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写作?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章散文

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

古代散文含义:指的是散行单句的文章

西方散文含义:指的是不分诗行不押韵的文章

现代散文含义: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通常称为广义散文含义)

当代散文含义:指的是短小精悍的记叙和抒情为主的散文(狭义散文)

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

记叙散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是散文的塔基)

抒情散文(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强调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方式也注意用抒情的散文,是散文的塔尖)

议论散文(内容强调发表作者的见解,表达方式以形象议论为主的散文,侧重理智与看法)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

题材广泛(核心特征)、个性鲜明、写法灵活、文情并茂、篇幅短小

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

非虚构性(能不能虚构是散文与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抹杀了这个区别就等于抹杀了散文的特点)

题材以小见大(对于散文来说,故事情节、冲突事件、诗的意境、固然是它的好题材,而那些小说、戏剧、诗歌也许不屑一顾的细琐、零碎、陋直、平凡,日常的小东西,也是它的好题材;散文擅长于写小题材,首先要选一些信息含量大信息价值高的小题材,而且要跟善于立意结合起来;许多好的文学作品常常是以小见大,而散文尤其看重这一点,在小题材里面蕴含着的内容和主题是思想深刻、旨趣高尚、感情纯挚、意境幽远的。)

个性鲜明(散文的内容都与作者直接相关,突出“我”)

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题材广泛,文情并茂

5.散文的笔法

叙事散文写法一事铺陈法——孙犁《报纸的故事》

线索串事法——冯骥才《书桌》

记人散文写法人物二三事法——鲁迅《藤野先生》

景物散文写法状物特写法——颜元叔《懒猫百态》

抒情散文写法依事抒情法——巴金《怀念萧珊》

象征散文写法象征寓情法——鲁迅《秋夜》

议论散文写法联类推理法——秦牧《面包和盐》

第二章诗歌

1.诗歌有哪些分类?

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和叙述诗

主要关注朦胧诗(指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主题朦胧多义的一种诗歌)

舒婷《船》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1)注重情感的抒发(诗贵有情,情感的激流推动着诗人的创作,他们不仅用抒情的方式放映生活、表达意愿,而且以抒

情的方式打动教育读者;诗最怕无情,无情的诗徒具诗的外表,却没有诗的生命,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

2)注重意象的营造(诗歌的主题需要形象的表现,一首好诗,不讳徒具铿锵的外壳,也不会只有单调的说教)

3)注重张力的扩充(一般我们把诗歌层面之间显示出来的聚合力叫做张力;首先要立意明晰,琦次要精心选材构象,再次

要文字精美,形式精致)

4)注重字句的锤炼(言简意深,耐人寻味是诗歌追求的一种艺术意境,在诗歌当中,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应该是为了

构成意象而存在的。要使意象单纯而丰富,就必须在诗句中排除散文化的因素,必须将日常语言提炼和钝化,不仅要是字句准确地表达心灵的意绪和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要令它们能带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味。)

5)注重音韵的和谐(诗歌是一种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不但要精练内蕴,

而且要富于节奏和韵律,琅琅上口.)

6)注重行列的形式(由诗行的长短整齐,以及诗行于诗行之间,或诗节与诗节之间的回环相应而形成各种组合变化。)

4.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举例说明诗歌意象形成的过程。

一般而言意象指的是表意的象。“意”即指作者的情感和想象,“象”即指具体表现出来的形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5.诗歌中架构意象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串联式——《你的名字》

聚焦式——余光中《乡愁》

堆叠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跳跃式——《盐》

6.诗歌的押韵:压规律运——大体相近的韵——不押韵或将韵压在诗行中

第三章小说

1.小说文体特征是什么?

小说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概括(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能充分、自由地通过写人来展示恢宏、形象的生活画卷,即便是短篇小说,写的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个特别场景和片段,也同样让读者感受到社会的深刻变迁)

小说是一种完整的情感世界(在成功的小说作品中任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

遭际、命运,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情感世界,深深的牵动读者的心,小说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意象,熔铸成小说的情感世界,与读者进行全方位的感情交流)

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之镜(小说更擅长深刻揭示任务的内心世界那种模糊的、闪烁的、跳跃的、纷至沓来的、没有清晰形象的,甚至是非理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能够向读者提供一个个内心袒露的人物)

2.小说的叙事特点?

虚构,有情节,有细节

3.按内容特征分,小说分为哪几类?

