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考试资料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考试资料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考试资料

分子考试资料整理

1.质粒DNA的构型与电泳速率的关系?

答:DNA分子的迁移速率取决于由DNA分子的大小与构型而形成的分子筛效应。

①在相同的构型下,DNA分子迁移速率与其相对分子量成反比。

②相同分子量但不同构型的DNA分子迁移速率不同。当琼脂糖凝胶的浓度较低时,电泳速率为:超螺旋DNA>线性DNA>开环DNA。

2.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原理以及三种溶液的作用?

①基本原理

质粒的分离是利用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在变性与复性中的差异来达到的目的。

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由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 拓朴构型不同,染色体DNA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共价闭环质粒DNA的氢键虽被断裂,但两条互补链彼此相互盘绕仍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加入中和液后, 溶液pH调恢复至中性,在高盐浓度的情况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并与蛋白质-SDS复合物等形成沉淀;不同的是,质粒DNA复性迅速而准确,保持可溶状态而留在上清中。这样,通过离心可沉淀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除去沉淀后上清中的质粒可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②三种溶液的作用(溶液I,50 mM葡萄糖 / 25 mM Tris-Cl / 10 mM EDTA,pH 8.0;溶液II,

0.2 N NaOH / 1% SDS (新鲜的);溶液III,3 M 醋酸钾 / 2 M 醋酸。)

溶液I: Tris-Cl:适当pH值,

葡萄糖: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

EDTA:抑制DNase的活性,和抑制微生物生长(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

溶液II:NaOH:是最佳的溶解细胞的试剂。

这一步要记住两点:第一,不能用旧的NaOH;第二,时间不能过长,必须温柔混合,不然基因组DNA也会断裂。

SDS: 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主要功能有:(1)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蛋白,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2)解聚细胞中的核蛋白。(3)SDS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R-O-SO3-…R+-蛋白质的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下来。

溶液III:醋酸钾: K+离子会与SDS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盐并与蛋白质形成沉淀而除去;高浓度的盐,使得沉淀更完全(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或KAC,使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 钠盐沉淀)。

2 M的醋酸:中和NaOH,创造质粒复性的环境。

3. 感受态细胞制备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①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密度

最好从-7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菌液。

细胞生长密度以每毫升培养液中的细胞数在5×107个左右为佳。即应用对数期或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菌,可通过测定培养液的OD600(0.4-0.5)控制。(应注意OD600值与细胞数之间的关系随菌株的不同而不同;受体细胞一般应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突变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株。并且受体细胞还应与所转化的载体性质相匹配。

②质粒DNA的质量和浓度

一般地,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5%;对于以质粒为载体的重组分子而言,分子量大的转化效率低;重组DNA分子的构型与转化效率也密切相关,环状重组质粒的转化率较分子量相同的线性重组质粒高10-100倍。

③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用器皿及试剂都要灭菌。

④用纯的试剂,注意防止被其它试剂、DNA酶或杂DNA所污染

⑤整个操作均需在冰上进行,不能离开冰浴

⑥CaCl2处理后细胞很脆,动作要轻,慢。

⑦化合物及无机离子的影响:在Ca2+的基础上联合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或Co2+)、DMSO 或还原剂等物质处理细菌,可使转化效率大大提高(100-1000倍);

4.挖胶过程应注意什么?

①保证切下的条带没有外源DNA的污染。

②切胶时尽量只切有条带的胶,减小切胶体积。

③切胶时尽量在长波长下进行,减少紫外对DNA的损伤。

④为了减少胶的体积,可以用相对比较薄的胶来做,可采用薄而宽的梳子来跑胶。

5.如何灭活RNase?

A. RNase 灭活剂

①焦磷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强烈但不彻底的RNA酶抑制剂。它通过和RNA酶的活性基团组氨酸的咪唑环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②异硫氰酸胍: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RNA酶抑制剂,它在裂解组织的同时也使RNA酶失活。它既可破坏细胞结构使核酸从核蛋白中解离出来,又对RNA酶有强烈的变性作用。

③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由氧化钒离子和核苷形成的复合物,它和RNA酶结合形成过渡态类物质,几乎能完全抑制RNA酶的活性。

④ RNA酶的蛋白抑制剂(RNasin):从大鼠肝或人胎盘中提取得来的酸性糖蛋白。RNasin是RNA 酶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多种RNA酶结合,使其失活。

⑤其它:SDS、尿素、硅藻土等对RNA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B.RNase灭活剂

C.玻璃器皿200℃高温烘烤2小时

D.塑料器皿焦炭酸二乙酯(DEPC)水溶液处理。

6.提取RNA和DNA时所用的饱和酚有什么不同?

①水饱和酚又叫水平衡酚。水饱和酚的PH小于7,一般是PH为5.0左右,通常与异硫氢酸胍一起使用,用于细胞RNA的提取,在酸性环境中,DNA在酚相,RNA在水相。两者就分开了。

②Tris饱和酚一般PH大于7.8,用于DNA的提取。其中,酚是强的蛋白变性剂,可以使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变性析出。由于PH值大于7,在碱性环境中DNA处于水相,RNA处于有机相。从而分离上清,即可得到DNA。

7.如何减少蛋白诱导过程中包涵体的产生?

