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押韵与平仄

古代诗歌中的押韵与平仄
古代诗歌中的押韵与平仄

古代诗歌中的押韵与平仄

古代诗歌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诗、词、曲。

诗根据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等。

词可以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数。

1、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如“ian”“uan”两个韵母,它们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都包含着“an”,这也算是同韵。

2、押韵原则:近体诗用韵规矩较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用韵或可不用韵外,其余双数句都要用韵;韵脚字不能重复;不是用韵的句子的末一句,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主要押平声韵。

3、请同学们试着找出下列各首诗的韵脚。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比如在普通话中,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平仄也是诗词等韵文的要素。押韵也讲究平仄,但那是对韵脚字的要求,而平仄却是对整首诗中的每个字的要求。

2、平仄的原则:要求一句之间,节拍字平仄交错,每联上下句之间平仄对立。一般是每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随意变更。故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3、分则下列诗歌的平仄。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往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格律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古代有本《声律启蒙》的书,其中有一些对仗的例子,如“云对雨,雪对风,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_1431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篇一: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 教学参考 1110 2203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学生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作用的。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韵里情思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一、课堂活动步骤 (1)诵读儿歌,体会韵感。在开展课堂活动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同韵童趣”的儿歌,并请学生再朗诵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教师和学生一起鉴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分析诗词歌曲的韵脚,体会诗歌押韵的作用。 (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再举一些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或歌词,分析诗词的内容主旨,同时分析诗歌的韵脚和平仄等,探讨诗词的形式如何为内容服务,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4)活跃气氛,现场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创作和朗诵一些押韵的诗歌或文段,加深对诗歌押韵的认识。 二、相关知识补充

(1)古代诗词鉴赏。《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 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 (2)现代诗歌鉴赏。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待”,“香”和“芳”。歌词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思乡之情逐步推向高潮。 2.2 补充课堂活动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掌握押韵、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因声求气,从音韵格律方面品读鉴赏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精彩,初感韵律 1.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清袁枚一首小诗《苔》,初次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诗歌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的。诗要适合于吟诵,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言万语总关音》之《第四课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 二、讨论探究,掌握规律 1.感受三首不同体裁的诗歌,朗读、齐读。 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⑶长征(毛泽东) 2.为什么这些诗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还不理解意思时就能记忆深刻呢?是因为押韵、平仄、

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要想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就要了解什么是平仄、押韵。押韵与平仄的运用最突出的体现在近体诗中,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没有平仄限制的诗是古体诗。 3.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歌都算是古体诗。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多用五、七言。 特点:字数多样、句数不限、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古体诗赏析: 四言古诗:《诗经·卫风·氓》 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 七言古诗: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杂言古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同古体诗相对,所谓“今”“近”都是指唐而言,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⑴特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规定。 ⑵字数:主要为五言、七言;偶有六言。 ⑶句数:四句(绝句)、八句(律诗)、十句以上(排律). ⑷平仄: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①古代汉语(中古音韵)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可以粗略地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第一、二声看作平声,第三、四声看作仄声。 ②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五七言格律诗的第一、

诗歌的押韵与平仄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押韵与平仄;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 二,格律诗的诗体: (一), 关于格律诗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 1,绝句: 绝句的体裁: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 绝句的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 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律诗: 律诗的体裁:也是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 律诗的要求:五言七言都各为八句.偶句(第2,4,6,8句)押平声韵,奇句(第1,3,5,7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也跟绝句一样押不韵都可以.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要对仗.例: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 ,关于押韵 1,诗歌有了韵脚会有什么特点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来越趋向于不押韵,但读着流畅的新诗,韵脚还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我说格律诗比自由诗容易让人记住,也许你不会反对吧要是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拦个路人,让他/她马上背出一首完整的诗来,恐怕脱口背完\'白日依山尽\'的比\'小巷\'或者\'再别康桥\'的要多得多吧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格律诗严格押韵.有韵就顺口,顺口就容易记. 2,什么是韵,\'韵\'究竟长啥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大家都会说普通话,应该知道汉字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拼读出来的.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字音,如韵母\'i\'可以跟不同的声母组合成: xi(西),di(低),ni(泥),ti(蹄) ,di(堤) 这些都是所谓的同韵字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这是我们上一节中举例的那首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韵\'脚.对\'押韵\'这个概念还比较生疏的同学,如果你有时间,不

