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8届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8届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8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从同一头牛中取多个供体细胞培养出多头克隆牛,这些牛在性状上却并不完全相同,下列有关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可能发生变异B.核基因发生基因重组

C.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 D.性状变异可由环境条件引起

2.用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粘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如图中的Ti质粒是()

注:图中箭头所指的位置是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位点.

A.B.C.

D.

3.如图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

A.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

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C.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4.B基因在人肝脏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含100个氨基酸的β﹣100蛋白,而在人小肠细胞中的表达产物β﹣48蛋白是由β﹣100蛋白的前48个氨基酸构成的.研

究发现,小肠细胞中B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某一“CAA”密码子上的C被编辑成了U.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肝脏和小肠细胞中B基因的结构有差异

B.组成β﹣100蛋白和β﹣48蛋白的化学元素不同

C.β﹣100蛋白与β﹣48蛋白的空间结构相同

D.小肠细胞中编辑后的mRNA第49位密码子是终止密码UAA

5.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细胞中1﹣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已知4种基因分别是晶状体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呼吸酶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则基因1和基因4分别最可能的是()

(“+”表达,“﹣”未表达)

A.晶状体蛋白基因、呼吸酶基因

B.呼吸酶基因、血红蛋白基因

C.胰岛素基因、血红蛋白基因

D.胰岛素基因、晶状体蛋白基因

6.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A、B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D.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

二、非选择题:

7.(3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素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当疟原虫寄生在人体中时,会引起人的免疫反应,使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同时B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细胞,产生抗体.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的基因是,具体操作中可利用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

8.(3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的过程主要是,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完成①、④过程的生物分别是.

(2)图中通过(填序号)过程,实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碳循环.

(3)图中D的数量下降,导致C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其调节的基础是.

(4)物种A、B属于生物成分中的第营养级;若组成C的有机物增加1kg,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kg.

9.(3分)如图是生长素与其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2)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

(3)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生长现象,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z范围应为.

10.(3分)如图示用胚芽鞘所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甲、图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

(2)如果将A用阿米妥(一种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和乙实验现象相同,推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可能是.

11.(3分)P53基因是正常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可导致肝脏细胞癌变,科学家研究发现P53基因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稀薄啊生长有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切下新鲜的肝癌组织,在37℃下用消化30﹣40分钟,用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在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液是模拟了人体的成分配制的,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

(2)获取P53基因的方法通常包括化学方法合成和.

(3)将P53基因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并与脂质体混合,将混合物滴加至肝癌细胞上,轻轻混匀.最后筛选出含有P53基因的肝癌细胞.脂质体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

(4)为证明P53基因有抑癌作用,需将两种细胞接如多孔板中,并从次日开始检测每孔的细胞总数,绘制如图所示的两条曲线.若P53基因有抑癌作用,则曲线1是细胞,曲线2是细胞.

2018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从同一头牛中取多个供体细胞培养出多头克隆牛,这些牛在性状上却并不完全相同,下列有关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可能发生变异B.核基因发生基因重组

C.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 D.性状变异可由环境条件引起

【考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分析】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

【解答】解:A、克隆牛在性状上却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可能有:基因可能发生变异,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性状变异可由环境条件引起,ACD正确;B、克隆属于无性生殖,该过程中核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掌握动物细胞核移植的过程,能推断克隆动物与供体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2.用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粘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如图中的Ti质粒是()

注:图中箭头所指的位置是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位点.

A.B.C.

D.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解答】解:A、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该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 上,则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都应该在T﹣DNA上,A错误;

B、该质粒上没有限制酶XbaI的识别序列,且限制酶SacI的切割位点不在T﹣DNA上,B错误;

C、该质粒含有限制酶XbaI和SacI的切割位点,且均位于T﹣DNA上,C正确;

D、该质粒上没有限制酶SacI的识别序列,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如图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

A.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

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C.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动物激素的调节;种间关系.

【分析】1、据图分析,甲促进乙,而乙抑制甲,属于负反馈.

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答】解:A、水体污染加剧,使得鱼虾死亡增多,进而加剧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A错误;

B、种群数量增多,加剧了种内斗争,而种内斗争抑制了种群数量增加,属于负反馈,B正确;

C、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C正确;

D、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使得捕食者数量增多,进而抑制被捕食者数量增加,属于负反馈,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模式图的形式,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种间关系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4.B基因在人肝脏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含100个氨基酸的β﹣100蛋白,而在人小肠细胞中的表达产物β﹣48蛋白是由β﹣100蛋白的前48个氨基酸构成的.研究发现,小肠细胞中B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某一“CAA”密码子上的C被编辑成了U.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肝脏和小肠细胞中B基因的结构有差异

B.组成β﹣100蛋白和β﹣48蛋白的化学元素不同

C.β﹣100蛋白与β﹣48蛋白的空间结构相同

D.小肠细胞中编辑后的mRNA第49位密码子是终止密码UAA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转录是以DNA的一

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进行翻译过程,直至读取终止密码子.

