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知识框架

七年级地理知识框架
七年级地理知识框架

七年级世界地理知识框架

会宁县实验中学马泽龙

世界上共有196个国家亚洲(48国)欧洲(43国)非洲(54国)北美洲(3国)南美洲(32国)东南亚(11国)南亚(7国)西亚(20国)西欧(36国)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大洋洲(15国)

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东半球西部,赤道从中穿

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西半球北部西半球南部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

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

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

广大地区

“两洋五海三洲”之地

欧洲的西半部:是亚欧大陆

向西伸出的大半岛。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

北的区域

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

南极圈以内,包括南极

大陆及沿海岛屿和陆

缘冰

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

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

岛,及太平洋上三大群岛(波利

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

西亚),共1万多个岛屿组成

经纬度

位置

10O S-70O N;25O E-175O W 36O N-71O08’N;66O10’E-9O34’W

34O51’S-37O21’N;

18O W-51O24’E

30O N-90O N; 170O W-20O W 40O S-23O26’N;100O W-40O W 35O N-60O N;70O W-30O E

10O S-23O26’N;90O E-140O E 10O N-30O N;60O E-90O E 10O N-40O N;30O E-70O E

20O N-40O S;120O E-140O W

海陆位置

北靠北冰洋,南依印度洋与大洋

洲隔海相望,西临地中海,西北

部与欧洲相连,东濒太平洋,东

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

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为邻。

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

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西临大西洋,东与亚洲相

连。

西临大西洋,东濒印度洋,

北靠地中海与直布罗陀海

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

与苏伊士运河为界紧邻亚

洲。

北临北冰洋,东濒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

湾、加勒比海

北临加勒比海,东临大西

洋,西临太平洋,南以德雷

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

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

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

空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

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

1联系了亚欧非三大洲,处

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里海、黑海之间、间接勾通

了印度洋与大西洋;2古丝

绸之路;3现代海陆空重要

的交通要道。

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

南临地中海。

北极以北冰洋为中心,

为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北部及岛屿所包围。南

极以南极大陆为中心,

为南太平洋、南大西

洋、南印度洋所环绕

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并与南

北美洲遥遥相对,西临印度洋,

东临太平洋面积面积4400万km2,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1000万km2,世界第六

大洲

面积3000万km2,世界第二

大洲

面积2400万km2,世界第三

大洲

面积1800万km2,世界第四

大洲

面积430万Km2面积为500万km2

北冰洋面积1310万

km2,世界最小的大洋;

南极洲面积1400万

km2,世界第五大洲

面积900多万km2 ,世界最小的

一个洲,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

的国家(768万km2),人口最多

(1900万),地广人稀

洲界线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分界线:白令海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

和阿拉伯海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

海和大西洋

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

洋和太平洋

以澳大利亚为典型代表国家,世

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1.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四周为平原

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3.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世界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m),

号称“地球之巅”,世界最低点死

海-415米)

4.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外平

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950

米)

5.青藏高原雄居亚洲中部,平原

多分布在大陆周围,土壤肥沃,

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6.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最典型的呈弧状排列

的群岛,是地壳板块碰撞运动的

结果,多地震,为环太平洋地震

带的组成部分。(阿留申群岛-千

岛群岛-库页岛-日本群岛-琉球

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来

群岛)

7.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8.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9.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巴

尔喀什湖

10.盐度最高的湖泊——死海

1.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冰川地

貌分布较广。

2.地势中部低,南北高

3.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小

4.山地分居南北两侧(北:斯

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阿尔卑

斯山脉),平原贯穿东西(西

欧平原和波德平原)

5.平均海拔低,仅340米,是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6.多峡湾,波状丘陵,受古代

冰川作用的影响形成的

7.地形利于温暖湿润的西风

长驱直入,再加上北大西洋暖

流的经过,使欧洲西部、大西

洋沿岸海洋性特征显著,温暖

湿润。

1.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有

“高原大陆”之称

2.高大的山脉仅限于大陆西

北和东南部(阿特拉斯山脉和

德拉肯斯山脉)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4.平均海拔较高,(650m)海

岸线平直,少岛屿,少海湾。

5.“非洲屋脊”——埃塞俄比

亚高原

6.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

罗山

7.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

沙漠

8.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

非大裂谷,是地壳板块张裂形

成的

9.刚果盆地——非洲典型的

大盆地

10.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

利亚湖

11.非洲最大岛屿——马达加

斯加岛。

1.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

(1)西部是高大的山系——

落基山脉,

(2)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中央大平原,

(3)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

原。

2.地势东西部高、中间低,呈

槽形。

3.平均海拔高,750米,地势

起伏较大。

4.五大淡水湖泊是古代冰川

作用的产物。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

岛(丹麦)

