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代诗歌(咏物言志类)阅读训练题.doc

(完整版)古代诗歌(咏物言志类)阅读训练题.doc

一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古代诗歌(咏物言志类)阅读训练题1— 2 题。(11 分)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不知名”显露诗人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

B、颔联承上文,从侧面立意,描绘山泉飘逸的形象。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形象生动。

C、颈联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转来”“分出”与颔联“映地”“飞空”的描写,意为后文蓄势。

D、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山泉“无人见”,仍自洁自清,保持不染的秉性,点明诗旨。

E、本诗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采用比喻手法,寓景于情,咏山泉与明心志高度和谐统

一,使诗歌格高调逸,趣远情深。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6 分)

二 .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3- 4 题。( 11 分)

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C、“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D、“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E、“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4、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6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三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 6 题。( 11 分)

落梅刘克庄①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刘克庄( 1187—— 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

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

5、本诗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

妙,请结合颈联、颔联,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5 分)

6、《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

包含的讽喻之意。( 6 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