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六大作用与五大发展背景

中国资本市场六大作用与五大发展背景
中国资本市场六大作用与五大发展背景

中国资本市场六大作用与五大发展背景

中国资本市场六大作用与五大发展背景中国证券报2011-02-22 08:51

【文章正文】

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中国资本市场究竟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学界、政府和社会上不少人并不认为资本市场的作用有多大,他们大多都是从融资额和融资比例的角度来评判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地位的。不少学者都是拿资本市场的融资额与银行的融资额相比较,从而得出资本市场并不重要的结论,这是不正确的方法,也是不正确的结论。因为这种比较本身就不是衡量两种金融制度重要性的标准。在这2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资本市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正在与日俱增。概括地说,主要有六大作用:

第一,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到2010年底,中国经济总规模将接近40万亿,约6万亿美元,总规模超过日本。资本市场从资本筹集、公司治理、风险释放、财富增长和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今天很多看起来很成功、很强大的企业,可能已经破产倒闭了。所以说,资本市场是企业腾飞的翅膀,又是中国经济前行的动力。第二,资本市场加快了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资产的增长。经济的发展需要财富的集聚和优化配置,社会的进步需要财富的大幅度增加为前提。没有社会财富的增加,说社会会进步,我不相信。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不仅是经济成长的发动机,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一种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财富成长模式,建立了一种经济增长基础上的从可自由参与的财富分享机制。这个作用太重要了。以前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增量收入,存量财富缺乏成长机制,存量财富带来不了多少新增收入。我们有了钱就存到商业银行,储蓄存款怎么能增长你的存量财富呢?后来发现存款增加不了多少存量财富,就赶紧投资房子。一个社会,如果靠投资房子去成长你的存量财富,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金融体系不发达,金融体系没有提供投资者可自由选择的成长性资产。资本市场实际上创造了一种可选择的具有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财富成长机制。

我在很多地方都讲,所有的资产中,股票是最好的。各理论和经验都表明,从收益风险比、流动性等方面看,股票是现代社会最应配置的金融资产。美国一位教授写了一本书,拿股票、房地产、长期国债、黄金四种资产做比较,时间跨度是1896年到1996年的100年间。研究发现,在这四种资产中,收益最好的是股票,在股票中,中小企业好于蓝筹企业。第二位的是房地产,收益率只有股票的1/10。第三位是长期国债,最后是黄金。研究结果与中国的理财观念不同。大多数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刚好与此相反,黄金排在最重要的位置,投资房地产放在比投资股票更优先的地位。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说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财富成长机制,是有实证支持的。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建立了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财富分享机制。这是经济民主的重要体现。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加快了中国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1990年中国社会的金融资产,只有区区的3.8万亿,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几可以忽略不计。到2010年,中国全社会的金融资产超过了100万亿,其中,证券化金融资产(股票+债券)超过40万亿人民币,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这里面就有一个命题,就是资产没有泡沫。有人说,快速增长的金融资产中有大量泡沫,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和中国金融结构转型的必然表现,没有金融资产如此大规模的增

长,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难以维持。最近一年来,我心里总有一个情结或者说心中有一个彼岸,那就是如何让中国经济能够维持100年的增长,百年增长就是心中的彼岸。这个想法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美国跨世纪增长的启示。美国经济从上世纪初到这次金融危机,整整成长了100年。看看美国经济百年成长史,就非常清楚。百年间只有七年的衰退,主要在1929年-1933年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期。我在想,美国经济这样庞大的经济体,能够维持百年增长,其中必有奥秘。奥秘在哪里?细细想来,跟两个因素是有最密切关系的:其一,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革命,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成为美国经济长周期增长的起点。美国这样大的经济体,要进入几十年甚至百年增长周期,要有原动力。这个原动力一定是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之前,一定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翻开美国现代经济史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初,冶金技术的提高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加上后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推动了美国经济差不多40年的增长。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后工业化时代催生了纳斯达克和微软、英特尔、苹果等新型领袖企业的出现,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经济突然间开始加速,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和日本经

