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学院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5.20)

宿迁学院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5.20)
宿迁学院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5.20)

宿迁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 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宿迁学院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的目标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建校以来,在省、市政府及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在八所联建院校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坚持一手抓办学条件建设,一手抓专业内涵建设,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专业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目前,学校与联建学校联合举办本科专业36个,覆盖了文、理、工、农、教、经、法、管等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专业14个,占总数的38.9%;管理学类专业7个、文学类专业6个,分别占总数的19.4%、16.7%。一个以应用学科为主、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具体分布情况见表一)。

为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制订了《宿迁学院“十一五”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每个专业都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了专业建设具体规划。根据江苏省学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标

表一:本科专业分布一览表

准,制订了《宿迁学院本科专业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暂行)》,并组织开展了专业评估活动。目前,已有31个专业通过了专业评估,其中评为优秀、良好、合格的专业分别是2个、6个、23个。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已建有院级特色专业6个、遴选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重点课程48门、院级精品课程35门。

2.师资队伍建设初显成效,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截止2010年12月,学院专任教师达到607人,其中硕士以上341人、高级职称136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4%、23.1%。此外,学校还从联建高校聘请了36名专业主任,全面负责本科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本科教学工作不放松,教学工作水平得到充分认可。来我院参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咨询评估的专家组曾指出:宿迁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已进入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教育部院校设置专家组也认同我院教学管理规范,过程管理严格,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来,本院专任教师发表科研论文1300余篇(其中被EI和SCI收录的18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184篇),获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2项,院级科研基金项目200项。

3.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入,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建校以来,我院非常注重学科(专业)基础设施建设,连年加大建设经费投入,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校舍。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334亩,校舍总面积达36.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及行政用房面积达17.79万平方米。

(2)仪器设备。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8587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6100多元。

(3)图书。馆藏纸质图书90余万册、电子图书120万种。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4)实习实训场所。现有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中心、金工实习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理化实验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8个实验中心,下辖89个实验(分)室;实验开出率95%以上;校外实习基地119个,可以满足正常实践教学的需要。

4.教学改革逐渐深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多次组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财经类专业开展了前两年按大类培养、后两年由学生灵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的“2+2”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较好成效,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探索不断深入。通识课方面,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改革,高等数学进行分层教学改革试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实践环节训练。专业课教学按照“削枝强干”、“少而精”的要求,进一步突出了专业内核。在授课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上,大力倡导启发式、案例式和研究式等创新授课方法,改变了单纯闭卷考

试形式,尝试增加口试、课程论文、开卷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

实践教学多举措、多形式深入开展。制订了专业技能培养方案,细化了各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开展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开放了部分实验室,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组织了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培训,开展了创新学分的认定,激发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兴趣。

由于措施扎实,工作有效,我院人才培养成绩显著,质量可靠: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屡获大奖,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等可比性质量指标远高于同批次生源高校,且不断攀升。

(二)存在问题

我院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由于历史原因,我院目前尚未按照学科或专业群的归类组建学系,存在相近专业相互隔离情况,不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现有的36个专业都是联建高校的优势专业,绝大部分符合全省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但与宿迁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某些宿迁主导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尚待设置。

2.师资队伍仍然是制约学科专业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整体数量、结构尚不合理,特别是各专业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大部分专业尚未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梯队、教学团

队;教师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都还不够明显,标志性成果欠缺,整体建设水平不高。

二、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结构,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建设,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构建以应用学科为主(以工为主),文、理等支撑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自办专业与联办专业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框架;重点建设若干专业,使之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使每一个自办专业都形成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学术梯队;按照专业群或专业大类组建教研室,构建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围绕学科专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地方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实现学校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具体建设目标: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对现有专业按照一级学科或学科门类进行归类及布局调整,形成机械类、材料类、电气信息类、土木建筑类、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类、教育类、艺术类、农学类等一级学科或专业群,构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支撑,以应用类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重点培育机械制造类、土木建筑类、经济管理类等应用学科,注重发展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专业,进一步加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会计学等特色专业建设,推动特色专业教师初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努力,形成学科比较优势和专业发展特色。

