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大全

黄豆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大全
黄豆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大全

黄豆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大全

黄豆在中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而且黄豆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黄豆的种植以及栽培在中国已经有着很多年的历史了,而且黄豆也能够用来制作各种食品。一般来说,黄豆喜欢生长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它的营养比较丰富,价值比较高,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而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的是黄豆种植的技术以及具体操作的方法。

一、深层施肥

施肥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肥种分开,施于种侧下4-5厘米,化肥用量可以调节。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20公斤以上时,可分层施入:上层种肥深度5-7厘米,施肥量占1/3;底肥深度10-16厘米,施肥量占2/3。或者在前茬作物收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的撒施于地表,然后用耙将肥料耙入土中,粪、土充分混合后进行深翻,翻后耙瓶耢细起垄,也可平种大豆。

二、精细播种

合理轮作:最好选正茬,不重、迎茬种植。

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

土壤水分: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干土重%),播种时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

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

三、田间管理

1、锄地与中耕:

⑴第一片复叶前锄头遍地,做到锄净苗眼草,不伤苗,松表土。

⑵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做到不伤苗,不压苗,不漏草。

⑶第二次中耕后10天左右,进行第三次,要做到深松多上土。

2、苗前除草:利用生产上最常用的光谱性除草剂有普施特和广灭灵,这两种除草剂对大豆田的多种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效。用药量:5%普施特水剂,每公顷用量1.5-2公斤;48%广灭灵乳油,每公顷用量2-2.5公斤。普施特、豆磺隆、广灭灵都可以在土壤中保留较长时间,要特别注意对后茬作物的药害。

3、苗后除草:

⑴除草剂的种类出苗早期适用的除草剂:目前生产上使用最普遍的是普施特。在杂草刚出土时施药,一般不晚于大豆2片复叶期。出苗早期施用普施特的用量为:5%的普施特水剂每公顷1-1.5公斤,不宜超过1.5公斤。应选择降雨前后湿度较大的天气施用,避开高温干燥的中午和大风天气。

⑵用量 12%的拿捕净乳剂,每公顷用药量为1-1.5公斤;15%的精禾草克,每公顷用药量为

0.75-1公斤;5%的精禾草克乳油,24%的克阔乐乳油,每公顷用药量为0.33-0.75公斤。

⑶施药时期出苗后期适用的除草剂一般在大豆2-3片复叶期施药。春季土壤水分好的年份,施药可适当早些,用药量一般采用下限。春季干旱,施药可适当晚些,用药量一般采用上限。

四、夏播技术

1、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灌水1次,以利播后种子发芽。结合灌水进行大田封闭除草。

2、播期:夏播大豆由于生长季节较短,适期早播很重要。适时播种,保苗率高,出苗整齐、健壮,生育发育好,茎秆粗壮。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在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使群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体也得到充分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田埂上播种,能增加播种面积,大豆的口感也更好。

五、秋播技术

1、整地:稻田犁翻后进行分厢,厢宽2-3米,行距3米,穴距0.33米。每穴2-3粒种子,密度每亩3万株左右。

2、适时播种:一般在8月10日前播种,每亩播种量为8-10千克。

3、合理施肥:每亩用25公斤钙镁磷肥拌500公斤土杂肥作盖种肥;初花期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结荚期用2%过磷酸钙澄清液每亩用40-50公斤,钼酸铵0.05%浓度稀释液每亩用30-40公斤,两者混合喷于叶面;或用0.1%硼砂溶液喷于叶面,以提高籽粒饱满度。

4、田间管理:播种时遇高温时,应先做厢后灌水,若播后水分不足,可在傍晚灌跑马水。在3叶期及时间苗、定苗,一般定苗密度为每亩3-4万株,定苗后每亩及时追施尿素6-8公斤。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2-3次,还要进行培土。

