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一、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

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

于250mm);

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

(600±60)r/min],直径(75±10)mm;

7.定时装置——精度1s;

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精度1℃;

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1.滤纸——快速;

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将亚甲蓝(C16H18C1N3S . 3H20)粉末在(105 ±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人盛有约600mI.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 ~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 ℃。将溶液倒人

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 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

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 0mm的颗粒备用。

四、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的石粉含量按下列步骤进行:

1.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 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 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2.悬浮液中加人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 r/min转速搅拌至少1 min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人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I.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3.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4.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 精确至0.01;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

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5.亚甲蓝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MB值<1. 4时,则判定是以石粉为主;当MB值≥1. 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五、亚甲蓝快速试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1.应按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要求进行制样;

2.一次性向烧杯中加人30mI,亚甲蓝溶液,以(400±40) r/min转速持续搅拌8min,然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观察沉淀物周围是否出现明显色晕,出现色晕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3.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的含泥量或石粉含量试验步骤及计算按上述规定进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YJL—Ⅲ型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 天津市建议实验仪器厂

一、适用范围 本仪器是按照交通部T0349—2005规范,<细集料亚甲蓝试验>而设计的专用仪器。采用了先进的调频、数控、普通加智能为一体的先进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确性。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值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或小于0.15㎜的细集料,也可以用于矿粉的质量检查。 当细集料中的0.075㎜通过率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二、技术参考 电源电压:220V 最大转速:600转/min±60转 最小转速:400转/min±40转叶轮直径:75㎜±10㎜ 叶轮个数:4个烧杯容积:1000ml 三操作方法 1)时间设定:接通电源,先接“时间设置”拨码器,时间显示为3位。最大时间为999 秒。例如:设定搅拌时间为8分钟,拨码器设为480.搅拌8分钟后,搅拌自动停止。 如需继续搅拌4分钟,可将拨码器加拨240秒,拨码器设置为720秒。按一下启动键即仪器继续搅拌4分钟后自动停止。也可以关闭电源重新开启,把拨码器直接设为240秒后再按启动键方可。 2)“智能普通”键的选定: 在制备亚甲蓝溶液和做亚甲蓝的快速评价试验时需用普通试验方法。在做亚甲蓝值(MBV)试验时可用智能实验方法,此方法大大提高了试验精确度与速度 3)转速设定:当用智能转速试验时,仪器启动后,转速为600转/min,搅拌5 min后可自动切换为400转/min,再搅拌1 min后自动停止,直到试验成功为止。 当用普通转速试验时,仪器接通电源后按400/ 600键,转速600转/min,可转换为400转/mi。 启动仪器,当时间、速度、普通与智能,设定完后,按下启动键,即进入搅拌状态。如中途停止搅拌,需关闭电源重新开启,在次按启动键又进入工作状态。 四、实验步骤 1、标准亚甲蓝溶液910.0g/L±0.1g/L标准浓度配置: 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 .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 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 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按式(T03 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 0.01g。 3) 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4)把仪器设为普通试验方法,边搅拌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拌45 min,直到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的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将亚甲蓝粉末在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 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1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的刻度。 2.将人工砂或者混合砂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 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 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 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4.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 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者液体接触)上。 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6.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0.01;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7.亚甲蓝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MB值<1.4时,则判断是以石粉为主;当MB≥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见证取样建设用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用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日

建设用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合理选择和使用建设用砂,保证所配制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的常规项目的检测。 3、执行标准 3.1《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 3.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3.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人员、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4.1检验人员应是通过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 4.2 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4.3 试验用筛:应满足GB/T6003.1和GB/T6003.2中方孔试验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mm 的试验筛采用穿孔验筛。 5、试验方法 5.1取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5.2试样数量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单项试验取样数量见表1 5.3试样处理 试验前应按照程序文件《样品管理程序》检查试验样品的来源、性质、规格等技术指标和处置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若不符合应退回样品登记室,联系委托方重新取样,若符合进入检验环节。 5.3.1按表1进行初步取样,然后按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或小于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当细集料中的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2、试验步骤 标准亚甲蓝溶液(L±L标准浓度)配制 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 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2.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

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制备细集料悬液 2.2.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颗粒,分两份备用。 2.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 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r/min,搅拌器叶轮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悬浊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r/min±40r/min转速不断搅拌,直到试验结束。 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2.3.1将滤纸架空纺织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2.3.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r/min±40r/min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

