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教学大纲

《语用学》教学大纲

《语用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旨在探讨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和功能。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他们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

2、熟悉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语料库语言学、语义三角关系、会话含义等。

3、能够分析不同语境下语言的使用,理解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

4、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下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

三、课程内容

1、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语用学的定义、研究范围、语用学的主要流派等。

2、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语料库语言学、语义三角关系、会话含

义等。

3、语境与语用:语境的定义、语境的作用、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等。

4、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等。

5、会话含义:Grice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的推导等。

6、语言与身份:语言与性别、语言与年龄等。

7、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的定义、类型、原因等。

8、跨文化语用学: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跨文化语用失误等。

四、课程安排

1、第一周: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第二周: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第三周:语境与语用。

4、第四周:指示语。

5、第五周:会话含义。

6、第六周:语言与身份。

7、第七周:语用失误。

8、第八周:跨文化语用学。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课堂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分析真实语料:通过分析真实语料,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

3、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语用学的理解。

4、完成课堂练习: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六、评估方式

1、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及他们的语用能力水平。

七、教学资源

1、教材:《语用学概论》(作者:XXX),用于学生自学和课堂讲解。

2、教学辅助资料:PPT、视频、案例分析等,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

3、参考书目:《语用学研究》(作者:XXX)、《语言与意义》(作者:XXX)等,供学生扩展阅读和学习。

以上是《语用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语用学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语言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系统介绍语言学科的总体面貌,语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语言学主要分支和重要流派;介绍语言的结构系统和功能,语言的应用规律、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书重点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为总论,第一节介绍语言和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第二节分析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和心理功能;第三节介绍语言规划的有关问题,第四节讲述中外语言学研究简史。其中第一节、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语言结构”,全面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第一节为语言结构系统概论,其余四节分别说明语音、语义、语汇和语法四个子系统。其中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是本章重点。这一章不仅要求掌握基本概念,而且要求熟练掌握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文字”,主要讲述文字的有关问题。第一节讲述文字的性质和类型;第二节讲述文字的结构系统;第三节讲述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语言的发展演变”,主要讲述语言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状况及规律。第一节讲述语言起源的有关问题;第二节讲述语言分化的有关情况;第三节讲述语言的接触和融合;第四节讲述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其中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是本章的特点,要求能用相关理论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第五章“语言运用”,主要介绍语用学,即语言运用的规律和艺术。其中重点为“言语交际的原则”、“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除了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外,也要求熟练掌握语言运用的具体分析方法。 第六章“语言学习”,主要介绍第一语言获得和第二语言获得。重点是第一语言获得理论、中介语、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主要要求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012(2)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 英文名称:English Linguistics 学分:2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适用专业:英语09级 先修课程:词汇学、语音 一、课程性质、教学任务 课程类别:专业通用课 课程性质:通用选修课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流派,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术语、概念,进而指导其英语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知识、概念,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对语言学习有一个理论上的系统认识。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基本了解语言学基本概念,包括英语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语言的发展变化及研究方法,掌握Tem-8考试中的相关知识点,并为报考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做好准备。学生能了解语言学发展现状,熟悉语言学的新成果,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语言学概况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了解现代语言学与索绪尔的关系;熟练掌握语言的显著特点;大致了解共时语言学与同时语言学等对比概念的划分基准。

第二章:英语语音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掌握英语音声学、音素、音节、音调等语音基本概念,了解语音的发音部位;准确区分元音、辅音、半元音;基本能辨别有声音与无声音。了解元音与辅音的分类。 第三章:英语词汇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学的概念、类型及分类方法,了解词汇学中单纯词、合成词、派生词、复合词等的基本概念;并了解英语词汇学研究的划分流派。基本掌握从意义方面划分词汇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英语句法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主要掌握英语中句法规则及句子成分的划分,了解句子的类型划分。了解英语语法的特殊性、转换生成语法,熟练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法、X-标阶理论。 第五章:英语语义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当前英语语义学的研究的范畴及研究方法;意义的种类、词汇意义关系以及句子意义关系。 第六章:英语语用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语用学的定义及研究范畴、语用学的发展历史;会话含义以及会话准则;言语行为理论;能理解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 第八章:社会语言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社会语言学的定义以及研究范围;语言与社会、语言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语言的文化传递性 第九章:心理语言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相关学科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语言习得,形成及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沃尔夫-萨皮尔假说。 第十章:认知语言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相关学科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范畴化和类别化;隐喻和转喻;相似性 第十一章:语言习得

