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设计方案

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设计方案
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设计方案

第一章总论

1.项目概要

1.1项目名称:

1.2项目概述:

XX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结合部,是铜川的北大门,与洛川、白水、黄陵、印台等县区毗邻,县域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5镇5乡、178个行政村,人口10万。有森林面积68万亩,覆盖率达41.6%,煤炭矿产资源储量4500吨。210国道、包茂高速纵贯南北,西延、梅七铁路穿(切)境而过,被誉为“关中通往陕北的天桥”。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致灾因素的日益增加,尤其是包茂高速和210国道XX段因车辆事故造成人员被困和火灾以及原油、硝酸、甲醇等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频发,全国森林防火和煤矿安全也经常保持在高压势态,我县现有的人员和车辆装备器材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救援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建设“一体化”专业性救援力量和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1.3项目性质:

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550万元,财政拨款。

1.5项目地点:XX县宜阳北街消防中队院内

建设期限:10个月

建设内容:建设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依托XX县

公安消防部队,组建专业救援队伍,配备救援所需装

备,修建指挥中心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

1.6项目申请人:王小龙(XX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

XX县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

1.7投资规模:550万元

资金构成:基建投资200万元,设备投资300万元,

流动资金30万元,其他20万元。

1.8资金筹措:自筹50万元,申请上级专项经费补助500

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

2.社会公众和政府需求分析

2.1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未来十五年是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怎样成为

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建立包括应急救援在内的公共安全体系。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XX县的应急救援工作现状条件,从整体上提高应急救援大队的装备水平和战斗力;有利于维护当前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有利于推动XX县的应急救援工作向前发展,为XX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2.2应急救援队伍发展的新需求。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审议通过,明确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009年10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文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出色完成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保障,建立“统一调度、分级响应、纵横联动”的响应运行机制是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发展的必然方向,建设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和重点。

2.3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快速发展,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非传统

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危险化学物品,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援装备和统一指挥的救援指挥中心,每次事故的救援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救援极易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和难以估量的间接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建设一个服务于全县的应急救援系统和指挥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3.1主要建设内容:

3.1.1建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救灾辅助决策系统。应急救援综合指挥中心结合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建设,包含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应急指挥、灾害管理等多功能组成。

3.1.2建设应急救援指挥技术平台、事故监控速报系统和应急救援基础数据。

3.1.2.1急救援指挥技术平台建设:综合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一体化、可视化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决策的快速反应,事故损失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事故趋势判断快速反馈,使政府能够做到合理调度、科学指挥和准确指挥。

3.1.2.2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设: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建立我县数据库,为事故预测、事故评估、应急指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2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组建全县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智能化应急救援队伍统一协调管理系统,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专业演练。应急救援体系覆盖全县90%以上地区,事故发生后1-10分钟运作,10-15分钟指挥系统全面运转,30分钟救援力量到达。

3.2.1建全XX县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一队多用”的原则,在我县建立XX县应急救援大队和七个应急救援分队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灾害事故特点,组建救援专家队伍和建立专家人才库,定期开展分析和重点开展力量集结、战斗编成、通信联络、组织指挥、现场处置、安全防护等业务训练以及特殊灾害处置的战法研究和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和实战化演练,确保救援队伍拉得出、冲的上、打得赢。

3.2.2按照突发事件类别,依托系统、行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各乡镇应综合急救援小队建设和企业、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发挥应急救援行动中就进、及时的作用,开展自救互救,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全社会紧急救援网络。

3.3实施进度安排

XX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进度表分期阶段时间建设内容

第一阶段(计划准备阶段)2010.12-2011.03 材料准备、上报审

批、建设设计

第二阶段(建设实施阶段)2011.4-2011.10 完成指挥中心建设

任务,救援系统初

具雏形

第三阶段

(验收运转阶段)

2011.11-12月运行验收并投入使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具体建设内容

新建指挥中心在XX县公安消防中队三层办公楼上加盖一层在四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应急救援车辆3台,应急救援器材80多个品种。如下表:

