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usage and management of the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前言为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充分发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孙继平、彭霞、卫修君、于励民、田子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AQ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10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209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T1004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1005 矿用分站MT/T1007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MT/T1008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 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3、2识别卡 identification card 由下井人员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将用于人员识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

3、3位置监测分站 location monitoring substation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

3、4传输接口 transmission interface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能。

3、5主机 host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报警判别、数据统计及处理、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控制打印输出、与管理网络联接等。

3、6并发识别数量 concurrent identification number携卡人员以最大位移速度同时通过识别区时,系统能正确识别的最大数量。

3、7漏读率 misreading rate携卡人员以最大位移速度和最大并发数量通过识别区时,系统漏读和误读的最大数量与通过识别区的识别卡总数的比值。

3、8工作异常人员 the absentees未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的人员。

3、9识别区域 identifiable area系统能正确识别识别卡的无线覆盖区域。

3、10重点区域 key area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区域。

3、11限制区域 forbidden area盲巷、采空区等不允许人员进入的区域。

3、12最大位移速度 maximum velocity识别卡能被系统正确识别所允许的最大移动速度。4 技术要求

4、1 系统组成

4、

1、1 系统一般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识别卡、电源箱、电缆、接线盒、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4、

1、2 中心站硬件一般包括传输接口、主机、打印机、UPS 电源、投影仪或电视墙、网络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和配套设备等。中心站均应采用当时主流技术的通用产品,并满足可靠性、开放性和可维护性等要求。

4、

1、3 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应为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成熟的主流产品。软件应有详细的汉字说明和汉字操作指南。

4、2 一般要求

4、

2、1 系统及其软件、识别卡、分站、传输接口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符合 MT20

9、MT/T100

4、MT/T100

5、MT/T100

7、MT/T100

8、AQ620

1、AQ6210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

4、

2、2 系统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严禁由于设备在设计、制造中的隐患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为确保产品质量,系统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取得“MA 安全标志” 。

4、

2、3 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

4、

2、4 系统产品生产单位应负责产品的终身维修、备件供应、软件升级和技术支持。

4、3 功能要求

4、

3、1 系统应具有位置监测功能:a)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 /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b)系统应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c)系统应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d)系统应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

4、

3、2 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a)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入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b)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

总数及人员、出/ 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c)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 入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d)系统应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e)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f)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g)系统应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4、

3、3 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4、4 主要技术指标

4、

4、1 最大位移速度最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m/s。

4、

4、2 并发识别数量并发识别数量不得小于80。

4、

4、3 漏读率漏读率不得大于10-4。

4、4 识别卡电池寿命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2 年。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 个月。

4、

4、5 识别卡电池工作时间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d。

4、

4、6 最大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a)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m;b)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可串入可靠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但所串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最多不超过2 台。

4、

4、7 最大监控容量最大监控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

8、1

6、3

2、6

4、128 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

8、1

6、3

4、128 中选取;b)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000 个。

4、

4、8 最大巡检周期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

4、

4、9 存储时间存储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a)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 /入限制区域时刻、进入分站识别区域时刻、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姓名、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3 个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b)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

4、

4、10 双机切换时间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in。

4、5 环境条件

4、

5、1 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15℃~30℃;b)相对湿度:40% ~70%;c)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d)大气压力:80 kPa ~106 kPa;e)GB/T2887 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usage and management of the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 前言 为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充分发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孙继平、彭霞、卫修君、于励民、田子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AQ 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 6210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 209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T 1004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1005 矿用分站 MT/T 1007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MT/T 1008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 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工程施工队伍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工程施工队伍管理制度 1、目的 正确选择、评定、使用和管理工程施工队伍,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满足业主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承揽工程施工队伍的评价和控制。 3、职责 3.1 工程管理部经理负责组织对施工队伍的资格、信誉及履约能力进行评价,报公司总经理审 批。 3.2 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工程施工内部招标的管理、施工合同的起草。 3.3 工程管理部负责施工合同的签订,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3.4 项目部负责对施工队伍的管理。 4、工作程序及要求 4.1 施工队伍的评价和选择 4.1.1 对施工队伍评价的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能力、技术能力、施工经验、施工装备、技术人员 和技术工人力量、质量保证能力等。主要符合下列条件: a、施工队伍负责人及其现场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施工组织能力,即具备对整体工程施工工序的 安排和计划协调及现场管理能力。 b、施工队伍应具有电气安装和工业及民用管道安装的实际施工及调试经验。 c、施工队伍人员组成必须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即水、电专业各配备总人数10%以上具有现 场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的电工不能少于总人数20%、焊工不能少于总人数10%、管工不能少于总人数20%。上述仅是基本配置,可根据工程的大小进行调整。如果总人数不足10,则各种专业不能少于1-2人。 d、施工队伍所拥有机具能力必须能满足工程要求。 4.1.2 工程管理部每年负责对施工队伍的资格、信誉及履约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施工 组织能力、技术能力、施工经验、施工装备、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力量、质量保证能力等,并填写《施工队伍年度表现评价审核表》(见附表一).评价结果(含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报工程管理部主管领导审批.经审批合格的施工队伍列入《合格施工队伍名单》(见附表四),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井下作业井控是保证油田开发井下作业安全、环保的关键技术。为做好井控工作,保护油气层,有效地防止井喷、井喷失控及火灾事故发生,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规定》,结合油田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井喷失控是井下作业中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一旦发生井喷失控,将会造成自然环境污染、油气资源的严重破坏,还易造成火灾、设备损坏、油气井报废甚至人员伤亡。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井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是一项要求严密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单位的设计、施工、监督、安全、环保、装备、物资、培训等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各项工作要有组织地协调进行。 第四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的内容包括:设计的井控要求,井控装备,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防火、防爆、防硫化氢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措施和井喷失控的紧急处理,井控培训及井控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在大庆油田区域内,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试油(气)、射孔(补孔)、大修、增产增注措施、油水井维护等井下作业施工。进入大庆油田区域内的所有井下作业队伍均须执行本细则。 第六条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钻井(侧钻)施工,执行《大庆油田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井下作业设计的井控要求 第七条井下作业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中必须有相应的井控要求或明确的井