①降低诱导温度,一般15-25℃②降低诱导剂ITPG浓度③使用中等强度或弱的启动子④进行融合表达⑤增加蛋白质折叠的添加剂⑥与伴侣分子和折叠酶共表达⑦选择突变的菌株⑧优化培养基条件

7.单酶切时,为提高连接效率应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通常选择对质粒载体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除去其5’末端的磷酸基,防止环化,通过连接反应后形成的缺口可在转化细胞后得以修复。

8.连接反应中,插入片段与载体的合适比例是多少?

载体与目的基因摩尔数之比为1:3-5 如果插入片段较小,而载体较大,和载体的摩尔比例3-6:1连接效果好,如果载体和插入片段大小相近,摩尔比1:1较好;如果插入片段和载体的摩尔比例过大,会导致多克隆的插入;如果插入片段和载体的摩尔比例过小,会导致假阳性增多。

9.筛选阳性克隆的方法?

菌落PCR、酶切鉴定、Cracking gel、菌落原位杂交、测序

10.蓝白斑筛选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出现大量蓝斑,可能是什么原因?

蓝白斑筛选是重组子筛选的一种方法:许多载体(PUC序列)都带有一个大肠杆菌的DNA的短区段,其中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受体菌含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aa序列。当无外源基因插入时,载体表达的N端β-半乳糖苷酶多肽与受体菌表达的C端β-半乳糖苷酶多肽功能互补,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可以将生色底物X-gal分解成蓝色物质,从而在培养基中形成蓝色菌落。然而,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造成插入失活,而使表达的产物不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

不能分解底物X-gal,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

原因:1)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做的不好,重组质粒太少,大量的自连载体进入感受态细胞。

2)酶切不完全,未被酶切的空载体进入感受态细胞。

11. 已知一个基因的核酸序列,如何进行蛋白表达?步骤?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根据核酸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②克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提取质粒DNA③重组质粒的构建,即外源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双酶切,电泳检测,切胶回收目的片段,连接,获得重组质粒。④重组DNA导入受体菌:转化,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⑤重组体的筛选:用菌落PCR方法筛选阳性克隆,并将阳性菌落保存留种。

⑥克隆基因的表达:先将菌种复苏、扩繁;用IPTG分别诱导阳性克隆菌和空载体菌;取适量蛋白样,处理好后,上样、跑胶,染色、脱色、拍照。观察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

a. 对于阳性克隆菌,向5ml菌液中加入IPTG至终浓度0.6mM(30ul 0.1M IPTG),继续震荡培养;

b. 对于空载体菌,向5ml菌液中加入30ul 0.1M IPTG (终浓度0.6mM IPTG);

12.质粒的特点是什么?

结构:大多为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cccDNA)

功能:正常生长非必须的,但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具有遗传标记)

复制和遗传:细菌内的共生型遗传因子,其复制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但复制和转录依赖于宿主编码的蛋白和酶。

可以转移。

13.PCR的原理是什么?PCR程序通常有哪几个步骤?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模拟体内DNA的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方法,从而获得大量的同一序列DNA。每经过一轮扩增,模板分子数增加一倍,经过n次循环后,模板分子数变为原来的2n倍。

步骤: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 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14.当两种限制酶反应条件不同时,若要用双酶切,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要避免星活性及部分酶切。(1)先用低盐缓冲液中活性最高的酶切,再补盐和第二种酶;(2)用一种酶消化后,以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再经乙醇沉淀,将DNA重新溶解与适合第二种酶的缓冲液,加第二种酶消化;(3)先低温酶,后高温酶;(4)使用通用缓冲液。

15.大肠杆菌转化(CaCl2法)的原理?

0℃下,细菌处于CaCl2的低渗溶液中,菌体细胞膨胀成球形,DNA与CaCl2形成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短时间热击处理,促使细胞吸收DNA复合物,在丰富培养基上生长数小时后,球状细胞复原并分裂增值,被转化的细菌中,重组子基因得以表达,在抗生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可选出所需的转化子。

16.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中的影响因素?

①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密度

最好从-7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菌液。

细胞生长密度以每毫升培养液中的细胞数在5×107个左右为佳。即应用对数期或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菌,可通过测定培养液的OD600(0.4-0.5)控制。(应注意OD600值与细胞数之间的关系随菌株的不同而不同;受体细胞一般应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突变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株。并且受体细胞还应与所转化的载体性质相匹配。

②质粒DNA的质量和浓度

一般地,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5%;对于以质粒为载体的重组分子而言,分子量大的转化效率低;重组DNA分子的构型与转化效率也密切相关,环状重组质粒的转化率较分子量相同的线性重组质粒高10-100倍。

③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用器皿及试剂都要灭菌。

④用纯的试剂,注意防止被其它试剂、DNA酶或杂DNA所污染

⑤整个操作均需在冰上进行,不能离开冰浴

⑥CaCl2处理后细胞很脆,动作要轻,慢。

⑦化合物及无机离子的影响:在Ca2+的基础上联合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或Co2+)、DMSO 或还原剂等物质处理细菌,可使转化效率大大提高(100-1000倍);

17.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转化DNA时,低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热休克温度和目的是什么?

