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学案优质课

水循环学案优质课
水循环学案优质课

水循环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课堂探究一: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1)画一画:在图上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

(用箭头表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用文字说明各箭头的主要含

义)。

(3)想一想: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什么? (4)辨一辨:黄河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质疑经典】

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觉得这句诗是否正确

?

(2)看一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课堂探究二:水循环的意义

2、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和图三,你认为水循环还有什么意义?

3、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水不断地都得到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用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请大家结合下 面的材料,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山西省十年九旱,有些 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 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

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 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 44%的河流因受不 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课堂探究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些环节有影响?

汕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图一) 1、试分析图一和图二这两种地貌类型之间有何关联?

(图二)

体现了水循环的什么意义? (图三)

【诗歌欣赏】

水,你是地球的血液。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水,你是地球的命脉,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人类。

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

水,水,水,有了你,地球上才会有生命。

水,水,水,

有了你,我们的世界才会有美丽的颜色。

水是无法替代的宝贝,

我们要珍惜它!

【课后练习】

读水循环图”分析回答1?4题

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A_ B ____________ , C _______ E _____________ , F _____________ 。

2?三种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3.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环。

4?人类可以通过改造_________________ 环节)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结构为人类服务

水循环导学案

A .轻柔的雪是 升华现象 B .凝重的霜是 凝华现象 C .晶莹的露是 熔化现象 D .缥缈的雾是 液化现象 2.5 水循环 【自主学习】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 1、陆地(包括江河湖泊、土壤、植物等)和海洋中的水不断 成水蒸气,要 热量。 2、高山积雪和冰也会 成为水蒸气,要 热量。 3、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形成云, 要 热量。 冰晶变大,低于0℃时形成 ,高于0℃时冰晶 成雨,落向地面, 要 热量。 夏季,当小水滴遇到冷气流时 成小冰块,这就是雹,要 热量。 4、陆地上,冰雪 成水,汇入江河湖泊,要 热量。 5、地表水有的渗入地下成为 。 6、最后,大部分的水又流入 。 二、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 的转移,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自 。 【课堂检测】 ( )1.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 B C D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冰”“雪”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汽化和液化 B .升华和凝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液化 ( )3.(多选)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热量液化形成的。 6.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2013年的春夏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冰雹“袭击”,冰雹的形成与高空中的小冰晶及气流温度等有关,其中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落地地面上的冰雹,会逐渐______并汽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____变成____属于____;____变成____属于____; ____变成____属于____;____变成____属于____;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的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补给关系,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积极合作讨论,大胆展示自己,通过探究思考能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游戏预热】合并同类项:请观察图片中的水体,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划分 1.水圈的构成 A 按照存在形态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 。其中_________ 分布最广,__________ 数量最大。__________ 只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B按照存在空间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__ 是最主要的,占全 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 。 【合作思考一】 2.水体的相互补给 (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请分析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吗? 洪水期,___________ 补给__________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合作思考二】 3.水循环过程 (1)用箭头画出各水循环的过程并用文字标注主要环节。 (2)说出各个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海陆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水循环、洋流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

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 板书 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 请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水循环的定义 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进行的。 综合分析:通过三组动画分别演示各种水循环的演变过程。 第一组:海陆间大循环 师: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二组:陆地内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 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表示 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2)环节:图中a为蒸发,b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降水,d为 ?_____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_,f为地下径流,g为?____________,h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网xx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 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

高中地理《1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4《水循环》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教材内容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重点:以地理实验、微课教学为主,深化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使同学综合把握水循环。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用城市内涝的案例理解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教学思路】 以学案为学习的载体、多媒体、教材图表、板书、探究活动等手段为辅助,用“观察现象—探究过程—知识梳理—学以致用”为设计主线,采用观察实验、微课教学、热点探 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过程及策略】 一、设疑导入,关注社会问题 [教师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作是“水的星球” ,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和运动,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奇,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比