———加强自办专业建设,积极扶持新增专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现有办学条件及招生就业形势较好的汉语言文学等14个专业分批次转为自办专业并加以重点建设,形成自办专业与联办专业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瞄准宿迁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服装设计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等新专业,并对部分传统专业进行调整或改造,发展新的专业方向。

———加强学科梯队与教学团队建设,造就高水平师资队伍。到2015年,专任教师总数达到71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70%、35%;每一个自办专业均拥有1名以上正教授、3名左右副教授、1名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师资数量与结构达到学士学位授权点的评审标准;重点培育5—10个学科梯

队,建设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

———加强实验室、课程、教材建设,夯实专业建设基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上升到1.25亿元,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齐全并初具特色,实验条件达到国家评估良好以上标准;建成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水平较高、能在省内产生一定影响的专业重点实验室;开发50门新课程,建成100门校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教材20—30部,其中省级精品教材3—5部。

———加强科学研究,取得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围绕新材料开发、机电一体化、软件服务外包、建筑、经济、西楚文化等重点研究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成5—8个科研基地,争取省厅级以上科研立项20个左右,各类科研项目经费总数突破300万元,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和被国际国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年均增长比例达15%以上,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年均8部以上,实现省级二等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的突破。

———深化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15年,毕业生总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考研上线率达15%左右,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率超过85%,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率达20%左右;各种可比性质量指标、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成绩居于同类生源高校先进行列;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三、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措施

(一)调整专业设置与布局,优化学科专业体系

1.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改变完全按照所属联建院校组建学系的专业布局模式,按照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进行归类,调整专业布局,重新设置学系或学院。首先,将现有联办专业进行调整,将一系的财务管理专业调整到六系,将三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合并到七系,将七系的工业设计调整到五系,并改造成艺术设计专业。组建苏州大学宿迁分院,举办公共管理类、法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组建扬州大学宿迁分院,举办中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类、数学类、农学类相关专业;组建江苏大学宿迁分院,举办电气信息类、材料类相关专业;组建南京工业大学宿迁分院,举办土建类、测绘类、交通运输类、管理与工程类相关专业;组建徐州师范大学宿迁分院,举办外国语言文学类、艺术类相关专业;组建南京财经大学宿迁分院,举办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相关专业;组建南京工程学院宿迁分院,举办机械类、电气类相关专业。通过整合,形成以文、理基础学科专业为支撑,以应用类学科专业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建设一批自办专业。从2012年起,按年度分批次将汉语言文学等14个联办学专业申报为宿迁学院自办专业,并重点加以建设。自办专业涵盖基础学科、机械类、土木类、财经管理类、电气信息类、艺术类等学科门类(详见表二)。与此同时,继续与联建高校合作,办好其它19个专业,形成自办专业与联办专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表二:宿迁学院自办专业设置规划一览表

3.积极扶持新增专业。紧贴宿迁地区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方式增设若干个新专业。争取与洋河酒业集团、江南大学联合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苏州大学合作举办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专业,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等。

(二)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1.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健全吸引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构建吸引优秀人才来院工作的优良机制,营造有利于尽快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环境和氛围。积极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一批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通过加大访问学者的派出力度,实施硕博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评选讲课能手、十佳教师、教学名师等有力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科研水平以及创新服务能力。

2.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抓好院级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支持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形成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加快教材的更新。严格教材选用制度,优先选用精品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发展迅速、应用性强的课程,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比例应达到课程所用教材的60%以上。积极鼓励教师编写紧跟科技进步、瞄准先进水平、反映区域特色和学院特点的优秀教材。

3.加强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每年投入教学仪器设备费1000万元,用于新建、扩建和改造实验室;启动三期工程,再建5万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到2015年,全院仪器设备总值达1.25亿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9000元;

生均实验用房由5.74平方米增加到7.07平方米。成立院实验室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调整现有实验室资源;建立校级实验管理中心,加强对公共课、基础课实验教学管理;各系要根据专业特点建立相应的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定编管理,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建立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机制。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在互惠互利、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尤其要加强与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基地的联系,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4.加强专业图书资料及数字化校园建设