济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开始把日本抛在后面了,实际上美日两国的经济有一段时间是并驾齐驱的。中国经济要维持百年增长,没有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没有产业的转型,只想靠大规模投入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十二五”规划提出来的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是非常正确的。中国经济要实现一个长周期的增长发展,光靠人口红利是不够的,靠制度红利也是不够的,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需要找到一个产业革命的原动力。21世纪的产业革命从哪里开始?这个需要思考。我个人认为可能在新能源、新材料革命领域,也可能在生物工程方面。这些领域的产业革命可能会成为下一轮新的经济长周期增长的起点。经济增长长周期的逻辑过程,不会因为国别的差别和制度的差异而不同,具有同质性。其二,就是美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结构。这也是美国和日本在最近20年在经济上拉大差距的根本性原因。我在想,经济增长除了科技进步是最根本的动力源以外,还要有一个使科技进步这个动力源发挥乘数效应的加速器,这是什么呢?这就是现代金融。要让科技进步迅速有效率地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变成新型产业,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这种金融制度不仅要媒介资金供求,而且还能创造一种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源源不竭的金融资源增长机制。我始终认为,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要维持经济持续增长金融资源或者说

金融资产的大规模增长是一个必要条件。大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的,需要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本的力量去推动的,否则仅有科技进步是不够的,还是转换不成强大的生产力的。科技进步是原动力,是基础、是起点,现代金融提供了杠杆化的动力,是关键,是加速器。有些人忽视现代金融的作用,没有看到金融的杠杆作用。卖傻力气是不可能进入发达、富裕社会的。金融还是一种技巧,它能让你用相对少的功力,做很大的事情。于是你就要设计一种这样的金融制度,能源源不断地创造与经济规模相适应(有时也可能是超经济规模)的金融资产。在中国,显而易见,除了我们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以推动产业升级乃至产业革命外,还要设计一种能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竭金融资源的金融制度。我们现有的内需市场,现有的人口红利,使中国经济增长10年没有问题,但是,10年以后,即2020年以后怎么办?我们需要从战略的角度,设计一种适当的金融制度,这个适当的金融制度就是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它能够创造出与未来中国经济相匹配的源源不竭的金融资源。经济的百年增长,首先要设计好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就是科技进步和源源不竭的金融资本。除动力系统之外,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有压力释放系统或者说风险释放机制。没有风险释放机制,经济体系迟早都会崩溃。有了合适的风险释放机制,经济增长才

能持续,就像人需要解压一样。人如果24小时不停顿地工作,很快就会出问题。所以他一定要睡觉,睡觉是一种压力的释放,他还要聊天的,要散步,要交流,要看电影等等,这都是压力释放。经济也是这样,要设计经济增长的风险释放机制。这个风险释放机制是什么呢?是资本市场或者说以资本为基础形成的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通过资产证券化,使风险流动起来,使风险从存量化变成流量化,通过资产的流动实现风险的释放。这就是我的思考。按照这种逻辑走下去,中国经济可能可以维持百年增长。要知道20年的增长,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很大,是考虑在21世纪头20年高速增长之后还要持续增长,要像美国在20世纪那样增长100年。所以,金融资产的迅速增长,既是中国社会富裕的标志,又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源源不断的巨大金融资源,而且还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资本市场的作用。第三,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机制转型提供了天然的市场化平台,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没有资本市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市场使单个股东或者少数股东组成的企业,成为社会公众公司,对中国企业来说,这就是一种彻底的企业制度变革,是一种观念的革命。这种制度变革,使中国企业从为所欲为、无知无畏的盲

