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计算化学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计算化学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计算化学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计算化学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固体催化剂制备技术是催化剂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近年来几种固体催化剂常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微波法、微乳液法、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生物还原法等方法。在文中还介绍了计算化学在催化剂研究中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计算化学进展

催化剂曾称触媒,是一类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在反应中自身并不消耗的物质。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石油化工、能源、制药和环境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大规模的石油化工生产到精细的高分子化工、制药过程,绝大部分的化学反应过程都需要催化剂的参与,因此,催化科学技术与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改善紧密相关。

一、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介绍

催化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包括了新催化过程和新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性能的改进、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开发、催化剂表征技术的开发等众多方向。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开发作为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中重要的方向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重视,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归纳总结,对溶胶-凝胶法、微波法、微乳液法、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等几种关注度较高的固体催化剂常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又称胶体化学法,是指金属化合物( 无机或有机) 经过溶液、溶胶和凝胶而固化,再经过热处理而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使无定形或介态的氧化物达到分子级混合,活性组分(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能够有效地嵌入网状结构,不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聚合长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图1 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的工艺流程简图

目前,溶胶-凝胶法已经在催化剂制备领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但也仍存在制备成本较高、工艺过程较长、凝胶后处理条件对制品影响较大以及一些工艺原料可能对人体及

环境有害等缺点,如何进一步改良溶胶-凝胶技术,克服上述的缺点,扩大其工业应用范围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2、微波法

20 个世纪80 年代以来,微波技术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获得了较快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微波法已成为了催化剂制备和活化的一种重要新方法。目前,微波法在催化剂制备方面的主要应用有:①分子筛的合成;②在催化剂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③载体的改性及新材料的合成。

以上各应用在此不再赘述。目前,微波促进化学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如微波在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微波是否仅存在致热效应,还是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非热效应,其相应的机理是怎么样的,都还未有定论,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3、微乳液法

微乳液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等组分在适当配比下自发生成的一种外观透明、低黏度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微乳液具有表面张力超低、质点粒径小( 10~100 nm) 、热力学稳定性好、增溶量大、各向同性等特点,可将类型广泛的各种物质增溶到其中某一相,因此,可作为各种反应的介质。微乳液的结构类型有3种,即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和油水双连续型。近年来还开发了含有离子液体或超临界物质的新型微乳体系。

制备纳米催化剂所用的微乳体系一般采用油包水型。微乳液的质点粒径小(10~100 nm) 的特点为制备设计大小及形状可控的纳米粒子提供了条件。微乳液中的微团体系是动态的,质点象分子一样不停运动,不同质点碰撞后连接成一体,进行物质交换后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又重新分散,此时,微团内包含的反应物相互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体系中的水核可以认为是一种“微反应器”或“纳米反应器”,提供适合的环境控制微粒的成核及生长。在微粒后期的生长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阻止生成的纳米微粒发生团聚。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控制颗粒大小,并且制得的粒子尺寸均匀,催化性能良好。采用微乳液法制备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较多的是TiO2及其复合氧化物的制备【14-15】。同时,其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也可以使用微乳液法制备。

微乳液法具有广泛适应性,对制备的粒子大小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优良的方法。应用微乳液法可以制备类型多样、性能优良的催化剂。目前,微乳理论知识尚不完善,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大多只能通过经验来控制,微乳体系内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等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4、等离子体技术

等离子体是电子、离子、原子(基态或激发态) 、分子(基态或激发态)和自由基等粒子组

成的集合体,常被视为物质的第四种存在状态。国内外对利用等离子体制备催化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等离子体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利用等离子体合成或等离子体喷涂技术直接制备催化剂。

( 2) 在常规催化剂制备的基础上,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面改性。具体过程如下【20】:

使用浸渍法将活性金属负载到载体上,然后进行干燥,之后将其放入图2 所示的等离子体反应器中进行表面处理,最后再通过焙烧制得催化剂。

图2 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经试验研究表明,在使用等离子体制备或者处理催化剂的过程中,等离子体能够与催化剂紧密接触,使得等离子体中的各种活性粒子能够作用于催化剂表面,从而改变了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粒径、分散度、载体酸碱性等性质,最终使得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采用等离子技术制备和处理催化剂有很多的优点,但该技术并非对所有催化剂都有效,从目前研究开发状况来看,该技术仅对负载型的Pt、Pd、Rh贵金属催化剂和Fe、Co、Ni催化剂等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成为该技术发展和推广的一个瓶颈。另外,目前对等离子体制备和处理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研究并不完善,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5、超临界流体法

超临界流体技术也被应用于催化剂制备中,其中超临界水热合成法,超临界水解和超临界流体渗透法是3种较新的利用超临界流体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方法。

超临界水热合成法是通过加热金属盐溶液制备金属氧化物超细微粒的一种方法。在超临界水中,化学反应速率很高,而金属氧化物的溶解度很低,从而获得了较高的成核率,有利于超细微粒的形成。Hayashi等【27-28】在该方向上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

超临界水解制备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微粒最早是由Reverehon等【29】提出的,他们使用这一方法制备了Ti(OH)微粒。超临界水解突破了利用超临界CO2制备微粒的传统思想,利用部分有机金属盐能够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金属氢氧化物和醇类的特点,将水解反应引

入到超临界环境中,利用超临界流体的强溶解性能、挟带性能和超临界流体提供的友好、独特的化学反应环境,制备出以TiO2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30】。

超临界渗透吸附法是以超临界流体为媒介,将金属氧化物微粒注入到多孔材料支撑物的内部,制备出复合结构的纳米材料的方法。目前该过程已有学者开始开展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大多限于如何控制催化剂微粒的尺寸和粒径分布范围,对所得复合粒子的催化性能尚未有深入研究。

6、生物还原法

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或生物质能够将贵金属从其盐溶液中还原出来,形成纳米级的贵金属微粒,利用这种特性制备贵金属催化剂的方法称为生物还原法。

