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通:樽)

【译文】

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

那匆匆过客。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

《临江仙》。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词。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

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扩展阅读:苏轼诗作成就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第一课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第二课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第三课河伯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第四课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五课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六课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七课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第八课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第九课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十课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第十一课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十二课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第十三课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第十四课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第十五课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苏轼古诗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①留别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嚢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②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 ③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C. 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 D. 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 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 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 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15. 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郭纶① 苏轼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②,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①这是苏轼23岁时的作品。郭纶本为河西弓箭手,屡有战功。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②寓目:过目,观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提到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却无人认识;这位昔日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闲坐渡口,看经过船只来打发时间。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诗词与赏析 【年代】:宋【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水调歌头》 赏析: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一片深情,情深到归于寂静无声。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 追忆,十年相思,十年孤寂,十年辛酸和着泪一滴一滴积攒,和着泪一行一行流淌。 无语相对处,字字沥血,柔肠才寸断。梦境之中,已是如此;清辉松影之下,一人独对芳魂时,又是何等彻骨的凄凉!写到此处如断弦之音,逼人潸然泪下,真是无情到此也断肠。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发前人未发之语,寒风烈酒,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大歌慷慨豪越之曲,此词也须执铁板唱来,方能入耳。气势如挟风雷,东坡为人豪爽豁达,才能作此等佳篇流传于世。 苏轼——《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 深红绿暗景,黄童白叟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麋鹿猿猱跑来与人共欢,如见其眼神四转,既怯且喜的样子,机灵可爱之

中国古风诗词欣赏

(●—●)中国古风诗词欣赏 1、谁,可与行扁舟,赏翠柳,一世风流?谁,可与醉花间,枕月眠,一世无忧?谁,可与临诗酒,笔墨酬,一世白头?谁,可与长相守,共千秋,一世逍遥游?花开花落,岁月苍老后。红烛翠袖,碧落九幽凭谁问,东逝水,几时休,可相候? 2、雨声微,秦淮暮夜华灯缀。流苏坠,金蜍焚香绕翡翠。梦亦催,月落烟浓琉璃杯。画梁绘,珠帘垂。清辉碎,月如醉。淡描眉,箜篌脆,兴亡不尽秦淮水。滴清泪,落窗扉,春去春来春又归。春风吹,吹尽人间喜悲。春雨醉,醉入他乡何时回。春燕归,归来独念双飞。三月枝头梨花始展蕊。----《梦回秦淮·玉梨》 3、江水初融,烟雨渐落无声,氲开多少花事梦中。婉曲回转,浅摇樱红,素手弄。浮云已过,朝曦煦风。遥望晴空,山千亭,水万重。且笑看,残雪尽,春棠拢,莺声南北西东。放歌去,知己同。轻舟上,共揽渔调晨钟霞。见初阳,潋滟映,碧波广。且笑听泉叮咚,琴铮铮鏦。---仙剑《朝曦煦风》 4、晴岚萦转双溪畔,慧水潺潺。霜林醉染峰峦间,祥云淡淡。飞歌倚天心未远,莫问前缘。绿水青山相对看,不羡神仙。粗茶香漫旧书卷,粉翼蹁跹桃木剑。翠柳扶炊烟,莠草缀疏栏,世外别有一片天。春风吹拂水晶帘,夏雨滴落碧丝檐。枫红雪瑞秋冬暖,欢笑驻流年。----心然《春晖爱日》 5、点一