继续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优化馆藏实体资源结构;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努力建成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资源体系。到2015年,馆藏纸质图书达到125-130万册(其中外文图书达到2万册),纸质期刊达2000余种,数据库总量达到25个左右,电子图书总量达到200万种,本地镜像存储量达到40TB,机构特色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及时了解师生需求,提高图书采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手段,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围绕教学需要,构建多种教学管理和服务系统,使校园网成为能够支持多种应用的高效数字化实施平台。进一步加强课程信息环境建设,不断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

(三)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精简课程门数,精选教学内容,加强通识教育,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分专业培养的模式改革为按学科大类或学科群培养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分析总结学院现有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分专业招生、分专业大类培养、模块化教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精神,进一步推进“2+2”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一级学科(或学科大类)进行贯通培养,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后两年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模块化培养)改革。

2.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继续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将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渗透到大学四年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应用性人才的就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基于校园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改革,努力拓展单位时空内教学信息资源的通道和容量,

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建构个性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各专业技能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及实施办法。制订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加强过程监控,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使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比例达到80%以上;全面推行实验室开放,加强对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提炼一些院级学科竞赛项目;倡导系部开展专业性强的学科竞赛。引导专业技能考证,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4. 改革人才培养制度,试行学分制

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扩大学生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选择任课教师的自主权,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加大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不断丰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为实施学分制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健全导师制,加强对学生选课及选课后学习的指导。组织编写或修订各专业所开课程的考试大纲,加强试题(卷)库建设,为实行教考分离创造条件,逐步增加教考分离的课程门数。建立健全与实行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与建设制度、非课程学分评定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考勤制度、

奖学金评定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修订完善选修、免修、重修、替修、主修、辅修等实施细则。

(四)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1.政策引导,激发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倡导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思想,杜绝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追逐虚荣等学术上的不正之风,努力在全院形成与本科高校相称的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完善学院科研业绩考核办法,将科研业绩与评优、评奖、晋升和聘任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技投入多元化的保障体系。学院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重点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奖励,学术专著出版、学术交流及对外争取科研项目等的资助。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为教师按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一定的配套经费。鼓励教师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发展后劲,并积极以科研反哺教学,从而促进我院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跨上新的台阶。

2.搭建平台,促进产学政研合作。建立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科研基地,促进我院与宿迁市及企业合作,形成产学政研战略联盟,促进专家学者积极与企业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实现科研资源共享。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产学研结合,吸引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经费投入。与宿迁市政府合作成立政院研究机构,开展为政府调研、咨询、决策的科研活动。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搞好劳动力转移和实用型人才培训工作,争取在科技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

物联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物联网专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姓名: 班级:物联网 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地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就业争夺战中地另一重要利器.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地,如果不进行有效地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地浪费.作为当代地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竞争激烈地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认清自己地现状地基础上,认真规划一下自己地职业生涯. 一个有效地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地基础上进行地.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地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地职位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所以要想成功就要正确评价自己. 二、自我评价 1、个人性格: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谈,乐于帮助身边需要帮 助地人. 2、个人兴趣:喜欢打篮球、羽毛球和排球,喜欢看书,喜欢散步,喜欢写 材料和组织策划活动等. 3、个人特长:有坚持不懈地精神,有虚心问学地勇气,有有错必改地正气, 最重要地是我有一颗忠诚地心.

4、个人学识:大专生 5、个人志向:我想成为一名自主创业地企业家,通过自己地努力奋斗,得到 自己想要地成功. 三、对专业地认识 1、专业背景: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 )提出网络化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DXDiT 年,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地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提出“物联网”地概念,并发布《互联网报告:物联网》.自此,物联网正式走入人们地视野.RTCrp 年,月日,欧盟执委会发表《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系统提出发展物联网地规划和行动蓝图.月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计划,拉开中国物联网发展地帷幕.5PCzV 2、专业名词解读 物联网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地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 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地一种网络. 它是在互联网基 础上延伸和扩展地网络. (年月日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我地理解:物联网地概念有狭 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联网即“联物”,基于物与物间通信,实现“万物网络化”.广义物联网即“融 物”,是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地完整融合,形成现实环境地完全信息化,实现“网络泛在化”, 并因此改变人类对物理环境地理解和交互方式.jLBHr .专业课程: (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育)(大学英语)(计算基础)(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条码技术)(无线传感网)(智能物流)(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语言)()(程序设计)等 、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将培养具有良好地科学素养、良好地职业道德,并熟悉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具备相当地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射频、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同时精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地专业人才.能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方面地工作,又可以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维护等,既具有较强地实践工作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地高层次地物联网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地科学研究工作,也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