控设计。要结合所属作业区域地层及井的特点,本着科学、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开展井下作业井控设计。 第八条各有关单位每年根据油田开发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情况,画出或修改井控高危区域图,为井控设计提供依据,以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第九条地质设计中应提供井身结构、套管钢级、壁厚、尺寸、水泥返高、固井质量、本井产层的性质(油、气、水)、本井或邻井目前地层压力或原始地层压力、油气比、注水注汽(气)区域的注水注汽(气)压力、与邻井地层连通情况、地层流体中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以及与井控有关的提示。 第十条工程设计应提供目前井下地层情况、井筒状况、套管的技术状况,明确压井液的类型、性能和压井要求等,提供施工压力参数、施工所需的井口、井控装备组合的压力等级。提示本井与邻井在生产及历次施工作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情况。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应以钻井资料显示最高地层压力系数或实测地层压力为基准,再加一个附加值。附加值可选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确定: (一)油水井为0.05~0.1g/cm3;气井为0.07~0.15 g/cm3。 (二)油水井为1.5~3.5MPa;气井为3.0~5.0 MPa。 具体选择附加值时应考虑:地层孔隙压力大小、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钻井时的钻井液密度、井控装置等。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依据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做出施工设计,必要时应查阅钻井及修井井史等资料和有关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压井液,并选配相应压力等级的井控装置,并在施工设计中细化各项井控措施。 第十二条工程设计单位应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有毒有害油气田探井井口周围3千米、生产井井口周围2千米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国防设施、高压电线和水资源情况以及风向变化等进行勘察和调查,并在工程设计中标注说明和提出相应的防范要求。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复核,并制定具体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第十三条新井(老井补层)、高温高压井、气井、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井、大修井、

员工岗位规范管理制度.docx

员工岗位规范管理制度 1员工通用安全行为规范 1.1 班前准备 1.1.1 入井前8小时内不准饮酒,保证睡眠,精神饱满,不准带病下井。 1.1.2 入井严禁携带香烟、点火工具及其它易燃物品。 1.1.3 有事外出或不能上班时,要提前一天办理请假手续,无特殊情况不采取电话或托人传话请假。 1.1.4 按规定时间参加班前会。 1.2 着装 1.2.1 入井不准穿化纤衣服,必须穿矿统一发放的服装,保证整洁、无破损,钮扣齐全,穿着整齐利索。 1.2.2 胶靴不破漏,靴底花纹不影响防滑功能。井下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穿电工靴。 1.2.3 安全帽必须符合要求,构件齐全完好,不得戴劣质、有裂缝、破损的安全帽,必须系好帽带。 1.2.4 入井前必须提前检查随身佩戴的自救器、矿灯及其它安全检测仪器,确保完好可靠。其它随身携带物品都要按标准佩带。 1.2.5 入井所需的资格证、岗位操作证等所有证件必须随身携带。 1.2.6 随身携带锋利工具入井,必须将工具包扎好,长件捆

