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周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周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周期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周期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探索周期问题中求第几个问题

的多种解决策略,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

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探索周期问题中求第几个问题的多种解决策略,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集体小游戏(看谁反应快)

1、规则:学生从1开始报数,有人数到报到“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一下手掌,下一个人继续从1开始报数。

老师:从这个游戏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报数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从1-7重复报数。)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引出周期现象定义: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的现象,在我们数学王国里被称为“周期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找一找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观察下面的图:

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 题》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思考过程,在比较中寻找最佳解题策略。 1.注重审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没有认真审题就稀里糊涂做题。比如例5情境图就隐含着两条数学信息,如果不认真整体观察就很难发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观察能力。2.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数学思考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全员参与。这里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上的参与,而是思维的参与。在本节课中,学生审清题意之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不仅避免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随波逐流。在交流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数学思考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决问 题》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设计说明 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思考过程,在比较中寻找最佳解题策略。 1.注重审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没有认真审题就稀里糊涂做题。比如例5情境图就隐含着两条数学信息,如果不认真整体观察就很难发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观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数学思考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全员参与。这里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上的参与,而是思维的参与。在本节课中,学生审清题意之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

想法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不仅避免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随波逐流。在交流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数学思考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教案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 l6—715—5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小学数学三年级 《解决问题》教案2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解答. 2、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符号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唱儿歌 运用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青蛙》: 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跳下水; 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5张嘴,10只眼睛,20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儿歌,下面我们跟着我们的音乐一起来唱一遍。 板书出示: 7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1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1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16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2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师:我们一起来把黑板上这些()填满唱出来。 二、知识点传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同学们都有买笔、本子的经历吗?文具店会标明每枝笔和每个本子的价格,同学们是怎样算出你们应该付多少钱的呢?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33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初步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4、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5、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形成分析问题的两种策略。 师: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8米,90天就能修完。

第一天修了9米,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多少天能修完? 说一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要先算出这条水渠有多少米…… 生2:应该这样列式…… 师:乘除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自主探究,初步应用分析问题策略。 教学例2,创设情境。 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生:要先算出去年一箱蜜蜂酿多少千克蜂蜜。 三、初步应用分析策略,感受两种策略的作用。 某公司买了3箱公文包,每箱12个,一共花了720元,每个公文包多少元呢?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生1:我先算每箱多少元,再算每个多少元。 生2:我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公文包…… 生3:丫丫的算法可以列成一个算式…… 生4:亮亮的算法列成一个算式,要加小括号。 四、层次练习,强化巩固解题策略。 学校买来750册图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多少本?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问题,想要又好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思考方法,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两种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你们会用吗?谁再来说说是什么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只要在网上一搜索就几十页,优秀的案例确实很多,但始终还是找不到适合我所需求的那一份。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教师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敢于调整学习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材中都以情境图作为呈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直接从图中获得信息,体现出教材生动具体生活化的风格,同时弱化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我们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法。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我结合常规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理解题意 再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即便学生都能会意,但要了解在学生的心理真正的解决思路,必要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着手,也只有通过学生表述题意,才能让我更好地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意图。因此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正确、流利、完整地读出,是相对比较困难,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攻克的一道难关。在呈现情境图时,即便学生只言片语地阐述出大概意思,也要即时给予肯定,教师应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完整讲述出题意就成了教学的关键。 如在教学《用数学》时,图中呈现出的大括号和问号时,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这时如果让学生一下子就去提问题,显然操之过急。因此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意时,教师从中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个表述图意的环节得到成熟的时候,学生就对提出的问题水到渠成。又如:大括号在下面,一共有13个松子,篮子外面有5个,问号打在篮子上面。学生可能在草率地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8+5=13(个)。这时教师会重新引导学生慢慢地说清楚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从而抽象成完整简洁的语言讲述:“一共有13个松子,拿走了5个,篮子里还剩几个松子?”通过让学生讲述题意的同时,在提问题的时候把数学信息也说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计算得出来的。让学生重新审视问题,对自己所解决的方法进行评价及反思,与此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解决问题。 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数学学习决定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现在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学校课堂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因此课堂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加

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理解连乘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简单问题 301班有8小组,每一小组有6人。301班有多少人? 小明买了6支钢笔,每支4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401班方阵参加运动会,每行站4人,一共站了10行,401班方阵共有多少人? 指名读题,全班同学思考,指名回答。 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热闹的开幕式上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向

