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4、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功能。

二、教材分析

从前几节的内容中我们已经学会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取氧,那么,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本章的开篇,就提出人体排出这些废物的过程叫作排泄,多余的水、尿素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关于泌尿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知识难度较低,学生自学即可。

关于尿的形成。先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由结构组成引导学生推测其功能,通过对资料、视频进行分析,推理出尿的形成过程。

关于排尿的意义。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关于其他排泄途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只需要简介汗腺的排泄功能即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学习过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但没有接触泌尿系统,需要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内容。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回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七大特征,指出属于生物代谢的三点,分别是生物能从外界获取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其中,前两点内容已经详细学习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解读导学目标

学生能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学生能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生能够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学生能够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课程内容讲解

(一)排泄与排遗

提问:人体都能产生哪些废物?

答:二氧化碳、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大便...

根据排出的废物不同,排出废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了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完成知识点1)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如排便等。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

提问: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体外的?答:呼吸。

说明皮肤能够将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

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如何排出体外?答:依靠泌尿系统和皮肤。(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1)观看视频,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完成知识点2)

肾静脉和肾动脉进出肾,血液交换与循环与肾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推测肾的功能可能是形成尿液。

(2)观看视频,了解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知识点3(1)(2)

(三)尿液的形成

提问:肾小球两端连接的血管是什么血管?答:动脉。

它们与肾小球内分别流的是什么血液?答:动脉血。

流经肾小球的动脉血在何处变成了静脉血?答:流经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时 推测: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时会发生哪些变化。

观看视频,学生自主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讲解补充,学生完成知识点3(3)(4)

(四)尿液的排出

根据视频内容,学生总结尿液的排出过程以及排尿的意义,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4、知识随堂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随堂检测四个小题。

5、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知识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6、布置作业

(1)理解、记忆知识清单。

(2)阅读七下教材78-85页,预习下一节内容。

(3)实践建议:画出泌尿系统的概念图或制作简易模型

五、板书设计

排出废物的方式 排遗:粪便

肾小球

肾:肾单位 肾小囊

排泄:泌尿系统 (形成尿液) 肾小管:重吸收(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