机制砂亚甲蓝测定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仪器设备及试剂: (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0.08m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 (4)、容器——深度大于250mm的容器; (5)、移液管——2mL、5mL移液管各一只; (6)、亚甲蓝试验搅拌器——转速可调、可定时; (7)、玻璃容量瓶——1L; (8)、温度计——精度1℃; (9)、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0)、滤纸——快速; (11)、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2、试验前准备: (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 将亚甲蓝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到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及玻璃棒,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震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存储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天),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0mm的颗粒备用。 3、试验步骤: (1)、标准法: ①、 ②、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蘸取1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者其它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③、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④、计算亚甲蓝MB值: MB=10*V/G ⑤、当MB值<1.4时,则判定以石粉为主;当MB值≥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2)、快速法: ①、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将亚甲蓝粉末在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 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1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的刻度。 2.将人工砂或者混合砂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 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 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4.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 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者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在加入5ml 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6.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 MB=V/G×10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0.01;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7.亚甲蓝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MB值<1.4时,则判断是以石粉为主;当MB≥1.4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福建和顺德混凝土有限公司 建筑用人工砂检测原始记录表

原始记录-建筑用砂(精制实操)

砂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检验项目检验依据 检验地点:温度:℃湿度%序号检验项目标准要求实测结果 1 颗粒级配 粒径>9.5mm的颗粒含量(%)样品质量(g) 样号 1 2 平均 累计 筛余 (%)筛余 质量 (g) 分计 筛余 (%) 累计 筛余 (%) 筛余 质量 (g) 分计 筛余 (%) 累计 筛余 (%) 筛孔 边长 (mm) 4.7515 3 3 16 3.2 3.2 3 2.3671 14.2 17.2 72 14.4 17.6 17 1.1872 14.4 31.6 70 14 31.6 32 0.6134 26.8 58.4 132 26.4 58 58 0.3118 23.6 82 117 23.4 81.4 82 0.1567 13.4 95.4 69 13.8 95.2 95 <0.15021 4.2 99.6 23 4.6 99.8 散失 (%) 2 1 细度模 数μf 2.78 2.77 2.8 2 含泥量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500 500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1(g)488 488 含泥量ωc(%) ωc=(m0-m1)/m0×100 2.4 2.4 平均值2.4 主要仪器设备型号精度量程编号

检验员: 校对: 日期: 砂 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 检验项目 检验依据 检验地点 : 温度: ℃湿度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要求 实 测 结 果 3 泥块含量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 0(g ) 200 200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 1(g ) 199.2 199.2 泥块含量ωc ,1 (%) ωc ,1=(m 0-m 1)/m 0×100 0.4 0.4 平均值0.4 4 云母 烘干试样质量m 0(g ) 10 挑出云母质量m (g ) 0.3 云母含量ωm (%) 3 5 轻物质 重液密度(g/cm 3) 试验前试样干质量m 0(g ) 干轻物质+器皿质量m 1(g ) 器皿质量m 2(g ) 轻物质含量ω1(%) 平均值 6 有机物 试样数量(mL ) 加3%NaOH 溶液时间 标准溶液配制时间 比较时间 比较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 型 号 精 度 量 程 编 号 1000 ?= m m ω100 2 11?-= m m m ω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或小于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当细集料中的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2、试验步骤 标准亚甲蓝溶液(L±L标准浓度)配制 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 10g),精确至。 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2.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制备细集料悬液 2.2.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颗粒,分两份备用。 2.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r/min,搅拌器叶轮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悬浊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r/min±40r/min转速不断搅拌,直到试验结束。 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2.3.1将滤纸架空纺织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2.3.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r/min±40r/min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环状,中间是集料沉淀物,液滴的数量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之间。外围环绕一圈无色的水环。当在沉淀物周围边缘放射出一个宽度约1mm左右的浅蓝色色晕时,试验结果称为阳性。