在种植黄豆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相关的病虫防治,这样才能够保证它的茁壮成长,从而保证黄豆的产量以及质量。另外用因为黄豆中含有的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比较高,所以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食用一些豆制品。最后小编还要温馨提醒大家,患有风湿等疾病的人最好少服用豆腐以及豆制品,否则会加重病情。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09-09-28T17:16:54.750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刘雷麻君君[导读]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一、概况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大豆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不高,导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冲击很大。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300万吨左右,只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四。1996年,我国更由大豆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到2000年,大豆及豆饼进口量超过900多万吨,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十五”期间,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到“十五”末期大豆平均单产达到180千克左右,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二、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豫豆2 2、鲁豆11、中黄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2、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3、机械化精量播种。东北大豆产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东北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厘米。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万~3万株,增产15%~20%。 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5、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等办法。大豆田间杂草很多,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尽量控制施用量。播种前或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结荚期再喷一次除草剂,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 三、注意事项 1、品种选择要适当。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择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大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应采用矮秆、半矮秆的耐密品种,不宜选择生育期过长,植株过高的品种,保证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获得高产。 2、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 3、注意平衡施肥分层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注重硼肥、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作者单位:15003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人民政府)

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1大豆育种现状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食用 油脂来源。中国每年都有自主选育品种,但仍需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首要原因是我国大豆品种产量低,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我国大豆品种的含油量普遍比进口大豆低,加工相对效益也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由于中国的耕地有限且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仅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来增加产量的可能性很小,故只有在提高单产水平上努力。传统育种方法有着自身的优点,但同样存在着选择效率低和育种周期长等缺点。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全面完成,在分子水平上对大豆进行遗传操作的育种时代已经到来。 2大豆育种方法及优缺点 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是高产、稳产,目前国内外 主要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来进行大豆育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大豆育种基本采用传统育种手段,而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分子育种和其他育种方法 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大豆品质改良。 2.1大豆常规育种 大豆育种所采用的各种不同育种途径中, 88.16%以上的品种是杂交育种育成的。大豆本身是 闭花授粉植物,具有自然杂交率低,易保持种性,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等特性,故目前常规育种试验技 术仍然是大豆育种的主要方式。 2.2分子育种 2.2.1 大豆分子标记育种 大豆分子育种将使以表 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转变为对基因型的直接、准确、高效选择,从而实现育种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到 2006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3个国家的转基因大豆 种植面积已分别上升为大豆面积种植总面积的 92%,99%和55%,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额利润。全球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迅猛发展是“一个基因可以改变一个产业”的典型范例,显示了分子育种的巨大威力。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遗传育种的结合点,借助分子标记可以对育种材料从 DNA 水平上进行选择,从而达到作物产量、品质和抗 性等综合性状的高效改良和提高。 2.2.2大豆转基因育种大豆遗传转化不仅是鉴定 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王连铮研究员和邵启全研究员等开展的大豆遗传转化研究开创了中国大豆转基因研究的历史87-89。中国大豆转基因所用的方法包括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 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后两种方法应用较少。国外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引领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展。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Monsanto 公司利用基因枪轰击方法将编码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磷 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基金项目:濮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20401-4)。 作者简介:李江涛,男,硕士,主要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研究。电话:0393-*******;E-mail:jiangtaoli025@https://www.360docs.net/doc/9e11776763.html, 李江涛 于会勇 杨彩云 王晓莲 阎淑滑 郑云峰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濮阳457000) 摘要:大豆作为重要油料和蛋白来源,通过分子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缩短大豆品种选育年限,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我们综述了目前大豆育种的技术手段,为加快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豆;育种技术;分子育种 224--

林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林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林下种植大豆能充分地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通过挖掘时间和空间的潜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该模式更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提升耕地质量。 1品种选择 1.1选株高 一般选株高70~80cm的大豆品种,过低产量低,过高容易倒伏。 1.2选株型 应选透光性好的品种,如株形呈宝塔形的上窄下宽的品种。 1.3选长相 选植株长相收敛,叶柄短且与主茎夹角小,上部叶片变小变尖的品种。 1.4选适应性 选抗逆性强、主茎弹性好、抗倒伏、抗炸荚的品种,最好是底荚高度高于10cm,成熟时落叶性好的品种。 1.5选审定品种 选用经过国家或河北省审定,且本区域在审定范围内,并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品种。 2确保播种质量 2.1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秋季深翻,春季耙平。结合播前旋耕一次性将底肥施入土壤中,一般施用三元素复合肥20kg/亩左右,也可以施用