低温目的:

(1)抑制细胞的旺盛生理代谢;(2)有助于DNA—Ca2+吸附于细胞表面

(3)防止DNAase降解DNA 。

热休克温度是42℃;目的是使细胞摄入吸附于其表面的DNA。

18.影响PCR扩增的因素有那些?

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PCR循环条件(退火温度);Mg2+浓度;模板DNA的质量;酶的质量。

19.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引物长度一般在18~25碱基之间。

②避免引物内和引物之间的二级结构

③两个引物的Tm值要接近。

④ G+C含量在40%~60%之间,避开局部富含GC或AT,3’端避开AT rich结构

⑤碱基要随机分布。

⑦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特别是3’末端的3个碱基。

⑧引物应用核酸系列保守区内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⑨引物5′端可以修饰,引物3′端不可修饰。

20.SDS-PAGE的原理?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能破坏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其他物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原有的构象。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

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简称Bi )在加速剂N N N′ N′-四甲基乙二胺(简称TEMED)和催化剂过硫酸铵 (简称AP)或核黄素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

21.SDS-PAGE电泳的速率为什么只与蛋白的分子量有关,而与所带电荷多少无关?

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后,所带的SDS的负电荷远远大于蛋白质本身的电荷量,因而就掩蔽或消除了不同种类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

22.提取RNA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材料本身给RNA提取带来的降解?

①新鲜细胞:如果试剂没有问题,且外源性污染也可以排除,那么降解几乎都来自裂解液的用量不足。如果将裂解液直接加入培养皿中裂解细胞,一定要使裂解液能覆盖住细胞。

②新鲜组织:某些富含内源核酸酶的样品(如肝脏,胸腺等),即使使用电动匀浆器匀浆也不能避免RNA的降解。更可靠的方法是:在液氮条件下将组织研碎,并且匀浆时使用更多裂解液。

③冷冻样品:样品取材后应立即置于液氮中速冻,然后移至-70℃冰箱保存。样品决不能未经液氮速冻而直接保存于-70℃冰箱中。冷冻样品,即使是冷冻细胞,如果不在液氮条件下研磨碎,而直接加入裂解液中匀浆,RNA也比新鲜样品更容易降解。样品在与裂解液充分接触前决不能出现融化,所以研磨用具必须预冷,在碾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液氮。样品研碎后,在液氮刚刚挥发完时,将样品迅速转移到含裂解液的容器中,立即混匀匀浆。

④外源RNA酶的污染:试剂,器械及实验环境中的RNA酶进入实验系统。

⑤内源RNA酶的污染:抑制剂失效或者用量不够,实验样品过多;匀浆时温度过高

23.异硫氰酸胍法提取RNA的原理?

异硫氰酸胍可以裂解细胞释放出核酸,并同时使蛋白质变性,抑制内源的RNase活性。在酸性条件下(NaAc pH4.0),RNA溶于水相,而DNA溶于有机相。这样,在加入苯酚/氯仿后,RNA就溶于上层水相中,而DNA溶于下层苯酚/氯仿中,蛋白处于中间层。含有RNA的水相被转移出来以后,在异丙醇的作用下沉淀,从而被分离出来。

24.理想状态下DNA、RNA OD260/280分别为多少?在什么范围比较合适?偏大或偏小分别说明什么?

①基因组DNA 1.72.0: RNA污染

②理想的RNA2.0, OD260/280在1.9-2.1之间。比值如果过低,可能有蛋白质污染,过高RNA可能已发生降解。如果OD260/OD280过低(<1.7),通常可以通过减少组织和细胞的用量来实现。

OD260/OD280比值偏低?

蛋白质污染:确保不要吸入中间层及有机相。减少起始样品量,确保裂解完全、彻底。加入氯仿后首先要充分混匀,并且离心分层的离心力和时间要足够。如果所得RNA的OD260/OD280比值偏低,则用氯仿重新抽提一次,再沉淀,溶解。

苯酚残留:确保不要吸入中间层及有机相。加入氯仿后首先要充分混匀,并且离心分层的离心力和时间要足够。

多糖或多酚的残留:一些特殊的组织和植物中,多糖、多酚含量较多,这些残留也会导致OD260/OD280比值偏低。因此,从这类材料中提取RNA时,需要注意多糖、多酚杂质的去除。

设备限制:测定OD260及OD280数值时,要使OD260读数在0.1-0.5之间。此范围线性最好。用水稀释样品:测OD值时,对照及样品稀释液请使用10mM Tris,pH7.5或TE 。用水作为稀释液将导致比值偏低。

25.基因组DNA提取的一般原理?如何判断基因组DNA的浓度和质量?

①将分散好的真核生物组织细胞在含SDS和蛋白酶K的溶液中消化分解蛋白质,再用酚:异戊醇抽提的方法去除蛋白质,得到的DNA经乙醇沉淀或透析等方法进一步纯化。

②紫外分光光度法 OD280;琼脂糖凝胶电泳

③基因组DNA的质量检验:紫外分光光度法 OD260/280; OD260/230;酶切法(Hind III )、完整性检测:基因组DNA电泳,在电场中泳动慢,如果发生降解,可出现电泳图谱脱尾现象。

26.提取基因组DNA的用途有哪些?