(完整word版)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建设规划 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十二五”发展计划,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目前,我系实验室有高级实验师一名,聘用制实验员1名。有建材、测量、力学、土力学实验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1名,工程师1名,助教1名。多名教师可担任建筑CAD、制图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主要问题是专职实验员较为短缺,多数实验室管理任务由教师兼任。 (二)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现有力学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筑多功能机房5个实验室,面向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及工程造价专科专业服务。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备总值约575万元。目前可开设的实验课程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土木工程测量、材料力学、建筑CAD、制图实训等课程,可开设各类实验项目30余个。 (三)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名称实验课程名称开出实验 项目数 面向专业 承担人时 数/学年 备注 测量实验室土木工程测量9 土木工程、城 市规划、工程 造价 8640 建材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 5 土木工程、工 程造价 8640 土工实验室土力学 5 土木工程4320

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 5 土木工程4320 建筑多功能 机房建筑CAD 土木工程、城 市规划 主要承担 实训课程 设计等任 务 (四)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目前,实验室可承担少量的社会建设项目和部分校级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二、建设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完全能够胜任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实验符合教学评估要求,数量充足,实验设备完善,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要求,初步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实验室。 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按照学院十二五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要求,以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依据,紧紧围绕“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四、建设内容 (一)建设项目 完善测量实验室、工程造价及建筑设计实训室、力学实验室,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8学校“十三五”规划

玉山镇小学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5年——2020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市、县有关精神和教育法律法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立足校本,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开发资源,努力创建特色学校。肖家营小学在“十二五”规划发展基础上,特制定本校十三五(2015年——202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我们办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扬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做优“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与水平,打造县城区又一所优质小学。 我们的校训:求实、进取、乐学、多思; 我们的教风:敬业、爱生、善学、创新; 我们的学风:立志、勤学、诚信、奋进; 我们的精神:民主、团结、业精、争先。 2、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就是三句话:以学生为本,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的“四有”新人;以教师为本,造就素质优秀、善于探究、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优质小学。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 1、总体目标:打造城区优质小学,临沭县示范学校。打造成为城区优质、现代化的小学,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让每个家庭充满希望。

2、发展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改革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学校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高扬改革这面旗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教育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品牌,使学校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确立“四种意识”——(1)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学生发展水平高,学校的竞争力就强,学校的发展环境也就好。(2)师本意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3)校本意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教育云资源优势,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4)社会意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作为教育者,必须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把学校和社会融入一体,经常与社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四、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借助国家实施学校“薄改工程”建设的快车道,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入115万新建一栋767平方米的教学楼和阶梯教室。二是投入30万扩建、改造运动场地。三是投入12.34万元,建好供水管网、配齐安保设备、购臵饮用水设备。四是投入24.42万元,建成45台计算机室,15台多媒体教学设备、5000册图书、500套标准课桌凳、科学实验器材、体音美器材按标准配齐,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优质资源班班通。五是投入10万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书香校园”气息,实现校园环境净化、亮化、美化、生态化,达到标准化小学建设标准。 2、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达到18个教学班1000多名在校生的规模。 3、教师素质进一步提升。(1)通过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青蓝工程和各级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平台,培养3至5名省、市、县优质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通过省考县聘招录教师新机制,学校新进年轻教师1-20名,改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的现

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强国战略

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强国战略 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第一节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 构建现代化通信骨干网络,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推进宽带接入光纤化进程,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有条件地区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兆比特以上灵活选择。建立畅通的国际通信设施,优化国际通信网络布局,完善跨境陆海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等网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 第二节构建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 深入普及高速无线宽带。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在城镇热点公共区域推广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加快边远山区、牧区及岛礁等网络覆盖。优化国家频谱资源配置,加强无线电频谱管理,维护安全有序的电波秩序。合理规划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加快空间互联网部署,实现空间与地面设施互联互通。 第三节加快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应用 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向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演进升级。布局未来网络架构、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突破大数据和云计算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操作系统、高端工业和大型管理软件、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 第四节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形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业务服务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强化普遍服务责任,完善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简化电信资费结构,提高电信业务性价比。完善优化互联网架构及接入技术、计费标准。加强网络资费行为监管。