流的心态,转变成为既有制约又有激励的现代行为机制。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没有上市之前,个个都是盲流,目标终无所定;行为无所畏惧,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敢做,没有风险概念,没有约束力量,为所欲为。有了资本市场,成了上市公司后,它们在理念和行为机制上都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正在成为一个有目标,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理性行为人。很多企业,都说上市意味着企业脱胎换骨的变革,意味着从一个蛮荒时代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所以资本市场使中国的企业,不仅有股东意识和公司治理的概念,不仅有对收益与风险匹配原则的深切理解,而且通过强制性的信息透明度原则使其开始具有经济民主的精神。经济民主精神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就是要尊重股东,信息要透明,一切都要讲真话,要平等沟通和对话,这无不体现了经济民主的精神,一切从投票开始,由投票来决定。所以,资本市场使中国企业华丽转身、进而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中国企业的价值也得到了公正的评价。在我上大学和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在今天,全球百强甚至十强中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即使好莱坞大片的导演们恐怕也没有这个想象,但这已经是事实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十强中,无论是按市值,还是利润,还是销售额,都有两三席之地。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变化中,资本市场的作用特别重要。

第四,资本市场推动了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的变革,进而使其

逐渐向现代金融体系演变。所谓现代金融体系是指什么呢?是指以资本市场为基础构建的金融体系;所谓传统金融体系,是指以传统商业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也就是没有资本市场或者说资本市场不发达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主导的那个金融体系。在现代社会,刚才我谈了,金融体系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不仅仅是媒介资金供求关系的机制,而且还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以资本市场为基础构建的现代金融体系,已然具有资源配置特别是存量资源调整、分散风险和财富成长与分享三大功能,这就是在中国为什么必须发展资本市场的根本原因。我理解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不是实用主义的,而是具有战略目标的。第五,资本市场发展培育了数以千万计的具有风险意识的投资者,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投资者群体的金融意识、民主意识和政策观念。从来没有一所学校,也从来没有一种教育方式,能像资本市场那样,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普通的投资者那样真切地关心国家大事,那样深入地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那样富有理性地行使经济民主权利。例如,投资者很关心“十八大”什么时候开,关心货币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关心为什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加息,关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等等,这些问题过去都是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关心思考的,现在我们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都在思考这样宏大而高深的问题。投资者不仅关注国内大事,也关心国际大事,关心

爱尔兰危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关心朝韩危机,关心美日联合军事演习,如此等等,他们关心我们国家的未来,关心国际安全,关心经济政策的变化,有哪一所学校能做到?

资本市场使投资者富有理性地行使经济民主的权利。投资者通常在研究信息之后如果发现这家企业没有成长性,不值得投资,那就不买你的股票,这种决策是富有理性的。参加股东大会,任何股东都可以民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在中国,资本市场既是投资者的乐园,经济前行的发动机,也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孕育的摇篮。而这正是中国社会文明、民主、法制社会的重要基础,资本市场对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形成,国民素质的提高,公民意识的培育,比任何流于形式的口头教育都要好得多。第六,资本市场给全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收益风险在不同层次匹配的、可以自主选择并具有相当流动性的证券化金融资产。在消费品市场上,我们经常强调,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自主选择权,这是消费者自主权的核心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相对应的是,投资者也必须拥有自主选择投资品或资产的权利,这既是一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金融市场发达是否的重要标志。给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不同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具有充分流动性且信息透明的金融产品,是一国使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说,发展资本市场

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所在。

影响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

我讲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主要分析影响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把这些重要因素讲清楚了,心中才会有数,否则的话任何投资都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未来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市场呢?我认为,主要有五大因素或要注意五大背景:第一个因素或背景,是2011年乃至于未来的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时代。

全流通时代来临的起点是股权分置改革,标志是中石油和工商银行的全流通。它们的全流通使市场流通市值占总市值之比超过85%。全流通的市场,对市场的功能,对投资的理念,对市场的波动形态都会有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用股权分置时代或非流通时代的观念、方法、技术去看待这个市场。全流通时代的资本市场,资产定价的功能得以恢复,也就是说资产价格大体上是所有信息的集合反映,这与股权分置时代价格信息的扭曲完全不同。资产定价功能的恢复,会引起市场自身功能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将市场的主要功能放在IPO融资上,重组功能很弱,全流通之前的那些年代,每一次收购兼并重组都是掏空上市公司资源的掠夺行为,而全流通背景下市场的存量资源配置功能

