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感染症状

寨卡病毒感染症状
寨卡病毒感染症状

寨卡病毒感染症状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是一种通过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多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土著居民身上发现。最早发现该病毒是在乌干达寨卡丛林恒河猴中,随后在坦桑尼亚、密克罗尼亚、波利尼西亚、巴西、中国等居民身上均有发现。感染病毒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

起初,患者症状表现轻微,低热、出疹、头痛、眼红,数天后,关节疼痛、眼眶痛、无力、恶心呕吐、腹痛、口腔溃疡等症状相继出现。但伴发症状较为少见,多数人症状表现温和,持续时间短。严重者需住院接受治疗,与外界隔离。

如果新生儿感染病毒,病情较为严重,头部会畸形。头部畸形由寨卡病毒感染婴儿大脑,导致婴儿脑组织钙化,皮质萎缩,进而引起脑室萎缩。小部分婴儿因中枢神经受累会出现关节挛缩,关节红肿疼痛。病情无法控制时,婴儿会死亡。

另外,妈妈在怀孕期间要做好预防措施,不要到疫情高发的国家旅游,外出穿戴严密遮挡身体各部位的衣服,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低热、出疹、头痛、关节疼痛、结膜炎症状,提高警惕,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及早治愈疾病,确保自己和宝宝安全。

寨卡病毒并发症是什么

目前寨卡病毒的并发症尚不清楚。2015年寨卡病毒高发期间,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的概率增高,多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另外,自波利尼西亚发现寨卡病毒后,患者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概率也增高。小头畸形、格林巴列综合征可能为寨卡病毒并发症。

何为小头畸形?小头畸形指婴儿头部比同龄婴儿头部小很多,直接原因是妈妈在怀孕期间感染疾病,婴儿在子宫内脑部发育异常。婴儿小头畸形也可能由其他原因所致,如环境污染、先天遗传、妈妈喝酒过度或子宫有毒素等。另外,妈妈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如出风疹等,婴儿出生后也有可能小头畸形。小头畸形儿大脑发育异常,智力会比同龄人低。

何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放射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乳头水肿。病情危重者四肢瘫痪、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得不到缓解,生命会有危险,即使度过危险期,也有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坠积行肺炎脓血症、肺栓塞尿潴留、褥疮深静脉血栓等。

寨卡病毒怎样治疗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带答案

遵义市传染病医院寨卡病毒病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5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 3、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4、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 5、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6、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传染源。 7、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4分) 1、寨卡病毒病潜伏期可能为(B) A.3-7天 B.3-12天 C.7-12天 D.14天 2、寨卡病毒病疫情高峰多出现在(B)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3、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孕导致新生儿(A) A.小头畸形 B.肝损害 C.心脏疾病 D.肾功能异常 4、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 A )进行鉴别诊断。 A、基孔肯雅热 B、鼠疫 C、霍乱 D、中东呼吸综合症 5、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C),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A、5天 B、3天 C、7天 三、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5分)

1、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我国( BDF )。 A.江西省 B.海南省 C.广西省 D.广东省 E.陕西省 F.云南省 G.湖北省 H.河北省 I. 山西省 2、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我国(EHI)的广大区域 A.江西省 B.海南省 C.广西省 D.广东省 E.陕西省 F.云南省 G.湖北省 H.河北省 I. 山西省 3、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表现有(ACDFG) A.发热 B. 流涕 C.皮疹(多为斑丘疹) D.关节痛 E.咳嗽 F.肌肉痛 G.结膜炎 4、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AD )并发症。 A. 神经系统 B.心血管 C.肝脏系统 D.自身免疫系统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殷文武 2016年4月11日

寨卡病毒(Zika Virus) ?是一种蚊媒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目前在美洲地区流行的为亚洲型?1947 年,首次在乌干达Zika森林恒河猴体内分离出?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 ?同属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等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 ?无症状感染很常见,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罕见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婴幼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寨卡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疾病 ?WHO(2016年4月7日): ?基于现有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寨卡病毒 感染可导致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已达 成强烈科学共识 ?6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寨卡病毒感染致小头畸形 ?1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寨卡病毒感染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 ?已发表文献研究表明: –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研究估算结果,孕妇妊娠头三个月感染寨卡病 毒,其胎儿小头畸形患病率最高,约为1% ?巴西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孕妇头三个月感染寨卡病毒并出现寨 卡病毒病症状,胎儿小头畸形患病率为22% –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感染者并发GBS概率为2.4/万

8.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 (2016年第1版)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

