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打印版)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2012年打印版)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2012年打印版)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2012年打印版)

第一章辅导员理论和制度沿革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有2000万人,按照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比例配备,初步估计,全国有10万名高校辅导员。数量如此众多的辅导员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有着清晰的定位,有着共同的职业认同,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

第一节辅导员概论

全国范围内,辅导员们对自身角色有着不同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辅导员是由党委委派的高校基层政治工作承担者,因此,核心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政治工作,确保大学生成长的政治方向。

◎辅导员主要是班级的管理者,负责班级的大小事务,主要通过管理育人。

◎辅导员是德育教师,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学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辅导员工作是服务性的,为学生成长成材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主要通过服务育人。第一种观点主要是从我国辅导员制度的逻辑起点为依据,最初我国的辅导员制度正是产生于思想政治工作。第二种观点主要依据的是,辅导员是对班级负责的人员,因此他的存在是就是为了“打理”班级这种教学组织。第三种观点的依据是大学生德育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负责对学生和班级开展德育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第四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辅导员主要从事辅导咨询工作,他们主要通过对学生提供辅导咨询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需要开展学生管理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什么是辅导员

1.政治辅导员的权威释义

1995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学生政治辅导员”的解释是“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989年8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思想政治教育辞典》对政治辅导员的素质和任务则作出了更具体的说明:“政治辅导员:高校党组织派到各年级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一般一百二十名学生中配备一名政治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拔政治觉悟高,作风正派,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政治工作能力,热爱学生工作,有朝气,有干劲,年龄较轻,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干部和高年级的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担任(兼职)。政治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现和培养学生骨干,配合党团组织做好发展工作;参与和执行学生的奖惩。”

2.官方最新的诠释

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十六号文件,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套文件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目前辅导员集高校德育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成长指导顾问几个角色于一身。

3.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辅导员(counsellor)欧美、日本等国的大学普遍存在着“counsellor”这一角色,他们多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学生事务工作者,对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咨询(counseling)服务。“counseling”一词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一般被翻译为“辅导”、“咨商”,在香港地区,相关的专业人士也都使用“辅导”的译法。因此,在港台地区从事辅导工作的人都被称作辅导员。

如此一来,我国大陆地区的辅导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辅导员便产生了概念上的冲突。前者主要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学生事务的工作,一名辅导员必须对一个班级或者楼负责。后者则无需对任何学生实体负责,而是专心致志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提供各类辅导咨询服务。我们认为,两者的工作本质上都是高等教育规律的要求,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辅导,是全面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翻译的角度来说“辅导员”和“counsellor”可以说是对等的。

二、辅导员的产生和发展1.发达国家和地区辅导员的产生和发展美国的辅导员制度至今约100年的历史。从美国辅导员协会(ASCA)对辅导员工作的解释来看,之所以需要辅导员,是因为辅导咨询这种处于教学外围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当教学、课程、硬件、管理等高等教育环节越来越完善的时候,一些外围的改革却跟不上,这些外围的工作包括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等。由此可见,美国的辅导员是随着高校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辅导顾问工作诉求的时候才产生的。

1908年,美国心理学家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第一家辅导中心,专门辅导青年去认识自己的志向、能力和兴趣以便寻求合适的工作。这项服务在美国大受欢迎,帕森斯也因此被称为“辅导之父”。与此同时,美国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辅导的发展。辅导运动在美国各地兴起,学校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设立了心理辅导的学科,并且也开始由学校的任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职业辅导,最初任课教师的兼职辅导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经验性谈话上。后来,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欧美各国高校都建立了完整的辅导体系,辅导工作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获得了与学术教育相对等的地位。各高校设置“学生人事服务处”或者“心理辅导中心”,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测评、咨询服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辅导工作的目标逐渐从矫正和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辅导的内容也逐渐从纯心理领域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生涯发展拓展,辅导的本质也就从心理工作转变为一项学校育人工作了。

2.我国辅导员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已经有50多年历史。政治辅导员最为本职的工作是政治工作,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但与此同时,政治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包括学生的毕业分配工作、在校的生活、学生干部的培养等内容。这体现了辅导员角色并未脱离学生事务管理的客观规律来进行,也决定了我国辅导员早期的工作的管理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事务的拓展,各方面对辅导员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辅导员的工作属性也开始由单纯的管理工作向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拓展,这使得辅导员工作成为了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扩招,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逐渐被各高校所重视。学校开始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职业发展中心”等组织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高校辅导员的职能也开始向这些方面拓展。学校层面的心理和职业服务机构开始注意对辅导员的培训,使辅导员拥有一定的心理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知识,配合他们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于是,我国的辅导员逐渐发展为思想政治育人和管理、服务育人的复合角色。

三、理解我国的辅导员角色

我国高校辅导员在理解上至少有六种思路。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二是班级学生事务服务者,三是德育教师,四是辅导咨询顾问,五是班级(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六是国家和地方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正是由于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上的复杂性,很多辅导员在逻辑上都很难辨别清楚自己的职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辅导员能扮演好班级学生事务工作者和班级领导者、管理者的角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德育教师和辅导咨询顾问的角色则扮演得不够好。另外,只有极少数重点高校的辅导员认同辅导员制度是培养国家、地方和高校自身后备干部的重要手段。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并使其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这个角色是最初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思路的延续,是党和国家加强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和确保学生培养政治方向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全国范围内许多高校都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培养点,这体现了我国对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重视。国家和地方都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会,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前沿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方向和向导。十六号文件明确规定:“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2.班级(楼)学生事务服务者班级学生事务服务,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学生事务性工作职责的履行,是我国高校班级授课制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辅导员也承担了部分教学辅助性工作。班级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15—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描述。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教育不断普及;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就逐步发展为t8.19世纪欧美各国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我国最早的班级诞生于清朝末年的京师同文馆,并没立“正提调”、“副提调”等专职人员,管理班级,辅助教学。由此可见,班级这种组织形式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才产生和发展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在实行完全学分制后,就不存在班级这样的组织了。不过,班级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组织既然存在,所产生的事务就需要人来完成,辅导员作为管理学生事务的人员自然当仁不让。随着国内高校对学分制的尝试和改革,以及学生生活园区的发展,有不少高校开始通过楼来对学生进行管理,突破了班级的界限。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辅导员所带人数增多,学生事务的工作量也逐步增大,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其事务性一般包括:提醒和检查学生注册、通知学生相关事务、检查寝室卫生、繁琐的签字工作、配合教务员和任课教师的工作、学生违纪时的出席教导、组织班级评奖评优工作等,这些工作占据辅导员工作时间比例太高,于是形成了辅导员工作事务化的倾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辅导员应当提高处理学生事务的技能技巧,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当鼓励学生,通过班级学生自治,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完成更多的事务性工作。

3.德育教师

我国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教师,必须将德育工作作为超越普通学生事务的工作来对待。十六号文件指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人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高校都普遍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道德教育贯穿到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中去,所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承担起一定的育人责任。大学生道德教育也是青年研究和高校学生事务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民的道德教育比其他国家更为重视。从2001年,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了道德教育的内涵所在。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引导大学生深刻学习和领会《纲要》的主要精神,并且引导他们实践《纲要》提出来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其次,辅导员要明确自己作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做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配合学校、联系家庭、互动社会,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体化。辅导员作为对班级负责的德育教师,要认识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在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全校的德育工作中,学校承担联络各方的责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则必须由辅导员承担起推动各方互动,

形成班级层面的德育开放系统的责任。

4.辅导咨询顾问

我国辅导员制度建立之初就期望辅导员承担起大学生“政治领路人”的角色,即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政治上的导师。辅导员通过政治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通过考察、建议和道德评定,对学生的就业分配产生重大的影响。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种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咨询和顾问的作用。

在经历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后,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辅导,并且开始通过学校层面机构的推动,发动院系辅导员参与到这些辅导工作中来。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对辅导员的主要期望,还是希望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班级的稳定,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的稳定。因此,从目前来看,辅导咨询顾问的角色认同主要产生于辅导员自身。有相当多的辅导员从承担工作开始,就将帮助学生成长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职业发展问题给出适当的建议,做好辅导,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辅导员在对自己进行人生规划的时候,希望自己在经过几年的工作以后,成为专职的心理辅导员或者职业辅导员。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自身开始注重考察国外学生事务工作状况,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对我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认同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5.班级(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我国的辅导员与国外辅导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我们的辅导员必须对一个特定的班级负责,而他们只需做好学校层面的工作就行,这个差别源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体制与其他国家的差别。班级作为学校基层的一个教学单位,楼作为高校学生的住宿单位,是高校的细胞,学校对班级和楼都具有行政管理的权力,带班或驻楼的辅导员就是代表学校和院系对班级或者楼进行管理的人员。因此,辅导员是班级或者楼的管理者,他向班级或者楼传达学校的指令,并且确保这些指令的实施。

与此同时,班级和楼又都是高校学生在基层的自治组织,它们有着自身的组织目标,也有着自身的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辅导员在其中不仅发挥着管理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引领组织目标的设定,影响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的设立和变化,并通过指导班级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达到育人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辅导员不仅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还是班级的领导者。