将凸现。全流通的市场交易量将逐步放大。2007年之前,市场有两千亿的交易量就是天量,现在两千亿的交易量称之为地量。三、四千亿交易量属正常交易,超过5000亿的交易也会出现,未来交易量可能还会有所放大。交易量如此之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投资文化的某些特点。在中国的金融投资文化中,有两种极端的文化:一种是极端的稳健可以说是保守的文化。有了钱,就存银行,有的甚至是一扎一扎捆起来放在家里。极端稳健,害怕风险。绝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储蓄存款,的确是中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因。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什么没有存储压力,因为它有廉价的源源不断的来自于老百姓的巨额储蓄存款,成本很低,流量又稳定。这种成本低、数量大、流量不断的资金来源,极大地缓解了商业银行生存压力。这不像美国的商业银行那样,主动负债是其吸收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的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明显增大。所以,中国稳健的金融文化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文化决定了银行稳健的基石。稳健的金融文化在中国是占多数的,这种文化与年龄、职业有一定关系。另一种文化则非常冒险。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可以连续出现20个涨停板!我们都知道,韩国市场是高度投机的,一年换手率2.8倍。我们这几年的换手率9-10倍。中国金融文化里两个极端,保守和投机,与两种不同的金融制度相适应。保守的文化成为商业银行文化的基石,投机的文化

为中国股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活力。投机文化可能是股市的一种相对活跃的基因,缺少它不行;当然,太盛也必衰。在中国具有投机和冒险意识的人在增多,他们具有强烈的投资意识和机会意识,他们的财富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前一种文化的人。从以往的经验看,在中国股市上股指期货做空的人,比做多的人要赚钱。细细想来也有道理。在历史上,从统计规律看,衍生品种特别是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做多的人要胜过做空的,因为衍生品的基础资产的价值在成长。但是在中国,股指期货做空的为什么会胜过做多的?为什么会与全球市场的统计规律不一样呢?我想,除了市场的结构特征具有高度的卖压以外,与我们的政策实际上也是喜欢做空是一致的。我们的政策总体上看,是不希望市场涨得太快,市场一出现涨势,一般都会有调控政策出台,政策面基本上处在压抑市场的状态。美国的市场刚好相反,股票市场上涨没有人管,人人都说好,是市场兴旺发达的标志。市场大幅度下跌,一定会有人过问,SEC、美联储都会采取相应措施稳定市场,市场如若进一步恶化,美国总统都会发表演讲稳定信心。所以,美欧发达市场是阻止下跌,我们是控制上涨,这既是观念的差别也是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理念是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调整的。理念成为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障碍。时至今日,虽然社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发展理念有所变化,但仍没有实际性变化,社会

主流价值观似乎仍不太认同资本市场。对于股票投资,人们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甚至是歧视的。你说投资股票挣了两万,似乎没有什么人会为你高兴。这种文化的影响很大。有一个证券公司的董事长跟我说,在中国做证券投资就如同桑拿浴一样,总怀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反映了社会的一种价值观。从这个意义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道路仍很漫长,有一个非常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束缚着它。第二个是货币背景,这个货币背景就是通货宽松时代的来临。

通货宽松是金融危机的副产品,现在全球都进入了通货宽松的时代,到处充斥着正在贬值的货币。货币多了,价格涌动,一会儿是这个价格暴涨,一会儿又是那个价格飙升,这就是通货宽松时代的价格特征。在通货宽松的背景下,除了采取总量收缩政策外,还应采取结构性的疏导政策。通货宽松,一定会引起价格体系的变化,这个价格可能是CPI,也可能是资产价格,或者是黄金,或者是房地产,或者是股票等价格的上升。在中国现阶段,提高利率虽然可以收缩流动性,但同时也会通过外汇占款带来更大的流动性,所以,利率工具要慎用。实际上,数量工具不可能全部对冲掉过多的货币,只能对冲掉一部分,剩下的怎么办?只能采取结构性政策加以引导,使其进入可以吸纳大量货币又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领域。这是什么呢?我们显然不希望CPI涨得太快、太高,天天炒大蒜、炒蔬菜不行,会影响到人民的正常