【解答】解:A、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DNA,所以肝脏和小肠细胞中B基因结构没有差异,A错误;

B、组成β﹣100蛋白和β﹣48蛋白的化学元素相同,都有

C、H、O、N,B错误;

C、β﹣100蛋白和β﹣48蛋白由于氨基酸数量不同,空间结构也不同,C错误;

D、小肠细胞中B基因转录出的mRNA靠近中间位置某一CAA密码子上的C被编辑成了U,导致形成B﹣48蛋白,可见,编辑后的mRNA第49位密码子是终止密码UAA,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细胞中1﹣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已知4种基因分别是晶状体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呼吸酶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则基因1和基因4分别最可能的是()

(“+”表达,“﹣”未表达)

A.晶状体蛋白基因、呼吸酶基因

B.呼吸酶基因、血红蛋白基因

C.胰岛素基因、血红蛋白基因

D.胰岛素基因、晶状体蛋白基因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晶状体蛋白基因只在晶状体细胞中表达;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 细胞中表达;呼吸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1)基因1在这三种细胞中都表达,应该是呼吸酶基因;

(2)基因4在这三种细胞中都不表达,应该是血红蛋白基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意义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A、B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D.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析题图:正常细胞中,蛋白质经过内质网加工后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加工后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最终胞吐出细胞,而A基因突变体

蛋白沉积在内质网,B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

【解答】解: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正确;

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B正确;

C、A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内质网,B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这样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C正确;

D、A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内质网,B基因突变体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因此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器的种类、分布及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

7.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素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当疟原虫寄生在人体中时,会引起人的免疫反应,使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同时B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的基因是ADS酶基因,具体操作中可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ADS酶和CYP71AV1酶.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

【解答】解:(1)当疟原虫寄生在人体中时,作为抗原会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使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同时B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2)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的基因为目的基因,即ADS酶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3)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了固醇,因此将相关基因导入酵母菌后,即使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

故答案为:

(1)T 浆

(2)ADS酶基因DNA分子杂交

(3)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及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的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完成①、

④过程的生物分别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甲和丙).

(2)图中通过①②③④(填序号)过程,实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碳循环.(3)图中D的数量下降,导致C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物种A、B属于生物成分中的第二营养级;若组成C的有机物增加1kg,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25kg.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由于甲与丁之间为双箭头,且丁指向外的箭头只有一个,所以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①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③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之间传递,⑥⑦为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解答】解:(1)图中②表示的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①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2)图中丁是大气中的CO2,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化石燃料燃烧;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所以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②③④.

(3)图中D的数量下降,导致C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其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根据图中的种群能量图可推知:物种A、B属于生物成分中的第二营养级;该生态系统含有两条食物链甲→A→C→D,甲→B→C→D,则若C增加1kg,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的量为1÷20%÷20%=25kg.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生产者和分解者(甲和丙)

(2)①②③④

(3)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

(4)二25

【点评】该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等

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图形中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9.如图是生长素与其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f<y<2f.

(3)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生长现象,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z范围应为0<z<f.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是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在0﹣g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大;生长素浓度为g时,促进作用最大,因此g生长素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生长素浓度为g﹣h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解答】解:(1)看图可知:图甲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侧,故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f,小于2f,以保证背光侧的生长效应强于向光侧.

(3)由于受重力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且生长效应强于远地侧,故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f时,远地侧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f,以保证远地侧的生长效应弱于近地侧.

故答案为:

(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f<y<2f

(3)0<z<f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茎的背地性,重点考查茎的背地性,要求学生理解重力作用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进而引起植物茎的背地生长,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如图示用胚芽鞘所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甲、图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向左弯曲生长.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如果将A用阿米妥(一种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和乙实验现象相同,推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题图:甲组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乙组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上端.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则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D不生长不弯曲;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胚芽鞘DC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C不生长不弯曲;若生长素既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胚芽鞘C和D均向左弯曲生长.

【解答】解:(1)甲图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供应块的生长素能运输到接受块,因此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乙图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上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接受块中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D不会发

生C的现象.

(3)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和乙实验现象相同,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能量供应,是主动运输.

故答案为:

(1)向左弯曲生长(只答弯曲生长不给分)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2)主动运输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图解,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及运输,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甲、乙中接受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及胚芽鞘C和胚芽鞘D的生长情况,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1.P53基因是正常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可导致肝脏细胞癌变,科学家研究发现P53基因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稀薄啊生长有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切下新鲜的肝癌组织,在37℃下用胰蛋白酶消化30﹣40分钟,用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在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液是模拟了人体内环境的成分配制的,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2)获取P53基因的方法通常包括化学方法合成和从基因文库中获取.(3)将P53基因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并与脂质体混合,将混合物滴加至肝癌细胞上,轻轻混匀.最后筛选出含有P53基因的肝癌细胞.脂质体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将P53(目的)基因导入肝癌细胞.

(4)为证明P53基因有抑癌作用,需将两种细胞接如多孔板中,并从次日开始检测每孔的细胞总数,绘制如图所示的两条曲线.若P53基因有抑癌作用,则曲线1是肝癌细胞,曲线2是转入P53基因的肝癌细胞.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恶性肿瘤的防治.

【分析】分析曲线图:P53基因是正常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所以导入P53基因的肝癌细胞数目会下降,即曲线2,而普通肝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其数目不断上升,即曲线1.

【解答】解:(1)动物细胞培养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使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液是模拟了人体内环境的成分配制的,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2)获取目的基因(P53基因)的方法通常包括化学方法合成和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3)脂质体是运载体,其作用是将P53(目的)基因导入肝癌细胞.

(4)P53基因是正常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所导入P53基因的肝癌细胞数目下降,而普通肝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其数目不断上升,即曲线1是肝癌细胞,曲线2是转入P53基因的肝癌细胞.

故答案为:

(1)胰蛋白酶内环境防止杂菌污染

(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3)将P53(目的)基因导入肝癌细胞

(4)肝癌转入P53基因的肝癌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