项目数量金额

指挥中心建设500平方米100万元

指挥平台建设1套100万元

应急救援车辆3台200万元

救援处置器材80个品种150万元

小计550万元

第五章可行性分析

5.1政策基础

国家对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管理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法律支持,尤其是近年来抗洪、抗冰、抗震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各级政府对事故和应急处置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减少事故发生损失的实际需求与政府的支持是本项目实施的可靠保障。

5.2现有基础和技术

长期以来,我县应急救援处置系统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2010年成立了XX县应急救援大队,下设7个应急救援分队和各乡镇11个应急救援小队,制订了十多种应急救援预案,成功组织处置了甲醇、硝酸、原油泄漏等数十起泄漏事故和火灾、交通、卫生、抗洪等数百起应急救援事故。这些应急处置系统的建设和应急经验的积累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5.3技术可行性

目前,我国已有成套的应急救援处置装备,同时更新的装

备也在不断地研制并投入市场使用。另外,全国其他地区已经建设了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有可借鉴的建设经验和技术。因此根据我县实际和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建设我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第六章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1减少各类事故损失,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减少事故的破坏程度,可以大大的减少直接经济损失;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也可以缩短事故的救援时间,将极大的减少间接经济损失,其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6.2在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和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和作用正常发挥是保障我县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本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县预警能力也同步提高,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全社会抵御各类灾害事故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对社会稳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七章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7.1建立XX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这标志着我县应急救援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我县公共安全救援处置

体系也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备。建立XX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不仅具有成熟的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XX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7.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7.2.1问题

7.2.1.1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状况十分困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7.2.1.2我县是全省41个未建公安消防队站建设的县区,按照省市要求2011年必须投勤使用。在XX县公安消防中队建设中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建设资金缺口还很大,无力再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7.2.2建议

恳请省、市政府和上级部门能对我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给予极大关心,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建设上给予扶持。

120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120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1、急救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面负责。 2、急救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值班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出现脱岗现象。 4、上班要做好出车准备,待命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不离岗外出。 5、遵守电话的使用规定,使之时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接受并记录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迅速出车。 7、救护车辆未经中心领导批准,一律不得挪作他用;行政用车必须经医院院长批准。 8、出车人员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热情服务。 9、司机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与速度相统一的原则,遵守交通规则。 10、医师负责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的应用、补充和维护,并遵守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药品、药品、氧气等当班使用,当班补充,仪器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11、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和保洁。医师负责车辆消毒。 12、爱护急救中心内一切物品,各种物品的管理要负责到人,保持室内整洁,保持室外的环境卫生。 13、在日常急救工作中,如有违反救护车使用制度及院前急救工作制度者,责令其书面检讨、将列入医院医疗考核指标。 120医护人员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2、在急救单元中实行医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患者为中心,做好院前急救工作。 3、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操作常规,积极妥善处理好院前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医师要将病情、治疗方案、转送医院及时告知病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转送中做好途中监护工作。 4、患者转送至医院急诊科后,必须与当班医务人员交代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写好院前急救病历,严格遵守病案管理制度。 5、遇重大抢救和灾难事件应及时向中心领导报告。 6、保障设备完好,提高使用率,及时补充药品和器材,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按常规进行器械与车厢消毒。

120急救指挥中心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120急救指挥中心年度工作总结报告XXXX年,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认真贯彻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卫生工作要点》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可喜进展,截至12月31日,全市共计接警XX万个,调度派车XX万次,救治急危重伤病员XX万人,快速高效地处置一次三人以上突发事件XX起,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严格管理,确保调度工作始终平稳有序 120服务对象都是急危重症伤病员,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纰漏。调度接警既是急救工作首要环节,也是全市急救网络的指挥中枢,我们始终将调度质量控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不放。 一是狠抓制度执行。经过5年多运行,中心已建立起录音及时回放、班前会、班后会、交接班、离席登记、录音评价、周例会、月考核、电话回访等一系列调度质控措施,总结制定了应对各种呼救的调度接警规范用语,严格执行能有效避免差错发生。中心通过定期巡查、查看监控等形式,加大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有效防止制度流于形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充实调度队伍。今年以来,由于人员离职流失、集中生育休假等原因,参与正常调度值班的人员严重不足。中心迅速做出调整,将XX名调度班长充实到各调度班组,和调度员一样参与三班

