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

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
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

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

计算机上的总线知识

一、什么是总线

总体上来说,总线是PC机的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

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

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

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1、计算机工作原理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是基于提出的"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具有两个特点:1.使用二进制;2.全部指令和数据存放在

存储器中,数据处理单元到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并顺序执行。冯·诺依曼结构的

核心思想就是"存储程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控制。基于

这种结构,1949年制造出了电子计算机EDIAC(而非1946年制造的ENIAC),宣

告人类历史上的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了。

尽管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计算机经历了4代的变迁,发展到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时代,但是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延续

了冯·诺依曼当初的设计思想:

如上图所示的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核心部件是运算器和控制器,我们

想要处理的信息指令通过输入设备进入存储器,再由存储器进入运算器,运算

结果从输出设备反馈给我们,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的。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CPU,存储器就是

内存、硬盘、光盘、U盘,当然还有一些老掉牙的设备(软盘、磁带、磁鼓…);输入设备就是鼠标键盘,当然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如扫描仪、光笔等等;输出设

备则是显示器、打印机等等。

那么CPU和这些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如何完成的呢?有的读者可能说:是通过主板完成的!这个答案可以算对,但是不太精确,其实CPU和外部设备之

间的信息指令通讯是通过总线完成的。

2、总线的概念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PC机的各个部件都要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

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

在计算机内部每个有效信息,必须具有3个基本属性:内容、指向和行为,这三个属性要通过三个总线实现: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他们好像

一封信件的内容、地址和信件的状态,比如一封信到你家门口,邮递员会大喊

一声:"信来了"。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在数据总线上传递的,每条传输线我们称之为1位,各

个传输线按序排列,他们之间是并行关系,地址总线也是一样的,数据总线决

定每次传输数据的大小,地址总线决定了cpu所能访问的最大内存空间的大小,控制总线反映了数据的状态和传输方式,它是地址总线的扩展和补充。

按照功能的不同,系统总线可以划分为三种:数据总线DB(Data Bus)、地

址总线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数据总线DB"用于传

送数据信息,"地址总线AB"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数据总线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即他既可以把CPU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或I/O接口等其它部件,也可以将其它部件的

数据传送到CPU。数据总线的位数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与微处

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字长16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

16位。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可以是真正的数据,也可以指

令代码或状态信息,有时甚至是一个控制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总

线上传送的并不一定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

地址总线AB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由于地址只能从CPU传向外部存储器或I/O端口,所以地址总线总是单向三态的,这与数据总线不同。地址总线的

位数决定了CPU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比如8位微机的地址总线为16位,则其最大可寻址空间为216=64KB,16位微型机的地址总线为20位,其可寻址

空间为220=1MB。一般来说,若地址总线为n位,则可寻址空间为2n字节。

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控制信号中,有的是微处理器

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的,如读/写信号,片选信号、中断响应信号等;也有是其它部件反馈给CPU的,比如:中断申请信号、复位信号、总线请求信号、限备就绪信号等。因此,控制总线的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一般是双

向的,控制总线的位数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需要而定。实际上控制总线的具

体情况主要取决于CPU。

按照传输数据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串行总线中,

二进制数据逐位通过一根数据线发送到目的器件;并行总线的数据线通常超过

2根。

按照时钟信号是否独立,可以分为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同步总线的时钟

信号独立于数据,而异步总线的时钟信号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

3、总线的技术指标

(1)总线的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钞钟传送MB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与总线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是总线的位宽和总线的工作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线的带宽=总线的工作频率X总线的位宽/8

(2)总线的位宽: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32位、64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每

秒钟数据传输率越大,总线的带宽越宽。

(3)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4、采用北桥/南桥芯片组的计算机总线

以上是从计算机构成原理的角度来探寻计算机总线的,我们日常计算机应用的时候会接触到一些具体类型的总线。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构架离我们太遥远了,所以我们回顾的起点就从目前应用最广泛、历史最久的南北桥芯片组架构开始。

北桥/南桥芯片组是为了支持PCI总线而引入的,它使得微型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更加清晰:

(1)位于处理器和北桥之间的是速度最快的处理器总线;

(2)北桥与南桥之间的是33 MHz的PCI总线;

(3)南桥下面是ISA、EISA等传统的慢速I/0扩展总线。

在采用北桥/南桥芯片组的微型计算机中,不同速率的部件被安排接入到相应的总线或桥芯片提供的接口:

(1)高速的主存由北桥中的DRAM控制器控制,该控制器支持主存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

(2)L2高速缓存直接接到处理器总线上;

(3)PCI设备接到PCI总线上;

(4)USB设备接到南桥中的USB接口。

在最初引入北桥/南桥芯片组时还没有提出AGP总线标准,此时的图形设备通过PCI总线图形接口板连接到系统中。随着AGP总线标准的推出,Intel发布了支持AGP的北桥/南桥芯片组,即440系列芯片组,在北桥芯片中设置了AGP接口。如图:

二、PC外部总线发展史

依据总线与处理器之间的关系,直接与CPU连接的称为内部总线,通过北桥与处理器通讯的称为外部总线。

1、ISA总线(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最早的PC总线是IBM公司1981年在PC/XT电脑采用的系统总线,它基于

8bit的8088处理器,被称为PC总线或者PC/XT总线。

1984年,IBM推出基于16-bit Intel 80286处理器的PC/AT电脑,系统总线也相应地扩展为16bit,并被称呼为PC/AT总线。而为了开发与IBM PC兼容

