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黄氏名人录

宋代黄氏名人录
宋代黄氏名人录

历代黄氏名人录

一、邵武黄氏大显祖黄峭山

黄峭山(公元872-953),锡公长子,讳岳,又名黄峭,字仁静,号青岗,建昌府永城县禾坪里人(今邵武市和平镇)。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辛卯四月十五日戍时诞生于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鹳薮。有其弟四人:义山、德山、海山、岱山。

本名:黄峭山,别称:黄峭,字:号仁静;出生地建昌府永城县禾坪里,出生时间公元872 ,去世时间953。

另立基业

黄峭山先后娶了三位夫人,各位夫人皆生七子,黄峭山共有二十一个儿子。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在他八十寿辰的那年(公元951年)为了防止社会小人诬告黄家势大必造反等原因,年已八十高龄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峭山公,将21房子孙召集齐全,然后当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数百年所积累的祖产——铜钱80万贯,金银800余称,一并均分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随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自自谋发展。当时三位夫人啼泣请求,峭山公便对原来的决定稍作改动,重新宣布:除官、吴、郑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以尽温情之义以外,其余18房子孙,每人分得“瓜子金”(碎银)一升、骏马一匹、族谱一帙,到外地去立业发展。不许恋此一方故土,须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

临别时赠诗一首: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接着,峭山公卜占离家吉日,并于这一天将新修的<黄氏家谱>21套,分授21子,各领一套,嘱令他们随身携带,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邵武黄氏的这次大分析,以及随之而来的迁徙流布,相当多的黄氏谱牒都有详细记载。父子兄弟作别时,峭山公曾规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称,代替21子之名。

当初,十八子外迁,近者有在泰宁、建宁、将乐、远者有闽西、江西、广东。尔后,其子子孙孙均仿效父辈们的分遣方法,逐步扩及到东南沿海各地,使黄峭山子孙遍及闽、赣、粤、台诸省和东南亚各国。其中有不少名人,仅在邵武,就有宋朝名人黄中美、黄永存、黄景声、黄通、黄公绍、黄德裕,元朝诗人黄清老。明代画家黄祥等。

隐德不仕

梁开平二年(908)正月,晋王李克用逝世,子存勖继立为晋王,即后唐庄宗,继承父志举兵伐梁,遣使征聘黄峭出山辅政。峭公辞谢说:“量力而进,那能与量德而退相比。现在德温放弃校书郎官职,回家闭门养高,文江辞掉监察御史,回莆田老家养老。我不能像他们两位明哲保身,但愿为唐逋臣。”(《峭公行录》)。峭公弃官归隐时才三十五岁。十五年的戎马生活,走遍半个中国,耳闻目睹唐末五代臣杀君,子弑父,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凶荒之年,人皆相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感到朝野现状难以匡正,遂无意仕途,养晦韬光,告诫诸子不要昧时而躁进。

峭公归隐山林,创办和平书院,敦聘鸿儒名师,诱诲后进。至宋代人才辈出,该书院培养出太常寺丞黄汝济,御史中丞、资政殿大学士黄履,秘书省秘书丞黄伯思,台州知州黄章,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黄中,衡阳太守黄瀚,工部员外郎黄木,婺州知州黄向等等一大批超凡人才,并造就一批批异姓子弟人才,故和平镇以读书人多,人才出众而着称于世。峭公曾写《四景诗》,记归隐生活,以表示恬然自得之情。

后周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十月初十,八十二岁的黄峭山无病而终,下葬禾坪坎头黄家林。

二、一代文学名士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三、一代名士黄鉴

黄鉴[1] ,字唐卿,浦城人,少敏慧过人。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补桂阳(今湖南桂阳)监判官,升为国子监直讲。杨亿喜欢他的文词,收为弟子,由此知名。累官至太常博士,为国史院编修官,同修国史,国史修成,升为直集贤院,以母老通判苏州(今江苏苏州)奉诏修《三朝宝训》,书未成,病故。黄鉴生前收集杨亿的言谈,辑为《南阳谈薮》,经宋庠删其重复,分为21门,更名《谈苑》。又编杨亿所称的时贤佳句为《杨氏笔苑句图》一卷。《宋史》有传

