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常见问题分析

制程常见问题分析
制程常见问题分析

SMT常见工艺问题简述(已点击1239次)

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把零星收集的一些与工艺有关的文章经过整理后所得。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SMT常见工艺问题概述(一)

锡膏制程

(一)普通锡膏(63/37)

普通锡膏于制程中常见的工艺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种:

元件竖立,短路,冷焊,偏移,锡珠

下面就这几种常见的现象简述一下控制的心得体会。

1.元件竖立

元件竖立又叫“曼哈顿效应“。主要是由于元件两端焊锡浸润不均匀,因此,熔融焊料的不够均衡的表面张力拉力就施加在元件的两端上,引发此类不良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三大类。即:

A.元件不良:元件两端电极氧化或附有异物,导致焊锡时上锡不良;基板材料导热性差,基板的厚度均匀性差;焊盘的热容量差异较大,焊盘的可焊性差异较大;锡膏中助焊剂的均匀性差或活性差。B.设计缺失:焊盘铜箔大小不一或一端连接有接地等较大的铜箔,造成回流时焊盘两端受热不均匀。C.制程缺失:制程缺失的因素很多。如两个焊盘上的锡膏厚度差异较大,锡膏太厚,印刷精度差,错位严重;预热温度太低;贴装精度差,元件偏移严重等。

以上三种成因中第一项就不用赘述了。只要严把进料和储存两关就好了。下面简述一下二,三两项成因的控制方法。

——对于设计上的缺失,长期办法当然是修改设计方案。短期办法或没法修改方案的情况下,就需要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更改钢网的开口设计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即将铜箔较小的一端焊盘网孔局部加大,使之与大铜箔大小比例为1:1。从而降低焊盘两端锡膏回流时的时间差;二是修改炉温曲线,即延长升温区(回流前)的时间,降低升温速率,使整块PCB上各点的温度尽量保持平衡。从而避免因回流时的温度不平衡而导致元件受力竖起。

——制程缺失产生的原因就更多了。一个公司制程品质的好坏不在于有多么先进的设备,关键在于制程控制的方法和管理的力度上。好的控制方法应该从原材料的采购,进料的检验,储存环境和储存条件的设定等做起,每一环节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再到原物料的使用(包括使用环境,使用条件等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校正以及参数设定,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需要一个贯穿始终,环环相扣,职责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的控制系统。在各个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通力协作下才能臻至理想状态。这一点,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做法和不同的控制体系。具体的操作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短路

短路这种不良现象多发于细间距IC的引脚之间,所以又叫“桥接“。当然也有CHIP件之间发生短路现象的,那是极少数。下面就细间距IC引脚间的桥接问题浅谈它的诚因及解决方法。

桥接现象多发于0.5mm及以下间距的IC引脚间,因其间距较小,故模板设计不当或印刷稍有疏漏就极易产生。

A.模板

依据IPC-7525钢网设计指南要求,为保证锡膏能顺畅地从网板开孔中释放到PCB焊盘上,在网板的开孔方面,主要依赖于三个因素:

1、)面积比/宽厚比>0.66

2、)网孔孔壁光滑。制作过程中要求供应商作电抛光处理。

3、)以印刷面为上面,网孔下开口应比上开口宽0.01mm或0.02mm,即开口成倒锥形,便于焊膏有效释放,同时可减少网板清洁次数。

具体的说也就是对于间距为0.5mm及以下的IC,由于其PITCH小,容易产生桥接,钢网开口方式长度方

向不变,开口宽度为0.5~0.75焊盘宽度。厚度为0.12~0.15mm,最好使用激光切割并进行抛光处理,以保证开口形状为倒梯形和内壁光滑,以利印刷时下锡和成型良好。

B.锡膏

锡膏的正确选择对于解决桥接问题也有很大关系。0.5mm及以下间距的IC使用锡膏时应选择粒度在20~45um,黏度在800~1200pa.s左右的,锡膏的活性可根据PCB表面清洁程度来决定,一般采用RMA 级。

C.印刷

印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1)刮刀的类型:刮刀有塑胶刮刀和钢刮刀两种,对于PITCH≤0.5mm的IC,印刷时应选用钢刮刀,以利于印刷后的锡膏成型。

(2)刮刀的调整:刮刀的运行角度以45°的方向进行印刷可明显改善锡膏不同模板开口走向上的失衡现象,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细间距的模板开口的损坏;刮刀压力一般为30N/mm2。

(3)印刷速度:锡膏在刮刀的推动下会在模板上向前滚动。印刷速度快有利于模板的回弹,但同时会阻碍锡膏漏印;而速度过慢,锡膏在模板上将不会滚动,引起焊盘上所印的锡膏分辨率不良,通常对于细间距的印刷速度范围为10~20mm/s

(4)印刷方式:目前最普遍的印刷方式分为“接触式印刷”和“非接触式印刷”。模板与PCB之间存在间隙的印刷方式为“非接触式印刷”。一般间隙值为0.5~1.0mm,其优点是适合不同黏度锡膏。锡膏是被刮刀推入模板开孔与PCB焊盘接触,在刮刀慢慢移开之后,模板即会与PCB自动分离,这样可以减少由于真空漏气而造成模板污染的困扰。

模板与PCB之间没有间隙的印刷方式称之为“接触式印刷”。它要求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适用于印刷高精度的锡膏,模板与PCB保持非常平坦的接触,在印刷完后才与PCB脱离,因而该方式达到的印刷精度较高,尤适用于细间距、超细间距的锡膏印刷。

贴装的精度是首先必须保证的,其次是贴

D.贴装装的高度,对于PITCH≤0.5mm的IC在贴装时应采用0距离或者0~-0.1mm的贴装高度,以避免因贴装高度过低而使锡膏成型塌落,造成回流时产生短路。

E.回流

1、升温速度太快

2、加热温度过高

3、锡膏受热速度比电路板更快

4、焊剂润湿速度太快。

3.冷焊

冷焊是指在元件电极或引脚与电路板焊点之间没有形成焊接点。一般来说,这可归因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1、焊锡熔敷不足2、引脚共面性差3、润湿不够4、焊锡损耗,这是由镀锡板上锡膏塌落,引脚的芯吸作用或焊点附近的通孔引起的

引脚的芯吸作用可以通过减慢加热速度以及让底面比顶面受热更多来加以解决,此外,使用润湿速度较慢的焊剂,较高的活化温度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芯吸作用.用焊锡掩膜来覆盖连接路径也能防止由附近的通孔引起的芯吸作用。

4.偏移

偏移是指元件两端或IC引脚在回流后超出焊盘范围或歪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贴装精度不够造成元件偏移

(2)贴装压力太大破坏了锡膏的完整性

(3)元件太轻,锡膏太厚

解决的办法是调整贴装精度;调整贴装高度,使元件贴装完成后是轻放在锡膏上面,而不是陷入锡膏中破坏其完整性,这样在回流时通过锡膏熔融时产生的拉力使元件自动校正完成焊接。

5.锡珠

锡珠就是指锡膏在回流后产生的一个个焊锡球.它们形成在具有极低的托脚的元件如高电容的周围。锡珠是由焊剂排气而引起,在预热阶段这种排气作用超过了锡膏的内聚力,排气促进了锡膏在低间隙元件下形成孤

立的颗粒,在熔融时,熔化了的孤立锡膏再次从元件下冒出来,并聚结起形成锡珠。

锡珠的成因包括:1、焊点和元件重叠太多2、在元件下涂了过多的锡膏3、贴装元件的压力太大,使锡膏被挤出元件电极两端4、预热时温度上升速度太快5、预热温度太高6、湿气从元件和阻焊料中释放出来7、焊剂的活性太高8、所用的粉料太细9、金属负荷太低10、印刷成型不好,锡膏塌落太多11、锡粉氧化物太多12、锡膏回温不足,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13、PCB吸潮14、PCB焊盘上有阻焊物,造成回流时上锡不良。

解决锡珠可从以下几方面如手:

(1)模板:改变传统的开口方法,将开口设计成半圆、凹形或菱形,以减少锡膏印刷量及贴装时挤压溢出的可能性。

(2)调节回流温度,使预热温度缓慢上升和加长预热时间。

(3)充分保证锡膏满足回温时间。

(4)吸潮的PCB应先预烤4~6小时,温度为80~110℃

(二)高温锡膏

高温锡膏制程中常见的工艺问题主要为:

元件竖立空焊偏移

1.元件竖立

元件竖立在高温锡膏制程中为发生率最高的不良项目,这是因为高温锡膏的熔融温度很高(245℃),一般的电子元件两端电极在高温下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现象,若有元件的电极在达到熔融温度之前氧化,则回流时就会产生上锡不良而被锡膏的熔融拉力拉起造成竖立。另外,在高温锡膏制程中若PCB焊盘设计不当(大小不对称),则产生竖件的可能性将会比普通锡膏高。

要有效防止元件竖立的发生,除应该注意普通锡膏制程中的关键点外,还应该在回流曲线上有所改进。即使PCB从常温升至175℃的时间保持在80~95S之间,从175℃~245℃的时间保持在45~60S之间,245℃以上的时间保持在30S左右。这样,将会最大限度的减少竖立的发生。