磷酸二铵20~25kg/亩加氯化钾5~10kg/亩,后期根据大豆的长相酌情追肥和叶面喷肥。 2.2适时播种 大豆播种的最佳时间为6月20日左右,最迟也不应超过6月底;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最好造墒播种,来不及造墒的也可以播种后再喷灌或滴灌;一般播种量在5kg/亩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以2~3cm为宜。 2.3确定种植密度 大豆种植密度一般为1.2万~1.5万株/亩;地力较好且播种较早的地块和适合稀播的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可稍低一些,在1.3万株/亩左右,地力较差或播种较晚的地块以及适合密植的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可在 1.5万株左右。 2.4确定树豆间距 根据树龄大小和树木品种共同决定树木与大豆的行间距,树龄小的或者树木品种遮阴度小的间距小一些,一般情况下1年树龄的树豆间距在80cm左右,随着树龄的增加间距适当增大。 3田间管理 3.1前期(苗期)管理 主要是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壮。 3.2中期(花荚期)管理 本时期为大豆的花、荚形成期,也是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需肥的第一高峰期,此期遇旱要及时浇水。另外,可以针对早播、高水肥、高密度、有旺长迹象的地块,在大豆

大豆种植技术定稿版

大豆种植技术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豆种植技术 夏播大豆注意哪几点 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品种。以采食鲜荚为 主,应选择宽荚、品质好、风味早熟的品种;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的,选用一般普通型品种。 二、适时播种:6月上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 三、合理密植:播前用适量多菌灵拌种,防止苗期病害发生。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一般每亩保苗1.2-1.6万株,株行距在25×32厘米左右,亩用种5-7公斤,每穴播3-4粒。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四、及时施肥: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着。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及花期喷施2次缩节胺,抑制大豆徒长,使茎秆变粗,株型紧凑,促进营养物