6.国家、地方和高校自身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

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经验,也是高校为自身培养党政后备干部,并为国家和地方输送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不少高校的辅导员制度都培养了符合自己学校需要的高质量干部人才,也向高校所在地方政府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不少甚至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1963年,在总结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在一次党员干部学习会上说:“政治辅导员制度不仅是我们培养学校党政骨干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学校为国家培养党政干部的有效途径,将来在清华的毕业生中会出现一批部长、省委书记。”事实证明,从清华大学的辅导员队伍中,走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走出了许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这是因为,辅导员工作岗位的特性要求从业人员政治素质过硬,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很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丰富的知识积淀,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优秀的辅导员必然是素质全面的人。重点大学的学生辅导员更是面临着如何教育、领导和管理未来社会栋梁之才的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设置既是高等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和高校培养干部人才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还没有获得与学术事务相对等的权力。但是,高等教育的规律表明,育人工作仅仅靠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表明,在对学生的培养的过程中,以辅导工作为核心的学生事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十多年来,辅导员队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

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生活、生涯等方面的专业辅导在高等教育中必然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的辅导员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第二节我国辅导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辅导员制度的产生

1952年,经过全国各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高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同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规定要在高等学校设立政治工作机构,在学生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带领学生进行政治学习。上世纪50年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青年团团委具体指导下进行的。许多团干部本身就是政治辅导员,一身二任。

1953年,清华大学向高教部、人事部请示设立学生政治辅导员,我国的辅导员制度最早也就在清华大学出现。他们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是:在教师和学生中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保证。而学生辅导员正是这样一支非常重要的工作队伍,它保证了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导。清华的学生辅导员一般由品学兼优,又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这部分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能够参与实际的校园管理,他们有着很高的工作热情,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管理学生事务。因此这种制度一方面能够保证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这部分学生既进行专业学习又参与社会工作,政治素养又高,具备了党政干部的基本素质。因此,当今中国各级党政机构中有不少的领导人出自清华并非偶然。这种制度后来就在全国各大高校中进行推广了。

二、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和变化

1.六十年代的短期发展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暂时受挫

1961年,经中央庐山工作会议讨论,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该条例明确指出:“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在中共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在高等学校设置专职政治辅导员,这是第一次。

1964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高等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立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报告提出,在高等教育部和直属高校设立政治部.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高等学校建立政治部的试点学校。同时提出在二、三年级内配齐班级的政治工作干部。其编制为平均每100名学生至少配备1人;干部来源主要从高校毕业生中选留解决。

1965年3月1日,高等教育部政治部通知各直属高校迅速建立政治部,并大力充实政治工作队伍.并且对编制、干部来源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同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该条例对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和学生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又作出了明确规定。至此,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政治辅导员制度。

“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夺权和整人的工具,这严重破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声誉,这个时期政治辅导员遭到批判,政治辅导员制度也被取消。

2.八十年代的恢复和发展

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恢复了统一高考制度。教育部起草修改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挑选政治觉悟高,作风正派,联系群众,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定期轮换。政治辅导员一般半脱产,既做思想政治工作,又担任业务工作。”“文化大革命”前的辅导员由于多种原因,大多已经转岗,新选拔的政治辅导员多数是青年教师,由于是半脱产,还要考虑本身的业务工作,考虑自身教师职称的晋升,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各自业务工作上,而不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非常不利的一面。

1980年,报据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教育部与团中央共同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一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政治工作队伍。不仅专职、兼职的政工干部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教师特别是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也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文件提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或班主任制度。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他们既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任一部分教学任务。学校领导要从政治上和业务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落实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同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政治工作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的一部分,又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他们和教学人员一样,都是办好高等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求各校党委在看文件和听报告方面给予照顾,对政治辅导员评定教师职称和福利待遇问题也作了相应规定。

1981年7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中又进一步提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支又红又专、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队伍。要选拔政治觉悟高、作风好,具有一定思想理论水平、政治工作能力的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于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第一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辅导员,可按一百二十名左右学生配备一名。”并提出:“中青年教师要积极承担并努力做好班主任或兼职政治辅导员工作。要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绩,列为教师考核、晋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师兼任辅导员期间,要保证有一半左右时间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期满后给予一年左右的脱产进修时间。兼任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教师、干部,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岗位津贴。”同时对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半脱产担任政治辅导员的人员,规定“任期一般两年,边学习,边工作,学习时间可以延长一年。任职期间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费。毕业年限、工龄按同届学生计算。毕业后不再有见习期,可以留校,也可以另行分配工作。”

1983年,教育部回顾了建国以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肯定工作成果的同时,指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大力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数量不足、思想不稳、后继乏人,思想和业务水平也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强队伍建设。因此,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用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第二学位生和研究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1984年,在南开大学等12所院校开始招收本科生,在清华大学等7所院校招收第二学位生,进行考试,并摸索办学经验。到1986年,全国已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三十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思想政治专业。相当一部分政治辅导员和共青团团委、团总支骨干修凑该专业,毕业后返回高校,成为学生思想政治队伍的生力军。

1986年5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做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对学生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学生中有不少人缺乏远大理想,学习不努力,个人主义严重,极少数人盲目崇拜国外,向往资产阶级自由化。《决定》针对高校从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方面明确指出:“从高等学校长远建设出发,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和理论家。除了积极提高现有人员水平外,要抓紧选拔培养新的人才。今后选拔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当选拔那些政治品质好,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策水平、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的人。因此,一定要舍得将一些优秀教师、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选拔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要求尽量配齐班级的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指导教师。这类人员,少量是专职的,原则上是专职的。兼职的实行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肩挑,定期轮换。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可以回去搞业务工作,有的经过工作的锻炼,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继续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德才兼备的党政干部。该文件对政治辅导员的选拔、培养、使用和今后发展方向作出明确的规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同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还发出《选拔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通知》、《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来源。

198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求各高校重视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建立兼职班主任和导师制,形成一支少数专职、多数兼职、专兼结合的学生辅导员队伍。教育部依据此文件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具体规划了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原则、素质要求、岗位培训、职称评定、严格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新世纪的高度重视和规范性发展

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谈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时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所有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做。同时,又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这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去做。”

同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申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文件指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系学校专职从事和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包括学校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党总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政治辅导员等。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该承担‘两课’或其他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是指从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党员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中选拔配备的半脱产学生班主任、导师或学生政治辅导员。他们一边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学习,一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任期一般为40年;兼职学生政治辅导员任期一般为2—4年。”“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职攻读研究生,应纳入学校专任教师培训计划,按专任教师培训同等待遇。…‘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时,也应结合他们的特点和需要,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在各自原有的学科专业上不断发展。”

2004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十六号文件。文件全面指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其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作为十六号文件的配套文件中的一个。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配备方面,文件规定:“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高校稳定。”文件还特别提出了要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

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解决好评聘教师职务问题和职称评定问题,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发展问题,完善评优奖励制度等。

三、我国辅导员制度现状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经历了五十多年历史的发展,全国各地各高校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积累了相当多丰富的经验。各省的思想教育理论研究会和高校学生工作部(处)也通过一些研究项目的开展或者辅导员论文征集等活动促进了辅导员理论研究的迸展,积累了一部分研究成果。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辅导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我国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定位

我国的学生辅导员一般情况下接受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和院系的双重领导,辅导员的职责也就对应的包括两大块,一块是接受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在管理方面则包括稳定工作、奖学金管理、学生队伍建设、日常班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职业方面的辅导等。另一块则是接受院系的领导,协助院系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性工作。

2.我国辅导员的专业化状况

我国的辅导员在过去的五十年中还并没有出现专业化、分工很细的分类,统称思想政治辅导员,并且从业人员以兼职青年教师、研究生居多。在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变革、学生心理问题严重、职业发展成为高校热点问题的大背景下,有些高校在学校层面或者院系层面开始设专职人员负责相关事宜,但非常规范的专业辅导员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出现。一般意义上的高校辅导员包括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青年教师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助管兼职辅导员和高年级学长辅导员几种类别。各地、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辅导员的组成情况会有所不同。浙江省在这两年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建设的背景下大大提升了全职辅导员的数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则采取了人才培养与辅导员用人相结合的制度。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辅导员专业化还没有真正开始,辅导员还未形成自身的核心业务,从业人员也相当不稳定。部分青年教师在学校的安排下不得不从事辅导员工作;许多应聘专职辅导的人希望以辅导员岗位为跳板向学术方向或党政管理方向发展。

3.我国辅导员工作的运行机制

在我国高校中,每一个班级必须配备一名辅导员来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从形式上来看辅导员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所主管的学生工作部来进行管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事实上学生工作的重心是在院系,各院系都会设立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支部)副书记和副院长(系主任),下设班(年)级辅导员。一般情况下,每周在学校层面会有一次学生工作例会,由学校层面党委副书记、相关部处和院系总支副书记(学生工作负责人)共同出席,上传下达相关学生工作事宜。会后,院系层面也会安排一次学生工作例会,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分团委书记等人共同出席。会议根据学校学生工作例会精神和院系安排对辅导员进行工作布置,并汇总基层情况。因此,我国辅导员是按照班(年)级为单位开展工作的,学校的学生工作开展主要通过学校和学院两级学生工作例会抓辅导员队伍。

4.我国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方式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则是管制性的,辅导员必须对一个班级(生活园区的楼)实体负责,工作的重心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尽管我国的辅导员一般情况下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具有比较高的责任感,也比较热情。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稳定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搞好一个班级的工作,辅导员除了自己的努力工作以外,还要依赖班级的学生队伍.,因此,学生队伍建设也成为了我国辅导员所特有的工作内容。总的说来,我国辅导员是一个班(年)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他们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保证班级稳定.管理