生物还原法与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相比,具有生产成本较低、不使用化学试剂、对环境友好、对所制备的纳米微粒的形貌控制能力较好等特点。采用生物还原法制备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已成为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生物质还原制备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很多优点,但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制备,并且目前对生物质还原贵金属的机理还缺乏深入认识,使该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进一步研究该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的途径以及深入了解生物质吸附和还原贵金属离子的机理是该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计算化学在钼铋催化剂催化剂表征、吸附能力方面的应用

计算化学是根据量子化学的原理,分子性质可以通过解Shr6dinger方程HΨ=EΨ描述,因此,可以通过求解Shr6dinger方程得到分子体系的性质。由于分子体系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还只能精确求解氢原子、氢分子、氢分子离子的精确解,其他大分子体系只能通过迭代法作近似解析,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不同的近似方法求解Shr6dinger方程,得到不同精度的近似解,于是量子化学计算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从头算方法(ab initio)、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法(semi-empirical)、密度泛函理论(DFT)等。

从头算方法是以分子轨道理论为基础,从Hartree-Fock-Rothaan方程出发,引入非相对论的量子理论:采用Born-Oppenheimer绝热近似和定核近似以及单电子近似;除此以外不借助任何经验参数的求解方法.优点是比较严格,但对大分子体系来说,计算时间和电子数N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只适用于轻原子组成且原子数目小的体系。对于重原子体系来说必须考虑相对论的影响,因而必须由Dirac-Hartree-Fock方程求解。

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化学原理和ab initio法相似,在求解HFR方程忽略了双电子积分,在积分值的选择中使用实验拟合的参数,计算时只考虑价层电子,而将内层电子加入到有效势能中。由于采用了一些实验参数,因此该方法在计算时速度比ab initio法要快,但计算精

度要差,而且由于经验参数的缺乏,使半经验方法在计算重原子时受到限制。

密度泛函理论(DFT)是将体系的能量当做电子密度的函数,用变分法和自洽场(SCF)法求分子体系的电子密度ρ(r)和体系的能量E(ρ(r))。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方法,计算速度比ab initio方法快,精度较semi-empirical方法高。

耦合半经验计算方法和分子力场的方法以及集成从头算和分子力场方法(IMOMM or QM/MM,SIMOMM),是把量子力和分子力结合起来,在作半经验和从头算时用分子力进行相关校正,因而节约了计算资源,结果比半经验算法好,但比ab initio方法精度低,以及分子簇模型计算方法。正是由于ab initio方法能对计算体系提供更详细的电子、能级、轨道、能量以及成键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人们开始把这种计算方法应用于催化、表面吸附以及弱相互作用领域的计算。

多元催化剂体系中助催化剂对主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表面电荷分布、表面酸性等表面性质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没有一个普适的理论来解释,在1984年以前,多元钼酸铋催化剂体系的催化反应机理仅仅是一种推测和假设,没有实验验证。

1984年,美国学者Robert K Grasselli & James D Burrington运用了原子探针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多元钼酸铋和锑铀体系,观察到了催化剂表面有亚胺基及烯丙基存在,而且证明了该物种是丙烯氨氧化反应中的控制步骤【1】。但还是无法完全解释多元催化体系中的另一种现象,即将两种钼酸盐简单地机械混合也能使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的提高。1992年,比利时人Bernard Delmon提出了多相协同作用和远程控制的机理模型【2】。这种理论认为在多元催化体系中,各物相是单独起作用的,他们在反应中分别活化吸附不同的反应物,这些活性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迅速扩散,彼此反应生成产物。这一理论对机械混合型的催化剂能很好的解释,但是,当初Robert K Grasselli并没有从多元混合催化体系中发现其他物种。这两种理论都只从宏观和分子水平上解释反应现象,事实上,在化学反应中更重要的是原子之间的成键和键裂,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电子转移以及伴随着的能量变化,对研究催化反应以及设计新的催化剂体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这一体系的这些微观特性还没见报道。

用分子力场的方法研究小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以及载体在催化剂中的作用有很多的报道,比较方便地模拟了气体分子在硅胶、高岭石、五氧化二钒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催化剂中载体和活性组分的作用方式【3】,这种方法的基本理论就是一个分子力场由分子内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两大部分构成,分别对应于键伸缩、角弯曲、扭转运动、偶合相互作用以及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10】。力场的参数和力常数可以通过电荷平衡原理进行估算【11】;当参数缺乏时,可以从一个分子转移至相似结构的另一分子,这样把分子之间和分子内部的各种作用力参数化,因而在计算时,忽略了很多的细节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也基本上局限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对反应时原子内层价电子、价键轨道的能级及前线轨道的能级的变化却无能为力。

三、结语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本文重点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微波法、微乳液法、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生物还原技术等目前关注度较高的常规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计算化学的兴起为催化化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的研究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将对以后的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文章中也对此进行了相关介绍。

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制备性能优异的新型催化剂已成为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必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各种更新的工艺方法和应用技术也必将不断涌现,催化剂技术开发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Zurmuhl C,Popescu R,Gerthsen D,et al Microemulsion-based synthesis of nanoscale TiO2 hollow spheres[J].Solid State Sciences,2011,13( 8) : 1505-1509.

【2】Zielinska A,Kowalska E,Sobczak J W,et al.Silver-doped TiO2 prepared by microemulsion method: Surface properties,bio- and photoactivity[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10,72( 3) : 309 -318.

【3】Liu C J,Cheng D G,Zhang Y P, et al. Remarkable enhancement in the dispersion and low-temperature activity of catalysts prepared via novel plasma reduction-calcination method [J].Catalysis Surveys from Asia, 2004, 8(2) : 111-118.

【4】Hayashi H,Hakuta Y.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in supercritical water[J].Materials,2010,3(7) : 3794-3817.

【5】Reverchon E,Caputo G,Correa S,et al.Synthesis of titan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on the pilot scale[J].The 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2003,26( 3) : 253-261.