绑,不得扛在肩上。 1.3 入井检身 1.3.1 凡入井工作或经批准参观的入井人员,不能从主井入井,应按规定行走路线入井。入井前,必须接受井口检身人员的检查,任何人不得拒绝,不准刁难检查人员,但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必须认真负责,不准弄虚作假。 1.3.2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进行登记。 1.3.3 以班组为单位,集体入井人员由班组长或带班领导负责登记当班入井总人数,升井后班组长负责签名消号。 1.3.4 单岗工作人员及检查人员由本人登记,升井后本人签字消号。 1.3.5 井口检身工每隔两小时按时间要求向调度室汇报一次当班入井人数,升井人数及井下现有人数情况。调度室记录并存档。 1.3.6 严禁在井口附近20米范围内吸烟或有明火。 1.4 出入井及井下作业 1.4.1 接送人员车辆不准在道路上下坡位置停车。 1.4.2 不准同时打开两道风门,出入风门后要及时关闭。不准随意破坏通风设施。 1.4.3 不准碰触运行中的机械设备。 1.4.4 不准随意拆除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 1.4.5 横跨皮带时,必须由人行过桥通过。 1.4.6 不准在无支护的巷道内行走。

井下作业任务人员管理组织系统管理组织规定

汾西瑞泰正中煤业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制度 编写:梁震 单位:信息中心 日期:2016-1-1

目录 值班制度 (2) 岗位责任制 (3) 信息中心主任岗位责任制 (3) 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3) 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 (3) 操作规程 (4) 中心站值班人员操作规程 (4) 安装维护人员操作规程 (5) 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6) 设备管理制度 (6) 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8) 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8) 数据异常上报制度 (9)

值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二、值班人员必须按照值班表值班,如因特殊原因需换班,必须提 前一天通知信息中心负责人。 三、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保证信息中心值班台24小时不 离人。 四、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 部分的运行状态,填写运行日志,打印监测日(班)报表,报矿长和有关负责人审阅。 五、接到报警后,值班员应立即通知生产调度及值班领导,生产调 度及值班领导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六、值班人员进行中心站操作时必须使用自已的用户名登录,必须 认真操作并进行记录。 七、值班人员负责当班信息中心值班台、机房及资料室的卫生清洁 工作。 八、值班人员必须在值班地点(即矿调度室)现场交接班,交接班 要做到“手对手,口对口,你不来我不走”。

九、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岗位责任制 信息中心主任岗位责任制 一、负责信息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信息中心安全生产的第一责 任人。 二、负责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负责制订人员定位系统各项规章制度及考核办法并付诸实施。 四、负责人员定位系统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落实。 五、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维护、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素质提升。 六、完成组织或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二、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安装、搬迁、拆除及日常维护工作。 三、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每日巡检及记录。 四、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故障处理及记录。 五、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煤矿系统安全规程》、 《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 范》及上级公司相关文件,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六、严守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作业。 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

施工队管理制度

施工队管理制度 施工队与项目经理部之间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间合同关系,施工合同一经签订,施工队负责即成为乙方法定代表人,全权代表施工队承担责任、权利和义务。 一、施工队选择 1、报名阶段 有意参与该工程的施工队可在规定期限内按要求提交申请。 2、评审 甲方对提交申请的施工队进行评审,从已往业绩,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水平、资金垫付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施工队进入协商谈判阶段。 二、协商谈判阶段 甲乙双方对工地现场进行考察,结合施工图纸、施工方案进行协商,确定该施工队承担的施工区段、工程范围和细目单价。 三、签订合同阶段 协商谈判达成共识时施工队必须具备经下条件后,双方可签署施工合同。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2)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能独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放样,并能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自检,配合项目部做 好分项工程验收工作。

(3)配备施工现场所需施工测量仪器,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操作人员。 (4)签订合同时施工队必须一次性缴纳工程质量保证金万元,施工安全保证金万元。 四、施工管理 1、施工队在施工期间必须服从项目部管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项目部规章制度,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2、对施工段内的分项工程开工次序必须按照项目部的统一要求,对于特殊工期要求的,要突击施工,保证项目部形象进度要求,规范化施工,程序化管理,对不服从管理胡干、蛮干造成工程延期的,除责令整改外另处于100-500元的罚款。 3、施工队负责人为本施工段第一责任人,必须长期驻守工地,切实负责,若因有事需向项目部请假,对不请假离开工地的每天罚款100元。 4、严把质量关,创优良工程,施工队在施工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重点工程必须有专职质检人员蹲守。砂浆和混凝土拌合必须具备量具和配合比标示牌。 5、施工队在各工序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如达不到规范要求,每经项目部查处,除责令其进行返工外,另处于200-1000元罚款,对顽固抵抗不积极返工的,必须清除施工队伍。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新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组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技术科长) (机电科长) 下设三个业务组:监控组机电组设备维修组 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全面领导工作。 常务副组长:负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全面管理工作。 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协助常务副组长负责本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具体管理工作。 监控组:负责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和监测各分站数据的上传并定时对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的设备进行定期校验。 机电组:负责本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电源和线路安装和维修管理工作。 设备维修组:负责本矿井下作业管理系统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并定时对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设备进行定期校验。