班级日常事务,为学生服务都是通过班(年)级的学生干部进行的。过去计划经济下,辅导员在毕业分配、评奖评优、学生评价等方面,享有分配型的权力,这种分配型权力可以激励学生干部为学生工作而努力。今天这种分配型权力随着社会的改革已经削弱很多。不过,我们的辅导员还是可以将奖学金、评优、出国、出境交流等机会作为调节杠杆来抓学生队伍。这种管理和领导式的工作方式会衍生出一定的不公平,学生干部跟普通学生相比在获取学校资源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4.我国辅导员工作的效果评估

我国辅导员职责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几大块内容。从工作效果方面来看,管理和服务两大块内容能够在辅导员的领导和管理之下比较好地完成。具体的表现在,我国高校稳定、犯罪率低、学风比较好、积极向上的学生活动丰富、有良好的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学生毕业率比较高等等。这些都得益于我国高校党委的有效领导,强有力的管理体制,辅导员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以及细致全面的工作。不过,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应属于辅导员最重要职责的工作做得并不到位,社会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党员积极分子工作等等都有流于形式,甚至被忽视的倾向。第二,我们在心理辅导、职业辅导这些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起步比较晚,工作人员和辅导内容方面都还没有到位。

四、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方向

从辅导员制度的现状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改革,以及西方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辅导员制度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后,面临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辅导员的选聘和配备

辅导员的选聘和配备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从宏观上看,辅导员在全国范围的总量问题,与之相关联的是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状况。二是从微观上看,高校在辅导员选聘应当如何进行,与之相关联的是各高校自身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及高校辅导员岗位对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要求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高校无法做到1:200的比例配备,部分高校甚至比例达到1:500。历史上,国家对辅导员和学生比例的要求有过三次,第一次是1964年要求的1:100,第二次是1981年要求的1:120,第三次是2005年要求的1:200。在早期,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少,辅导员的配备不成问题,但随着学生扩招,如果继续维持1:100左右的比例,高校的成本就会过高,众多辅导员的出路也会成为问题,因此最新的1-200,是一个综合考虑了方方面面因素的规定。从微观上来看,辅导员的选聘和配备应当基于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察,择优录取,而不应当局限于从本院系的毕业生当中留任。

2、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也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专业化的前提是改变所有学生事务块状集中于班级由一个辅导员完全负责的现状,应当将德育、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生贷款和资助等专业化的学生事务集中到学校层面上,选拔专业化的辅导员来承担。带班和住楼辅导员则主要承担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将建立在辅导员专业和职能分类的基础之上。

3、辅导员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我国的辅导员队伍培训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大部分情况下由年长辅导员对年轻辅导员的传、帮、带,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位、第二学位和专业硕

士培养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培养,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家化的重要途径。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与辅导员职业对口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很少从事辅导员工作。大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却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又仍旧留恋自己的原专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大多毕业于专门的辅导学专业、辅导与咨商专业、教育学专业或者咨询心理学专业。我们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专业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的挂钩。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着重提出了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由此可见,我国辅导员的培养上将向专业学位培养方向发展,在培训机制方面则将会形成科学的培训体系。

4、辅导员横向流动机制的形成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评价系统主要局限在高校内部,各有各的具体做法,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在辅导员横向流动的过程中,高校作为接受方缺乏客观的参考依据。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专门的高校学生人事协会或者辅导员协会对学生事务工作者进行相关的能力素质认证,在全国或者整个地区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评价标准,这促进了最优秀的辅导员能够在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范围内涌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实现了辅导员的跨学校和跨地区流动。我国辅导员也已经在高校层面或者网络论坛上形成了一部分非正式组织,这有可能在将来发展成为辅导员行业协会。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工作者的跨地区和跨学校的横向流动也必然是我国辅导员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

第三节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状况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和发展与西方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发展紧密相连,学生事务工作的变迁直接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经过了长期的争论,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中,逐渐在高校中获得了与学术事务近乎对等的地位,在实践层面上,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高校发展和学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心理学、管理科学等理论对学生事务理论的丰富,高校学生事务理论也逐渐拥有了非常深厚的理论根基,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工作理念变迁

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并非随着高等教育的诞生而诞生,例如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36年——哈佛学院的诞生,但是最初对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并不加以区分,而是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才开始逐渐独立出来。随着学生事务工作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业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念也逐渐形成,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迁,大致上经过了“替代父母”、“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几种理念的变化和发展。

1、替代父母

在高等学校、学生宿舍和班级等教育制度建立之前,对年轻人的教育便落在家庭身上,父母对子女进行严格的宗教、知识和人格方面的教育。当这些制度逐渐建立起来,高等学校就开始对学生通过标准化的教育,培育国家公民。欧美国家学生事务最初的历史渊源正是“替代父母制”,即学校代替学生的父母行使管教的责任,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都承担着对学生在校的活动加以管教、约束的责任。学校对学生通过精神、肉体和经济手段惩罚违纪行为。在欧美早期大学中,多采取住宿制,学生宿舍集住宿、文化活动、宗教活动为一体,宿舍兼有宿舍、教室、教堂和图书馆等多种功能。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既教授文化知识,也管束学生,指导学生的生活。学校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和学识的全面提高,对学生实施严格的纪律约束。一直到19世纪的早期,学校仍然一直采取这样一种模式。

2.学生人事工作

进入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开始飞速发展,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

这个时期学生事务管理真正从学校的学术事务中分类出来。随着学生事务工作获得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它逐渐被认为是对学生从入校至离校所有事务性工作的管理,类似于各类社会组织中的人事工作,因此这个阶段学生事务工作的核心是做好学生人事工作。包括招生、注册、学生权利、食宿、资助、纪律、激励学习、奖赏和处罚、学生活动、学生离校手续等内容,这与大学的人事部门对教师的招聘、教师权利和义务、薪酬、福利、激励、奖励与处分、退休和离职等工作是相类似的。从20世纪初开始,许多学生咨询、学生服务和学生管理的工作岗位逐渐在高校中,学生事务工作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3、学生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一些经济理念对高校的冲击,“二战”以来,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一种买方和卖方的关系。高校为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学生则从高校一方购买高等教育服务。这个时期,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逐渐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学生人数增长速度放慢,而高校仍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都希望通过良好的学生服务吸引学生到学校就读,并逐渐形成了“学生消费者第一”的观念。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开始注重学生的需要,并努力保证学生的利益不受损害。于是,高校开始为学生提供环境适应、学习辅导、生活服务、心理辅导、医疗健康、社会资助、职业发展等各种各样的良好服务。于是“学服务”成为了支撑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理念。

5.学生发展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心里测验就已经开始在欧美社会中流行起来。在高校中,各种智力测验、职业倾向性测验开始由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学生实施和解释。随着五六十年代心理科学的大发展,建立在咨询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学生发展理论”兴盛起来,它要求学生事务人员运用人的发展理论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观点很快被欧美多数高校接受。此前,从历史上一直沿革下来的“替代父母”式的学生事务观已经彻底被高校所摒弃。因此,欧美高校普遍将工作的重心从学生事务管理转向了辅导咨询服务,各高校均十分重视通过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达到辅导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六七十年代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潮,让大学生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高校开始从学术上进行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推出了“明日高等教育工程”,“学生发展”被定义为:“人的发展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它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能够掌握越来越复杂的发展任务,达到自我实现和自身的独立。”学生发展理论认为大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有权选择自己受教育的内容,学校则主要扮演帮助大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角色,这种理念至今仍然主导着欧美高校学生事务工作。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的专业化发展

西方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大学,早期的学生事务包括:食宿、大学师生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过渡喧闹和异常行为、对学生的资助、学生的法律权利以及大学生在大学管理中的角色,这些学生事务内容大多一直沿革至今。那时候,欧美高校的校长和全体教职员承担了学生教育的主要职责。随着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高校行政角色也不断分化。在欧美高校中,先后出现了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教务长、宿舍部主任、入学指导长等行政角色,它们的出现使教师摆脱了事务性工作的缠绕,可以专注于搞好教学科研工作。与我国学生工作职能相对比较笼统,缺乏专业性相比,欧美国家学生事务高度专业化,不仅分工细化明确,从业人员也都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员。

1、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学生的管理高度专业化。它们不像我国高校,在院系层面把学生分为班级,再通过辅导员对班级的负责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而仅在学校层面上有少量专职的学生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往往都是高校学生事务相关的专业毕业,具有很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与少量专业人员相匹配的是规范性的制度,在欧美国家从国家层面的行业协会,到高校自身,都有许多规范性的文本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由学校制订详尽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流程来实现学生管理。

早在1937年,美国教育总署就发布了《学生人事宣言》,确立了以形成“完人”为主要目标的学生事务管理。1987年,美国“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发布了《学生事务观》,重申了学生事务的宗旨——提高和支持院校的教学使命,通过鼓励创新精神并确定行为界线,促进共同理想,维护个人权利,鼓励独立思考和学生的联合行动。另外,《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伦理标准》、《学生事务应用手册》、《1969年应急保险学生贷款法》等规范性文件,都对形成稳定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法国和德国的学生非学术性事务管理主要交给社会化的机构来完成,高校自身成立联络办公室与社会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日本则有专门的《关于大学生管理的临时措施法》。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在学生入学初就会发给学生一本内容详尽的《学生手册》和《学生组织手册》,这是两本专业化水平相当高的手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事务和规定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所有的学生权利、学生办事流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日本大学的学生部还通过制定一些规则与纪律对学生的校园行为进行限制。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也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通过专业性的制度来实现高效的管理。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以规范的制度性管理和少量专业化人员管理相配合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把许多教育内容融人制定的准则当中,如“常用语言行动的社会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准则”、“对领导和政府抱有的态度”、“有关财产的社会准则”、“与学生有关的社会准则”、“有关文化的社会准则”、“与学生有关的社会准则”等,严格执行健全的法规和准则,使学生工作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2.学生服务专业化

