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一节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与非文学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字论略》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魏晋前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论语》:文学为孔门四科之一

诗有多方面作用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古希腊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文学(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小结

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本赏析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中国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陆机:“诗缘情”

钟嵘:“滋味”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西方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查里斯·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追求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便条

威廉斯

便条This Is Just to Say

我吃了I have eaten

放在the plums

冰箱里的that were in

梅子the icebox

它们and which

大概是你you were probably

留着saving

早餐吃的for breakfast

请原谅forgive me

它们太可口了they were delicious

那么甜so sweet

又那么凉so cold

《便条》分析

分行排列成“诗”的样式,无诗意的应用文就摇身一变成“诗”了吗?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

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阿·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论》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童庆炳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1981)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征论”(1982、1984)

?相关文章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文学与审美》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

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文本赏析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

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

无功利与功利

形象与理性

情感与认识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是无功利的

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文学的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鲁迅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功利性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

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文本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文本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

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

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

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

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如卡西尔所说

卡西尔

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卡西尔:《人论》

文本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陶渊明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中的理性

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

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于理性的力量

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

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

文本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本赏析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形象与理性(小结)

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学是形象的

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学蕴含某种理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

?审美情感的特征

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它们而显现

文本分析

雨果:《巴黎圣母院》

读者可以从对形象的直觉中体味出来: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美与内美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多外丑内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主教克罗德外善内恶。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也是认识的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

文本赏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文本赏析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情感与认识(小结)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起来考察。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小结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阿多诺

?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

中,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

阿多诺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一方面,它又属于现实,属于这个社会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现象的。

——阿多诺:《美学理论》

第三节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

?文学与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文学与话语

?何谓话语

话语(discourse),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四种“话”的区分:

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

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语)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文本)

文学与话语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

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1angue,或译语言、语言结构)和言语(parole)两种成分,前者指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福柯的话语理论

话语指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文学与话语

?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话语的特殊性

文学是一种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有具体社会关联性,与社会权力关系有紧密联系

文学与话语

我的观点是,最为有用的是把“文学”视为一个名称(name),人们在不同时间出于不同理由把这个名称赋予某些种类的写作,这些写作则处在一个米歇尔·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的完整领域内;如果有什么应该成为研究对象的话,那就是这一完整的实践领域(whole field of practice),而不仅是那些有时被颇为晦涩地贴上“文学”标签的东西。

——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

文学与话语

?文学话语五要素

说话人

受话人

文本

沟通

语境(context,又译上下文)

文学与话语蕴藉

?何谓蕴藉

“蕴藉”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蕴藉包容性的含义: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中国古典美学中论蕴藉

刘勰、张炎、贺贻孙、王夫之、赵翼、刘熙载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把“酝(蕴)藉”作为评价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

?《文心雕龙·隐秀》:“文外之重旨”、“以复意为工”,提出“重旨”和“复意”,指文章蕴含其他重要意义

?强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

张炎、贺贻孙

?张炎《词源·杂论》评元好问词

“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

?贺贻孙《诗筏》

“诗以蕴藉为主,不得已而溢为光怪尔。蕴藉极而生光,光极而怪生焉。李、杜、王、孟及唐诸大家,各有一种光怪,不独长吉称怪也。

怪至长吉极矣,然何尝不从蕴藉中来。”

“所谓蕴藉风流者,惟风流乃见蕴藉耳;诗文不能风流,毕竟蕴藉不深。”

王夫之、赵翼、刘熙载

?王夫之《古诗评选》评江淹诗

“寄意在有无之间,慷慨之中自多蕴藉”

?赵翼《瓯北诗话》赞李白古乐府诗

“皆酝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

文学与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

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

文本赏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含蓄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

限。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

——沈祥龙:《论词随笔》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叶燮:《原诗·内篇》

文本赏析

长信宫词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含混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含蓄与含混

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

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

文本赏析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文本赏析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踟躇着,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 一。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主要是就文学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制制度来说的,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也是就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来说的,那么,什么是意识形态呢?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及其他艺术等。 由于意识形态一词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因而与人们所处于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形成了复杂的联系。论析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必须从○1文学与话语○2文学与社会○3文学与反映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文学与话语 在讲这一标题之前,有必要把话语、语言、言语、文本辨析一下。 语言:是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相应的语音、词汇系统和语法体系,它是言语活动的社会性部分。它超越和支配着言语,而又在言语中获得自己的具体存在。 言语:是指在具体日常情境中进行的个体语言活动。 语言和言语虽然相互依存,但决不能混为一谈,这种关系,就像象棋游戏中的那一套下棋规则同一盘盘具体棋局的关系一样。每一盘棋局必须遵守规则;规则超越棋局却又只能在每盘棋局中获得自己的具体形式。 话语: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行动为或活动,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这个概念里面有五个关键词要注意 A、说话人(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作家) B、受话人(接受者,读者) C、本文(text 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它是作家创作的产品,其自身具有召唤结构,具有潜在多释的可能性,但其意义和价值并未实现。 D、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 E、语境,就是使用评议的环境,是话说人和受话人的语话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例如,宋代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见书,语境:本诗写于作者每一次辞去宰相职务后南归时他看到了实施新法后带来的新气象,表达了要再接再厉,再度回朝执政,继续推行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答案解析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基本概括: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1)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 文学概念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两种含义。 ①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 ②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2)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 ①在现代世界,通行的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②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答:(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