的外围设备,行业内便逐渐确立了以IBM PC总线规范为基础的ISA(工业标准

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

ISA总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8MB/s因此它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传输速

率过低、CPU占用率高、占用硬件中断资源等,很快使ISA总线在飞速发展的

计算机技术中成为瓶颈。

因此在1988年,康柏、惠普等9个厂商协同把ISA扩展到32-bit,这就

是著名的EISA(Extended ISA,扩展ISA)总线。EISA总线的工作频率仍旧仅有

8MHz,并且与8/16bit的ISA总线完全兼容,由于是32-bit总线的缘故,带宽提高了一倍,达到了32MB/s.可惜的是,EISA仍旧由于速度有限,并且成本过高,在还没成为标准总线之前,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就给PCI总线给

取代了。

2、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由于ISA/EISA总线速度缓慢,一度出现CPU的速度甚至还高过总线的速度,造成硬盘、显示卡还有其它的外围设备只能通过慢速并且狭窄的瓶颈来发送和

接受数据,使得整机的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2年

Intel在发布486处理器的时候,也同时提出了32-bit的PCI(周边组件互连)

总线。

最早提出的PCI总线工作在33MHz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了

133MB/s(33MHz X32bit/8),比ISA总线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目前计算机上广泛采用的是这种32-bit、33MHz的PCI总线。

3、AGP总线(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PCI总线是独立于CPU的系统总线,可将显示卡、声卡、网卡、硬盘控制

器等高速的外围设备直接挂在CPU总线上,打破了瓶颈,使得CPU的性能得到

充分的发挥。可惜的是,由于PCI总线只有133MB/s的带宽,对付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也许显得绰绰有余,但对于胃口越来越大的

3D显卡却力不从心,并成为了制约显示子系统和整机性能的瓶颈。因此,PCI

总线的补充--AGP总线就应运而生了。

Intel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加速图形接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接口,这是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是基于PCI 2.1版规范并

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66MHz,1X模式下带宽为266MB/S,是PCI总

线的两倍。后来依次又推出了AGP 2X、AGP4X,现在则是AGP 8X,传输速度达

到了2.1GB/S。

4、PCI-Express

然而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2004年,新的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特别是游戏和多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PCI的工作频率和带宽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此外,PCI还存在IRQ共享冲突,只能支持有限数量设备等问题。

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修修补补,PCI总线已经无法满足电脑性能提升的要求,必须由带宽更大、适应性更广、发展潜力更深的新一带总线取而代之,这

就是PCI-Express总线。

Intel在2001年春季的IDF上,正式公布了旨在取代PCI总线的第三代

I/O技术,最后却被正式命名为PCI-Express,Express意思是高速、特别快的

意思。

2002年7月23日,PCI-SIG正式公布了PCI Express 1.0规范,并且根据开发蓝图,在2006年的时候正式推出PCI Express2.0规范。

相对于PCI总线来讲,PCI-Express总线能够提供极高的带宽,来满足系

统的需求。PCI Express总线2.0标准的带宽如下表所示:

经历着这么三代半(AGP总线只是一种增强型的PCI总线)的发展,PC的外

部总线终于发展到我们现在看到的PCI-E 2.0,提供了比以往总线大得多的带

宽。至于今后总线发展的方向,相信会随着人们对带宽需要的不断增加,而很

快出现。

三、PC内部总线发展历程

首先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外频?什么是前端总线,二者是什么关系?

1、外频与FSB总线(Front Side Bus)

外频和前端总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之所以大家会混淆不清,就是因为在

古老的Pentium年代,二者的频率值往往是相同的。

外频指的是CPU外部的时钟频率,CPU主频=外频X倍频。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从Pentium II 350开始,CPU外频提高到100MHz。

而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表示了CPU和外

界数据传输的速度。

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

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

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产生

了DDR(Double Date Rate)技术和QDR(Quad Date Rate)技术,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AMD的K7处理器)、4倍(Intel的奔腾处理至今酷睿处理器),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前端总线FSB"这个名称是由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前端总线

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

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X数据位宽)÷8。

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AMD)、

333MHz(AMD&Intel)、400MHz(AMD&Intel)、533MHz(Intel)、800MHz(Intel)、1066MHz(Intel)、1333MHz(Intel)、1600MHz(Intel)等几种,Intel最新的至

尊版处理器QX9770采用了1600MHz的前端总线,最大带宽为:1600×64÷

8=12.8G/s。

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相反,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2、HT总线(Hyper Transport)

从AMD的K8处理其开始,AMD和Intel两家内部总线发展开始分道扬镳,Intel继续沿用FSB至今天的酷睿2CPU,而AMD则开发出了HT总线(Hyper Transport)对抗Intel。

HT总线是AMD为K8平台专门设计的高速串行总线,它的发展历史可回溯到1999年,原名为"LDT总线"(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闪电数据传输)。2001年7月,这项技术正式推出,AMD同时将它更名为Hyper Transport。随后,Broadcom、Cisco、Sun、NVIDIA、ALi、ATI、Apple、Transmete等许多企业均决定采用这项新型总线技术,而AMD也借此组建Hyper Transport开放联盟,从而将Hyper Transport推向产业界。

至今为止,HT总线经历了三代发展:

第一代HT的工作频率在200MHz-800MHz范围,双向16位模式下,最大带宽可以达到6.4GB/s。

2004年2月,Hyper Transport技术联盟又正式发布了HT2.0规格,由于采用了Dual-data技术,使频率成功提升到了1.0GHz、1.2GHz和1.4GHz,双向16bit模式的总线带宽提升到了8.0GB/s、9.6GB/s和11.2GB/s。

2007年11月19日,AMD正式发布了HT3.0总线规范,提供了1.8GHz、2.0GHz、2.4GHz、2.6GHz几种频率,最高可以支持32通道。32位通道下,双向带宽最高可以达到史无前例的41.6GB/s。

3、QPI总线

由于AMD的HT3.0提供的最大带宽远远超过目前Intel 1600 FSB的带宽,为了对抗HT 3.0,Intel另辟蹊径,提出了QPI总线的概念。

我们前面计算过,1600FSB能够提供12.8G/s的带宽,但是如此高的带宽

也仅仅只能满足DDR2 800双通道的内存的带宽要求(800 X64 X2/8=12.8G/s),如果此时搭配1066甚至更高的1333内存的话,FSB需要提高到更高的频率,

且不说还有PCI总线、PCI-E总线、USB、SATA等多种设备也要占据一定的带宽。而在当前制作工艺和框架下,提升频率变的难上加难,即便有些玩家将FSB提

高到了2400,带来的发热量也是十分恐怖的。

如此看来,随着处理器核心性能的提高,以及核心数量的急剧增长,FSB

正在日益成为瓶颈,必须加以解决。Intel要想在多核心时代处于不败之地,

目前首要问题就是顺利解决系统资源的分配难题、充分发挥多核心的优势,这

就是英特尔推出QPI总线技术的最终目的。

QPI最大的改进是提供了惊人的输出传输能力,在4.8至6.4GT/s之间。

一个连接的每个方向的位宽可以是5、10、20bit。因此每一个方向的QPI全宽

度链接可以提供12至16BG/s的带宽,那么每一个QPI链接的带宽为24至

32GB/s,相当于1600FSB的2-3倍,基本和HT 3.0带宽持平。

此外,QPI另一个亮点就是支持多条系统总线连接,Intel称之为multi-FSB。系统总线将会被分成多条连接,并且频率不再是单一固定的,也无须如以前那样还要再经过FSB进行连接。

QPI总线相对于FSB的革命意义是重大的,带来了PC机制造结构上的革新,抛弃了以往北桥南桥的概念,当然,这些变化已经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

题了。

四、总线与PC机技术指标

认识了几种常见的总线之后,我们来梳理一下内部总线与外部总线以及内

存之间的关系。

1、内部总线与内存

我们在第一节分析PC机构成原理的时候提到,数据要进入内存存储器后才能进入CPU进行处理,因此内部总线与内存之间的关系是影响PC机性能重要的一个因素。

回顾一下前面举到的双通道DDR2 800内存的例子,DDR2、DDR3内存位宽64,频率800,需要占用的内部总线带宽为:800 X64 X2(双通

道)/8(1Byte=8bit)=12.8G/s。那么三通道DDR3 1600需要的带宽则是:1600

X64 X3/8=38.4G/s,如此高的带宽要求,FSB是力不从心的,而HT 3.0和QPI

开发出来的原因就是为了满足如此高的带宽要求。

2、总线与显卡

如下图所示,在传统的南北桥框架中,显卡通过北桥与CPU发生数据交换,尽管目前的显卡已不可能完全达到PCI-E 2.0总线带宽的上限,但是实际应用

证明:传统的FSB已经无法满足多卡互联后的高端显卡的带宽要求,比如我们

在3路SLI或者4路CrossFire时候遇到的多卡不如双卡甚至不如单卡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ntel和AMD分别走了我们前面讲到两条不同的道路:HT和QPI。

目前HT 3.0的速度最高只有2.6GHz,比如AMD的旗舰四核心处理器Phenom X4 940BE就是这一速度,而超传输技术联盟(HTC)在2008年8月19日

发布了新版HT3.1规范和HTX 3规范,将这种点对点、低延迟总线技术的速度

提升到了3.2GHz。在提速至3.2GHz后,再结合双倍数据率(DDR),HT 3.1可提供最高每位6.4GB/s(3.2GHz X2因为DDR以2倍速传输)的数据传输率,32-bit 带宽可达51.2GB/s(6.4GB/s X32bit/8)。

QPI这面,虽然每一个QPI链接的带宽为24至32GB/s,但是Intel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也就是Intel称之为multi-FSB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下

系统总线将会被分成多条连接,频率不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根据系统各个子

系统对数据吞吐量的需求,每条系统总线连接的速度也可不同,通过这种方式

也可以在某一通道上获得很高的带宽。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计算机组成基础学习知识原理》教学方案计划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计算机各硬件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等,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学生: 1.从总体上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中各种数据的表示方法; 3.掌握运算器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 4.掌握广泛使用的各类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主存储器系统的设计、多级存储器层次结构; 5.掌握CPU的组成、CPU各个部件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实现各条指令的功能; 6.掌握指令的格式、常见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的主要类型; 7.掌握总线的概念、特性和几种常用的总线标准; 8.掌握几种基本的信息交换方式和常用的外围设备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是:运算方法和运算器、存储系统、中央处理器。 本课程难点是:存储系统和中央处理器。 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大学生。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60学时。 教学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从总体上认识计算机。要求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3.了解计算机层次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无难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简介(0.5学时) 一、计算机系统简介 计算机软件、硬件概念。 二、计算机层次结构 将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学时) 一、数字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介绍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二、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介绍数字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第三节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0.5学时)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360docs.net/doc/9c7314407.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试题及答案汇编

