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汇总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汇总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文件编号: E0-89-3D -40-C4

整理人 尼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课

初中部分

学科说课课题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吴均《与朱元思书》八年级下册第23课韩愈《马说》

八年级下册第29课袁宏道《满井游记》

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 矩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19.1.2 矩形的判定八年级下册19.2.1 菱形的性质

英语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1 Section A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2 Section A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1 Section A

音乐1. 《凤阳花鼓》

2. 《音乐之声》

3. 《青春舞曲》

信息技术闽教版八年级上册活动四图像的合成

闽教版八年级下册活动二创建逐帧动画

闽教版八年级下册活动四创建路径动画和遮罩动画

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七年级下册《灯饰设计与制作》八年级下册《以行写神》

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中学生心理健康》1.七年级第九单元第一课《发现自我》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中学生心理健康》2.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我和父母“换”角色》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中学生心理健康》3.九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花开太早是一种美丽的错误》

体育田径:蹲踞式跳远——起跳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体操:技巧-肩肘倒立

思政七年级上册第三课让生命之花绽放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善于调控情绪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维护社会公平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常见的碱〉

书法1. 书法基本功简介

2. 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

3. 结构的基本原则

重要提示:每位参加测试对象须带齐3个课题的说课稿(每个课题须印一式五份说课稿)进入指定的考场。

小学部分

学科说课课题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称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认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美术湘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树快快长》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草丛中》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飞天畅想》

心理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一年级《夸夸你和我》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三年级《坚持就是胜利》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五年级《友谊与竞争》

体育人教版水平一:《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脚掌走》P48人教版水平二:《30米迎面穿梭接力跑》P45

人教版水平三:《肩肘倒立》P68

信息技术闽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文件》闽教版四年级下册《制作课程表》闽教版五年级下册《建立网页》

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打花巴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赶海的小姑娘》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保卫黄河》

英语闽教版(2013)四年级下册Unit 3 School Subjects Part A 闽教版(2013)四年级下册 Unit 6 Weather Part A

闽教版(2013)四年级上册 Unit 5 Daily Activities Part B

重要提示:每位参加测试对象须带齐3个课题的说课稿(每个课题须印一式五份说课稿)进入指定的考场。

幼儿园部分

重要提示:每位参加测试对象须带齐3个课题的说课稿(每个课题须印一式五份说课稿)进入指定的考场。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

第1课远古人类 一、选择题 1.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 B.个人力量小 C.不易获取食物 D.生产力水平低下 2.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古猿 3.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4.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5.(题文)下列图片说明此远古人类() ①掌握了钻孔技术②会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④懂得爱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我国最早的人类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中国古代的传说 D.中华文明的起源7.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会使用天然火和学会人工取火分别是什么人(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驱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9.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物 1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顶洞人对美已经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教师归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恭喜你们升入初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们听说过哪些历史故事呢?能说出几个中国皇帝的名字? 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的学习,那么什么是历史呢? 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历史 问: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分别解释一下“历”和“史”是什么意思? 答:历----过去的,经历的。史----现实,事情。 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历史呢? 答: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所谓历史,是指人类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俗说,就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确,历史既不能重复,也不能修改。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问: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答: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问: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今天有什么作用呢?