生活,所以政策必须严加管控。大宗商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有密切关系。美元泛滥导致贬值预期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金价的上涨,哪里是消费引起的分明是美元贬值引起的。受其影响,铜、铁、锌、镍等等都上涨了。今天的大宗商品已经不是商品而是一种资产了,一种规避风险的资产。所以,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限制,余地很小。资产价格中有两部分,一是房地产,二是证券主要是股票。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对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潜在危害很大。目前出台的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的不是说要把价格压下来,压到让所有的人都买得起商品房的水平。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房地产调控的目的不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能买得起商品房,而是为了中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体系的安全。大家知道,房地产与商业银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按揭借款把房地产的风险与银行连在一起了,房价上涨到一定水平后,价格上涨的风险就开始转移到银行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这么来的。如不遏制上涨过快的房地产价格,中国的金融危机也会到来。过多的货币既不能进入消费品领域,又进不了房地产行业,那进到什么地方呢?股票市场。股市与银行体系有严格的界限,有防火墙。股票即使从6000多点到1660多点,银行的资产风险并没有什么增加,资产更没有什么损失。目前中国股市的价格是相对便宜的,没有泡沫,涨一涨没有什么危害。中国经

济在2010年增长较快,但股市的价格指数却下跌了14%左右,这不匹配呀。美国经济不怎么样,股市价格仍有较大幅度上涨。所以,让过多的资金进入股市没有什么不好。这样可以吸纳一部分流动性,总比大蒜、蔬菜价格上涨好,股票的适度上涨还增加人们的存量财富,从而推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第三个是融资背景,或者说巨大的融资压力。由于结构性缺陷,中国股市具有很大的融资压力,其中商业银行融资需求巨大且持续。巨大的融资压力与中国金融改革和创新不够有关。工农中建这些大商业银行,虽然2010年融了资,它们在2011、2012年可能还要融资。因为到2012年,就要执行巴塞尔协议Ⅲ,中国银监会对执行巴塞尔协议Ⅲ是积极的。我个人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很高了,过于安全就损害了效率了。稳健是一个很好听的中文词,稳健过头就是保守,就是损害了资本效率。巴塞尔协议Ⅲ,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本杠杆率,这也许是金融危机后去杠杆化的一个具体步骤。从巴Ⅱ到巴Ⅲ,在资产方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就必须补充资本金,而且要大规模补充资本金,包括核心资本和一级资本,最终必须达到12%-13%的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原来12倍的资本杠杆率,现在变成了8倍,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上市银行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来源之一。否则就要削减信贷资产。削减资产无非两个途径:一是

没有新增贷款。但这不可能!中国经济要增长8%,新增贷款必须要7万亿,没有7万亿新增贷款,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7万亿新增贷款,要消耗多少核心资本?至少5000亿。所以不增加新增贷款是不可能的。银行本来就是做贷款的金融机构,不贷款就不是银行了。既然停止新增贷款不可能,那就只有资产证券化了。通过资产证券化使信贷资产流动起来,对银行来说,这就是金融创新。我们的银行太臃肿了,太庞大了,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工商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13万亿,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到20万亿、30万亿,那要消耗多少资本?可以看出,资本市场的融资压力主要来自于金融创新不够,来自于资产证券化的程度不够。通过金融创新,让越来越庞大的银行资产流动起来,流动起来就释放了风险,当然也转移了收益。释放风险的前提是,必须转移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这是金融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商业银行有时候挺奇怪,说我这么好的信贷资产,为什么要证券化?他还舍不得卖呢!这是观念问题,是一个对风险、收益的理解问题。所以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商业银行的发展都要从金融改革和创新开始。中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都要减肥、消肿,臃肿看似很大,实则是潜在的危险。巨大的融资压力,会影响到2011年乃至2012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第四个是经济背景,即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和模式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从