实验室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实验室建设现状: 包括: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情况、实验室设置、实验室设备拥有量、资金额、基本实验开出情况、组数、创新性实验开出率、现有实验用房面积、实验人员队伍现状等。 2、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3、2005-2007年的建设目标。 4、各实验室的具体发展规划: 基础实验室目标定位、新增哪些实验完善哪些实验 专业实验室淘汰哪些特色实验事例;创造什么品牌; 5、实现发展规划的资金预算安排(按现有仪器设备总额每年递增10%计算) 必须完善补充的实验装备主要设备的名称、功能、实验 形成特色的实验装备内容、预计机时数、服务的学 更新换代的实验装备达到何种水平 具有较高展示度的实验装备预计所需资金。 6、实验室队伍建设、人员配备情况、通过培训进修使现有人员达到何种水平,拟采取稳定实验人员队伍具体措施。 7、实验室环境建设。 供参考 实验室建设规划书 系部:计算机应用技术系

单位负责人签字: 填表日期: 2004年7月1日 实验设备处制 填表日期:2004年7月1日 目录(成稿后编制) 一、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实验室现有情况 现有建制实验室名称及发展沿革: 现有两个实验室:计算科学实验室(三个分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建立于2001年。 人员情况:兼职教师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人。 场地情况:计算科学实验室(三个分室)位于15号教学楼502、504、506室;数学建模实验室位于15号教学楼501室。设备情况:计算科学实验室现有三个分室,共有140台微机,其中两个网络机房,一个普通机房(机器老化,不能使用)。两个网络机房中有一个能够用于专业上机,另一个只能用于基础课上机。数学建模实验室现有一个网络机房,共有50台微机,可用于专业上机。两个实验室能用于专业上机的只有两个机房,共100台微机。 承担实验教学内容及工作量:计算科学实验室服务课程有:计算机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学实验、数学模型、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值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计算机集中训练和毕业设计等。数学建模实验室服务课程有:数学实验、数学模型、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集中训练和课程设计等。 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实验室建设目标与规划论证 1. 规划依据(必要性)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设基础及方案 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及本系目前专业设置情况并考虑到下一步的发展需要,计划将计算科学实验室的三个分室进行改造,保留两个分室,撤销第三分室(第三分室现只有30台微机,全部不能用于正常上机,只能用于部分语言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数学建模实验室”更名为“应用数学实验室”。为满足新上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需新建“应用统计实验室”。各实验室的具体规划如下: 1) 计算科学实验室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中心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中心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中心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2016-03-22 浏览: 分享人:孔泰震 手机版 中心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 》和教育法律法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立足校本,整体规划,科学管理,提升品质,努力创建特色学校为宗旨,在“十二五” 教育规划发展基础上,特制定漉湖学校“十三五” (2016 年2020 年)教育发展规划:第一部分、指导思想:我们办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和文件精神为指南,深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相信并依靠全体教职工,坚持“内涵发展”和“科学管理”不动摇,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宗旨, 努力培养人格健全、基础厚实、善学上进、体魄强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进一步提 升队伍素质,将学校建设成为一 所在沅江市内享有较高声誉与办学特色的学校。 我们的校训:求实、进取、乐学、多思; 我们的教风:敬业、爱生、善学、创新;