2.空焊

高温制程中的空焊问题是仅次于元件竖立的又一大难关。其形成的原因除普通制程中的焊锡熔敷不足、引脚共面性差、润湿不够、焊锡损耗外,还有一种就是由于高温制程中回流的温度很高,造成锡膏中的活性剂挥发过多,而高温锡膏的流变性本来就较普通锡膏差,故此锡膏在回流时产生了一层氧化膜而阻碍了焊点的形成。解决的办法是降低预热区温度,使预热区温度缓慢上升(1.5~2℃/S);延长预热时间(由90S 左右延长至120S左右)。

3.偏移

因高温锡膏的流变性较差,故防止偏移的最好办法是保证贴装的精确度。

电子元件产生虚焊的原因与规律对于电子设备来说,特别是使用时间较长的电站设备来说,内部的元件出现虚焊造成接触不良现象是常见的故障之一,也是比较难于超找的故障。

1、元件产生虚焊的常见原因

(1)焊锡熔点比较低,强度不大

由于焊锡熔点低,而元件引脚和固定元件的板子材料不同,其热膨胀系数不同,日久后,伴随着元件工作温度的变化,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就会产生虚焊现象。

(2)元件引脚存在的应力现象

如果元件安装不到位,或者元件比较重,或者固定元件的线路板存在变形,都会使得元件引脚对其焊点产生应力作用,在这个应力作用的长期作用下,就会产生虚焊现象。

(3)焊接时用锡量太少

在安装或维修过程中,焊接元件时用锡量太少,时间长后就比较容易产生虚焊现象。

(4)元件产生的高温引起其固定点焊锡变质

有的元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在长期的高温作用下,固定点的焊锡重者会发生脱焊,轻者出现虚焊故障。

(5)元件引脚安装时没有处理好

在元件安装时或者在维修过程中,没有处理很好地对元件的引脚进行去脂去氧气层处理,或镀锡不好,这也是产生虚焊的常见

(6)焊锡本身质量不良

如果同时有很多点都出现了虚焊的故障,多数原因是因为焊锡本身质量不好引起的。

(7)线路板敷铜面质量不好

焊接之前线路板敷铜没有很好地进行去脂去氧化层和加涂敷、助焊处理,造成吃锡效果为好,日久后出现了虚焊现象。

2、虚焊故障常见的种类

(1)虚焊部位在焊点与焊盘之间

如图1所示。产生这种虚焊现象的原因是虽然元件引脚处理得好,但线路板敷铜焊盘面上没有处理好,导致焊接时吃锡不充分造成的。这种虚焊现象由于隐藏在焊点下面,一般不容易发现。

(2)虚焊点在元件引脚与焊点之间

如图2所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元件引脚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导致引脚与焊点不能很好地熔合。日久后元件引脚氧化现象加剧,形成时通时不通的接触不良现象。

(3)虚焊点产生在焊点中间

如图3所示。这类现象经常出现在工作温度比较高的的元件周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焊点处用锡量比较少,焊接温度太高(加速氧化)或太低,造成焊接质量差。这种焊点周围会有一圈比较明显的塌陷,且焊点不够光滑,焊点颜色呈暗灰,因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3、虚焊点容易发生的部位

(1)体积和重量比较大的元件

因为元件本身的重量比较大,在安装或搬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久后元件引脚就会逐渐与线路板分离,产生虚焊。

(2)经常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元件

在电子设备中,为了与其他设备连接方便,设置了插接件,还有如各种微动开关之类器件。若这些经常受到外力作用或者使用不当会使这些元件产生松动,久而久之产生虚焊。

(3)工作温度比较高的元件

在电子设备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工作温度比较高的元件,比如大功率电阻,大功率开关管和散热器周围元件等,这些元件由于本身的温度比较高,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其引脚很容易产生虚焊现象。

(4)线路板容易产生变形的部位

线路板有的部位没有固定,长期处于悬空状态,而有的固定不平整,容易出现变形。安装在变形部位的元件就比较容易出现虚焊现象。

(5)安装不合理的元件

元件与电路板不很相符,或是代用品,造成安装得很别扭,这些容易受到挤压,从而出现虚焊。

4、虚焊故障常用的检修方法

有的虚焊故障点非常隐蔽,所以在检修虚焊故障时要认真仔细,要有足够的照明度,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于放大镜和通表(万用表低阻档)检查。

(1)震动法

当遇到虚焊现象时,可以采取敲击的方法来证实,用螺丝刀手柄轻轻敲击线板,以确定虚焊点的位置。但在采用敲击法时,应保证人身安全,同时也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以免扩大故障范围。

(2)晃动法

就是用手或镊子对低电压元件逐个地进行晃动,以感觉元件有无松动现象,这主要应对比较大的元件进行晃动。另外,在用这个方法之前,应对故障范围进行压缩,确定出故障的大致范围,否则面对众多元件,逐个晃动是很不现实的。

(3)补焊法

补焊法是当仔细检查后仍旧不能发现故障时进行的一种维修方法,就是对故障范围内的元件逐个进行焊接。这样,虽然没有发现真正故障点,但却能达到维修的目的。

虚焊的原因及解决

(时间:2006-11-30 共有

1102 人次浏览)[信息来源:互联网]

能焊接,但用二百多的SMT回流焊再加上使用腐蚀性较弱的免清洗焊膏就难以熔化。故氧化的SMD 就不宜用再流焊炉焊接。买元件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氧化的情况,且买回来后要及时使用。同理,氧

化的焊膏也不能使用。\A

(2)多条腿的表面贴装元件,其腿细小,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变形,一旦变形,肯定会发生虚焊或缺焊的现象,所以贴前焊后要认真检查及时修复

回流焊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307141.html,作者:未知来自:未知点击:341 时间:2003-10-15

中锡球形成的机理回流焊接中出的锡球,常常藏于矩形片式元件两端之间的侧面或细距引脚之间。在元件贴装过程中,焊膏被置于片式元件的引脚与焊盘之间,随着印制板穿过回流焊炉,焊膏熔化变成液体,如果与焊盘和器件引脚等润湿不良,液态焊锡会因收缩而使焊缝填充不充分,所有焊料颗粒不能聚合成一个焊点。部分液态焊锡会从焊缝流出,形成锡球。因此,焊锡与焊盘和器件引脚润湿性差是导致锡球形成的根本原因。 2.1.2.2 原因分析与控制方法造成焊锡润湿性差的原因很多,以下主要分析与相关工艺有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a)回流温度曲线设置不当。焊膏的回流是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如果未到达足够的温度或时间,焊膏就不会回流。预热区温度上升速度过快,达到平顶温度的时间过短,使焊膏内部的水分、溶剂未完全挥发出来,到达回流焊温区时,引起水分、溶剂沸腾,溅出焊锡球。实践证明,将预热区温度的上升速度控制在1~4°C/s是较理想的。 b)如果总在同一位置上出现焊球,就有必要检查金属板设计结构。模板开口尺寸腐蚀精度达不到要求,对于焊盘大小偏大,以及表面材质较软(如铜模板),造成漏印焊膏的外形轮廓不清晰,互相桥连,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对细间距器件的焊盘漏印时,回流焊后必然造成引脚间大量锡珠的产生。因此,应针对焊盘图形的不同形状和中心距,选择适宜的模板材料及模板制作工艺来保证焊膏印刷质量。 c)如果在贴片至回流焊的时间过长,则因焊膏中焊料粒子的氧化,焊剂变质、活性降低,会导致焊膏不回流,焊球则会产生。选用工作寿命长一些的焊膏(我们认为至少4小时),则会减轻这种影响。 d)另外,焊膏印错的印制板清洗不充分,使焊膏残留于印制板表面及通孔中。回流焊之前,被贴放的元器件重新对准、贴放,使漏印焊膏变形。这些也是造成焊球的原因。因此应加强操作者和工艺人员在生产过程的责任心,严格遵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行生产,加强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细间距引脚桥接问题导致细间距元器件引脚桥接缺陷的主要因素有:a)漏印的焊膏成型不佳;b)印制板上有缺陷的细间距引线制作;c)不恰当的回流焊温度曲线设置等。因而,应从模板的制作、丝印工艺、回流焊工艺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入手,尽可能避免桥接隐患。

2.3.1模板材料的选择 SMT工艺质量问题70%出至于印刷这到工序,而模板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装,直接影响印刷质量。通常我们使用的模板材料是铜板和不锈钢板,不锈钢板与铜板相比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的弹性,因此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焊膏脱模和焊膏成型效果好。通过0.5mm引脚中心距QFP208器件组装试验统计,因铜模板漏印不合格而造成的疵点数占器件总焊点数(208个)的20%左右;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利用不锈钢模板漏印,造成的疵点率平均为3%。因此,对引脚中心距为0.635mm以下的细间距元器件的印刷,提出必须采用不锈钢板的要求,厚度优选0.15mm~0.2mm.。

2.3.2丝印过程工艺控制焊膏在进行回流焊之前,若出现坍塌,成型的焊膏图形边不清晰,在贴放元器件或进入回流焊预热区时,由于焊膏中的助焊剂软化,则会造成引脚桥接。焊