质向荚果转移,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和饱满率,一般可增产10-25%。 五、防治病害:大豆苗期要防治蚜虫,大豆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褐斑病等,,并在发病期喷施多菌灵、禾果利等防治。 大豆栽培技术 一、播种出苗时期(5天左右)? 1、生育期特: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140%,胚根和两片子叶长出。? 2、主攻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主抓措施:? (1)整地施肥、保墒: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K总含量在20%?以上)50公斤。? (2)药剂拌种:按25克天达2116(拌种型)加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0.75公斤拌10公斤豆种,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线虫病。? (3)播种:夏大豆麦收后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第亩5公斤,播深在3-5厘米。? (4)补苗:刚一出苗时发现缺苗,立即补苗。?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吉林省九台市文章来源:吉林省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点击数:11565 更新时间:2010/10/28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大豆平均单产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平均每公顷是3.45吨以上,阿根廷每公顷在2.55吨以上,美国每公顷2.25吨以上,而中国每公顷不足1.7吨,说明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与其它大豆主产国有很大差距。所以如何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已成为我国入世后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我国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农业部从2002年就已开始将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通过5年的时间使我国大豆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有较大转变。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东北乃至吉林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是大豆的最佳生产区,所以在我省推广配套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选用良种 多年实践证明,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可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产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子部门新繁育的良种。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所以选用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注意生育期问题。一般来说,生育期长的品种产量高,生育期短的品种产量低。选用品种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既能充分利用生育季节,又能保证高产、稳产为原则。应选择在本地无霜期日数最少的年份也能达到黄荚期的品种。我省应选择生育115-125天左右的大豆品种。 第二应注意倒伏性问题。茎秆弱的大豆品种容易倒伏造成减产,茎秆强的品种肥水过多、密度过大,也会出现倒伏现象。高产栽培水平下的品种应选用茎秆强度大的半矮秆、产量潜力大的品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第三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应针对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品种。我省病毒病、霜霉病发生严重,所以应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综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在选用大豆品种时,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吉林省应选用的优质高产品种有:吉林21、吉林35、吉林39、吉林47、吉育57、吉育58、长农13、长农15、长农22、吉科豆1号、黑农35、黑农38等品种。 二、合理轮作 大豆是用地、养地的作物。它作为禾谷类的前茬,能使后茬有不同程度增产效果。据省科院调查,玉米以大豆为前茬比禾本科作物为前茬增产16%。为什么以大豆为前茬增产效果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王双双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王双双 发表时间:2016-11-21T16:02:51.9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8期作者:王双双[导读]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 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农场 155620 一、选茬与整地 1.选茬根据轮作要求优先选用麦茬、玉米茬,其次是经济作物茬,尽量减少大豆、杂豆、向日葵茬面积。 2.整地麦茬整地:适时实施深松、耙、耢等作业,整地达到深、暄、平、碎标准。实现秋起垄、秋镇压或春季当土壤化冻4-5cm时立即镇压保墒。(1)整地质量标准:深松30-35cm,深浅一致,到头到边,不重不漏。(2)秋起垄标准:要达到四度,深度:垄顶到垄底深度30-35cm;高度:垄台高度20-25cm;直度:千米弯曲度不超过10cm;齐度:到头,到边,地头整齐。(3)秋施药:秋整地达播后,地温降在5℃以下时进行秋施药作业。配方(每公顷):90%乙草胺1.5-1.8kg+75%噻吩磺隆30-40g(播后苗前也应用此配方)。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1.选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2.种子处理 2.1种子精选:待播的种子要进行精选,选后的种子要求大小整齐一致,无病粒,净度99%以上,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力求播一粒,出一棵苗。 2.2晒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应将种子晒2-3天。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曝晒,造成种皮破裂而导致病菌浸染。 2.3拌种:为防治大豆根腐病、霜霉病等,用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防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可用辛硫磷乳剂闷种,即用50%辛硫磷0.5公斤加12.5公斤水制成稀释液,每公斤该液可拌10公斤种子,拌后4个小时,阴干后播种。也可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防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以及地下害虫。当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5ppm时,每千克种子用0.5%钼酸铵溶于20毫升水中,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三、播种 1.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 2.播法。用垄三耕播机或2BT-2播种机播种,小行距10-12厘米。 3.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公顷保苗27-32万株。 4.播种质量。种、肥分箱,不混合,播后种、肥不接触,不重播,不漏播,不断条,播种均匀,播后及时镇压。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齐苗后进行查苗,缺苗时及时补种。补种时把种子在水中浸2~3h,如天气干旱时带水补种。 2.中耕定苗。一般间苗和中耕除草二者结合进行,间苗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间苗。间苗时应注意淘汰弱苗、病苗和杂亩,保留健壮苗,中耕深度为5~10cm。 3.中耕追肥。在初花期完成3次中耕的最后1次,深度为10~12cm,埋土不超过第1复计节,并可根据大豆生长情况,适量追施氮、磷配合肥,施尿素4~5kg/667m2和过磷酸钙7.5~10kg/667m2。 