如说...... [展示视频]:“城市病”——城市内涝 师:对症下药,方为良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章第4 节《水循环》,运用其原理,为“城市病”开出一剂良药。 (创设问题情景,从当下时事热点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为之后合作探究埋下问 题。) 二、观测实验,形成直观感受 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的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从空间位置上,又可以分生物水、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提问:这些水体是孤立存在的吗? 生:不是。水循环使自然界的水体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 [课前预习展示]: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动力;3、水循环涉及圈层 [播放实验]:《水循环》 师:引导学生观测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实验中水流动的过程 生:讨论后展示示意图,上台展示作品,描述水体流动的方向。 (通过观测实验、小组合作、上台展示等环节,加强学生观测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 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力。)三、 微课教学,深入理解水循环 承接:刚才同学们画的图,并没有完整的展示出水循环环节。自然界的水体是怎样循环在一起的呢? [播放微课]《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师:提出观看要求:(1)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完整水循环的环节;(2)在图上划分水循环类型;(3)初步了解水循环的意义 生:补充完善水循环图,并加以说明环节和类型。 (微课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初步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并讲解水循环环节和类型。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和提升表达能力)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洋流 你玩过漂流瓶的游戏吗?在茫茫的大海上,塞上口的瓶子真的能漂流吗?通过学习这节课你就明白了。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各大洋中的主要洋流,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洋流 1.概 念:① 。 2.类型:按性质分为②、③两类。 3.分布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圈 北半球:④时针。 南半球:⑤时针。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洋流圈(只存在于北半球):⑥时针。 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夏季⑦时针,冬季⑧时针。 5.南纬40°海区形成⑨。 二、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暖流⑩,寒流。 2.对海洋生物 (1)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如、、。 (2)上升流处形成渔场,如。 3.对海洋环境 (1)加快了。 (2)扩大了。 4.对航海 (1)顺洋流,速度。 (2)逆洋流,速度慢。 【答案】①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②暖流③寒流 ④顺⑤逆⑥逆⑦顺⑧逆⑨西风漂流⑩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净化速度 污染范围快

1.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提示】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2.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吗?从洋流方面解释一下原因。 【提示】不一定。沿海地区若受到寒流的影响,往往会降水较少,形成荒漠,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西海岸、非洲西北部沿海等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洋流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 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D.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 2.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该洋流( )。 A.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C.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 D.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因素之一 【解析】第1题,若该洋流为寒流,其流向由北向南,根据寒流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该洋流可能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或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大洋东岸)。第2题,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由北向南),则其为暖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因此,它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促进了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答案】 1.A 2.D 读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向北,暖流 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 D.向南,寒流 4.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导学案 一.目标引领 1.了解水圈里水体的类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破解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学法引领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较简单知识,小组合作完成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了解水圈里的水体类型 自主探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并结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关知识填空。 注意:填空部分在课前预习时完成,课上进行班级交流。 按照水的存在形态,水圈里的水可分为:_________态水、_________态水和_________态水;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____,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______。按照水的存在空间,我们把地球上的水体分为_________水、_________水和大气水,______水是最重要的,其中_________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如_________水、湖泊水、冰川水、土壤水等。地下水分为_________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因此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读材料中图3.2回答: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大规模的水循环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到水圈里的各种水体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我们把这样的现象称为水循环。 学程之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一)自主探究:仔细观察课本59页“大规模的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准备回答。. 1.读课本“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划分为循环、循环、循环三种类型。 (2)请结合课本图文资料填写下表: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班级姓名组别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运用图示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类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分布有什么特点? 2.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哪些类型? 3.陆地上水体都有哪些类型?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4.河流的补给形式及特点:(结合课本P54图3.2和下表理解记忆) (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尽管上游靠地下水补给,但其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其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

2.用示意图描述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标明各环节)。 (结合课本P55图3.3) 3.水循环的意义。(课本P56勾画并记住) 【我的疑惑】 【随堂练习】 1.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河水与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A. 两岸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 两岸潜水经常得到河水补给 C. 两岸潜水与河水互补 D. 两岸潜水与河水均不补给 图1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3.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和。(2)、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我的收获】