膏的坍塌是由于使用了不合适的焊膏材料和不宜的环境条件,如较高的室温会造成焊膏坍塌。在丝印工序中,我们通过以下工艺的调整,小心地控制焊膏的流变特性,减少了坍塌。

a)丝印细间距引线,通常选用厚度较薄的模板,为避免漏印的焊膏量偏少,所需的焊膏黏度应较低,这样焊膏流动性好,易漏印,而且模板与PCB脱模时不易带走焊膏,保证焊膏涂覆量。但同时为了保持焊膏印刷图形的理想形态,又需要较高的焊膏黏度。我们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选用45-75um的更小粒度和球形颗粒焊膏,如爱法公司的RMA390DH3型焊膏。另外,在丝印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焊膏黏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式表示如下:logu=A/T+B ---------------(1) 式中:u —粘度系数; A,B—常数 T—绝对温度。通过上式可看出,温度越高,粘度越小。因此,为获得较高的粘度,我们将环境温度控制20+3°C。 b)刮刀的速度和压力也影响焊膏的流变特性。因为他们决定了焊膏所受的剪切速率和剪切力大小。焊膏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在焊膏类型和环境温度较合适的情况下,在刮刀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将印刷速度调慢,可以保持焊膏黏度基本不变,这样供给焊膏的时间加长,焊膏量就增多,而且有好的成型。另外,控制脱模速率的减慢和模板与PCB的最小间隙,也会在减少细间距引脚桥接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根据我们使用的SP200型丝印机,我们认为印刷细间距线较理想的工艺参数是:印刷速度保持在

10mm/s-25mm/s;脱模速率控制在2s左右;模板与PCB的最小间隙小于等于0.2mm。

锡膏回流温度曲线的设定与测量

(时间:2007-10-26 8:49:21 共有

197 人次浏览)

摘要:回流焊接是表面组装技术(SMT)中所特有的工艺。本文主要介绍了锡膏工艺回流温度曲线的设定方法和回流温度曲线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 温度曲线、回流焊、温区

引言:

自80年代以来,电子产品以惊人的速度向轻薄短小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表面组装技术(SMT)的普及应用起了关键的作用。在目前业内的印刷和贴片设备、技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回流焊接技术的好坏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对回流焊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合理的回流焊温度曲线,是保证表面组装质量的重要环节。

回流焊设备的发展

在电子行业中,大量的表面组装组件(SMA)通过回流焊进行焊接,目前回流焊设备的种类以热传递方式划分有红外线、全热风、红外线加热风三种类型。

红外线:红外线回流焊是以红外线辐射的方式实现被焊元器件加热的焊接方式。具有加热快,节能,运行平稳的特点。但由于印刷线路板及各种元器件因材质,色泽的不同对红外线辐射的热吸收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造成印刷线路板上各种不同元件之间,以及相同元件的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温度不均匀的现象。全热风:全热风回流焊是通过对流喷射管嘴或者耐热风机来迫使炉内热气流循环,从而实现被焊元器件加热的焊接方式。这种加热方式印刷线路板上元器件的温度接近设定的加热温区的气体温度,完全克服了红外线回流焊的温差和遮蔽效应,但在全热风回流焊设备中循环气体的对流速度至关重要,为确保炉内的循环气体能够作用于印刷线路板上的每一个区域,气流必须具有足够的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印刷线路板的抖动和元器件的移位。此外这种加热方式就热交换而言效率差、能耗高。

红外加热风:红外加热风回流焊是在红外线加热的基础上追加了热风的循环,通过红外线和热风双重作用来实现被焊元器件加热的焊接方式。这种加热方式使炉内的温度更均匀,充分利用了红外线穿

透力强,具有热效率高,能耗低的特点,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红外线加热方式的温差和遮蔽效应,弥补了热风加热方式对气体流动速度要求过快而造成不良影响。

温度曲线

温度曲线是施加于装配元件上的温度对时间的函数Y=F(T),体现为回流过程中印刷线路板上某一给定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一条曲线。如图1 所示,(图1 给出的是一条较典型的RSS温度曲线)。图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温度,曲线Y是一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发生变化的曲线。曲线Y在OtT坐标系中所包围的面积为被测点在整个回流焊接过程中所接收到的能量的总和。用能量的概念表示的温度曲线函数为Y=∫d(T)。温度曲线又可分为RSS曲线和RTS曲线。

RSS曲线:是一种由升温、保温、回流、冷却四个温度区间组成的温度曲线。其每个温度区间在整个回流焊接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升温区:通过缓慢加热的方式使印刷线路板从室温加热至135-170℃(SN63/PB37),升温速度一般在1-3℃/S。保温区:通过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使锡膏内的助焊剂发挥作用并适当散发。回流区:炉内的温度达到最高点,使锡膏液化,印刷线路板的焊盘和元器件的焊极之间形成合金,完成焊接过程。冷却区:对完成焊接的印刷线路板进行降温。

RTS曲线:是一种从升温至回流的温度曲线。可分为升温区和冷却区。升温区:占整个回流焊接过程的2/3,速度平缓一般为0.5-1.5℃/S。使印刷线路板的温度从室温升至峰值温度。冷却区:对完成焊接的印刷线路板进行降温。

RSS曲线与RTS曲线的比较:

RSS曲线:重视温度与时间的结合,曲线的区间划分祥细,生产效率高,适应能力一般。适用于印刷线路板尺寸偏小,板上元器件体积较小、种类较少的产品。

RTS曲线:重视升温速率,曲线的区间划分模糊,生产效率不高,适应能力强。适用于印刷线路板尺寸较大,板上元器件体积较大、种类较多的产品。

温度曲线的设定

温度曲线是由回流焊炉的多个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参数是传送带速度和温区的温度设定。传送带速度决定了印刷线路板暴露在每个温区的持续时间,增加持续时间可以使印刷线路板上元器件的温度更加接近该温区的设定温度。每个温区所用的持续时间的总和又决定了整个回流过程的处理时间。每个温区的温度设定影响印刷线路板通该温区时温度的高低。印刷线路板在整个回流焊接过程中的升温速度则是传送带速和各温区的温度设定两个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合理的设定炉温参数才能得到理想的炉温曲线。?蝣梏龊rb

现以最为常用的RSS曲线为例介绍一下炉温曲线的设定方法。

链速的设定:设定温度曲线时第一个要考虑参数是传输带的速度设定,该设定将决定印刷线路板通过加热通道所花的时间。传送带速度的设定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获得。这里要引入一个指标,负载因子。负载因子:F=L/(L+s) L=基板的长,S=基板与基板间的间隔。负载因子的大小决定了生产过程中炉内的印刷线路板对炉内温度的影响程度。负载因子的数值越大炉内的温度越不稳定,一般取值在0.5~0.9之间。在权衡了效率和炉温的稳定程度后建议取值为0.7-0.8。在知道生产的板长和生产节拍后就可以计算出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最慢值)。传送速度(最慢值)=印刷线路板长/0.8/生产节拍。传送速度(最快值)由锡膏的特性决定,绝大多数锡膏要求从升温开始到炉内峰值温度的时间应不少于180秒。这样就可以得出传送速度(最大值)=炉内加热区的长度/180S。在得出两个极限速度后就可以根据实际生产产品的难易程度选取适当的传送速度一般可取中间值。

温区温度的设定:一个完整的RSS炉温曲线包括四个温区。分别为:

预热区:其目的是将印刷线路板的温度从室温提升到锡膏内助焊剂发挥作用所需的活性温度135℃,温区的加热速率应控制在每秒1~3℃,温度升得太快会引起某些缺陷,如陶瓷电容的细微裂纹。

保温区:其目的是将印刷线路板维持在某个特定温度范围并持续一段时间,使印刷线路板上各个区域的元器件温度相同,减少他们的相对温差,并使锡膏内部的助焊剂充分的发挥作用,去除元器件电极和焊盘表面的氧化物,从而提高焊接质量。一般普遍的活性温度范围是135-170℃(以SN63PB37为例),活性时间设定在60-90秒。如果活性温度设定过高会使助焊剂过早的失去除污的功能,温度太低助焊剂则发挥不了除污的作用。活性时间设定的过长会使锡膏内助焊剂的过度挥发,致使在焊接时缺少助焊剂的参与使焊点易氧化,润湿能力差,时间太短则参与焊接的助焊剂过多,可能会出现锡球,锡珠等焊接不良。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回流区:其目的是使印刷线路板的温度提升到锡膏的熔点温度以上并维持一定的焊接时间,使其形成合金,完成元器件电极与焊盘的焊接。该区的温度设定在183℃以上,时间为30-90秒。(以SN63PB37为例)峰值不宜超过230℃,200℃以上的时间为20-30秒。如果温度低于183℃将无法形成合金实现不了焊接,若高于230℃会对元器件带来损害,同时也会加剧印刷线路板的变形。如果时间不足会使合金层较薄,焊点的强度不够,时间较长则合金层较厚使焊点较脆。

冷却区:其目的是使印刷线路板降温,通常设定为每秒3-4℃。如速率过高会使焊点出现龟裂现象,过慢则会加剧焊点氧化。理想的冷却曲线应该是和回流区曲线成镜像关系,越是靠近这种镜像关系,焊点达到固态的结构越紧密,得到焊接点的质量越高,结合完整性越好。

了解了温度曲线各个温区的特性后就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来设定回流焊炉每个温区的温度了。一但温区的温度设定以后回流焊炉内的热容量就确定了下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炉内的产品会不断的吸收热量,随着炉内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被吸收的热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回流焊炉所能补允的热量小于产品所吸收的热量时就不能够保证产品的品质。而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能对炉温进行实时更新的,因此这就要求设定的温度曲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或针对不同的产品种类设定不同的温度曲线。如,印刷线路板的尺寸较小,元器件体积较小的产品,因这种产品对热量的吸收较小,元器件本身的升温速度也相对较快,所以曲线升温区的升温速率可以适当加大,保温区的保温时间可以相对缩短。而对于印刷线路板的尺寸较大,元器体积较大的产品,其对热量吸收的要求较高,元器件本身的内外部温差较大,所以其升温区的升温速率应降低,保温区的保温时间应加长以保证板面上各种元器件及元器件的每个部位之间的温差最小。