盏灯,听一夜孤笛声。等一个人,等得流年三四轮。风吹过重门深庭院幽冷,一纸红笺约下累世缘分。史书翻过这一页记忆封存,鸳鸯锦绘下这一段孤独浮生。一世长安的誓言,谁还在等?谁太认真?----《华胥引》6、泠泠溪子如玉碎,水碧如天,雾霭生辉。问三月青杏几枚,却道丹青难绘。杨柳低垂,绿苔凝榭,卓然春回。泛舟湖上,牧笛横吹,声声扣响心扉。簌簌风过,花开花落。一地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7、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望长空,叹明月,形单影只心惆怅;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8、暮色低垂倚阑干,望尽天涯,泪潸然。清辉月韵,疏影倾倒青花盏。云笺凝墨,轻叹不付语默然。旧时画梁啼双燕,紫檀碧玉,问得霜晚水云间。料峭春寒轻且浅,题叶竹心,几回烟雨波光澜。9、红袖揽香,伴书案,磨墨添水。木梳玉簪,立铜镜,束发画眉。莲步款款,坐台前,抚琴奏乐。帘外雨潺潺,潇潇任风涟。蓦叹尘埃漫漫辞朱颜,轮回辗转,脉脉情思湮忘川。10、那一季楼台烟雨,雾霭蹁跹。那一场繁华红尘,紫陌阡纤。那一年秦淮河畔,杨柳堆烟。山长水阔,若续缘。便,倾一世执著,谓一则箴言,谱一阙绝恋。11、彼岸流年,流光纷乱为谁痴?三途河边,曼陀妖娆为谁欢?碧落黄泉,

走进苏轼--苏轼诗词赏析电子教案

走进苏轼--苏轼诗词 赏析

走进苏轼 要求:1.分析每一首诗中的意象。 2.挖掘苏轼诗词中意象的共同特点。 3.给这十二首诗词按照苏轼的经历和年代排序。 4.从苏轼的诗词意象看苏轼的经历和情怀。 一.分析每一首诗词当中的意象。 【苏轼经典诗词】 1.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即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岭”即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侧”即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峰”即山顶端,形状尖而高。这两句意思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从写作方法来说,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这些方位词看出诗人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似乎在诗句中浓缩了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仅仅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千姿万态的庐山特点概括出来,虽说是“务虚”的笔法,但给人以审美想象的空间。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表面看来是游山所见,是眼前景,其实,诗人是把庐山“岭”与“峰”特征突显出来,目的是为了营造庐山所具有的审美象征意象。王一川在主编的《文学概论》中说:“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同时指出:“哲理性是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这样的审美象征性意象,往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而读者在感受这样的意象时,它会启发读者思维,引发读者思考,从而感受或者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理趣。 2.七绝·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3.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诗词赏析 1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从教坠:任杨花坠落。②有思:即有情。③缀:连接。 【简析】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戴的细巧青细?然而,时光毕竟已流过七载,故园依旧,良月好侣却已零散!过片的赞美由此化为惋叹,朱颜已老的词人,已再无心情赏景主。于是斜阳渐隐,金翠的楼台上,只剩下这位落拓归客的身影,坐对着暮霭四起的黄昏…… 2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3望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简析】 春也未老,人也未老,于公务闲暇登台的知州,心境是否也一样"超然"?风儿以"细"状摹,可知正吹得轻冷;柳枝以"斜"勾勒,愈见得飘拂动人,漾映眼底的,是一带环城的碧水;辉照满城的,则有缤纷竞放的春花。而后看鳞次千家的檐瓦,迷蒙在飘飘洒洒的雨影之中。那情景,能不牵萦一颗"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4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简析】 上片句句藏着一个"春"字。残红褪,柳绵吹少,是春衰的景象;青杏尚小,芳草绿遍,又呈生机勃郁。春光已老,春光犹在,正是这么一个恼人的时节。中间插写的燕子飞来,流水人家,既是补足""的信息,更使画面增添动态的美。花残、杏小、燕飞、水绕,柳绵纷纷芳草处处,不言"春"而春在其中,这叫做"藏中有露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

优秀教案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5.定风波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重点: 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 三、研读课文 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

苏轼诗词及赏析doc资料

苏轼诗词及赏析

苏轼诗词与赏析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水调歌头》 赏析: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一片深情,情深到归于寂静无声。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 追忆,十年相思,十年孤寂,十年辛酸和着泪一滴一滴积攒,和着泪一行一行流淌。 无语相对处,字字沥血,柔肠才寸断。梦境之中,已是如此;清辉松影之下,一人独对芳魂时,又是何等彻骨的凄凉!写到此处如断弦之音,逼人潸然泪下,真是无情到此也断肠。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发前人未发之语,寒风烈酒,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大歌慷慨豪越之曲,此词也须执铁板唱来,方能入耳。 气势如挟风雷,东坡为人豪爽豁达,才能作此等佳篇流传于世。 苏轼——《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