石粉亚甲蓝值试验

附录C(规范性附录)石粉亚甲蓝值试验 C.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石粉亚甲蓝值试验的方法。 C.2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亚甲蓝(C16H18CIN3S·3H2O):纯度不小于98.5%; b)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c)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d)方孔筛:孔径为75μm、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 e)摇筛机; f)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g)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叶轮个数三片或四片,叶轮直径(75±10)mm; h)定时装置:精度1s; i)玻璃容量瓶:容量1L; j)温度计:精度1℃; k)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l)烧杯:容量为1000mL; m)其他:定量滤纸、搪瓷盘、毛刷、洁净水等。 C.3试验步骤 C.3.1标准亚甲蓝溶液[(10.0±0.1) g/L标准浓度]配制 C.3.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 h,精确至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 g,精确到0.01g。按式(C.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 h?m g ×100(C.1) m g 式中: m 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单位为克(g)。 注:每次配制亚甲蓝溶液前,均应首先确定亚甲蓝的含水率。 C.3.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 C.3.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C.3.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主,然后冷却至20℃。 C.3.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C.3.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制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规程版)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一) JL08-003.1 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砂石筛电子天平容量筒电热鼓风干燥箱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检测内容 堆积密度次数 容量筒质量m1 (kg) 容量筒与砂总 质量m2(kg) 容量筒容积V (L) 堆积密度ρL (kg/m3) 平均值(kg/m3) 1 2 颗粒级配 公称粒 径 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累计筛余 (%)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 5.00mm 2.50mm 1.25mm 630μm 315μm 160μm 底 细度模 数(μf) μf1=μf2=μf=(μf1+μf2)/2 含泥量(石粉含量)次数 试验前烘干质量m0 (g) 试验前烘干质量m1 (g) 含泥量(石粉含量)ω c (%) 平均值 (%)1 2 检测说明堆积密度1000 V m m 1 2? - = L ρ含泥量% 100 1 c ? - = m m m ω 细度模数() 1 1 6 5 4 3 2 f100 5 β β β β β β β μ - - + + + + =β1β2β3β4β5β 6 ——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方孔筛上的累计筛余。 校核:主检: 邹平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二) JL08-003.2 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移液管砂石筛石粉含量测定仪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检测内容 泥块含量次数 试验前干燥试样质 量m1(g) 试验后干燥试样质 量m2(g) 泥块含量ωc,L(%) 平均值 (%) 1 2 亚甲蓝试 验试样质量G(g) 加入亚甲蓝总体积 V(mL) MB值(g/kg)该项评定 亚甲蓝快速试验一次性加入30mL亚甲蓝溶液,观察沉淀物周围,出 现色晕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测试结果 表观密度次 数 试样烘干的 质量m0(g) 试样、水及容量瓶 总质量(吊篮在水 中质量)m1(g) 水及容量瓶总质 量(吊篮及试样在 水中质量)m2(g) 水温t (℃) 修正 系数 αt 表观密度 ρ (kg/m3) 平均值 (kg/m3)1 2 检测说明泥块含量% 100 1 2 1 L c ? - = m m m , ω亚甲蓝MB值% 100 ? = G V MB 表观密度% 100 m t 2 1 0??? ? ? ? ? - - =α ρ V V 校核:主检: 邹平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机制砂亚甲蓝测定

机制砂亚甲蓝测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1、仪器设备及试剂: (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 (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及的方孔筛各一只; (4)、容器——深度大于250mm的容器; (5)、移液管——2mL、5mL移液管各一只; (6)、亚甲蓝试验搅拌器——转速可调、可定时; (7)、玻璃容量瓶——1L; (8)、温度计——精度1℃; (9)、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0)、滤纸——快速; (11)、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2、试验前准备: (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 将亚甲蓝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到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及玻璃棒,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震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存储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天),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的颗粒备用。 3、试验步骤: (1)、标准法: ①、 ②、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蘸取1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者其它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③、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④、计算亚甲蓝MB值: MB=10*V/G ⑤、当MB值<时,则判定以石粉为主;当MB值≥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2)、快速法: ①、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砂检测原始记录