典型区间温度设定(SN63PB37)

区间温度时间速率

升温室温~135℃大于30S 1~3℃/S

保温135~170℃60-90S 0.5~1℃/S

回流183~183℃60~90S 1~3℃/S

冷却1~4℃/S

温度曲线的测量

因回流焊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温区的设定温度反映到生产的产品上时会有不小的差异。回流焊设备上显示的区间温度并不是实际的区间温度,显示温度只是代表该温区内热敏电偶所感应到的环境温度,如果热电偶靠近加热源,显示的温度将相应比温区内其它区域的温度高,热电偶越靠近印刷线路板的传送轨道,显示的温度将越能反映产品的实际温度。因此在设定了温度之后还必需对产品进行实际的测量以得到产品实际的温度,并对设定的温度进行分析,修改以得到一条针对某种产品的最佳温度曲线。

炉温曲线测量需要的设备和辅助工具:

温度曲线仪:测温仪一般分为两类:实时测温仪,能够即时传送温度、时间数据并作出图形。另一种非实时测温仪,通过采样、储存,然后将采集来的数据上载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热电偶:用于感受环境温度的介质。其工作原理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组成回路,当测温端和

参比端存在温差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流,通过电流的大小来反映外界温度的变化。热电偶一般要求较小直径,因为较小直径的热电偶热质量小、响应快,得到的结果较为精确。

将热电偶附着于印刷线路板上的工具:焊料,胶粘剂,高温胶带。

测试点的选择:实际在生产一块印刷线路板过程中,板面上各个区域所承载的各种元器件的温度是不尽相同的。炉内的热空气在热风机的作用下在炉内流动(从上、下两个加热板向传输轨道方向流动,当遇到阻隔时就沿着印刷线路板的表面向板的边缘扩散,这样板的中心区域就变成了温度最低的地方)。元器件体积的大小也决定着温度的高低,体积小的元器件温度高,体积大的元器件温度低。因此在实际测量中要较真实,较全面的反映被测产品的真实温度被测点的选取尤为重要。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髾躯夈?╡

1) 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的选取被点。

2) 被测点的选择尽量在同一纵轴线上。

3) 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元器件。

4) 板面温度最高的位置。

5) 板面温度最低的位置。

热电偶的固定:选择好被测点后则需在被测点安置热电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焊料固定,一般使用PB含量较高的高温焊料将热电偶固定在被测点。要求焊点要尽可能的小,因为高温焊料的可焊性不高所以对焊接的技能要求较高,由于是高温焊接所以对元器件的热冲击也较大。测温效果较好。j 氻箨&

2) 使用胶粘剂固定,一般使用环氧树脂类的胶粘剂将热电偶固定在被测点。要求胶点要尽可能的小。测温效果一般。

3) 使用高温胶带固定,一般使用具有耐高温、导热性能好的胶带将热电偶固定在被测点。要求要尽可能的将热电偶靠近被测点。这种方法操作方便,但测量效果最差。

每种方法都应该将热电偶的测量端尽可能的靠近被测点,这样才能够得到较真实的测量结果。

测量方法:

1) 对被测的印刷线路板进行热性能分析选择被测点。j肶?裞猄7

2) 将热电偶附着在被测的印刷线路板上。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被测的印刷线路板应选用完全贴装的产品。

3) 触发测温仪开始记录数据并将测温仪连同被测的印刷线路板一同放入回流焊炉内。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测温仪有两种,一种是触发后立即开始记录数据,这就要求在触发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测温仪放入回流焊炉,以保证所测回流时间的准确性。另一种测温仪为温感型,当环境温度升高到40℃(一般高于人体的体温,用于保证在操作阶段不会记录数据。)以上时才开始记录数据,这种测温仪对放入时间就没有什么要求。第二点:为了最大限度的还原生产时的实际环境,在被测板的前方要保证正常生产时的过板数量。在被测板放入炉腔后不可再放入产品,避免意外发生。

4) 最后将从炉中采集好数据的测温仪接入计算机,生成温度曲线。

曲线分析与炉温调整:分析温度曲线之前需掌握几个控制点的数据。

1) 确定从环境温度到回流峰值温度的总时间。

2) 各温区的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升温速度)。

具体调整方法如下:首先通过调整传送带速度来满足从环境温度到回流峰值温度的总时间与所希望的加热曲线居留时间相区配。下一步,应以从左到右的顺序调整曲线的偏差(流程顺序),来保证整体曲线的形状和各温区的工艺参数、给定的标准相符。例:如果预热区和回流区中存在差异,首先应将预热区的差异调整正确,最好一次调整一个参数,在作进一步调整之前应先运行调整后的曲线并测出新的曲线

后再参照新的曲线进行调整。因为一个给定温区的温度改变将影响其随后温区的温度变化。应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炉温曲线的调整。

结论: 温度曲线是通过设定、测量、调整三个步骤得来的。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得到一条适合产品特点的温度曲线是要经过很多次的测量和调整才能够实现的。一条完美的锡膏回流温度曲线不仅可以得到光亮的、结构紧密的焊点,而且还能够对印刷、贴片等工序造成的不良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因此,温度曲线的设定及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一个合格的SMT工程师所必需具备专业知识。

制程质量异常报告单

制程质量异常报告单 单位车间班组日期年月日 异常事项 序号时间产品批号产品名称异常工序异常情况检验员1 2 3 1. 异常原因 2. 1. 改善措施 2. 改进检查时间及1. 状况2. 检验员质量管理部经理 生产操作质量检查表 操作人员姓名:填写日期:年月日检查项目实际情形备注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完成 2.是否按操作标准来操作 3.工作场所的布置是否适宜 4.通风、照明、温度等是否符合规定 5.附近环境是整洁 6.对异常状况是否掌握处理程序 7.是否有改进工作方法的意见与建议 1. 8.其他需提出的事项 2. 质检主管:检查人员:

车间:班组:填写日期:年月日 成品不合格加工不合格合格不合格日期产品名称批号产量不合格数 数率 产品质量抽样检测表 序号标准规定的指标名称及要求计量单位实验结果判定结论备注1 2 3 质量性能综合评 定结论 检测依据的标准名称及编号检测机构检测日期 附件目录 其他说明

检查项目实际情形备注1.存放是否定位及是否整洁 2.温度、湿度、通风、照明是否适宜 3.是否备有消防设备 4.危险性物品是否与其他物品隔离 5.良品、不良品未经检验是否分别存放 6.实际的数量是否与账面符合 7.度量衡的器具是否精确 8.存放的地点是否有进出的管理 9.产品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 10.其他需提出的事项 2. 自我质量控制检查表 编号:填写日期:年月日检查项目实际情形备注1.是否按检查标准检查 2.感官检查的限度(去掉)样本是否标准 3.检查的仪器、量规是否精准 4.是否有漏检情况 5.漏检的原因 6.对不合格品是否妥善处理 1. 7.其他需提出的情况 2. 质检主管:检查人员:

电子制程行业分析报告

电子制程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5) 2、产业政策 (6) (1)《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6) (2)《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7) (3)《高技术产业“十一五”规划》 (7) (4)《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 (8) (5)《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8) 二、行业基本情况 (9) 1、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情况 (9) 2、电子制程行业的基本情况 (9) (1)电子制程行业的产生 (9) (2)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对电子制程行业的影响 (11) (3)电子制程行业的产业链关系与电子制程行业的服务内容 (12) (4)我国电子制程行业的未来发展 (13) (5)中国电子制程行业的市场容量 (15) ①电子制程产品在电子信息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 (15) ②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16) ③2009-2011年市场需求预测及增长 (16) 三、行业竞争状况 (17) 1、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状况 (17) (1)与供应商竞争 (18) (2)电子制程技术 (18) (3)合格供应商资格认证 (18)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19) (1)国内的主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排名 (19)

(2)国外实力企业简要情况 (19) 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1) (1)技术壁垒 (21) (2)供应商壁垒 (22) (3)人力资源壁垒 (22) (4)客户壁垒 (23) (5)销售渠道及规模壁垒 (24) 4、市场供求状况 (24) 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原因 (24)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5) 1、有利因素 (25) (1)电子行业整体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5) (2)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27) (3)电子制造业竞争的加剧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高 (27) (4)国内GDP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7) 2、不利因素 (28) (1)经济周期对下游行业造成了短期负面影响 (28) (2)国内电子行业对电子制程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 (30) 五、行业技术特点及技术水平、行业特征 (30) 1、行业技术特点与水平 (30) 2、行业经营模式 (31) 3、行业发展趋势 (32) (1)兼并趋势 (32) (2)一体化趋势 (33) 4、行业的区域性 (34) 六、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35) 1、本行业与上游行业的相关性 (35)