人员管理系统值班制度 为保证我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定,监控值机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一、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值班人员必须参加市级组织的统一培训,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上班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着装整洁,精神饱满、高度负责。 三、值班人员班中必须保证双人双岗,24小时轮岗值班,严禁空班漏岗。 四、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值机人员必须做到监控主机专机专用,不得从事非监控工作的其它活动。 五、监控人员班中发现异常时,应立即上报矿调度室,并按规定逐级上报,严禁擅自做主或迟报漏报。 六、监控人员班中应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并按规定上传有关数据,做到记录真实,上传及时。 七、值机人员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交接班清楚明了,并填写交接班记录。

人员管理系统岗位责任制 为保证我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矿人员定位监控系统运行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监控人员要持证上岗,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上下班制度,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观察人员定位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二、监控人员每班必须和井口考勤人员核对入井人数,并上报调度室。 三、监控员监测人员超时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马上和井下核对查明原因,并上报调度室进行处理。 四、井下分站出现故障或人员定位识别卡发生异常时,应及时联系维修工进行处理或更换,并填入故障登记表。 五、维护人员应遵照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有关规章制度,对线路和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 六、监控人员应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执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监控,不准空班脱岗。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注意事项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注意事 项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5500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注意事项 Safety precautions for underground operator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下井人员九不准 1、下井前喝酒者不准下井。 2、不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者不准下井。 3、耳聋、严重近视、精神失常和高血压者不准下井。 4、休息不好者和情绪不正常者不准下井。 5、未经安全教育的人员不准下井。 6、在井口(采场)和井下不准拥挤,打闹和睡觉。 7、在井下不准随地大小变。 8、井下停电无照明时不准乱走动,应在安全地点等待。 9、衣服和其他物品不准挂在电线路、电缆、变压器和电阻器上。 二、井下人员"八注意"

1、在井下行走要注意头上、脚下是否有障碍物,不得蹦跳。 2、在平巷行走要注意前后往来车辆,要在15米以外以外躲车,更不要在道盘和拐弯处躲车。 3、在工作中要注意经常检查工作面周围的安全和通风防尘情况,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4、干部和老工人要注意关心照顾新工人的安全,要相互关心,互相爱护,树立深厚的友谊感情。 5、到有人作业的天井上,要与上部人员联系好,得到同意方准上去,上天井时不要抢上抢下,携带物品的人员可先下,后上,每架梯子只准一人上下。 6、带有利刃的工具下井时,必须要注意竟刃尖包好装入保护袋内,上下梯子把工具装入工具箱或工具袋内。 7、凡到井下检查工作和生产劳动的人员,必须首先注意检查工作面的顶帮浮石与支护情况及检查周围环境安全,发现有危险象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禁违章冒险作业。 8、凡在井下作业的人员,必须熟悉各主要巷道和通往各中段及地面的安全出口。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马家岩煤业有限公司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制度汇编 二〇一三年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调度值班制度 一、负责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管理系统运行。 二、精通业务,坚守岗位,精心操作,遵章运行。 三、及时填报人员定位系统的记录报表,对数据信息异常情况要及时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处理和汇报。 四、负责人员出入井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五、负责对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行为记录、汇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六、保持完整的原始记录,认真填写值班日志和运行情况记录表。所有资料、记录定期存档保管。 七、认真做好人员定位故障信息收集反馈工作,对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指示要及时督察贯彻落实。 八、保证和上级中心站网络通畅,传递信息准确及时,因数据不能正常传递信息时,要用电话及时与上级联系并迅速检查排除故障。 九、严格按交接班制度,履行交接班手续,不得脱岗、上岗和做与本岗无关的事情。 人员定位系统交接班制度 一、接班人员必须提前三十分钟到达岗位,认真检查岗位记录报表及运行情况,对于上一班未处理的事项要特别交代清楚,交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后完成交接工作。 二、值班人员必须按调度时规定的名单轮流上岗,未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得擅自替班和调换。当班人员因离开岗位或迟到时,必须有专人替岗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严禁不办理交接手续而离岗,严禁用电话等通讯方