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服务是以学生的辅导和咨询服务为核心的。辅导咨询服务工作在欧美国家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是指通过各方面的咨询以及相关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以利于及早成才。在美国,大学生咨询机构一般称作咨询部或者学习中心;加拿大各大学咨询机构一般叫做学生顾问处。欧美咨询服务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等各个方面,在学校内部都已经形成了专门的辅导咨询服务体系。其中大部分从事辅导咨询服务工作的人员被称作辅导员。在日本、港台地区的高校中也都有专门的辅导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为学生发展服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辅导员分类非常细,既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心理辅导员提供个体或者团体的咨询服务和心理治疗,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必要时,可以采取催眠治疗和放松治疗;职业辅导员主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个人能力情况、社交情况和个性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学习辅导员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领域的各种技巧,比如说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掌握学习方法、应试策略等等。生活辅导员则是综合应用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成果对学生的生活提供咨询。这些辅导员许多都是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并且通过美国学生人事协会和辅导员协会的一些培训和考试。这些辅导员,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广受学生的尊重,被学生认为是“专业人员”。美国的高校中也非常普遍地聘用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来担任学习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生活辅导员。这些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能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非常有针对性的辅导,利用他们的经历和热情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服务。即使是这些学生也都要经过相对专业化的培训,才能够从事相关工作。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通过学校牵头,逐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学生辅导工作一般由辅导主任、辅导员、教师、学校社会工作者分工协作来承担。由于辅导员人数与全体学生比例悬殊,一般在1:3000—1:5000左右,因此学校就对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将他们补充进辅导网络中来。“替代父母制”下高校承担学生保护人的角色也并没有彻底被否定,当学生出现暴力倾向、吸毒成瘾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和学生仍然希望学校能够肩负起保护学生的责任,只是肩负这种责任的方法从原来的教鞭、校规的硬性管理,转为了专业的辅导员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这也得益于咨询心理学和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在欧美高校的发展和普及。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的机构与人员

1.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工作机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办学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很多高校的在校学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但是专门的学生管理人员却很少。如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学生近2万人,仅有学生工作人员44名(其中还包括咨询服务专家)。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是独立设置的,而不再隶属于学术事务管理的部门,并在学校高层领导中设有学生工作负责人。欧美国家公立大学一般都设有与学术副校长和财务副校长并列的专司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组织机构根据职能的设置,分工细致,针对性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机构一般包括:健康服务中心、住宿办公室、财政资助办公室、辅导中心、学生申诉中心等部门。德国的“大学生事务局”、法国的“学生服务中心”是校外机构,企业化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都设有专门的食宿、就业和文化相关的部门。日本则通过分别设立负责学生入学考试、留学生事务、教务、就业、学生活动、保健等工作的部门。在北欧和西欧部分国家,不少学生服务是由学生建立合作性的公司,来提供住宿、健康、心理咨询、餐饮等服务。我国港台地区的学生事务机构设置受西方发达国家影响比较大。香港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处的机构设置高度专业化、规范化,学生事务处职能分散而且专业化,按照各种服务的种类加以组合,直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工作。学生事务处下设四个部:辅导部、学生设施部、体育部和行政部。台湾地区学生事务由教务处和学生事务处(简称学务处)进行管理,教务处只管学生课堂,其他的学生事务如助学金评定、工读活动组织、意外伤害处理、心理咨询、就业辅导、社团管理、餐厅竞标等都由学生事务处管理。

2.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工作队伍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对学生事务工作队伍素质要求很高,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大都经过专业培训。从学科方面来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等学科。在美国各州都有一所大学设有高等教育行政专业,开设有《后少年期心理》、《集体发展》、《咨询工作中的测试使用》、《大学生咨询工作实习》、《家庭关系心理学》、《精神卫生》、《学生人事管理教程》、《大学集体活动》、《学生宿舍大厅管理》、《大学组织及行政》等一系列课程。这个专业主要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大学或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训导长、男生部主任、女生部主任、学生顾问、辅导员等。从70年代起,美国的一些大学还增设了学生事务方面的博士点,培养学生工作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博士生的教学计划中,90%的课程为应用性的,如《校园与社会》、《美国高校的学生》、《学生人事工作》、《学习环境》等。

美国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专业辅导人员的培训标准和作用的全国性文件。在大学里开设了辅导咨询的专业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基础知识课,还要学习辅导的原理与方法、测验和评估方法、辅导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

我国港台地区也都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学生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多数为硕士以上学历,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等专业知识背景。而且,学生工作者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大多能够成为某一方面的学者或者专家。这种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于学生事务的工作专业水平提升,对学生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都是一种保证。

四、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工作体制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一般实行一级管理体制和条状运行机制,即学生事务管理是学校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学院和系一级没有学生事务方面的职能,不设学生工作机构。一般在学校层面专业化地设立各种学生管理和服务的机构,根据分工由各个办公室直接面对学生和学生组织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1.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体制

美国联邦层面的学生人事协会和辅导员协会通过一些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和职业伦理标准对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并不进行直接的管理。在学校层面上管理部门直接面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而在各高校,如对宿舍区的管理,由学生事务处下属的宿舍部来具体执行,院系不承担管理职能和管理责任。校层面的服务工作也直接面向学生,如辅导员是通过预

约制度来进行管理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可以向辅导中心(Learning Centre)提出预约。辅导中心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进行个体辅导或者团体辅导。比如说,在新生入学后有若干人向辅导中心预约上课、记笔记方面的辅导,辅导中心就会针对这些学生安排一次团体辅导;学生需要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就会安排一次个体的心理辅导。

2.欧洲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体制

法国和德国的学生事务则分为两大块,高校负责学生学习事务的管理,学生服务性的事务则由专门的校外机构负责。法国的学生服务由自治化的“学生服务中心”负责,并向设立在巴黎代表政府的全国学生服务中心主任汇报。德国的学生工作则属于州教育部的责任,高校内部设立一个独立的办公室来指导学生的服务。比利时、荷兰等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与美国相似,都是学校层面的一级管理和条状运行,由学生服务主任或者学生处处长分管学校的学生工作,面向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

3.港台地区学生事务工作体制

港澳台地区的学生事务也实行一级管理的模式,由学校层面的学生工作部门直接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院系只有教师兼职从事学生事务的联络工作。不仅管理与内地基本相同的各类学生事务,还统筹管理体育、宿舍、食堂、保健等方面的工作,学生事务处成为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的惟一学生事务机构。从机构设置上来看,没有条块上的分割,也没有与其他部门功能上的交叉,职能、职位、权利和责任高度统一,因此,学生事务工作的机构的运作效率非常高。

4.学生自我管理与学生事务工作

此外,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非常重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也比较重视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高校层面一般都有学生活动办公室、学生组织指导办公室一类的机构,这些机构通过提供意见、提供经费、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并且学校鼓励学生创办各种实体,自负盈亏,使之成为不依赖学校拨款的组织。高校注重学生自主权,注重平等、双向的管理。不少高校都给与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和管理的机会。美国高校的学校评议会以教授为主,但也吸收学生参加,并且学生代表人数不断增加;法国校务委员会学生代表占20—25%;德国高校中全力最高的机构是大小评议会,学生可以参加小小评议会,决定学校的重大问题。虽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和我国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在内容上还具有不相同的地方。但从工作范围上来说,我国辅导员工作可以理解为是将他们所有的学生事务工作在班级上形成一个块,由一个辅导员负责。这对人员要求更高。因此,广泛了解国外学生事务工作的状况对我国的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辅导员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在众多学生事务中有选择性地形成自己的强项,并争取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甚至专家。

第二章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

尽管我们可以列举出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奖学金工作、助学金工作、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学生评定、基层党团组织的管理等。但是,无论是国家、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是高校,都还没有对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职能、权力、责任做出明确的界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相对来说仍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只能对辅导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无法使辅导员对自己形成明确的预期。

第一节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辅导员宏观角色定位

1.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的特殊性

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即从党、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对辅导员角色应当如何定位。通过阅读跟辅导员相关的文件,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具有一种特殊性。跟会计、

人力资源管理者、公司行政人员、公务员、技工、操作师、建筑师等各种类型的职业相比较,从来没有哪个职业像辅导员那样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被提及那么多次,也从来没有哪个职业像辅导员那样,角色定位显得如此模糊。

一个职业形成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过程。在一个组织内部,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一个新职位的产生就逐渐成为了必要。并且随着这个职位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同,整个生产部门内就都产生了设立该职位的需要,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职业。这种职位的职能是在分工细化过程中最终确定的,因此具有职能明确的特点。

我国辅导员职业的产生则并非如此。从辅导员制度在高校中确立的历史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加强对高校领导的一项政治工作。因此,辅导员工作职能源于政治工作,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也正因为此,对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也一直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德育研究的视角中。与之相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产生,最初源于高校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方面的分工,这种分工经过了几百年的磨合,才最终形成了今天学生事务工作职能明确的现状。

