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注重员工人文关怀

企业应注重员工人文关怀
企业应注重员工人文关怀

企业应注重员工人文关怀

今年以来,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发生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引发各方关注。此次事件凸显出一些企业恶劣的生态环境:除了劳动、睡眠之外,娱乐、休闲、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社会网络等被严重地边缘化。

专家呼吁,各方都应高度重视,避免事件再次重演:社会组织(特别是工会)、政府要给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工人更大的保障和关怀;企业必须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让员工更具有事业归属感、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进步感;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必须培养和锻炼自身的乐观、坚韧品质,以及责任意识,决不放弃生命的价值。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提高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呢?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制度是准则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行动的准则。企业人文关怀的主体是员工,可以通过企业的制度和管理体现出来,只有与时俱进地完善和丰富管理制度,才能保障人文关怀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现代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比如,通过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力度;比如,推进内部事务公开制度建设,着重抓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企业员工切身利益、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相关内容的公开。这些都有利于员工立足岗位,心怀企业,当好主人。

情感是纽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企业应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

型。人文关怀也是企业一种以情为主的管理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把员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把员工的积极情绪和热情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标准,把企业的目标转化为员工主动承担的责任。

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让他们感觉如同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企业与员工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互相支持,从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出发,切实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医疗救治,或日常家庭生活出现突发事件等困难,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

环境是舞台

一个整体和谐、环境宜人的厂区环境,可以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已逐步将厂区景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宣传主题之一。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关心员工生活,就是要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从员工的日常工作休憩需求出发,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空间。在生活区,设置健身步道、乒乓球和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活跃员工的室外活动;在生产区,全面执行ISO9000、ISO14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深入推行“5S”(或“XS”)规范化管理,严抓生产现场的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的管理和企业“三废”、“一噪”的监测、防范与治理等工作。

除了工作和生活的外部环境外,企业还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员工成长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员工在爱岗敬业的同时,向创新的方向发展,鼓励他们与企业共成长,在创新时为企业奉献,在奉献企业中施展才智,并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

安全是保障

安全生产工作是人文关怀的保障。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安全生产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和单位的财产安全为前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抓安全、搞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归根到底都要

由人去抓,要靠人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和环境,更重要的对象是人。

激励是动力

激励关怀一般都在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即物质性的激励(如工资、奖金、股权激励等),精神性的激励(如表彰、评优等),关怀性的激励(如提供经费送员工旅游等),发展性的激励方式(如培训、晋升等)。

企业应根据不同人员的水平和贡献,采取灵活的工资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使员工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应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绩效管理方法,加强管理层和员工的双向沟通,将员工个人绩效改进和职业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

此外,福利是员工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一种补充的激励机制。“恰到好处”的福利既具有激励效果,又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发展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注重人文关怀,“以情感人、用心暖人、以亲聚人”,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快乐工作、多作贡献的工作热情,实现员工和企业共成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