【6】Yu H M,Yim J H,Choi K Y,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tania inverse opals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J].The 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2012, 67: 71-75.【7】Robert K Grasselli, James D Burrington.Molecular probes for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ve oxidation and ammoxidation catalysis. Ind Eng Chem Prod Dev,1984,23:393-404

【8】Weng Lutao, Bernard Delmon. Phase cooper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effects in selective oxidation catalysts. Appl Catal, 1992,84:141

【9】任译,杨捷。吴德印等. 分子力场的进展,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8,10(1)1~14 【10】Anthony Kappe, William A Coddard III. Charge Equilibrations for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J Phys Chem, 1991, 95: 3358~3363

含钼催化剂研究进展

含钼催化剂研究新进展 摘要含钼催化剂广泛用于多种化工生产过程,在含钼精细化学品的研究与开 发中占有重要地位。简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一些含钼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有关文献1前言 催化是现代十分重要的化工技术,据统计,发达国家近三分之一的国民经济总 产值来自催化技术。含钼催化剂在催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广泛用于石油加工和化 工生产,如合成气制造、基本有机合成和精细化工产品等的的生产。因此,长期以 来国内外对含钼催化剂的创新和改进不断进行。这也引起我国钼业界的广泛关注, 逐渐成为我国钼深加工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现仅就我国近年来含钼催化剂的 一些新进展作简要介绍。 2烷烃的化学加工催化剂 2.1烷烃芳构化催化剂 四烷无氧脱氢芳构化,为甲烷活化和转化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王林胜等在1 993年首次报道一种以HZSM-5分子筛为载体的含钼催化剂使甲烷于无氧条件下高选择性地转化为苯。该催化剂是甲烷芳构化反应的典型催化剂。此后,对这种催化剂 的研究活跃。舒玉瑛等用机械混合、机械混合后焙烧、机械混合后微波处理等方法 制备这种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甲烷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机械混合 法、固相反应法和微波处理法制备的Mo/HZSM-5催化剂,比一般浸渍法能明显提高 芳烃的选择性和减少积碳生成;在不同制法的Mo/HZSM-5催化剂上,Mo物种落位不同,机械混合法、固相反应法和微波处理法能使Mo物种较多地落位于分子筛外表面 ,这对甲烷芳构化反应有利,并明显减少积碳的生成。 王军威等用浸渍法、机械混合法和水热法制备了Mo/HZSM-5催化剂,并考察了 钼含量和反应时间对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深入研究了Mo物种对HZSM-5分子筛结构和酸性的作用。 最近,田丙伦等报道了对Mo/MCM-22催化剂用于甲烷无氧芳构化的研究结果。MCM-22为晶粒呈片状、含两种孔道结构的高硅沸石分子筛。同Mo/HZSM-5催化剂相比,Mo/MCM-22催化剂稳定性更好,苯产物的选择性较高 。用浸渍法制备的Mo担载量为6%的Mo/MCM-22催化剂性能最佳。此外,还研究了添加钴对Mo/MCM-22催化反应性能和催化剂积碳性质的影响。 2.2烷烃选择氧化催化剂 甲基丙烯酸(MA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当前主要用烯烃为原料生产。然而,饱和烃较烯烃来源广泛,更经济易得,故近年来由异丁烷氧化制MAA已成研究 与开发的新方向。采用一般热表面催化法由异丁烷选择氧化制取MAA主要存在的问 题是MAA选择性低,浓度反应产物(COx)高达40%。激光促进表面反应法是很有应用前景的光催化合成新技术。最近,陶跃武等分别采用在铋钼复合氧化物、钒钼复 合氧化物表面上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制MAA,取得选择性达到90%和无COx产生的良好结果。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以及研究近况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以及研究近况 刘庆辉,詹宏昌,汤敏擘 (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评价中心,广州510620) 摘 要:固体酸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型催化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固载化液体酸、简单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盐、沸石固体酸、杂多酸固体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粘土矿、固体超强酸等九类固体酸。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近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固体酸催化剂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近况 Classif ication and R esearch Development of Solid Acid C atalyst L IU Qi ng2hui,ZHA N Hong2chang,TA N G M i ng2bo (Safety Assessment Center,Guangdong Institute of Safety Science&Technology,Guangzhou510620,China) Abstract:Recently,solid acids as new green catalyst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By far,nine kinds of solid acids,such as solid2supported liquid acid,ordinary oxid,sulfide,salt,zeolite solid acid,cation ex2 change resin,clunch and solid superacid had been developed.The prospects for solid acids were proposed on the base of colligating recent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ing. K ey w ords:solid acids;catalyst;research development 固体酸是近年来研究与开发的一种新型酸催化剂,也是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之一,因而对固体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当前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1]。根据固体酸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类,讨论了各种固体酸的研究近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固体酸催化剂研究展望。1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 1979年日本科学家Hino等人首次合成出SO42-/Fe2O3固体酸,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便对固体酸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合成了一系列SO42-/WxOy固体酸体系催化剂。到目前为止,开发出的固体酸大致可分为九类[2],见表1。 表1 固体酸的分类 序号酸类型实例 1固载化液体酸HF/Al2O3,BF3/AI2O3,H3PO4/硅藻土 2氧化物简单:Al2O3,SiO2,B2O3,Nb2O5 复合:Al2O3-SiO2,Al2O3/B2O3 3硫化物CdS,ZnS 4金属盐磷酸盐:AlPO4,BPO4 硫酸盐:Fe2(SO4)3,Al2(SO4)3,CuSO4 5沸石分子筛ZSM-5沸石,X沸石,Y沸石,B沸石 丝光沸石,非沸石分子筛:AlPO SAPO系列 6杂多酸H3PW12O40,H4SiW12O40,H3PMo12O40 7阳离子交换树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Nafion-H 8天然粘土矿高岭土,膨润土,蒙脱土 9固体超强酸SO42-/ZrO2,WO3/ZrO2,MoO3/ZrO2,B2O3/ZrO2 作者简介:刘庆辉,男,湖南人,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师从博士生导师,彭峰教授,同年5月进入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于化工企业管理,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等工作。目前发表或接收的论文4篇,其中1篇被SCI(网络版)收录。