2.高校辅导员的宏观角色解析

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仔细解凑这样定位,可以发现,这种定位是由教育部,作为我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综合了国家、政党和社会三方对辅导员要求后做出的。德育教师的定位,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分工的特色,是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定位,则是党对辅导员的要求,它体现了党需要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培养党的接班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则是国家、政党和社会多方意志的体现,国家和政党希望通过辅导员的指导和引路,培养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都非常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是由多方共同规定的。国家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德育工作,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政治工作,社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则是做好成才引导和服务。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不分彼此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应当以德育为核心,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当最终归为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然而,这三种角色定位却又会彼此冲突,德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思想政治素质也属于德育的一部分,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忽视德育工作的其他方面;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最重视的是知识、技能和技巧,而非道德,因此,他们往往不喜欢辅导员对自己进行道德教育。于是,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把握这种多元的宏观定位。

总的说来,由于我国辅导员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开展工作,当三种角色定位发生冲突时,会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成才引导工作都是依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

二、辅导员微观角色定位

辅导员的微观角色定位,即高校对辅导员工作任务和内容的具体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它们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高校辅导员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全面地、完整地理解和实践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服务和保证作用,促使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发展。总的说来,高校辅导员工作从业务上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楼)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

(1)教育内容

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其基本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体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道德品格;校风、班风、学风;劳动、卫生;审美;心理健康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观点要科学正确,选材要有针对性。

(2)教育形式

方法途径要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除了时事政策课程外,党团活动、文体活动、社团、第二课堂活动、创先进班级先进个人和争“三好”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要努力做到面向多数,做到群众性和广泛性;要努力做到多样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努力做到时代性、动态性和目的性,密切与所学专业的结合,努力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服务。

2.班级管理

(1)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作息制度管理,以及请销假、教寝室卫生;班会等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年小结、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的管理;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安全保卫、奖惩等管理。

(2)学生班级建设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和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精神文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学生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从基础抓起,强化目的性和针对性。

3.辅导咨询服务

“辅导咨询”(counseling)的提法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领域。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工作。具体而言:包括为生病的学生服务、为特困生服务、为学校的正常收费服务、为考研的学生提供服务,以及为学生就业服务等。

近些年来,随着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理念和实践对我国学生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辅导员开始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服务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学生也逐步对辅导员形成了“辅导者”的期望。希望辅导员从自己入学初开始,直至自己毕业,都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包括:入学的适应服务、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帮助、职业发展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因此,辅导员的辅导咨询服务功能正在不断拓展,并逐渐成为辅导员的核心业务。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辅导员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发挥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发挥激励作用,对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发挥维护作用,对大学生的班团组织发挥领导作用。辅导员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甚至全部工作的基础。

第二节辅导员与其他学生管理和服务主体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改革发展,高校中涉及学生的相关事务在数量和内容上都大幅度增加,依靠单个主体已经难以处理好学生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学生事务的处理和服务的提供需要学校各方各面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般来讲,在高校中承担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的主体除了辅导员之外,i揩任课教师、“两课”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心理辅导中心、职业发展中心和分团委。

一、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简单进行一个分类,辅导员属于德育教师,任课教师(两课教师之外的其他任课老师)属于智育教师。二者在工作重点上有所差别: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任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则更多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解惑,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操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从工作内容的范围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较广,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辅导员正是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会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任课教师的工作范围相比较而言小一些,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上。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在工作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成才,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因而,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问需要彼此协助、相互沟通。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讲,通过对班级的管理塑造良好的班风,为任课教师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讲,通过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提升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成熟度,减轻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压力和负担。通过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相互之问的经常性沟通,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好地担当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可以帮助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日常状况,方便任课教师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辅导员不仅承担了德育教师的角色,还承担了部分智育教师的角色,对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导,将育人的职责贯穿到对学生的Et常管理和服务之中。但对于任课教师来讲,实际中却有可能存在“教书不育人”的问题。任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课堂进行知识的传授,往往容易忽略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忽视教师所传授的部分知识可能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有产生的消极作用,影响学校和辅导员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任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任课教师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教书育人,将育人贯穿于授课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认知水平,积极配合和协助学校以及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从而实现全面育人。

二、辅导员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辅导员和导师在工作职责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导师是大学期间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负有为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提供学习方面的咨询和指导的责任。目前很多大学都实行导师制,这一制度的实行主要是希望通过导师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来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同时,通过导师的工作,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在大学中的学习,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对于辅导员来说,其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事务进行管理,以及提供相关的必需服务。在工作职责上导师和辅导员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后者侧重学生的思政教育。

导师和辅导员之间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导师和辅导员都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专业能力等情况,需要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学生的利益。二者之间工作范围的相似性并不表明导师可以替代辅导员,或者辅导员可以替代导师。导师制的确立的确为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更加便利、快捷的沟通平台,但导师无法像辅导员那样将主要的工作精力都投放在学生工作上,因为导师本身还要承担教学工作、科研项目,还要外出讲学、进修等,无法时刻保持和学生的经常性沟通,难以详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更多的是通过潜移默化来感染学生。对于辅导员来说,由于很大一部分的精力要放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学生事务管理上,因而对于学生专业学习等方面就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无法像导师一样给予学生专业学习上的帮助。因而,只有通过辅导员和导师的通力协作,才能将学生工作共同搞好,让学生成功而且顺利地渡过大学生活。

三、辅导员与“两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两课”教师指高校中承担德育及公共政治课程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辅导员与“两课”教师都属于高校中的德育教师,工作中存在许多共同点。从工作目标来看,二者都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工作内容来看,二者的工作都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工作指导思想来看,二者的工作中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地方。首先,从工作方式上来看,“两课”教师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展开,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则贯穿于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项事务管理以及服务之中。相比较“两课”教师而言,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更多,往往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事务处理之中,发挥管理和服务育人功能,与学生的交流较多,互动性好;“两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场所主要是课堂,通过知识灌输、传递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彼此之间的互动性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两课”教师主要通过开设一系列的德育课程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及实施方案的要求,高等院校本科学生中开设四门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对辅导员而言,除了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观念之外,还必须重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借鉴“两课”教师课堂教学专题性强、知识面广、挖掘力度深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对“两课”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借用辅导员了解熟悉学生的资源优势,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德育课程退化成为单纯课堂上的照本宣科,而应当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加强实践教学,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辅导员与党政管理干部之间的关系

与辅导员发生直接联系较多的是院系层面的党政管理干部,如院系党总支书记、院长、学工组长等。党政管理干部和辅导员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体,二者从事的工作性质相同,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一致,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中都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从工作重点来看,党政管理干部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辅导员按照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者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工作开展方式来看,党政管理干部从领导者的层面出发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决策事务和领导事务,通过对辅导员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检查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辅导员则负责针对所管辖班级学生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党政管理干部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是党政管理干部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党政管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和学生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直接和学生进行接触的是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所制定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等信息通过辅导员再传递给学生,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反映的意见建议也通过辅导员转达上报给党政管理干部。在这样一条信息渠道中,辅导员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传达者,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

五、辅导员与心理辅导中心的关系

心理辅导中心是高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设立的专门机构,是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的体现。心理辅导中心一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组织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更好和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健康的大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同时更要心理健康,因而对于辅导员来说,对大学生实施科学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辅导员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这一角度来说,辅导员和心理辅导中心在工作内容上有相同的地方,二者都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

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辅导员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往往融会贯穿于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利用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近,沟通比较方便的优势,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辅导员可以通过谈心等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来说,由于受众面较广,导致与学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比较困难,较难掌握个别学生的心理动态,往往只能是通过被动咨询的方式与学生间展开交流。但心理咨询中心相比较辅导员而言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专业性上。尽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发展过

程中会提供心理方面的辅导和引导,但毕竟较少有辅导员是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人士,因而在对自己所管理和服务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辅导服务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而言,拥有专业的师资,同时拥有一定水平的硬件设施,心理辅导中心能够更加专业、更切实际、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通过团体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此外,心理辅导中心还可以开设一系列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素质欠佳是目前很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一般经过三个过程:辅导——咨询——治疗。当一个大学生一定程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辅导员首先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如果该学生的心理问题程度加重,则由心理辅导中心对其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一旦心理问题上升成为心理疾病时,则只能由相关医疗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疾病方面的治疗。

六、辅导员与职业发展中心的关系

职业发展中心或称职业辅导中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产物。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大学生毕业后都是统一分配工作,因而在高校中都配套设立有毕业分配办公室,随着统一分配模式的取消,毕业分配办公室被就业指导办公室所替代,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事务,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就业指导办公室逐渐向职业发展中心转变,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名称的改变上,同时也体现在职能的变化上,职业发展中心除了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就业指导服务之外,还拓展了职能范围,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测试等服务。服务的学生群体也由原来的毕业生扩展到全校所有的学生,许多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从新生一进校开始,就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对辅导员来说,其所管理和服务的学生大部分在毕业后会选择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能够帮助自己的学生成功实现人生的一个重要转型,由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是辅导员工作中又一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辅导员与职业发展中心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服务。

但二者在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从工作内容方面来看,职业发展中心是高校中专门负责与学生就业相关事物的机构,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网络的建设与管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相关政策的收集与发布,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双向选择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咨询、推荐、招聘面试等相关服务工作,以及非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实习工作等。相比较职业发展中心工作所体现出的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言,辅导员所能为学生提供的职业辅导服务范围较小,专业化程度有所欠缺。辅导员难以明确地为一个学生制订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更多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从工作方式上来看,辅导员大多采取在全班会议上传达相关就业政策或信息,个别同学针对具体情况单独进行沟通和交流,信息的获取量及有效性受到限制。职业发展中心有独立的组织机构,通过院系学工部门的途径可以将绝大部分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网络、校园BBS、报刊等拓宽宣传受众面,此外,还可以开设职业发展相关课程,举办各类相关讲座,开展职业能力培训等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和职业发展中心彼此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各自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职业发展中心专业化程度高,双方互相进行沟通、协调,共同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辅导咨询服务。