构建基因组文库、Southern 杂交、RFLP、基因克隆(PCR)、制作基因芯片

27.提取基因组DNA所用试剂:组织消化液(100ml): 5ml 1M Tris-HCl、4ml 0.5M EDTA、 2ml 10%

SDS、 150ul 60mg/ml Protease K; Tris饱和酚;酚/氯仿(1:1);氯仿;无水乙醇; 70%乙醇;5M NaCl; TE

28.RNase的来源?

样品、试剂、多次使用的器皿、手、说话产生的唾沫、空气

29.RNase酶注意事项

①玻璃器皿处理:量筒、试剂瓶等玻璃器皿须200℃烘烤2小时以上。

②塑料器皿处理:0.1%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溶液处理,再用蒸馏水冲净。。

③试剂处理:实验用的所用试剂也可用DEPC处理,加入DEPC至终浓度0.1%,然后剧烈震荡混匀10分钟,然后高压灭菌以消除残余的DEPC。

④专用的RNA操作室、专用器械。

⑤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

一般情况下采用用DEPC配制的70%乙醇擦洗取液器的内部和外部,基本达到要求。

注意:DEPC与氨水混合后会产生致癌物,须小心在通风柜中使用。

30.组织和细胞样品收集,保存?

①组织样品收集后,需要立即保存在液氮中(1min),或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有一些商业化的产品可以选用(RNA later, RNA store)。

②一般实验收集50-100mg组织就足够了。

31.RNA保存(-80℃):DEPC-H2O 、0.1 mM EDTA、TE (10mM Tris, 1mM EDTA)

32.如何估计RNA的产量?

①RNA的含量与组织和细胞的类型有比较大的关系, 同时与抽提的方式有关

②mRNA的含量一般占总RNA含量的2-5%

③样品如果低于20mg或10000个细胞,在抽提时需要考虑加入合适的RNA沉淀载体。

④电泳,加RNA marker来定量

⑤紫外分光光度计(OD260),通常0.5-1.5ug/ul比较合适

33.常用的RNA提取方法?

异硫氰酸胍法、盐酸胍法、RNAzol法;Trizol是一种新型总RNA抽提试剂,内含异硫氰酸胍等物质,能迅速破碎细胞,抑制细胞释放出的核酸酶。

Trizol试剂含有苯酚,具有毒性和刺激性,注意操作。

34.Solution D的成分及其作用?

①4M 异硫氰酸胍(裂解细胞,抑制RNase)②25mM 柠檬酸钠, pH7.0 (缓冲液)③0.5% 十二烷基肌酸钠(裂解细胞,抑制RNase)④DEPC水配制

35.Trizol法提取昆虫中肠总RNA需要的试剂:

氯仿:异戊醇(24:1)、异丙醇、75%乙醇(in DEPC-treated water )、RNase free 水或0.5% SDS 溶液[准备不含RNase的水,将其装入不含RNase的玻璃瓶中,加入diethylpyrocarbonate (DEPC) to 0.01% (v/v)。静置过夜,然后高压灭菌。0.5% SDS溶液必须用DEPC预处理、高压灭菌的水]。

36.昆虫中肠总RNA的提取

组织匀浆、相分离、沉淀RNA、洗涤RNA、沉淀再溶解、RNA检测

37.RNA提取注意事项

①在提取液中加入巯基乙醇对降低酚类的干扰可能有所帮助

②在沉淀核酸时可用乙醇与异丙醇,乙醇的极性要强于异丙醇,所以一般用2V乙醇沉淀,但在多糖、蛋白含量高时,用异丙醇沉淀可部分克服这种污染,尤其用异丙醇在室温下沉淀对摆脱多糖、杂蛋白污染更为有效。

③溶于TE的核酸储藏稳定性要高于水溶液中的核酸。另外核酸样品保存时要求以高浓度保存,低浓度的核酸样品要比高浓度的更易降解。

④在抽提过程中,若蛋白质含量或其它的杂质还较多,可以增加抽提次数。

⑤提取RNA请尽量在低温下操作。

38.如何提高RNA提取效率?

充分匀浆,以分散细胞;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选择新鲜的组织;选择合适的样品储存条件;避免内源和外源Rnase的污染;正确的沉淀方法:乙醇沉淀:0.1 倍体积的5 M NH4Ac + 2-2.5 倍体积的无水乙醇, -20 ℃ >25 min ;异丙醇沉淀:0.6-1倍体积的异丙醇。

39.mRNA的分离纯化:采用Oligo dT-纤维素,从总RNA中分离出mRNA。

该法利用mRNA 3‘末端有Poly(A)的特点,在总RNA流经寡聚(dT)-纤维素柱时,在高盐缓冲液的作用下, mRNA被特异地结合在柱上,当逐渐降低盐的浓度洗脱时,mRNA被洗脱下来。一般而言,经过二次Oligo dT 柱后,可得到较高纯度的mRNA。

40.核酸的贮存——DNA保存:

1)短期贮存: 4℃或-20℃存放于TE(Tris和EDTA)缓冲液中。TE缓冲液(PH为8),可减少DNA脱氨反应;EDTA 可以抑制DNase的活性。

2)长期贮存:TE缓冲液中-70℃保存数年;

41.提取基因组DNA主要试剂的作用:

EDTA:二价金属螯合剂,抑制核酸酶;降低细胞膜的稳定性

SDS的作用:溶解膜蛋白和脂肪,从而使细胞膜破裂;溶解核膜和核小体,使其解聚,将核酸释放出来;对RNA、DNA酶有抑制作用;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

蛋白酶K:水解蛋白质的作用,消化DNA酶和细胞中的蛋白质;蛋白酶K与其他蛋白酶相比,它具有更强的水解能力,而且在SDS、EDTA存在时仍保持较高活性,可同时使用。

苯酚的特点:

蛋白质强变性剂、抑制DNA酶活性;苯酚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提取DNA前苯酚用Tris-Hcl饱和,防止吸收过多DNA,降低DNA的损失率;氧化苯酚会破坏DNA。

42.为什么苯酚要重蒸饱和后才能用于DNA的分离?