固体催化剂制备原理与技术

1.催化剂的发展离不开催化新材料的开发,例如非晶态材料、纳米材料和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和大量的应用实践。同时,催化科学还有催化剂表征技术的发展。 2.非晶态材料:非晶态材料也叫无定形或玻璃态材料, 这是一大类刚性固体,具有和晶态物质可相比较的高硬度和高粘滞系数。 普通玻璃是固体吗?你一定会说,当然是固体。其实,它不是处于固态(结晶态)。对这一点,你一定会奇怪。 这是因为玻璃与晶体有不同的性质和内部结构。 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将玻璃放在火中加热,随温度逐渐升高,它先变软,然后逐步地熔化。也就是说玻璃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此外,它的物理性质也“各向同性”。这些都与晶体不同。 经过研究,玻璃内部结构没有“空间点阵”特点,而与液态的结构类似。只不过“类晶区”彼此不能移动,造成玻璃没有流动性。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非晶态”。严格地说,“非晶态固体”不属于固体,因为固体专指晶体;它可以看作一种极粘稠的液体。因此,“非晶态”可以作为另一种物态提出来。 除普通玻璃外,“非晶态”固体还很多,常见的有橡胶、石蜡、天然树脂、沥青和高分子塑料等。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介孔分子筛: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介于微孔与大孔之间的具有巨大表面积和三维孔道结构的新型材料。介孔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具有其它多孔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特性: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孔径单一分布,且孔径尺寸可在较宽范围变化;介孔形状多样,孔壁组成和性质可调控;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可以得到高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它的诱人之处还在于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及光,电,磁等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3.催化剂颗粒三重结构:crystal(晶体,可以使无孔或有规则孔道的)→grain(晶粒,若干晶体组成)→particle(颗粒) 4.固体催化剂的分类:所催化的反应物质一般是流体(液体或气体),与反应物不处于同一相中,因此为非均相催化剂。区别于均相催化剂(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同一相) 第二章金属氧化物类 绝大多数固体催化剂都是通过溶液制备的。对溶液来说,溶质的结晶与温度和溶质的浓度有关。结晶→过饱和。 过饱和区中,沉淀成粒子分两步:成核、晶粒生长。 沉淀法,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是比较理想的沉淀物。因为1.过渡金属的这些盐类的溶解度很低,能达到很高的过饱和度,是沉淀获得的粒子比较细2.用加热的方法可以使之很容易分解得到对应高表面积氧化物而没有留下毒物(硫酸盐分解

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前言 催化技术作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正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于石油炼制、化学、高分子材料、医药等工业以及环境保护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工业上使用的传统催化剂往往存在着活性低、选择性差等缺点,同时常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且能耗大,效率低,不少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人们在不断努力探索和研究新的高效的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1]。本文重点讲解金属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金属催化剂在甲醇气相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应用、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以及金属催化剂在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的应用。 2金属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2.1 金属催化剂的吸附作用 众所周知,吸附是非均相催化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过渡金属能吸附O2、C2H4、C2H2、CO、H2、CO2、N2等气体,强化学吸附能力与过渡金属的特性有关,是因为过渡金属最外层电子层中都具有d空轨道或不成对d电子,容易与气体分子形成化学吸附键,吸附活化能较小,能吸附大部分气体,需主要的是d轨道半充满或者全充满,较稳定,不易与气体分子形成化学吸附键。由此可知,过渡金属的外层电子结构和d轨道对气体的化学吸附起决定作用,有空穴的d轨道的金属对气体有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而没有d轨道的金属对气体几乎没有化学吸附能力,由多相催化理论,不能与反应物气体分子形成化学吸附的金属不能作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催化反应中,金属催化剂先吸附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分子,从而使后者能够在金属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金属催化剂对某一种反应活性的高低与反应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生成的中间物的相对稳定性有关,一般情况下,处于中等强度的化学吸附态的分子会有最大的催化活性,因为太弱的吸附使反应物分子的化学键不能松弛或断裂,不易参与反应;而太强的吸附则会生成稳定的中间化合物将催化剂表面覆盖而不利于脱附[2]。 2.2 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是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使用的是负载型

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 酸催化反应在化工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目前工业上硫酸、盐酸等液体酸催化剂使用较普遍,液体酸存在一次性消耗大、对设备腐蚀严重、后处理困难,对环境污染较大等缺点。固体酸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缩酮缩醛反应、水解反应、烷基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其中,炭基固体酸催化剂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以葡萄糖、淀粉、蔗糖、纤维素作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炭基固体酸催化剂酸量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好、易回收再生使用和对设备腐蚀性小等优点。本文简单介绍生物质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原料、分类及制备方法,分析其作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简述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及方向。 (正文部分) 碳基固体磺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酸密度大、后处理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碳材料种类繁多且存储量巨大,其中木纤维原料作为碳材料的一种,是可再生能源,在环境、能源状况日渐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炭基固体酸催化剂指的是以炭材料为载体,在其表面上负载一些酸性基团或者固体酸,使其具备液体的B 酸及L 酸活性中心。由于炭材料具有疏水性的特点,使得反应后的分离操作变得简单且催化剂易于回收,其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高其催化活性,近年来,有关炭基固体酸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1.炭基固体酸分类 以炭基固体酸载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以碳材料为载体,在其表面键合上 -SO3H 基团的磺化碳固体酸;另一类为以活性炭为载体,在其表面负载上杂多阴离子的活性炭载杂多酸催化剂。 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将磺化碳基固体酸分为普通碳基固体酸、多孔碳基固体酸和有序中孔碳基固体酸三种。普通碳基固体酸的孔道结构为大孔,比表面积一般小于5 m2/g,这种材料以无定型炭的形式存在,孔道无序排列;多孔碳基固体酸的孔道大部分都为中孔,比表面积可达到1000m2/g以上,孔道无序排列,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的大小由制备方法决定;有序中孔碳基固体酸的孔道为中孔,比表面积一般高于400 m2/g,这些孔道以一定的形状有序排列,孔道形状、孔径大小和比表面积由模板剂类型和制备方法决定。 2.炭基固体酸原料及制备方法 2.1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原料 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原料与其他固体酸催化剂相比,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杂多酸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 姓名:筵丽娜 班级:化工101 学号:04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固体催化剂主要有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三部分组成。 1.活性组分:主催化剂,是催化剂中产生活性的部分,没有它催化剂就不能产生催化作用。 2.助剂: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少量助剂加到催化剂中,与活性组分产生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等。 3.载体:载体主要对催化活性组分起机械承载作用,并增加有效催化反应表面、提供适宜的孔结构;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抗毒能力;减少催化剂用量,降低成本。 制备合格的固体催化剂,通常要经过制备(使之具有所需的化学组分)、成型(使其几何尺寸和外形满足要求)和活化(使其化学形态和物理结构满足活泼态催化剂的要求)等步骤。 一制备方法: 1、浸渍法 将含有活性组分(或连同助催化剂组分)的液态(或气态)物质浸载在固态载体表面上。此法的优点为:可使用外形与尺寸合乎要求的载体,省去催化剂成型工序;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为催化剂提供所需的宏观结构特性,包括比表面、孔半径、机械强度、导热系数等;负载组分仅仅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广泛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 影响浸渍效果的因素有浸渍溶液本身的性质、载体的结构、浸渍过程的操作条件等。 浸渍方法有: ①超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体积超过载体微孔能容纳的体积,常在弱吸附的情况下使用; ②等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与载体有效微孔容积相等,无多余废液,可省略过滤,便于控制负载量和连续操作; ③多次浸渍法,浸渍、干燥、煅烧反复进行多次,直至负载量足够为止,适用于浸载组分的溶解度不大的情况,也可用来依次浸载若干组分,以回避组分间的竞争吸附; ④流化喷洒浸渍法,浸渍溶液直接喷洒到反应器中处在流化状态的载体颗粒上,制备完毕可直接转入使用,无需专用的催化剂制备设备; ⑤蒸气相浸渍法,借助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气相的形式将它负载到载体表面上,但活性组分容易流失,必须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补充。 2、沉淀法 用沉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化为难溶或不溶化合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煅烧、成型或还原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广泛用于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沉淀法有: ①共沉淀法,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一次操作可以同时得到几个组分,而且各个组分的分布比较均匀。如果组分之间形成固体溶液,那么分散度更为理想。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沉淀剂的浓度、介质的pH值及其他条件都须满足各个组分一起沉淀