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3)文学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文学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经过能动创作的文学作品显然要高于生活。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理解: (1)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纠缠在一起。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中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3)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 ↑ 共时←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 一、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说: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够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抒情叙述里的手法:陌生化、典型、意境、意象 陌生化: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于不经意中把人引入一个奇美的艺术之境。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的美学特征。 意境: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简答 1、什么是文学叙事? 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2、什么是文学创造(过程,文学构思,创作动机,艺术发现)?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分为材料储存、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连,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价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善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3、文学活动的构成? 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情和情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读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4.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5.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6.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7.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接受学则突破传统的文艺批评模式,将视角探入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2)以马恩创立的,列毛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为指导。 二:中国特色。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为土壤去移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现实经验,充分借鉴传统文学理论的精华,敢于面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复杂事实,敢于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采用一些新方法,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就一定能健康建立并发展起来。 2.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1、四要素构成: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列举几种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包括巫术发生说(P37)、宗教发生说(P38)、模仿说(P39补充)、游戏发生说(P39)以及劳动说。 2、劳动说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件。这是因为人通过劳动既锻炼了大脑,又在劳动中解放了前肢,同时在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在集体劳作过程中,为了传递信息、协调行动,产生了最初的文学。如鲁迅把这样的产生过程称为“杭育杭育派”。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如远古诗歌《弹歌》就为:“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生动地描写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是诗、乐和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它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狩猎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劳动动作的声音和节奏,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因此,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巫术说”、“宗教说”还是“游戏说”,本质上都是原始人的劳动,都可以归结到“劳动说”上。 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是文学发展的决定因素。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关念等是影响因素。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出,动物与人创造能力的差别在于动物只能依据生物本能来创造,而人的创造则是依靠自己的头脑思考。更具这一论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人感觉事物的角度是多

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艺术也就成了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意识形态极为接近的话语形式。詹姆逊在总结卢卡契、阿尔都塞等人的经验教训及其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论战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政治无意识”批评理论,并提出了“形式的意识形态”这1概念,即“存在于既定艺术过程和1般社会规范中的各种符号系统,会散发出特殊的象征性信息,这些信息能披露出各种生产方式间的确定的矛盾”。尽管我们1直强调文学是自本自根的,文学作品是自足的,它与社会、政治、历史甚至作者本人无关。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还在其它层面上使用文学这1概念。既便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看,高尔基的“文学即人学”的命题也具有理论可行性。因为文学关注的是人的情感、人的命运和人的存在,文学所体现的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对立统1关系。这意味着文学作品将必然与人处身其中的社会现实发生关系,文学作品本身也是构成这1社会现实的1部分,而现实社会总是在1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操纵下运转,文学作品自然也难以幸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毫不犹豫地将文学艺术纳入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范畴。①王1川:《语言乌托邦——20世纪西方语言论美学探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②[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01页。21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构建的上层建筑体系中,文学艺术与政治、宗教、法律和哲学等构成1个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葛兰西认为文学艺术就是1种意识形态,他说:“文艺作为观念形态,属于历史的范畴,是历史的事实。在阶级社会中,文化艺术问题始终同社会的劳动分工、阶级关系联系在1起,并且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它们做出反映,因此,文艺是上层建筑,是1定社会的精神生活,代表1个民族对生活和人的观念。”①在此基础上,他进而赋予文学艺术以政治功能,指出文艺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实质上就是1场“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战。卢卡契则通过他的特殊的“世界观”概念将艺术家与社会、文学与意识形态联系在1起。在《自由的艺术还是领导下的艺术》1文中,他对“文学艺术纯粹是1种宣传”和“为艺术而艺术”两种倾向都进行了批判,他首先承认艺术和艺术家有充分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有它的“活动场地”,也就是说,艺术家们在进行创作时,“在世界观上,在题材上,在表现方式及语言形式上都要受他们作品所从属社会的领导。具体1些说:他们出身的阶级或他们所服务的阶级的世界观,题材内容及形式的出发点对他们来说便是方向的指南。他们根本不可能想象其他可行的方式。”②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分析则有如拉康对无意识的语法的分析1样,意识形态在他眼中就是具有结构和功能色彩的对于人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表述的话语体系,而艺术作品在这里与意识形态达成共识:“艺术使我们看到的,因此也就是以‘看到’、‘觉察到’和‘感觉到’的形式(不是以认识的形式)所给予我们的,乃是它从中诞生出来、沉浸在其中、作为艺术与之分离开来并且暗指着的那种意识形态。”③文学艺术也就成了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意识形态极为接近的话语形式。詹姆逊在总结卢卡契、阿尔都塞等人的经验教训及其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论战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政治无意识”批评理论,并提出了“形式的意识形态”这1概念,即“存在于既定艺术过程和1般社会规范中的各种符号系统,会散发出特殊的象征性信息,这些信息能披露出各种生产方式间的确定的矛盾”。④这可谓是对形式主义者关于文本脱离意识形态而自足的观念的最直接的回应。①[意]葛兰西: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 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 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④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题材、形象、语言、结构、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⑤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审美对象,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读者接受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从学科品格上看: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他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现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在于它必须经得住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民主的即以提倡广大人名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而不能以少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科学的即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不是一味迎合某种政治的需要;现代的即发展文学理论,就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社会已经向现代化迈进,我们的文学理论也必须实现现代性的创新。

