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备考生物必会知识点【二套】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备考生物必会知识点【二套】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备考生物必会知识点【二套】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备考生物必会知识点

【二套】

导语:为了协助大家更好的备考编高中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的小

编专为广大考生整理了为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的资料,望对大家有所

协助。

教师招聘高中生物必会知识点(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名词: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

元素。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 people)、

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够找到,这说明了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

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有着差异性。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

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②.有的参与生物体

的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动花

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

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名词: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

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

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自由水:能够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

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4、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

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

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

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

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很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

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

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7、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

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

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8、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羧基 (-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9、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0、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1、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

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2、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3、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

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

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

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4、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所以叫做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 (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

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5、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有于细胞核内,是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16、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公式: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基因(或DNA)的碱基:信使RNA的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语句:1、自由水和结合水是能够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

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

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

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实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

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

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

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3、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

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例:DNA、叶绿素、纤维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化学成分*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大;②分子结构复杂;③种类

极其多样;④功能极为重要。

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①氨基酸种数不同,②氨基酸数目不同,③

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6、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概括有: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

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不是蛋白质);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注意: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是由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

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有于一切细胞中(不

是存有于一切生物中),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

重要作用。

8、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

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两者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团、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三种含氮碱基。

教师招聘高中生物必会知识点(二)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

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

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

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

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

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能够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

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能够通过,而其它的

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相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

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

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实行新陈代

谢的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能够覆盖、贯穿、

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

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相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

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

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

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有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很多种与有氧呼

吸相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实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

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有植物叶肉细胞里,叶

绿体是植物实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

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细胞的分化】

名词: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

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

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

持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1、细胞的分化: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

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限度。b、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

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

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2、细胞的癌变a、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

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砷、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

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机理是癌细胞是因为原癌基

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d、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3、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

减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

白);c.色素积累(如:老年斑);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水平降低。

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

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

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18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再战,要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就来和中冠老师一起来坐坐明年考试的试题吧~~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 B.学生的能力培养 C.学生的人格养成 D.学生的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试讲模板

生物学科试讲模板 1.问好: 各位考官好,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的试讲题目是《XXX》,现在可以开始试讲了。(考官是会切脉的哦~字正腔圆,双目有神,精神饱满,行为大方) 2.开场: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如果你微笑,世界陪你微笑^^) 3.导入(开场、导入2分钟) (1)直接导入(“保底导入法”)方式: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内容等。特点:易操作,互动性差。 使用情境:试讲内容为学生原本就很感兴趣、很关注时使用。 例如:今天我们来学习....,要求我们从中掌握....,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2)原有知识导入由旧知到新知,形式可选择复习提问或做习题。要求教师找到原有知识与新知联系的支点后,再进行设计。 (3)直观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视短片等),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设疑。要求:实物、模型等必须与讲授内容有密切联系。教师设置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指明思考方向。例如:“细胞的癌变’[教师]我们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使人联想到人的寿命,人类有没有食物链上的天敌?(学生:没有) [教师]食物链上没有天敌,却有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一疾病。 出示材料1,请学生推测在2002年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什么?根据材料观察并回答。 死亡原因癌症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10万人、 (学生:癌症) [教师]癌是什么?癌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细胞的癌 (3)事例导入要求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例如:“基因工程的应用”(播放民族团结图片) 讲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对逝者的葬礼上也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点。你知道哪些民族的葬礼?(播放天葬、草原葬、土葬的图片)介绍三种葬礼。 提问:天葬、草原葬、土葬逝者身体是如何回归自然的呢?人的身体来自于自然吗?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2个月多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 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景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中华人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7.某中学老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可以放弃个人权利 B.不正确,教师不能放弃培训的权利 C.正确,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利 D.不正确,提高业务水平是教师义务 8.大学毕业的陈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刑满释放后,他前往某初级中学应聘学校( )。 A.不得聘用 B.可以聘用 C.应当聘用 D.暂缓聘用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初中生物个人整理资料

说明:本人自己整理,适合考前一天浏览。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测量胸围差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胸腔扩大,腔内气压降低,膈肌收缩,顶部下降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胸腔缩小,腔内气压升高,膈肌舒张,顶部上升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完成。

5.呼吸的全过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和排出的过程 [难点分析] 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血液,原尿,尿液(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成分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入: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引出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引出尿液的排出。尿液血液化验单比较。 总结: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肾小球中的血浆。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4。原尿在下行的过程中会经过肾小管,因为它的周围定分布着毛细血管,所以在这儿可能发生物质的重新吸收。 细菌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 做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以细菌作为生化武器导入新课:日本人用抓来的中国人来做细菌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开花和结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

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一套来源: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 4、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家长会、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 .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 .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 .娱乐性 C.自觉性 D .系统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8下高中生物真题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是()(常考) " A.蔗糖、胰岛素 B.乳糖、脂肪 C.抗体、核糖核酸 D.纤维素、淀粉酶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两者差异的最主要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 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器官 B.群落 C.细胞器 D.生物圈 4.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不属于人体蛋白质主要功能的是() A.储存能量 B.细胞识别 】 C.催化生化反应 D.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 5.小麦根尖细胞中,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5

,,8 6.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易混) * 见图1 A.该种群在前5年的增长速率最快 B.该种群数量在1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 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 年后如果天敌消失,该种群按“J”型增长 7.如图为部分分子或者离子进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见图1 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某些物质 @

