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教版)-《功和功率》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功和功率》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功和功率》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主要教学活动

一、新课导入

(幻灯片1-3)幻灯片1.

前面我们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物体的运动,本章我们将换用功和能量来研究。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和理解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研究物体运动的区别、联系是很重要的,同学们要仔细揣摩如何选用适当的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幻灯片2.篮球之所以有足够的能量沿着一条优美的弧线进入篮筐,是因为运动员奋力投球:运动员对蓝球做了功,使它的能量增加了;风力发电机能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也是因为空气流冲击风力发电机叶片做了功。如果在一个过程中存在做功的现象,就必然存在能量变化的现象,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及能量的变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功与能量的关系就是:做功反映了能量的变化。

幻灯片 3. 一个滑雪运动员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山顶沿崎岖的山路加速滑下,如果已知人和装备的总质量,假设滑雪者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保持不变(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并且测量出了山顶到山脚的高度差以及滑雪道的长度,请你试试看能否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运动员滑到山脚的瞬时速率。仔细分析之后,你会发现你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整个山路的详情是不知道的,而且那样计算可能是非常复杂的。很久以前,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有另外一种方法,有时用来分析运动更为得力。这种方法涉及能量。尽管能量对我们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但却很难给出能量的清晰的定义。好在能量是建立在功这个概念基础上的。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我们就从功开始学习吧。

幻灯片4. 首先要弄清楚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如图所示,小孩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没有被推动,小孩累得胳膊都酸了,他对箱子做功了吗?他的推力作用在箱子上,但是箱子并没有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因此小孩对箱子没有做功。

幻灯片5. 载重汽车上装载着货物(货物与车厢始终保持静止,没有打滑)在平直公路上匀加速行驶了120米,汽车对车上装载的货物做功了吗?有同学说汽车拉着货物跑这段路会多消耗了汽油,就是多消耗了能量,当然对物体做了功。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判断做功是正确的,但是汽车给物体的作用力都做功了吗?做功的多少又怎么来求解呢?先来分析一下这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幻灯片6. 物体受到重力G,车厢给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它还受到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力产生加速度使它能与车厢始终保持静止,不打滑,随车做匀加速运动,这就是车厢给它的静摩擦力F f。哪个力对物体做功了?重力G和支持力F N都在竖直方向上,与物体的水平位移是垂直的,物体在这两个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这两个力都没做功。沿静摩擦力的方向物体发生了一段位移,静摩擦力对物体做了功。这样看来刚才同学回答得对,但汽车给物体的作用力有2个,这两个力不是都做功的,要说清楚哪个力对物体做功会更准确。

幻灯片7. 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是这样的: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是力对物体作用并且物体还要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如果物体没有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因此,做功的两个要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功是力作用于物体一段位移上的积累,是针对某一个力来说的。说到功,我们一定要明确是哪一个力对物体做功。

幻灯片8. 初中物理学过当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则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移动距离的乘积。

幻灯片9.生活中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

幻灯片10.

我们把实际问题简化如下:物体在与运动方向成α角的力F 作用下发生的位移的大小是l,计算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W。方法一:分解力。力是矢量,可以分解。但怎么分解合适呢?回想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情况,可以想到把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沿位移方向的分力F l,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分力F l所做的功等于F l l。分力F2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 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F2所做的功等于0 。因此,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W =F l l,而F l=F cos α,所以W=Fl cos α

幻灯片11.

有的同学会想位移也是矢量,那么分解位移是不是也能得到正确结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方法二:分解位移。怎么分解合适呢?回想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情况,可以想到把位移l分解为两个分量:沿力F方向的分位移l l,与力方向垂直的分位移l2。

幻灯片16.力和位移都是矢量,而功是标

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功的正负是由

什么决定的?当0 ≤ α < π/2 时,cos α >

0,W > 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例如,人用力拉车前进时,人的拉力F对

车做正功。

幻灯片17. 功的正负是由什么决

定的?当π/2 <α≤π 时,cosα< 0 ,

W < 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例如,要使运动的小车减速,人向后拉车的力F对车做负功。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表述为“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例如,人向后拉车的力做了-20J的功,也可以说车克服人的拉力做了20J的功。

幻灯片18. 当α=π/2 时,cosα=0,W=

0。这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时,

力对物体不做功。例如,物体在水平桌面上

运动,重力G和支持力F N都与位移方向

垂直,这两个力都不做功。

幻灯片19. 功的正负是由什么决定的?根据公式W=Fl cosα可知,功的正负是由力与受力物体位移的夹角α决定的。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让我们在下面的实际情景中再体会一下。

幻灯片20. 炮弹在炮筒内高压气体推力的

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加。这种情

况下推力对物体做了正功。

幻灯片21. 取完全相同的2个金属小球,一个

在空气中,另一个在某种液体中,

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

象。

幻灯片22.如果一个小球在真空

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同样

的小球在黏性较大的液体中由

静止开始下落。它们都由高度为

h1 的地方下落到高度为h2的地

方。在这两种情况下,重力做的

功相等吗?动能的变化相等吗?为什么?