1.地形以山地、高原和平原为

主。

2.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安

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9000KM,

3.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域广

阔、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亚

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

亚高原)。

4.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

高原。

5.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

孙平原。

6.安第斯山脉上多火山地震。

1.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2.中南半岛:北部是山地,地

势高峻,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

延伸,与我国山水相连,山河

相间,纵列分布。上游奔腾在

崇山峻岭之中,落差较大,水

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形成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

壤肥沃,是本区重要的农业

区。

3.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山岭

众多,平原较少,河流短促湍

急,处于三大板块碰撞交界

处,地壳极不稳定,火山地震

濒发,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

沃,种庄稼收成好。火山之国

——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

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4.南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交

通便利,适宜发展农业,是东

南亚人口密集区和发达的重

要农业区。

南北呈三大地形区

1.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

山脉,

2.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

和恒河平原,是南亚的主要农

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3.南部高原——德干高原,西

高东低。

4.大部分位于10O N-30O N之

间,北回归线从中穿过。

地形以高原为主

1.高原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

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面积广

大,平原面积狭小,两河流域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却是

重要的农业区。

2.北回归线从阿拉伯半岛穿

过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3.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

伯半岛。

4.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415米)。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1、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较广,

北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

阿尔卑斯山脉。

2、大陆轮廓支离破碎,海岸

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

3、平原主要有:西欧平原和

波德平原贯穿东西。

4、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5.西欧最高峰——勃朗峰

(4807米)

6.西欧主要的半岛:北部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

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

干半岛三大半岛。

北极

1以海洋为主,浮冰广布,

2南极地区海拔高于北极

地区

南极

高原大陆

1以高原大陆为主,为冰

雪覆盖。

2海拔世界最高,平均海

拔2350米以上,

3南极洲是所跨经度最广

的大洲,占360°

4冰层最厚,有“冰雪高

原”之称,地球上68%的

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

在两极地区。

5冰山是最显著的自然景

色。

6 南极洲是世界上地理

纬度最高的大洲。

1大陆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

几内亚岛,岛屿面积较大,地势较

2火山岛——夏威夷群岛,由海底

的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海拔较

高,地势险峻

3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遗体堆

积形成且露出水面,面积不大,地

势低平,形成的潟湖是船舶的优良

避风港

4澳大利亚地形——东中西部不

同:

①东部——山地,大分水岭纵列分

布,有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

②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

地势最低的北艾尔湖;河流少,地

下水丰富,自流井盐度高,不宜灌

溉,可作牲畜饮水。

③西部——低矮的古老高原,沙漠

面积广大,占全国面积1/2左右

④地势——东西较高,中部较低,

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共有11种

(成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

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仅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分布

2.大陆性特征显著(深居内陆,

重山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最为强盛、

最为典型、显著(地处世界最大

大陆的东部,又濒临世界最大的

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4.青藏高原上的气候是高原气候

(受地形和海拔的影响)

5.各地气温差异显著(纬度因素)

6.干湿度差异悬殊(亚洲各地距

海洋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

因素)

7.寒极——奥伊米亚康(北亚)

8.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1,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温暖湿

润的西风的影响,欧洲的海洋

性气候特征显著

2,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

海气候为主,还有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

山高原气候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温暖

湿润、降水均匀,年际变化小

②地中海气候特征:冬季温暖

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植被以

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叶

面有蜡质,根系深,适应夏季

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欧洲南

部三大半岛沿岸是欧洲主要

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

橘,柠檬,无花果,葡萄,油

橄榄。

③高山气候——阿尔卑斯山

1.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气候带以赤道为中心线呈对

称分布

2.非洲降水分布很不平衡:

(1)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是

世界上年降水丰富的地区,

(2)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

漠地区,降水稀少。

3.绝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

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称

为“热带大陆”(世界最干旱

的一个大洲)

4.非洲的气候类型

(1)地中海气候(适于种植

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和

油橄榄等)

(2)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

分明面积世界最大)

(3)热带雨林气候:刚果河

流域,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

区之二。

(4)热带沙漠气候:北回归

线从中穿过,炎热干燥,植

被稀少,仅谷地和绿洲有灌

溉农业,

(5)高山高原气候——埃塞

俄比亚高原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跨

寒、温、热三带。

2.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类型

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

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3.气候深受地形影响,由于山

脉多为南北走向,来自太平洋

的湿润空气仅能到达西部沿

海地区,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

气和从墨西哥湾北上的暖空

气在北美大陆畅行无阻。

4.地形的特点造就了北美洲

的气候特点。

1.南美洲热带范围广泛,温带

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2.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