轮转,将保证正常接警作为首要任务,尽量减少其他兼职工作。与此同时,中心还多次与有关医学院校沟通,目前已招募XX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并进行岗前培训,为充实调度队伍做好人员储备。 三是强化业务培训。按月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对非值班的调度员反复进行听打技能、地图地形、急救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并定期考试,促进调度员业务素质持续提升,群众对调度工作满意率99%。 二、强化督查,规范全市急诊急救工作 一是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为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始终规范、有序开展,中心注重变换督查的方式和内容,一方面通过GPS、监控、电话回访等手段,做到实时对院前急救工作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电话、周反馈等形式反馈到相关急救站,有效防止了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另一方面坚持季度检查制度,每季度组织专家集中对全市各急救站进行一次实地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出诊人员业务水平和规范执行情况,对个别业务考核不强的人员要求所在医院暂停其出诊并强化培训,经到我中心再次考核合格后方可恢复出诊资格。通过这些措施,有力确保了全市急救工作始终规范、高效。据统计,全市平均出车时间为XX秒,绝大部分急救站实现平均1分钟内出车,急救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截至12月31日,全市各入网医院共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现成功复跳XX例,复跳率全国领先。 二是加强急诊急救质控工作。发挥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作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DOC)

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要求 一、系统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可有三种:集中接处警模式、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和集中管理与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 集中接处警模式,适合县级或小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 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适合有较完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中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 集中接处警与分类、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适用于有较完备的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城市的社会联动(紧急救援)中心; 集中接处警模式,分布式处警。120指挥中心可同时受理110、119和122报警电话,方便市民报警,系统的设计同时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 二、系统构成 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电话通信调度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子系统、接警处警调度子系统、数字录音录时子系统、网络医院调度反馈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GIS 地理信息子系统、GPRS车载信息子系统、多媒体大屏投影子系统、LED 图文显示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各个子系统可以单独建设,但各自之间具备完善的标准接口协议,保障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操作简便。 三、设计要求 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包含通信部分和接处警系统的建设。通信部分是基于调度机为核心的通信主体,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通信主体选用数字

调度机或数字板卡作为通信的主体。从电信局到急救指挥中心的机房,通过光纤连接,用一或多条数字中继线(采用1、7号或PRI信令),分别作为局外部通信、接警线路和调度专线。每条数字中继线相当于30路双向模拟电话线。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架设模拟信号的电话线路。 考虑今后升级与安全,本次建设通讯主体选择数字程控调度机,基本配制如下图。2个7号信令做120报警电话呼入,其中1个7号信令做主链路,另外一个做备链路,一但主链路发生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上。1块环路中继做紧急专线调度 二块电源主备板,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 二块七号信令板,组成主备链路,当其中一路出现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并自动发送报警消息到接警席,如两个都出现问题,自动切换到环路中继,并发送最高级别的报警信息; 两块主板自动切换,当系统检测到故障,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块,并自动报警,如都出现故障,发出最高级别报警; 所有板卡都可带电插拔,无须关机操作,确保报警电话畅通; 调度机重要程序可以在线或远程升级; 19英寸标准机架式结构,全分散控制、模块化结构,单层6U高度,外型大方美观,内部电路贴片元器件工艺。 集用户机、端局机、汇接机于一体,适用于社区、单位、企业团体作公网的接入设备; 具有Z、S/T、U、E1、E&M、载波等多种中继接口; E1中继有中国NO.1、NO.7、R2、ISDN(PRI)、V5信令; 无缝连接的热备份主机控制系统,热备份的二次电源与音源系统;