)幻灯片24. 接下来我们探讨总功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中,物体通常会受多个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我们已经知道功是标量)。可以证明,它也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下面我们看一个具体问题。

幻灯片25. 一个质量为150 kg 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大小为500 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5 m。地面对雪橇的阻力为100 N,cos 37°=0.8。求各力对雪橇做的总功。

幻灯片26.

雪橇的运动方向及有关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它受4个力作用,其中支持力F N和重力G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可以直接用公式W=Fl cosα分别求出拉力及阻力的功所以力对雪橇做的总功为拉力F 和阻力Ff所做功的代数和。

幻灯片27. 解拉力所做的功

W1=Fl cos 37°=500×5×0.8 J =2 000 J

阻力所做的功

W2=F f l cos 180°=-100×5 J =-500 J

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为二者的代数和,即

W=W1+W2=2 000 J -500 J =1 500 J

力对雪橇所做的总功是1 500 J。

幻灯片28.

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尝试先求出雪橇所受的合力,再求合力对雪橇做的功。它在竖直方向的合力为?Fy=0,水平方向合力为?Fx=Fx-F f=300N,在合力方向上的位移是5m,所以各力对雪橇做的总功W=?Fxl=300×5=1500J。

幻灯片29. 通过用两种方法求各力对雪橇做的总功,可以体会计算总功的方法既可以求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也可以先求出这几个力的合力再求合力对物体做的功。在这道例题中,用这两种方法难易程度相当,但在有些问题当中求力的矢量和比较困难,而功是标量,求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更简单。更要注意的是物体发生的位移并不一定是在所有力作用下发生的,比如对雪橇的拉力可能提前撤去,在撤去拉力后雪橇又滑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求从拉力开始作用到停下这一过程各力对物体做的总功。这种情况下分别求各个力做的功,然后求代数和是没问题的;然而整个过程里合力发生了变化,直接求合力的功就会复杂些,甚至考虑不周就会出错。幻灯片30.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幻灯片33. 选项A正确。请大家注意在使用公式W=Fl cosα时,F与l必须具备同时性,即位移l必须是力F作用过程中的位移,如果力消失后物体继续运动,力所做的功只与力作用的那段位移有关,与其余的位移无关。

幻灯片34. 例题3.关于功的正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功表示功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B.负功表示功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正功表示力与位移的夹角小于π/2,负功表示力与位移的夹角大于π/2

D.正功表示做功的力为动力,负功表示做功的力为阻力

功是标量,没有方向,做功的正负是力与位移的夹角决定的;动力的功是正功,阻力功为负值。

幻灯片35. 选项C、D都是正确的。功的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正功就大于负功,动力的功是正功,使物体的动能增加;阻力功为负值,使物体的动能减少。这个问题等后面学完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同学们就能想得更清楚了。

幻灯片36. 例题4.质量为m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斜面,上滑到最高点后又沿原路返回。已知斜面倾角为θ,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上滑的最大高度为h。则物体从开始滑上斜面到滑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重力、摩擦力各做了多少功?

幻灯片37. 由于重力是恒力,可以直接应用公式计算。因为物体回到出发点时位移为0,所以重力做功W G=0。而摩擦力是变力(请大家仔细看图,摩擦力方向改变了,上滑时沿斜面向下,下滑时沿斜面向上),但仅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还是恒力,所以需要分成两个过程计算后再求和。

幻灯片38.

幻灯片39. 在本题中,要分段计算物体沿斜面上滑和下滑的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因为从整个过程看摩擦力是变力,而W=Fl cosα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幻灯片40.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跟我一起尝试*解决问题3:变力做功。还记得这节课开始我们谈到的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到山脚,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却在不断改变,怎么计算阻力这个变力的功呢?