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即 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①仄仄平平仄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 ②平平仄仄平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 ④仄仄仄平平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A 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面的要相反。 2、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上灵活变通,可平可仄。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可从分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题。 ---------------------------------------------------------- 对具体字所属平仄的辨识,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也就是一个字在中古时期所属平仄的识别——一定要突破这个难点,否则诗词格律部分将永远无法掌握!有多种识别方法:1、利用方言识别中古平声字。 因为粤方言中的几种次方言(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等)都还保留着入声字,同时也保留着阴平和阳平两种调类。由于这些方言中的入声字并未与平声相混,因此只要认识了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的代表字,则与它们同调的就都是中古的平声字了。例如,凡是与广州方言中读“诗、时”“花、华”二字同声调的,就都是古代平声字。 2、利用方言识别古入声字。 有的学生可能识别方言调类的能力差些,一时不易掌握以平声代表字类推的办法。则可教他们利用识别入声字来检验现代汉语中读平声的字是否是真正的中古平声字。因为现代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字,除了从中古的平声演变而外,还混入了古代的入声字。而这些字是不能视为平声的。如果能把这些字从现代的阴平、阳平字中识别出来,则其余的自然就都是真正的中古平声字了。学生们的现代汉语语音都较好,识别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声调较容易,又由于粤方言中无论是广州方言,还是客家方言、潮州方言都保留着中古的入声调类,依调类推,用方言识别入声字是不困难的。例如: 广州方言的6个(实际是9个)调类:

平仄押韵 文档

第一节:平仄 要弄清什么是平仄,得从四声说起。我们知道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读音,而这些读音细辩起来,又都有高低长短、缓急升降的区别,也就是产它们都有不同的声调。下面古汉语为范例: 古音: 在古汉语中,根据声调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的不同可以将声调分为四种类型:平声、上(读第三声)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随口而发,声调平直,如“东”、“江”、“妈”等; 上声:声调曲折,先降生升,如“董”、“讲”、“马”等; 去声:向下重读,声调急降,如“冻”、“绛”、“骂”等; 入声:脱口而出,即发即收,如“督”、“觉”、“莫”等; 若将以上这些字按平、上、去入这的次序排列起来,但可读成三组不同的四声字。即“东董冻督”“江讲绛觉”“妈马骂莫”。实际上,“平上去入”这四个字也是一组四声字,办不过它们的声韵不同而已。 古汉语中对四声又作了划分,其中将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也就是说古汉语中有平声和仄声。平声即是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上平声和下平声),而仄声则包括上、去、入三声。例如前面提到的东、江、妈都是平声,董、讲、马(上声)冻、绛、骂(去声),督、觉、莫(入声)都是仄声。诗词对联的平仄,就是指古汉语中的平声和仄声,所以弄清了古汉语中的平、上、去、入四声,就不难分清诗词中的平和仄了。 为什么诗词中要作平仄之规定呢?这是因为平声声调平直轻缓,而仄声有升有降,曲折回荡,这样它们在诗词中交错运用,便可以增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今音 现代汉语中也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但显然这与古汉语中所说的“四声”是有区别的。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是从古汉语中的平声演化而来(古汉语中的平声分上平声和下平声)。古汉语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了。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化为阴平和阳平,有些也可能化为上声和去声。如:督、觉、莫在古汉语中均为入声,而在现代汉语中,督为阴平,觉为阳平,莫则为去声。古汉语中的入声只是在某些方言中还有些保留。如按平仄划分,则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均属平声,上声和去声均属仄声。古汉语中的某些非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和声调也可能为去声;“勘”在古汉语中为去声,在现代汉语中为平声。关于古今汉语的演化与异同,这里就不详述了。 一般来说,除了入声和有些字的声调变化外,现代汉语中声调与古代汉语的声调还是比较接近的。因此,熟悉现代汉语的四声对掌握古汉语的四声仍有一定的帮助,至于入声字及有些声调变化了的字,初学者就只阅韵书去辩认了。 简单的说今音的平仄就是: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为仄 第二节押韵 诗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主要是因为平仄交错,另外就是押韵。平仄交错是 是第句诗中的平仄声调都交替使用,这样读起来便显得抑扬顿错、曲折回还;押韵(亦称:

诗词押韵

【诗词押韵】 /尹科飞 谈到诗词,一定要懂得就是押韵了,无韵不成诗嘛! 在一首诗或一首词中,押韵就等于为其打地基,能不能打牢,就看你的形式是不是按照固定的方法来得了,我们看古典小说,也有七个字的啊!五个字,四个字一句的,而且还都是古语,为什么它们不叫诗呢!最根本的,不押韵。当然,还有一点,长得也不对。词还好点,像诗词,五言啊!四言,七言对于形象要求十分严格,可以说从外形上看都是双胞胎,只是有的长,有的短。像唐诗,没有说每句的字数不一样,当然,看起来也是非常工整。 讲押韵要先认识平仄(ze)。很简单,我们去掉那大几页的相关信息,只说何为平,何为仄。言简意赅的说,八个字“一二为平,三四为仄”,这一二,三四也都不陌生,就是按汉语拼音的声调来分的,一二声为平声韵,三四声为仄声韵。举个例子:听(ting--平声韵)长(chang--平声韵)

有(you--仄声韵)大(da--仄声韵) 认识了平仄,就开始讲押韵了,押韵通用于诗词歌赋之中,最严格的便是近体诗,也就是平常说的侓诗,侓诗有五言,七言等。一般来说,侓诗的每一个字都有固定的韵。还有绝句,不过绝句分古绝,侓绝,古绝还好一些,只需压住韵脚便可。当然,现在只是讲押韵,不用说那么多。先说比较简单和基础的押韵。每首诗,像五言,七言啊!都有相似的韵脚,而韵脚必需押平声韵,当然有一种诗体的韵脚可以押仄声韵,不过在押韵,起承转合等一些方面上都要与押平声韵的相反。在这里,先只说押平声韵的。 那么韵脚在哪里呢!比如说五言绝句,韵脚就在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字,也可是二,四句最后一字。举个例子: 床前明月光,(平)白日依山尽, 疑是地上霜。(平)黄河入海流。(平)举头望明月,欲穷千里目, 低头思故乡。(平)更上一层楼。(平)

古诗押韵规则

押韵 黄金级:a an ang e en eng o on ong(宏亮级) 白银级:ui yi u ye ing(细弱级) 红铜级:ao on ai uo(柔和级)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关于平仄押韵的问题

诗词格律浅谈之一 四声与平仄 古典诗词,独特的韵味。最主要的特点是讲求格律。为了帮助初学的朋友,我写了这篇”诗词格律浅谈”,供大家参考。不当处,请指正。 我想在这篇浅谈中,不求其全,而求简明易懂。 要讲格律,先必须弄清平仄,而要弄清平仄,先要弄清四声。 首先要说明,这里所说的四声,是古汉语中的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 平声,古汉语和现在的汉语变化不大,但有上下平之分。一般说来,现在汉语中的第一声为上平声,又叫做阴平声。第二声为下平声,也叫阳平。 但也不尽然,须查韵书才分得清上下平声。