在大豆初花期,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应及时进行灌溉,并视植株生长情况叶面喷肥,一般用0.75~1kg/667m2尿素加磷酸二氢钾0.3kg/667m2,对水30L/667m2叶面喷施。采取喷灌灌溉方法的,可结合喷灌叶面喷肥。 4.施用壮秆剂 由于植株高大,容易倒伏,影响产量。喷生长调节剂三碘苯酸可以抑制大豆生长,使大豆茎秆矮化,防止倒伏,有利花芽形成。始花期用3~5g/667m2三粉剂或15~18mL/667m2乳剂,对水25~30L/667m2喷洒,盛花期用粉剂8~10g/667m2,乳剂30~40mL/667m2,加水40~50L/667m2喷洒有利于增产。 5.除草。做到化学灭草、机械灭草和人工灭草相结合。 5.1机械灭草早期播种或低洼地块,当大豆钩头出土时采取机械碰头土防冻、灭草,中耕作业土层厚度不过2cm,作业标准以“深趟、重耢、浅覆土”为准。第一遍中耕在大豆一片复叶期,深松杆齿带翼形尺(或耘锄)进行深松除草,垄沟深松28-30厘米;第二遍中耕在大豆2-3片复叶期,结合人工锄草垄沟深松30cm,带铧子趟成方头垄;第三遍中耕在大豆4-5叶期(初花期)进行封垄作业。 5.2人工除草大豆子叶展开后立即开始人工除草1遍,七月份及时人工拔大草,做到8月20日前视野内无超过作物的大草。 5.3化学除草总的要求以土壤处理为主,以茎叶除草为辅。大面积推广播前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放除杂草技术。播前土壤处理推广秋施药技术,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采用播种、喷药、镇压一条龙作业技术,或播种后2-3d内实施封闭灭草。配方(每公顷):氟磺胺草醚1.5-1.8kg+拿捕净1.5-2kg(或高效盖草能0.7kg)+植物油助剂(药笑宝)1kg或尿素3-5kg。 6.防治病虫害 6.1大豆病害。防治大豆根腐病,每公顷用2%宁南霉素0.75-1公斤,混配乐得固体叶面营养剂0.5公斤;防治大豆灰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25-1.5公斤;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72%霜脲?氰0.75-1公斤或25%甲霜灵1.5公斤;防治大豆菌核病可用25%咪鲜胺1.2-1.5公斤或40%菌核净1公斤,对水200-225公斤,茎叶喷雾。 6.2大豆虫害。防治大豆蚜虫和大豆蓟马每公顷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45-0.6公斤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0.1-0.15公斤;防治红蜘蛛每公顷可用1.8%阿维菌素0.3升;防治食心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1.5-2升制成毒棍,每4垄插一行,每5米插一根,进行熏蒸防虫;或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大豆种植技术 夏播大豆注意哪几点 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品种。以采食鲜荚为主,应选 择宽荚、品质好、风味早熟的品种;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的,选用一般普通型品种。 二、适时播种:6月上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 三、合理密植:播前用适量多菌灵拌种,防止苗期病害发生。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一般每亩保苗1.2-1.6万株,株行距在25×32厘米左右,亩用种5-7公斤,每穴播3-4粒。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四、及时施肥: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着。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及花期喷施2次缩节胺,抑制大豆徒长,使茎秆变粗,株型紧凑,促进营养物质向荚果转移,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和饱满率,一般可增产10-25%。 五、防治病害:大豆苗期要防治蚜虫,大豆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褐斑病等,,并在发病期喷施多菌灵、禾果利等防治。 大豆栽培技术 一、播种出苗时期(5天左右) 1、生育期特: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140%,胚根和两片子叶长出。 2、主攻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主抓措施: (1)整地施肥、保墒: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K总含量在20%以上)50公斤。 (2)药剂拌种:按25克天达2116(拌种型)加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公斤拌10公斤豆种,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线虫病。 (3)播种:夏大豆麦收后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第亩5公斤,播深在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1776763.html,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许凤波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9期 摘要:大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豆全身都是宝,从大豆豆荚、秸秆以及大豆粒都有使用作用,除此之外,大豆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也可以生产很多有益的工业品。随着人们对大豆营养价值的认可以及对健康饮食观念的转变,大豆的需求量在逐渐提高,提高大豆的产量是广大农艺工作者和种植户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阅。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引言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对大豆的整个种植流程的规划,是对大豆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当前主流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含科学选地、土壤优化、优质种苗培育、优质种苗选取等,通过优选优育原理、精细化作物管理原理、栽培进程规划原理,全面提升大豆的产量。目前,这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在东北、华北等全国多个大豆种植区展开,成果喜人。 1大豆实现高产栽培的重要意义 大豆属于多用途的作物,从粮食作物来说,可以食用;从油料作物来讲,可以为人们提供优质油料;而从工业原料来看,它又可以加工工业品,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很大,但大多停留在高科技产业,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对农作物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是不高,在很多人眼里,只要土地足够大就能实现高产,没有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理解科技兴农的具体含义,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种植大豆不仅可以以田养田,培肥地力,而且对大豆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的改革,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对整地、插秧、施肥、田间管理按照一定标准施行,使大豆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产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在我国已经启动并实施,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势必能够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推动大豆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大豆作物经济效益得到增长。 2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2.1品种选择 大豆高产与品种密切相关,在种植时要选择优良的品种,以高产、耐密、防病、抗倒伏为基本的选择指标,同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例如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管理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具备优良特性,生育期适合当地无霜期的品种,以适种为基本原则,切勿盲目引进品种,不要以价论质,引种需要先小范围种植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后再大面积扩种。

