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2010-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考点一: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考点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2019年全国卷ⅠT8)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

2.(2019年全国卷Ⅱ T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部分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可知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B选项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排除。

3.(2019年全国卷Ⅲ T3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数他劳动强》

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 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勤俭节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1953年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可知,漫画倡导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D选项符合题意。文人画的特征是写意和诗书画印于一体,A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农业生产状况,B选项排除。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C选项排除。

4.(2019年天津卷T10)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当时土地改革已开始但并未全部完成,由材料“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同古代近似的”可知,中国还未开始三大改造,综合上述判断可知该会议为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故选B。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土地改革还未开始,排除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三大改造已开始,排除C;中共八大召开于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D。

5.(2019年江苏卷T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 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 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 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选项符合题意。我国的工业化完成按照规划要到2020年才会完成,A选项排除。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C选项排除。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会导致轻重比例协调发展,D选项排除。

6.(2018年全国卷ⅠT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

7.(2018年全国卷II T31)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漫画中一位老奶奶用尺量布做衣服,小孙女在一旁翻看书本陪着老奶奶;两位女勘探队员肩上扛着工作用的长尺和三脚架等工具向这边走来。此画以小孙女的口气,用了这样的副标题:“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奶奶的尺”与“阿姨的尺”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讴歌了新中国女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选B;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的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手工劳动,故A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8.(2017年全国卷ⅠT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9.(2017年北京卷T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图8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答案】C

【解析】“三大改造”进行于1953—1956年,A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于1953—1957年,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单一的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这大大促进了市场的活力,C正确。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10.(2017年江苏卷T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的现象主要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建议可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

11.(2016年全国卷II T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答案】A

【解析】一五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工业化,因此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全部拖后。这是时代特点,要联系具体历史事实来分析。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12.(2016年全国卷Ⅲ T31) 1980年与1975年想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面糊哈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天草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2016年上海卷T27)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B

13.(2016年海南卷T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答案】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故D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对外

开放

14.(2016年天津卷T10)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15.(2016年江苏卷T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答案】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探索?“一五”计划16.(2015年全国卷ⅠT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A

【解析】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17.(2015年天津卷T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目的是是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本题选C。

18.(2015年天津卷T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答案】A

【解析】题中所述“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应该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把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应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应该是A项,当时的苏俄、中国都实行了开放政策。

19.(2015年江苏卷T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担心的是会

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的信息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东西的怀疑,故A项正确。

20.(2014年全国卷ⅠT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目中的“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为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和资金来源,故本题应选B项;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不符,故排除;C、D两项开始于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晚于题目的时间“‘一五’计划期间”,故排除。

21.(2014年全国卷II T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答案】C

【解析】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城镇家庭凭粮本供应粮食,国家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是国家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统购统销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严重牺牲了农民利益,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D项错在“劳动力”上。

22.(2014年北京卷T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C

【解析】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单干、互助、小组、大组,特别关键的是合作社。这一发展变化过程,正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过程。故应选C。

22.(2014年重庆卷 T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以邓小平的观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钢铁、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的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23.(2014年安徽卷 T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农民日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故选A。

24.(2014年浙江卷 T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学者关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公社体制改革”说明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废除,故①正确;材料中“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说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②正确;现代企业制度提出是在1993年,故③错误;我国经济一直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故④错误。本题选择A项。

25.(2014年四川卷 T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邓小平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起步。当时我国处于改革的探索时期,缺乏经验,国人的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答案为D项。中国经济改革国内阻力大,而非国际阻力大,故②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故③错误。

26.(2014年天津卷 T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

【解析】考查改革开放。198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应选C。

27.(2013年全国卷ⅠT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A项表达不正确,最起码苏俄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中国是不同的;B项理解是正确的,当时苏俄经历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时期,而中国在20

世纪80年代也在经历着从原有的计划经济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在苏俄时期还没有提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D项错误。28.(2012年全国卷T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答案】D

【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

29.(2012年天津卷 T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Array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

立和发展。综合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