故事小说《三言二拍》性格小说《红楼梦》《阿Q正传》

心态小说《尤利西斯》

4.小说人物塑造的主要技巧?

真实性,典型性

5.小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通过周围环境的描写以衬托人物情绪或人物性格

6.小说情节的要求与主要因素是什么?

悬念,意外,巧合

7.小说为何要巧用细节?

细节是小说的血肉,没有丰满、生动的细节描写,一篇小说是无法成形的,巧用细节可以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8.小说两种叙事视角的特点是什么?

外视角:由作者以叙事人的身份作叙述,汪曾祺《受戒》

内视角:作者不出面,有小说中某个人物或某几个人物充当事件、生活场景、故事情节的目击者和叙述者

第五章杂文

1.杂文与一般性议论文主要有哪些不同?

夹叙夹议、常常引经据典、抒情泄愤、隐晦迂回

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有哪些文体特征?

主旨的现实性(杂文之所以被称为"战斗的社会论文”,就因为它的写作目标,是针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是为了促进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

议论的尖锐性(杂文是偏重议论的散文,它的核心不是情节,不是任务,而是理念)

表达的艺术性(在各种艺术手法中,杂文是用的最多的是幽默和讽刺,以情动人)

4.杂文形象性说理的方法?

就事论理法——孙犁《我的位置及价值》

由此及彼法——张雨生《虎皮鹦鹉之死》

引譬设喻法——吴非《谁是唐僧的二把手》

以古喻今法——李国文《乾隆不禁书》

旧说新解法——毛志成《疑“儒”》

引申拓展法——章明《拟预言——1993年发生的琐事》

偶思展列法——邵燕祥《大题小做》

是非颠倒法——林兰《中国吃不穷研讨会获奖论文摘要》

诙谐谈笑法——流沙河《诗界五品制》

类似概括法——朱秩志《小款情节》

漫画写真法——元洪《潘金莲竹竿》

故事寓理法——聂绀弩《韩康的药店》

5.试举例说明“就事论理法”的写作技巧。

(略)

第六章消息

1.消息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真实性,时效性,事实性

2.消息的叙事特征是什么?

完全真实,时效性强,无“我”叙述,叙事简短

3.什么是导语?导语有何作用?如何才能写好导语?

消息导语,即消息的开头,一般只开头部分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

能开启全篇,吸引读者;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包含并突出新闻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4.消息的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点?

叙述式导语(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简练朴实,与新闻全文的文字容易协调一致)

描述式导语(运用白描的修辞手法,易简练形象的语言再现情景,使导语生动形象增强现场感。为报道主要内容埋下伏笔)评论式导语(通过对新闻的主要事实进行简要评论,揭示其内涵和重要意义,增强宣传效果)

5.什么是消息背景材料?有些消息为什么要交代背景?

新闻背景指的就是消息报道中与消息事件发生或消息人物成长密切相关的历史、环境与原因,它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突出新闻价值和深化主题服务。

7. 消息标题有那几种?有多少种配置方式?

三种:主题,引体,副题配置方式:完全式标题(肩题+主题+副题)、主肩式标题(肩题+主题)、主副式标题(主题+副题)、单行标题(主标题)

第七章通讯

1.通讯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2.通讯与消息的异同是什么?

1)外表形式不同

2)报导重心不同

3)表现方式不同

4)表达口吻不同

5)结构形式不同

6)报道时间要求不同

7)篇幅长短不同

第十章学术论文

3.怎样理解学术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和理论性等的特征?

学术性(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选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内容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语言专业术语化,作者修养专业化)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研究态度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内容的科学性,表达的科学性)

创造性(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主要由论文所表达的研究成果的创造性体现出来的。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在众说纷坛中提出独立见解;推翻前人定论;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

理论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反映科学研究内容的文章的区别所在。思维的理论性,表达的理论性,作者的理论修养)

4.选题、论题、标题、论点这几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选题指的是选择的论题

论题指的是研究的对象,不包括作者的观点

标题指的是论文的题目,不一定是论题

论点是作者对研究问题所做出的判断

5.选题为什么难?怎样解决?

①选题是开展学术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开展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第一步

②万事开头难

③一般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6.怎样开展学术研究?研究过程常遇到那些困难?怎样解决?

7.怎样构建论文提纲?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那些内容?

8.论文写作常用那些论证方法?怎样提高论证技巧?