大豆种植技术完整版

大豆种植技术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大豆种植技术 夏播大豆注意哪几点 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品种。以采食鲜荚为主,应 选择宽荚、品质好、风味早熟的品种;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 的,选用一般普通型品种。 二、适时播种:6月上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 三、合理密植:播前用适量多菌灵拌种,防止苗期病害发生。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一般每亩保苗1.2-1.6万株,株行距在25×32厘米左右,亩用种5-7公斤,每穴播3-4粒。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四、及时施肥: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着。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及花期喷施2次缩节胺,抑制大豆徒长,使茎秆变粗,株型紧凑,促进营养物质向荚果转移,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和饱满率,一般可增产10-25%。 五、防治病害:大豆苗期要防治蚜虫,大豆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褐斑病等,,并在发病期喷施多菌灵、禾果利等防治。 大豆栽培技术 一、播种出苗时期(5天左右) 1、生育期特: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140%,胚根和两片子叶长出。 2、主攻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主抓措施: (1)整地施肥、保墒: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K总含量在20%以上)50公斤。 (2)药剂拌种:按25克天达2116(拌种型)加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 期内我国的大豆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 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不高,导 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 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冲击很大。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300万吨左右,只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四。1996年,我国更由大豆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到2000年,大豆及豆饼进口量超过900多万吨,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 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 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 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十五”期间,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 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 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 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到“十五”末期大豆平均单产达到180千克左右, 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二、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 绥农14、黑农33、豫豆22、鲁豆11、中黄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 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 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2、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 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 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 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3、机械化精量播种。东北大豆产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 前播种。东北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厘米。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 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万~3万株,增产15%~20%。 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 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 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 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5、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 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 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 拌种等办法。大豆田间杂草很多,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尽量控制施用量。播种前或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结荚期再喷一次除 草剂,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 三、注意事项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 我国大豆分布很广,可划分为五个栽培区。 1.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本区包括东北各省,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该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如下四个副区:(1)东北春大豆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平原地带。东北大豆,产量高、品质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华北春大豆区。包括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以及陕西渭北等地区。华北春大豆区的范围大体上与晚熟冬麦区相吻合,当地以二年三熟制为主。 (3)西北黄土高原春大豆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质瘠薄,大豆品种类型为中、小粒,椭圆形黑豆或黄豆。(4)西北春大豆灌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少,土壤蒸发量大,种植大豆必须灌溉。由于目光充足又有人工灌溉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百粒重也高。。 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本区包括山东、河南两省,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关中平原、甘肃南部和山西南部、北临春大豆区,南以淮河、秦岭为界。黄淮夏大豆区又可划分为两个副区: (1)黄淮平原夏大豆区。包括河北南部、山东全部,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当地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夏大豆一般于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初收获。生长期短,需采用中熟或早熟品种。 (2)黄河中游夏大豆区。包括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关中和陇东地区。本地区气候条件与黄淮平原相似,只是年雨量较少。小粒椭圆品种居多,另有部分黑豆。 3.长江流域夏大豆区本区包括河南南部,汉中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南,湖北,四川大部,广西、云南北部。当地生长期长,一年两熟,品种类型繁多。以夏大豆为主,但也有春大豆和秋大豆。 4.长江以南秋大豆区本区包括湖南、广东东部,江西中部和福建大部。当地生长期长,日照短,气温高。大豆一般在8月早中稻收后播种,11月收获。 5.南方大豆两熟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南部。气温高,终年无霜,日照短。在当地栽培制度中,大豆有时春播,有时夏播,个别地区冬季仍能种植。11月播种,次年3~4月收获。 一、整地与施肥 1.整地 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具有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耢、压连续作业。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要顶浆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2.施基肥 大豆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播种前增施n、p、k做基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和幼茎木质化较快形成,以利壮苗抗病。一般1hm2施三元复混肥600kg,或施腐熟有机肥20-30吨做基肥。 二、选种 1.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在我国广泛栽培,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大豆油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油。文章通过对东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模式构建的剖析,进一步提出了大豆高产土壤环境的精细整地、合理选择种植方式与密度、适时施肥保证大豆高产养分、加强病虫害防治为高产营造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标签:东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引言 东北是我国大豆最主要的大豆主产地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占到全国大豆总产量40%以上,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产量受到影响,主要原因就是种子资源弱化、行业创新能力不强、受国外进口冲击大造成的。我们有必要通过大豆栽培模式创新,提高大豆生产力,全面推动大豆产业良性发展。 1 种子的选用 1.1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合适的种子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关键,优良品种的大豆种子是丰收的前提。各地区要充分了解当地气候条件,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选种。不能盲目引进外地不合适的种源,特别是外地高产,而在本地没有经验科学实验的种源引进来,那样不但影响了本地种子基因,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达不到预期设想的效果。根据当地气候、土壤、肥力、生产水平和品种生态类型进行优选优育,对那些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大豆品种多引进选用,以此保证大豆品种单纯,产量丰厚。 1.2 种子精选 选种一般都在播前进行,利用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选择合适的种子。只有那些发育良好的种子,才能确保大豆苗齐、苗壮、苗全,实践证明,那些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有效增加产量,大体能高产出一成成品豆。 2 整地技术 大豆的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是直根系作物之一,对土壤要求较严格,一般容重不能超过1.2gm3,含水量要保持在20%以上。为了让种子良性发育,就需要对土壤进行整治,每年的耕翻整地不是误工误时,而是非常必要的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的合理措施,能够保证大豆出苗时健壮结实。只有通过合理耕翻,才能为大豆生成创造良好耕层构造,对那些重迎茬地块,更需要进行合理耕翻。要依据当地季节特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合理把握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情况。对那些无深翻深松基础地块,要