答: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的过错,以便于更好的发展。 总结:学习历史,一明了过去;二以史为鉴;三增强民族自豪感。 所谓“明了过去”,即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历史知识目标的范畴。 所谓“以史为鉴”即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 问:(出示9·18纪念碑图片)看到这幅图,大家有什么感受? 答:悲愤,屈辱。 问:那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答: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三)、如何学习历史 问:大家从哪些渠道接触过历史呢? 答: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历史书,历史古迹。 总结:1、阅读历史相关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 2、游览历史古迹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等,都存在一定的改编及扭曲历史的现象,在接收时需要进行甄别,不能一味迷信影视剧及小说。 问:同学们平时是如何进行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的? 答:上课听讲,做好笔记,及时背诵。 总结: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1)课前:先预习,做互动的知识预览。准备练习本。双色笔。 2)读:精读教材,分清内容。 3)记:两两结合,当堂背诵,相互检查。 4)写:做好课堂笔记(在课本上) :横线圆圈 序号①②…标题···的原因 5)讲:上课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巩固练习) 出示示例图,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如何进行历史的课堂学习。 【小结提升】 播放:“中国五千年历史人物剪辑”,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与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三个部分有着因果承接关系,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吸取秦王朝暴政,推行了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治,使得民生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而汉文帝、汉景帝继承了这一治国理念,继续休养生息,迎来了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秦王朝暴政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很容易从反方向上理解,只有与民休息才能长治久安。但是其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可能不是很清楚,因此,老师在这一方面,应注重设计,为学生们打开豁然开朗之门,更好的学习本课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的基本事实。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对比,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局面 教学难点: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西汉强盛的历史因素。 教学过程: 一、新课预习 1、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被称为汉高祖。 2、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回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又采取了轻徭薄赋减免地租、兵 役,注重农业生产,使社会局势安定下来。 3、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将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并重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二、新课导入 师:关于楚汉战争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刘邦和项羽极具戏剧性的逆转也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无数色彩,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几幅图片,为大家叙述楚汉战争的传奇? 鸿门宴楚汉之争霸王别姬刘邦称帝 生:开始刘邦和项羽一起起兵反抗秦朝,刘邦最先攻入咸阳,灭掉了秦朝。但是当时项羽却是最有实力的,于是项羽摆下鸿门宴,邀请刘邦赴宴,想在宴会上杀了刘邦,当时没有成功。之后,刘邦联合其他诸侯,一同讨伐项羽,最后项羽自刎乌江,刘邦成功当了皇帝,建立西汉。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项羽为什么会失败,而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呢?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只会屠杀,刘邦会收买人心。 师: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按照刘邦自己的理解,他能够重用人才,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 都能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项羽却不知道如何任用人才与治理国家,所以注定失败。 老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刘邦是消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 当时的中国,经过秦朝的暴政,又经过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刘邦又是 如何收拾旧山河的呢? 阅读材料,分析思考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做好教材分析,因此,我先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为初中中国古代史的开篇第一课,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一一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主要介绍了他们的样貌特征、生活状况,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教材叙述的内容与学生距离谣远且缺 乏生动的史实,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又必须吸引学生兴趣,否则以后的历史课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课学习内容涉及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知识较多,需要教师掌握好尺度。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接下来谈一下我对学情的认识。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历史的 13 岁的孩子,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历史知识充满了探求的揭望,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科学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思维能力需要逐步建立。面对这些孩子,教师必须时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由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距离学生非常谣远,人们对远古人类生活的认识主要取决于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发现,在教学中就应该大量运用考古实物的图片及其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想象画,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0课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大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 2. 洞穴里。距今大约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结成集体打猎、采集获取食物。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5.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3.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稻 、 粟 和 黍 均发现于中国。 4.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猪纹陶钵。 5.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7.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战役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人文初祖”是指黄帝和炎帝。

2.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禅让制实质上是原始民主推举制,推选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 3. 6.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主要诸侯国有: 5. 10.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1-10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6.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7.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③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①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 4:观念:有审美意识。社会组织: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使用陶器、使用磨制工具、聚落生活(定居);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熟读) 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熟读)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 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着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五、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11课)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第三子目: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讨论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解决 动脑筋 三、达标检测: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 道路被冲 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 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 (1) 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 “两个小队长”分别指谁? (3) 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 (4) 这个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四、重点点拨: 1、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一一《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 “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 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 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 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 3、 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 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 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 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水 平,教会其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 边 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 ④实行族诛 ⑤实行连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2 .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 ) A .阶级矛盾尖锐 C.人民生活痛苦 3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D .①②④⑤ A.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4 ?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 A.陈胜 5 ?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A.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攻占咸阳 6 .识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B .吴广 ) C .城濮之战 ) C .项羽 B .政局动荡不安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D ?马陵之战 D ?刘邦 B .巨鹿之战 D .西汉建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 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我们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执教人:塘边中学刘仲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秦的统一及为巩固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试评秦始皇措施所起作用,学会初步分析问题。 (2)通过对秦始皇本人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培养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及事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通过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展示图表等方法,达到调动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 (1)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具有进步意义。 (2)秦的统一及采取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3)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暴君。 教学重准点:秦的统一及所采取的巩固措施,正确简评秦始皇历史功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诱导温故知新 1、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家?其中秦国通过什么变法为实现统一进 一步创造条件? 2、预习课文: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 (2)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3)秦的疆域分别到达哪些地方? 二、新知学习 秦始皇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经过商鞅变法更加强大,秦赵长平之战是重要转折,秦王赢政 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自称皇帝。 2.为加强封建统治,皇帝总揽军玫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组织讨论“动脑筋”。(○1知人善任勇于担责○2为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起推动作用) 4.为显示皇帝高贵自称“朕”,命令为“诏”,臣民称之为“皇上、 陛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采取措施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各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差别很大,不利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1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秦朝政权。○2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大量焚烧各种书籍,坑杀460多名儒生,对古代文化造成严重摧残。(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北筑长城:(1)原因:安定边疆抵御匈奴。 (2)将原赵、魏、燕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这就是“万里长城”,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3)秦始皇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元朝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 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 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 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 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对西藏、台湾进行管辖?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的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在哪里 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

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含反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 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刘邦的《大风歌》 学生:朗诵 教师: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

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 生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 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展示: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将相出行乘坐的牛车 讨论:结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

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 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小结 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使学生了解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布置作业秦朝灭亡的原因?