幻灯片41. 先看一个简化问题: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由A点到B点做曲线运动,要计算变力所做的功该怎么办呢?在处理较复杂的变化量问题时,常常先把整个区间化为若干个小区间,认为每一小区间内研究的量不变,再求和。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42.方法1.利用无限分割的思想。

可以把曲线分割成很多小段,看成由许多极小的位移Δli累积而成。对极小的位移Δli,可以看做直线,而且力Fi在该段位移过程中的变化很小,可以认为是恒定的。因此对每一个极小位移的过程都可以用公式计算功,再把每一小段力所做的功累积起来。每一小段:ΔWi=FiΔli cosα,整个过程:W=Σ ΔWi

幻灯片43. 滑雪者受到的阻力

大小不变,方向总是与极小位

移的方向Δli相反,许多极小位

移Δli的累积就是路程:滑雪道

的长度S,S=ΣΔli所以摩擦力做

功与路径有关,W F f总=-F f S

幻灯片44. 总结一下:如果一个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沿曲线运动,若摩擦力大小不变,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W F f=-F f S,求出摩擦力所做的功。其中S是物体运动的路程。例如,估算滑冰运动员在圆形的比赛场地里滑行一周摩檫力做的功,根据前面推出的公式可知等于摩擦力乘以周长,摩檫力做的功是负功。

幻灯片45. 用方法1我们解

决了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

的变力做功问题,如果变力是

力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在变

呢?方法2.利用图像。做出仅

方向不变的变力F随位移l变

化的图象,图线与横轴所围的

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变力所做的功。等大家学了

动能定理之后,我们还会有其它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变力做功问

题。

课堂小结:

我们在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功的概念,得到了功的计算公式,并对公式中每一个物理量的准确含义做了讨论;能正确判断并计算力做的正功、负功以及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即总功。对比初高中对功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我们离最终求出运动员滑到山脚的瞬时速率只有一步之遥了,请大家先自己尝试一下,等学习了动能定理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了。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 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 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 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相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为学生今后能够使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 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 个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 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 理解,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理解“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和理解,不但是本节、本章教学 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 应使学生理解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持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 析和理解。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 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相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 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 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很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 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 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因为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 弹的机械能减少,是因为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相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知水平。定性问题较多,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以为物理就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很大的梯度性,因此上好初、高中衔接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物理选修3-5教案 第十六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目的要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最简单的关系开始寻找,利用身边的资源及已学过的原理,来完成该实验的探究过程。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真正实现探究的过程。 二、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自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 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比如,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相连,台球由于两球的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两个迎面而来的人相撞后会相仰而倒,或者各自后退。在微观粒子之间,更是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能量,甚至由于撞击而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二、新课教学 由很多例子可知,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也不一样。那么,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这节课主要介绍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 (一)实验的基本思路 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思考一下,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学生答:质量m ,速度v ) 为什么与质量m 有关? (学生答:相互作用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速度改变越慢) 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1v '、2 v '。速度为矢量,因而需规定正方向。 问题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在碰撞前后有什么不变的关系? 质量必定是不变的,但质量只是惯性的量度,无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速度却是在碰撞前后改变的,那么,可否有一个物理量为质量与速度的某种关系,却又恰好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呢? 可能关系: ①2222112 2 22112 1212121v m v m v m v m '+'=+ →这个关系不可能。碰撞前后能量必有损失,只是多少的问题。而我们要寻找的物 理量是在任何一种碰撞中都不变的量。 ②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 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机械运动 1. 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 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 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 “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 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 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 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 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 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 A ?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 1 ?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 ?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高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 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追寻守恒定 律展开。探究守恒定律一定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而要进一步研究能量的转化,最终得到机 械能守恒定律,对功的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 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 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还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探究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同时也为后面学 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 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 上。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也是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为教学线索的。从追寻守恒量谈到能量的转化, 从能量的转化使学生明白引入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的基本动作和学生 参与的互动实验,探究“功”的来历和做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 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两种特殊情况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 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通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探究功是标量;通过例题得出几个力做功和它们的合力做功的关系;通过例题的拓展得出

的适用条件,并为以后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埋下伏笔。 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展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来历,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1、从“为什么要引入功”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 因素。 3、在推导 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为什么要引入功”和“功”的来历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使 学生体验到物理学家在追寻守恒量和守恒定律过程中所做的研究过程。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教学用具 弹弓、重物、锯、木板、锤子、钉子、起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只适用于恒力,应为对地位移。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能量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做功的过程,可见,功 与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物理量。因此,在本章追寻守恒定律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功。 设问:为什么要引入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