式交接班。 三、交接手续履行之前,岗位一切工作由当班(交班)人员负责,交接完成后,岗位一切工作由接班人员负责,因交接班手续履行不认真造成工作失误,由接班人员负责,由于遗漏事项未交待清楚由交班人员负责。两方都未交接清楚工作,由双方负责。 四、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着装整洁,语言文明,严格管理。 五、交接班主要内容 1、检查系统是否正常,信号传输是否正常,电脑运行终端是否正常; 2、检查网络通讯传输、反馈是否正常,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3、检查监控台、办公室是否整洁,设备、用品是否按规定摆放; 4、检查各种记录报表是否齐全、正确、无误,填写准确; 5、其他未完成的工作是否移交完善。 六、接班主要内容 1、交接人员共同检查上述1至5条必须正常,清楚。 2、当前系统运行状态尚未完成工作和注意事项。 3、设备检修、运行异常及事故处理情况。 4、各种记录、报表、图纸及有关工具保存齐全、完整。

井下作业队资质认证标准

附件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井下作业队资质认证标准 1总则 1.1 为加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所属油 田企业井下作业队伍的管理,促进队伍建设,提升装备与设施配套水平,提高油(气、水)井作业质量,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和井下作业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所称井下作业队是指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从事油(气、水)井措施作业和简单的维修作业的队伍。 1.3凡在集团公司所属油气勘探开发区块和控股公司区块进行油(气、水)井井下作业的队伍,须经集团公司资质认证并取得相应的资质。 1.4引入集团公司系统外的井下作业队伍,也须按此标准进行资质确认。 1.5 作业队伍资质等级分为甲级、乙级、达标三个级别。甲级队具有承担国内外油(气、水)井井下作业的资格;乙级队具有承担国内各区域油(气、水)井井下作业的资格;达标队原则上只允许承担指定地区油(气、水)井井下作业的施工。 1.6 认证程序与管理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工程队伍资质认证管理规定》执行。 2作业队资质认证标准 2.1人员素质 2.1.1 队长

2.1.1.1 具有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 2.1.1.2 从事井下作业工作时间5年以上,本岗位工作时间3年以上。 2.1.1.3 具有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岗位技能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30天。 2.1.1.4 熟悉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质量管理和HSE管理体系。 2.1.1.5 熟悉美国石油学会(API)和石油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2.1.1.6熟悉作业设备的性能、熟练掌握井下作业工艺技术。 2.1.1.7 持有有效的HSE培训、井控培训和H2S防护培训合格证。 2.1.1.8 能用外语进行工作交流。 2.1.1.9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正确理解、执行经济合同的能力。 2.1.2 工程技术员 2.1.2.1 具有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 2.1.2.2 从事井下作业工作时间5年以上,本岗位工作时间3年以上。 2.1.2.3 具有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岗位技能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30天。 2.1.2.4 熟悉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质量管理和HSE管理体系。 2.1.2.5 熟悉美国石油学会(API)和石油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2.1.2.6 熟悉开发新技术,掌握作业技术。具有完成各类复杂工艺井的小修施工设计及处理现场复杂情况和故障的能力。 2.1.2.7 持有有效的HSE培训、井控培训和H2S防护培训合格证。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河南煤化鹤煤集团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鹤煤集团所属各矿井、区域公司、机关各部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的文件精神,结合鹤煤公司实际,经公司研究,制定《鹤煤公司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十月日 主题词:煤矿安全管理办法通知 鹤煤集团综合办公室2011年10月日印发

河南煤化鹤煤集团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 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严格控制煤矿超定员、超强度、超能力组织生产,进一步规范管理,明确责任,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高效”的目标,逐步实现河南煤化鹤煤集团(以下简称“鹤煤公司”)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准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数量及位置,有效服务于矿井生产和安全管理,便于发生灾变时能及时开展救援,根据《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河南煤业化工〔2011〕962号)及《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2007),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鹤煤公司所属各矿井对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管理及日常监管。 第三条井工开采的矿井,必须安装使用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实施24小时运行和实时监控;新建、改(扩)建、技改矿井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投入使用。系统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井,不得投入生产。 第四条矿井必须严格人员定位卡的领取、使用、故障查询

施工队伍管理制度

监控系统工程施工队管理办法 一、基本管理制度 1、承接公司外委工程的施工队必须经过公司的有关制度学习及技术培训。 2、施工队工人必须穿公司规定的统一服装,服装费由施工队负担。施工人员上 班必须穿工作服,并且整洁,如不执行规定的,处以相应罚款。 3、施工队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签定劳务或工程合同及安全消防协议,合同中 必须明确各自的权力及义务。 4、施工队所属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及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 度,树立安全施工观念,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因违反有关制度而受到的罚款均由施工队负担。 5、施工队必须从维护公司形象和荣誉出发,凡是发生有损公司形象及荣誉的 事,公司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施工资格。 6、施工队在施工现场必须服从项目经理指挥,对不服从管理的工人及施工队, 项目经理有权进行处理,填写处罚单,对于情节严重的,项目经理可建议公司取消其施工资格。如有争议施工队可返馈到项目部经理,由项目部经理调解,如调解不成,报部门经理裁决。 7、施工队必须保证工人队伍相对稳定,并将相关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照片、人 身意外伤害保险单复印件交项目部存档。 8、施工队在组织施工时必须按照图纸、国标及公司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施工,所 选用材料必须符合图纸、合同规定。按规定的材料规格、材质进料,管槽的直角、三通、直通、封堵、支架、吊架必须用专用产品。对设计不合理处可提出建议,由项目经理作出决定,并负责检查,如发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质量问题,公司将处以相应罚款,并限期更换,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施工资格。 9、施工队必须签订劳务、工程合同,工程完工后扣除劳务费用的5%作为质保 金,保修期满后一次付清。