汇总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文件编号: E0-89-3D -40-C4 整理人 尼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课

初中部分 学科说课课题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吴均《与朱元思书》八年级下册第23课韩愈《马说》 八年级下册第29课袁宏道《满井游记》 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 矩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19.1.2 矩形的判定八年级下册19.2.1 菱形的性质 英语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1 Section A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2 Section A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1 Section A 音乐1. 《凤阳花鼓》 2. 《音乐之声》 3. 《青春舞曲》 信息技术闽教版八年级上册活动四图像的合成 闽教版八年级下册活动二创建逐帧动画 闽教版八年级下册活动四创建路径动画和遮罩动画 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七年级下册《灯饰设计与制作》八年级下册《以行写神》 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中学生心理健康》1.七年级第九单元第一课《发现自我》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中学生心理健康》2.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我和父母“换”角色》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中学生心理健康》3.九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花开太早是一种美丽的错误》 体育田径:蹲踞式跳远——起跳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体操:技巧-肩肘倒立 思政七年级上册第三课让生命之花绽放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善于调控情绪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维护社会公平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华东师大版1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有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汉武帝是中国古代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知道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措施进行比较,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做认同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它是介绍中国古代哪个皇帝的历史事迹的? 学生:汉武帝。 教师: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刻画古代人物的,而我们这节课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学习新课: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汉武帝之所以能施展雄才伟略,是因为西汉初年的几位皇帝的统治为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政治保证。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刘邦建议”和“文景之治”的概况。 教师: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旧活跃,思想领域不统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为能更好的施展雄才伟略,他召集各地学者,询问治国方法。 让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学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投影介绍董仲舒的生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论:思想上大一统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的正统思想。但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出示西汉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七国之乱”和“金缕玉衣”资料,并介绍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汉武帝之前”两汉的诸侯王势力发展的如何? 学生:势力膨胀,生活奢侈,对皇权构成威胁。 教师:出现这种情况后,汉武帝是如何做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什么是推恩令?”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用图示法,进行复述讲解。 学生思考:“推恩令”实质是要干什么?(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这一法令与汉景帝时出现的“七国之乱”形成对比,而“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呢? 学生: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削弱了封国的势力。 3.强化监察制度 教师: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强化监察制度”。 投影提问:(1)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他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主要是加强对京师百官,皇族和郡国官吏的监察) 课堂小结: 结合所授内容总结:除了在思想文化上、政治上的措施外,汉武帝还在经济上推行新农具、新的耕作技术,兴修水利、改革币制;在军事上,打击匈奴等。他的政绩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国。但同时他出击匈奴,大肆征兵,也给人民带来了痛苦。无论怎样,汉武帝时期版图扩大,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稍峪九年制学校王润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焚书坑儒进行正确的评价,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本课概念多,在教学过程中把统一的主线抓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各个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是切实学好本课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1、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2、难点:对焚书坑儒。 处理方法:让学生从课本内容中筛选史料,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识记。 二、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 3、自主学习法:教师将教材内容适当整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到了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战争吗?(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

进攻。地处北方的燕国也意识到了秦国的威胁,而又无力阻止。在这种情况下,燕国想到了用刺杀秦王的办法来阻止秦军。燕太子丹为挽救燕国亡国之危,收买来自齐国的著名刺客荆轲,待为上宾,以良驹车骑,美食歌女尽量满足荆轲取乐,甚至杀自己心爱的千里马将马肝奉荆轲就食。秦军大举攻燕的危急时刻,荆轲奉太子丹之命使秦刺杀秦王。临行前,太子丹和部下一律穿白色孝服把荆轲送到易水岸边,荆轲悲歌道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而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被杀害。也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统一六国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秦王是如何扫平天下以及统一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课《秦王扫六合》。(板书:第10课秦王扫六合)(二)讲授新课 (1)秦的统一(板书:一、统一六国) 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板书:1.建立:公元前221年咸阳嬴政) 2.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嬴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统一全国呢?也就是说此时有哪些条件促使统一的出现?请根据课本56-57页以及地图册13页《秦灭六国》中秦灭六国的顺序, 分小组讨论。 (板书:统一的条件: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教师讲述:秦统一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乱,渴望统一。而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发生严重的矛盾,诸侯割据,相互之间戒备森严,关卡重重,交通受阻,货币不一,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统一符合了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另外,秦王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许多能干的人,而自己又能礼贤下士,这也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