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5213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5213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45213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

2004 年5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主编燕树林主任技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

副主编贾绍田副主任技师北京煤炭部总医院

王鸣鹏副主任技师上海华东医院

章伟敏副主任技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余建明副主任技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

秦维昌主任技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石明国教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鸣鹏副主任技师上海华东医院

尹保全主任技师天津肺科医院

石明国教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白桦副主任技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

刘晶主任技师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

孙璐主管技师北京煤炭部总医院

李萌高级讲师山东省卫生学校

余建明副主任技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

宋学堃副主任技师解放军总医院

苗英副主任技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柴春华主管技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章伟敏副主任技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秦维昌主任技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贾绍田副主任技师北京煤炭部总医院

黄齐好副主任技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黄林副主任技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彭振军副主任技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

彭萱副主任技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燕树林主任技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

内容提要

《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是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个分册。

本书共分七章,系统地阐述了X 线摄影检查技术、X 线造影检查技术、X 线特殊摄影检查技术、血管造影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检查技术等六项放射医学检查技术的操作规范以及具有共性的总论部分。全书突出了放射医学检查的常规性以及全国可操作性的特点,并力求科学、谨严,具有指导性。作为全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一部分,《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是全国放射医学技术人员规范《技术操作》的重要依据和执行手册,同时也是放射与临床医师、医学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就医人员的参考读本。

前言

中华医学会受卫生部的委托组织编写《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其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承担。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组成以常委委员为主的编辑委员会,同时吸纳了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专家。

编辑委员会充分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过程中,力求贯彻中华医学会的指导精神,强调其权威性、全国性、指令性和时限性。力争以责任感、使命感和谨严的科学态度贯彻始终。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共分为七章,函盖了常规放射、CT、MRI、DSA 等技术操作规范。由于这是第一部国家级的放射医学技术操作规范,在编写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规范具有的谨严性和科学性,力求概念清晰、内容简洁、程序明确。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地区的差异性,希望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规范,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

但是,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不断更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难以同步。且各地区医学影像设备和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可以想象短时间内求得全国规范的统一可能会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尚需在全国实践中加以验证,以便再版时修正。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会

主任委员

燕树林

2003.02

第一章总论

医学影像学函盖了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影像诊断学是阐明利用影像表现的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的一门学科。影像诊断是通过临床选择的一种或一系列影像学检查来完成的。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涉及的是影像诊断学中的X 线摄影检查技术、X 线造影检查技术、X 线特殊检查技术、CT 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等。而影像诊断检查中的超声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则另辟分册论述。

第一节X 线检查

.X 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眼窝中央线(眶间线)(IPL):从正面看左右眼窝中点的连线。眼窝下缘线(眶下线)(IOL):从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缘连线。

·摄影体位

立位:人体直立姿势。坐位:人体坐立姿势。

半坐位:在坐位下,背后倾斜45 °姿势。仰卧位:背部向下的卧位姿势。

俯卧位:腹部向下的卧位姿势。左侧卧位:人体左侧向下的卧位姿势。右侧卧位:人体右侧向下的卧位姿势。右前斜位(RAO 第一斜位):人体右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左前斜位(LAO 第二斜位):人体左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左后斜位(LPO 第三斜位):人体左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右后斜位(RPO 第四斜位):人体右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外展位(ABD):手或足沿冠状面运动,远离体轴向外侧(左或右)展开的肢体位。

内收位(ADD):手或足沿冠状面向体轴方向移动的肢体位。外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中心,向外旋转的肢体位。内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轴心,向内旋转的肢体位。屈曲位: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作减小角度的屈曲运动的肢体位。伸展位: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作增大角度的伸展运动的肢体位。·摄影方向矢状方向:前后向(A→P)、后前向(P→A)、腹背向

(V→D)、背腹向(D→V)侧方向:

左右向(L→R)、右左向(R→L)

斜方向:背腹第一斜方向(D→V:RAO)、背腹第二斜方向(D→V:LAO)腹腹第一斜方向(V→D:LPO)、腹背第二斜方向(V→D:RPO)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