七、辅导员与分团委之间的关系

分团委是高等院校共青团为了方便对团员的管理和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在院系层面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分团委接受学校团委的领导,是学校团委工作在院系层面的具体落实。

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集合营地,团委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围绕提升团员素质、促进团员全面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于团员所展开。其下属分团委的工作在团委的领导下,集合所属院系具体情况,以教育团员、引导团员和服务团员为目而展开。一般来讲,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加入共青团,成为团员,因而,辅导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绝大

部分都是团员,从这一角度上来讲,辅导员和分团委在管理和服务对象是具有一致性。从工作目标上来看,辅导员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于分团委来说,这是一个为党培养后备军的人才摇篮,分团委通过对学生的管理提升青年团员的素质,培养青年团员具备成为一名党员所必需的基本素质,通过对学生的服务为青年团员的成长成才创造更良好的环境,提供资源支持。从工作内容上来讲,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团员的需求也随之发展,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在服务青年宗旨的导向下产生了新的内容,比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挑战杯”活动等,为青年团员的成长提供了一系列的锻炼机会。共青团的活动通过分团委传达布置到院系辅导员处,通过辅导员的具体组织、策划从而得以展开。因而可以说,辅导员工作内容中的很大一块是在协调、配合分团委的工作。

辅导员和分团委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关系,分团委工作的开展需要得到班级所在基层团支部的支持,需要得到基层团支部所在班级辅导员的支持,基层团员的具体情况、基层团支部的具体情况都需要通过辅导员向上反映,从而使得分团委和学校团委能够及时掌握团员发展情况和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活动。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中通过引导和动员所在班级团员积极参与分团委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辅导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比如团员学生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亲身实地感受实践,其对学生所发挥的教育作用远远大于单纯的语言教育。通过组织班级团支部参加评优活动,可以增强班级成员的荣誉感和凝聚度,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第三节职业特点

对于辅导员来说,凡涉及到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事务,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教育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方面的管理,服务方面的工作包括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决定了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点。从根本属性上来说,辅导员工作具有政治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此外,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还包括了直接性、基层性、复杂性、繁琐性等一般属性。

一、政治性

1.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职业特征的政治性

高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这一工作内容决定了辅导员职业特点中带有非常明显的政治性特征。中央2004年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第三节职业特点对于辅导员来说,凡涉及到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事务,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教育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方面的管理,服务方面的工作包括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决定了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点。从根本属性上来说,辅导员工作具有政治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此外,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还包括了直接性、基层性、复杂性、繁琐性等一般属性。一、政治性1.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职业特征的政治性高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这一工作内容决定了辅导员职业特点中带有非常明显的政治性特征。中央2004年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栋梁。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塑造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状况,对于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辅导员是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体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国家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学院党委工作要点和学院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工作计划以及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所承接的任务,按照《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关于启动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通知》(陕高教生【2017】9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增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目前制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求各系(中心)在10月底前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研究室,即辅导员工作室,形成初步的框架,并在今年内按照学院制定的辅导员工作室标准正式启动建设计划。 一、建设依据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陕高教生【2017】9号附件1)、《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办法》(教育部第43号令)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等。 二、建设目标 学院每个系(中心)一年内至少建成一个辅导员工作室,学院按照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评审,符合标准者,命名为院级

辅导员工作室(挂牌)。在院级辅导员工作室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立项申报。 三、建设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助理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6人以上。主持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原则上为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含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 2.具有较高的学生工作能力或学生工作领导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主持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个人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等。 辅导员工作室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要把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作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工作难题经常开展工作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培养团队、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和职业能力大赛研究等。特别是能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以学生为“实验田”,积极破解各种难题,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一套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产生良好的育人实效。 四、建设保障 1.经费保障

大学辅导员工作分析

大学辅导员工作说明书 一.工作描述 (一)工总识别 职位名称:大学辅导员 所属部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二)工作概要 大学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成才,使其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这与辅导员如何对待和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辅导员的位置在大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做好辅导员的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至关作用。 (三)工作职责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的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3.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4.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尊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5.落实好国家和学校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大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 6.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地就业观念,为大学生提高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信息。 7.一学生为主体,以班级为基础,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8.知道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工作关系 1.直接上司:xxxx 2.直接下级:学生 (五)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1.工作设备条件:电脑、传真机、软椅 2.环境状况:舒适、明亮、无职业病危害 二、工作规范 (一)身体条件的要求 1.健康状况:健康、无传染病。 2.体能要求:精力充沛 3.性别:男女不限 (二)知识要求

高校辅导员个人工作总结大全

高校辅导员个人工作总结大全 2018年月,我接手了政治学院2018级辅导员工作。在过去的半年里,我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通过半学期的磨合与了解,我已经基本了解了这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我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从老师,学生,举办活动方面开展了工作,从而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增强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更好的度过大学的四年生活。现将半年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班级工作 1.坚持每周班会制度,每次主题不同,增进了与学生们的感情。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社会事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能认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学校活动带动本班活动的开展和进行,并在各项问题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十佳歌手大赛、征文大赛,并在其中都取得的很好的成绩。 3.考虑到学生大部分来自外地,尽量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注意关心贫困学生的衣食住行,尽全力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可能的勤工助学岗位。 二、常规管理。

1.每周都会对学生的上课以及自习的出勤情况进行抽查,我所带的三个班级,出勤率比较好,如有特殊原因,学生们会及时的向我请假,说明情况。 2.每两周,我会定期的深入到学生宿舍中,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与他们谈心,及时发现问题。学生之间,宿舍之间整体状况良好,但个别也会因为小事而存在些小矛盾,但同学们能私下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 3.定期召开班委会成员会议。班委会成员是沟通班内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很好的纽带,通过他们,我会及时了解到班内的动态。因此,我除了要求他们要随时将班级里出现的问题转达于我之外,还会定期的与他们见面,更进一步的了解情况。并且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作出要求,作为班级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上服务于同学,在学习上也要起到带头作用。 4.班级团组织活动的开展。 在过去的半年里,班级里组织了多次的课外活动及团组织活动。学生们的兴趣非常高。团组织生活活动一般选在室外召开,比如参观工农建设基地、做志愿者服务,这些都为同学们增添了实践经历。 三、工作中的具体活动

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笔记

1、高校学生工作应该具备哪些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管理要以学生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为出发点,管理要作为为学生服务的一种手段,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工作。关键是要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把学生当做管理的核心对象,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形成整体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时俱进的理念: 客体参与的理念:将大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负责的参与者。不以“管理者“的身份示于学生,而已”服务者“的身份示于学生。 刚柔相济的理念:“刚“是以制度和规章为条件,利用约束、惩罚、处分等手段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柔“是指在研究学生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规范法制的理念:保护学生隐私、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对学生的奖罚合法。 2、高校学生评价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功能和程序? 内容:学生成绩评定;思想品德;个性评价。功能:管理者用评价结果进行决策和改进教学;老师用结果改进教学;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程序: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收集评价信息;信息评定和反馈报告;评价信息的利用。 类型:目的;时间;主体三个来分类。 3、什么是高校辅导员?他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工作本质是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主要职责:思想道德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党团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班集体建设;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4、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是什么?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哪些素质? 以为学生服务作为出发点,客观上看具有直接性、复杂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主观上看具有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扎实的政治理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思想素质,高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真诚慈爱(爱心、细心、耐心)。 文化知识素质:文化素质;知识素质,政治知识,专业功底,热点知识。 个人能力素质: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开发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个人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性格,平常心。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什么? 内容:政治教育:核心是国家观,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基本教育纲领,以及形势政策教育等;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教育: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恋爱观、家庭美德、生态道德、网络道德等;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现象知识、心理健康与调适知识、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咨询。 关键环节:

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2017

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2017 **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根据《**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鲁高工委通字[2013]4号)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管理的通知》(鲁高工委通字[2016]92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特色鲜明、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管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效果好的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聚焦学生工作某个具体领域深入研究,努力成为“一专多长”型辅导员。在全校建设8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培养专家型骨干辅导员,实现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考核挂牌。 (二)具体目标学院提供优质培训和服务,帮助辅导员工作室成员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实践能

力得到加强。 1.知识结构方面。工作室成员在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某一专业方向,结合工作将其深化,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相当的水平,成为该领域的名师。 2.能力结构方面。工作室成员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控,积极相处于各种环境,掌握丰富的工作技巧,扎实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指导学生成长与发展,高效管理学生日常事务。 3.从业资格方面。鼓励工作室成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考取其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 4.工作研究方面。工作室成员要养成“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的良好习惯,主持人具备独立主持省级及以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 5.作用发挥方面。工作室成员能够带动学院辅导员(班

