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梳理(完整版)

地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梳理(完整版)
地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梳理(完整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梳理(2020年3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案例分析: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烟雾,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洛杉矶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答案: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汽车较多,排放污染气体较多;地形为盆地,加上空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散失;(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的多少去考虑)

水污染的形成:排放污染物>水体自净能力

问题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但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但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但易造成大气污染

问题2:日本水俣湾地区形成水俣病的原因?

排入海湾的海水中含有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了神经中毒。

问题3:江苏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

工业、农业、生活、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排放污水多;水域封闭;在气温高、来水少的月份和年份多发问题4:1997 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据2005 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答案: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或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实现“外住内游”;兴建污水排放管网,禁止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

总结:主要从控制污染源;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加强监管等角度去分析。

问题5: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指出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1)归纳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分析过量抽取地下水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2)说明防治地下水污染困难的原因。

答案:(1)工业、生活污水,地表垃圾,农田施用化肥喷洒农药等。地下水水位降低,地面附近各种污水更易不渗造成污染。(2)埋藏深;更新周期长;污染不易发现;治理成本高。

● 2.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一、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成分变化大

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风中飘逸;垃圾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漂浮、堆放、填埋对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

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垃圾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有毒液体渗入地下,污染土壤

问题1:固体垃圾的防治与综合利用

a.减量化

b.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c.无害化处理

●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可吸入颗粒物

1.来源及危害:来源—工业、生活、汽车尾气、扬沙、建筑工地扬尘等;危害人体健康,还可能引发传染病。

2.案例分析:冬季北方灰霾天气多发的原因

①燃煤取暖、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扬沙扬尘等成为大气污染源;

②逆温(冬季多发)或无风的天气,少扩散;③降水少,树木落叶,少沉降和吸附作用

实例:冬季的兰州(石化工业、黄河谷地);北京等

二、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

1.形成条件:酸性气体;多雨的气候。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

雨和硝酸型酸雨;有色金属常与硫伴生,因此有色金属冶炼或烧煤往往会产生SO2气体。

2.范围变化: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

3.主要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4.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①南方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比如湖南、江西)发达,排放酸性气体多;②南方降雨多;

③南方多低山丘陵,空气流动性差;④南方土壤呈酸性,中和少

5.酸雨的防治措施

①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②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③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主要角度:控制污染源;尾气处理达标排放;回收制硫酸等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1.控制污染源

生活:集中供暖;工业: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清洁能源;尾气回收处理;调整产业结构

交通:合理规划道路,减少拥堵;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

2.植树造林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问题: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AQI(Air Quality Index)与空气污染指数API(Air Pollution Index),两者虽有差别,但共性是:指数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越大。 0-50空气质量优 51-100空气质量良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1 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一、淡水资源的短缺

1.原因:自然原因角度——降水量、降水变率、蒸发量、储存地表水的条件

人为原因角度——需水多,供需矛盾突出;污染、浪费严重等。

回顾新加坡、我们西南地区缺水原因?

2.缺水的类型

资源型缺水:水资源总量少,多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

水质性缺水:由于水污染而导致的缺水,例如珠三角,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有咸潮影响。

工程性缺水:是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或者缺乏水利设施导致的缺水,例如我国西南地区。

3.短缺的影响:水的利用——生产(工业、农业)、生活、生态

①影响生活,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粮食产量,制约经济发展;③河湖渔业、航运受影响;

④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湿地萎缩、荒漠化加剧⑤还可能引发国际冲突

4.采取的措施

开源:海水淡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人工降雨。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循环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培育耐旱品种;

此外还有防治水污染。

5.中国的水问题:水多(洪涝);水少(缺水);水脏;水浑。

问题研究: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由竖井、暗渠、蓄水池和明渠四部分构成。山麓地带,地下水富集;竖井用于开掘时出土和通风;珍贵的地下水顺着倾斜的地

势,通过暗渠输送到绿洲地区,供人饮用或发展农业生产。

近年来坎儿井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①全球变暖,高山冰川消退,补给水源减少;

②机井的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③坎儿井附近油井开发导致水源受到污染;

④坎儿井管理、维护不到位。

二、耕地日渐减少

1.减少原因①城市化占用耕地或退耕还林(生态环境脆弱区)

②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风蚀或土壤污染等造成耕地退化

2.保护耕地措施

①法律法规措施,保证耕地不减少②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耕地占用③提高耕地质量,防退化、防污染

3.2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一、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我国资源人均少;富矿少贫矿多;利用率低;分布与消费存在区域差异;供需矛盾突出。

1.面临着资源枯竭问题

2.开发过程中生态破坏,运输过程中交通压力,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

此外每年的能源消耗发达国家普遍较高(年耗能美国第一,我国第二但人均低),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高四、如何合理利用化石燃料?