公务员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共60分,1-30题每题1分,31-45题每题2分) 1.在微型机中,把数据传送到软盘上,称为 A.写盘 B 读盘 C 输入 D 以上都不是 2.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器件是 A.继电器 B 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计算机体积越大,其功能就越强 B.在微型性能指标中,CPU的主频越高,其运算速度越快 C.两个显示器屏幕大小相同,则它们分辨率必定相同 D.点阵打印机的针数越多,则能打印的汉字字体就越多 4.如果按字长来划分,微型机可以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所谓32位机是指该计算机所用的CPU A.同时能处理32位二进制B.具有32位的寄存器 C.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D.有32个寄存器 5.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 A.高速度 B.高精度 C.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D.记忆力强 6.在微型机的性能指标中,用户可用的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 A.ROM容量 B RAM的容量C.ROM和RAM的容量D.CD-ROM的容量 7.下列设备中,只能作为输出设备的是 A.CON B NUL C PRN D 鼠标器 8.在微型机中,用来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A 位 B 字节 C 字 D 双字

9.对计算机软件的正确态度是 A.计算机软件不需要维护 B.计算机软件只要能复制得到就不必购买 C.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计算机软件不必备份 10.ROM是指 A.存储器规 B.随机存储器 C.只读存储器 D.存储器存 11.Microsoft公司于哪一年推出WINDOWS95? A 1983B1987 C 1992 D 1995 12.WINDOWS95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这是指 A WINDOWS可以供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B WINDOWS可以运行很多种应用程序 C WINDOWS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D WINDOWS可以同时管理多种资源 13.在WINDOWS95桌面上,不能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是 A先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然后从弹出菜单中选取“资源管理器”B先用鼠标右键单击“开始”按钮,然后从弹出菜单中选取“资源管理器” C先用鼠标左键单击“开始”按钮,然后从系统菜单中选取“资源管理器” D先用鼠标左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然后从窗口中选取“资源管理器”图标14.WINDOWS95桌面上,不能打开“我的电脑”的操作是 A.在“资源管理器”中选取“我的电脑” B.用鼠标左键双击“我的电脑”图标 C.先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D.先用鼠标左键单击“开始”按钮,然后在系统菜单中选取“我的电脑”

计算机组成习题及解答.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准确反映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 A.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 B.计算机能代替人的脑力劳动 C.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D.计算机可实现高速运算 解:答案为C。 2.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 ,1949年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的计算机称为EDV AC 。 3.计算机硬件能直接执行的只能是。 A.符号语言 B.机器语言 C.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解:答案为B。 4.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 A.数据总线 B.数据选择器 C.累加寄存器 D.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解:答案为D。 5.存储器主要用来。 A.存放程序 B.存放数据 C.存放微程序 D.存放程序和数据 解:答案为D。 6.目前我们所说的个人台式商用机属于。 A.巨型机 B.中型机 C.小型机 D.微型机 解:答案为D。 7.至今为止,计算机中所含所有信息仍以二进制方式表示,其原因是。 A.节约元件 B.运算速度快 C.物理器件性能决定 D.信息处理方便 解:答案为C。 8.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是的功能。 A.操作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语言处理程序 D.用户程序 解:答案为A。 9.企事业单位用计算机计算、管理职工工资,这属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辅助设计 解:答案为B。 10.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以技术为标志。 A.操作系统 B.微处理器 C.硬盘 D.软件 解: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操作系统是一种(1),用于(2),是(3)的接口。 (1)A.系统程序 B.应用程序 C.用户程序 D.中间件 (2)A.编码转换 B.操作计算机 C.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资源 D.把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 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稿 2011/10/5) 1、计算机发展简史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我国计算机发展 我国电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起步于1956年 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DSJ-1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 (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 (2)主频 (3)运行速度 (4)内存储容量 5、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只能 (6)网络应用 (7)多媒体应用 6、计算机的分类 (1)从计算机规模来分,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从信息表现形式和被处理的信息来分,有数字计算机(数字量、离散的)、模拟计算机(模拟量、连续的)、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按照用途来分,有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4)按采用操作系统来分,可分为单用户机系统、多用户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实时计算机系统。 (5)从字长来分,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计算机。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模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既为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要点及习题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要点及习题第一章概论 数据就是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信息的载体。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 数据结构的定义:·逻辑结构:从逻辑结构上描述数据,独立于计算机。·线性结构:一对一关系。 ·线性结构:多对多关系。 ·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的实现。·顺序存储结构:如数组。 ·链式存储结构:如链表。 ·索引存储结构:·稠密索引:每个结点都有索引项。 ·稀疏索引:每组结点都有索引项。 ·散列存储结构:如散列表。 ·数据运算。·对数据的操作。定义在逻辑结构上,每种逻辑结构都有一个运算集合。 ·常用的有:检索、插入、删除、更新、排序。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的一组操作的总称。·原子类型:由语言提供。 ·结构类型:由用户借助于描述机制定义,是导出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DT:·是抽象数据的组织和与之的操作。相当于在概念层上描述问题。 ·优点是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实现了信息隐藏。 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设计一个好的算法。算法取决于数据结构。 算法是一个良定义的计算过程,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入,并以一个或多个值输出。 评价算法的好坏的因素:·算法是正确的; ·执行算法的时间; ·执行算法的存储空间(主要是辅助存储空间); ·算法易于理解、编码、调试。 时间复杂度:是某个算法的时间耗费,它是该算法所求解问题规模n的函数。 渐近时间复杂度:是指当问题规模趋向无穷大时,该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数量级。空间复杂度:是某个算法的空间耗费,它是该算法所求解问题规模n的函数。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合称算法复杂度。 第二章线性表 线性表是由n≥0个数据元素组成的有限序列。n=0是空表;非空表,只能有一个开始结点,有且只能有一个终端结点。线性表上定义的基本运算:·构造空表:Initlist(L) 顺序表是按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次序依次存放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中。在存储单元中的各元素的物理位置和逻辑结构中各结点相邻关 系是一致的。地址计算:LOCa(i)=LOCa(1)+(i-1)d;(首地址为1) 在顺序表中实现的基本运算:·插入:平均移动结点次数为n/2;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删除:平均移动结点次数为(n-1)/2;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结点的逻辑次序和物理次序不一定相同,为了能正确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在存储每个结点值的同时,还存储