四、【黄氏名人】贵州七百进士名录(仅摘黄姓)

“开科取士”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金榜题名,入仕入宦,光宗耀祖,是众多学子秉烛苦读,梦寐以求的目标。宋嘉熙二年(1238),遵义人冉从周中进士,开黔中进士之先。之后在宋代,遵义又有7人中进士。明正统四年(1439),赤水卫人张谏中进士,为明代贵州进士科名第一人。明清之际,贵州中进士者730余名。这是黔中灿烂的文化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既是黔人的骄傲,更是黔人的榜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贵州人才辈出,如群星灿烂,在科举场上拼捕,独领风骚,展现了贵州学子的品性操守、家风学风和才华风采。父子进士,兄弟进士(贵州学子兄弟金榜题名有数十例),祖孙三代进士,一榜三进士(贵阳何氏),一门四进士、一门五进士、三代五进士、父子同榜进士;父子翰林(平坝陈氏),兄弟翰林,五代七翰林(贵阳何氏),更是感人至深,可钦可佩。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偏远县,连续三五年,年年有学子荣登金榜。有的年份是三四人同登一榜。到了清末,贵州出现了“三甲一探花”的辉煌。进士名录,名垂千古,励志黔人,励志来者。

现摘黄氏进士名录:共23人。

1、贵阳黄之相:乾隆十七年(1752年)太后壬申恩科进士,三甲一百三十九名。

2、贵阳黄中位:字坤美,号子载,一字厚田。嘉庆六年(1801年)清高宗九旬辛酉恩科进士,三甲十一名。散馆改知县,由顺宁知府改东川知府。

3、贵阳黄梓春: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进士,三甲八十一名。官福建德化知县、永春知州。

4、贵阳黄辅辰: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进士,三甲二名。由吏部主事官陕西凤盐法道。入国史循吏传。

5、贵阳黄辅相:辅辰兄,字斗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太后七旬乙巳恩科进士,三甲四十二名。官广西知县。

6、贵阳黄彭年:字子寿,辅辰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二甲三十七名。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布政使署巡抚。入国史循吏传。著有《陶楼文钞》、《陶楼诗钞》。

7、贵阳黄杰:字辅臣,一字佐之。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二甲九十三名。由郎中改官广东,署肇庆知府。

8、贵阳黄国瑾:字再同。光绪二年(1876年)清德宗登极丙子恩科进士,二甲二十四名。散馆授编修。著有《训真书屋文存诗存》。入国史孝友传。

9、贵阳黄士廉: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三甲八十四名。

10、贵阳黄士俊: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三甲一百六十六名。官兵部主事。

11、贵阳黄钟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三甲一百五十名。官直隶知县。

12、清镇黄鹤:嘉庆六年(1801年)清高宗九旬辛酉科进士,三甲一百二十九名。官知县。

13、清镇黄卓元: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升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14、遵义黄灿章:字克成,号凌云。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进士,三甲九十九名。官礼部主事。

15、安顺黄卓元:字吉裳。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二甲二十九名。散馆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16、平坝黄燮:字立亭,嘉庆三年戊午乡试解元。嘉庆四年己未科进士,三甲七十九名。官工部屯田司主事。

17、平坝黄恩培: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进士,三甲一百二十四名。官知县。

18、镇宁黄璋:字达父,号鳌山。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三甲一百三十三名。

19、镇宁黄桂清:字伯香,号养吾。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二甲八十一名。散馆授编修,历任云南乡试主考、福建道监察御史、北京巡防五城街御史、广西思恩知府、湖南衡州知府、四川保宁知府。

20、福泉黄绂: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进士,三甲七十二名。历刑部郎中、陕西巡抚、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著有《参同契注》。

21、大方黄天章: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登极丁巳恩科特赐进士。官普安学正。

22、大方黄士观:字晓楼,号海粟。嘉庆六年(1801年)清高宗九旬辛酉恩科进士,二甲十七名。散馆改知县,官河南汤阴知县。

23、思南:黄树勋: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三甲一百六十九名。官四川珙县知县。

(原载:贵州档案方志信息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