井下作业井控工作七项管理制度

井控分级责任制度 1、井控工作是井下作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队主管生产安全大队长是井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作业队队长是作业队井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作业大队成立井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井控工作第一责任人担任;作业队成立井控领导小组,组长由井控工作第一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贯彻执行井控规定,制定和修订井控工作实施细则和井控工作的开展。 3、作业队必须配备应急抢险专用库房并兼职井控技术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 4、各级负责人要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恪尽职守,作到有职、有权、有责。 5、作业队每天要进行井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杜绝井喷事故发生。 作业测试分公司安全委员会 2006年1月10日

井控操作证制度 1、井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井控技术培训,经培训合格颁发井控操作证。 2、井控工作人员取得井控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否则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无权指挥生产,工人不得上岗操作。 作业测试分公司安全委员会 2006年1月10日

井控装置的安装、检修、现场服务制度 (一)井控车间(站) 1.负责井控装置配套、维修、试压、回收、检验巡检服务。 2.建立保养维修责任制、定期回收检验制等各项管理制度。 3.每月的井控装备使用动态、维修报告等应及时逐级上报大队主管部门。 (二)作业队 1、作业队应定岗、定人、定时对井控装置、工具进行检查、保养,并认真填写运转、保养和检查记录。 2、对井口控制器、水龙带等设备每使用一次都要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对污油回收装置要定期进行清理,使其良好运行。 作业测试分公司安全委员会 2006年1月10日

职工操作行为规范实施方案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 员工操作行为规范实施方案 为规范公司员工的操作行为,结合“安全基础提升年”活动及集团公司、市公司总体要求,特制定员工操作行为规范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 全面规范员工日常操作行为,提高员工整体文明素质,推进人本安全体系建设,实现行为达标,以行为规范推进公司安全工作顺利运行。 二、组织领导 为强化员工操作行为规范及考核办法的推行力及执行力,特成立员工操作行为规范考核领导组: 组长:赵献荣 常务副组长:赵亚林苏宁 副组长:段文军白守江李文碧田书堂 李明张玉锁郭瑞鸿刘永红 常晋生霍树友义晋华贾陈海 苏光祥尚瑞臣李克爱 王自孝(中宇公司) 郭随加(大成公司) 索振峰(红旗渠公司) 成员:公司各专业部室中层管理人员、中宇公司各经理层人员、大成公司各经理层人员、红旗渠公司各经理层人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于安全监察处,具体负责员工操作行为规范推行活动的组织、检查、考核、奖惩等工作。 三、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及员工操作行为规范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职工。 四、保障措施 为保证员工操作行为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公司特利用多种途径提升员工岗位操作素质及技能水平。 1、继续在井下作业工种中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严格实行现场安全确认,减少操作过程中的误操作、误动作,认真落实“保护自己、保护同事、不懂的事就问、危险的事不干、遵守规定”的五项原则,同时以严格的监督奖惩制度强化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的现场执行力度,从实际行为中规范操作。 2、各专业部门要继续利用每日一题及多种专业学习会议提升员工专业素质,以贯彻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等为内容,从思想认识上规范操作行为。 3、认真推行风险预控管理,各岗位操作人员要熟记风险预控卡片,并与本岗位工种相结合,强化风险源预知与操作过程管控,将安全观念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从思想内涵上规范操作行为。 五、考核办法 第一部分地面场所 一、职工行为禁忌规范(违反下列条款,对责任人罚款100-500元,情节严重者开除出矿) 1、不允许迟到、早退、脱岗、旷工。 2、工作时间不允许睡觉、闲聊、嬉戏逗乐,不允许进行打牌等娱乐活动。 3、坚决禁止打架斗殴,不允许骂人、说脏话脏字,不