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湿

热多雨。

3.除高山地区外,南美洲冷月

平均气温都有0°C以上,冬

季比较温暖,而最热月的均温

也一般不超过28℃,夏季酷

暑。

4.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的年

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

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1)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

气候,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区。

(2)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

候。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为

主,年降水分配不均,分旱、

雨两季,雨季(6月-10月)

盛行西南风,降水丰富,旱季

(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

风,降水偏少,农作物一般在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占

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雨

季节分配均匀,热量和水源充

足,植物终年茂盛,热带雨林

广布,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

三,农作物随时播种,一年皆

有收获。

马来群岛:多对流雨。

1、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处于北纬10°-30°

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

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

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

湿气流的影响)。

2、一年分三季①热季(3-5

月),西南季风尚未到来,高

温少雨,②雨季(6-10月),

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湿热

多雨,③凉季(11—次2月)

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凉爽宜

人。

3、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

响十分重要:西南季风带来的

丰沛雨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

水源,但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

度不一,降水年际变率大,旱

涝灾害严重。

1、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北纬30°从西亚中部穿过,

23°26′N穿过阿拉伯半岛,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2、特点:炎热干燥,终年少

雨,沙漠面积大,河流稀少,

3、西亚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

件下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

业,

4、仅在西亚西部地中海沿为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的地中海气候,可种植油橄

榄、葡萄等。

1、西欧气候的海洋性征显著

(成因:①大部分地区位于

35°N-60°N之间,属温带气

候类型;

②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

碎,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响

深入内陆。

③中部为平原,山脉走向有利

于海洋温和湿润气流,深入内

陆。

④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

地区起到增加温度和提高冬

季气温和作用)。

2、分布:(1)东西差异:西

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是温

带大陆性气候。

(2)南北差异:北极是极地

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1极地气候的特点:酷寒

干燥,多狂风,降水稀少。

2成因:纬度高、海拔高、

高压中心,太阳高度角小

阳光娇弱无力,冰层反射

阳光,根本无法驱散冰原

上的寒气。

3暖季:11月—次年3月,

此时太阳高度虽低,但是

总照耀在地平线上,此时

较温和。

4两极地区有极昼夜现

象。

5南极地区海拔高,且大

陆面积大,因此南极比北

极更寒冷。

气候:

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呈半环形分

布:1.东南沿海一带地处温带和亚

热带,受海洋湿润气候影响,气候

温暖湿润,为森林带。有热带雨林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

带海洋性气候。

2.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

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为草原和荒

漠带,基本无人居住。

3.南部沿海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

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

候。

1.亚洲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

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

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

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地形因素)

3.内流河面积广大,中部两条著

①河流特征是:河网密布,水

量充沛,河流短小,大河较少,

但航运价值高(大陆轮廓支离

破碎受山岭限制,不利于长河

形成)

②多瑙河是欧洲的一条国际

航道,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自

西向东流,最终注入黑海,它

(1)尼罗河长6671千米,世

界第一长河,河流季节变化

大,多峡谷、瀑布和急流(干

湿两季变化所致)

(2)刚果河——流域面积和

流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水能资

源丰富。

1.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

河。

2.五大淡水湖泊是世界最大

的淡水湖群,是过去冰川作用

的产物。

亚马孙河,世界流量和流域面

积第一,世界第二长河,

(6400km),发源于安第斯山

脉,最终注入大西洋。

共有五条河流,伊洛瓦底江、

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

红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其

中湄公河又称澜沧江,是一条

国际性河流。

1.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最终

注入阿拉伯海。2.恒河发源

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印度、

孟加拉国,最终注入孟加拉

湾。

1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

本区仅有的两条河流,又称两

河流域,还称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是本区重要的农业区。

2阿拉伯半岛,受副高控制(北

回归线从中穿过),沙漠广布,

是一片无流区。

1 西欧两条著名的河流是多

瑙河和莱茵河。

2 河流特点及成因:河网密

布,水量充沛。少大河(海岸

线曲折,受山岭限制)