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寨卡病毒病诊疗防控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4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 3.(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 源。 4.(蚊媒传播)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 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5.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 痛)、(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6.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 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7.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3—12)天。 8.寨卡病毒病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9.寨卡病毒尚无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寨卡病毒 病通常症状较轻,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10.寨卡病毒病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二、单选题:(每题10分) 1. 寨卡病毒对以下哪种消毒剂敏感?( E ) A.70%乙醇 B.1%次氯酸钠 C.脂溶剂 D.过氧乙酸等消毒剂 E.以上都是 2.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 A )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A.24 、 2 B.48 、6 C. 12 、 2 D.24 、 4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医博士)

医博士2016年寨卡病毒病答案 寨卡病毒病(一)ABAED ? 1.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伊蚊叮咬 o B、母婴传播 o C、血源传播 o D、性传播 o E、空气传播 ? 2.寨卡病毒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人群普遍高危易感 o B、孕妇 o C、儿童 o D、老人 o E、婴儿 ? 3.黄病毒的灭活时间是(20)答案不确定 o A、60℃30分钟 o B、50℃30分钟 o C、60℃20分钟 o D、30℃30分钟 o E、60℃100分钟 ? 4.寨卡病毒的形态(20)答案不确定

o A、杆形 o B、梭形 o C、蝌蚪形 o D、椭圆形 o E、球形 ? 5.关于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o B、ZIKV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主要的传染源 o C、可能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D、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E、病毒血症≤10天 寨卡病毒病(二)ADBEC ? 1.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约80%的人为显性感染 o B、仅有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 o C、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 o D、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o E、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 2.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多少天(20)答案不确定 o A、3-7天 o B、3-9天

o C、7-12天 o D、3-12天 o E、14天 ? 3.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的治疗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o B、在登革热被排除之前尽量给予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o C、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o D、发病第一周内,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o E、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 4.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进行鉴别诊断(20)答案不确定 o A、结核病 o B、鼠疫 o C、霍乱 o D、中东呼吸综合征 o E、基孔肯雅热 ? 5.寨卡病毒预防时,如果从寨卡流行区归来,多长时间内避免献血(20)答案不确定 o A、2天 o B、3天 o C、4周 o D、5周 o E、6周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CAABA

2016年度寨卡病毒防控相关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6年度寨卡病毒病相关知识考试 姓名:科室:分数: 一、填空题(共60分,每空3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 3、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传染源。 4、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病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5、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6、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7、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确诊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8、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9、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美洲、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 10、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1、寨卡病毒病潜伏期可能为(B) A.3-7天 B.3-12天 C.7-12天 D.14天 2、寨卡病毒病疫情高峰多出现在(B)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3、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孕导致新生儿(A) A.小头畸形 B.肝损害 C.心脏疾病 D.肾功能异常 4、感染寨卡病毒后,约(B)的人为隐性感染。

A.90% B.80% C.30% D.70% 5、感染寨卡病毒仅有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C)天后自愈。 A.3-7天 B.5-7天 C.2-7天 D.14天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1、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 AD ) A.埃及伊蚊 B.赫布里底伊蚊 C.盾纹伊蚊 D.白纹伊蚊 2、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我国( BDF )。 A.江西省 B.海南省 C.广西省 D.广东省 E.陕西省 F.云南省 G.湖北 H.河北省 I. 山西省 3、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我国(EHI)的广大区域 A.江西省 B.海南省 C.广西省 D.广东省 E.陕西省 F.云南省 G.湖北省 H.河北省 I.山西省 4、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表现有(ACDFG) A.发热 B. 流涕 C.皮疹(多为斑丘疹) D.关节痛 E.咳嗽 F.肌肉痛 G.结膜炎 5、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AD )并发症。 A. 神经系统 B.心血管 C.肝脏系统 D.自身免疫系统 四、问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寨卡病毒宣传要点包括哪些方面? 答:寨卡病毒病由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咬传播;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除一般旅行健康提示外,应提醒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2、媒介伊蚊应急控制要点包括那些方面? 答:做好社区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教育群众做好个人

寨卡病毒预案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寨卡病毒病(Zika )应急处理预案 为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 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处理预案。 一、成立医院寨卡病毒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友平 副组长:黄效忠、张悦、胡晓宇、唐清美、舒秉俊、徐余波、王茜成员:陈建建、杨继敏、万水珍、段淑云、芦盛贞、熊跃、徐小平、张黎明、钟标、桂宇芳、吴敏、罗光渠、姚启文、徐迅、陈华、应为峰、孙宁、马跃东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院范围中寨卡病毒病的疫情监控,疫情处理病人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传染病防控管理组、医疗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和秘书组。 (一)传染病防控管理组 组长:张悦 副组长:万水珍、段淑云、芦盛贞 组员:陈智华、张黎明、谢红、彭群、宋小兰、陈敏、王超、詹军华