计算机组成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算法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二) 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1) 2.1 题目 (1) 2.2 功能 (1) 2.3 算法原理 (1) 3 主要技术指标及特点 (4) 3.1 登录窗体 (4) 3.2操作界面 (7) 3.3定点小数机器表示窗口界面 (9) 3.4定点小数变形补码加减运算界面 (13) 3.5定点小数的原码乘法界面 (16) 3.6浮点数加减运算界面 (19) 3.7帮助界面 (26) 4 设计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实现(二)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完成所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旨在深化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基本知识,进一步领会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算法,并进行具体实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2.1 题目 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实现(二) 2.2 功能 能够实现定点小数的机器数表示、定点小数的变形补码加减运算、定点小数的原码一位乘法运算和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2.3 算法原理 数据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据表示格式有两种,一是定点格式,二是浮点格式。 (1)定点表示:约定机器中所有数据的小数点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约定在固定的位置,所以小数点就不再使用记号“.”来表示。 (2)浮点表示:定点数表示的数的范围有限,为了扩展数的表示范围,按照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据的方式,任何一个二进制数N都可以表示成如下的格式: N=M*2e M :尾数,是一个纯小数,决定数据的表示精度 e :指数,又称为阶码,是一个整数,决定数据的表示范围 数的机器码表示: 一般书写所表示的数据称为真值,在计算机中为了表示符号位,通常把符号位和数字位一起编码来表示相应的数,形成了各种数据的存储和表示方法,这些编码称为机器码。常用的机器码有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 (1)原码:原码的数值部分是该数的绝对值,最高位表示符号位,最高位为0是正数,最高位为1是负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 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 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 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 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 电子商务 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 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4. 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五、计算机语言 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七、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 打破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我们通常又称为电脑。它是现代计算机枝术发展的产物,它的设计汲取了大、中、小型机中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使用功能强大、性能优良的微处理器作为其核心部件。它的主要部件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先进的输入输出电子设备,同其它各类计算机相比,微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并且现代微机系统产品都趋于标准化、模块化,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方便、灵活地组成各种不同的系统,可以通过自诊断、在线检测等现代化手段,及时地发现系统故障,因而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较低,组装、维修方便。 微机组装和维修维护是从事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以及电脑爱好者应该具备的知识,在我们日常使用微机的过程,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半与微机硬件配置及相关驱动软件设置有关,而少有硬件损坏或软件错误,因此了解和掌握微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学习相关软件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一微机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是二十世纪中叶诞生的,被称为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是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普及程度最高的一种科学技术。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元器件是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因而体积非常庞大。自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了集成电路技术,并且把计算机各部件按功能分类,相关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例如微处理器),或一块电路板上(例如主板、显示卡、网卡等),这样,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高,体积急剧减少,而成本也急剧下降,同时也便于进行组装和维修维护。 对于计算机硬件高速发展状况,有个著名的摩尔(Moore)定律,它是这样描述的:集成电路的复杂性(性能)大约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成本则下降一半。例如,1990年到1996年的6年中,每块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16倍,电路速度的增长也超过了4倍,磁盘的密度每年以大约60%的速度提高。估计这个定律在今后若干年左右仍可适用。 最早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于70年代,而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是PC系列微型计算机,它起源于美国IBM公司1981年推出的IBM-PC机,由于IBM公司在计算机领域所占有的强大地位,它的PC机一经推出,世界各公司纷纷向其靠拢。同时,由于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各计算机公司先后为PC机推出了各种版本的系统软件,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同时,一些公司还先后竟相推出与IBM系列PC机兼容的各种PC兼容。IBM 公司的举措促进了兼容机的发展和微机的规模生产,由于微型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极其