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已经维持了10年,从2011年开始,我们还将维持10年的高增长。中国有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只要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做一些改革,做一些调整就可以实现。2000年以来,财政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增长的速度平均只有9%左右。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是6.8万亿,今年可能在8.4万亿左右,增长超过20%。如此下去,经济增长模式怎么转型?这样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只会形成政府推动性的经济增长,靠政府大规模的投资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是难以为继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必须改革,比例必须调整,要让居民消费需求、民间资本更多地去推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背景。在高增长的同时,经济也要进入模式转型的时代。我相信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够顺利推进,所以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也能够循序渐进地推进。模式的转型意味着资本市场的结构将会发生分化,结构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齐涨齐跌不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常态化的现象。结构分化的时代,考验人们的眼力和智慧。第五个是开放的背景,即把中国资本市场建成全球新的金融中心。

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我们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必须国际化。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更多的是全球资产配置中心。在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必须是可自由交易的货币,不仅如此,

人民币未来还要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只有这样国际金融中心才有可能建成。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巨大的红利。美国经济延绵一百年的增长,美元的国际化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没有美元的国际化,美国经济社会就会失去持续性的强大动力。美元国际化基础上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通过美元国际化和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既为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筹集了巨额的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源,又实现了其分散风险的目的。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量化投资分析资本市场分析报告

DUFE 实证金融与量化投资 学号:2015100406 专业:数量经济学 姓名:金博

一.阅读伯南克的“金融危机如何演变为经济危机?”,谈谈对金融体系、危机时央行的应对措施的认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007—2009年那场金融危机,全球所有国家无一幸免都受到极大冲击影响,影响力之广,持续期之长,是前所未有的。当危机发生时,全球的金融体系已经是更加复杂化和一体化了,而监管体系并没有跟上这些变化,这就导致美国金融界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类比的案例,而且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直接拿来借鉴的应对举措。但如果将这场危机放到历史视角下去理解,却是很有意义的。 在当前这场危机的直接诱发因素之间,最显著的两个因素就是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但这场危机之所以导致美国付出如此惨重的经济和金融代价,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恐慌本身,可以说,恐慌造成的代价不会小于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造成的代价。对于金融危机的形成,是不同金融机构,不同金融市场,不同金融行业间风险的溢出,在人们,机构,市场的恐慌中一点点传染,慢慢扩大造成的。金融体系间联系越紧密,传播的越快,最终造成的结果越严重,影响越广越深。 在此次危机中,美联储也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才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存在,并逐渐了解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随着对形势的了解越来越清楚,美国金融界便借鉴过去应对金融恐慌的经验,去指导他们对这场新危机的判断,并指导他们采取的对策。美联储的应对举措主要有4个元素:(1)降低利率,支持经济;(2)提供紧急贷款,增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推动金融体系恢复稳定;(3)采取救助举措(必要时,与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进行协调),防止金融机构无序倒闭;(4)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银行开展压力测试,评估其财务状况(和财政部及其他银行监管机构联合实施)。 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中国在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使金融体系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抵抗力。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加快金融的对内自由化,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谈到应对措施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我国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减少现有损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在减少损失方面,中国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美国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政府沟通,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同时,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势,避免错误的投资。二是应充分评估金融机构的损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尤其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防止损失在国内的传递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强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监管部门需要与市场主体保持一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第一单元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证券 春秋战国时期,王国的举贷的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末清初,在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历史上股票的雏形。 1872年(清朝同治十一年),洋务派仿照西方发起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招股,中国最早的股票出现了。 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证券市场曾经非常活跃,成为远东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二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的出现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且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股份制尝试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获得成功。1980年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 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 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83年7月,广东省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1 300万元。这是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定期3年的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三节债券的出现 1. 国债。中国于1981年7月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当时国债的特点是周期较长(10年)、不可转让,对购券的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尽管此时购买国债近乎一种行政摊派,但国债的出现仍旧唤醒了很多人的投资意识。 2. 企业债。从1982年开始,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到1986年底,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企业债总量约为100多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当代中国未来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当代中国未来发展 作者: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光明日 报》( 2016年03月15日06版)从去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十二五”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日益得到广泛认同,深入人心,成为两会“热词”。五大发展理念关乎发展方式、发展手段、发展步骤,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解决发展问题的行动指南。 五大发展理念有着很强的问题意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很多,比如,GDP总量很大,科技含量不足;经济发展总体平稳,行业与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均存在不协调;经济发展持续快速,环境恶化;食品丰富多样,有害物质增多;国门打开,一些领域因为创新不足不敢、不能走出去;经济发展了,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等等。我们党对前进中的问题有着清醒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也吸取了国外现代化经验。世界上很多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很长一个阶段,都把单纯的经济发展视为主要发展内容,问题不断积累,付出过巨大代价。我们不能重走人家的老路,重蹈人家的覆辙。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支撑。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吸取了别国实现现代化的教训,将过去简单的以生存型为主的发展观内容,转到以共享、和谐、幸福等为目标,引导中国未来发展。