防疫组职责为:负责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实施,提出控制疫情的意见建议、措施及效果评估、消毒隔离工作,负责寨卡病毒病的疫情报告,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二)医疗专家组 组长:唐清美 副组长:杨继敏、芦盛贞 成员:陈建建、章永南、熊江琴、樊萍、张太阳、李宇丹、胡苏平、龚水萍、万锦华、冯志、何青云、徐小平、张黎明、刘冬香、郭艳、付莲英、熊年秀、涂长英、胡江敏、陈淑玲、徐爱玉、杨海兰、熊继华、李桂芳、熊琼、邙梨花、陈萍 医疗专家组职责为:负责寨卡病毒病例诊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参与疑难病的会诊,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舒秉俊 副组长:罗光渠 组员:熊跃、孙宁、陈华、姚启文、徐迅、马跃东 后勤保障组职责为:负责后勤保障体系的系列化服务,做好媒介监测与控制,参与协调组织。 (四)信息管理组 组长:唐清美 副组长:吴敏、桂宇芳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版)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近期,巴西出现寨卡病毒疫情。为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来源: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卫发明电【2016】5号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近期,巴西出现寨卡病毒疫情。为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与疫情发生地有人员往来的口岸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强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使其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寨卡病毒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广东、海南、云南等重点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1 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防控知识培训

寨卡病毒防控知识培训 一、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巴西流行的为亚洲型。该病毒可被高锰酸钾、乙醚和60℃以上温度灭活。现目前我国南部发现该病毒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二、哪些蚊子传播寨卡病毒? 埃及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三、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蚊虫叮咬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曾从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3.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四、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五、该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期是多久? 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2―12天。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 六、该病的发病季节? 寨卡病毒的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七、感染寨卡病毒病后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知识问答

寨卡病毒知识问答  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孳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3.目前全球哪些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全球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1月30日,发生本地疫情的国家已包括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30个国家/地区,其中: 美洲(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 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瓦努阿图; 非洲(1个国家/地区):佛得角。 出现输入性病例的国家/地区(16个): 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 欧洲11个: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

亚洲2个:中国台湾、以色列; 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 4.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5.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6.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8.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9.寨卡病毒病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

仁寿县涂家乡卫生院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时间: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6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 3、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4、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3-12 )天。 5、(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6、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 7、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8、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二、单选题(每题10分) 1. 寨卡病毒对以下哪种消毒剂敏感?( E ) A、乙醇 B、次氯酸钠 C、脂溶剂 D、过氧乙酸 E、以上都是 2、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 A )进行鉴别诊断。 A、基孔肯雅热 B、鼠疫 C、霍乱 D、中东呼吸综合症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 A )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寨卡病毒病”。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A、24 2 B、48 12 C、12 2 D、72 6 4、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C),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A、5天 B、3天 C、7天 D、11天

寨卡病毒2016汇总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 (2016年第2版)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3月8日,至少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的5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我国于2016年2月9日在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3月11日共发现输入性病例13例。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0.5%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一般在10天以内。在感染者的唾液、尿液、精液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RNA,且持续时间可长于病毒血症期。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以及台湾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三)人群易感性。

寨卡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考试卷

**县寨卡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考试卷 单位:姓名: 一、填空题(5分*10空,共50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 )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叮咬传播。 2、寨卡病毒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 )或结膜炎,极少出现死亡。 3、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导致胎儿()甚至死亡。 4、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 5、全球()洲可能有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 6、查病人流行病学史,是指病人发病前()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7、对寨卡病毒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二、选择题(5分*4题,共20分) 1、寨卡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B.母婴传播; C.血液传播; D.和性传播。 2、寨卡病毒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A、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B、防止蚊虫叮咬,充分灭蚊并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机会; C、清除伊蚊滋生地; D、加强个人防护; E、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3、当前寨卡病毒病的报告需要注意哪些()。 A、报告的对象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 B、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报; C、如为输入性病例须在备注栏注明来源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X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X省X市X县”; D、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上报。 4、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确诊应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复核后予以确认的情形有() A、各省份发现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复核确认; B、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及暴发疫情的指示病例和首发病例标本的复核检测。 三、问答题(20分*1题,共20分)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 (第一版)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2007年以前,全球仅报告14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例,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台湾也报告1例来自泰国的输入性病例。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能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存在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伊蚊,近年来与之传播方式相似的登革热输入性疫情持续增多,并在南方部分省份引起了较大规模的暴发疫情。随着与相关国家或地区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我国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病例输入,不排除