必修4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必修4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测试题 2019.9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爱好或玩乐亦有高下之分:有人嗜麻将,有人好围棋,有人喜读书,高下则大异;同是集邮,有人为了艺术,有人却为了赚钱,相去也甚远。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或者是否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请联系现实生活,以“生活中的爱好”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多个朋友开条路,得罪个人找堵墙。(中国俗语)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歌词)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荀况) ○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克雷洛夫)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一定要谨慎择友。也有人想,应当广泛地结交朋友。请以“广交朋友与谨慎择友”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 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 4,“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

A. 故作不良计 B.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 池鱼思故渊 D. 故国神游 5,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女为人臣子 B.畔主背亲 C.驾赤虬,持一版 D.复举剑拟之 E臣愿奉璧西入秦F拜书送于庭 6,下列划线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绝不饮食 B、答其善意 C、请指示王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E、衡下车 7,下面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是() A宁许以负秦曲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恒从小奚奴 8,指出下列划线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会论虞常会武等至匈奴 B、引赵使者蔺相如虞常果引张胜 C、君因我降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划线的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天雨雪。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

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及赏析 【篇一】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处】宋·诗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赏析】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诗人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宋·诗人《赠刘景文》 【赏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宋·诗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赏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

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篇二】 1、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宋·诗人《和子由渑池怀旧》 【赏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宋·诗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赏析】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像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这三句词通常用来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执著呢? 3、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出处】宋·诗人(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_定风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定风波 (一)创设词境,酝酿情感首先我想冒昧的问一个问题,心目中有偶像吗?偶像在你的心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有一个才貌双全的现代女子叫刘艳琴,她如此对偶像说:“佛说,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他在他的千年里倏忽而过,我在我的千年里苦苦修行,虽然我不知道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东坡,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千年前历尽坎坷的落魄文人用什么在叩动着现代女子的芳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坡翁的词《定风波》,感受东坡跳动的脉搏。 (二)初读感知梳理词意 朗诵先找两个同学朗诵,再进行点评,然后听名家泛读,注意节奏和轻重缓急。再大家一起齐读全词 整体感知: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简单介绍词序,联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桃花源》的序) 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 同行皆狼狈,何妨吟啸且徐行。 余独不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已而遂晴,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处词序与词内容无照应的:料峭春风吹酒醒苏轼为何喝酒? 提示1:在苏轼以前的作品中苏轼为什么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 独)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忧愁) 提示2:苏轼忧愁什么?注意序中日期,结合注释思考。 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命悬一线九死一生) 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开荒种地生活艰难) 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 (三)研读探究走近词人

苏轼的诗文名篇赏析

苏轼的诗文名篇赏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苏轼的诗文天地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苏东坡的诗文名篇(共16首/篇),感受其诗文风格的多样性。 2.在学习诗词的基础上,了解苏东坡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提示——(1)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诗文来学。(2)在学生通读的基础上,抓住每一首诗的诗眼,了解诗文的写法和意境即可,不必深究。(3)熟读成诵。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读: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读: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3.於潜僧绿筠轩(节选)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解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 4.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读: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解读: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6.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解读: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

重庆市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同步练习题(新版)

重庆市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同步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副对联的“三父子”,指的是() A . 曹操曹丕曹植 B . 苏洵苏轼苏辙 C . 班彪班固班超 D . 杜甫杜牧杜荀鹤 2. (2分) (2019高三上·临安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治水的措施当然不止这些,还包括截污纳管,分流生活污水,以及禁止焚(fén)烧秸(jié)杆。 B . 元宵夜礼花照亮云霄,大雁塔脚下靓(liàng)女俊男身着靓服,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C . 那个时候,关咏荷就是TVB展露头角的小花旦,主演了电视剧《陀枪师姐》、《苗翠花》和《河东狮吼(hǒu)》而一路收视爆红。 D . 我们要想主张和解的先生请教,这些战争布署究竟意味着什么?英国政府如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用来桎梏(ɡào)我们了,我们何以抵抗?还要靠辩论吗? 3. (2分)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 . ①④⑥⑧ B . ②③⑤⑧ C . ①④⑤⑦ D . ②④⑤⑦ 4.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大江东去(长江)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 B . 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 . 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已而遂晴(过一会儿) D . 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故国神游(古战场) 5. (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 回首向来萧瑟处 B . 一蓑烟雨任平生 C . 一时多少豪杰 D . 惊涛拍岸 6. (2分)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苏轼《琴诗》诗词赏析