苯酚在空气中经常被氧化生成醌,它能够产生自由基,直接用于DNA分离,会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造成DNA降解。

氧化苯酚需要经过高温重蒸以除去氧化物,并用Ttis-Hcl饱和酚,并调节至中性。

PH8.0的Tris溶液可以使的抽提出的DNA进入水相,减少在蛋白质层滞留。

在酚或酚-氯仿中加入少许的异戊醇,是可以减少实验中的气泡的产生,而且利于分相,保持分相的稳定性。

无水乙醇沉淀:沉淀前往往加入NaCl等盐离子,作用是中和核酸分子表面的负电荷,有助于分子之间的聚集。无水乙醇可以吸收分子之间的水,使DNA沉淀析出。

43.一个合格表达载体的组成要素:

①复制起始位点Ori。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原核生物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而真核生物DNA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②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③多克隆位点MCS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④P/E 启动子/增强子

⑤Terms 终止信号

⑥加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mRNA作用

44.原核表达系统中的各因素:

复制子:通常情况下质粒拷贝数和表达量是非线性的正相关

筛选标记和报告基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

启动子:启动子的强弱是对表达量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

组成型表达 :组成型启动子

诱导调控型表达 :IPTG

融合表达:GST, His-tag

分泌表达 :信号肽,可以引导目的蛋白穿越细胞膜

可溶性表达 :

转录终止子 :控制转录的RNA长度提高稳定性,避免质粒上异常表达导致质粒稳定性下降

核糖体结合位点 :多数载体启动子下游都有SD序列

表达菌株 :不同的表达载体对应有不同的表达菌株

45.对原核表达载体应该注意3点:①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及相应的受体菌;②用于表达蛋白质时注意阅读框错位;③根据表达天然蛋白质或融合蛋白来选择相应的表达载体。

46.琼脂糖凝胶电泳原理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以琼脂糖凝胶作为固体支持基质进行的电泳。主要利用DNA分子在电场中泳动时的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来达到分离混合核酸的目的。

47.影响电泳速率的因素

DNA分子量的大小、DNA的分子构象、琼脂糖凝胶的浓度、电压、电泳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48.二型限制酶只需镁离子,识别切割特异性强,切割发生在识别位点。

49.限制酶切割后的DNA电泳得到的电泳条带有些扩散

有蛋白质与DNA结合、酶切条件不合适、有外切核酸酶污染、星号活性

50.连接注意事项

反应液:应有ATP和Mg2+,而不要有高盐或EDTA,应使CIP,BAP 或SAP完全失活,DNA 应具5‘磷酸基团。

DNA浓度:总DNA量应1-10ug/ml, 否则太多DNA不能形成环状DNA。目的基因:载体的摩尔浓度比应是3:1。(经验:回收插入片段浓度30ng/ul左右连接效率最好,大于10ng/ul比较保险,小于5ng/ul连接效率很低)

转化时连接产物量:不能加太多连接产物到感受态细胞,一般是50ul细胞加1-5ul连接物(约12ng pDNA)

酶量和反应时间:根据产家定义来决定,一般16℃过夜或25℃/1h

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

①实验一质粒DNA提取:T-easy Vector质粒DNA浓度非常低(20-80ng/ul;proB质粒DNA浓度

较正常(80-220ng/ul);电泳条带拖尾现象(加样过多,离子浓度,胶未完全凝固);质粒DNA 的带型分析;电泳条带浓度确定

②实验二:回收效率低的可能原因:

1.胶块未完全溶解;可适当延长水浴时间,并增加上下颠倒次数辅助溶解;

2. 胶块体积太大,应先将其切为小块,分多次回收;

3.电泳缓冲液pH太高,硅基质膜在高盐低pH结合DNA,如pH太高,应作适当调整;可在溶胶时加入10ul pH5.0 3mol/L的NaAC;为使DNA更好拦截在膜上,可添30%异丙醇在加热溶解后的液体里。

4.漂洗液中的乙醇未充分挥发;

5.加洗脱液时未加在膜上;

6.洗脱效率低。加洗脱液后可在55度下 5min或在50度10min再离心,等等。

实验三:连接产物转化效率低的原因

①回收产物质量(挖胶回收过程中,紫外下曝光过长,DNA或受到损伤)

②连接反应体系的问题:Buffer,ATP/Mg离子,若buffer储存时间过长,ATP降解,导致连接失败。体系中盐浓度过高或EDTA含量高会导致连接失败。

实验五GST的诱导表达:脱色不彻底;上样量稍多(蛋白浓度大);