我们的学风:立志、勤学、诚信、奋进; 我们的精神:民主、团结、业精、争先。第二部分、现状分析 及未来五年情况预测: 1 、生源状况: 根据漉湖芦苇场人口出生情况统计2016 年秋季20160 年秋季小学、初中就读学生人数: 年度 类别2016 年秋季2017 年秋季2018 年秋季2019 年秋 季2020 年秋季 小学就读人数399422434446472 初中就读人数153172194199186 合计552594628645658 2 、师资结构: 预测2016 年秋季20160 年秋季小学、初中教师结构数:年 度 类别2016 年秋季2017 年秋季2018 年秋季2019 年秋季2020 年秋季 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合计专科本 科研究生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 小学教师人数20911 20812 20713 20614 20515 初中教师人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 (2016-2020年)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当前,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物联网分册。 本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编制而成,是指导物联网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回顾及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推广、产业协调发展和政策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效。 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加强顶层设计,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和指导物联网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等工作,积极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中央财政连续四年安排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被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支持范围。各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地方物联网发展。 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已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十二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5%。公众网络机器到机器(M2M)连接数突破1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物联网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格局,无锡、重庆、杭州、福州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具备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互联网龙头企业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投融资、标识解析、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 规划纲要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订本规划纲要。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战略意义、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战略意义。物联网产业横跨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计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领域,由终端产品制造商、信息传输与处理商、应用与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等参与构成。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我省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两化”融合、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迅速实现物联网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抢占技术和人才制高点,可以提升我省整体创新能力,增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现状。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纷纷开展物联网领域的规划布局,已在商业零售、物流、环境监测、生物医药、智能基础设施等

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目录 一、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3) 1.山东大学实验室建设“十五”发展规划 (3) 二、实验室管理 (10) 1.山东大学实验中心管理条例(试行) (10) 2.山东大学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暂行) (15) 3.山东大学教学实验室设置规定 (17) 4.山东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9) 5.山东大学实验室对外技术服务暂行规定 (22) 6.山东大学微机室(含计算中心)非课内上机管理办法 (24) 7.山东大学关于启动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通知 (27) 8.山东大学部分教学、科研实验室(所、中心)调整方案 (29) 9.山东大学实验材料经费分配与使用管理办法 (31) 10.山东大学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办法 (33) 三、实验教学管理 (35) 1.山东大学本科生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试行) (35) 四、设备器材管理 (42) 1.山东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42) 2.山东大学进口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49) 3.山东大学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52) 4.山东大学学科建设项目仪器设备购置与管理办法 (57)

5.山东大学贵重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61) 6.山东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使用办法 (64) 7.山东大学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估与奖励办法 (67) 8.山东大学物资设备采购管理规定 (70) 9.山东大学招标管理暂行办法 (72) 10.山东大学物资设备招标工作规程 (76) 11.山东大学仪器设备验收工作规程 (80) 12.山东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 (83) 13.山东大学废旧仪器设备处置办法 (87) 14.山东大学低值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89) 15.山东大学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暂行) (90) 16.山东大学非教学类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暂行) (93) 五、资产管理 (96) 1.山东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96) 2.山东大学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104) 3.山东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107)

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联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近年来,物联网产业技术高速发展,2017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到87亿个,超过了拥有80亿个连接数的个人用户。当前,全球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而中国作为全球物联网技术最大的输出国,相关专利申请涉及了窄带物联网技术各个层面,基本覆盖了物联网技术创新各环节,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物联网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达到5243件,与2016年的7872相比下降2629件,随着中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预计专利申请数量将有所回升。 该物联网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4463.1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33.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18%;流动资金929.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82%。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8147.00万元,总成本费用6178.73万元,税金及附加84.60万元,利润总额1968.27万元,利税总额2324.36万元,税后净利润1476.2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48.1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10%,投资利税率52.08%,投资回报率33.08%,全部投资回收期4.52年,提供就业职位140个。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我

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当前,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当前,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规划(2015-2020)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5-2020)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 10 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因此,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已有了9年的开办历史,为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新专业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围绕“网络化信息感知”、“网络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与安全”、“网络化资源优化”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实施要求,整合学院及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建立多专业交叉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推动相关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定位 1、市场影响力定位 立足湛江,辐射粤西,面向全国,内涵发展,创广东省一流的特色专业。 2、特色定位 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实

战经验,满足企业一线迫切需要。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物联行业发展。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同时经常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培训。使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具备物联网行业“双师”型教师资格。 (二)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要根据“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的基本原则,积极跟踪国内物联网技术发展及产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认真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吸收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先进的物联网职教课程和教材。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视案例教学,加强物联网实用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认真实施认证教育,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根据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则,在专业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标准,引进认证教育的师资,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证教育水平,达到专业认证教师资格。同时,通过对学

