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借东西》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借东西》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借东西》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借

东西》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借东西》

浙江省龙泉市水南小学金火媛

教材分析

《借东西》口语交际课的设想,源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一单元《借书》这一听说训练。原教材设有四幅图,三个提示性问题。意在看图说话,使学生懂得借别人东西要爱护,并能及时归还。重点是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把借书、还书的过程说清楚。改听说训练为口语交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原教材就图说图,侧重于学生听和说的单向训练,学生所说的话并非他们自己内心的语言。而口语交际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借书也应只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把话题改为《借东西》,拓展了学生说话的空间,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多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感受借东西过程中必备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学情分析

同学之间相互借用东西,是生活中常有的事。低年级学生,对交际礼仪缺乏体验,没有自觉、明确的交际意识。有的同学借了人家的东西很爱惜,用了会及时归还,有的同学就不是这样,为此可能还会闹些小矛盾,因此,让学生明白借他人东西该怎么借,怎么用,怎么还等交际知识,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

设计理念

一、口语交际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也是儿童须臾不可离的生活实践能力。本课教学,不是要学生在虚设的交际情境中学会借东西,而是要通过创设真实的借东西的情景,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应对,感受必要的生活交际礼仪,掌握相应的借用他人东西的能力。

而这种交际礼仪、交际知识的渗透,应是不着痕迹、润物无声的。正像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那样:“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因此,本次设计,从一真实的事情入境,至结尾才揭示课题,教学目标意在不知不觉中落实,让学生说的话完全发自他们的内心。整个活动过程,以聊天的形式将学生置于一个宽松的氛围中,使学生觉得这是在感受生活,不是在课堂上课,在动态的交际

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口语和交际锻炼。

二、口语交际是一个互动的、听说整合的过程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既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要有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互动。要保证学生有充分“说”的空间,自由“说”的时间,但又不能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学生要敢于表达,学会表达,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作出不同的反应。只有建立在相互倾听基础上的语言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和沟通。

课前准备

1、图片课件一个。

2、一本精美有趣的儿童故事书。3、拿掉讲台上的所有粉笔。

教学目标

1、学习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的本领,知道向人借东西时应有的文明礼貌。2、乐于与人交流,既能大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3、懂得借别人东西要爱护,并能及时归还。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这堂课老师想跟你们随便聊聊,看谁的聊天水平高。聊什么呢?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话题由同学们选吧!

(在讲台上找粉笔,发现没有了粉笔。)

师:噫粉笔没有了,老师上课可不能没有粉笔。到总务处去拿又太远了,不如我们到隔壁班级借几根先用一下,谁愿意帮老师这个忙

(根据低年级儿童热情、率真、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学生一定争着去,师便可借此引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大家都愿意,真好!那么你们打算跟隔壁的老师怎么说呢?先自己准备一下,想好了,把我当成隔壁的老师先模拟一下,谁说得好,就请谁去借。二、不着痕迹,实现第一次口语交际。

(学生毫不知情这是老师故意设计的圈套,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为实现帮助老师的愿望而跃跃欲试,这样最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而表达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

1、师生合作,借粉笔情景模拟。

A、指多名学生上前与老师对话,要求下面的同学注意倾听,看谁能借到粉笔。老师根据学生的语言相机引领,训练他们的应对能力。

B、请下面的同学说说谁借到粉笔了,他为什么能借到?

(此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为检查学生的倾听与观察能力,二为使学生明确向人借东西应注意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

2、指一名学生去隔壁班级借粉笔。其余学生同桌相互说说平常向人借东西的经

历。

三、因势利导,再次激情促说。

1、请借回粉笔的同学汇报借的情况,老师给予表扬,并奖他一本精美的儿童故事书。

(这本故事书也是老师事先准备的诱饵,学生肯定回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又可借此作为第二次口语交际的契机,让其他同学向这位奖到故事的同学借。)

2、借故事书。

师:同学们一定都想看看这本书,下面老师宣布,这本故事书归借粉笔的这位同学所有,但全班同学都可以向他借阅。你能否借到,就看你借东西的水平了。不过,大家要是一个个上来说,课堂上恐怕没那么多时间,不如我们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一个代表上来借,看那组最有说服力,就让这位同学把书先借给哪组看,怎么样?

A、根据班级人数适当分组,小组同学开始商量借书对策。

B、各组代表上前借书。

C、师生共同评价决定,把书先借给哪组看。

四、看图感悟,情理相融。

1、看图片课件《借书》,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上怎么做的。

师:刚才xx组以文明的举止,礼貌的语言率先借到了这本精美的故事书,老师恭喜你们,不过借到东西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想请你们看几幅图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A、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说一幅图,先准备,再抽几组四人开火车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遍。

B、谁能单独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2、你觉得图上的小朋友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借书后包上书面;翻阅时小心翼翼;看完后及时归还。)

五、概括话题,小结本课交际内容。

1、揭示话题。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聊了一节课,同学们试试看,能否给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归纳一个话题。

(从借粉笔到借书,学生不难概括出今天所聊话题为“借东西”,师趁机揭题板书。)

2、小结,明确借东西的注意事项。

师:同学们,从今天的借粉笔、借书以及看图说话中,你有哪些感悟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能向大家说说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使学生明确借用他人物品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交际素养和生活实践能力。)

板书:

说话有礼貌举止文明

借东西爱护借来的东西

及时归还

分析评价:老师的导入很自然,注意了交际这一方面,设置的情境都是需要任何人之间的交流的,不止是诉说,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了人文性,即对学生礼貌的培养,让学生体会找别人借东西时应注意的语气和措辞,培养学生借用他人物品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交际素养和生活实践能力,是以后在生活中用得到的,也注重了语言的工具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