在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的可能。为指导各地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本防控方案。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胞(C6/36)、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

寨卡病毒病报告

寨卡病毒病的须知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该病毒可被60℃以上温度、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灭活。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寨卡病毒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 1.蚊媒传播 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埃及伊蚊为最重要的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1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四、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 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

金沙县人民医院 寨卡病毒疫情防控方案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的通知要求【国卫发明电〔2016〕4号】,近期,巴西暴发寨卡病毒疫情。为做好院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防控准备工作,经医院研究特制订此防控方案。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措施。 (一)领导小组: 组长:阳宗烺(院长) 副组长:汪道杰(副院长) 朱天利(副院长) 游先念(副院长) 成员:胡磊、敖敏、庞代奎、杨薇、胡莹、温在平、朱红健、饶静、周天海、王海宏、刘国兰、李本先、 黄春前、代月、张应德、韦继刚、 职责:全面负责全院寨卡病毒救治及防控工作,统筹安排,调配人员,组织人员梯队准备,安排院感控制,传染病报告及信息的上传下达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二)救治专家组: 组长:游先念 成员:朱红建、饶静、周天海、王海宏、余贵齐、 庞代奎、代月、胡莹、杨薇、张应德职责:全面负责寨卡病毒的诊断、治疗、会诊及培训学习相

关工作。 (三)院前急救组 组长:游先念 副组长:周天海 成员:急诊科、车队全体人员 职责: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好技术、人员,物资,及思想准备,进行必要的寨卡病毒救治及转运演练,确保一旦疫情发生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工作,急诊120做好重症或疑似病人的急救转诊等工作的准备和演练,如果有疫情发生,各科医护人员,随时听从调配。 (四)防保组: 组长:宋桂玲 成员:院办、信息科、保健科全体人员 职责:负责寨卡病毒期间网络保障、信息宣传、传 染病上报监督、管理工作。 (五)院感防控组: 组长:杨薇 副组长:张晓静 成员:感染科、门诊、急诊科、检验科及发热门诊相关人员。 职责:负责寨卡病毒感染期间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六)护理组: 组长:胡莹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2016医博士)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2016医博士)

医博士2016年寨卡病毒病答案 寨卡病毒病(一)ABAED 一、单项选择题(5道,共100分) ? 1.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伊蚊叮咬 o B、母婴传播 o C、血源传播 o D、性传播 o E、空气传播 ? 2.寨卡病毒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人群普遍高危易感 o B、孕妇 o C、儿童 o D、老人 o E、婴儿 ? 3.黄病毒的灭活时间是(20)答案不确定 o A、60℃30分钟 o B、50℃30分钟 o C、60℃20分钟 o D、30℃30分钟 o E、60℃100分钟 ? 4.寨卡病毒的形态(20)答案不确定

o A、杆形 o B、梭形 o C、蝌蚪形 o D、椭圆形 o E、球形 ? 5.关于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o B、ZIKV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主要的传染源 o C、可能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D、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E、病毒血症≤10天 寨卡病毒病(二)ADBEC 一、单项选择题(5道,共100分) ? 1.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约80%的人为显性感染 o B、仅有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 o C、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 o D、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o E、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 2.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多少天(20)答案不确定 o A、3-7天 o B、3-9天

o C、7-12天 o D、3-12天 o E、14天 ? 3.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的治疗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o B、在登革热被排除之前尽量给予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o C、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o D、发病第一周内,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o E、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 4.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进行鉴别诊断(20)答案不确定 o A、结核病 o B、鼠疫 o C、霍乱 o D、中东呼吸综合征 o E、基孔肯雅热 ? 5.寨卡病毒预防时,如果从寨卡流行区归来,多长时间内避免献血(20)答案不确定 o A、2天 o B、3天 o C、4周 o D、5周 o E、6周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CAABA

寨卡病毒病及防控

寨卡病毒病及防控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2007年以前,全球仅报告14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例,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 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台湾也报告1例来自泰国的输入性病例。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能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存在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伊蚊,近年来与之传播方式相似的登革热输入性疫情持续增多,并在南方部分省份引起了较大规模的暴发疫情。随着与相关国家或地区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我国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病例输入,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的可能。为指导各地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本防控方案。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胞、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