学术论文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理论性四个特征,这文段充分体现学术论文这四个特征。

这是一个精彩的论述文段:

1.论点具有创新性,很精彩。

2.论据充分典型。(从论据的类型看……从论据的数量看……论据的典型性看……)

3.论证颇有艺术技巧。

从论证手法看……多种论证方法交替使用,汇集成一股论证的力量。

从引述论据的手法看……充分典型的论据,使论证充满说服力,科学性、论证型、严谨性、理论性彰显。

从论证过程所运用的思维方法来看……由于逻辑思维的严谨,论证手法娴熟,论据与观点浑然一体,文思流畅严谨。多种逻辑思维形态交替运用,论述写得潇洒浑宏。

4. 论述的语言简洁有力,语句流畅。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2)

2015年秋《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一、课文内容: 1、《诗经》两首 (1)《诗经》的概念内容、表现手法等。 [概念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为《诗》,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称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诗歌艺术手法多样,赋比兴的表现形式,重章叠句的复沓章法,四言为主的整齐句式,出自天然的和美韵律,质朴优美的语言运用等。 (2)《采葛》一诗的主要内容。 主要表达了相恋中的情人急于相见的相思情绪 (3)《褰裳》塑造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描摹手法,就把女主人公泼辣,爽朗的音容笑貌,旷达,自信的爱情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2、(1)《月下独酌》主要抒发诗人的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无人可与共语的孤独寂寞之情。 (2)背诵《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蜀相》 (1)《蜀相》一诗,杜甫为何要选取诸葛亮入诗?作者与诸葛亮之间有何共通之处?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表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 (2)背诵《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钗头凤》 (1)《钗头凤》上下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 下片:由感概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与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 (2)《钗头凤》中“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迸发而出,它们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结尾以?错错错?三字,可谓一字一泪,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之情。 (3)背诵《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死水》 (1)《死水》如何体现诗歌的“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有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每一节整齐划一,富有音乐美,和建筑美。绘画美体现为诗中运用了许多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专升本入学考试是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而进行的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 二、指导思想 《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学习,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优美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辨、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完成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畅达通顺,合乎规范。据此,本科目考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难易不同的考查,具体范围以指定阅读课文(精读、泛读的)为准: 1.识别记认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欣赏评价能力 4.表达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查内容分以下几项: ●文学常识 要求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有大致的了解,识记每一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文学体式、流派、作家作品特色,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方法。 ●文体知识 对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各种文体的体式特征、构成要素和表述手段、韵味,都有所认识和理解。 ●汉语基本知识 理解精读课文中古汉语文字、词汇、句式及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手法。 ●作家作品知识 识记和了解作家的原名、字、号(谥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风格特点、成就功业、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写作基础知识 了解什么是主题、题材,理解主题提炼的要求,题材选择、剪裁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结构、层次,理解结构要领,结构的完整、严谨的要求。 识记和理解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述方式的特点。 ● 《孔孟语录(十二则)》 1.认识儒家把个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视为经国治世的基础和前提。 2.明白孔子的不为富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 3.了解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 《唐且不辱使命》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华师在线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基础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欧阳修。 2、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柳永。 3、被后人奉为婉约派正宗的著名词人是秦观。 4、《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 6、杜甫兼长各体,尤其擅长七言律诗。 7、李白诗歌特征的有充满浪漫色彩、想象奇特丰富、词彩瑰伟绚丽、感情奔放豪迈。 8、刘大魁、姚鼐、方苞属于桐城派散文家。 9、《苦恼》、《变色龙》属于契诃夫小说代表作。 10、老舍、吴组缃、沈从文属于中国现代小说家。 1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的形象特征为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13、《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 14、《赞美》一诗的作者是穆旦。 15、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16、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 17、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18、《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比喻。 1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驳论点。 20、《庄子》最富有浪漫色彩。 21、穆旦是九叶诗人的代表诗人。 22、《苦恼》、《舞会以后》、《绳子的故事》、《麦琪的礼物》属于外国短篇小说。 23、戴望舒、艾青、徐志摩属于现代诗人。 24、陶渊明诗歌特征的有质朴自然、冲和平淡的特征。 25、白居易《长恨歌》、高适《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属于歌行体。 26、《世说新语》三则中讲述了周侯、王恺、石崇、王徽之、戴安道的故事。 27、《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是方苞。 2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兼怀子由”,“子由”是指苏辙。 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语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30、《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 31、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 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基础写作属于基础实践课。它的相关课程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专科阶段后续课程《应用写作》、本科阶段的《写作专题》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2006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的掌握; 2.文字教材的编写全面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音像教材的制作要做到形象、活泼,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尽可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收听收视录像课之前,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文字教材的预习,课后布置必要的思考题或作业。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 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建设中)、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2018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实用文写作 基本要求: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的文种写作,主题鲜明集中、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语言知识约20分,文学知识约10分,实用文知识约10分,阅读约40分,写作约70分(其中实用文写作约20分,文学写作约50分)。 5.题型比例: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阅读分析题40分,写作题70分。 四、背诵篇目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秋水》(节选)《庄子》 3.《谏逐客书》李斯 4.《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英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语基础写作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2,总学时数68 四、学分:4 五、开课时间:第3-4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 八、教学目的:《英语写作》是针对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不同种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及基本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 九、课程内容: (1)文体:exposition, narration, description, argument, etc. (2)文体拓展方法:illustratio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making analogy, classifying and dividing the subject, repetition, etc. (3)基本写作技巧:ways of brainstorming, ways of beginning, ways of conclusion, ways of development, readership awareness, genre awareness, peer editing, peer respon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responding to teacher feedback, how to use dictionaries, how to search and mak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etc. 十、教学时间安排:

重庆大学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题型及其分值(自带计算器)(可以适当调整文字大小) 一.判断题(10分,+、-)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混选)三.填空题(30分)四. 计算题(40分,5小题)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1.体系的三种类型; 2.体系的性质(会判断广度、强度性质); 3.状态函数(会判断)及其重要特 征(2点);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三个变量(1.△U=Q-W;2.各自含义;3.Q、W正负取值;) 三.焓与热效应 1.H及其性质(广度、状态、焓大小); 2.△H及其与热效应的关系(表达式;Q p、Q v;)(几种△H (定义);盖斯定律) 四.熵及其初步概念(S定义;S及其比较;△S计算(注意单位)) 五.△G(含义;定义式;自发性判据;计算)H=U+pV G=H-TS 1 物理意义Q p= ΔH 混乱度的量度提供有用功的能力 2 基本性质 都是状态函数是体系的容量性质与物质的聚集态、所处的温度有关 3表示Δr Hθ kJ)与Δr Hθm(kJ·mol-1);S m(T) (J·K-1)与S mθ(T) (J·K-1·mol-1;Δr Gθm(kJ)与Δr Gθm(kJ·mol-1)注意点:标态的规定(对温度无规定)H,G的绝对值不知道,S的绝对值能够确定(热力学第三定律) 反应进度,1mol反应(与方程式写法有关) 计算Δr S mθ(T) (298.15K) (J·K-1·mol-1 )S mθ(298.15K)Δr Hθm(298.15K)(kJ·mol-1)Δr Gθm (298.15K ) (kJ·mol-1) 参考态单质: 1 参考态单质的Δf Hθm=0 Δf Gθm=0 S mθ(T) ≠0 2. Δf Hθm,Δf Gθm单位是kJ·mol-1,S mθ(T)的单位是J·K-1·mol-1。 对于化学反应aA+bB=dD+gG Δr Sθm (298.15K) ={d S mθ(D) +g S mθ(G)}-{a S mθ(A)+b S mθ(B)} Δr Hθm (298.15K)={dΔf Hθm(D) +gΔf Hθm(G) }- {aΔf Hθm(A)+bΔf Hθm(B)} Δr Gθm (298.15K)={gΔf Gθm(G)+dΔf Gθm(D)}-{aΔf Gθm(A)+bΔf Gθm(B)} 在等温、等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体系由状态1变到状态2,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与过程自发性的关系如下:△G<0 自发过程△G=0 体系处于平衡态△G>0 非自发过程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Δr Gθm (T) =Δr Hθm (298.15K) -TΔr Sθm (298.15K) 如何计算Δr Gθm?在标准状态、温度为298.15K时,由Δf Gθm (298.15K)计算Δr Gθm (298.15K) ?在标准状态,指定温度下可由G-H公式计算Δr Gθm (T) T转= Δr Hθm (298.15K)/ Δr Sθm(298.15K) (上下单位要一致)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 用下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v = νB-1dC B/dt 单位:mol?m-3?s-1 (1)数值的大小与选择的物质种类无关,对同一反应,只有一个值; (2)对于反应物, v B与ΔC B 均为负值; 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 [2013年修订版]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大学语文》课程要求的水平。 考试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自200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入学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参加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适用于文史类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原则 本课程考核充分体现其综合文化基础课的性质,照顾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特点,重点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严格遵循重在素质和能力考核的原则。 考试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A)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型文体及多种常用应用型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及语言知识 (二)正确掌握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 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字。 2. 文从字顺,符合汉语语法规。 3. 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能力 1. 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2.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 (四)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1. 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 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和代表作。 (2)作品的作者、出处。 3. 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五)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2.结合文体进行作品鉴赏。 (六)作文 作文考试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知识积累、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测试,要求应考者做到思想容积极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