离心不彻底;空载体表达出条带:增加胶浓度(12-15%)、延长电泳时间,以增加分辨率。

实验心理学试题

题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全对得2分,多选、错选、 漏选均不得分,共2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六、实验设计题(本大题9分) 一、填空题 1. .反应时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 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2.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即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 传统心理物理法 3.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 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 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 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4.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 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 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5.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 6.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四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9.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11. 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12.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所谓组块,是指将若干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信息加工单元。 13. 听觉定位是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 14. 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这一现象被称为形状恒常性。 15.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刺激物所具有的此类特征称为单眼线索,主要是指:遮挡、、。 16.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着《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着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 17. 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方法,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填空: 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的影响 2.费希纳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3.心理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名词: 1.实验者效应: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2.双盲:实验者与被试均对实验处理的类型和实验预期的结果一无所知。 3.实验的自动化:被试尽量不与人接触,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 4.单盲: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实验或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处理组。 5.掩饰情节:在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程序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目的是不让他们猜测实验假设。 6.要求特征(需要特征):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7.安慰剂效应: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8实验效度: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9实验的内部效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10.实验的外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普遍推论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11.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实验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12.被试内设计: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实验处理),也叫单组实验设计 13.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 14.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15绝对感受性:对物理刺激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16.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17差别感受性: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也叫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18“开窗”实验: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像打开窗户一样,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简答: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1860年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 = KlogR (1)奠定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心理测量学----的基础。(2)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1)优点:1、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2、组内设计方便、有效。3、组内设计适用于特殊被试群体。4、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缺点:1、顺序效应。2、多次实验处理,导致被试的疲劳、厌倦等情绪。3、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4、对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恢复期的实验,要防止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混合设计的基本方法:(1)先确定实验中的被试间因素和被试内因素,将被试按被试间因素的水平数随机分组(2)每组被试接受被试间因素的某一处理水平与被试内因素所有处理水平的结合。

(精选)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Ori :原核生物基因质粒的复制起始位点,是四个高度保守的19bp组成的正向重复序列,只有ori能被宿主细胞复制蛋白质识别的质粒才能在该种细胞中复制。 ARS:自主复制序列,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点,包括数个复制起始必须的保守区。不同的ARS序列的共同特征是一个被称为A区的11bp的保守序列。(2)Promoter:启动子,与基因表达启动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它是位于转录起始位点5’端上游区大约100~200bp以内的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能活化RNA 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3)r-independent termination不依赖r因子的终止,指在不依赖r因子的终止反应中,没有任何其他因子的参与,核心酶也能在某些位点终止转录。(强终止子) (4)SD sequence:SD序列(核糖体小亚基识别位点),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一种4~7个核苷酸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所以可以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Kozak sequence:存在于真核生物mRNA的一段序列,核糖体能够识别mRNA 上的这段序列,并把它作为翻译起始位点。 (5)Operator:操纵基因,与一个或者一组结构基因相邻近,并且能够与一些特异的阻遏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控制邻近的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Operon:操纵子,是指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包括操纵基因、结构基因、启动基因。 (6)Enhancer: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的为增强子或强化子Silencer:沉默子,可降低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一段DNA顺式元件。与增强子作用相反。 (7)cis-acting element :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trans-acting factor: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具有三个功能结构域,即DNA结合域、转录结合域、结合其他结合蛋白的结构域。 (8)Open reading frame (ORF):开放式阅读框架,是指一组连续的含有三联密码子的能够被翻译成为多肽链的DNA序列。它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9)Gene:基因,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能转录且具有生物学功能的DNA/RNA的序列。)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除了5’ 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 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hnRNA在转变为mRNA 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期末考试分子生物学精彩试题

选择题 1.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C )。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 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 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 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真核心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 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2.1953 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A )。 A.多核苷酸DNA 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 而非RNA 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 3.DNA 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以下哪些是对DNA 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C,D ) A.哺乳动物DNA 约为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 B.依赖于A-T 含量,因为A-T 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C.是双链DNA 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 D.可通过碱基在260nm 的特征吸收峰的改变来确定 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 4.Watson和Crick提出的经典DNA双螺旋结构属于(B) A.A型B.B型C.Z型 5.多种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B) A.连续性B.简并性C.通用性D.摆动性 6.真核基因经常被断开(B,D,E )。 A.反映了真核生物的mRNA 是多顺反子 B.因为编码序列外显子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所分隔 C.因为真核生物的DNA 为线性而且被分开在各个染色体上,所以同一个基因的不同部分可能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D. 表明初始转录产物必须被加工后才可被翻译 E.表明真核基因可能有多种表达产物,因为它有可能在mRNA 加工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外显子重组方式 7.选出下列所有正确的叙述。(A,C ) A.外显子以相同顺序存在于基因组和cDNA 中 B.内含子经常可以被翻译 C.人体内所有的细胞具有相同的一套基因 D.人体内所有的细胞表达相同的一套基因 E.人体内所有的细胞以相同的方式剪接每个基因的mRNA 8.下列哪些基因以典型的串联形式存在于真核生物 基因组?(B,C ) A.珠蛋白基因B.组蛋白基因 C.rRNA 基因D.肌动蛋白基因 9.细胞器基因组( A )。