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在矿区生产应保护耕地;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污染;对化石燃料深加工精加工;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五、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开发利用可再生及清洁能源

1.太阳能地区分布: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多;东部地区少;四川盆地最少

影响因素:日照时间—昼长、天气;日照强度—太阳高度、海拔和大气透明度。

青藏高原:①海拔高,空气稀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②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③多晴朗天气。

四川盆地:①盆地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多②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风能地区分布:西北地区(西北风)和东南沿海(东南季风、海陆风、台风、海上摩擦力小等)多

优势:清洁、可再生、成本较低

劣势:风速稳定地区少;风力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风力丰沛地区与经济发达区可能不一致,输电成本高;

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可能破坏生态。

问题1: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的自然条件:有风(电)、有地(荒地)

问题2:内蒙古风力发电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优势: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丰富;植被稀疏、地势平坦对风力削减弱;劳动力、地价相对较低;距离东部市场较近。

劣势:生态环境脆弱;资金、技术力量不足。

3.水能水能丰富的落脚点:河流水量大、落差大

问题3:河流建坝发电区位分析

水能条件、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峡谷)、对生态影响、市场及远近、交通、资金技术、政策等

问题4:水坝的效益及环境问题

效益:防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旅游

问题:淹没了……;切断了……;破坏了……;下游泥沙减少,三角洲萎缩等。

4.潮汐能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在海湾或河口建一个稍低的大坝,一般每日涨落两次,每次涨落都会引起海水水位差异,所以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发电四次。潮汐能清洁、无污染,但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5.生物能

燃烧木柴、秸秆、树叶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沼气是目前我国农村比较理想的生物能。它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产生了清洁能源(促进了封山育林、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沼液沼渣还可肥田。

6.地热能

地热的用途:发电(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供热取暖和温室栽培(冰岛)等。地热蒸汽中常含有毒有害物质,开发时要注意环境保护。

问题: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意义何在?

a.节约了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

b.减轻了化石燃料开采、使用过程中环境问题

c.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d.保障了能源的使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练习: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主要为水力压裂(将大量水夹杂着化学物质、泥沙,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岩石,收集天然气)技术开

采。美国的页岩气层厚度较大、埋藏较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储

备页岩气开发技术,21世纪进入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下图为美国本土页

岩气开采区域和天然气管道分布图。

(1)分析美国东北部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的有利条件。

(2)判断甲乙两地页岩气生产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

(3)对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美国公众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请你表达其中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页岩气层厚度大,埋藏浅,开采成本低;河流湖泊多,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好,天然气管网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发达,市场广阔;专业化程度高,开发技术先进。

(2)差异:甲地冬季产量大,乙地夏季产量大。

原因:开采页岩气需大量利用水资源。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水资源丰富;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候,夏季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3)赞同:美国页岩气丰富,生产成本低;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可弥补能源不足;可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反对:页岩气为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易导致资源枯竭;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水资源,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打井多,破坏植被及生态环境。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 4.1 森林及其保护

一、明不同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

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持农田,调节小气候

沿海防护林、红树林-----减轻台风、海啸侵袭;保护海岸带;净化海水、改善沿海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益)

二、目前原始森林的分布: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俄罗斯)、北美大陆北部(加拿大)

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

三、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四、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五、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建设,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

③有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

⑤提高木材利用率,大力发展林区副业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 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一、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水资源不合理利用⑤人工管理少

二、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

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注意:草库伦是把牧场围封起来,实行牲畜轮饲,有水源时进行灌溉,为天然载畜量的近百倍。

● 4.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一、湿地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

二、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

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

四、保护湿地措施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 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自然灭绝;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栖息地改变;食物减少或污染;过度捕杀等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转移到动物园,植物园③加强科学研究建基因库,种子库

④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重点关注: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某种生物泛滥的可能原因:

生物自身因素: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侵入地环境因素:适宜生物生长的环境和空间;食物饵料充足;天敌少。

高考经典: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怪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第五章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和政府(双重身份),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手段:立法和行政干预

但同时,环境管理也必须要进行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

最完整的高中地理知识点经典整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 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 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 ②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 冲积低平原 主体 海滨 滨海平原 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积盐 冬稳定 2)、问题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模式) 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⑵水资源短缺 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 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 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 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6、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上海为例) 产生的原因: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 ②城市建设高层建筑 ③地质结构不结实 危害: ①地面下沉 ②海水倒灌,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7、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夏季。5—10月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 ②静水;静风; ③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既可以是自然风景的、文物古迹,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地域性(3)变化性(4)观赏性⑸定向性⑹永续性和易损性⑺非凡性 ⑻可创造性 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分为:①地文景观类②气象气候类③水域风光类④生物景观类⑤宇宙类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分为:①古迹和古建筑类②现代建筑成就类③休闲求知健身类④购物类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15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