制程异常处理流程文本

制程异常处理流程 1.目的 为了使品质异常发生时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使重大品质异常能在规定的的时限内,得到有效改善,防止相同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品质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需求。 2.范围 进料检验、制程控制、出货检验 3.定义:重大品质异常是指品质问题严重有必要开具《品质异常通知单》,并由品保部QE、 IPQC特别跟进的质量事件。 制程外观不良达10%时开具《品质异常通知单》 制程性能不良达5%时开具《品质异常通知单》 制程尺寸不良达3%时开具《品质异常通知单》 制程无工艺规程,或制程条件下不能满足工艺需求而导致停线 制程连续3天重复出现的品质问题开具《品质异常通知单》 4.运作流程 在生产制程过程中,当作业人员发现产品出现品质异常时,第一时间通知现场IPQC、现场主管予以确认,无误由IPQC开具《品质异常通知单》,若IPQC与现 场主管对该异常项目发生分歧时则立即报告上级主管予以确认,属实IPQC继续开 具《品质异常通知单》; 现场主管初步分析异常原因(必要时协同工艺技术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后,现场IPQC填写《品质异常通知单》; 《品质异常通知单》的填写必须清楚的写明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图号、批量数、异常数量,异常状况的描述及异常原因分析; 由IPQC将《品质异常通知单》送本部门主管审核后,由主管将《品质异常通知单》统一编号后转送责任部门主管并在《品质异常通知单》签收,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单 后一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责任部门主管对品质异常的实质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其填写在《异常通知单》相应原因分析栏中; 现场原因分析清楚后,相关责任部门主管针对生产实际状况制定应急措施并由责任部门主管将应急措施填入《制程异常通知单》相应栏里,现场IPQC进行跟踪验证; 责任部门主管应在48小时以内对《异常通知单》的异常原因做出预防措施; 品质QE根据《异常通知单》进行跟踪验证,确认效果。 ●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改进措施; ●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改进措施; ●涉及部门相关人员是否积极配合改进措施的实施。 5.奖罚制度 处罚制度 ●责任部门必须在48小时内做出改进计划和明确的完成时限,否则给予每次5 元/次处罚; ●改进措施在限定时限内未能完成给以每次5元/次的处罚; ●责任部门未彻底执行改进措施导致改进无效给以责任人10/次的处罚; ●同一异常点在同一部门一个月内发生5次或5次以上给以20/月的处罚。 奖励制度 ●异常问题责任人在规定时限内措施改进有效且同样的品质问题未再次发生; ●异常责任人及时到达现场且改进措施快速实施见效(不含变更工艺,降级处理

PCB各制程不良分析说明材料.docx

* * 各制程不良分析手册 站别号问题点定义原因分析标准 CU 1.IU 或 IIU 前板面药水污染等板面不洁造成结合不佳 1皮 2.电镀参数不合理导镀面结合粗糙不均不允许 起 泡 线 1.因刮伤或汗清洁不良 ,导致干膜 S/C 暗区产生条状凹痕无造成断路 ,且 2 状 2.因人造成或压膜不良造成干膜折痕不小于规范线缩 3.D/F 后站药水污染致 D/F 板暗区扩涨径之 20% 腰 线 1.IU 或 CUII 前处理不彻底 ,造成 CU 层之间结合不牢 3路 2.槽液温度过低等参数不当致 CU 层沉积粗糙 ,与前者之 CU 不允许分不能很好结合 层 3. D/F 湿影不彻底,导致铜层结合不好

* * 蚀 1.蚀刻参数未管控好线路间不超过 刻 2.流锡或剥膜不尽规范线径之4 不 3.IU 或 IIU 前干膜掉落 (刮落或与板面结合不牢 )20%, 且未造成 尽 4.干膜前板面沾胶短路 线 1.IU 或 CUII 前处理不彻底 ,造成 CU 面结合不牢 路 2.槽液温度过低等参数不当致 CU 层沉积粗糙 ,与前者之 CU 不允许5 分不能很好结合 层 3.D/F 湿影不彻底,导致铜层结合不好 电 脏 1. 干膜底片未清洁净 ,导致其明区沾污部分未被曝光固化 , 6 点 短 路即此线距部分会被镀上CU 及 sn/pb而造成短路 不允许 镀 CU 1.基材本身有针点凹陷不良 (检查基板表面 ) A 手指不允许 , 面 2.压合时 CU 皮表面沾尘或 PP 质量不良造成压合后此瑕玼板面每点不大7 凹 3.电镀铜时因槽液特别是光泽剂不正常导致CU 积不良。于 20mil, 不超 陷 (2.3. 可通过做切片观查 ,以作为参考 )过板厚的 1/5

常见制程不良原因分1

常见制程不良原因分析 任何一个变压器在生产过程中,难免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牵涉到设计,材料,工法,作业人员的疏忽…….等等,致制程出一些不良品,仅就我们本厂生产进的产品做一简单的探讨分析. 1.直流电阻(DCR)的问题 A.DCR过低 此种情形很少发生,造成可能的原因为: 1.线径用大了 2.规格订得不理想 3.圈数不足 4.用错骨架或DR CORE中径 虽然大部份的SPEC在DCR部份订MAX,当然也有SPEC是±?%,对于MAX的规格,往往会疏忽注意,因此我们在寻拉过程中就要留意我们的电阻,尤其是多根线并绕时的电阻,实测值是不是与指示卡定的规格相差很远.例如: SC5726-001A型号N3(2.3-1)=0.35*3根﹐DCR SPEC=20 MAX 正常值=12.8 断线1根后﹐DCR=19 .当遇到这样的情形的时候我们就要主动提出来要求工程收缩电阻范围. B.DCR过高 发生的原因: 1.线径用错 2.拉力过大,把线拉细 3.圈数太多 4.以mm(日规)线径取代了AWG(美规)线 5.铜皮引线焊点冷焊(包焊) 6.温度过高.铜线的温度系数是0.0039/℃,一奥姆的电阻,温度每上升一度其电阻增加0.0039Ω.(一般大家可 以接受的是25℃) 2.电感(INDUCTANCE)的问题 A.电感过高可能的原因 1.圈数是否多了 2.磁芯的选择是否错误 3.GAP是否磨太浅 4.磁芯来料本身的AL值过高 5.客户订的规格是否合理 6.没有GAP的磁芯组装含浸后电感一般不成线性略有上升 7.高μi值的磁芯,如滤波器类受烘干凡立水的温度影响,一般均会降低.所以我们通常采用80-90℃烘干式 或用自然阴干式. 8.对于有GAP磁芯若电感高一点点,可用砂纸磨磁芯中柱一下,以调整电感值符合规格. B.电感低的原因 1.圈数是否少了 2.磁芯的选择是否错误 3.GAP是否磨得太深 4.磁芯来料本身的AL值是否太低 5.客户订的规格是否合理 6.包磁芯胶纸太松,浸油后凡立水渗透到磁芯接合处

制程能力分析

制程能力分析 緒言 在產品生產周期內統計技朮可用來協助制造前之開發活動、制程變異性之數量化、制程變性相對于產品規格之分析及協助降低制 程內之變異性。這些工作一般稱為制程能力分析(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制程能力是指制程之一致性,制程之變異性可用來衡量制程輸出之一致性。 我們一般是將產品品質特性之6個標准差范圍當做是制程能力之量測。此范圍稱為自然允差界限(natural tolerance limits)或稱為制程能力界限(process capability limits)。圖9-1顯示品質特性符合常態分配且平均值為μ,標准差為σ之制程。制程之上、下自然允差界限為 UNTL=μ+3σ上自然允差界限 LNTL=μ-3σ下自然允差界限 對于一常態分配,自然允差界限將包含99.73%之品質數據,或者可說是0.27%之制程輸出將落在自然允差界限外。如果制程數據之分配不為常態,則落在μ±3σ外之機率將不為0.27%。

(例) 產品外徑之規格為5±0.015cm,由樣本資料得知X=4.99cm,σ=0.004cm,試計算制程之自然允差界限。 (解): UNTL=4.99+3(0.004)=5.002 LNTL=4.99-3(0.004)=4.978 制程能力分析可定議為估計制程能力之工程研究。制程能力分析通常是量測產品之功能參數而非制程本身。當分析者可直接觀察制程及控制制程數據之收集時,此種分析可視為一種真的制程能力分析。因為經由數據收集之控制及了解數據之時間次序性,可推論制程之穩定性。若當只有品質數據而無法直接觀測制程時,這種研究稱為產品特性分析(product characterization)。產品特性分析只可估計產品品質特性之分布,或者是制程之輸出(不合格率),對于制程之動態行為或者是制程是否在管制內則無法估計。這種性形通常是發生在分析供應商提供之品質數據或者是進貨檢驗之品質資料。

制程异常处理流程

1. 目的 规定当制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流程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 使异常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确保生产正常 运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制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 3. 定义: 无。 4. 职责 4. 1各生产车间:当生产过程中制程出现异常时发出《不合格品报告单》通知 IPQC 4. 2品质部IPQC :对制程异常现象进行确认,并通知 QE 或PE 来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和处理 4. 3品质部QE :对制程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确认责任部门,并对责任部门制订的改善对策进行验 证 4. 4工程部PE :对功能及结构性制程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确认责任部门 4. 5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异常的临时对策和永久对策并实施。 5. 作业程序 5. 1制程异常发出的时机: 5. 1. 1当同一不良现象重复出现且不良率超出备损率时; 5. 2制程异常的发出、确认及通知: 5. 2. 1由车间生产线根据不良现象和事实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填写内容包括:订单号、 产品型 号、生产数量、不良数量、不良率、提出部门、提出时间、订单交期、不良现象描述。 经车间主管(经理)审核后给车间IPQC 确认; 5. 2. 2 IPQC 在收到车间发出的《不合格品单》后,对异常现象、不良数量、不良率进行确认, 并将确 认结果填写在“IPQC 确认”栏。如果确认结果与车间填写的内容不相符时,可退回 车间重新填写。 5. 2. 3 IPQC 确认后以电话形式通知以下人员到发生异常的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 森一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制程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2. 3. 1如果是外观异常,电话通知制程 QE 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2. 3. 2如果是功能和结构性异常,电话通知 QE 工程师和工程部PE 工程师到现场进行 原因分析; 2. 3. 3如果电话联络不到相关产品的 QE 工程师或PE 工程师时应通知其直接上司做出 相应安排。 5. 5.