鲁JC/JL-01.0301 共页第页样品名称砂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 设备名称震击式标准振筛机电子控温鼓风干燥箱 设备编号RZ022 RZ021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JGJ52-2006 检测内容 堆积密度次数 容量筒质量 m1(kg) 容量筒与砂总 质量m2(kg) 容量筒容积 V(L) 堆积密度 ρL(kg/m3) 平均值 (kg/m3)1 2 颗粒级配公称粒径 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累计筛余 (%)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 5.00 mm 2.50 mm 1.25 mm 630μm 315μm 160μm 底 细度模数 (μf) μf1= μf2= 2 2f 1f f μ μ μ + = 含泥量(石粉含量)次数 试验前烘干质量m0 (g) 试验后烘干质量m1 (g) 含泥量(石粉含量) ωc(%) 平均值 (%)1 2 检测说明堆积密度1000 1 2? - = V m m L ρ含泥量% 100 1 0? - = m m m c ω 细度模数 () 1 1 6 5 4 3 2 100 5 β β β β β β β μ - - + + + + = f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μm、315 μm、160μm方孔筛上的累计筛余。 校核:主检:

鲁JC/JL-01.0301 共页第页样品名称砂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 设备名称电子控温鼓风干燥箱 设备编号RZ021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JGJ52-2006 检测内容 紧密密度次 数 容量筒容 积V(L) 容量筒质量m1 (kg)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m2 (kg) 紧密密度 ρc(kg/m3) 平均值 (kg/m 3)1 2 含水率次 数 容器质量 m1(g) 未烘干的试样与容 器的总质量m2(g)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 总质量m3(g) 含水率 ωwc(%) 平均值 (%)1 2 泥块含量次 数 试验前干燥试样质量m1(g) 试验后干燥试样质量m2 (g) 泥块含量 ωc,L(%) 平均值 (%)1 2 表观密度次 数 试样烘干的 质量m0(g) 试样、水及容量瓶总 质量(吊篮在水中质 量)m1(g) 水及容量瓶总质 量(吊篮及试样在 水中质量)m2(g) 水温t (℃) 修正 系数 αt 表观密度 ρ (kg/m3) 平均值 (kg/m3)1 2 检测说明紧密密度1000 1 2? - = V m m c ρ含水率% 100 1 3 3 2? - - = m m m m wc ω 泥块含量% 100 1 2 1 , ? - = m m m L c ω表观密度% 100 2 1 0??? ? ? ? ? - - = t V V m α ρ 校核:主检:

亚甲蓝试验仪技术参数说明书

NSF-2型细集料亚甲蓝试验装置 技 术 参 数 说 明 书

NSF-2型细集料亚甲蓝试验装置技术参数说明书 一、亚甲蓝试验仪用途: 根据国标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中石粉含量测定条件制造。 可供建筑、交通部门建筑材料检定实验室测定石粉含量。 本仪器由电动搅拌装置、转速和时间自动控制器、量杯支架组成。 根据GB/14684-2001的规定,仪器采用微电脑技术自动按照所选定的方法实现规定的操作步骤,并数字显示时间和转速。 二、亚甲蓝试验仪技术参数: 搅拌转速自控:600±60r/min 400±40r/min 计时装置:最大90分钟分辨率1秒 转速测量误差:±2r/min 搅拌叶轮:Φ70±10mm 玻璃瓶容量:1L 自控功能:可选择亚甲蓝MB测定法或亚甲蓝快速试验法 三、亚甲蓝试验仪试验步骤 1、标准亚甲蓝溶液910.0g/L±0.1g/L标准浓度)配制; (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 = (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 10g),精确至0.01g。 (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

砂 浆 试 验 原 始 记 录

砂 浆 试 验 原 始 记 录 砂浆品种: 检测依据: 试拌时环境温度:20℃ 原始记录编号: 审核:周兆玉 试验:王桂昌 实验日期 :2013 年 4月 16日 审核:周兆玉 试验:王桂昌 实验日期 :2013年4月16日 单位名称(盖章): 试拌材料用量(L ) 干粉砂浆(kg) 10.00 水(kg ) 1.6 水料比 0.16∶1 强度等级 稠度 (mm ) 实测稠度(mm ) 单个值 平均值 2h 后实测稠度(mm ) 单个值 平均值 2h 后稠度 损失率(%) 99 100 100 不透水片与干燥试模质量(g ) 吸水前滤纸 质量(g ) 吸水后滤纸 质量(g ) 不透水片、干燥试 模与砂浆总质量 (g ) 砂浆试样质量(g ) 砂浆烘干后质量(g ) 含水率(%) 保水率(%) 单个值 平均 值 单个值 平均 值 935 935 8.14 8.09 8.92 8.95 1240 1242 105 110 91.2 95.2 13.1 13.5 13.3 98 98 98 砂浆重量(kg ) 1.677 体积(L ) 0.99 表观密度 (kg/m 3 ) 1693.9 平均值 1689.4 拉伸粘结强度平均 值(Mpa ) 试件成型 日期 试件试验 日期 1.668 0.99 1684.8 粘结强度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面积(mm 2) 破坏荷载(N ) 拉伸粘结强度(Mpa ) 抗压 强 度 试压 日期 龄期 试件尺寸(mm ×mm ) 破坏荷 载(KN ) 单个强 度(Mpa ) 平均强 度(Mpa ) 试压 日期 龄期 试件尺寸 (mm ×mm ) 破坏荷 载(KN ) 单个强 度(Mpa ) 平均强 度(Mpa )