如东,江,支,鱼等。 上声,一般为现代汉语的第三声,有上扬的音,如懂,讲,址,雨等。 去声,即下沉的声音,一般为现代汉语的第四声,如冻,降,志,遇等。 入声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但在江浙和广东人的方言中仍有入声,是一种短促的调子。这对北方人有些麻烦,容易弄不清。所以在用平水韵时,要注意入声字。其实熟悉了,也没有什麽。但入声字有特别的韵味,尤其在填词时,入声显得重要。 在用今韵,即以拼音的韵母为基础时,入声就没有了,并入了其他的声部。 说明四声是为了分清平仄。平声就是上下平声。仄声则包括上,去,入三个声部。即上声,去声和入声都是仄, 说方言的人,要区分平仄,最好按普通话来读字,较易分清平仄。

格律是按平仄来形成的,所以分清平仄是基础。 再谈入声: 由于入声字,在区分平仄时容易弄错,也由于入声在“词”中的特殊性,就想再谈一下。 在写诗或填词时,入声字读做上声或去声,问题不大,因为都是仄。而有些入声字读似平声,容易错用为平声,这些字应特别记住是入声字,如屋,福,觉,学,佛,石,白,国等。不熟悉的字要查一下韵书,在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中,就附录有“诗韵举要”,一查便知。 此外,在一些词牌中,要求押入声韵,不知入声是不行的。押入声韵,有特别的韵味,常给人一重激或壮悲烈的感觉,如贺新郎,就常用入声韵。又如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念奴娇,都是押的入声韵,给人以壮烈之感。 我以为,写古体诗词,弄懂入声是必要的。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解剖近体诗之一 体裁 押 韵 什么是押韵? 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规则: 偶数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韵脚固定,一韵到底; 押平声韵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 (z 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l ái) 例二: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4、凡偶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注意: 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大多数是押的.偶数句必须要押韵,而且一般要押平声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注意:律诗第1句可押可不押, 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偶数句必须要押韵,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不能重复.

诗歌押韵

押韵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 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 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 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 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律诗平仄押韵

古體詩與近體詩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從詩的句數上看,古體詩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可以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達百句以上。律詩一般是八句,少於八句的只能是四句,那叫“絕句”,又叫“律絕”;多於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從理論上說可以無限長,但無論多長,都必須是偶數句。 第二,從每句詩的字數上看,古體詩每句的字數沒有嚴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但也有一、二、三、四、六、八、九、十一等字數的情況;句與句之間的字數更沒有規定。律詩一般只有五言或七言,而且同一首詩每句的字數必須相等。 第三,從詩的押韻情況看,雖然都是要押韻的,但是,古體詩的用韻比較靈活,沒有嚴格要求,可以句句押韻,也可以隔句押韻;可以隔一句,也可以隔幾句;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可以整首詩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而且,古體詩所押的韻是依口語實際的語音,也正因為這樣,古體詩在音韻研究上具有較高價值。律詩押韻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只押平聲韻;韻腳一般在偶數句末尾,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其他奇數句都不得入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律詩的用韻嚴格按照韻書(《唐韻》、《廣韻》、《平水韻》等),否則科舉考試便不會被錄取。因為律詩是按韻書規定來選韻腳字的,有時,實際語音已與前代韻書不同了,而寫律詩卻只能按韻書押韻,因此,律詩並不一定是實際語音的反映,所以對於研究當時的語音,價值就低些。也正因為實際語音與前代韻書之間有差異,所以後代也在不斷對韻書進行修改,規定某兩個或幾個韻“同用”,這種“同用”反映的就是語音的演變。 第四,從平仄情況看,古體詩對字的平仄沒有要求,可平可仄。律詩對字音的平仄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同一句內平仄要相間隔,尤其是在節奏點上的字,該平的一般不用仄,該仄的一般也不用平聲,如果不得已“拗”了(即違反了平仄規則),有時還要加以補救;律詩同一聯內出句和對句平仄要求相對,兩聯之間(即上一聯的對句跟下一聯的出句之間)平仄要相粘。 第五,從對仗情況看,古體詩對對仗沒有要求,可對可不對。律詩一般要求中間兩聯用對仗,首尾兩聯不對;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中間其他聯都要求對仗。