QC工作流程-制程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PE要现场跟进改善措施实施的效果,QC要在1小时后再次复查异常产品的改善情况。 改善合格 改善不合格异常问题改善合格,QC要记录在相关报告上,改善不合格,要及时通知生产课或生产技术课再分析处理。记录结案修订标准 生产技术课确认 严重异常 此异常处理流程只针对生产过程中QC 在巡检(抽查)中发现的品质异常后的处理方法。 轻微异常本部门可以改善的异常生产技术课 确认第4页 共6页 1.1 生产部可针对异常分析,是本部门原因可以改善的及时安排处理,还是其它因素本部门无法控制改善,回复给QC或QC组长。 生产部门无法解决的异常,要及时通知到生产技术课去协助生产改善,此时生产技术课应及时分析、处理。 本部门无法改善的异常 生产主导改善 轻微的异常QC告诉员工和生产组长要求改善。如果严重异常不但要告诉员工、组长,还要通知到生产主管要求改善。 生产员工与组长改善异常要分情况,属员工操作不当或不良缺陷轻微,比例不大为轻微品质异常。非人为因素或不良缺陷严重、比例很大、产品尺寸功能不良为严重品质异常。 QC巡检中发现品质异常 QC工作流程 制程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改善方案实施 汇报高层管理改善合格PE要对工艺、检验标准做的修改。多次改善无效果,QC开不合格处理报告向公司高层提出协助处理。 无论是生产部/技术部PE都要对异常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制定出解决方案,时间要求在接到异常改善通知后1小时内,不超出2小时就有改善方案。 改善方案 版本 改善效果验证 对制定出的改善措施生产部要及时安排实施,并跟进可行性,有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不能再按之前方式生产) 2020年4月17日编号WI-PG-011制程巡检IPQC将检验异常信息如实填入制程异常处理报告,并附上不良样品。制程异常处理报告

制程异常控制程序(含表格)

制程异常控制程序 (IATF16949/ISO9001-2015) 1.目的 为确保制程异常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以使生产顺利进行,进而保证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物料投入开始到成品包装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 3. 职责 3.1 生产部 3.1.1 生产部现场管理人员职责 1) 异常问题提出,做好不合格品的标识和统计; 2)严格按照处理对策执行; 3)人为作业造成异常的改善; 3.1.2 生产部PQC职责 1)异常问题的确认,制程异常通知单的发出,不合格或异常品的标识; 2)负责制程异常改善对策确认及其效果追踪,制程异常通知单的归档; 3)严格管控ECN的切入及其效果的追踪;

4)改善对策之效果确认、制程异常通知单的归档。 3.2 工程部 3.2.1主导制程异常的分析、解决; 3.2.2负责对异常问题分析、定性、归属责任; 3.2.3综合责任部门改善对策提出综合解决对策(包括临时对策,长期预防改善对策); 3.2.4反馈相关分析和对策、通报《制程异常分析报告》并归档。 3.3 品管部QE、IQC职责 3.3.1来料不良而造成的制程异常问题的分析; 3.3.2监督厂商回复改善对策并追踪和进行效果追踪。 3.4 研发东莞评测实验室职责 3.4.1对物料问题的处理提供判定依据。 4. 制程异常处理流程 4.1制程异常处理流程:附件1 4.2物料不良处理流程:附件2 注1:工程部通过现场分析和试验对问题定性,定性的过程包括对不良率、问题属性、责任归属等情况的判定。

注2:原材料不良包括外观不良、机构尺寸不良、原材料电气功能设计缺陷;研发设计不良包括软硬件匹配性、兼容性问题;制造工艺问题包括生产流程安排不当、作业方法不当造成物料的损害;人为作业问题包括未按照作业指导书作业、人员未经培训直接上线造成物料的损害等。 注3:工程部产品组初步分析,在4小时内给出临时对策(包括在线异常品、已入库异常品的处理)。 注4:责任部门根据问题性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长期预防对策; 分析部门主要包含工程部、生产部、品管部、研发东莞评测处。 注5:PQC对临时对策、纠正和长期预防对策的执行结果进行追踪。若有效,继续正常生产;若无效,反馈到相关部门重新确认、分析问题。 5. 引用文件 5.1《PQC制程异常通知单》 5.2《制程异常分析报告》 5.3《生产部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5.4《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6.记录表格 6.1制程异常通知单 制程异常通知单.d oc

制程异常处理流程60276

1.目的 规定当制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流程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使异常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制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 3.定义: 无。 4.职责 4.1各生产车间:当生产过程中制程出现异常时发出《不合格品报告单》通知IPQC 4.2 品质部IPQC:对制程异常现象进行确认,并通知QE或PE来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和处理 4.3品质部QE:对制程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确认责任部门,并对责任部门制订的改善对策进行验证 4.4工程部PE:对功能及结构性制程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确认责任部门 4.5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异常的临时对策和永久对策并实施。 5.作业程序 5.1制程异常发出的时机: 5.1.1 当同一不良现象重复出现且不良率超出备损率时; 5.2 制程异常的发出、确认及通知: 5.2.1由车间生产线根据不良现象和事实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填写内容包括:订单号、产品型号、生产数量、不良数量、不良率、提出部门、提出时间、订单交期、不良现象描述。 经车间主管(经理)审核后给车间IPQC确认; 5.2.2 IPQC在收到车间发出的《不合格品单》后,对异常现象、不良数量、不良率进行确认,并将确认结果填写在“IPQC确认”栏。如果确认结果与车间填写的内容不相符时,可退回 车间重新填写。 5.2.3 IPQC确认后以电话形式通知以下人员到发生异常的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2.3.1 如果是外观异常,电话通知制程QE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2.3.2如果是功能和结构性异常,电话通知QE工程师和工程部PE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2.3.3如果电话联络不到相关产品的QE工程师或PE工程师时应通知其直接上司做出相应安排。 5.3原因分析: 5.3.1制程QE工程师和PE工程师接到通知后,应在第一时间到异常发生的车间现场进行确认和原因分析。 5.3.2问题分析时应运用5WHY、5M1E、8D、QC七大手法、IE手法等问题分析技术分析异常的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1目的: 为了使品质异常发生时处理过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使重大品质异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防止相同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品质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本公司或客户需求 2范围: 来料检验、制程控制、出货检验 3定义:重大品质异常是指品质问题严重有必要开具《品质异常报告》,并由品质部进行特别跟进的质量事件 3.1来料检验 品质工程师确认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制程控制 3.2.1制程外观不良达10%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2制程组装不良达8%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3制程性能不良达3%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4制程条件不能满足工艺需求而导致停线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5制程连续3天重复出现的品质问题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出货检查 3.3.1出货检查外观不良达5%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2出货检查性能不良达2%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3出货检查连续3天同一款产品重复出现同一个的品质问题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备注:以上描述的不良范围每个月月底按照品质异常汇总进行修订,逐步强化。 4运作流程: 4.1在生产过程中,当作业人员发现产品出现品质异常时第一时间通知生产组长确认,由生产组长开出《品质异常报告》给到生产主管确认后交予生产文员进行编档之后交品质工程师。 4.2《品质异常报告》的填写必须清楚地写明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批量数、批号、异常数量、不良率、异常状况的描述 4.3品质工程师对异常的现象进行初步确认,并在《品质异常报告》签收,然后找到PIE,由PIE 对异常进行分析处理。 4.4PIE接到《品质异常报告》后,需在一个小时内对原因进行分析及给出临时方案,如一个小时完成不了,需上报上级主管给予协助处理,现场原因分析清楚后,PIE针对生产实际状况制订临时方案,临时方案里面必须包括仓库原材料库存,生产在制品,成品的处理,并将临时方案填写至《品质异常报告》中; 4.5由PIE,品质,采购对临时方案进行评审确认是否可行,如异常是设计或者制程不良时,无需采购对临时方案进行评审,当异常为来料不良时,才需采购对此加工方案进行评审)。 4.6生产部按照评审合格的的方案进行实施。由PIE对异常临时解决方案进行指导,品质部持续跟踪处理结果是否可行。 4.7品质工程师按照PIE给出的原因分析找到相关责任部门,要求半个工作日内(采购部因需与供应商沟通,可与品质部协商延长此时间,但需在报告上注明。)给予出长期纠正预防措施。(涉及到来料问题,需采购联系供应商解决,并由PIE及品质工程师对供应商回复进行跟进验证). 4.8品质工程师依《品质异常报告》进行跟踪验证、确认效果

激光焊制程分析报告

激光焊制程分析报告 激光焊的制程不良数是整个厂异常最多的一个地方,平均每天都有2张异常单,常见于UH型号,较窄型号,较宽的型号。本年度基本所有的电芯都开始使用黑色隔圈,也因制程控制、员工操作手法、隔圈设计等因素导致激光焊炸火的数量也略微上升。 激光焊常见的异常基本为三大项:漏气、炸火、拐角焊孔。零电这一项的数量其实是不多的。 激光焊所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人、机、物、法、环,进行分析。一、人 (1)在三车间的漏液电池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电池为激光焊焊接不到位或则焊接都没有焊接。 (引用品质张主管laser welding NG图片) 未焊电池和焊接不到位的电池流入测漏工序,又流入三车间,是值得二车间的现场PE、生产部员工和管理人员、IPQC去反思的。员工品质意识不强,将不良电池流入下工序甚至三车间,对不良品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部分员工对何为不良品认识不足。分析此类原因为:①无论是设备调试还是不良品的确认,设备部和工程部现场都缺