分子生物学题库重点

一. 名词解释 1. C值及C值反常反应:所谓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真核细胞基因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C值反常现象。 2. 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分为两股单链,各自为模板按碱基互补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从亲本完全接受过来,另一股则完全从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碱基序列一致。 3 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4 引发体:复制的起始含有解螺旋酶.DNA C蛋白.引物酶和DNA复制起始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 5. DNA损伤: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突变体称为DNA损伤。 6 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7. 中心法则:通过DNA的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最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RNA还以逆转录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体传递给DNA分子。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称为中心法则。 8 编码链: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又称意义链。 9. 转录因子:能直接或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称反式作用因子。在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DNA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 10 RNA编辑:是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如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因为经过编辑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 11 cDNA:互补DNA,是以mR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规律,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 单链。 12 RNA选择性剪接:是指不同的剪切方式从一个mRNA前体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 13 GU-AG法则:多数细胞核mRNA前体中内含子的5’边界序列为GU,3’边界,序列为AG。因此,GU表示供体先借点的5’端,AG代表接纳体衔接点3’端序列。习惯上,这种保守序列模式称为GU-AG法则。 14. 顺反子:遗传学上将编码一个多肽链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真核mRNA只编码一种蛋白质,为单顺反子。 15. 翻译:以mRNA为模板,氨酰-tRNA为原料直接供体,在多种蛋白质因子和酶的参与下,在核糖体上将mRNA分子上的核苷酸顺序表达为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6. 摆动假说:Crick为解释反密码子中某些稀有成分的配对以及许多氨基酸有2个以上的密码子的问题而提出的假说。 17. 氨酰-tRNA合成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和tRNA相结合的特异性酶。 18. SD序列:早在1974年,Shine就发现,几种细菌小亚基rRNA3’末端顺序为:5’—ACCUCCUA—3’,它可以和mRNA中离AUG顺序5’侧约9-13个碱基处有一段富含嘌呤碱基AGGA或GAGG互补,后来称此区域为SD。 19. 多核糖体:mRNA同时与若干个核糖体结合形成的念珠转结构,称为多核糖体。 20 核定位序列:蛋白质中的一种常见的结构域,通常为一短的氨基酸序列,它能与核载体相互作用,将蛋白质运进细胞核内。 21. 基因打靶:是指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版) 一名词解释 1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DNA斑迹法 / RNA转移吸印技术。是为了检测待检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性质和数量(基因拷贝数)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二者均属于印迹转移杂交术,所不同的是前者用于检测DNA样品;后者用于检测RNA样品。 2 cis-acting element / trans-acting factor—顺式作用元件 / 反式作用因子。均为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转录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是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 (A)加尾信号。反式作用因子是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如RNA聚合酶、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3VNTR / STR—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短串联重复。均为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前者也叫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重复单位约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变化高度多态性;后者也叫微卫星DNA,重复单位约2~6 bp,重复次数约10~60次,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 。(参考第7题) 4 viral oncogene / cellular oncogene—病毒癌基因 / 细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指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体外能使细胞转化、体内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细胞癌基因也叫原癌基因,指存在于细胞内,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正常情况下不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5 ORF / UTR—开放阅读框 / 非翻译区。均指在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前者是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功能;后者是位于前者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序列,主要参与翻译起始调控,为前者的多肽链序列信息转变为多肽链所必需。 6 enhancer / silencer—增强子 / 沉默子。均为顺式作用元件。前者是一段含多个作用元件的短DNA序列,可特异性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基因的转录活性,可以位于基因任何位置,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0到-300个碱基对处;后者是前者内含的负调控序列,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 micro-satellite / minisatellite—微卫星DNA / 小卫星DNA 。卫星DNA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特点是有固定重复单位且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形成重复序列片段,串联重复单位长短不等,重复次数大小不一。微卫星DNA即STR;小卫星DNA分为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即VNTR)和端粒DNA。(参考第3题) 8 SNP / RFLP—单核苷酸多态性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前者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实验者效应?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2、什么是要求特征? 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设的方式进行反应。Hawthorne effct (霍桑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 3、被试内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其基本原理是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优点: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可考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缺点:其一,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二,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一些和时间顺序有关的误差(即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近来,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克服办法:对实验处理顺序的平衡,即让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各种顺序误差相互抵消。

4、被试间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自变量一种情况的处理,又称独立组设计。 优点:不同处理方式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 缺点:难以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克服方法: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 5、对他人实验研究的实验设计类型进行分析,尤其是区分被试内 设计、被试间设计和混合设计三种类型。 一、多变量设计 多因变量实验设计: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二、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即将每一个被试分到每一个水平的自变量。 被试间设计:指要求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即仅把一些被试分到一种水平的自变量(每一个水平接受不同的被试)。 混合设计:在有些多自变量的实验中可以既包含被试内设计,又包含被试间设计。我们把在一项实验中有些自变量是被试内的而有些自变量是被试间的实验设计称为混合设计。 三、小样本设计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定义重组DNA技术 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研究调控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 一级: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二级:2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三级: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4.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 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 6.DNA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线性DNA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环状DNA 复制:θ型、滚环型、D型 ①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 ②DNA聚合酶I 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