语用学 教学大纲

语用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80101L40 课程名称(中/英文):语用学/Pragmatics 课程类别:英语辅修、双学位课程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 Yule, G. Pragmatics. George Yul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0. 教学参考书: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Brown, P. & S. Levinson. 1978/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ang, Y. Pragmatic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Levinson, S.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1983]. Sperber, D. and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95[1986].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New York; Sydney; Auckland: Arnold. 1999.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作为英语专业辅修课、双学位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语言使用的原则、方法,同时渗透与语用学相关的语言学知识。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当代语言哲学、语言学发展的产物。语用学是当代语言学研究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学科。该课程设置的意义是:一方面能让学生掌握关于语用学的哲学渊源,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对语言使用更感兴趣,培养学生在适合的语境中运用适合的语句的能力,从而摆脱单纯的对语言的静态研究,了解并建立语用规则,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做一个更合格的交际者。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按照本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本课程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语用学》教学大纲

《语用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语用学 课程英文名称: Pragmatics 学分: 2 总学时: 36 课程性质: 非学位选修课 适用研究生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选修课程。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懂得语境对于语言的正确理解和使用的重要性,深刻理解跨文化交流中影响交际的语用现象,从而提高学生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有关语用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研究的有效知识结构,了解目前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现状,并能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对语言形式进行语用分析研究。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了解语用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 掌握语用学的定义 3. 掌握研究范围和现状和意义。 二、指示 1. 了解指示的观点 2. 学会做指示分析 3. 掌握各种指示语的意义。 三、会话含意与礼貌 1.了解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

2. 掌握各种会话含意与礼貌 3. 各种语用原则语用原则及其适用范围 4. 礼貌原则与礼貌程度等级 四、会话分析 1.了解语会话结构的特点和意义 2. 掌握会话分析方法。 3. 掌握话语分析与会话分析的区别 五、预设 1. 掌握预设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了解预设历史背景 3.了解语义预设和预设的语用观 六、言语行为理论 1. 了解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及其特点。 2. 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 3. 言语行为理论的意义 七、关联理论 1. 了解关联理论的内容及其特点。 2. 关联理论的哲学背景与意义 3. 语用推理及其分析方法 八、语用学应用 1.了解语用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2. 语言社会与文化因素研究 3. 语用失误研究 2、教学形式及要求:讲座、学生报告、课堂讨论

《语用学》教学大纲

《语用学》教学大纲 《语用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旨在探讨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和功能。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他们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 2、熟悉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语料库语言学、语义三角关系、会话含义等。 3、能够分析不同语境下语言的使用,理解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 4、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下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 三、课程内容 1、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语用学的定义、研究范围、语用学的主要流派等。 2、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语料库语言学、语义三角关系、会话含

义等。 3、语境与语用:语境的定义、语境的作用、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等。 4、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等。 5、会话含义:Grice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的推导等。 6、语言与身份:语言与性别、语言与年龄等。 7、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的定义、类型、原因等。 8、跨文化语用学: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跨文化语用失误等。 四、课程安排 1、第一周: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第二周: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第三周:语境与语用。 4、第四周:指示语。 5、第五周:会话含义。 6、第六周:语言与身份。

7、第七周:语用失误。 8、第八周:跨文化语用学。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课堂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分析真实语料:通过分析真实语料,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 3、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语用学的理解。 4、完成课堂练习: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六、评估方式 1、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考查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总学时、学分: 36 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一)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语言学导论》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方向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语言学方面的基本理