少对员工的培训,这点的话,本人需要检讨;②生产每日生产任务繁重,缺乏培训时间;③员工比较缺乏向老员工、拉长或其他人员学习的精神。④、员工缺乏品质意识;⑤员工长期盯着测漏水瓶和焊线,精神上会开小差。⑥员工违规操作,更改作业参数;⑦测漏时所需真空度在-0.07Mpa~-0.08Mpa,今年以来,已多次未达到要求,这点需要设备尽快解决。 (2)机台保养方面,我们的机台保养工作做得并不怎么好,激光焊操作平台脏污,焊嘴脏污等等。 放电池底座,擦拭完的底座(亮的)和未擦拭的底座对比(黑的, 表面有一层厚厚的黑污)

干净的碎布擦了一小部分地方 焊嘴长期焊接,较脏,部分损坏严重 变成脏污的碎布 弹簧损坏,未保养好 亮的为擦拭干净的档条,其余为未擦拭 隔条下方没有螺母,只能用皱纹胶固定 皱纹胶垫平电池 粉尘对电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小小的粉尘落在焊线上也会使焊接炸火。但我们这点做得十分的不好。这点的话需要生产和设备加强管理。 另用皱纹胶固定分隔条的方式非常不好,会影响焊线的整体效果,并且客户审厂时也很不美观。 二、设备 激光焊使用的设备已经低于同行的设备(睿德验厂时提到了这一员工换型号时,不小心将 隔条下方螺 母调到机台 后,未将螺母 捡起。在机台 下方多次发 现螺母 焊接时,焊线倾斜,焊接 平台不在 水平面

制程异常处理流程91589

1.目的 规定当制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流程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使异常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制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 3.定义: 无。 4.职责 4.1各生产车间:当生产过程中制程出现异常时发出《不合格品报告单》通知IPQC 4.2 品质部IPQC:对制程异常现象进行确认,并通知QE或PE来现场进行原因分析与处理 4.3品质部QE:对制程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确认责任部门,并对责任部门制订的改善对策进行验证4.4工程部PE:对功能及结构性制程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确认责任部门 4.5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异常的临时对策与永久对策并实施。 5.作业程序 5.1制程异常发出的时机: 5.1.1 当同一不良现象重复出现且不良率超出备损率时; 5.2 制程异常的发出、确认及通知: 5.2.1由车间生产线根据不良现象与事实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填写内容包括:订单号、产品 型号、生产数量、不良数量、不良率、提出部门、提出时间、订单交期、不良现象描述。经车间主管(经理)审核后给车间IPQC确认; 5.2.2 IPQC在收到车间发出的《不合格品单》后,对异常现象、不良数量、不良率进行确认,并将 确认结果填写在“IPQC确认”栏。如果确认结果与车间填写的内容不相符时,可退回车间重新填写。 5.2.3 IPQC确认后以电话形式通知以下人员到发生异常的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2.3.1 如果就是外观异常,电话通知制程QE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2.3.2如果就是功能与结构性异常,电话通知QE工程师与工程部PE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原因 分析; 5.2.3.3如果电话联络不到相关产品的QE工程师或PE工程师时应通知其直接上司做出相应 安排。 5.3原因分析: 5.3.1制程QE工程师与PE工程师接到通知后,应在第一时间到异常发生的车间现场进行确认与 原因分析。 5.3.2问题分析时应运用5WHY、5M1E、8D、QC七大手法、IE手法等问题分析技术分析异常 的根本原因(Root Cause),根据根本原因确认责任部门及提出临时对策。

制程异常处理规范

制程异常处理规范 (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于联系删除) 1.目的 规定当制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流程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使异常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制程出现异常时的处理。 3.定义: 无。 4.职责 4.1各生产车间:当生产过程中制程出现异常时发出《不合格品报告单》通知IPQC 4.2 品质部IPQC:对制程异常现象进行确认,并通知QE或PE来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和处理 4.3品质部QE:对制程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确认责任部门,并对责任部门制订的改善对策进行验证 4.4工程部PE:对功能及结构性制程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确认责任部门 4.5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异常的临时对策和永久对策并实施。 5.作业程序 5.1制程异常发出的时机: 5.1.1 当同一不良现象重复出现且不良率超出备损率时; 5.2 制程异常的发出、确认及通知: 5.2.1由车间生产线根据不良现象和事实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填写内容包括:订单号、产品型号、生产数量、不良数量、不良率、提出部门、提出时

间、订单交期、不良现象描述。经车间主管(经理)审核后给车间IPQC确认; 5.2.2 IPQC在收到车间发出的《不合格品单》后,对异常现象、不良数量、不良率进行确认,并将确认结果填写在“IPQC确认”栏。如果确认结果与车间 填写的内容不相符时,可退回车间重新填写。 5.2.3 IPQC确认后以电话形式通知以下人员到发生异常的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2.3.1 如果是外观异常,电话通知制程QE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2.3.2如果是功能和结构性异常,电话通知QE工程师和工程部PE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2.3.3如果电话联络不到相关产品的QE工程师或PE工程师时应通知其直接上司做出相应安排。 5.3原因分析: 5.3.1制程QE工程师和PE工程师接到通知后,应在第一时间到异常发生的车间现场进行确认和原因分析。 5.3.2问题分析时应运用5WHY、5M1E、8D、QC七大手法、IE手法等问题分析技术分析异常的根本原因(Root Cause),根据根本原因确认责任部门及提出临时对策。 5.3.3当所发生异常是开发设计缺陷时,由工程部PE工程师通知开发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5.3.4工程部和品质部对问题的不良现象,不能够提出解决方案或工程部和品质部处理意见不一时,由品质部QE工程师负责召集PE工程师、品质主管、品质经理、制造部和相关部门进行会议讨论处理。 5.3.5正常情况下原因分析及临时对策的提出应在2小时内完成 5.3.6当责任部门确定后,QE工程师或PE工程师应电话通知责任部门责任人到异常发生的车间现场进行确认。

制程不良分析报告

CTE东莞市西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序号不良现象数量占总数比例累计不良累计不良比例备注1突点37 2.31%3745.12%异物引起 2胀气28 1.75%6579.27%3脏污140.88%7996.34%电解液引起4 其它 3 0.19%82 100.00% 二.不良现象分布 关于SR7545135PK线投入不良初步分析报告 一.事故背景: PK线本周内投入SR7545135共1600PCS,不良品82PCS,不良率5.125%,(远远超出PK出货不良比例≤0.3%)④2个类似麻点分布的突点的折解发现祼电芯与铝塑膜之间有分布不均匀的黑色小块状的粉末(图4)③1个点状的突点折解后发现祼电芯与铝塑膜袋子之间有绿色异物(图3) 3.1不良现象“突点”初步确认 三.不良分析 ④产生的原因为电芯入袋后至注液这一过程中电芯本身有粉末状涂层桨料存在,而粉末状涂层桨料3.2原因分析 跟进人:陈玉田主管 从上述不良品折解来看①产生的原因为人员的头发掉落在袋子引起,是人员自身穿戴防护未做好;产在电解液浸泡下没有完全溶解,或电芯吸收完电解液后,粉末涂层最终汇聚在块状引起。②1个块状突点折解发现负极片内部覆盖桨料有局部堆积(图2) ①2个长条形的突点折解发现祼电芯与铝塑膜袋子之间有头发(图1)经折解6个有突点的电芯发现情况如下: 进出烤箱。 贴胶纸,点焊。 ②产生的原因为极片在使用的过程中局部受到外力导致涂层受损堆积,产生工位可能有卷绕(维修品生工位可能有卷绕,测短路,电芯入袋,顶侧封,贴标,进出烤箱。 ③产生的原因应为在贴标后电芯入胶盒重叠堆放,而胶盒底部粘有异物引起。产生工可能有贴标,3.3.3针对④请工艺部对目前所用桨料进行电解液熔解试验,验证桨料粉末与电解液的熔解性及熔解3.3.2针对②请生产部做好自检动作,并对维修产品进行隔离分开确认。 跟进人:谭永平主管3.3.1针对①③请生产部做好真正的5S工作。 跟进人:陈玉田主管 3.3改善对策 粗略的工艺调机记录。请工艺部门对此完善,方便生产做有所依。 跟进人:谢墨经理5.0不良现象“胀气”主要是抽气成型未抽干净引起,经查阅经工位没有真正的作业指导书,只有4.0不良现象“脏污”主要电解液污染,主要是“注液”“抽气成型”两工位引起。 后的凝结性,综合评估出桨料粉末对电池外观的影响比例。 跟进人:谢墨经理