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 7.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8.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 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 9.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 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1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 合成DNA链称为模板链 12.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mRNA:编码了一个或多个多肽链序列。 tRNA: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变为多肽中的氨基酸信息。 rRNA:是核糖体中的主要成分。 hnRNA:由DNA转录生成的原始转录产物。 snRNA:核小RNA,在前体mRNA加工中,参与去除内含子。 snoRNA:核仁小RNA,主要参与rRNA及其它RNA的修饰、加工、成熟等过程。scRNA:细胞质小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起作用。

分子生物学考试,名词解释与考点(精要)

一,名词解释 1.(Northern blot)Northern印迹杂交。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Northern 印迹杂交的RNA吸印与Southern印迹杂交的DNA吸印方法类似,RNA印迹技术正好与DNA相对应,故被称为Northern印迹杂交。 (Southern blot)Southern印迹杂交是一种常用的DNA定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2.(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 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 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trans-acting factor)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3. (VNTR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性。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是重复单位为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呈高度多态性的DNA序列,又称小卫星DNA,拷贝数10~1000不等。 (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是一类简单的寡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其重复单位为2~6bp,重复次数10~60次左右,其长度通常小于150bp,分布在所有染色体中。 4.(viral oncogene)病毒癌基因。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具有的一种可以使宿主细胞发生癌变的基因。源自细胞中的正常基因。 (cell-oncogene)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5. (ORF) 开放阅读框。在mRNA的核苷酸序列中,有一段序列是一个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这一段核苷酸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UTR)非翻译区。是mRNA分子两端的非编码片段。 6.(enhancer)增强子。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DNA调控元件。位置不定,结合转录因子后,可增强基因表达。 (silencer)沉默子。可降低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一段DNA顺式元件。与增强子作用相反。 7.(microsatellite DNA)微卫星DNA。是一类简单的寡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其重复单位为2~6bp,重复次数10~60次左右,其长度通常小于150bp,分布在所有染色体中。 (Minisatellite DNA) 小卫星DNA。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是重复单位为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呈高度多态性的DNA序列,拷贝数10~1000不等。 8.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用于分析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技术。即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来源于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从而获得长度各异的DNA片段(酶切谱)。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不同物种、个体基因组DNA序列同一位置上的单个核苷酸存在差别的现象。有这种差别的基因座、DNA序列等可作为基因组作图的标志。人基因组上平均约每1000个核苷酸即可能出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其中有些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疾病有关,但可能大多数与疾病无关。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研究人类家族和动植物品系遗传变异的重要依据。 9. (cloning vector)克隆载体。可携带插入的外源DNA片段并可转入受体细胞中大量扩增的DNA分子。该分子中含有能够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的序列和筛选标记,常用于外源基因的克隆,如噬菌体或质粒。 (expression vector)表达载体。能使插入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表达的克隆载体,包括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可以是质粒、噬菌体或病毒等。典型的表达载体带有能使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并在适当位置有可插入外源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10.(optional exon)外显子选择。是指在不同的剪接方式中,某一个外显子(或几个外显子)可以在成熟的mRNA中保留,也可以通过剪接过程被去掉。所以,至少有两种剪接方式,一是外显子全部保留,二是删除一个或几个外显子。 (optional intron)内含子选择。是指在不同的剪接方式中,内含子可以被完全去掉,也可以有一个内含子被保留在成熟的mRNA中。有两种剪接方式,一是内含子全部删除,二是保留某一个内含子。 11.(promoter)启动子。DNA分子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的区域。在许多情况下,还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节蛋白的结合位点。 (terminator)终止子。转录过程中能够终止RNA聚合酶转录的DNA序列。使RNA合成终止。。①转录过程产生RNA 的一段可终止转录的茎-环结构序列;②位于模板基因下游该结构所对应的DNA序列。在大肠杆菌中有依赖于ρ或不依赖于ρ的两类终止子。 12.(leader sequence)前导序列。mRNA 5′端的核苷酸片段。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UG之前。在真核生物中前导序列通常是不翻译的;在原核生物中,前导序列含有的SD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基的16S rRNA相配对,置起始密码子于核糖体上适当位置,以启动翻译过程。 (SD sequence)SD序列。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 核糖体RNA或真核18S rRNA 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13.(gene)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2. 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 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3.优点: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如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4.缺点:1.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再重复进行做过的测验可能会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异感,并暴露实验目的,由2.的敏感性。. 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 多组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方案:先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前测,然后给实验组处理,再对这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优点:首先,增添了控制组,从而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其次,前测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有了初步的控制。 3.缺点:1.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效度。2.不能证明实验处理的长期效应。 多组不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1.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数,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数;然后求出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以及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组差值和对照组的差值进行比较。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2.优点:1.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2.实际使用较多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准实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 二、简答题 三、实验设计(1)改错(2)设计 复习范围: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实验设计 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四章反应时间 第五章视觉与听觉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 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2.实验心理学的任务 提出问题—选出被试—标识、控制和测量变量—实验的安排、操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3.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实验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即实验者规定了将要研究的事物,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b.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实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实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事件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一致; c. 实验者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d.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改变某一条件,用以观察试验结果。 缺点: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高;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二、心理学实验以及各种变量 1.心理学实验的概念 实验:为了重复以前的发现,并进行拓展与发现。 实验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用来验证理论,并提供解释行为的数据。 有两种情况:a.存在假设b.没有假设 实验心理学家采用的三种基本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