一、预习目标 1、说出力的分解的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力的分解:几个力________________跟原来____________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分解. 2、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____、___________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要根据______________。 3、既有____,又有_____,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养成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力的分解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个力的分力?试求一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力的分力。(作图) 3、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是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课本图)。

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这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方面同时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如果这两个效果是由某两个力分别产生的,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的效果是由一个水平向前的力F1产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产生的。那F1、F2与拉力F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一种等效关系,也就是说是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通常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精讲点拨 思考分析: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试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实例探究 1、一个力,如果它的两个分力的作用线已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注意:两分力作用线与该力作用线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时的平行四边形,可知分解结果只能有1种。 2、一个力,若它的一个分力作用线已经给定(与该力不共线),另外一个分力的大小任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 答案:3种 3、有一个力大小为100N,将它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它的一个分力方向与该力方向的夹角为30°。那么,它的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是N,与该力的夹角为 答案:50N,60° 矢量相加的法则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遵循代数求和法则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力、速度是矢量;长度、质量、时间、温度、能量、电流强度等物理量是标量. 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分别遵循两种不同的求和运算法则.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部)教案

高一物理课堂教案年月日 课题§1.1运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 学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解、讨论、练习 教 学 手 段 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高一物理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一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 2.正确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 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新课教学 引入: 在初中你们已经学过了力,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 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 (2)、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矢量性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人教版高一年级)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一、设计思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任务,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实例让学生从运动和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特点,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有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教材接着从理论的角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数学表达式。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公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材中设计了验证性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实验,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对科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还有一点与过去不同,那就是在讨论完匀速圆周运动后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这块内容的补充,不仅为分析物体在曲线最高点、最低点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从特殊到一般。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为万有引力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当然,学习完这一节之后,中学里所有的运动形式都学习完毕了,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习了处理曲线运动的重要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还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研究了平抛运动。接着引入角速度、线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向心力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由于向心力是一种学生感到陌生的力,而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还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实验,使学生对向心力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建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曲线运动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 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全集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 【篇一: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人教版)】 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 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曲线运动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 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 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 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 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 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 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观察图中所描述的现象,你能不能说清楚,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的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运动? 射出的火星是砂乾与刀具磨擦出的微粒,由于惯性,以脱离砂轮时的速度沿切线方向飞出,切线方向即为火星飞出时的速度方向。对于链球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也会沿着脱离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刚才的几个物体的运动轨迹都是圈,我们总结曲线运动的方向沿着切线方向,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一看,一般的曲线运动是什么情况。 (演示实验) 如图6.1—3所示:水平桌面上摆一条曲线轨道,它是由几段稍短的轨道组合而成的.钢球由轨道的一端滚入(通过压缩弹簧射人或通过一个斜面滚入),在轨道的束缚下钢球做曲线运动。在轨道的下面放一张白纸,蘸有墨水的钢球从出口a离开轨道后在白纸上留下一条运动的轨迹,它记录了钢球在a点的运动方向。拿去一段轨道,钢球的轨道出口改在田中且同样的方法可以记录钢球在轨道b点的运动方向。观察一下,白纸上的墨迹与轨道(曲线)有什么关系? 墨迹与轨道只有一个交点,说明了墨迹所在的直线为轨道所在曲线在该点的切线,也就是说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很好。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总结出了确定傲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点的速度方向,下面我们再从理论上对这个结论证明一下,以加深大家的理解。 把我们前面学过的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应用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求出任意一点的速度了。下面我们来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1)如图6.1—4,要求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如果时间取得更短,这种近似更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

精心整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 【一】 的 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个力的分力?试求一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力的分力。(作图) 3、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是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课本图)。 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这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方面同时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F 1、一个力,如果它的两个分力的作用线已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注意:两分力作用线与该力作用线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时的平行四边形,可知分解结果只能有1种。 2、一个力,若它的一个分力作用线已经给定(与该力不共线),另外一个分力的大小任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

答案:3种 3、有一个力大小为100N,将它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它的一个分力方向与该力方向的夹角为30°。那么,它的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是N,与该力的夹角为 . 有解。 B.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则另一个分力有无数解。 C.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方向,则它另一个分

力有无数解,但有最小值。 D.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则两个分力有解。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当F2=50N时求F1的大小。 5、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线AC悬挂在墙上, 求球对细线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 课后练习与提高:1.力F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则下列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