急救系统

急救系统 1 引言 基于GIS/GPS/GSM的120急救系统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强大的地图显示、控制技术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实时定位技术,并以全球可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作为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与120电话相连接的集呼救者定位、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移动终端定位与导航等于一体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现有的120急救系统中,呼救者通过拨打120急救电话和接线员进行信息交流。呼救者的地理位置、病员的基本情况通过接线员反馈给控制中心,再由控制中心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决策施救。然而,随着城市面积、人口和建筑物密度的膨胀,传统的急救系统已显得力不从心。首先,由于采用人工语音交流,在这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的话,接线员就无法正确获取呼救者的信息,特别是地理位置信息;其次,在进行救助方案设计时,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作人员的个人经验决定,或者依靠很少的科学依据;第三,对于城市错综复杂的交通道路网和动态的实时路面车辆信息,给人工选择救助车辆路线增加了很大难度,因此很难保证每次都能选择到最佳路径;第四,

一个城市有很多家医院,每家医院由都会有自己擅长治疗的病类,同时,每家医院的设施都会不一样、抑或是好的医院也可能没有床位或是主治医生暂时无法回到医院。对于以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传统的120急救系统都无法实现紧急救助,为了保证市民的身体健康,弥补传统施救方法的不足,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GIS/GPS/GSM的现代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的120急救系统,从而更好地弥补了传统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 2 系统流程、功能和组成设计 如何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尽快获取呼救者的信息,制定出最佳的援救方案,保证呼救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最好的医院施救,脱离危险,是120急救系统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中的基于GIS/GPS/GSM的120急救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呼救定位、最佳救助方案设计、最优医疗资源选择。 2.1 系统工作流程 通过有效集成GIS、GPS与GSM三者的功能,进而实现基于GIS/GPS/GSM的120急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使用AO(ArcObjects)作为开发平台,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9e17078821.html,开发语言实现系统功能的二次开发。工作流始于呼救者打进的120急救电话。其工作流程为图1。 2.2 呼救定位 当呼救者打进120急救电话时,系统的电话号码自动获取模块将自动提取打进的电话号码,同时,系统将自动地根据号码唯一标识从电话

120急救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120急救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一、目的 防止科室或私人随意使用救护车,避免影响急诊出车。保证救护车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接受急救中心指挥。 二、适用范围 急诊救护车的管理。 三、职责 (一)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二)急诊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并做好登记。 (三)护理部每月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四)科主任、护士长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做他用。 (五)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接到电话5分钟内必须出车。并设有出车登记本,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四、工作程序 (一)当医务人员接到120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及值班医生、护士,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5分钟内出发(用物

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由接120电话医生在出车登记本上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行人员等。 (二)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护士长每天检查,急诊班、上夜、下夜三班要每班检查,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各种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请维修工修理。 (三)救护车离开本院执行任务,须报本院医务科同意,并上报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室,以便指挥中心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 (四)出车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须向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报告出车情况并做好登记。 (五)车内禁止吸烟、摆放杂物。 (六)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

120急救中心呼叫系统

核心交换机服务器组录音服务器 调度台坐席组局域网 音频网Internet 网各医院网络说明大屏展示各急救分站卫生局、110 120医疗救援指挥系统组成如下图:

有线通信子系统(即交换机子系统):主要提供良好的通讯线路,以及加强对通讯线路的管理,使呼救通道畅通,以辅助急救信息子系统实施对呼救者的处理。 受理调度子系统:是120医疗救援指挥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依靠急救指挥中心局域网与各急救分站联网平台,利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子系统提供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资源,可实现从受理通话、调度派车、实时信息管理到院后电子病历管理的整个急救全程信息化管理流程,调度人员进行呼救受理及指挥调度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指挥调度对象是各急救站及救护车。 急救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是一个利用急救事件产生的信息,辅助日常业务办公的分析管理软件系统,这些信息包括:电话呼入/呼出信息;急救处置信息;急救事件反馈信息;调度员、司机、医生、护士的工作信息;救护车效率分析;病人电子病历、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等等。 数字录音子系统:将急救过程中的对话进行全程数字录音,将为急救当时和以后的事故查询提供最真实、最直接的依据。 地理信息子系统:为调度员提供处置呼救的现场感受,同时,通过矢量化的城市地理信息,为就近调派救护车、监控车辆状况提供基础工作平台。 车载信息子系统:借助GPS和无线通信网络,提供救护车的当前位置和状

态,实现指挥中心与救护车的数据通信联系,准确合理地派车,为领导提供实时管理人员与救护车的手段和数据。 借助GPS和无线通信网络,将救护车的周边图像传输到市急救调度中心。 急救分站子系统:根据急救半径和急救实际的需要,建设急救分站,市区内统一接收指挥中心的指挥,四县可独立受理呼救和调派自己的救护车,以完善城市急救网络。 借助该系统的网络,将急救分站的相关视频图像传到市急救调度中心。 大屏幕显示与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高度可视化工具,提高领导和指挥中心对大型突发事故的急救进度把握能力,辅助领导指挥急救。同时,使用移动视频技术可把现场图像实时地传回到中心、使用固定视频技术将急诊科室、路口等图像实时地传回中心,这些图像都可以显示到大屏幕上,方便指挥调度,并实现对急救行为的监督。 环境保证支持子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指挥中心环境设计与装修等,它们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工作环境保障。通过合理的布线规划,使线路结构清晰明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同时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环境的舒适,给调度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数字无线集群通信子系统:在急救网络内建立统一的、先进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保障指挥调度时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动力配电子系统:动力配电子系统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系统之一,合理设计供电、UPS、发电机组等设备的保障接续能力,使系统源源不断地获得稳定的动力支持。 应用软件预算 单位:元

急救中心管理办法

急救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院前医疗急救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急救中心(站)的科学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提升应急医疗救援能力和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保障、维护公民健康权益,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急救中心(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急救中心(站)是指由通信、医疗急救和转运等要素构成,对伤病员提供医疗急救和转运、护送服务的公益性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急救中心(站)建设标准》,将急救中心(站)的建设与发展纳入本地区城市发展规划,保证院前医疗急救事业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机构的性质与任务,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急救中心(站)的工作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急救中心(站)的建设应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坚持基本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保证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规范、高效开展。 第六条卫生部负责全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规划与指导,对全国急救中心(站)的建设与发展实施宏观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急救系统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行业管理。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七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一个城市只能设置一个政府

主办的急救中心(站),“120”为院前医疗急救唯一的特服电话号码。 第八条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的机构设置分为急救中心、急救站二级。 (一)地市级及以上城市设置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 (二)县及县级市设置独立建制的急救站。 (三)地市级及以上城市依托在医疗机构内,并承担院前医疗急救职能的急救中心应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急救中心(站)建设标准》,逐步组建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 (四)县及县级市和边远地区,可参照本《办法》,经本辖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可依托在当地医疗力量最强的医疗机构内,并承担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任务。 第九条急救中心(站)应当根据医疗急救功能和任务,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第十条急救中心(站)实行行政事务类事业管理体制。各级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行政职级等同于本地区其它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卫生机构。 第十一条根据“精简机构、平战结合”的原则,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机构设置可与急救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并按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功能与职责,加强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 第十二条急救中心(站)的机构审批、登记、注册和校验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行统一的执业管理。 第十三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任何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不得使用“急救中心(站)”名称并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第三章功能与职责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出车前: (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夜间由行政值班,特殊情况下医务科可直接调用)。 (2)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保持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出车。并填写有出车登记,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3)急救车应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定人、定车、责任到人。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如需变动,需经院办公室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拆卸。 (4)急诊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交接。当日出诊前必须对照《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对抢救物资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药品、器材、物品,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二、出车中: (1)院办公室或行班值班接到120电话,并简单询问病情及联系方式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及值班医生、护士,告之简要病情和联系方式,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10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出发前出诊医生必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再次询问病情。 (2)当班驾驶员严禁饮酒,不得酒后驾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内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护人员上车后应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3)救护车司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执行操作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完成救护任务后及时返回医院,不得路途中办私事和单独出车,私自出车。 (4)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在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