大学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说明书

职位:大学班主任(辅导员) 职责: 1、协助和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教育与谈心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3、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4、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自我调试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 5、落实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6、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7、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团队作用; 8、协调学校和院(系)党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9、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10、协助管理学生档案,建立和完善特殊学生档案,加强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11、写好日常工作笔记 必备技能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品德高尚,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2、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热心班主任工作、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身心健康、性格开朗思想敏捷、细心热情、平易近人 3、具有较强的教育及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善于了解学生,联系学生,善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善于营造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类集体活动。 4、具有较强的应变和危机处理能力,可以应对学生的各种突发状况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工作压力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党和国家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对辅导员进行了系统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深刻理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意涵和理念,探索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标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适应当代职业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对辅导员的专业职能、选聘条件、培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需要专业化,从价值角度来讲,“德育为先”的教育任务和使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同时由于日益复杂的教育形势以及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需要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学科特点和规律,专业性很强。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把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起来。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专门系统的职业训练,才能肩负起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教育和管理工作,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的不标配、课堂与日常生活的分离,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专业化具体包含的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需要辅导员有专业性的思维、广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眼光和头脑去思考事物,用专业的思维去谋划及开展工作。专业性思维,指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对工作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工作目标的明确判断以及对工作效果的良好预见[2]。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当宽泛,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不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处理好日常学生工作。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主体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有特点,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包括组织、宣传、管理班级的能力、心理咨询与疏导的能力、就业指导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能力等。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现实矛盾 辅导员这一职业群体随着教育的改革,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高校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地位、待遇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以辅导员专业发展为核心,提升工作质量、优化队伍结构,界定辅导员工作的范畴,构建辅导员更深层次的职业发展前景,使辅导员从工作的不断

高校辅导员工作经验总结

辅导员工作经验总结 符常青 高校专职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管理者,既传授知识也塑造思想与人格,辅导员职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我的辅导员工作经验: 第一方面:辅导员的个人修养与自我管理 首先是个人品格修养,辅导员的品格(包括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决定他(她)教书育人的品位高度,本人一直认为:健康的人格与高尚的品德是一个优秀辅导员的首要条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有一句关于教育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人格不健全的老师是不可能接受合理的教育理念的;一个价值观念落后的辅导员可能会给学生输入落后的价值观念;一个不思进取的辅导员也没有提高自身工作水平的动力;一个对工作缺少热情的辅导员是不会有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意识的;一个人生观消极的老师没法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可以说辅导员的品格素质决定了他(她)的工作水平。另外,辅导员的品格素质水平也决定了他(她)在学生中的威信。 其次是辅导员的自我管理,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点:辅导员工作能力管理 辅导员应该熟悉工作业务流程与方法,比如:辅导员应该熟悉《学生守则》上的相关内容;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基本了解所带班级的专业科目及其特点;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征;了解你的班干部队伍;了解助学贷款的程序;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了解学籍管理的基本模式与相关制度;了解学生成绩的学分制度;了解毕业生的毕业答辩过程以及离校的一系列相关手续(包括档案托管、户口迁移等);了解专升本的报考流程等等,另外辅导员还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说服能力等等。一个工作能力出众的辅导员将会很快获得学生的支持与肯定。 第二点:辅导员个人学习的管理

SFBT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附件: “SFBT”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一、“SFBT”工作室理念 “SFBT”采自心理学术语“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英文缩写:Solution-Focus-Brief-Therapy,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起源、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的心理治疗模式,即“当事人和咨询师一起建构当事人所欲的目标,咨询师则积极协助当事人发展出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身处情境、行为与人际模式,而能充分运用既存优势与胜任能力来发展有效的解决之道”。在台湾,SFBT的发展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业界深获好评,特别是对青少年、社工界和学校辅导的适应性尤为凸显。因此,把SFBT的基本精神和工作理念引入到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并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去具有极为深刻和深远的意义。总的来说,“SFBT”辅导员工作室以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理论背景“后现代主义和积极心理学”为深厚土壤,以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工作方法拓展和学生心灵成长为主要目标,以体验式、团体式、服务式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心灵巴士”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新平台。 二、“SFBT”工作室主要内容 (一)理论课堂-重视辅导员理论提升 1,开设“SFBT”辅导员课程 前期,开展“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理论课堂,邀请心理治疗专家给工作室辅导员开设相关课程,深入学习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理论,为后期活动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实施备注“SFBT”心理治疗课程主讲人待定正式成立后预约课程开设时间2016年4月-5月 课程开设地点待定 课程参与人员“SFBT”工作室全体辅导员 2,成立“SFBT”学习交流小组 课程设置是“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集中授课阶段,主要任务是深入体悟短期焦点的基本精神和基础理念,学习掌握短期焦点的咨询技巧和沟通方式,从而激发辅导员对

大学辅导员工作说明书

辅导员工作说明书

大学辅导员工作说明书 职位名称:大学辅导员 所属部门:院系党政部门 直属主管:系主任 直接下属:系各班班长和团支书 工作概述: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 工作守则: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自觉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人才。根据现实情况,研究学生工作,掌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坚持思想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心和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护短。 4.要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遇到问题不推诿,积极解决问题。讲党性、讲团结、讲纪律,不徇私情,对学生一视同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 工作职责: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 2.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要坚持“三看”:看学习劲头、看生活秩序、看活动情绪。 3.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生工作的纪律和特点。经常深入班级,检查指导班级工作,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4.模范遵守辅导员工作守则要求,关心爱护学生,掌握学生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在学生中的贯彻落实情况。 5.评优、评奖的学生和班级提出表奖意见,对违反纪律构成行政处分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参加招生、毕业分配的具体工作。 6.要严格请假制度,不得擅自脱离岗位。 常规工作: 1.每周至少找两只三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要求。 2.每周普遍检查总结一次宿舍、食堂、教师、早操、晚自习、晚就寝的纪律、卫生情况。 3.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 4.每周向主管学生部门有准备地、系统地全面汇报一次学生工作。 5.每学期开学时,上交工作计划,每学期末上交学期工作报告。 6.写好日常工作笔记和值班纪录。 工作环境: 办公室,工作环境舒适,无职业病危害。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作者简介】朱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人注目的新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出的背景 高校政治辅导员最早是1953年蒋南翔校长提议在清华大学设立的。清华大学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政治和业务优秀者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一边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学习。以后选拔范围逐步扩大到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这一做法在其他高校被逐步推广。 196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从而使辅导员制度化、规范化。 196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颁发,提出在各级高等教育机构设立政治机关:即高教部和各高校设政治部,系、处设政治处或配备专职的政治协理员,教研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政治指导员,学生班级配备政治辅导员。同时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政治辅导员作为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性质和身份得到进一步确认。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辅导员制度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做法。 1980年4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或班主任制度。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他们要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表明了辅导员以兼职为主的思路没有变。

辅导员的工作说明书(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经管系辅导员工作说明书 职务名称:辅导员部门:经管系办公室 职务代码:工作地点:系办公室、教室 在职者:4 编写日期: 工作关系 间接上级:学院党办、学生处、学生科、系主任、系书记 直接上级:系办公室主任 直接下级:所负责管理年级的班主任、系团总支学生会 内部联系:学院党办、院办、学生处、学生科、团委,系党总支部、系办公室 外部联系:学生家庭、校企合作单位、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单位 工作概要 在学院党办、学生处、系主任、系书记领导下,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包括学生日常事务工作、班主任工作、完成党办、学生处下达的教学任务以及协调系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干部开展各类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学生日常工作和组织协调各班班主任管理班级工 作。 2、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学校有关要求,深入学生 宿舍与课堂,研究与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维护好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3、每学期开学时,上交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期末时上交本 学期的工作总结。 4、出席院、系(部)和年级的各种会议。 5、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 6、熟悉并及时传达政府和学校的帮困政策,落实好对经济困 难学生资助的工作。如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陈戈平教育基金等的评估与发放 7、做好奖励与惩处工作,对重大违纪事件,对违反纪律构成 处分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解决和配合学生处解决。

8、及时向本系学生传达学院、系的最新动态 9、负责落实学生的评优评奖和就业指导工作 10、负责班级学风与班风建设,落实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的培 训与教育。 11、负责学生的请假工作,做好学生管理有关材料的归档工作。 12、做好本系班主任的考核评优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充分调 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3、安排与指导二年级的学生入住文明社区。 14、积极联系各部门,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 工作条件 1、一般在系办公室办公,还兼任教学工作 2、因工作需要,配备电脑、网络、打印机、电话、扫描机、 复印机等。 调任、晋升和培训机会 本职位为系中层管理职位,可能调任其他相关职位或晋升为系办公室主任,学院党办、学生处、学生科、团委的相关职位。在学院外部有相关管理课程培训的机会。 辅导员的工作规范 年龄:28岁以上性别:不限 学历:本科学历以上 专业或相关培训:管理类专业及相关培训 工作经验:有管理或学生工作相关经验 体能要求 身体健康、反应快速、灵活善变 知识与技能 1、句有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的能力和理论水 平及相关知识。 2、需要具备较为专业的教育学、管理学和人文自然学科的知 识。 3、善于与人沟通,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4、具备企业管理专业知识或学生工作的相关经验。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摘要: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时代的到来,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向着专业道德转换。辅导员专业道德是辅导员在教育管理这一专业工作时所遵循的能体现辅导员劳动特点、劳动价值以及人格品质的品行准则,其具有独特性、示范性、创造性和整体性等特征。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应当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特点与发展进行归纳与演绎,从加强辅导员专业道德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完善辅导员专业道德的考核机制和增强辅导员专业道德自觉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师德;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专业道德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依托与抓手。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双重身份的辅导员,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其行为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性质。2014年4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推动了辅导专业化的发展。在辅导员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专业道德不仅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支持,更是检验辅导员是否完成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把握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探索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途径,对高校辅导员实现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业化视域下的职业道德与专业道德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社会对其职业有一定的道德期望,这种道德期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具体表现。【1】 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群体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教师劳动价值、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使专业服务对象得到高质量发展的伦理规范。“一项专业之所以成为

