B .③④⑥

C .⑤⑥

D .②④

二、综合题。

1.(5分)下图为用含32P 的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能否直接用含有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标记上32P ? 。 ⑵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

⑶若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 的 。

⑷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

⑸与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本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原因是 。

2.(6分)如图表示真核生物体内DNA 传递遗传信息的某过程,请据图回答:

⑴图示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图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________过程,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⑶该过程中,DNA 分子首先在解旋酶的催化作用下,由ATP 提供能量将DNA 分子中的氢键断开,称之为_____________。

⑷如果③中A 占26%,U 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 片段中,T 占_________,C 占_________。

3.(5分) 右图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某个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⑴该过程称为 ,其发生的部位是细胞的 。

⑵图中Ⅰ代表 ,它与mRNA 结合时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 。

⑶该图中遗传信 息的传递方向可以表示为 。

4.(6分)下图示生物体内某种生理活动,请回答:

⑴该图示DNA 的 ,判断依据是 。 ⑵图中1的名称 ,2的名称 。 ⑶若F 链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是:G —C —A —G —T —A —C —C —G —C —G —T —C —A —T 。且已知某些氨基酸及相应的密码子如下:精氨酸(CGU)、缬氨酸(GUA)、丙氨酸(GCA)、组氨酸(CAU)、脯氨酸(CCG),甘氨酸(GGC)。则由E 链决定的多肽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 。

⑷该过程需要的酶是 。 5.(6分)观察下列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①是 ,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 ⑵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

⑶若图中④含60个组成单位,则③中至少含 个碱基。 ⑷该图表示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遗传的分子基础参考答案

CBCCA DCCBC CADAD CCCBA CCBDB BABDD

BBABC DACDB

1.⑴不能⑵大肠杆菌⑶上清液中⑷DNA是遗传物质⑸本实验把DNA与蛋白质分开,从而可以直接、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2.⑴C、H、O、N、P ⑵转录细胞核⑶解旋⑷27% 23%

3.⑴翻译核糖体⑵tRNA A与U C与G配对⑶mRNA→蛋白质4.⑴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⑵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⑶精-组-甘-丙-缬⑷RNA聚合酶

5.⑴核糖体转移RNA 信使RNA ⑵GCU ⑶180 ⑷翻译

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 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甲100% 不变 乙50% 不变 丙0% 减少 丁150% 不变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八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

浙江省高中生物专题八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考纲要求]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a)。2.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1)核酸分子的组成(a);(2)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b);(3)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3.遗传信息的传递:(1)DNA分子的复制(b);(2)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c)。4.遗传信息的表达:(1)DNA 的功能(a);(2)DNA和RNA的异同(b);(3)转录、翻译的概念和过程(b);(4)遗传密码、中心法则(b);(5)基因的概念(b)。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1.两种肺炎双球菌:S型菌:菌落光滑、菌体外有荚膜、有毒;R型菌:菌落粗糙、菌体外无荚膜、无毒。 2.过程(使用对照实验方法) 3.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含有一种物质(转化因子)使某些R型菌转化成S 型菌。 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埃弗里) 分析: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其他物质不能。实验证明:DNA才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增殖时合成蛋白质以及DNA复制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模板为亲代噬菌体的DNA。

2.分别标记噬菌体: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一个噬菌体只能标记一种元素。3 .实验过程分析与结论 过程结果分析结论 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悬浮液中有放射性而 沉淀中没有放射性 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 细胞外,不起作用DNA在亲子代间具 有连续性。DNA是 遗传物质 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悬浮液中无放射性而 沉淀中有放射性 DNA进入细菌细胞 内,指导T2噬菌体的 增殖 4.误差分析 (1)用32P标记噬菌体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的原因有: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2)用35S标记噬菌体实验中,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有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四、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最新整理)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 外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 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 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 接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遗传的分子基础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精品试题(含2014试 题)生物 1.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 D. 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加入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将产生S型菌 [解析] 1.遗传物质肯定能储存多种遗传信息,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可能蕴含多种遗传信息;摩尔根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DNA酶能水解DNA,一起加入培养基中不会产生S型菌。 2.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细胞中,m、n、l要么同时表达,要么同时关闭 B. 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则n、l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会发生变化 C. 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 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解析] 2.一个细胞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m、n、l可能同时表达,可能同时关闭,可能一个或两个表达;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会导致m基因结构的改变,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对n、l基因可能没影响,所以肽链结构不变;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实质是DNA,所以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不同人的DNA序列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3.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科研人员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切成片段导入R型菌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S型菌表面多糖类荚膜的形成受DNA(基因) 控制 B. 实验室中过程②的实现可用Ca2+处理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Ⅰ);(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Ⅱ);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1)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Ⅰ);(2)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Ⅱ)。 4.DNA分子的复制:(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Ⅰ);(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提示 细胞增殖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分化过程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考点1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无毒性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注射 小鼠死亡。 分析: ①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②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原因是S 型细菌的DNA 与R 型细菌的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体外转化(如图)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