关于固体催化剂的讨论与分析

关于固体催化剂的讨论与分析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引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固体催化剂在工业上也称为触媒。催化剂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它和反应体系的关系就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或专一性)。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例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中起催化作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对其他的化学反应就不一定有催化作用。某些化学反应并非只有唯一的催化剂,例如氯酸钾受热分解中能起催化作用的还有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等等,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还可用红砖粉或氧化铜等做催化剂。固体催化剂是现代催化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固体酸、固体碱的工业化应用。 工业固体催化剂除必须具备尽可能高的活性、好的选择性以及长期稳定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传热、传质、流体力学性质。 (1)活性 催化剂的活性是判断催化高低的标准。工业生产中常以在给定条件下,单位体积(或重量)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物重量,即所谓空时收率来表示活性。为了方便起见,常用在一定反应条件下(温度、反应物、浓度、空速等都固定)反应物转化的百分率(简称为转化率)来表示活性的大小。 (2)选择性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有几个反应方向时,通常希望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对其中的一个反应方向其加速作用,这种专门对某一个人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性能,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 (3)耐热和抗毒稳定性 耐热性:由于工业生产中操作条件不可能控制得十分精确,例如开工,停工时,操作温度会有变动,同时催化剂长期处于较高温度下,活性组分晶粒会因烧结而变大,使催化活性降低。因此工业催化剂需要有较宽温度范围的耐热性。 抗毒性:和实验室研究所用催化剂不同,工业催化剂所处理的原料往往含有较多的杂质,彻底清除这些杂质常常是不可能或是不经济的,因此工业催化剂需要较高的抗毒性,为此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一些活性 (4)机械强度

计算化学论文综述上交版

2012年秋季学期《计算化学》综述 分子模拟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班号:10907401 学号:1090740112 姓名:贺绍飞 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分子模拟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摘要:分子模拟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已经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分子模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举例详细阐述了分子模拟在石油化工领域、超临界流体领域、分子筛吸附、高分子领域以及气体膜分离领域的应用发展,最后展望了分子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分子模拟、问题及发展趋势、应用发展 1.引言 分子模拟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在科研中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和基础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以及各种计算化学方法的改进,分子模拟技术日渐成熟,并逐步发展成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新的有效的工具,在化学、制药、材料等相关的工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子模拟之所以受到这样的重视,与它自身的特点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以前,采取的都是实验室人工合成一种新型化合物,但是有一些化合物的合成繁琐而复杂,例如具有多种旋光性的药物,每一种新的药物合成都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实验过程,以往只能采用实验手段研究时,新药的实验过程经常持续数十年,其间经历了许多失败的实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在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后,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对实验进行大量的预先筛选,大大加快了这一研究的进程。又如在对超临界流体的研究中,分子模拟和传统的实验相比有着巨大的经济优势。 2.分子模拟简介 2.1 分子模拟的定义 分子模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包括基于量子力学的模拟和基于统计力学的模拟。前者为计算量子化学(computational quantum chemistry,简称CQC),后者主要分为两个方法,分别是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MD)和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MC)[1]。三者中以计算量子化学的结果最为可靠,但是其计算量也是最大的,通常处理的体系也是比较小的.MC和MD都是基于位能函数的模拟,不同之处在于MD模拟过程与时间相关,除了和MC一样可以处理平衡性质以外,在处理传递性质等与时间相关的问题时有天然的优势,当然MD 和MC相比程序的复杂程度要高,计算的难度要大一些。 2.2 分子模拟的方法[2-7] 分子模拟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子力学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蒙特卡洛方法、量子力学方法。 2.2.1 分子力学方法 分子力学法又称Force Field方法,是在分子水平上解决问题的非量子力学技术。其原理是,分子内部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计算分子结构的相对位能大小。分子力学法是依据经典力学的计算方法,即依据Born-Oppenheimer原理,计算中将电子的运动忽略,而将系统的能量视为原子核种类和位置的函数,这些势能函数被称为力场。分子的力场含有许多参数,这些参数可由量子力学计算或实验方法得到。该法可用来确定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广泛地用于计算各类化合物的分子构象、热力学参数和谱学参数。 2.2.2 分子动力学方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用来计算一个经典多体系的平衡和传递性质的方法。

