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

Flash、Frontpage、Authorware和ASP,

九上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井陉县实验中学 张永平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概述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列表表述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现,培养动手能力和制表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肯,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南北战争的经过。

2、列举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现,认识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列举《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两个法令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堂拓展材料的分析,进步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林肯总统的评价。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战争的性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知道哪些美国总统呢?其中你最敬佩服谁呢?

出示美国总统山并提问:这是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著名的总统山,大家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吗?

师: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罗斯福。其中美国的第16任总统──林肯,他被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为“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耶稣”,为什么对林肯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学完今天的内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出示课题。

〔讲授新课〕:

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这节课的学习要求。

独立后,美国领土扩张迅速,星条旗上五角星数目由13颗增加到了50颗,美国版图也由原来只局限于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在领土扩张的同时,美国的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大家回忆一下美国的经济制度。

学生回答后。

美国独立后仍然保持各自的特色。北部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我们先来看一下北部的经济发展情况。(出示美国战前工业表,了解北方经济发展情况。)你得到什么有效信息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呢?19世纪上半期,北方开始了工业革命。南方的情况呢?出示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表)你得到了什么有效信息?(奴隶的数目激增)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对棉花的需

求量猛增,这更加刺激了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把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南部的奴隶人数随之猛增。

北部发展经济,进行工业生产,需要哪些因素呢?(原料、劳动力、市场)

要进行工业生产,首先要有原料,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北方对原料的需求增多,北方需要利用南方的棉花等原料。而南方却更愿意把原料卖给国外,因为他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这样南方的市场被英国占据。北方缺少销售市场。要进行生产,离不了自由劳动力,而南方却占有了大量的黑人奴隶。北方从原料、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受到了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严重制约,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而南方依然盛行使用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经济。南方的奴隶主认为使用黑人奴隶生产棉花在经济上有利可图,才在政治上拼命维护当时已经是十分落后的奴隶制度。这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无法调和,什么是其中的焦点呢?当矛盾无法调和时,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大家分析一下战争爆发的原因?

什么事件引发了这场战争呢?

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为什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会引发这场内战呢?

大家阅读材料,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的。”
──林肯

这两段话,反映了林肯在对待联邦政府和黑人奴隶制度的问题上态度是怎样的?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

南方奴隶主愿意让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总统上台吗?

在这种情况,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美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战争爆发后,情况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战前美国情况以及南北方各自的情况。

(出示内战中北南比方的力量对比)

现在请你预测一下战争形势。

那么,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呢?”

尽管北方在很多方面占据优势,但战争初期南方军队却节节胜利,这是为什么?

北方人民显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林肯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如果你是林肯,你会如何做呢?(提示:从土地和黑人两个方面来考虑)

林肯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

(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师:1862年5月签署的《宅地法》规定:凡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国有土地中领取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约65公顷)

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后,即成为私有财产。

1862年9月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宣称:“1863年元月1日起,凡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问:这两部法令的颁布有什么作用呢?

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满足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奴隶得到自由,踊跃参军,北方军队获得雄厚的兵源。

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后,北方军队由防御转为进攻,这个事件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战争结果如何呢?

战争后不久,林肯却被害。为了纪念林肯,美国修建了林肯纪念堂。

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首位。这项调查结果表明了什么?为什么?

美国用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如果你是国家主席,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

在学习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时了解到,北部的资本主义发展遇到了阻碍,现在这一问题解决了吗?

问:这场战争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问:美国独立战争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场内战属于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对美国政治、经济有什么影响?

经过这次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但内战并没有彻底消灭种族歧视,尽管黑人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美国公民,但在政治上、经济上仍受白人统治者的歧视和压迫。种族歧视问题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小结〕:

美国南北战争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本课内容。

原因、时间、导火线、、开始、转折、结果、历史意义。

帮你记忆:

美国南北战争

独立以后扩领土,南北矛盾日突出。

奴隶制度废与除,不可调和起冲突。

一八六O至五六,内战结果北胜出。

资本主义迅发展,又一障碍被清除。

作业:比较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点。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含课件)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白泉中学 高畅 136604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思考: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用“练-学*讲-学*讲-练

”的串珠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2.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俄国与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通过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教学重点
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打败清政府并强迫请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那么曾经弱小的日本是怎样摆脱民族危机并发展强大起来的?强大起来后对周边近邻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今天在本课中寻找答案吧!
[课件展示]《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人登上日本土地》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让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遇到哪些危机?
学生回答:日本遇到幕府统治危机和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教师点拨:谁能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前预习为大家介绍幕府遇到哪些具体危机?
学生根据《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分别介绍各阶层的情况,由此说明幕府统治的危机。
教师补充: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幕府首领称将军,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大名,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日本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同时日本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经济的衰败打击了大名和武士,为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经商。幕府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大名和武士由原来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推翻幕府统治的主要力量,以上是幕府统治遇到的“内忧”。
教师进一步点拨:使日本面临的“外患”表现在哪个方面?
学生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图片总结出: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打开了日本大门,日本主权受到破坏,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是日本遇到的“外患”。
过渡:面临内忧外患的日本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为解决危机日本涌现出哪些新兴力量?
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日本》地图,找一名学生介绍倒幕情况。
教师点拨:成为资产阶级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的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课件出示:
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2、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是:“废藩置县”打破了藩地界限,废除藩主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允许土地买卖保护了新兴地主的权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提倡“文明开化”倡导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3、改革之后,日本的封建等级不存在了人民可以自由择业。在政府鼓励下,工厂铁路迅速发展起来。明治政府普及初等教育,民间兴起盖楼房、吃西餐、穿西服等风潮。
情境问题导入: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点拨: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过渡导入:同处在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又是通过什么手段解决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由代表总结发言: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克服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1861年,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首的俄国政府被迫进行改革。[出示亚历山大二世画像]
教师补充讲解: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残酷的封建剥削导致农奴起义连绵不断,因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设疑:1861年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课件展示[农奴制改革图片]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归纳:(1)法令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补充:因此说,1861年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
启发学生思考角度: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及改革结果的不彻底性等方面探究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实施改革的沙皇代表统治阶级利益,改革措施也是为了维护他这个阶级而颁布的,因此改革结果一定对他们有利。
教师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所以,改革后沙皇代表的贵族地主统治没有动摇,因此,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课堂练习:[动脑筋]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教师适当讲解: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评价一件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观点一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观点二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过渡导入: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适当点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