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研究、运用语言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需达到以下要求:(一)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及普通语言学的主要分支。 (二)系统了解语言学各分支的知识,即语音学、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三) 了解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 (四)了解语言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五)能够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撰写语言学方面的论文。 三、先修课程 语音、语法、听力、口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英语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阅读、词汇学等专业方向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 语言的定义特征,语言学的主要分支; 2. 元音和辅音的类别以及描述方法,音位过程; 3. 词素的定义和分类,词的构成方法; 4. 三种句法关系,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5. 单词与句子的涵义关系; 6. 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英语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615002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英语语用学》是英语专业的专业任意选修课。 【教学目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适合的语境中可以运用适合的语句的能力,从而摆脱单纯的对语言的静态研究,了解并建立语用规则,最终使自然语言取代符号语言,最大程度缩减语言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教学任务】 本课程主要通过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言语行为”和“语境”使学生掌握其相互作用和构成在话语交际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语用学中“指示、预设、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话语逻辑”等若干论题的研究,使学生可以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知晓语言行为是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并可以运用社会规约结合语用知识去解释某些语言现象。让语言研究变成“语言—使用者—语境”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立体研究,对语言的认识从必然性跨越到自由性,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分析向整体扩展,凝结出跨文化交际行为适合性的精髓。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指示、指称与推论,预设、会话合作原则和蕴涵,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讲授知识与培养语用学理论运用能力相结合,寓学于研。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语用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维,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先修课程要求】 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学基础知识。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Yule, George 《语用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参考书: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Verschueren,Jef 《语用学新解》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Jaszczolt,K.M. 《语义学与语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并初步了解语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语用学同其它交叉学科的关系与学习意义。 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及哲学起源与发展。【内容提要】 第一节哲学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语用学的定义 第三节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语用学的定义,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 教学难点:动态研究过程的多种角度定义 【复习思考题】 1. 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是什么? 2.如何理解语用学的概念? 第二部分指示现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语用角度了解指示词语的功能,脱离结构主义对指示词语的狭义理解,把话语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指示词语的功能,能够把话语与其语境关联起来。 【内容提要】 第一节指示词语的定义 第二节指示词语的分类:人称指、空间指、时间指、社会指,篇章指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例证话语同其语境的关联、指示词语的理解、指示词语的心理距离 教学难点:指示词语的文内照应和文外照应 【复习思考题】 1. 举例说明时间指、空间指、人称指。 2. 举例说明空间指与心理距离的词语选择。 第三部分指称与推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词语同客观世界及客观世界中实体的关系,即:“意义—所指—所指对象”这样一个三维关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词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指称关系,及这种关系的推论。 【内容提要】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学 英文名称:Lingu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36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测验+课堂表现+作业+出勤:40%,期末考试:60%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教材:《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现代语言学》,何兆雄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在三年级下学期。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本质特征和语言学习过程的主要特点的了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基本把握课程的体系与结构。了解英语语言的起源、发展及其变化过程,进一步熟悉与理解英语语言的有关现象与概念。 2.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和语言与外语教学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将所学的语言学基础知识用于指导第二语言的学习,提高语言理论素养,特别是提高英语的正确运用能力和得体的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音位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2.教学难点:句法学,语义学,心理语言学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语言学的概念、语言的概念及其甄别性特征。 2.熟悉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3.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各个语言层面以及语言学的各个分支。 【重点、难点】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中,制定一份系统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就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大 纲的制定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理解并运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 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语言学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 二、教学内容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学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需要了解语言的组成要素和语言规则的运作机制。 2. 语言学研究方法:介绍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实证研究、对比 研究、历时研究等。学生需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语言学研究。 3. 语言学专题研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语言学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包括语音变体、语法结构、语义演变等。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 专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相关论文。 4. 语言学研究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到实际的语言学研究项目中,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学理论。 三、教学方法 在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

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言学的整体认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理解和掌握语言学 的知识和技能。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语言学研究项目中,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和应 用语言学的理论。 四、教学评价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掌握和实践能力。评价方法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论文评价:评估学生撰写的语言学专题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 2. 实践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参与实际语言学研究项目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和思维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可以利用以下几种资源: 1. 教材和参考书: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辅以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学习和 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语言学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供学生在线学习和 交流。 3. 实地调查工具:准备一些实地调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研究。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言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3.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 培养科学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单元:语言学导论 - 课程介绍 - 语言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历程 -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二单元:语音学 -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语音的分类和描述方法 -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 语音变体和语音规则 - 语音变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 第三单元:词汇学 - 词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 词法变化和语义变化 - 词汇的产生与演变 - 词汇的记忆和组织 第四单元:句法学 - 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句法结构和句子类型 - 词序和短语结构 - 句法规则和语法关系