3 不少湖泊是古代冰川作用

的结果。4.莱茵河源自瑞士境

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向北流入

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一

个没有树木和河流的大

洲。

墨累河(大洋洲最大的河流,源自

大分水岭,向南注入印度洋)和达

令河

北艾尔湖——大洋洲地势最低处

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

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 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 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 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 1、赤道半径:6378千米 小 2、极半径:6357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 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长:4万千米 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 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 极(N),反之为南极(S) 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 2、特点 (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 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 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 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 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 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 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 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 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 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 经,但是西半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三一、区域主要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②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区域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 ④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基本含义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对外联系 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传以外的其他各业 (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特点:①人均GDP少②人均收入少③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刚起步④预期寿命短,教育程度低⑤内部经济差异小⑥缺少大型中心城市⑦交通线数量少,密度低⑧区域开放程度地 ⑨人口结构以从事农业为主 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特点:①第二产业比重最高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③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④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⑤区域表现出不平衡态势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⑦交通运输路线多且密集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②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③第三产业比重最大④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⑤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形成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⑦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小⑧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工业化阶段补充:1.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结合P4美国) ①气候:纬度高,气候冷湿,热量不足,适合牧草的生长 ②水源:五大湖提供充足的牲畜饮用水 ③饲料:临近玉米带饲料供应充足 ④交通:交通发达便于乳畜产品的快速运输 ⑤市场(主导条件):东北部城市密集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⑥政策:政府政策支持形成乳畜业基地 ⑦科技: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强、冷载保鲜水平高 2.美国中部形成玉米带、小麦带的区位条件: ①光照: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②热量: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③水源:降水丰富,且有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④地形:大平原,平坦开阔⑤土壤:黑土,土壤肥沃 ⑥市场:国际国内市场开阔⑦交通:水运铁路交通发达 ⑧科技:技术先进,种子的研发能力强 5 / 1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P6中的图1.6、1.9)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⑹特殊的经、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赤道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 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 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线段式: └—┴—┴—┴—┚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4)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36)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 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0° 10201801020 180本 初 子午线0° 101020 2090 90(北 纬 )(南纬 )愈向 北愈大愈向南愈大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期末临近,很多同学复习都找不到头绪,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 径 6371千 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 线 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 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 圈。 20°W以西 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 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 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 道是最大的纬线 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 南、北 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 是 90度,在南 极、 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 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 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 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

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一秋; 夏一各)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_90°N) 、北温带(23.59.-665°N) 、热带(23. 5°N--23.5*S)、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 0--30*;中纬: 30--60°; 高纬: 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重点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的形状 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和地球仪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轴和两极 纬线和纬度——特点与南北半球的划分 地球仪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经度——特点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球自转————概况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 昼夜长短变化和五代的划分 地球公转 概况的地理意义 地球和地图 比例尺:定义,表示方法 比例尺 图幅相同,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一般定向法 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 地球的语言 经纬网定向法 图例 地球的阅读 选择适用的地图——地图的分类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高线等地形图 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五种地形类型 地形剖面图 蓝色表示海洋和河湖等,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山地、高原 自传一日,公转一年 地球自转,昼夜更替 地球公转,四季出现 方向不变,自西向东 高、中、低纬度地区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部分实例 1.海平面上的航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证明地球是球形; 2.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事实 5.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纬线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特点 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形状所有纬线自成圆点或点,但是有赤道平分地球 长度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两级缩为点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均相互平行 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 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形状每条经线的形状都为半圆形 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相互关系所有经线均交于南北极点。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 圈都能平分地球。 经度的划分 起始线经度范围表示方法 本初子午线0?~180?,其中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线起始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起始线以西称为西经,用“W”表示。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旋转运动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24小时)一年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P42)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此文档禁止转载外校,仅限本校学生使用, 如发现,必追责任)彭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一课时) 地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形 状 二、认识过程与 大 小 三、地球的大小

第一节经纬网(第二课时) 经 纬 网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和经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地球上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 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 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时 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 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三节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2、学会在任何地图上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4、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5、学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比例尺 三、图例和注记(见课本)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定义: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类型:(1)线段比例尺:50km (2)数字比例尺:1︰5000000 (3)文字比例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大小:(1)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 (2)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略 三、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1)、0°~°S (°N )为热带; (2)、°N~°N 为北温带;°S~°S 为南温带 (3)、°N~90°N 为北寒带;°S~90°S 为南寒带。 3、特点: (1)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2)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地 图 的 要 素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主要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 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赤道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本初 子 午线 ( 北 纬) ( 南 纬)

初中地理知识大全

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10、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 11、学生学中国地形时,可用歌诀概括: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太行巫雪峰。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 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棒。 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 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12、长江概况: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源出此山间,各拉丹东是源头,自西向东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奔流上海入东海,流程全长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为上游,切山断岭多峡谷,落差达到六千米,水力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寻常见,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宽水深平原阔。 13、黄河源流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湾。 14、秦岭-淮河线的概括:秦岭淮河线两边,亚热暖温分界线,湿润半湿分两半,八百毫米降水线,一月均温零度线,水田旱地分界线,南方北方分界线,自然风光大异然。 15、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口东是香港,素称明珠和天堂。新界九龙香港岛,发展经济各有长。进口原料搞生产,电子钟表和服装,银行如林船如梭,金融中心自由港。九七回归更发展,一国两制好主张。

(完整版)七年级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 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