(推荐)固体酸催化剂

固体酸催化剂 酸碱催化剂中的一类重要催化剂,催化功能来源于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酸性部位,称酸中心。它们多数为非过渡元素的氧化物或混合氧化物,其催化性能不同于含过渡元素的氧化物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离子型机理的催化反应,种类很多(见表)。此外,还有润载型固体酸催化剂,是将液体酸附载于固体载体上而形成的,如固体磷酸催化剂。 中文名固体酸催化剂 功能来源催化活性的酸性部位特点一类重要催化剂 性质酸中心、酸强度和酸度 与固体酸的催化行为有重要关系的性质是酸中心、酸强度和酸度。 ①表面上的酸中心可分为B-酸与L-酸(见酸碱催化剂),有时还同时存在碱中心。可用下式示意地表示氧化铝表面上的酸中心的生成: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800℃焙烧过的γ-Al2O3表面可有五种类型的羟基,对应于五种酸强度不等的酸中心。混合氧化物表面出现酸中心,多数是由于组分氧化物的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化合价或不同的配位数形成的。 SiO2-Al2O3的酸中心模型 (见图)有多种模式。 ②酸强度,可用哈梅特酸强度函数 0来表示固体酸的酸强度,其值愈小,表示酸强度越高。③酸度,用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上酸中心的数目或毫摩尔数来表示,又称酸度。 2应用 在同一固体表面上通常有多种酸强度不同的酸中心,而且数量不同,故酸强度分布也是重要性质之一。由某些固体酸的酸强度范围,可知SiO2-Al2O3、 B2O3-Al2O3等均有强酸性,其酸强度相当于浓度为90%以上的硫酸水溶液的酸强度。不同的催化反应对催化剂的酸强度常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金属硫酸盐上进行醛类聚合、丙烯聚合、三聚乙醛解聚、丙烯水合,有效催化剂的酸强度范围分别为0≤3.3, 0≤1.5,0≤-3,-3< 0<+1.5。在同类型的催化剂上进行同一反应时, 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酸度有关,例如在SiO2-Al2O3上异丙苯裂解,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酸度有近似的线性关系。固体催化剂绝大多数为多孔物质,

合成甲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化学反应工程论文 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了解甲醇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催化剂组成、种类、各组分功能及失活方式对甲醇催化剂进行探究,同时探索甲醇合成的新方法和新工艺,并对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甲醇合成、催化剂种类、失活、三相床、生物质秸秆、动力学 1.1甲醇工业发展现状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石油、天然气等清洁高效能源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石油消费严重依赖进口,石油资源已经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并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o 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占主导地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能源产品尤其是清洁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结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力发展煤基能源化工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则是针对我国面临的能源需求增长、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的一条解决我国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煤经气化后成为合成气,净化以后可用于生产化工原料、液体燃料(合成油、甲醇、二甲醚)和电力。多联产系统所生产的液体燃料,尤其是甲醇和二甲醚可作为煤基车用替代燃料,可以部分缓解我国石油的短缺。同时,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烯烃和丙烯,以煤化工产品“替代”一部分传统的石油化工产品,对减少石油的消耗量具有重要意义。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一种潜在的车用燃料和燃料电池的燃料,因此合成甲醇的研究和探索在国际上一直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C1化学的兴起,作为C1化学重要物质的甲醇,它的应用得到不断的开发,用量猛增,甲醇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世界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中,甲醇用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 1.2甲醇发展前景 甲醇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在化工、医药、轻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甲醛、氯甲烷、醋酸、甲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酸甲酯(MF)、二甲醚(DME)、碳酸二甲酯(DMC)、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随着甲醇深加工产品的不断增加和化学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甲醇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固体碱性催化剂材料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274609.html, 固体碱性催化剂材料的应用 作者:伍浩鹏 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20期 摘要:使用固体催化剂能够有效避免可溶解性的催化剂导致的麻烦,能够较容易地分立 产物和反应物并且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固体酸碱性催化剂的应用尤为广泛,其中固体碱性催化剂的优势是其它固体或者液体催化剂所无法比的,固体碱性催化剂能够有效分立催化剂和溶剂,更重要的是不具有腐蚀性,但是有关专家对其研究甚少,笔者在这里探讨固体碱性催化剂材料的应用。 关键词:固体;碱性催化剂;材料;应用 目前,受到环境保护主题的影响,工业生产中如何有效保护环境成为热点问题,环境友好催化剂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固体碱性催化剂有着高活性、反应条件低、易于分离产物及保护环境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未来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很多化学反应都需要在碱性的环境下开展,特别对于精细化工等方面,人们对固体碱性催化剂的热情逐渐被点燃,对固体碱性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几个方面。 1 KF型固体碱 KF型固体碱的研究比较早,通常其制成方法是把KF分散在各种各样的载体上例如像NaY沸石,、等等。实际上在1986年Ando等人就早就使用KF作为催化剂开展了苯酚邻甲酞化实验。Villemin等人也开始使用作为催化剂,在在氧化剂碘存在 下用烯烃和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反应合成了环丙烷衍生物。他们这一实验都给药物活性的环丙烷基二麟酸四乙醋的合成打下了基础。通过使用催化剂苯甲醛和丙二酸的反应观察发现,最终实验产物对象的收率很高,不同于之前使用的机碱,固体碱性催化剂省去了酸洗、水洗及干燥等步骤,操作方便,并且能够有效和产物对象分离开,避免了废弃碱液的排放。固体碱性催化剂可以被重复使用达到八次,稳定性好,是比较受欢迎的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催化剂。 之后,龚成斌等研究者针对以N为载体的新种类的固体碱也开展了探究,并且发现,这 种新型的固体碱的碱性强度是9.3-15之间的时候和经常被使用的固体碱有同样的催化强度。但是通过进行金属钠或者苯基钠的实验也可以制成有同样碱性强度的达到27以上的固体超强碱。同样在进行缩合反应的时候,其催化性能也很好,这一新领域值得学者们继续探讨。 2 含磷型固体碱 含磷型的固体碱使用比较少,属于新兴的,一般情况下,磷的存在形态是无机机态的就像、等等。当然,也有以有机磷为基础形式存在的。例如,曹胜利等人之前使用作为碱,有效催化了亚甲基化合物和卤代烷并得到了烷基化反应,此外,他们为了能够观察无水磷酸钾使用