- 句法分析和句法理论 第五单元:语义学 -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词义和句义的表示和解释 - 语义关系和语义推断 - 语义变化和语用学的关系 - 语义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话语分析 - 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话语的结构和功能 - 话语行为和话语援引 - 话语规范和话语权力 - 话语分析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语言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 研究小组: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进行语言学研究和项目实践。 4. 课堂互动:通过讨论、演示和问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五、评价与考核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相关的话题,展开研究并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 1. 《现代汉语语言学教程》李治安,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语言学教材》张维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当代实用语言学教程》徐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戴炜栋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戴炜栋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戴炜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因此学习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各个学校和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本文将以戴炜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为例,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是研究英语语言的起源、演变、结构和使用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戴炜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包含了多个重要的内容。首先是英语语音学,它研究英语的音素、音位和音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英语语音学,学生可以正确地发音和辨别英语中的音素,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其次是英语词汇学,它研究英语的词汇来源、分类和使用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英语词汇学,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另外,英语句法学也是戴炜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句法学研究英语句子的结构和组织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英语句法学,学生可以理解和运用各种句子结构,提高语法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清晰度。 此外,戴炜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还包括了英语语用学的内容。语用学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规律和效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英语语用学,学生可以了解英语中的语言交际策略和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背景,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戴炜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不仅仅是一份教学大纲,更是一份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宝贵资源。它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英语语言的整体认识和理解。通过遵循教学大纲的指导,学生可以有条不紊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 然而,仅仅有一份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总之,戴炜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英语语言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他们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言学纲要笔记

语言学纲要 语言的定义特征:任意性 二重性 创造性 移位性 文化传递性 互换性 语言的起源:圣经上的记载 摹声说 感叹说 哼唷声说 进化理论 语言的功能:信息功能 人际功能 施为功能 感情功能 寒暄功能 娱乐功能 元语言功能 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的分支:微观语言学:语音学 音系学 形态学 句法学 语义学 语用学 宏观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重要概念及区分:描写式与规定式 共时与历时 语言与言语(索绪尔) 语言能力与语言应用(乔姆斯基) 传统语法与现代语法 语言潜势与实际语言行为(韩礼德)

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定义:语音学 语音学研究三大领域:发音语音学 声学语音学 感知语音学 音系学 发音器官:音姿 清音 浊音 国际音标 辅音和元音:定义 辅音:发音方式爆破音p/b/t/d/k/g 鼻音m/n/ŋ, 擦音f/v,θ/ð/s/z/ʃ/ʒ /h近音l 颤音/tr/dr/ts/dz/ 发音部位双唇音p/b 唇齿音f/v 齿音θ/ð 齿龈音t/d/n/ s/z/r/l 齿龈后音ʃ/ʒ 硬颚音j 软腭音k/g /ŋ 声门音h 元音:基本元音 元音的划分标准 单元音、双元音、三元音 协同发音和语音转写:协同发音:前期协同发音 后期协同发音 语音转写:严式转写 宽式转写 音位和音位变体:音位:最小对立体、音素 音位变体:互补分布 自由变体 音位对立 音系过程和区别特征:音系过程 同化:鼻化、齿化、腭化 顺同化 逆同化 区别性特征 超音段特征:超音段特征 音节结构:节首和韵基(结核与节尾) 开音节(没节尾)和闭音节(有节尾) 响音阶 重音:后缀、复合词和词组 语调和声调:语调 声调:音调变化(变调)、必异规则

《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课型专业必修课 学时 34 学分 2 课程简介《语言学导论》是面向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分别开设在第5学期和第6学期,课程开设时长1学期,周学时2小时,是选修其他语言学分支前的必修课程,也是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语言学是一门科学,本课程为人类语言本质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提供一些解答,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研究有多种不同视角,语言学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之间关系密切,并已发展为一门内容浩瀚、涉及面甚广的显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的本质、功能和机制,掌握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语言与社会、文化、思维、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语言研究打下基础。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其已有的有关语言的零散知识,使这些知识更加系统化,以便于学生日后更好地从事语言学习和教学。更重要的是,课程强调对学习者语言意识和语言研究兴趣的培养,对语言现象的分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全面提高的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了解语言的本质、功能和机制,掌握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培养学生利用语言学理论的知识解决实际语料的能力。 难点:音系学规则的推导与应用、句法学树形图的画法、语义表达式的书写等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课导论(4课时) 1.教学内容 (1)语言的定义 (2)语言的本质特征 (3)语言的功能 (4)语言学的性质和研究范围2.重、难点 (1)如何定义语言? (2)如何理解语言的区别性特征?第二课语音学(4课时) 1.教学内容 (1)语音学的分支 (2)英语语音的分类 (3)语音表达式的书写 2.重、难点 (1)如何区分元音和辅音? (2)如何理解元音和辅音的特征?第三课音系学(4课时)

《语用学》教学大纲(本科)