基础部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基础部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2006年—2010年) 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全面落实我院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和保证办学的基本条件,提高办学效益,以满足和适应基础部本科教学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搞好基础部的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特制订基础部今后五年(2006年—2010年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专业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综合型、创新型、设计型、探索型实验,淘汰、删减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陈旧实验。重点扶持那些学生受益面广、有发展前途、投资效益高、符合教改方向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在不断改善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符合当代高等教育规律的实验室建设新路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形成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二、实验室建设现状 自计算机实验室、分析测试实验室从基础部剥离以来,基础部目前所辖实验室有动物实验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形态实验室、解剖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共五个实验室,其中除中心实验室属于科研实验室外,其余实验室均为专业基础实验室。从目前情况看,各实验室队伍师资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2总体目标与发展思路 2.1总体目标 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要求,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在2008年以前建成一个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体系和科研实验室体系,以满足基础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2.2发展思路 ①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在实验室管理体制上,通过调整结构和资源整合,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在运行机制上,通过大力度的改革逐步实现公共实验课班级排课制到学生选课制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②实验队伍建设 按照高等院校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加强实验队伍建设,使实验教师、兼职实验教师、专职实验人员的比例达到或超过相应的规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将教师的实验能力、实验技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作为教师工作成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建立实验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③实验室管理 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易操作、更能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开放实验室的力度,逐步提高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建立基础部实验教学的院级、系部实验平台和投资效益的管理系统,以规范实验教学,明确投资责任,发挥投资效益管理的约束功能。 ④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原则 根据学院财力和实验教学大纲,优先建设基础实验室,注重各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要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精心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按照逐步淘汰分步更新的原则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档次。在2006年完成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基本框架建设和主要的仪器设备配置,使其适应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中心实验室要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好专项资金搞好建设。 3实现目标的措施 3.1设备投入 按照学校2010年规划提出的目标,201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0000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指标,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公共课、基础课的实验设备投入,优先保证重点学科的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建设,着力使基础部现有本科专业的实验设备投入在2006年以前全面达标。 3.2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指标,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本科教学对应的实验项目,逐一落实建筑面积。按照学院校园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布局,本着首先保证本科教学、实验室面积够用的原则,安排基本建设的立项,力争在2006年以前整体达标。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典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经典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

实验室发展规划

口腔医学院实验室发展建设规划 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成果、服务经济建设的主要场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实验室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实验室任务的保障。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和我院实验教学师资的现状,特制订口腔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指导,以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加快口腔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使之成为满足教学、服务医疗、协助科研的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实践教学场所。 二、建设目标: 口腔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的实验教师团队;建立一个场所稳定、设备精良、保证实验教学项目90%以上正常开出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一套奋发向上、充满活力、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体制。为提高我院口腔医学的教育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1、实验教师队伍:此项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我系的现状,专职实验教师人员及实践能力不足,将制定实验教师引进及培养规划。预计引进专职实验教师1人,要求口腔医学专业应往届研究生,硕士学历,并根据口腔医学教育的特点,对实验教师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实验教师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把吸引、培养、利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年龄、学历、学缘结构,促进人才资源共享。 2、科学研究: 增加学生见习时间,使学生可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到社区医院,口腔预防疾病中心见习,做到边学、边看、边做,使培养方式适应社会岗位群的需要,并解决学生实习与就业问题,同时利用资源,承担科研项目,出更多科技成果,从而促进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 3、环境与条件: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突出优势和重点,争取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实验室建成后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一)教师队伍 1、人员数量:专任实验技术教师3-4人;兼职(教研室或附院教师、外聘教师)2~3人。 2、学科梯队: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更趋合理,吸引博士、硕士学位人员来科工作。(二)人才培养 1、培养方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2、实验教材:根据口腔医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展实验课程,并根据需要,组织相应教研室优秀教师,编写适应口腔医学专业与社会岗位需要的实验教材,以适应实验教学。 3、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设置合理,实验开出率达到实验教学大纲90%以上。授课教师有详细的实验课讲稿或教案,实验教师有完善的实验课记录,并对实验内容实行项目责任人制。 4、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牙科模拟实习系统、口腔技工台按单人单组配备。其它仪器设备按15人/组配备,实验仪器完好率在90%以上,并做好实验仪器的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