【思维辨析】 (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013·江苏,2C)( × ) 提示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 (2)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2013·北京,5A)( √ ) 提示 噬菌体是病毒。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 用15N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2012·上海,11C)( × ) 提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2·江苏,2A)( √ ) 提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 纯度没有达到100%。 (5)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012·江苏,2D)( × ) 提示 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6)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011·江苏,12D)( × ) 提示 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2009·江苏,5D)( × ) 提示 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 。 【归纳提炼】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问题分析 1. 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解读 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 型、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ab 段: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ab 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 型细菌的抗体,故该时间段内R 型细菌数量增多。 (2)bc 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 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 型细菌数量减少。 (3)cd 段:c 之前,已有少量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S 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 型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 段R 型细菌数量增多。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30.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都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l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3、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都一定引发性状 变化 B.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把此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4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的种类和(A+T)/(G+C)的比例 4、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 DNA分之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可以准确复制 5、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子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C、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右 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 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捡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 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 是 A.基因a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d 7、右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e、d表示脱氧核苷 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4、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噬菌体侵染细菌)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 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六、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 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 七、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2018年高考题汇编(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分子,A正确;真核细胞内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DNA由双链构成,RNA一般由单链构成,两者都含有磷酸二酯键,C正确;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正确。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学,科网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4.(2018海南卷,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5.(2018浙江卷,22)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和“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可知: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A正确;分析图示可知:a管

【新】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艾弗里及其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 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C.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菌的DNA后出现的菌落只有S型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下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的 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 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利用已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来标记噬菌体 B.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延长培养的时间可以提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D.本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4.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将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5.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核糖核酸的含氮碱基最多有4种 B.有的核糖核酸能催化生化反应 C.有的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 D.核糖核酸在细胞中能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复制 6.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7.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链都用32P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等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通用版)一轮精品试题库:2-5遗传的分子基础

精品题库试题 生物 1.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 D. 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加入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将产生S型菌 [解析] 1.遗传物质肯定能储存多种遗传信息,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可能蕴含多种遗传信息;摩尔根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DNA酶能水解DNA,一起加入培养基中不会产生S型菌。 2.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细胞中,m、n、l要么同时表达,要么同时关闭 B. 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则n、l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会发生变化 C. 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 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解析] 2.一个细胞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m、n、l可能同时表达,可能同时关闭,可能一个或两个表达;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会导致m基因结构的改变,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对n、l基因可能没影响,所以肽链结构不变;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实质是DNA,所以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不同人的DNA序列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3.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科研人员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切成片段导入R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四川内江模拟)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类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 B.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 C.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 D.胰岛素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 答案:D 2.下列相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可用含有充足营养物质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D.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答案:D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答案:B 4.(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如有异常mRNA会被细胞分解,下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异常mRN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图中所示的①为转录,②为翻译过程 C.图中②过程使用的酶是反转录酶 D.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多肽链的片段 答案:D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若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过程②合成两种物质时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答案:D 6.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 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 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 答案:D 7.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答案:B 8.“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科学命题,它将揭示并确认肝脏蛋白质的“基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决定 B.该计划包括肝细胞中各种酶的研究 C.肝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胰脏细胞的蛋白质有差异 D.人和老鼠的基因组99%以上相同,人和老鼠肝脏蛋白质99%以上也相同