固体超强酸制备

探究思路:两个要求:“保证活性高作为前提,以使用次数作为重要比较指标” 其实,一个固定酯化反应采用不同的固体超强酸(均以该酯化反应作为探究优化制备条件)作为催化剂,所得到的酯化效率差别不会大,只要肯花功夫、时间探究便可达到,所以探究重点摆在对比固体超强酸的稳定性上即提高其使用寿命,而使用寿命以催化活性高作为前提(不同催化剂间催化效用相差不大下,尽管催化效率较差点,但使用次数好,这也算是好催化剂),但在催化效用有一定情况下,探究使用寿命才有意义,随意首先需要探究出优化的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条件和酯化条件。 借助微波酯化反应探究最佳活性的催化剂制备条件,然后以活性最佳的催化剂探究微波酯化反应条件。 微波辐射酯化反应——“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用微波辐射技术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S2O2-8/M X O Y型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最佳的微波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 g,酸醇物质的量的比为1。0∶2。0,微波功率为595 W,微波辐射时间为30 min,产率84。1%。 主要试剂和仪器:冰醋酸(CP),正丁醇(AR),微波炉,阿贝折光仪(或红外光谱波峰测试)实验过程: 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5。7 mL(0。1 mol·L-1)的冰醋酸和9。1 mL(0。1 mol·L-1)的正丁醇(最适宜的酸醇比为1。0∶2。0),加入2。0 g催化剂,然后将圆底烧瓶装好回流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置于微波炉内。在搅拌下先以65 W的功率加热1 min,再以最适宜的微波功率是595 W,一定反应时间加热回流时间30 min。反应完毕取出圆底烧瓶,待反应物稍冷,过滤出催化剂,粗产品经提纯、干燥、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称重,计算产率。 在合成反应中,有些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水,为了提高转化率,常用带水剂把水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可作带水剂的物质必须要与水水作用产生共沸物使得水更易被蒸出,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它可以是反应物或者产物,例如如:环已烯合成是利用产物与水形成共沸物;乙酸异戊酯合成中,反应初期利用原料异戊醇与水形成二元共沸物或原料,产物和水形成三元共沸物,并用分水器分水,同时将原料送回反应体系,随着反应的进行,原料减少,则利用产物乙酸异戊酯与水形成 二元共沸物. 带水剂也可以是外加的。反应物及产物沸点比水高但反应又产生水的,外加第三组分,但第三组分必需是对反应物和产物不起反应的物质,通常加入的第三组分有石油醚,苯甲苯,环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 在250mL单口平底烧瓶中加入10mL正丁醇、6mL乙酸,再加入适量的三氯化铁作催化剂,放入微波炉内,装上回流冷凝管及分水器,在一定功率微波连续辐射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分出有机层,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

固体酸催化剂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设计(论文) 题目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 专业班级研2016 姓名张健 学号01201608170432 2016 年11 月6日

摘要 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对多种化学反应有较高活性与选择性、回收重复利用和效率较高等优点,作为绿色环境友好型催化材料备受人们关注。以往单纯追求眼前效益、不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的做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判。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绿色化学”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开发效益兼顾环境、促使化学工业转向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催化剂。催化剂在工业化生产上起着加速反应进行和提高产率的重要作用,其中酸催化剂在催化剂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相比液体酸催化剂而言,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是一种无毒、不易腐蚀设备、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型新型催化剂。本文着重介绍固体酸催化剂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环保

1 绪论 1.1固体酸催化剂 固体酸催化剂是一种性能独特的酸性催化剂,它的出现使酸催化反应迈入了新的时代。首先固体酸催化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避免了均相反应所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出现,其次由于其使用温度范围广,适用于700~800 K 进行的反应,这就将研究对象扩大到热力学上可进行的反应范围内。基于此,从19 世纪40年代开始,化学工作者们从未间断过对固体酸的研究。目前,已有大量应用于酸催化反应的固体酸[1-2],见表1。 1.2 几类重要的固体酸催化剂 1.2.1 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试剂于无机载体中即成负载试剂催化剂亦称负载型催化剂。1989 年负载试剂催化剂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引领催化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如下表2)将活性物质固定在载体上即制成了负载型催化剂,按照负载物质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负载碱型催化剂、负载酸型催化剂和负载氧化物型催化剂。在负载型催化剂中,催化活性高于载体活性和试剂活性的简单组合,可以理解为,在负载过程中活性物质与载体的共同作用强化了催化作用,进而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与环境友好性。 1.2.2 蒙脱土负载试剂固体酸催化剂 蒙脱土又称微晶高岭石,是由两层Si—O 四面体和一层Al-O八面体,组成的层状硅酸盐晶体,有一定的微孔结构。蒙脱土很早就应用在有机反应中,但是涉及其对负载Lewis

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及应用文献综述

工业催化文献综述 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及应用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时间: 1

