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期末复习题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题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题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艺术欣赏:是指欣赏者以艺术形象为基础,结合欣赏者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丰富了艺术形象的精神内涵的过程,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2、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

3、艺术意蕴:是艺术作品形象、境界中具有的丰富蕴涵,,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会和领悟。

4、印象派:是指19世纪中叶,画家走出画室,去捕捉阳光在倏忽间产生的效果,描绘一瞬间的真实印象,他们被人们称为“印象派”,其代表作家是莫奈。

斜线结构:是摄影画面安排景物的构成形式,在拍摄具有影画的平面上,选择和安排斜向线形,具有模拟纵深产生第三度空间的感觉,斜线在于与长方形画框四边的对比中,显出一种不安定的动向,能强调事物的方向感和运动感。

5、音乐语言:是指能为人们感知和理解的那种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表现方法、样式及“规格”的统称。

6、影调:是指画面上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使观众感到光的流动变化。

7、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的刚柔、急缓、轻重、藏露、方圆等。

8、旋律:是一连串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是音乐形成、抒发思想情感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9、音乐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最突出、最富有乐思特征的部分,通常在乐曲的开头或某一较大结构的开头,呈现为一段或一句旋律,是乐曲的“核心”,是整个乐曲发展的基础。

10、独白:是指戏剧中人物孤身独处时直接对观众倾诉内心隐秘或披露内心矛盾的一种戏剧。

11、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在影视艺术中,是指影视创作中的剪辑组合,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画面、声音、色彩等诸多元素的编排组合;就其广义而言,它还是一种创作方法,是影视创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艺术家艺术思维方式的展现。

12、影调:是指画面上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使观众感到光的流动变化。

二、填空题:

1、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2、对一些杰出作品的欣赏,要“知人观世”,不仅需要了解创作个性,还需要了解它的时代特征。也就是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欣赏活动。

绘画艺术的语言包括线条、形体、色彩色调、动感、笔触、质感、体量感等。

3、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是指伊斯兰建筑、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

4、建筑拥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包括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方面。

5、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比较,前者可称自然式,后者可称几何式。中国园林可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两大流派。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但水平更高,园主多是文人,风格高雅清秀,构思精致细腻,富有书卷气;皇家园林规模很大,在整体自由构图中局部又透出严谨,风格倾向华贵富丽,体现宫廷的审美趣味。

6、古希腊人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古典柱式结构,代表作是雅典帕提侬神庙。爱奥尼亚人的城邦建筑风格端庄秀雅,后人称“爱奥尼式”;多立安人的城邦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后人称“多立克式”。

7、巴洛克建筑风格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

8、伊斯兰建筑造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主要空间用大小穹顶,穹顶纵断面为椭圆形。

9、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奠定的山水画的基础。

10、油画发明之前,西方的绘画主要是壁画,用以装饰教堂内部的壁面和屋顶,它们的内容多是《圣经》故事。

11、“草圣”是指唐代书法家张旭。

12、绘画史上“文艺复兴三杰”是指达·芬奇、拉菲尔和米开朗基罗。

13、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画风的主要代表画家。

14、荷兰画家凡.高是古典油画向现代油画过渡时期的画家之一,他的《夜间星辰》画的是夜景,却充满生命的躁动。

15、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展现了一种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但却颇有表现力的绘画流派。这就是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带帽子的妇人》是其代表作。

16、中国画的透视被称为“散点透视”,即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不受固定焦点透视限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