大豆栽培技术

项目一大豆栽培基础 任务1.1 大豆生产形势 一.大豆简介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古籍中称“菽”。直根系,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多为3出复叶。蝶形花,花冠紫色或白色,自花授粉。荚果呈黄、褐或黑色,种皮呈多种颜色。 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约40%左右,含油量约20%左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亚油酸、维生素A、D等,营养价值高,是唯一能代替动物性食品的植物产品。豆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而且是品质较好的植物油,有预防血管硬化的功效,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大豆饼粕及秸秆是畜禽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同时,大豆根瘤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作用,是良好的用地养地作物。所以,大豆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大豆栽培简史及生产形势变化 (一)大豆栽培简史 大豆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从那时起,中国就已经种植大豆了。直到二战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世界大豆产量的90%。一些邻近的亚洲国家(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和北印度)也开始种植大豆。在欧洲,大约是18世纪上半叶有了大豆的种植;在美国,1765年大豆首次被当作“中国的野豌豆”介绍到北美殖民地,直到20世纪40年代,大豆农业才在美国真正起飞,美国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主导了世界大豆生产。 (二)我国大豆生产形势变化 1961年时,美国生产的大豆已占世界总量的68.7%;而居第二的中国,大

豆产量份额跌至23.3%。不过,那时其它国家生产的大豆加在一起也才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大豆农业在拉丁美洲飞速发展起来。1974年巴西的产量超过了中国,1998年阿根廷的产量也超过了中国,2002年巴西和阿根廷的总产量又超过了美国。到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仅仅只有5.55%,而美国的份额是31.88%,巴西的份额是28.67%,阿根廷的份额是18.73%,其它国家份额总计15.16%,其中印度的产量达到1228.2万吨,比2004年几乎翻了一番,相当于中国产量的85%。 而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却在逐年攀升。1964年消费量不到八百万吨,到2010年已经跃升到近七千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与消费量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豆的生产量,从1964年到2010年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巅峰时期也不到1700多万吨,比1964年只翻了一倍。1964年中国大豆基本不需要进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1995年为列,中国大豆产量为1400万吨,消费量也为1400万吨,基本上可以保证自给自足。而到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仍为1400万吨,消费量却为7000万吨,5600万吨大豆需求缺口必须通过进口获得。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豆进口迅速增长,到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消费的比重已经高达80%以上。2012年,中国进口了5838万吨的大豆,比上年增加1.5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从全球大豆交易来看,一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还微不足道;到20世纪最后两年,中国市场的份额才超过10%。然而,从那时以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中国市场的比重呈跨越性增长。现在,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60%都涌向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曾经占据世界产量90%的大豆王国,在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被美国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超越,并在过去15年里变成了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三)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特点及当前形势 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大豆的主要生产省份有: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和河北等省份。其中,黑龙江、吉林两省气候适宜,大豆的生产基础好,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供给省份。然而作为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却逐年缩减、幅度惊人:2010年6470万亩、2011年5193万亩、2012年不