【高考真题】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含答案)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1.(2018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2.(2018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需要RNA为引物,A错误;真核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DNA和RNA,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说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体外转化试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D正确。 3.(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 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 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某细胞内相关的生理活动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若该细胞为记忆B细胞,其细胞核、细胞质中均能发生a、b过程 B. 细胞发生c过程时,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参与的tRNA可能有61种 C. 图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由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D. 分化的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 2.某种物质可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该物质不会阻断的细胞生理过程是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 A. ① B. ①② C. ③ D. ②③ 3.若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的关系,则表中相应的叙述与图示不符的选项是选项甲乙丙相应的叙述 A DNA RNA蛋白质①过程可表示转录;②过程可表示翻译 B二倍体花粉单倍体通过③得到甲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种子 C离体细胞愈伤组织植物体①过程表示脱分化,②过程包括再分化 D CO 2+H 2 0C 6 H 12 O 6 丙酮酸 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过程表 示有氧呼吸 A. A B. B C. C D. D 4.下列有关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B. 人体不同细胞中DNA复制方式不同 C. 翻译过程中mRNA都要与核糖体结合 D. 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RNA 5.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2

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02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3、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 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4、下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得出( )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5、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 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过程叫做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C.乙图所示过程叫做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 D.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6、右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 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德州模拟)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 C.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遗传信息不能从DNA流向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含有DNA和RNA,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基因的 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B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在R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C错误;肺炎双球菌细胞内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所 以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DNA,D错误。 答案:B 2.(2016·南京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 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比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35S标记的应该是噬菌体的外壳,外壳中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S元素;在②过程中,如果不充分搅拌,会使较多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这样沉淀物中含有的放射性较高,如果搅拌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在上清液中含有较多的噬菌体外壳,所以放射性相对较高;上述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3.(2016·揭阳模拟)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 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 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C.腺嘌呤 解析: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 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AN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 答案:B 4.(2016·湖南三十校联考)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 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 B.40条 C.20条 D.10条 解析:DNA有两条链,由于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得的DNA分子中 有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中不合3H,这样的一条DNA分子在不含有标记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将得到两条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被标记,而另一条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标记。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40 条染色体中有20条被标记,另外20条没有被标记。 答案:C 5.(2016·温州二模)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 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

第4单元 专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做真题品高考 1.(2017·全国课标卷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答案 C 2.(2013·全国新课标)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验证了孟德尔遗传规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根据DNA的X光衍射实验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 答案 C 3.(2017·全国课标卷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

遗传学网考试题

概论 1. 下列突变不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是A 。 A.同义突变 B. 错义突变 C. 无义突变 D. 移码突变 E. 以上都可 以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 2. 一段正常的氨基酸序列Glu-Cys-Met-Phe-Trp-Asp代表了蛋白质的一部分,如果碱基发生了突变,编码氨基酸序列仍为Glu-Cys-Met-Phe-Trp-Asp,那么此突变为A。 A .同义突变 B. 错义突变 C. 无义突变 D. 移码突变 E.以上都不对 3.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基本流动方向是C 。 A.RNA →DNA →蛋白质 B.hnRNA →mRNA →蛋白质 C.DNA →mRNA →蛋白质 D.DNA →tRNA →蛋白质 E.DNA →rRNA →蛋白质 4.遗传病特指C。 A. 先天性疾病 B. 家族性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D. 不可医治的疾病 E. 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5.种类最多的遗传病是A。 A. 单基因病 B. 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 体细胞遗传病 E.以上都不对6.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是 B 。 A. 单基因病 B. 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 体细胞遗传病 E.以上都不对7.遗传密码表中的遗传密码是以以下何种分子的5’→3’方向的碱基三联 体表示 E . A.DNA B.RNA C.tRNA D.rRNA E.mRNA E.以上都不对 8.根据国际体制的规定,正常女性核型的描述方式是 B 。 A. 46XX B. 46,XX C. 46;XX D. 46.XX E. 46XX 9.人类染色体的分组主要依据是 E 。 A.染色体的大小 B.染色体的类型 C. 性染色体的类型 D. 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 E. 染色体的长度和着丝粒的位置

2015高考生物(通用版)一轮精品试题库:2-5遗传的分子基础

2-5遗传的分子基础 1.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 D. 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加入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将产生S型菌 [解析] 1.遗传物质肯定能储存多种遗传信息,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可能蕴含多种遗传信息;摩尔根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DNA酶能水解DNA,一起加入培养基中不会产生S型菌。 2.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细胞中,m、n、l要么同时表达,要么同时关闭 B. 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则n、l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会发生变化 C. 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 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解析] 2.一个细胞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m、n、l可能同时表达,可能同时关闭,可能一个或两个表达;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会导致m基因结构的改变,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对n、l基因可能没影响,所以肽链结构不变;a, 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实质是DNA,所以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不同人的DNA序列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 3.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科研人员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切成片段导入R型菌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