《语用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0501531025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任意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预修要求: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语用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来自人们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内容包括特定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非语言知识和非语法原则下的话语行为意义,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言语行为”和“语境”,使学生掌握其相互作用和构成在话语交际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掌握语用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目前语用学研究的现状,并能正确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汉语语言现象。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组织学生就相关问题时行讨论。另需要完成一定的作业。 大纲使用说明:本课程一般在三年级开课,总课时32学时,一个学期完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完成平时作业四次以上。 大纲正文 第一章什么是语用学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语用学的定义、起源、发展动因、研究范围以及与语义学之间的关系。 重点: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区别。 难点:动态研究过程的多角度定义。 教学内容: 1.1引言 1.2语用学的起源 1.3语用学的定义 1.4语用学和语义学 1.5语用学的发展动因 1.6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指示语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几种指示语的语用功能,主要有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

语和话语指示语以及社会指示语。 重点:例证话语同其语境的关联、指示词语的理解、指示词语的心理距离。 难点:指示词语的文内照应和文外照应。 教学内容: 2.1指示语和指示信息 2.2人称指示 2.2.1第一人称指示 2.2.2第二人称指示 2.2.3第三人称指示 2.3时间指示 2.3.1时间单位概念 2.3.2日期和指示修饰语 2.3.3时间指示副词 2.3.4时间指示介词短语 2.3.5时态指示 2.4地点指示 2.4.1地点指示语的三种用法 2.4.2空间指示 2.5 come和go的内在指示意义 2.6话语指示 2.7社交指示 2.7.1语法形式和社交指示 2.7.2言语功能和社交指示 2.7.3社交语境和社交指示 2.8前指信息 第三章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以及几个次则,并学会用这一理论来分析话语。 重点:语用含义;格赖斯的语用合作原则及其范畴;会话含意的推导;会话含意的种类;会话含意的特征。 难点:语用合作原则;对语用合作原则的重释;会话含意的推导。 教学内容: 3.1什么是语用含意 3.2合作原则 3.2.1格赖斯的合作原则 3.2.2格林对合作原则的重释 3.2.3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

《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502121 2.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 3.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 课程简介:《语言学导论》是为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专业理论必修课程。本课程介绍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前沿问题及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英语语言学各领域的基本理论体系,并初步了解研究英语语言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语言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指导语言教学、翻译、文化交流等实践活动。 2.与相关课程衔接: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汉语言对比》、《词汇学》等。 并修课程:《高级英语2》、《外语教学研究方法》、《英语测试》等。 后续课程:毕业论文 3.学时:每周3学时,共开16周,总学时48,共计3学分。 4.开课学期:第6学期 5.教学方法:以传授语言基本理论为前提,以掌握分析方法为主线,以提高运用能力为目的。其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研究式、以及课内外结合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同时要特别注意两条基本准则:一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结合两个专业方向的特点,突出其应用能力培养。二是以人为本,增大学生思维的遐想空间,其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语言现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6.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核的最后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比例折合,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60%。 7.教材: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教学参考资料: [1] Yule. George.Stud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 戴炜栋.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熊学亮. 语言学新解(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本章是语言学的导论课,主要是阐明有关语言学与语言的相关概念。探讨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课程编号】ZB2311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3【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学时数】72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一、教学目的、任务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阐释和基本方法的讲解与训练,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来观察现实世界的语言现象,对观察到的语言问题进行思考,借此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语言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平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要遵循语言理论与语言事实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原则。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学生需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主要内容: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语言学的分类 其它教学环节: (二)第一章……语言的本质12学时(课堂讲授1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语言和言语 第二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三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第四节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 教学要求: 掌握语言的两大功能、语言的本质特点、语言的运转规则 其它教学环节: (三)第二章……语音16学时(课堂讲授12学时+发音练习和语音测验4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语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属性 第二节语音的分类 1

英语语言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语言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242适用专业:英语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英语语言学基础》是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语言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其目的是揭示人类深层结构,对语言和语言交际做出客观、科学描述。现已形成了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语篇分析等一系列分支学科。该课程以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语言现象,解决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进行英汉对比,了解语言的历史演变及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揭示语言的共同规律;了解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促进语言学习,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或与语言有关的其它工作奠定语言学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此课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学基本理论,力求贯通; (2)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了解和掌握普通语言学有关语音、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等基本理论和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理论解释语言现象; (4)掌握语言学研究和理论的最新动态,熟悉国内外专业领域的理论和成果以及语言学分支的发展趋势,以及语言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学会从学术角度来分析实际语言问题,为更深入地独立研究语言学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各个分支流派的基本理论和语言研究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理论分析实际语言问题; (6)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高质量的掌握丰富语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且具有竞争力的外语专业人才。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Semantic relation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