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 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把后两项填在图上: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 (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对世界遗产,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它的保护。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1)了解景观特点 旅游者应事先对所要游览的景观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人文景观设计者的美学构思,以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如: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太湖石、日月同辉。 (2)精选观赏点位

高中地理选修6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课时安排:4—5课时 考点扫描: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本章考点] 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1.环境_______环境 分类 _______环境 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 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 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 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①_______ 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 ③_______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 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 3、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补充:地形:丘陵、平原 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 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

选修三旅游地理 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 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 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 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分布: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选修6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 (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 (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 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 (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 (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 (1)成因: 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 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 (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 (3)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 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 (1)成因: 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 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 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5.耕地问题 (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 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 (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

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1)成因: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3)

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1)成因: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 ⑤引发国际冲突 5、耕地问题(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⑦防止非农用地占用耕地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3)土地退化的防治: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②恢复生态林③营造经济林④加强科学管理工程措施:①修筑水利工程②修筑水土保持工程农牧业措施:①等高耕作②施用有机肥料③适时耕作 6、矿产资源枯竭(1)原因:①人口数量持续增长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③矿产需求量大④采矿时采富弃贫⑤矿产分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梳理 一、教材构成 分为三个模块,本书,分别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其中必修一和选修二、五为自然地理,必修二和选修六为人文地理,必修三和区域地理为区域地理 二、期中期末教学进度在高中一年级时期,上学年期中考试一般考察到必修一第三单元结束,期末考察到必修一完结。下学年期中考试考察到第三单元第二节,期末考察到必修二完结高中二年级期上学年中考试考察到非洲,期末考察到中国的山脉。下学年其中考察到区域地理完结,下半学期考察到必修三完结。 高三进入全面复习 三、考纲要求及重难点内容据进5 年高考试题走向来看,地理高考方向有以下特点: 1.回归教材,夯实双基。我们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的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教 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而且许多高考试题的答案就是教材语言。 2.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 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3.加强区域定位,注重热点渗透与薄弱点补缺。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运用经纬度、海陆 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同时,适当渗透社会热点,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地区。 四、必修一知识点解析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1.宇宙2 .天体:?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2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 年)。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完整版)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 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整理

选修 3 旅游地理整理 ——第四章和第五章 一、旅游设计 (一)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 )突出景观特色 (2 )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统一 (3 )维护生态平衡 (4 )最佳综合效益 3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1 )景点设计:突出景观特色 (2 )旅游交通设计:连接主要景点,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便捷、经济、安全。 (3 )景区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1 )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 ( 2 )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 二)旅游活动的设计 旅游动机 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闲暇时间 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旅行费用等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 路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选择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影响安全的因素:交通 旅游地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状 况:社会治安、政治形势、当地 对旅游者的政策和 态度 旅游硬件设施 二、旅游环境保护 (一)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 .环境问题: 保证旅游安全 影响、制约其开发利用

自然环境环境污染 对动植物资源的危害 生态破坏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比如:水土流 失、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对视觉效果的破 坏 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社会环境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过度城市化造成的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2.措施:合理控制游客的流量,与旅游环境容量相协调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二)旅游者的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1 .环境问题环境破坏破坏动植物资源 损坏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2.措施:做个生态旅游者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③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①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②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③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可吸入颗粒物的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1、天体: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 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天体系统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宇宙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 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 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高二地理选修3]高二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3]高二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一) 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既可以是自然风景的、文物古迹,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2)地域性 (3)变化性 (4)观赏性⑸定向性⑹永续性和易损性⑺非凡性⑻可创造性 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分为:①地文景观类②气象气候类③水域风光类④生物景观类⑤宇宙类(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分为:①古迹和古建筑类②现代建筑成就类③休闲求知健身类④购物类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

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8年底)。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 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 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把后两项填在图上: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对世界遗产,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它的保护。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 (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 (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高二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二) 一、旅游的发展(记忆)划分年代历史阶段旅游需求产业特征旅游目的旅游空间1841年以前古代旅游个体需求,如古代君王巡游,文人漫游等等。前产业化阶段,未出现旅游公司。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距离较短1841年至1950年近代旅游群体需求,消费者数量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初级产业化阶段,旅游公司出现娱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基本观点:保持平衡与协调。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 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