一、引言 催化剂(catalyst):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它本身又不参与最终产物的物质。: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液体催化剂已完全满足不了化工产品的发展要求,然而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却弥补了当前的一些不足,固体酸催化剂已成为催化化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与液体酸催化剂相比,固体酸催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优势,固体酸催化在工艺上容易实现连续生产,不存在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及对设备的腐蚀等问题。并且固体酸催化剂的活性高,可在高温下反应,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还可扩大酸催化剂的应用领域,易于与其他单元过程耦合形成集成过程,节约能源和资源。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 摘要:通过固体孙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说明固体酸催化剂的优越性,介绍了固体酸催化剂技术应用的进展,指出了固体酸催化剂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体酸催化剂的定义及分类 1.1定义 一般而言,固体酸可理解为凡能碱性指示剂改变颜色的固体,或是凡能化学吸附碱性物质的固体。按照布朗斯泰德和路易斯的定义,则固体酸是具有给出质子或接受电子对能力的固体。 固体酸是催化剂中的一类重要催化剂,催化功能来源于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酸性部位,称酸中心。它们多数为非过渡元素的氧化物或混合氧化物,其催化性能不同于含过渡元素的氧化物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离子型机理的催化反应,种类很多。此外,还有润载型固体酸催化剂,是将液体酸附载于固体载体上而形成的,如固体磷酸催化剂。 1.2固体酸的分类 (1)固载化液体酸HF/Al2O3,BF3/AI2O3,H3PO4/硅藻土 (2)氧化物简单Al2O3,SiO2,B2O3,Nb2O5 复合Al2O3-SiO2,Al2O3/B2O3 (3)硫化物CdS ZnS 2 (4)金属磷酸盐AlPO4,BPO 硫酸盐Fe2(SO4)3,Al2(SO4)3,CuSO4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计算化学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计算化学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固体催化剂制备技术是催化剂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近年来几种固体催化剂常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微波法、微乳液法、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生物还原法等方法。在文中还介绍了计算化学在催化剂研究中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计算化学进展 催化剂曾称触媒,是一类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在反应中自身并不消耗的物质。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石油化工、能源、制药和环境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大规模的石油化工生产到精细的高分子化工、制药过程,绝大部分的化学反应过程都需要催化剂的参与,因此,催化科学技术与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改善紧密相关。 一、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介绍 催化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包括了新催化过程和新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性能的改进、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开发、催化剂表征技术的开发等众多方向。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开发作为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中重要的方向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重视,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归纳总结,对溶胶-凝胶法、微波法、微乳液法、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等几种关注度较高的固体催化剂常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又称胶体化学法,是指金属化合物( 无机或有机) 经过溶液、溶胶和凝胶而固化,再经过热处理而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使无定形或介态的氧化物达到分子级混合,活性组分(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能够有效地嵌入网状结构,不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聚合长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图1 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的工艺流程简图 目前,溶胶-凝胶法已经在催化剂制备领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但也仍存在制备成本较高、工艺过程较长、凝胶后处理条件对制品影响较大以及一些工艺原料可能对人体及

钴系催化剂研究进展

钴系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 ---含钼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 摘要:含钼催化剂广泛用于多种化工生产过程,在含钼精细化学品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简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一些含钼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有关文献。催化是现代十分重要的化工技术,据统计,发达国家近三分之一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来自初花技术。含钼催化剂在催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广泛用于石油加工和化工生产,如合成气制造,基本有机合成和精细化工产品等的生产。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含钼催化剂的创新和改进不断进行。这也引起我国钼业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我国钼深加工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含钼催化剂、合成醇催化剂 (1)烷烃芳构化催化剂 四烷无氧脱氢芳构化,为甲烷活化和转化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王林胜等在1993年首次报道一种以HZSM-5分子筛为载体的含钼催化剂使甲烷于无氧条件下高选择性地转化为苯。该催化剂是甲烷芳构化反应的典型催化剂。此后,对这种催化剂的研究活跃。舒玉瑛等用机械混合、机械混合后焙烧、机械混合后微波处理等方法制备这种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甲烷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机械混合法、固相反应

法和微波处理法制备。Mo/HZSM-5催化剂,比一般浸渍法能明显提高芳烃的选择性和减少积碳生成;在不同制法的Mo/HZSM-5催化剂上,Mo 物种落位不同,机械混合法、固相反应法和微波处理法能使Mo物种较多地落位于分子筛外表面,这对甲烷芳构化反应有利,并明显减少积碳的生成。 最近,田丙伦等报道了对Mo/MCM-22催化剂用于甲烷无氧芳构化的研究结果。MCM-22为晶粒呈片状、含两种孔道结构的高硅沸石分子筛。同Mo/HZSM-5催化剂相 比,Mo/MCM-22催化剂稳定性更好,苯产物的选择性较高 。用浸渍法制备的Mo担载量为6%的Mo/MCM-22催化剂性能最佳。此外,还研究了添加钴对Mo/MCM-22催化反应性能和催化剂积碳性质的影响。(2)烷烃选择氧化催化剂 甲基丙烯酸(MA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当前主要用烯烃为原料生产。然而,饱和烃较烯烃来源广泛,更经济易得,故近年来由异丁烷氧化制MAA已成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采用一般热表面催化法由异丁烷选择氧化制取MAA主要存在的问题是MAA选择性低,浓度反应产物(COx)高达40%。激光促进表面反应法是很有应 用前景的光催化合成新技术。最近,陶跃武等分别采用在铋钼复合氧化物、钒钼复合氧化物表面上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制MAA,取得选择性达到90%和无COx产生的良好结果。 (3)加氢处理催化剂

计算化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计算化学在化学方面的应用 摘要:计算化学在最近十年中是发展最快的化学研究领域之一,通过对具体的分子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能比较准确地回答有关稳定性、反应机理等基本化学问题。如今计算化学已被广泛用于材料、催化和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就计算化学的背景、计算化学常用的方法及其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计算化学材料催化应用 Abstract: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areas of chemical research in the last decade.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s to a specific molecular system, one can accurately answer the basic chemical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stability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etc. Today,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terials, catalysis and biochemistry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have been briefed respectively. Key words:Computational chemistry; Materials; Catalysis; Application 1、计算化学的背景介绍 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在最近10年是发展最快的化学研究领域之一。它是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理论(通常是量子化学)以大量的数值运算方式来探讨化学系统的性质。最常见的例子是以量子化学计算来解释实验上的各种化学现象,帮助化学家以较具体的概念来了解、分析观察到的结果。除此之外,对于未知或不易观测的化学系统,计算化学还常扮演着预测的角色,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另外,计算化学也常被用来验证、测试、修正或发展较高层次的化学理论。同时,更为准确或高效的计算方法的开发创新也是计算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量子化学,作为量子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其核心问题就是通过一系列近似,求解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