押韵和平仄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课本34页。四点要求) 5、什么叫押韵? 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 7、什么叫平仄? 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见教参60页) 9、什么叫对仗? 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 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 12、课后练习指导 押韵和韵辙 ①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②押韵是指在特定的文体里,在某些句子的一定位置上使用同韵的字。押韵的文体称韵文,诗歌是最常见的韵文。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③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押韵的位置一般在句子的末一字),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绕字不押韵,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 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象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如: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平仄押韵对仗

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 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 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即 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①仄仄平平仄 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 前面加上 ②平平仄仄平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 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 ④仄仄仄平平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A 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 反”。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 面的要相反。 2、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 下联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 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 (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 上灵活变通,可平可仄。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 仄就要仄。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 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可从分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 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 题。 ---------------------------------------------------------- 对具体字所属平仄的辨识,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也就是一个字在 中古时期所属平仄的识别——一定要突破这个难点,否则诗词格律部分

诗歌押韵

【经典资料】诗歌押韵——详细、全面,娓娓道来 押韵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 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 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 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 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的常识:关于绝句、平仄、押韵……

诗的常识:关于绝句、平仄、押韵…… 一、什么是绝句 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二、平仄格式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碧波·咏树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深居沃野枝繁茂,平平平仄仄,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碧叶千张似玉雕。仄仄仄平平。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本是同根同血脉,仄仄平平仄,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何飒飒起风涛。平平仄仄平。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包德珍·夜思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天心随意弄迷离,平平仄仄平,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常使伊人费苦思。仄仄仄平平。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未必风涛初识我,仄仄平平仄,月带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松花江水洗胭脂。平平仄仄平。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碧波·暴风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一阵狂飙如猛兽,仄仄平平仄,岭外音书断, 平平仄仄仄平平。飞沙走石信天游。平平仄仄平。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屋摧树倒禾苗折,平平平仄仄,近乡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暴戾人间万象蹂。仄仄仄平平。不敢问来人。 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包德珍·咏李白碧波·咏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行路方知蜀道难,仄仄仄平平,宇宙现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千篇斗酒海天宽。平平仄仄平。金轮挂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胸中日月吟风处,平平平仄仄,环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何止吴歌楚舞寒。仄仄仄平平。万物显春荣。 三、平仄声调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用普通话新声作诗,可以不考虑入声字。)

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学生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作用的。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韵里情思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一、课堂活动步骤 (1)诵读儿歌,体会韵感。在开展课堂活动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同韵童趣”的儿歌,并请学生再朗诵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教师和学生一起鉴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分析诗词歌曲的韵脚,体会诗歌押韵的作用。 (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再举一些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或歌词,分析诗词的内容主旨,同时分析诗歌的韵脚和平仄等,探讨诗词的形式如何为内容服务,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4)活跃气氛,现场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创作和朗诵一些押韵的诗歌或文段,加深对诗歌押韵的认识。 二、相关知识补充 (1)古代诗词鉴赏。《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作者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 (2)现代诗歌鉴赏。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待”,“香”和“芳”。歌词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思乡之情逐步推向高潮。 2.2 补充课堂活动 ●集句妙对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集联游戏使学生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将名句名联重新组配,可以活跃课堂,启发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堂活动步骤 (1)将学生分成几组,课前请学生整理学过的古典诗文及名联警句(不限于中学教材中的诗词),摘抄收集到的名句、名联,分发到各组。活动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 (2)主持人每次出示一个用于征对的上联或下联,各组抢答。对出对联后,学生要说明如此对联的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朗诵原诗,分析诗词的押韵、平仄情况。

诗词押韵规则分析

诗词押韵规则分析 :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 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