歌曲写作基础教学大纲2016版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注:本课程大纲根据201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歌曲写作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歌曲写作中体裁、曲式、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巧,能够独立完成较高艺术水准的歌曲作品。并为《即兴伴奏》、《曲式与作品分析》、《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音乐创作能力,课程从简单一段式体裁歌曲入手至三段式复杂歌曲;课程注重谱例分析与实际创作并重,引入模仿写作的手段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以现场演唱的形式演绎学生作品,互动性强。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歌曲创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较熟练地掌握小型声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主题发展、词曲结合、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并能在分析和创作中运用各种创作技术。从而为分析、研究和创作中大 - 4 -

型声乐作品及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并逐次指定作业人员对其作品进行展示。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指定作业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伴奏、演唱三位一体的课堂表演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进度 - 4 -

- 4 -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歌曲写作基础》 朱敬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①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②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③马 辉《歌曲写作教程》,华乐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大学有机化学总复习

有机化学复习资料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2CH-CH=CHCHO ;CH 3C O C CH 2CH 3 O O ;C C CH 2CH 3 CH(CH 3)2H 3C H ;N H CH 3; H 3C C O O C CH 3O ;CH 3CH 2CH 2CCH 3 O ; N NO 2 ;(CH 3)2CH-C-CH 2CH 3OH CH 3 ; H 3C C CH 2COOH O ; CH 3O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甲基-4-氯环己烷; (E)-3,4-二甲基-3-庚烯;2-戊醇;乙酰胺;二苯醚;苯甲醚; 3-苯基丙酸;N -甲基-N -乙基苯胺;3-苯基-2-丙烯醛;4-甲基苯酚 三、单项选择填空 CHO CH 3 H Cl H Br 的构型应为( )。 (A )(2S ,3R );(B )(2R ,3S );(C )(2R ,3R );(D )(2S ,3S ) OH CH 3H Cl 的名称是( ) 。 (A ) (R )-氯乙醇; (B ) (S )-氯乙醇; (C ) (R )-2-羟基氯乙烷; (D ) (S )-氯乙烷 等量的一组对映体组成的混合物称为( )。 (A )内消旋体 (B )外消旋体 (C )非对映体 (D )旋光异构体 D -(-)-乳酸括号中的“-”表示( )。 (A )负离子 (B )左旋 (C )右旋 (D )R 以下各化合物,互为一对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淀粉与纤维素;B )乙醇和乙醚;C )胱氨酸和半胱氨酸;D )葡萄糖和果糖 和D-果糖生成相同糖脎的是( )。 (A )麦芽糖; (B )D-甘露糖; (C )D-核糖; (D )D-半乳糖 下列级别的醇与Na 反应的活性次序是( )。 A )1°>2°>3°;B )3°>2°>1°;C )2°>1°>3°;D )2°>3°>1° 制备格氏试剂需用下述( )化合物作为溶剂. (A )乙醇; (B )干燥乙醚; (C )无水乙醇; (D )乙醚 乙烯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 (A )sp (B ) sp 2 (C ) sp 3 (D )不杂化 按原子轨道重叠的方式不同,共价键有两种:σ键和π键。下列不属于σ键的性质的描述是( )。 A ) 重叠程度大,比较稳定; B ) 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 C )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 D ) 电子流动性小。 根据英果尔-凯恩提出的立体化学次序规则,下列原子或基团中,优先的是( )。 (A ) –NO 2;(B ) –CHO ;(C ) -Br ;(D ) –CH=CH 2 根据英果尔-凯恩次序规则,下列基团优先的是( )。 (A )丙基 (B ) 异丙基 (C ) 甲基 (D )H 下述化合物中( )能与三氯化铁反应显色。 (A )邻二甲苯 (B )邻硝基甲苯 (C )对硝基甲苯 (D )邻甲基苯酚 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是( )。 OH NO 2 OH CH 3 OH NO 2 OH NO 2A B C D 和D-葡萄糖生成相同糖脎的是( )。 (A )麦芽糖; (B )D-果糖; (C )D-核糖; (D )L-甘露糖 反应CH 3-CH=CH 2 + Br 2 → CH 3-CH(Br)-CH 2Br 是属于( )。 (A )亲核加成 (B )亲电加成 (C )亲核取代 (D )亲电取代 已知丙氨酸(pI=6.00)、精氨酸(pI=10.76)、谷氨酸(pI=3.22)的混合液pH 为6.00,将此混合液置于电场中,其中( )不移动。 (A )丙氨酸(B )精氨酸(C )谷氨酸 (D )无法判断 谷氨酸的等电点pI=3.2,它在pH=3.2的溶液中主要呈( )。 (A )正离子; (B )负离子; (C )偶极离子; (D )无法判断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Chinese 》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 先秦文学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 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 1、2 学分 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 《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总复习(含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只适用于:答案:D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体系的任何变化 2.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时绝热压缩到500K ,则其焓变H ?