苏轼《琴诗》诗词赏析 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注释 若:如果。 何:为何。 道理 文学意义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 人人有,但因为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 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 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物理意义 声音的音质与介质的材料不同有异.音高一般与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相关.大,粗,厚,长,松的东西振动慢,频率低;反之频率高.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相关.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 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 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 事物之间仅仅因为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有。即如所谓“四大”,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 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 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 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 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 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能够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 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 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 头弹动、敲击钢丝,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有是发出琴音 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因为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对应的钢,发出不同的声音。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 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 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

苏轼诗词名句赏析

苏轼诗词名句赏析 苏轼诗词名句赏析 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有很多诗是因为他弟弟苏辙而写。五年前,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曾到过渑池县,同宿僧舍,在墙壁上题诗。五年后,苏轼外出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县,弟弟苏辙为他送别,想起渑池旧事,颇为感伤,并发出了偶然还是必然的疑问,苏轼以诗作答。 人的一生,辗各处,像什么呢?正像到处飞的鸟类,偶尔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到处飞是鸟的命运,因此是必然,而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则是偶然的行为。既然是偶然,也便不必在意。就像兄弟俩曾经同宿僧舍,壁上题诗,而今苏轼一人前行,都是偶然的事,所以不用放在心上。 人生充满了偶然,而我们则需要用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 【附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由于与王安石持不同政见,公元1071年,苏轼自请离京,赴杭州就任。然而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往密州。他来到密州时,密州正处在蝗旱相仍,盗贼渐炽的紧张局势里。一年后,他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重修城北旧台,命名为超然台。 登上超然台的那一刻,他怀旧,他思乡,他为壮志未酬而伤感。可是很快,他又用这句话来宽慰自己。不要对着老朋友思念家乡,那样就会使思念倍增,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又何必用感情来折磨自己呢?还是用新火来煮一杯新茶吧,这美好的春光如果不用来作诗醉酒,那便又枉费了。 如果把眼前的时间都用来怀旧和伤感,那么这一段时间也是伤感的,继而它也会旧。与其怀旧,不如怜惜眼前。 【附原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又是因为苏辙。之前说苏轼从杭州被调任密州,这显然是降职了,可苏轼并不懊恼,因为这会离苏辙更近,兄弟团圆也就方便些。可不知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山东,这一年的中秋节,却没能团聚。望着天上的圆月,酒醉的苏轼竟然埋怨月亮故意与人们过不去。 接着,他笔锋一,说人们都向往欢与合,但这世上毕竟存在悲与离,就像月亮,它也不可能永远如今晚这般,它也有阴与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人们要因为不能十全十美而感伤,那是大大的没必要了。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附原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学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 2.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感受苏轼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的胸怀,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定风波》中,苏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二、自练自测 1.根据要求默写课文中的相关诗句。 (1)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描写赤壁之战中周瑜形象的诗句是。 (2)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 (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东坡为之绝倒。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时 ..。 ..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 (3)樯橹灰 ...飞烟.灭。(4)一尊.还酹.江月。 (5)料峭 ..春风吹酒醒。(6)回首向来 ..萧瑟处。 三、质疑问难

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 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垒.(lěi) 磊.落(lěi) 累.赘(lěi) 罪行累.累(lěi) B.饥馑.(jǐn) 谨.慎(jǐn) 觐.见(jìn) 怀瑾.握瑜(jǐn) C.伦.理(lún) 沦.落(lǔn) 腈纶.(lún) 羽扇纶.巾(lún) D.莽.原(máng) 欺罔.(wǎng) 茫.然(máng) 竹杖芒.鞋(máng) 2.判断下面各项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称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阕、下阕,因为一曲便是一阕。( )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