我们走来的是三年级的同学。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课件展示)。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说说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指名回答)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 3、组织交流 独立试做。指名上台写上不同的做法。 (1)10×8=80(人) 80×3=240 (人) (2)10×3=30 (人) 30×8=240 (人) (3)8×3=24(行) 24×10=240(人) 质疑提问:请你采访他们。说说每一步各算的是什么。 采访完后教师用课件再展示,请分别用1、2、3种方法计算的同学再来说一说在这个算式里每个数表示的是什么,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写的算式上板书出学生的想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计算下面各题。 5.52÷4.6 34÷33 爸爸给王朋买了一筒桶羽毛球(内装12个),花了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元? 二、谈话导入 谈话: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师:同学们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可真牢固,像上面这道题,因为问的是钱数,所以一般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看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三、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附近超市周年庆搞活动,小强的妈妈王阿姨也跟着去凑热闹,并买了很多特

价的东西回来。“买了这么多东西,该怎么处理呢?”小强的妈妈王阿姨遇到麻烦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 小强的妈妈首先遇到的难题是: 2、课件出示书本P39例10(1): (1)小强的妈妈要将 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 a、学生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b、问题导学(一):请大家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看看列式解答后你发现什么问题?把问题记录下来。 c、学生汇报列式:2.5÷0.4=6.25(个) d、讨论,到底需要几个瓶子? e、学生汇报:生活中不能找到6.25个瓶子。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里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得数应该保留什么数?(整数) 预设1:2.5÷0.4=6.25(个)≈6(个),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需要准备6个。 预设2:2.5÷0.4=6.25(个)≈7(个),因为6×0.4=2.4(千克)<2.5千克,6个瓶子不够装,应该需要准备多一个瓶子,所以应该需要准备7个瓶子。 g、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学生会产生了2种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想法更符合实际?从而得出结论: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需要多一个瓶子装,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h、点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像“分油到瓶子里”这种情况,出现了不满5也要向前一位进1的情况,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3、课件出示书本P39例10(2):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a、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8-9例3,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花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瞧!星期天小朋友们在跷跷板乐园玩得可开心呢。这里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和同桌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提问题如: (1):一共有几个人在玩跷跷板 (2):在玩跷跷板的比观众多几人 (3):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3、解决“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①4×3=12(人)12+7=19(人)②4×3+7=19(人) ③2×6=12(人)12+7=19(人)④2×6+5=17(人) ⑤6+6+7=19(人)⑥2×8+3=19(人) ⑦6×3+1=19(人)⑧4×5-1=19(人) 5、问:4×3=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 2×6=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 4×5-1=19(人)你的思路很特别,是怎么想的(玩跷跷板的有3个4人,把观众7人看作2个4人,一共有5个4人,再减去多看的一个。) 6、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有分步列两个算式和列综合算式。归纳起来,也就是有三种方法,引导学生取名字,一种是乘加的方法,一种是连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乘减的方法。 板书:①乘加②连加③乘减 7、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学二年级 上学期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1、会用学过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初步学会结合信息,提出问题并正确解决问题。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一、自主学习 (1)、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多2元,明明有()元。(2)、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少2元,明明有()元。(3)、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4)、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2、看教材23页主题图,读懂图意。

1)、二(1)班得了()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面,二(2)班有多少面? 2)、从这道题可以知道二(2)班的小红旗比二(1)班的(),两个班相比()的多,()的少,我们要求的是比较()(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 口答: 3)、二(2)班得了()面小红旗,三.1班比二.2班多()面,列式是:? 4)、二(1)班比二(2)班(),我们要求()(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计算。 列式:。 3、你可以编一道类似的题吗?把它解答出来 。 二、议一议 通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三、过关检测:

1、完成教材23页做一做 问题:列式: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列式: 问题二:列式: 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列式: 问题二:列式: 3、你得出了了什么规律: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 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3年级下册72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1、师:这不,最近老师家正搞装修,先在客厅铺一些地砖,

但是该买多少块地砖呢?孩子们你们能帮帮忙吗? 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师课件出示示意图。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解决呢?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请小组成员上台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到底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 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学生明确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答。 (2)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4、练习 师:老师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课件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明确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到底需要多少块地砖

人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用画图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解决“求原来有多少”这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准备9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盒子里)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些橡皮,你们猜猜有几块? 2、师:谁猜对了呢?我不告诉你们盒子里有几块,但老师给你们提供两个数学信息,看你们能不能知道有几块橡皮。 3、第一个数学信息:师取出一些橡皮,请学生上台数有几块。 4、第二个数学信息:在请一个学生上台数盒子里还剩几块橡皮。 5、现在知道谁猜对了吗? 6、把橡皮放回去,打开给学生看是不是9块 7、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 —1—