【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基础知识试题

网络基础知识试题 29.只能使用网络资源,但不能提供网络资源的计算机是什么? 答:客户机 30.提供网络资源的计算机是什么? 答:服务器 31.在Internet领域,无用的邮件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什么? 答:垃圾邮件 32.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有保护端口信息、过滤后门程序、保护个人资料、提供安全状况报告等。 33.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哪种隔离方式? 答:物理隔离 34.需要淘汰处理的计算机设备必须进行什么处理,确认系统中无涉密信息,并经本单位保密组织批准后方可处置? 答:保密技术 3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答:语法、语义和时序 36.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答:谁上网谁负责。 37.凡是向国际互联网的站点提供或发布信息,必须经过什么审查批准。 答:保密审查 38.各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什么培训,并定期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 答:保密培训。 39.地理性国别域名,对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以下几个域名分别代表哪个国家:A、us;B、jp;C、fr;D、cn? 答:A、us:美国;B、jp:日本;C、fr:法国;D、cn:中国。 40.Internet 的基本服务方式是什么? 答:A、电子邮件;B、远程登录;C、文件传输;D、菜单式检索器 41.网络的用途是什么? 答:A、信息交换;B、信息共享;C、硬件资源共享;D、软件资源共享。42.ADSL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答:A 、高速上网;B、独享宽带,安全可靠;C、安装快捷方便;D、一线多用。 43.宽带的应用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答:A、高速访问因特网和宽带多媒体通信网;B、收发电子邮件;C、影视点播、网络游戏;D、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公、家庭办公。 44. 代理服务器软件SyGate具有哪三大特色? 答:A、自动断线;B、内置防火墙;C、自动响应拨号。 45.黑客攻击是针对软件进行的,其通常采用的攻击手段有哪些? 答:A、后门程序;B、炸弹攻击;C、网络监听;D、端口扫描。 46.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 答: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纤。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电子计算机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工具。“21 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 应用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1.1.1 计算机的发展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2 月,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师埃克特(J.P.Eckert)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分 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 ENIAC 体积非常庞大,其占地面积为170 平方米,总重量达30 吨,如图1-1 所示。机 器中约有18 800 只电子管、1 500 个继电器、70 000 只电阻以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每小时 耗电量约为140 千瓦。这样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进行5 000 次加减运算,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 万倍、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 倍。这台计算机的功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展现出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图1-1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 虽是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但它却并不具备现代计算机“存储程序”?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的思想。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ENIAC 的开发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1946 年6 月,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The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简称EDVAC),于1952 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运算速度是ENIAC 的240 倍。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 计算机结构 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结构。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ENIAC 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依据计算机性能 和当时的软硬件技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1 所示。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代 第一代 1946~1957 第二代 1958~1964 第三代 1965~1970 第四代 1971~现在 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总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总汇 1、计算机按照数据处理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 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等 2、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 电源等硬件组成。 3、计算机主机是(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的总称,主要包括(CPU)(内 存)(主板)等部件。 4、控制器和运算器集成在一起,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5、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 6、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主机)和(外部设备) 7、外部设备存储器包括(硬盘)(光盘)(U盘) 8、1971年,每个Intel成功的把(算术运算器)和(逻辑运算器)集成在一起,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 9、计算机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10、运算器是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 (逻辑)运算。 11、运算器除了能进行各种加、减、乘、除运算外,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12、运算器主要由(算术运算单元)(寄存器)(累加器)等组成 13、控制器主要由(指令译码器)(指令寄存器)(控制逻辑部件)等组成 14、(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就是通常所讲的CPU 15、(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一起被称为主机 16、存储器是计算机汇总记忆设备,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17、CPU内部(缓存)的大小以及(速度)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 18、存储器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两大类 19、一般把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称为(外部设备) 20、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所编制的各 种程序的总和。 21、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一般(应用软件) 22、一般把计算机数据总线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 23、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取决于指 令的(执行时间) 24、CPU的总线包括(数据)(地址)和(控制) 25、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 26、衡量CPU性能的技术指标有(主频)(外频)(倍频系数)(Cache容量) (生产工艺技术)(封装类型)(CPU附加指令) 27、主频=(外频)*(倍数系数) 28、附加指令可以提高CPU处理(多媒体)(3D图形)等数据的能力 29、主板一般包括(CPU插槽)(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 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等元件。 30、主板按照接口可分为(AT结构)和(ATX结构)的主板 31、主板可以按三种方法进行分类,即按(主板上使用的CPU)(主板结构) 或(主板采用的芯片组)来分类。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基础知识测试题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微型计算机的总线上单向传送信息的是。 A.数据总线B.地址总线C.控制总线 2.动态RAM的特点是。 A.工作中需要动态地改变存储单元内容 B.工作中需要动态地改变访存地址 C.每隔一定时间需要刷新 D.每次读出后需要刷新 3.除外存之外,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一般指。 A.ROM B.控制器C.RAM D.内存 4.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 A.提高了CPU访问外设的速度 B.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易于系统扩展 C.提高了系统成本 D.使信号线的数量增加 5.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是位计算机。 A.4 B.8 C.16 D.32 6.下面关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速化、超小型化B.多媒体化 C.网络化D.家用化 7.下面关于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组固化在计算机主板上一个ROM芯片内的程序 B.它保存着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设置信息 C.即插即用与BIOS芯片有关 D.对于定型的主板,生产厂家不会改变BIOS程序 8.芯片组是系统主板的灵魂,它决定了主板的结构及CPU的使用。芯片有“南桥”和“北桥”之分,“南桥”芯片的功能是。 A.负责I/O接口以及IDE设备(硬盘等)的控制等 B.负责与CPU的联系 C.控制内存 D.AGP、PCI数据在芯片内部传输 9.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一般指主存储器和。 A.累加器B.辅助存储器C.寄存器D.RAM 10.关于硬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硬盘片是由涂有磁性材料的铝合金构成 B.硬盘各个盘面上相同大小的同心圆称为一个柱面 C.硬盘内共有一个读/写磁头 D.读/写硬盘时,磁头悬浮在盘面上而不接触盘面 11.关于光介质存储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光介质存储器是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较多的存储设备 B.光介质存储器应用激光在某种介质上写入信息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客观) “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主观); 2.信息、物质和能量是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 3.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施用; 4.信息技术(简称I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 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门技术; 5.人们的信息器官主要有感觉器官、神经网络、大脑及效应器官, 它们分别用于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与存储信息,以及施用信息产生实际效用;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 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7.信息产业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 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为了推进信息化建设,我国政府于2006年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 展战略(2006--2020)”,发展战略中制定了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是:(1)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 (2)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