牌,对病人及家属在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5)出诊人员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必须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120出诊、转诊、转院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签字。 (6)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对待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使用担架搬运病人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于担架上。 (8)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至少应有一人在病人身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系危急重症病菌,医护人员均须在病人身旁密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室内。如遇危急情况,可第一时间报告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取得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的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发生。 (9)加强查对制度,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在路途中救护,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所有操作,包括时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要及时记入抢救记录,所有药品安瓿及包装均要核对后带回医院。 (10)接诊病人返回医院后,出诊医师要立即对接诊医师交接出诊情况。如系危急重症患者或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提前向行政值班或院办公室汇报,告之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 (11)车辆在外出执行急救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驾驶员应第一时间及时报告院办公室,等候院办公室的指示和安排。 三、出车后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救护车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如遇外伤血液、呕吐物污染等需及时清洗消毒。车辆清洗消毒由救护

120紧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

120紧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 一.120紧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概述 120紧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是在电信网络的基础上,运用IT技术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实现了院前急救工作中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全部数字化,并且大大缩短了数据处理所需的时间,确保数据统计的完整性、可靠性,以了解接警的全过程,为其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为确保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诊电话不产生阻塞,本系统采用呼入电话的全程数字化自动排队调度功能,实现了接、处警的畅通无阻。 (接警系统的主界面) 二、120紧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主要功能 1、语音调度指挥功能 ①、利用CTI通过调度机对分中心、分站实施各项语音调度指挥功能。 ②、利用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广域网实现对分中心、分站的文本命令调度指挥功能。 ③、利用GSM/GPRS公网实现对急救车辆和医生的语音指挥调度功能。 ④、利用120急救指挥中心广域网,通过GSM/GPRS公网的短信中心和交换系统主要功能 1、语音调度指挥功能 ①、利用CTI通过调度机对分中心、分站实施各项语音调度指挥功能。 ②、利用120急 救指挥中心的广域 网实现对分中 心、分站的文本 命令调度指挥 功能。 ③、利用 GSM/GPRS公网 实现对急救车 辆和医生的语 音指挥调度功 能。

④、利用120急救指挥中心广域网,通过GSM/GPRS公网的短信中心和交换 2、呼叫电话智能排队及类别分析 120紧急救援调度指挥系统将呼叫120的电话分为:普通呼叫、自动呼叫、重点监护病人呼叫、工作电话、骚扰电话等。 呼叫120的呼救电话进入系统时,系统将对其进行类别分析,如果是骚扰电话将对其进行屏蔽,不进入受理分机,由交换机直接向其播放事先录制的训诫语,并将呼救信息记录到系统数据库,以备后查。 如果是其他类别的呼叫电话,系统将电话号码信息及分类信息一并发送到受理台,受理台声光显示呼叫电话进入信息,并将电话按类别排列到呼入电话队列。 3、骚扰电话管理 目前,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到的骚扰电话占整个呼叫的60-70%,给120的日常受理工作和值班人员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并且还影响了真正的急救电话的呼入。 系统具有骚扰电话拦截功能,值班人员可对骚扰电话进行加锁,将骚扰电话的电话号码添加到电话黑名单,在加锁时间内,该电话号码一旦呼叫120, 则由调度机直接播放训诫语,不进入受理台,到解锁时间后,系统自动将骚扰电话号码解锁。 骚扰电话的加锁时间由值班人员设定,可以是几分钟、几小时、几天。骚扰电话的每次骚扰呼叫将记录在系统数据库,可对骚扰电话记录进行查询、统计分析。 4、值班人员受理呼救电话的方式 值班入员可以通过摘机方式或点击界面上的受理呼救按钮来抢答呼救电话或者循环应答呼救电话。 5、来电信息自动显示功能 在电信部门提供号码库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弹出来电号码、机主姓名、呼救地点、时间等信息。 6、推荐车辆、推荐医院 电子地图自动定位呼救地址后,将向值班人员推荐最近的急救车辆,并显示在受理界面上供值班人员参考派车,缩短派车的决策时间。 7、历史出救记录 受理界面弹出时,系统将自动查询显示该电话的历史出救记录,从历史出救记录中可以调出相关记录的院前急救病历,并将院前急救病历发送到急救车辆、分站或医院急救室的联网终端,指导现场救治。 如果本次呼救时间与最近一次历史出救记录的出车时间在设定的催车时间内,则向值班人员提示本次呼救可能是催车,辅助值班人员快速处理。