水循环 导学案

《水循环》单元回归工具单 设计人: 王红艳 审核人: 高三地理组 班 级: 组 名: 姓 名: 上课日期: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一、高考考纲要求: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高考三年九卷考频考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难点:水循环各环节的相互影响。 知识构建 请同学们采用多元归纳法,个性化形式建构本节课知识体系。 年份 题型 考查角度 分值 难度 核心素养 命题预测 2019年 综合题:新课标Ⅰ 卷44 综合题:新课标Ⅱ卷44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10分 12分 中等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2020年高考可能主要考察人 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及各环节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018年 选择题:新课标Ⅱ 卷 8题 综合题:新课标Ⅲ卷 36(1) 汾川流域的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 水分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4分 8分 中等 中等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2017年 选择题:新课标Ⅰ 卷 6-7题 水资源平衡和影响蒸发的因素 8分 容易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探究:请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下地理问题 1.沼泽地的形成 对点训练 (2018年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 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 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 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 对点训练 (2019年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考纲及解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描述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区别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的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 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 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 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的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水的补给类型: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案例1: 补给关系为: 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知识点小结]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 ,季节变化较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 ,流量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 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

水循环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①(人教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撰稿人:王炎培河南省开封高中 审稿人:陈卫东河南省开封市基础教研室 班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3.1“水圈的构成”认识水圈的构成。 2)能运用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相互关系”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能绘出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5)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6)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过程。 2.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 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 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 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 地表形态 二、引用教材55页活动题目,同时展示课件图3.4黄河流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人类影响的是哪个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教案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从形态上看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④______,分布⑤______;液态水:数量⑥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⑦______、⑧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2.从空间分布上看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⑨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⑩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 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得到? ______、?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____、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 ________。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之一。 (3)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________。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探究材料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来。而自然界的各种

2.2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式之一这一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1、水循环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和、、、和 (、)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这种称为水循环。 2、水循环的分类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主要包括、和。 3、水循环的成因 1、内因: 2、外因: 4、水循环的意义 1、 2、 3、 5、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 ⑤

当堂检测 1、在海陆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水的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A.长江东流 B.台风登陆 C.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D.海水蒸发 3、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4、读“水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 B、 C、 D、 E、 F、 (2)图中水循环发生领域有 _____ _ 、____ 、 ___ __ 。 (3)人类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有: 请举例说明:。 (4)如果这个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农田,可能会对该地区造 成什么影响,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界的水循环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导学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 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 过各个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 中,水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 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 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 不断地表形态。 三、典题解析 [例1](03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

水循环学案

第 1 页 共 4 页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年级:高一 编写者: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析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相互关系; 2.知道什么是水循环; 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4.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学习重点 1.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2.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 如何突破:充分利用教材中三幅图,利用导图思考题读图识图,在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且与文字充分结合,明确水体类型,探究水循环的类型、基本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 学习过程 目标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的存在形态 2、水体的空间分布 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如:(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下图为湖泊与河流的剖面图) 图①中,河流水位 (高于/低于)湖泊水位, 水补给 水, 请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水源补给关系 水 水——最主要的 水,包括 水、 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 地球上的水体 图②中,湖泊水位 (高于/低于)河流水位, 水补给 水, 请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水源补给关系 图① 湖泊 河流 图②

第 2 页 共 4 页 (2)、河流水与地下潜水的补给关系(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水体补给方向) 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水体补给方向) 【结论】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主要取决于它们之间的 高低 目标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 、 、 四大圈层中通过 连续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类型和发生领域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动手画一画】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地下潜水水位 地下潜水水位 地下潜水水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 学案13 自然界的水循环 [目标定位]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 (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1)类型:图中A 表示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 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 (2)环节:图中a 为蒸发,b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 为降水,d 为?____________________,e 为?________________,f 为地下径流,g 为?____________,h 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和传输的作用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着?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

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网2008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________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__________补给____________的情况。 探究点二水循环及其意义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组成。其中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水循环是本章教材的基本理论,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因而是重点学习内容。本节课,教材首先给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一幅“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对于“大自然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常识,但是认识的不够全面,还未能上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去分析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区认识。【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关系。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3)理解大自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老师通过“绘制、讲解、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1)陆地水的相互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设计思想】 1、采用案例教学。在教学采用多个案例,把抽象的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原理具体化,而且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抛开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看图思考、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等板块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课件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xx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