1、提问学生题目条件有什么 2、再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让学生把如何解答写在作业单上(师巡视) 4、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作业单并引导用加法计算(板书:7+5=12(个) 原来有14个口哨领走的+剩下的=原来的 ) 三、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第1题 (1)请学生回答知道了什么,(2)请学生回答问题是什么,(3)请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单上(4)请学生回答为什么用加法计算(5)小游戏:师动作演示为什么用加法,请学生看明白了就大声回答“哦,明白了”,没看懂就回答“哦” 2、课件出示第2题 3、课件出示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的解决问题就是求“原来有多少个?”,把物体分成两部分:一份是拿走的,一份是剩下的,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把它们又合并,合并就是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领走的+剩下的=原来的 9+5=14(个) 原来有14个口哨 —2—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 46 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 1 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 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1 / 4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6、7 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 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 2书课题: 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 4 只小兔,右边有 2 只)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 (说明: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 问题》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

思考: (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 (3)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267÷3) 师强调说明:问题中“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只需要进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2.揭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预习,探究算法 1.引发思考。 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小学数学三上解决问题教案

5、解决问题 教学提示 本内容是在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后,初步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论的严密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分析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理解“至少”的含义,并进行正确解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丫丫生日会的情景。) 师:老师刚才听说咱们班级有一名同学明天过生日,是谁让老师认识一下好吗?老师代表全班同学祝你生日快乐。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华的生日,他还想邀请同学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呢,你们想去吗?为了表示祝贺我们全班95人参加,如果每张桌子坐8人,同学们帮忙算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张桌子?今天我们就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这是学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出示课件例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有95人,每张桌8人,求至少需要几张桌子?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回答的很好。就是求最少需要几张桌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师:下面就试试吧。 学生先在本上做,然后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95÷8=11(张)……7(人),我认为至少需要11张桌子,因为7人不够一张桌子。 生:不对。我认为需要12张桌子,7人不满一桌也需要坐一桌。 师:到底11张还是12张呢?同学们在商量一下。(小组讨论) 生:我们认为是12张,剩下的7人不能没座位,必须加一张。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没有。 师:老师也同意你们的说法,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11张桌子不能坐下95人,所以还应该再准备一张桌子。也就是无论余数大小都要给商再加1。我们把这种方法叫进一法。 师:检验一下学习情况。完成第52页课堂活动1题。(全班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题意,确定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让学生理解进一法。 2、学习例2。(课件出示例2)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里的“合算”是什么意思? 全体学生马上回答:就是更便宜,花钱少。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你们谁能说说怎么做? 生:我是先算出6个人买单人票共需多少钱,在与包船的钱比较。 师:他说的可行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是教育实践所得出的方法。本课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题目中的信息并不陌生,所以本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平方分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后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预设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

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P97“20以内进位加法”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3题等。 教学目标: 1.会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游戏:考眼力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幅图,小朋友们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考眼力”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新课做准备。)

2.引人新授 师:你们真是一群会观察的孩子,现在就请你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起来解决新的问题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与解决: 1.出示例5情境图。 看!这里来了一群跳舞的小朋友!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1)解决之前先想一想我们之前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再自己尝试解决,把算式写下来,写好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展示(小老师) 师:现在谁来当小老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可能会说:我看到前排有个7人,后排有8人,所以8+7=15;生可能会说:男生有9人,女人有6人,所以9+6=15。 师:原来你是从位置(性别)的角度来观察,获取信息。 刚才这两个小朋友都是先获取信息,也就是知道了什么;然后再列出算式;现在我们来验证检查一下,他们的解答正确吗 并板书: (知道了什么)前排后排男生女生 7 8 9 6 (怎样解决)7+8=15 9+6=15 (解答正确吗)数、再算、画 3.检查 师:他们的解答正确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也会用综合算式列式解答。 2、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 实际生活中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会分析应用题,会画示意图帮助理解。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思考,通过画示意图理解加减法应用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的利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目标:(1)采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精神。(3)在学生学习中,教师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图,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青蛙,鸟,蜗牛,井…… 师:同学们,其实关于这幅图有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生:想。 师:这个故事名叫井底之蛙。说的是一只一直呆在井底的青蛙,有一天看见了一只小鸟,就问它:“你从哪里来啊?”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那边来?” 青蛙听了就不依了,“怎们可能?我整天在井底看着天,天就井口那么大,哪里有你说的天那边,你肯定是骗人的。” 小鸟听了就急了,“我哪里骗人啦?外面的天可大了,你整天坐在井底,能看到的也就井口范围大的东西,哪里会知道外面世界的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