填料的亚甲蓝试验方法探讨

填料的亚甲蓝试验方法探讨 论文导读:填料是沥青混合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填料的质量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数量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欧洲CEN对填料的技术要求除级配、含水量、密度等以外,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性质,如水溶性试验、水敏感性试验、亚甲蓝试验、干填料压实孔隙率、填料的“沥青数(Bitumennumber)”试验等。亚甲蓝试验是测试集料与水的悬浊液对亚甲蓝的吸附程度,结果表示为亚甲蓝值(MBV),MBV是一个综合反映填料颗粒形状、级配构成、矿物组成等的指标,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填料,亚甲蓝试验 0.前言 填料是沥青混合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填料的质量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数量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欧洲CEN对填料的技术要求除级配、含水量、密度等以外,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性质,如水溶性试验、水敏感性试验、亚甲蓝试验、干填料压实孔隙率、填料的“沥青数(Bitumen number)”试验等。在日本,矿粉还要求进行遇水膨胀、抗剥离性能、受热变质及流值等多种试验,与国外的标准相比,我国对填料的要求几乎只有细度指标。 亚甲蓝试验是测试集料与水的悬浊液对亚甲蓝的吸附程度,结果表示为亚甲蓝值(MBV),MBV是一个综合反映填料颗粒形状、级配构成、矿物组成等的指标,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借鉴国外亚甲蓝试验方法,根据填料特点及试验目的,通过分析与比较,研究适用于

填料的亚甲蓝试验操作程序,该法对于有效筛选填料,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操作方法比较及试验方法的修正为了提出合理的试验方法,本项目比较了三个国家的试验方法:细集料亚甲蓝试验(T0349-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ests for geometricalproperties of aggregates.Assessment of fines.Methylene blue test(BSEN 933.9-1999)、Determination of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Value of MineralAggregate Filler and Fines(Supplement 1052-1995,State of Ohio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各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中采用了随机从5处施工现场抽取的填料,并编号为1、2、3、4、5号填料,并从以下6个方面对亚甲蓝试验方法进行修正: 1.1 试验填料数量及容器要求 T0349-2005和BSEN933.9-1999虽然规定该试验可以用于填料性能的检测,但都只对细集料和0~0.15mm部分做出了取样规定,未涉及填料。细集料为称取试样200g±0.1g,倒入500ml±5ml洁净水的烧杯中,对于0~0.15mm部分则要求测试试样30g±0.1g,倒入500ml±5ml 洁净水的烧杯中。发表论文。该取样数量和溶液体积,对于填料而言明显过大。而Supplement1052:1995则明确规定了填料的取样要求,因而建议试验填料数量要求与其相同,即每个试验样品质量为10g±0.05g,使用适宜的烧杯,样品与30g蒸馏水充分混合制备成测试溶液。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烧杯容量,但测试混合液的体积大约35ml,同时考虑到在高速搅拌阶段液面会有上升,所以烧杯容积不宜小于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复习课程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1.2本方法适用于小于 2.36mm或小于0.15mm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1.3当细集料中的0.075mm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2、试验步骤 2.1标准亚甲蓝溶液(10.0g/L±0.1g/L标准浓度)配制 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 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2.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2.2制备细集料悬液 2.2.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 2.36mm颗粒,分两份备用。 2.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 ±5mL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r/min,搅拌器叶轮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悬浊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r/min±40r/min转速不断搅拌,直到试验结束。 2.3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2.3.1将滤纸架空纺织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2.3.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r/min±40r/min 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