结构全面优化; (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4)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能力显著提高; 9.信息化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10.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1.2 数字技术基础 1.比特(bit)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大小和重量,比特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8个比特构成一个字节(byte),即B=8b; 2.寄存器和半导体存储器在电源切断以后所存储的信息将会丢失,它们成为易失性存储器;而磁盘和光盘即使断点以后也能保持所存储的信息不变,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可用来长期存储信息;3.计算机的内存储器容量通常使用2的幂次作为单位,因为这有助于内存储器的设计,经常使用的单位由小到大分别为: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太字节(TB);但是计算的的外存储器容量可能是用10的幂次来计算的,要注意区分; 4.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是每秒多少比特,经常使用的传输速率单位如下:比特/秒(b/s)、千比特/秒(kb/s 1kb/s=10^3b/s)、兆比特/秒(Mb/s 1Mb/s=10^6比特/秒)、吉比特/秒(Gb/s)、太比特/秒(Tb/s);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电脑基础课 1.复制、剪切与粘贴 选中对象后右键单击,出现复制/剪切,之后,粘贴。 快捷键:复制(Ctrl+C) 剪切(Ctrl+X) 粘贴(Ctrl+V) 2、新建文件及文件夹的命名 新建文件夹:在桌面或者是一个文件夹内,右键单击空白的地方,出现“新建”,在新建右侧会出现“文件夹”字样。 文件夹的命名(重命名):新建文件夹后默认的名称为“新建文件夹”。 选中要重命名的文件夹,右键单击,出现“重命名”字样,点击即可重命名。快捷键为F2 3、文件的选择(单选、跳选、全选、框选、连续性选择) 单选:在要选中的对象上单击左键即为单选,即:只选中一个。 跳选:按Ctrl选择不连续的对象 全选:在一个文件夹内点击“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部选定”。 快捷键为Ctrl+A 框选:按住鼠标左键不动,拖动鼠标,会出现深颜色的框,框的范围就是被选择对象的范围。 连续性选择:单选第一个对象,按“Shift”键,再选择最后一个对象。 4、隐藏及显示文件 (1)隐藏文件:为了保证重要文件的安全性,有时候我们会设置文件的属性为“隐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文件的安全。 方法:右键单击要设置为隐藏的文件,选择“属性”,选择“隐藏”。、

(2)显示文件:有些时候设置为“隐藏”的文件仍然是可以看到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更改文件夹显示的属性,这样就彻底看不到文件了。 方法:打开文件→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5、压缩、加密文件 压缩文件作用:大大缩小了所占电脑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密码设置增加安全性。 压缩方法:选择需要压缩的文件,右键单击在出现菜单中选择“添加到压缩文件”。 在高级选项中,可设置解压密码。 6、创建快捷方式 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比较常用的软件,可以采用快捷方式,一方面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占桌面空间的大小。 方法:(1)在电脑硬盘中选择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通过“开始”按扭,选择需要的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7、删除文件 (1)不彻底删除 A,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在选中的区域内右键单击出现“删除”。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Delete”,即可删除。 (2)彻底删除 A,删除后清除回收站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Shift+Delete”,即可 C,勾选回收站属性中的“删除时不将文件移入回收站,而是彻底删除”。 8、设置系统密码,更改图片。 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用户账户”,选择“计算机管理员”,然后“创建密码”或“更改我的图片”。 9、文件共享