表示的是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唯一途径 表示恢复静息电位时的K+的跨膜运输 表示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运输方式 8.正在发育以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是惊人的。健康的成人体内,在骨和肠中,每小时约有10亿个细胞凋亡。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过程相对其生命周期而言非常迅速 < B.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凋亡是个体衰老的开始 C.细胞凋亡都需要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D.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是有害的 9.如图表示的是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见图1 " A.增加酶的浓度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 C.曲线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 D.曲线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请用2B结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In English, the aspirated [p h] and the unaspirated [p] are ____ . A. minimal pairs B. in phonemic contrast C. two distinctive phonemes D.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2. /s/ and/θ/ can be distinguished by_____. A. manner of articulation B. place of articulation C.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D. aspiration of articulation 3. You' II find this Travel Guide to be of great ___ in helping you and your children to get around Malaysia. A. cost B. price C. value D.

expenditure 4. When the train_____, all the school students were surprised to see that the Carlisle team had one man only. A. pulled down B. pulled on C. pulled of D. pulled in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ontains an inflectional morpheme? A. Disappear. B. Blacken. C. Oxen. D. Anti-pollution. 6. Reading is to the mind____ food is to the body. A. that B. which C. as D. what 7. He had no time and energy to play with his children or shop with his wife, but he __ home a regular salary. A. did bring B. does bring C. did get D. does get 8. In fact, they would rather have left for London_____ in Birmingham.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答案《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D)。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B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D)。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D)。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A)。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呢?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 B. 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 B. 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 电子显微镜下,在大肠杆菌和小肠上皮细胞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核糖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 D、细胞核 2 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SARS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B、SARS病毒的变异率较高 C、SARS病毒能在MSN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SARS病毒颗粒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 3 图2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此类水解反应的是()。 A、胰岛素 B、纤维素 C、核糖核酸 D、脱氧核糖

4 科学家用红、绿两种荧光物质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红、绿两种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各占半边,一段时间后两种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呈现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磷脂能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5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图3、图4分别表示胃癌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胃癌细胞的凋亡率和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蜂毒腺细胞合成的蜂毒素影响胃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B、Bax蛋白和Bel–2蛋白均可明显缩短癌细胞增殖的周期 C、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一定浓度内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增强 D、蜂毒素能通过促进Bax蛋白产生和抑制Bel–2蛋白产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6 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的G1期是各个时期中耗时最短的时期 B、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S期 C、在G2期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D、M期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7 图5为细胞膜上与K+、Na+转运有关结构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高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活动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救育 B.情感陶冶 C.实际锻炼 D.榜样示范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小学) (科目代码:201) 【来源于网络心成教育整理】 注意事项:心成教育整理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1.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 构思想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 B.券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C.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2、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 A.不怡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怡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劳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罗老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4.董老师,上完公开课后自己看课堂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教学,嗯,体现了教师 专业发展途径的是( ) A.互助 B.教学观摩

D.教学反思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 A.劳动权 B.休息权 C.罢工权 D.受教育权 6.某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收取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教由政府责令该机关退还所收费用 并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员 A.依法给予验 B.依法给与诉讼 C.依法给予处分 D.依法提出复议 7.教师魏某工作消极,多次矿工,多次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 以采取措施的是( ) A.給魏某予以解聘, B.给予魏某行政处罚 C.对魏某予以罚款, D.要求魏某悔过 8. 小学生梁某欺凌同学,抗乱现草纪律,学校经过研气决定将其开除。该校做法() A.不合法,学校只能劝退学生 B.不合法,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C.合法,学校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D.合法,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利 9.小学生孙某经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向他收取“违纪金,并予以公布,该班主任的做法 A.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荣誉权 B.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有想戒学生的权利 D.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10. 梁某在小学周边开了一家网吧,并对前来.上网的小学生打折优惠,梁某的做法( ) A.合法,梁某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B.合法,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C.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分 D.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罚 心成教育整理 11、11 岁的陈某参加了当地的一一个团伙,学校发现有违法行为,依据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来成年人犯罪法,学校应当及时报告的部门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16% 第一章高中生物学课程理论 第一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概念: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 总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目标: 一、知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能力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 ①利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 ②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③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 ④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⑤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 ⑥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⑦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 第二章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 必修+选修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 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岀发点 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的思 想。 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 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第三章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 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第一节导入技能 掌握目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弓I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 达到什么程度。 类型:直接、经验、原有知识、实验、直观、设疑、事例、悬念…。 应用原则: 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关联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 掌握目的: 保证准确清晰的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 高。 要素:语音和吐字音量和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 原则: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第三节提问技能 类型:回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要点:清晰连贯;停顿与语速;指派与分配;提示第四节讲解技能 类型:解释式描述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 目的作用: 一、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是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志趣以及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并传授思维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 应用原则:目标具体; 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能开阔新视野,展现真实自我。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与答案

第1题单选题 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 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构思想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王 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 B.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C.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C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说明学生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第2题单选题 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A.不恰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恰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答案B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 生的优缺点,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式进行引导学生, 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只注重分数的多少。 第3题单选题 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 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罗老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A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在教师角色转换方面,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这种发展不只是在学业方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 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 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热爱 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 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 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1)陈述式教案: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提高-> 小结要点-> 布置作业 2)师生互动教案:引入新课-> 直观演示层层设疑-> 创设情境案例质疑-> 资料分享讨论交流-> 拓展延伸->总结 学生:回顾,思考,观察,合作,讨论,自读,倾听,观看 五、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2)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3)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4)班级整体个性“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 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 1.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式、教师主导式、师生互动式) (一)概念图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集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一、教育学、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3 概括地说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教育事实,其含义广阔,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感知,可认识的事物;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职工与学过程中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 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的发端,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一、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7 1.化理论学习2。典型示范引导3。逼真的模拟训练4。知识转化技能5。理论联系实际二、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7 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2。帮助任课老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在教育中,其‘认知线索是:情境——材料分析——理论确立——实践设想。教师教学过程为:描述——引导——讲述——养成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体验——感知——原理——实际联想。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一、教育质的规定性12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