约为: 4157J 3. 关于热和功,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答案:B (A )功和热只出现在体系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只存在于体系和环境的界面上 (B )只有封闭体系发生的过程中,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可称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过程,如果内能不变,则功和热对体系的影响必 互相抵消 4.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D (A )单质的焓值均为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D )化学反应中体系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5. 下列过程中,体系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答案:D (A )不可逆循环过程 (B )可逆循环过程 (C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6.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那个是不正确的?答案:A (A )0)(=??V T U (B )0)V U (T =??(C )0)P U (T =??(D )0)P H (T =?? 7.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的描述是正确的?答案:A (A ) Q=0 ;H ?=0;P ?<0 (B ) Q=0 ;H ?= 0;P ?>0 (C ) Q>0 ;H ?=0;P ?<0 (D ) Q<0 ;H ?= 0;P ?<0 8. 3mol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T 1=300 K 、p 1=100kPa 反抗恒定的外压 50kPa 作不可逆膨胀至终态T 2=300 K 、p 2=50kPa ,对于这一过程的 Q=3741J 、W=-3741J 、U ?=0、H ?=0。 9. 在一个绝热的刚壁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物系的温度从T 1升高到 T 2,压力从p 1升高到p 2,则:Q = 0 ;W = 0 :U ?= 0。 10. 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作绝热膨胀时,则:答案:D (A )焓总是不变(B )内能总是增加(C )总是增加(D )内能总是减少 11. 若要通过节流膨胀达到致冷的目的,则节流操作应控制的条件是:答案: B (A )H )P T (??=μ <0 (B )H )P T (??=μ>0 (C )H )P T (??=μ=0 (D )不必考虑μ的数值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3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 命力的文言词语不同的用法。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常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 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语、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能将其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4.了解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修辞格及其用法。 5.理解现代文中的疑难词语,掌握现代文中的语法知识。 二、文学基本知识 1.了解指定篇目中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或国别、代表作与作品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成 就及其他重要贡献。 2.识记指定篇目中重要作品里的名句。 3.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古今各类文体知识。 4.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5.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识。 三、阅读 阅读材料选自课内或者课外的文段。 1.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2.分析文章的结构、体裁特征及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及审美风格。 4.概括文章的主旨、理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章的思想意义。 四、写作 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记叙文、说 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畅、标点正确。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二、知识内容比例: 1.汉语基本知识约20% 1 / 7 2.文学与文化基本知识约20% 3.阅读约20% 4.写作40% 三、试卷题型及赋分 1.选择题约25% 2.古文翻译题约10% 3.填空题约5% 4.阅读题约20% 5.作文40% 四、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45% 难题约25% Ⅳ. 题型示例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460课程名称:实用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课程性质: 必修通识课程 总 学 时:36学 分:2 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实用写作》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用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学习实践类、校园文化类、求职就业类、行政公文类等应用文文体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用写作》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酽锕极額閉镇桧 猪訣锥顧荭。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用写作》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1 绪论 1 1 1 3 多媒体 2 校园篇:请假条、证明信、调查报告、学术论 文、消息、通讯、计划、总结、 10 1 4 1 16 多媒体 3 求职篇:求职信、个人简历、演讲词、申论 5 1 2 1 9 多媒体 4 职场篇:广告文案、合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函、 8 1 2 1 12 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