高校辅导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高校辅导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高校辅导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使原控制系08级的学生顺利的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学期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的生活节奏合拍。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年6月全校顺利地进行了院系的合并工作,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我个人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今年9月份开始伊始,我接管了原计算机系XX级的10xxxx学生。这对我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通过一学期的磨合与了解,我已经基本了解了这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我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较好的完成了工作的交接。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政治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力争多学多看,使自身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作风上我努力做到"严,实,精"三字方针。"严"就是对工作,个人要求严,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

不拖拉;"实"就是工作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精"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与此同时我不断的加强个人修养。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辅导员我首先要做到光明磊落,正大光明,说道就要做到,并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耐心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我非常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我刚接手计算机专业03级的两个班的时候,我们彼此是非常陌生的。03级的学生已经经历一年的大学生活,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定型。为了消除他们思想上产生我在工作上和感情上会产生"厚此薄彼"的想法,从开学初我分班召开了班会,走访宿舍,找学生谈心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些工作不但消除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而且使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部分思想上比较松懈,有问题的学生,我先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兴趣爱好,想其所想,然后给予一定的引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端正了思想。同时

高校辅导员笔试与面试题集锦

【高校辅导员】笔试与面试题锦 广西大学辅导员面试题 四个案例题,每题25分 1. 作为09级新生班主任,如何开第一次班会? 2.娱乐界的“艳照门”事件,海师大的“艳照门”事件,如果你是辅导员,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 3. 一外地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同宿舍本地学生故意疏远她,内向,想退学,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处理? 4. 本地学生家庭困难,成绩一般,较少参加活动,想退学,作为辅导员,该怎么处理? *1.如果一位同学不断与周围同学抱怨学校评奖学金、助学金的制度不合理,而他的举动似乎也引起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当你得知这一情况后,你会怎么办?人际成熟 2. 在过去的两年中你都做了些什么来提高你自己的能力?自我发展 *3.不少新生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生活都不太适应,有的出现焦虑沮丧的情绪,有的甚至想退学、自杀,作为辅导员,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心理辅导技能 *4.据五所高校抽样调查,在500多名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靠家庭借贷上学的。某校03-06级的计划生中,每月生活费在150元以下的学生分别占各年级人数的13%-31%之间。党的政策是不能让贫困生失学,你认为应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 *5.请说一件你曾经组织过的最成功的活动?组织能力 笔试: 一个题目:对于跨校区办学,如何开展工作?然后做两个心理测试。 面试:抽题目,5分钟演讲。5分钟自由提问。 天津师范大学的笔试和面试题目吐血奉献 本人4月9、10两天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的辅导员笔试和面试,结果尚且不知,咳,估计是没戏,就当给兄弟姐妹们做个前车之鉴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笔试: 上午: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包括时政、校史、公务员题目中的逻辑判断、图形推理、数学运算、言语理解(总体来说难度一般,准备过公务眼的同学肯定不费吹灰之力保证全都正确)第二部分:两个简答题,一是国务院出台的解决大学生就业的6项举措(狂晕,瞎编了6条)二是师大的校训是什么?(空白很多,可惜校训就那8个字……) 第三部分:小论述:一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有哪些?(8大职责,本人背了,幸亏),二是结合本人实际谈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自己发挥了一些,不知能不能迎合老师的胃口……)第四部分:活动策划方案题:学生会要开展一次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请你写一个活动策划,字数在400字以内。(咳,最后预算都没地儿写了……) 第五部分:大作文:给你大概七八段文字材料,内容是关于“80后”的,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我写的是“时代发展,教育现行”,咳,能得几分呢???)下午:英语能力测试和心里测试,英语能力测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好像是20个左右)、完形填空(1篇)、阅读理解(2篇),作文一篇(the importance of job interview),共70分钟完成。(总体感觉做的还可以吧,尤其是作文,之前准备时就准备作文了,刚好读到过这个题目)心理测试:一共三套,(这个就相对轻松多了,就是一阵选择啊!各种选,嗷嗷选……) 二、面试: 咳,最有戏剧性的就算是面试了吧,之前我可是全力以赴地准备啊,各种准备,谁知进去之后每个人都是那三个问题,咳,准备的好多东西一点没用上……,面完之后情绪很低落,也许……没戏……,

大学辅导员工作总结(20篇汇总)

大学辅导员工作总结第1篇 一学年的辅导员助理工作即将过去,初次担任辅导员工作,我感到职责也很重大。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自我的很多不足。自从担任07级艺术设计1班的辅导员助理以,根据辅导员的各项安排组织配合好辅导员的工作,首先从本班学生的学习,思想特点入手,加强思想教育,并进取组织参加各项院校活动,发挥本班特长,以勤补拙,班级各项工作收到必须成效,也存在很多不足。现将本学期辅导员助理工作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和组织参加活动三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班级的班风建设 针对本班学生入学成绩水平比较集中,高分学生少,中低分学生较多,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我,生活比较节俭,思想上都进取要求提高的特点,从入学伊始,就提出了团结,紧张,活泼,共进的班风口号。班风建设的措施如下 ⑴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学伊始就在班团体中构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努力帮忙他们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我的人生目标,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举行了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学习,思想水平及本事,以更好的树立个人的目标。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班会,帮忙学生正确认识此刻的人才需求形势。 ⑵组织了一支有本事,有号召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本事。班委会及各科课代表能与各位任课教师进取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 ⑶利用多种机会有班里的每位同学进行沟通,谈心,根据各自不一样的特点,帮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针对班级中学习拔尖,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忙他申请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其工作和学习得到了各位教师的认可;对于对专业没有兴趣的,打算换专业的学生,耐心疏导,讲明道理,帮忙他认识到认真学习也能够实现自我的目标。 ⑷建立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对于同学们的行为构成约束。 二、班级的学风建设 针对本班学生入学成绩水平比较集中,高分学生少,中低分学生较多,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狠抓班级学风建设。措施如下; ⑴严格考勤制度和晚自习制度,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不定期抽查。对于无故缺课的同学,决不姑息。凡是无故缺课的同学一律向全班同学做检查,起到很好效果。 ⑵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主题班会,让学习成绩优越的同学将自我的学习经验与大家交流,提高全班学习水平。 三、班级活动组织参加情景

高校辅导员应聘考试真题大汇编 打印

高校辅导员应聘考试真题大汇编 1.天津师范大学 一、笔试: 上午: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包括时政、校史、公务员题目中的逻辑判断、图形推理、数学运算、言语理解 第二部分:两个简答题,一是国务院出台的解决大学生就业的6项举措(狂晕,瞎编了6条)二是师大的校训是什么? 第三部分:小论述:一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有哪些?,二是结合本人实际谈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 第四部分:活动策划方案题:学生会要开展一次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请你写一个活动策划,字数在400字以内。 第五部分:大作文:给你大概七八段文字材料,内容是关于“80后”的,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下午:英语能力测试和心里测试,英语能力测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好像是20个左右)、完形填空(1篇)、阅读理解(2篇),作文一篇(the importance of job interview),共70分钟完成。 心理测试:一共三套。 二、面试: 三个题目分别是: 1、结合德国最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件,谈谈你的感想, 2、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请结合你的自身经历谈一谈。 3、针对大学生痴迷网络这一现象,请你做一个活动策划让听讲的学生写心得体会 2.广西大学辅导员面试题 四个案例题,每题25分 1. 作为09级新生班主任,如何开第一次班会? 2.娱乐界的“艳照门”事件,海师大的“艳照门”事件,如果你是辅导员,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 3. 一外地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同宿舍本地学生故意疏远她,内向,想退学,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处理? 4. 本地学生家庭困难,成绩一般,较少参加活动,想退学,作为辅导员,该怎么处理? *1.如果一位同学不断与周围同学抱怨学校评奖学金、助学金的制度不合理,而他的举动似乎也引起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当你得知这一情况后,你会怎么办?人际成熟 2. 在过去的两年中你都做了些什么来提高你自己的能力?自我发展 *3.不少新生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生活都不太适应,有的出现焦虑沮丧的情绪,有的甚至想退学、自杀,作为辅导员,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心理辅导技能*4.据五所高校抽样调查,在500多名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靠家庭借贷上学的。某校03-06级的计划生中,每月生活费在150元以下的学生分别占各年级人数的13%-31%之间。党的政策是不能让贫困生失学,你认为应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 *5.请说一件你曾经组织过的最成功的活动?组织能力 笔试: 一个题目:对于跨校区办学,如何开展工作?然后做两个心理测试。面试:抽题目,5分钟演讲。5分钟自由提问。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关于印发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属各部门: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6年3月28日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06〕35号)精神,规范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结合学校实际,辅导员工作室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探索、突出特点特色、培育骨干专家、多出成果成绩,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成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以项目委托、选派进修、培训调研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建设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家型骨干辅导员队伍。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主要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若干代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负责做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考核工作。

第四条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工作室的校级评审,评审立项后确定为校级工作室,由学校统一管理,所在学院(部门)予以协助。 第三章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根据工作需求,学校设置专门的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科研资料,用于开展理论研究、学习探讨和科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参考市级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划拨经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第四章工作要求 第七条开展学术研究。辅导员工作室要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八条创新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我校当前学生工作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富于创造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 第九条嵌入优势资源。注重在大德育体系框架下,积极引入校内外相关资源,支撑工作室项目建设。与学校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