任何发展都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引导。五大发展理念将当代中国发展价值目标具体化。当代中国发展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福祉。人民的幸福是我们一切发展措施实行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发展得失成败的试金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价值自觉。事实证明,五大发展理念继承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智慧,顺应了时代要求,把我们的发展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将发展手段、方式方法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凝聚发展力量的价值导引。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 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和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和 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或,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买卖,投资者则通过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通常指),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 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 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内设立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 于的二级证券市场,以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 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为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 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 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 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 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 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 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 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为公司股东单位。 2、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 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 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 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 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年发展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报告 一、二十年资本大国路 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的成立算起,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整整二十个春秋。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最初的“老八股”到如今近2000家的上市公司,从市值区区几千亿到如今接近二十五万亿居全球第三的市值规模。中国资本市场用了仅仅二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路程。历经二十年的风雨洗礼,中国跨入了资本大国之行列。 (一)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到现在近两千家。1990至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由8家发展为1740家,增长了200多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图11990年-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家数走势图 (二)沪深A股市值跃居全球第二。截至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24.27万亿元水平(3.57万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100.88%,成功超越日本(3.53万亿美元),成为列美国(15.08万亿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

数据来源:市值管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b5907343.html,/ 图5-21990年-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市值与GDP走势图 (三)A股投资账户数已超1亿,增长神速。(机构投资者) 截至2010年09月03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4,691.84万户,B股账户248.45万户;有效账户12,860.42万户。基金账户数3,297.32万户。截至2010年7月底,证券投资基金有626只,当月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达559.23亿元。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2009年上交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规模 图5-32002 2002— (四)证券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促进了千万企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上升到%,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1、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万亿、万亿、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摘要:市场的表现是远不如过去10年的上升走势,其中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证券市场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的调整。现在的投资者,正处在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并探求新的、有效的投资盈利模式过程中。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字: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债券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政府统一监管的前提下,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加上对证券的严格管制使得证券行业基本脱离经营体系,企业融资渠道缺失。而金融开放的现实才凸显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弱小及其难以抵挡外来的压力和竞争的状态。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生和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尽管经历了各种坎坷,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制度不断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不断成熟,逐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普遍公认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巨大的融资需求将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资本市场来满足;其次,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调整