浅谈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起源中国。是豆科植物中营养最丰富的。经常食用大豆可以预防很多疾病,例如绝经期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质酥松等症。因此,在今天大豆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市场需求量巨大。本文从大豆栽培的各个环节入手,提出加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方式和措施。 关键词: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病害防治 1、前言 大豆在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原产地中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异黄酮、磷脂、核算等营养物质。大豆常用来做一些豆制品,炼制食品油、经常食用大豆可以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降血脂的功效。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2、品种的选择 2.1 豆种子的品种很多,只有选择适当,才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类型和市场的需求进行选择,要选择抗病能力强,不带病虫还的品种。播种前要进行筛选,要将小粒、虫蛀粒和破瓣粒都筛选出来,这样才能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产量和工作效率。常见的大豆种子品种有;平豆2号、徐豆12、奇黄29、中黄13等、 2.2 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 如果是酸性土壤种植大豆,就要采用钼酸铵拌种,将每公斤大豆种子用钼酸铵1到1.5克配置成溶液喷洒在种子表面,阴干后即可种植。 3、合理施肥 要想保证作物的高产量,施肥也是种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大豆是需要肥料较多的植物。大豆的施肥要以经济有效为原则。必须要坚持配方施肥的原则,注意氮、麟、钾的配合使用。大豆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肥料也是不同的,大豆生长的初花期,在土壤肥力低得地方每公顷田间应施氮肥90-105千克,五氧化二磷60-90千克、氧化钾60-90千克,在肥力高的地势施氮肥60-75千克五氧化二磷120-150千克,氧化钾120-150千克。在花夹期间也可进行根外追肥的方法进行喷洒。

浅谈大豆的栽培技术

浅谈大豆的栽培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品种繁多,非常丰富。其中大豆种植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所占面积较大,范围较广。还是大豆原产国,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大豆也称之为黄豆,是豆荚类作物的总称,营养丰富,是良好的植物性蛋白的来源之一。主要用于榨油和豆制品加工,易消化,营养高,可以促进骨骼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基于这些特点,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重视大豆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使经济收入增加。本文通过阐述大豆发展历史,剖析大豆整个栽培过程简述大豆栽培技术要点,为大豆栽培提供参考。 标签:大豆;栽培技术;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营养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现代人在营养观念上的更新,对于植物性蛋白的需求程度要高于动物性蛋白。所以人们对豆制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并对豆制品的质量和选择上也越来越挑剔。 我国在大豆种植上可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史书上记载,我国大豆栽培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大豆是我国古老的榨油原料,种植范围遍布全国各地,有,“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的美称。也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现在,大豆的营养价值已经被人们充分认可,所以,为确保大豆质量,提高大豆产量进行了认真研究。本文简述了大豆栽培技术和要点,希望通过此文对读者和农民朋友有所帮助,并对大豆栽培技术有所了解。 1 种植技术 大豆的种植主要以夏季为主,会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地区地块等影响。在植株管理上,病虫草等危害会导致大豆产量低,所以在种植上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1 大豆种植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直接取决于大豆的选种,这一环节是大豆栽培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大豆栽培开始选种时,就要十分严格选择优质的大豆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并且,品种选好后要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播种。播种的时间要把握及时,不能出现过早、过晚的现象,第二,因地制宜,进行栽种。大豆的种植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品种也各不相同,要按当地气候环境、生态发展选择合适和合理的品种,第三,对于种子进行必要处理,种子选好后,要进行必要的晒种,拌药,对种子包衣等过程的处理,以增加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确保大豆质量和产量。 1.2 播种。大豆播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大豆播种前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整地工作。整地是播种大豆里面最很关键的环节,没有经过秋翻的地块要采取原垄卡种,秋翻未起垄地块采取平播后起垄或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