制程不良品的处置规定

制程不良品的处置规定 一、目的:对生产线各工序发现的少量来料不良品及制程不良品进行控制,防止不良品的 混用,减少产品质量隐患及产品质量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线各工序发现的少量来料不良品及制程不良品的处理。 大批量及严重不合格发生时,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执行。 三、职责及权限: 1、生产部通过自检、互检,发现的制程不良及来料不良品,应提交检验部门判定,进行退 换料。生产部有责任通过现场管理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及防止不良品的混用。 2、品质部负责对生产部提交的不良品进行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控制不良品的混用。 3、PMC对不良品的出入库进行管理,及时补发料,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对库存不良品进行 管制,防止误用。 四、流程说明: 1、制程中,各岗位操作员应进行自检和互检,工作中发现因来料不良或者制程不良导致相 关物料不可用时,应办理不良品退库及补料手续。 2、不良品报检:拉(组)长填写《不良品处置单》,生产主管初步判定,提出退换料要求, 报检验部门确认。 3、检验员描述不良品现象及判定;初步原因分析:是属于来料不良还是制程加工不良;提 出初步处理意见:返工、退货、报废。贵重物料及超过10件以上的物料的退换,需要分管领导签字确认。 4、生产部退换料:拉(组)长凭检验部门签字的《不良品处置单》,将不良品退交回仓库。 同时仓库填写《出库单》,按退料的同样品种、同等数量办理补料手续。

5、仓库收到退料后,应及时给予补料处理,不得影响生产用料。所收到的退料分报废区、 退货区及返工区存放,并分别记账管理。 6、退库不良品的处理: ●退货物料:属于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的,采购部与供方联系,做退换处理,所有费用 由供方承担。如供方需要我司协助返工的,由采购与供方协定费用报分管领导。 ●返工物料:PMC根据当月的销售订单、库存明细情况以及生产产能,安排返工计划, 下达返工单。生产部门返工后应报检,品质部检验合格后,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报废物料:仓库每月定期盘点清理,机加工零件需要报废的,机加工车间每月报一次, 仓库统一处理。所有报废由生产部门呈报分管领导批准。 五、注意事项: 1、生产部发现废料或发生报废时,应在当月30日前退回仓库。延期不退还仓库,造成 采购退货困难、物料供应断档、停工待料等情况的,由生产部门负责。 2、超过当月发放数量的退料、发放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退料、当月及上月无生产计划的退 /补料,需要生产主管说明原因,报PMC部核准,否则仓库有权不给补料或者不发放同等数量的补料。 3、特殊制程需要给予一定物料的报废率的,由生产部门报分管领导批准,批文在品质部 备案。品质部按规定的报废率控制退换料的数量。 4、出现批量性制程报废,或者超过公司允许额度的,责任部门进行追责处理,按物料的 原价,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FPC各制程的不良原因分析及管制重点

各制程的制作要点 自动裁剪 裁剪是整个FPC源材料制作的首站,其质量问题对后其影响较大,而且是成本的一个控制点,由于裁剪机械程度较高,对机械性能和保养大为重要.而且裁剪机设备精度基本可以达到所裁剪物的精度要求,所以在对操作员操作技术及熟练程度和责任心提高为重点. 1. 原材料编码的认识 如; B 08 N N 0 0 R 1 B 250 B铜箔类 08:厂商代码 1N层别,N,铜片S,单面板D,双面板 2N绝缘层类别 N.无绝缘层类别 K.kapthon P.polyster 10 绝缘层厚度 0,无 1:1mil 2:2mil 20绝缘层与铜片间有无粘着剂 0;无 1;有 R,铜皮类别 A:铝箔H:高延展性电解铜R:压延铜E:电解铜 1,铜皮厚度 B,铜皮处理 R:棕化 G:normal 250,宽度码 Coverlay编码原则 2. 制程质量控制 根据首件 A.操作者应带手套和指套,防止铜箔表面因接触手上之汗渍等氧化. B.正确的架料方式,防止邹折. C.不可裁偏,手对裁时不可破坏冲制定位孔和测试孔.如无特殊说明裁剪公差为张裁时在±1mm 条 D.裁时在0.3mm内 E.裁剪尺寸时不能有较大误差,而且要注意其垂直性,即裁剪为张时四边应为垂直(<2°) G.材料质量,材料表面不可有皱折,污点,重氧化现象,所裁切材料不可有毛边,溢胶等. 3. 机械保养 严格按照<自动裁剪机保养检查纪录表>之执行. CNC: CNC是整个FPC流程的第一站,其质量对后续程序有很大影响.CNC基本流程:组板→打PIN→钻孔→退PIN. 1. 组板 选择盖板→组板→胶带粘合→打箭头(记号) 基本组板要求: 单面板 15张单一铜 10张或15张双面板 10张单一铜 10张或15张 黄色Coverlay 10张或15张白色Coverlay 25张辅强板根据情况3-6张 盖板主要作用:A:减少进孔性毛头 B:防止钻机和压力脚在材料面上造成的压伤.C:使钻尖中心容易定位避免钻孔位置的偏斜 D:带走钻头与孔壁摩擦产生的热量.减少钻头的扭断. 2. 钻针管制办法 a. 使用次数管制 b. 新钻头之辨识方法 c. 新钻头之检验方法

各制程不良分析

各制程不良分析手册 站别号问题点定义原因分析标准 1 CU 皮 起 泡 1.IU或IIU前板面药水污染等板面不洁造成结合不佳 2.电镀参数不合理导镀面结合粗糙不均不允许 2 线 状 缩 腰 1.因刮伤或汗清洁不良,导致干膜S/C暗区产生条状凹痕 2.因人造成或压膜不良造成干膜折痕 3.D/F后站药水污染致D/F板暗区扩涨 无造成断路,且 不小于规范线 径之20% 3 线 路 分 层 1.IU或CUII前处理不彻底,造成CU面结合不牢 2.槽液温度过低等参数不当致CU层沉积粗糙,与前者之CU 不能很好结合 3. D/F湿影不彻底 不允许 4 蚀 刻 不 尽 1.蚀刻参数未管控好 2.流锡或剥膜不尽 3.IU或IIU前干膜掉落(刮落或与板面结合不牢) 4.干膜前板面沾胶 线路间不超过 规范线径之 20%,且未造成 短路

电镀5 线 路 分 层 1.IU或CUII前处理不彻底,造成CU面结合不牢 2.槽液温度过低等参数不当致CU层沉积粗糙,与前者之CU 不能很好结合 3.D/F湿影不彻底 不允许 6 脏 点 短 路 1.干膜S/C未清洁净,致其明区沾污部分未被曝光固化,即 此线距部分会被镀上CU及sn/pb而造成短路 不允许 7 CU 面 凹 陷 1.基材本身有针点凹陷不良(检查基板表面) 2.压合时CU皮表面沾尘或PP质量不良造成压合后此瑕玼 3.电镀铜时因槽液特别是光泽剂不正常导致CU积不良 (2.3.可通过做切片观查,以作为参考) A手指不允许, 板面每点不大 于20mil,不超过 板厚的1/5 8 CU 面 残 缺 1.D/F沾膜,撕膜不净,导致蚀刻时被蚀掉 2.板面沾胶或沾药水导致CU面无保护层 3.电镀部分喷嘴不损造成局部过蚀 大铜面每点不 大于20mil,每面 只允许1点,其 它地方不允许

如何做好制程品质管制

查看文章 如何做好制程品质管制(一) 2007-03-12 22:16 如何做好制程品质管制(一) ------------------------------------------------------------------------------------------------------------------------------------ 表3-1 四大环节对产品品质不良的影响 2 制程品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仅从制程的角度分析品质不良的原因,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来总结: ①员工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作业标准——不会 ②干部对制程的管制能力不足——不能。 ③制程品质稽核、检验不当——不当。 ④缺乏品质意识与品质责任——不愿。 表 3-2 制程品质不良分析与对策 (二)强化人员的管理以提升品质 1 人员品质观念强化 灌输现场人员良好的品质观念: ①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 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③品质是最好的推销员。 ④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⑤客户是上帝,而且是不懂得宽恕的上帝。 2 员工技能培训 ①岗前训练 产品特点与基本知识; 品质标准与不良辨识; 作业流程与品质要求。 ②岗位训练 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工具; 如何自检、互检; 品质不良种类与限度; 基本的不良修复技巧;

如何求救。 3 操作者自主管理 ①操作者的“三按”、“三自”、“一控”要求。 三按,即: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 三自,即: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 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 自己做好加工者、日期、品质状况等标记。 一控,即:控制自检合格率。 ②开展“三不”、“三分析”活动。 三不,即: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三分析,即:当出了品质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品质分析会,分析品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产生品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表3-3 人为操作不良常用对策 (三)制度化 、标准化 、简单化 、愚巧化 1 流程制度化 任何作业流程都应该予以规范化、制度化,使员工有据可循,使每一次作业可以预先得以教导、安排,事中得到控制,事后便于追查。 2 工作标准化 将工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予以标准化,易于操作,不易出错,便于查核,对品质稳定有关键作用。 3 作业简单化 基层员工的素质,能力、意识在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准,尽量让其工作内容更简单,有利于学会、方便作业,自然降低出错的概率。 4 愚巧化(Fool Proof),俗称防呆。其目的是防止作业人员因不熟练或不会做,以及疏忽或不小心而造成制程不良,必要时也可防止过剩生产或产量不足。如国内电器的电源线插头依CCEE规定应为三扁插,且仅能从一个方向插入插座,此即防呆功能。 愚巧化的作用: ①防止过剩的生产量 ②防止错误或不良的原料投入。 ③防止作业标准、作业条件的变化超限。 ④防止多装、少将的发生。 ⑤防止因“定位失误”而造成的品质不良。 ⑥防止作业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流程制度化,工作标准化,作业简单化,工具愚巧化,既可以提升品质,也可以提升效率,是现场干部工作的法宝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