文学理论教程的基本概念

文学理论教程的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的统称,也可叫“文学学”。 2、文学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4、文学批评: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5、文学史:从历时的视角探讨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 6、生活活动: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以生产生活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7、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蕴涵在人的本性中,通过一系列的言行来加以体现、贯彻的性质。人的本质力量并不能自我显现,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在现实世界中对象化,从对象化的世界里反观。 8、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美国当代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说,指的是世界、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四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9、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认为,任何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对话性结构。文学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系统,是交往理性得以展开的理想场所。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自我与潜在他者。 10、文学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用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文学本体论是新批评理论家兰色姆提出来用以界定文学基本属性的,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该术语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泛指所有只是关注文学形式的理论。 11、劳动说:关于文学起源的一种学说,它认为劳动对于文学活动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12、“不平衡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命题。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并且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因为其间相互影响有着许多中间环节,所以二者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具体表现有两种典型状况: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如古希腊神话、史诗)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了;二是落后的地区(如19世纪的俄国),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反而超越了经济发达的地区。 13、文学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文学的含义。第一,文学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者书面的语言作品的总称,包括了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第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和剧本等。第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文学的含义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惯例对于区分文学与非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14、话语:法国思想家福柯首先加以研究、并在当今思想界广泛应用的一个范畴。福柯认为话语是“在某种历史条件下被某种制度所支撑组织起来的陈述群”,即,由某个权威主体发出的、被认为是具有真理性的这种陈述。我们大致可以把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03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节文学的含义 一、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 文学历来有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所谓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主张此说者,如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文学论略》云:“文学者,以有文字者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所谓狭义文学专指今日所谓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因素的语言作品,如诗、小说和散文等.主张此说者,如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序》云:“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它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 所谓折中义文学是那种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的难以确切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主张此说者,如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序首称,“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所谓三变,指王勃杨炯一变,张说苏廷一变,韩愈柳宗元一变.王杨所作是骈文,张苏秘作是制诰文,韩柳所作古文.它包括诗、小说、戏剧及传奇、书札、游记、史论等散文. 从历史演变看,广义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4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专有的性质;狭义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折义文学概念从惯例角度接纳的难以确切归类的文学现象,如新文体、边缘文体或实验文学.我们主张以狭义的和审美的文学观念为中心去吸纳广义的文学观念(文化的文学)和折中义和惯例的文学观念,从而建立明确的文学概念——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二、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形态是从广义的角度看文学的结果.也就是说,文学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神学、修辞学(演讲术)等一样都是文化产品,并无特殊或专有的性质. 如宋人蒋捷(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在度宗咸淳十年,即时1274年中进士.)的词《虞美人?听雨》.这首词,作者把自己少年的浪漫生涯,中年的流离景况,以及宋亡之后,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与心情,刻划得逼真逼肖,入木三分.其文字容量之大,表现手法之高,令人叹服. 三、文学的审美含义 所谓审美就是主体在闲暇中对色、形、声等所引起的一种超功利纯情感的全身心的体味和审视的美的享受.审美对美的客体的一种超功利纯情感的全身心的体味和审视.人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多样性活动中的一项特殊活动,一般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欣赏活动及艺术欣赏活动,是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存活动、认识活动、宗教信仰活动及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精神享受活动.它是在闲暇中对色、形、声等所引起的美感的享受. 审美活动的特征是:超功利性、主体性与感性. 如宋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描写人生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阶段的“听雨”体验. 四、文学的通行含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