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第一部分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 管理系统 1、概述 1.1系统功能概述 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以WINDOWS2000/XP/Vista平台为运行环境,采用VC++开发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监控软件,数据库为SQL Server2000/2003,不仅可以GIS方式显示井下人员的分布的地理信息,还可以采用动态图形方式显示井下人员的实时位置,网络信息传输采用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通过浏览器即可方便管理、查询煤矿井下人员位置信息、实时轨迹和考勤信息。能实时完成煤矿井下矿用分站位置的连续监测、信息采集和处理;存储各种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时显示井下人员的具体信息;准确查询当前井下作业人员最近位置和实时轨迹。 1.2系统型号及含义 KJ 393 登记序号 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 1.3 防爆型式 系统由矿用本质安全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等型式的设备组成 1.4 环境要求 1.4.1 安装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15℃~30℃; b) 相对湿度40%~70%(25℃);

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d) 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 e) 无甲烷、煤尘等爆炸性混合物的安全环境。 1.4.2 安装于井下的设备,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工作温度:0℃~﹢40℃; b) 相对湿度:≤95%(﹢25℃); 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d) 在具有甲烷混合物及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 2、系统组成及主要工作原理 2.1 系统组成 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主机、备用机各一台)、打印机、避雷器、KJ393-J信息传输接口、KJ393-F矿用分站、KJ393-D矿用读卡分站、KJ393-K 识别卡、KDW28-18矿用隔爆兼本安不间断电源和其它必要设备及系统软件组成。系统各主要设备明细表见附录A。系统组成框图见图1。 图1 系统组成框图

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界定标准参考文本

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界定标准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界定标准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本标准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三大 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 程》)、和能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等有关规定编 制。按照“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安全不生产”的 原则,以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为主,兼顾岗位安全职责和安 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充分结合我矿安 全生产实际,遵循科学、实用、易操作的特点制定。 当与上级界定标准不一致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进行界定。 其分为通用规定、采掘、机电运输、“一通三防”、 爆破及火工管理、地测防治水六大部分,每一部分按特别 严重“不安全行为”、严重“不安全行为”、比较严重

“不安全行为”、一般“不安全行为”。 一、有下列之一的属A 类不安全行为 (一)通用规定 发现险情或发生事故后,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隐瞒事故或不及时向矿调度、安检部门汇报的。 现场存在重大隐患,不落实整改而继续组织生产的。 无《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而施工。 井下和井口房内无措施烧焊的,不严格执行措施作业的,监督、检查人员不履行职责的。 私自进入重大危险源警戒区域或其它有明显警示标志的危险区域的。 违章指挥或强令职工违章冒险作业的。 破坏井下安全、通防设备设施;盗窃安全设备仪器部件的。 重要岗位或要害场所工作期间脱岗、睡岗的。变电

KJ301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KJ95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系统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人员定位系统业务操作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认真执行。 二、管理系统主机严禁挪作它用或不用,严格实行24小时开机制。 三、系统管理人员必须严密保守操作权限密码,严禁越权对系统进行配置和操作。 四、操作人员必须对系统所提示的考勤信息、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时向主管人员如实汇报,同时做好各种报警信息的处理。 五、按岗位工作要求,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报表,保证真实有效。 六、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做到外通讯畅通。 七、保持室清洁、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八、持证上岗,统一着装,文明操作,热情工作。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岗位责任制 一、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保证传输信息真实可靠,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经常分析故障类别及解决办法。 二、值班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当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当日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并对异常情况上传报表实施审阅、签字。 三、调度主任: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具体责任人,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对人员定位系统运行规章制度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现场第一线解决人员定位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四、总工程师:负责制定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制定信息上传的管理办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学习,每天浏览矿井人员信息传输情况,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处理人员定位系统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五、生产科长:经常浏览人员定位系统信息传输情况,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等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积极配合人员定位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

施工工地劳务队伍管理制度-文档

关于劳务管理的一些个人理解 看到很多施工单位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和成本控制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加上见过很多管理人员头上那日渐增多一根根白头发和脸上那一道道皱纹,很是心痛和惭愧。所以,结合自己在私营企业和国企的一些经历,加以分享。总则: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是施工总承包方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控制内容,对于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施工总承包方的企业形象和项目部利益。在这里,我们把劳务分包(防水、钢结构、桩基、护坡等专业分包不考虑在内)从项目部管理的若干子控项目中分离出来,把极少数管理人员的思想从纠结的纷纷扰扰的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站在一个相当高度,来宏观控制。由于水平有限,以下只考虑劳务分包的控制。一、为什么把极少数管理人员的思想从纠结的纷纷扰扰的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因为很多事情是:一不顺而百不顺,看什么都不顺。众所周知,要实现预控目标,就必须要能够依靠系统层层执行,特别是作为执行者,不然制定得再怎么周密详尽的进度计划都只能的一纸空谈。那我们除了常规的管理方式以外,就必须还要有非常规手段——思想控制。对于人的控制,最理想的方式便是思想控制、精神控制,让整个团队朝着管理者预先制定的目标和方向奋勇前进。