计算机基本知识

1.使用拼音输入汉字属于________输入编码。---------音码 2.Pascal最初设计时是基于下列那种语言的简化:B、Algol 3.网易的即时聊天工具是什么? B 、网易泡泡 4.UNIX操作系统区别于WINDOWS95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多用户分时功能 5.对于Windows的图标文件有大图标和小图标之分,请问大图标的尺寸是多少---32×32 6.带宽是互联网速度的标志,根据200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我国国际出口 带宽的总量是多少?----10576.5M 7.一台计算机具有比较高的MTBF值------------该计算机的可靠性比较高 8.一个8位图像支持多少种颜色---------- 256色 9.RGB模型是以________为基本色的----------红黄蓝 10.目前互联网拥有IP数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美国 1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总设计师是:莫奇得J.W 12.微处理器出现在什么年代-----70 13.Quake系列的游戏的开发公司是? :------ID SOFTWARE 14.Opera是一款什么类型的软件?----浏览器 15.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核心路由器(互连网的关键设备)通过鉴定,它名叫:银河玉衡 16.共享式以太网是何种方式的,即工作站可传送或接受数据,但不能同时进行- -半双工 17.我国大多数主板和品牌电脑的BIOS芯片是哪个制造商生产的?-----AWARD 18.人们常说的带宽为512K的ADSL接入方式,其最快下载速度为多少KB/S?---64K 19.为了实现电话拨号方式连接Internet,除了要具备一条电话线和一台486以上的计算机外,另一个关键的 硬件设备是什么?------Modem(调制解调器) 20.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实际上是对几个数码,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并进行判断和转换的过程?2个数码. 21.制造出全球第一台PC的IBM公司将谁称为“现代PC之父”,这是因为他改变了一个行业以及计算机 使用者的思考方式。---------艾伦 22.请问Celeron 4 处理器的二级缓存是多少?--------- 128K 23.我国的晶体管计算机是哪一年研制成功的?-----1965 24.下列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语言)中哪一种标志着第二代高级语言的创立?---Pascal 25.下面哪种语言最适合用来编写网页中嵌入运行的应用程序----JAVA 26.一倍速的光驱数据传输率是?-------150K/S 27.红旗Linux提供的服务器软件是? -----Apache 28.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美国总统是:---克林顿 29.ITU确定V.90标准后,多少K调制解调器由此进入了现在主流应用阶段---56k 30.yahoo的创始人是杨致远和谁?---大卫.费洛 31.第一台计算机的电子元件以什么为基础?-----晶体管 32.DVD光盘又称---------数字式视频光盘 33.CIH病毒损坏计算机的什么硬件? 34.EDI的中文名称是------------电子数据交换 35.高速缓冲存储器称为---128位 36.中国信息产业告别无芯历史发生在什么时候?--------2002 37.windows XP 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发布?----2001年10月25日 38.IE6.0中提供最高多少位数的加密?-128 39.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____,从而引起互联网历史最大的一次辩论。-《网络机参考简要特征》 40.电脑的光驱不灵了,用什么擦一擦会有用,并且对光驱没有伤害?---干棉球 41.ISP指的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42.OSI参考模型采用____的思想,把网络所要实现的功能分配到不同的七层之中 43.移动通信设备与Internet相连接的应用协议是: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1) 硬件: ①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入 设备。其特点是以运算器为中心。 ②现代主流的微机是由冯●诺依曼型改进的,以存储器为中心。 ③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特点: 核心思想:存储程序; 基本部件:五大部件; 信息存储方式:二进制; 命令方式:操作码(功能)+地址码(地址),统称机器指令; 工作方式:按地址顺序自动执行指令。 (2) 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软件 应用软件:文字处理、信息管理(MIS)、控制软件 二、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大部分微机系统总线可分为 3 类:数据总线DB(Data Bus) ,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 。 总线特点:连接或扩展非常灵活,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可扩展性。 三、工作过程 微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程序的执行过程, 即不断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 然后执行指令的过程。★例:让计算机实现以下任务:计算计算7+10=? 程序:mov al,7 Add al,10 hlt

指令的机器码: 10110000 (OP ) 00000111 00000100 (OP) 00001010 11110100 (OP ) 基本概念: 2.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3. 常用的名词术语和二进制编码 (1)位、字节、字及字长

(2)数字编码 (3)字符编码 (4)汉字编码 4. 指令、程序和指令系统 习题: 1.1 ,1.2 ,1.3 ,1.4 ,1.5 第二章8086/8088 微处理器 一、8086/8088 微处理器 8086 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从功能上讲,由两个独立逻辑单元组成,即执行单元EU和总线 接口单元BIU。 执行单元EU包括:4 个通用寄存器(AX,BX,CX,DX,每个都是16 位,又可拆位,拆成 2 个8 位)、4 个16 位指针与变址寄存器(BP,SP,SI ,DI)、16 位标志寄存器FLAG(6 个状 态标志和 3 个控制标志)、16 位算术逻辑单元(ALU) 、数据暂存寄存器; EU功能:从BIU 取指令并执行指令;计算偏移量。 总线接口单元BIU 包括:4 个16 位段寄存器(CS(代码段寄存器) 、DS(数据段寄存器) 、SS(堆 栈段寄存器) 和ES(附加段寄存器) )、16 位指令指针寄存器IP (程序计数器)、20 位地址加 法器和总线控制电路、 6 字节(8088 位4 字节)的指令缓冲队列; BIU 功能:形成20 位物理地址;从存储器中取指令和数据并暂存到指令队列寄存器中。 3、执行部件EU和总线接口部件BIU 的总体功能:提高了CPU的执行速度;降低对存储器的 存取速度的要求。 4、地址加法器和段寄存器 由IP 提供或由EU按寻址方式计算出寻址单元的16 位偏移地址( 又称为逻辑地址或简称为偏 移量) ,将它与左移 4 位后的段寄存器的内容同时送到地址加法器进行相加,最后形成一个 20 位的实际地址( 又称为物理地址) ,以对应存储单元寻址。 要形成某指令码的物理地址(即实际地址),就将IP 的值与代码段寄存器CS(Code Segment)左移 4 位后的内容相加。 【例假设CS=4000H,IP =0300H,则指令的物理地址PA=4000H× 1 0H+0300H=40300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