寨卡病毒感染症状

寨卡病毒感染症状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是一种通过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多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土著居民身上发现。最早发现该病毒是在乌干达寨卡丛林恒河猴中,随后在坦桑尼亚、密克罗尼亚、波利尼西亚、巴西、中国等居民身上均有发现。感染病毒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 起初,患者症状表现轻微,低热、出疹、头痛、眼红,数天后,关节疼痛、眼眶痛、无力、恶心呕吐、腹痛、口腔溃疡等症状相继出现。但伴发症状较为少见,多数人症状表现温和,持续时间短。严重者需住院接受治疗,与外界隔离。 如果新生儿感染病毒,病情较为严重,头部会畸形。头部畸形由寨卡病毒感染婴儿大脑,导致婴儿脑组织钙化,皮质萎缩,进而引起脑室萎缩。小部分婴儿因中枢神经受累会出现关节挛缩,关节红肿疼痛。病情无法控制时,婴儿会死亡。 另外,妈妈在怀孕期间要做好预防措施,不要到疫情高发的国家旅游,外出穿戴严密遮挡身体各部位的衣服,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低热、出疹、头痛、关节疼痛、结膜炎症状,提高警惕,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及早治愈疾病,确保自己和宝宝安全。 寨卡病毒并发症是什么 目前寨卡病毒的并发症尚不清楚。2015年寨卡病毒高发期间,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的概率增高,多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另外,自波利尼西亚发现寨卡病毒后,患者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概率也增高。小头畸形、格林巴列综合征可能为寨卡病毒并发症。 何为小头畸形?小头畸形指婴儿头部比同龄婴儿头部小很多,直接原因是妈妈在怀孕期间感染疾病,婴儿在子宫内脑部发育异常。婴儿小头畸形也可能由其他原因所致,如环境污染、先天遗传、妈妈喝酒过度或子宫有毒素等。另外,妈妈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如出风疹等,婴儿出生后也有可能小头畸形。小头畸形儿大脑发育异常,智力会比同龄人低。 何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放射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乳头水肿。病情危重者四肢瘫痪、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得不到缓解,生命会有危险,即使度过危险期,也有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坠积行肺炎脓血症、肺栓塞尿潴留、褥疮深静脉血栓等。 寨卡病毒怎样治疗

寨卡病毒及预防

寨卡病毒及预防 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原是非洲丛林的名字,后来病毒爆发,科学家分析成因时发现这种病毒来源于这片非洲丛林的一群猕恒河猴,于是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扩散速度快,2015年以来已扩散至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 首次被记载的寨卡病毒病例于2007年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出现。2013年10月开始,寨卡病毒传到波利尼西亚,感染上万人,疫情严重。2015年5月,疫情持续发酵,巴西出现大批感染者,成千上万人生命被威胁。截至2016年,45个国家发生寨卡病毒疫情,包括哥伦比亚、墨西哥、玻利维亚、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巴西、圭亚那等。 至2016年2月底,中国出现三个寨卡病毒感染者,其中一个为38岁的义乌人。患者曾去斐济和萨摩亚旅游,回国后出现无诱因的发热畏寒症状,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 寨卡病毒如何传播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直径20nm,是一种虫媒病毒,通过伊蚊进行传播。伊蚊有两种,一种是出现在温带区域的白纹伊蚊,一种是出现在热带区的埃及伊蚊。由于这两种蚊子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所以又被称为花脚蚊。 被伊蚊叮咬后,起初人并不会出现不适症状,3-12天后才会出现病发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发热、关节痛、结膜炎、皮疹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足底发红发肿、舌苔发红、舌头干裂、口唇干裂等症状也会相继出现。寨卡病毒的症状与登革热和基孔肯的症状非常相似,容易造成误诊,需通过血清学检查才能辨别。 为预防疾病,切断传染源尤为重要,不要去寨卡病毒高发区,及时清理家中污水。到丛林区游玩记得穿覆盖全身各个部位的衣服,涂抹防蚊水。只有减少与蚊虫的接触机会,做好保护措施,方可减少感染机会。以上措施都是避免蚊虫叮咬的有效措施,各位妈妈和宝宝都应遵守。如果发生感染,立即到医院做详细检查,非感染者购买药物治疗,感染者接受长期的隔离治疗。 寨卡病毒如何治疗 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潜伏期为3-12天,急性症状有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其他症状有恶心呕吐、头痛肌痛、皮肤瘙痒、口唇干燥等,症状较温和,需对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