施工工地劳务队伍管理制度 1.劳务队伍的选择及农民工工资的发放 (1)要选择信誉好,管理能力强,技术水平优,工程进度快的劳务队伍,严把选择关,不合格的队伍绝对不能进场,从源头上避免因施工问题而引发的劳资纠纷和拖欠工资现象发生。 (2)对各劳务企业及分包企业建立档案,详细记载该企业所承建工程质量,安全措施和农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 (3)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为规避或降低建筑业经营管理风险,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无论是建筑工程分包还是劳务分包,施工队要在签订合同时缴纳一定数量的履约保证金。保证金的缴纳、用途和返还条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细化,避免产生纠纷。作为督促协作队伍全面履行合同的经济手段,其中一部分资金作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资金来源。 (4)建立奖惩制度,对施工队实行等级评定,将农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作为评级标准之一,一旦有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发生,在进行处罚的同时,对其进行降级处理,同时记入企业档案备查。(5)农民工工资具体管理办法: 1)建立农民工信息档案,农民工自入场之日起即将个人的身份证信

井下作业人员站位管理规定

炮掘工作面各工种人员站位管理规定

炮掘工作面各工种人员站位管理规定 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情况,结合岗位工种,设备布置及作业地点特点,制定以下人员站位管理规定: 第一部分人员站位通用管理规定 1、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行上岗作业,不懂岗标、不会“手指口述”者,严禁上岗。班组长、队干不懂“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的严禁上岗。 2、无特殊工种证者,不得进行特种作业,严格执行持什么证上什么岗。 3、不熟悉工艺的管理人员,严禁进入工作面盲目指挥。 4、在运输大巷行走时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管理规定。 5、严禁在支护不全和顶帮有问题的地方站立或休息。 6、任何人员严禁随意进入放炮警戒区域。 7、严禁在电气设备上睡觉、爬卧和取暖。 8、在井下行走时,注意力要集中,在横跨大巷、交岔口、弯道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9、人员不作业期间,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地方。 10、敲帮问顶时,操作人员严禁站到离层或片帮煤、矸石正下方,确保退路畅通,防止坠物跌落伤人。 11、打大炭作业时,抡大锤人员前后不得有人站立,作业人员应站在大炭侧面或者后面,以防两脚踏入溜槽内。 12、乘坐架空人车人员间距不得小于15m。 第二部分各岗位工种人员站位管理规定 一、皮带输送机司机人员站位管理规定 1、皮带运转过程中,任何人严禁随意触动皮带运转部位。 2、严禁站在减速机或电机上操作皮带。 3、严禁跨越皮带行走,必须走行人过桥。 4、用皮带输送机带皮带时,严禁人员站在两者相交点3m范围内及拐弯的内侧。 5、拆、接皮带时,与皮带传动部位保持3m以上距离,严禁任何人员站在皮

带收缩方向或皮带上。 6、底皮带运料时,上料点和卸料点2m范围内不得有闲杂人员,运料区域不得有人行走,严格执行封闭管理。 7、皮带司机在距机头2—3m的安全地点观察卸载滚筒或转载点的运行情况。 8、皮带司机正常作业时站在作业平台上,清理两帮浮煤时,距皮带转动部分不少于600㎜。 9、钉扣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地上工作平台上进行作业,严禁站在皮带上或者在皮带储带仓内进行钉扣。 10、更换皮带时,作业人员应站在距离皮带转动部位5m以外作业,严禁站在转动部位上方直接拉或用脚蹬踩皮带。 二、刮板输送机司机人员站位管理规定 1、严禁在刮板输送机上跨越和行走,必须走行人过桥。 2、刮板输送机运转时,不准清理转动部位的浮煤。 3、刮板输送机正常运转时,司机必须站立在机头一侧,不准面向刮板输送机的运行方向,以免断链伤人。 4、人工往刮板输送机上攉煤(矸石)时,严禁踩在煤溜上或骑在煤溜上作业。 5、严格执行开溜打信号、回信号、点动、开启作业程序。 6、作业人员进行拆、接链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接链人员在对接处的就近位置站立,面部背离链条受力方向,严禁跨越在刮板输送机链条上拆、接链; 7、进行拆、接链时,除作业人员外3m内严禁有人站立; 8、安装好的煤溜试运转时,必须避开煤溜运行范围,正常运转时,任何人员不得正对煤溜机头站立。 三、爆破员人员站位管理规定 1、爆破前,所有人员必须撤到安全距离以外,掘进工作面撤人距离直巷不小于150m,弯巷不小于125m。 2、装配引药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护完整,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的地点进行,严禁在炸药箱上装配引药。 3、雷管炸药要由放炮员用专用箱分别运送,运送过程中,间距不得小于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