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高度依赖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迫切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金融风险,而这种转变必须通过做强做大中国资本市场来实现;第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和建设新农村等重要领域,也要求资本市场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第五,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竞争日益加剧,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模式日新月异,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需要资本市场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资源跨地区和跨产业的整合,通过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一、资本市场的现状 (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09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718家,已是1990年的118.7倍。 据中国证监会统计,目前沪深两市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有1050家,仅发行B股的24家,同时发行A、B股的86家。境外上市公司(H股)共66家,仅发行H股的39家,同时发行A、H股的27家。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到45794.37亿元,流通市值为15063.82亿元。全年期货市场交易总量超过13.64亿元,约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1/3。 (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逐步得到发挥 2008年市场融资3396亿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5家,其中中小企业69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同时,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年171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3273亿元,每股收益增加75%。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4年以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间接融资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然而在2006年宏观经济续写“中国奇迹”、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的情况下,股票融资占全部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5.6%,较上年提高2.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99提高到20:80,实现了跨跃式进步。 (四)主流公司回归A股市场势头强劲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掀起了大蓝筹股的回归浪潮,2008年,交通银行、中国神华等在H股市场上市的优质超级蓝筹股陆续回归A股市场,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五)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逐渐显现 2007年、2008年股票市值分别占当年GDP的43%和130%,基本反映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正在逐步增强。 (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截至2008年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15 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5家证券公司获得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有待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结构有待完善 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也有待发展,体现在市场规模较小,品种结构简单,品种创新相对不足,投资者结构需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实力有待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场狭小。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二)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还未形成,股票发行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仍然采用高度依赖行政审批的核准制和额度制,债券市场发行机制存在诸多缺陷,交易机制有待完善且交易成本较高,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机制,降低了市场的

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一、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自上世纪80年初问世以来,在历经了二十年风云变化之后,虽然市场规模目前尚小,且存在种种问题,但是这二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多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体系无规范到渐成体系,逐步规范化的演进过程。从1989年开始本着“试的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来试点运营我国股市以来,直到1995年以前我国股市要关停,要关门的这类利空消息就一直不断。我国资本市场就一直被各种利空事件笼罩。在我国坚定信心要把资本市场做下去的时候,“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这一场我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平稳过度之后,我国终于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2007大牛市之后,却在狂欢的一年之后,投资者遭遇血洗,然后是长达近10年的大熊市,市场热点迟迟难以重燃。2015年大牛市行情走过半年后,迎来的是急速下跌,流动性枯竭,等等。我国资本市场正是在这些大大小小不断的事件中不断的摸爬滚打,历练成长。 也正因为此,不难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市场的功能也未做到最大化的价值发挥和有效利用。首先,在资源配置的优化,资金筹备,公司治理,为投资主体提供拓展财富的机会等方面还很欠缺很不完善,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依旧低下。面对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和多样化的投资需求,金融工具的品种还不够丰富,资本市场的层次也很单一,社会资本转化投资的效率也还很低。其次,无论是融资方式还是融资环境,与境外市场相比,我们的资本市场仍然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前行,再就是风险控制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开拓。总体来说,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还很低,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仍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潜力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1、市场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自问世以来就背负着为国有企业解脱困境的使命,而这种使命直接造成了企业股本结构和资本市场的不合理。这种市场结构的不合理直接表现为股票市场的发展领先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场内交易领先于场外交易的发展;在我国只有现货市场,没有其他金融衍生商品市场的时期,市场的可投资产品过于单一,投资风险集中堆积,不利于风险分散,

1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伴随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中国资本市场的要素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结束了新中国没有正规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是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尝试,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零起步。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由探索到逐步推广、由起步到快速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使我国基本完成了由资本穷国向资本大国的转变,并向资本强国迈进。 一、资本市场萌芽孕育阶段 新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0 年1 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支行新居办事处向当地红砖厂成功发售280 万股,每股1 万元的“红砖股票”,它的发行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意义重大,标志着新时期中国股票市场的萌芽。1981 年,我国首期国库券发行,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萌芽。可以说,“红砖股票”和首期国库券的发行把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推上了新的历史舞台。随后在1982-1985 年短短的四年间,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不断出现在国企中或公开发行股票的现象。其中,影响较大的两次股票发行是上海“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股票的发行。1984 年11 月18 日,上海飞乐音响以每股50 元,向社会公开发行1 万股股票;1985 年1 月14 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10 元,分别发行法人股5 万股和个人股45 万股。这两次股票发行被海外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在此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股票、股份公司等认识不充分及其它一些原因,股票和国债的发行规模较小,发行企业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只有一级发行市场,没有二级流通市场。另外,一些企业以“股票”之名发行,实际发行的却是有固定期限和有提前兑现的选择权“企业债券”。但在这一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种子已经萌芽并开始逐渐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