120急救中心处理制度

急救人员处罚制度 急救中心主任处罚制度 由于主任疏忽行政管理,不经常督促、检查急救中心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经常组织、督促急救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和技术考核,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视情节轻重扣罚科主任。同一个急救人员三次被患者正当的投诉,给予科主任通报批评。因急救人员无故拖延出车,情节轻微的,给予科主任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造成患者身体损害,引起医疗纠纷的,给予科主任降级处理;医疗纠纷产生的费用由科室负责。 急救中心护士长处罚制度 由于护士长不经常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检查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视情节轻重扣罚护士长。同一个护理人员三次被患者正当的投诉,给予护士长通报批评。因护理人员无故拖延出车,情节轻微的,给予护士长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造成患者身体损害,引起医疗纠纷的,给予护士长降级处理。 急救医师处罚制度 急救医师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无故不参加医院或科主任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和技术考核,因服务态度欠佳,技术操作不过关,工作疏忽,导致医疗差错,视情节轻重处罚。同一个急救医师一次被患者正当的投诉,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被患者正当的投诉,给予停工3个月。急救医师无故拖延出车时间,视情节

轻重处罚,情节轻微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造成患者身体损害,引起医疗纠纷的,给予停工3个月。 急救护士处罚制度 急救护士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无故不参加护理部或护士长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和技术考核,服务态度欠佳,技术操作不过关,导致医疗差错,视情节轻重处罚。同一个急救护士一次被患者正当的投诉,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被患者正当的投诉,给予停工3个月。急救护士无故拖延出车时间,视情节轻重处罚,情节轻微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造成患者身体损害,引起医疗纠纷的,给予停工3个月。 急救驾驶员处罚制度 司机接到车辆调度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间内出车,不执行中心调度程序,接警不出或换车出警或私自出警,急救车辆用作非急救或私人使用,视情节轻重处罚。情节轻微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停工3个月。 急救担架员处罚制度 急救担架员因擅离职守,工作不认真负责、服务态度欠佳,不服从工作安排和调动、指挥,导致医疗差错,视情节轻重处罚。同一个急救担架员一次被患者正当的投诉,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被患者正当的投诉,给予停工3个月。急救护士无故拖延出车时间,视情节轻重处罚,情节轻微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造成患者身体损害,引起医疗纠纷的,给予停工3个月。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1、在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地“120”呼救电话的受理工作。 2、负责全县院前急救医疗的指挥和调度工作,做到以缩小急救辐射半径、加速急救反应为目标,以方便、快捷、有效、系统地救治患者为目的,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3、加强与院前急救人员联系和沟通,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4、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急救通讯网络,保障通讯网络畅通。 5、科学处理和储存院前急救信息。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向院主管领导报递院前急救动态资料。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负责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者,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20急救工作细则 1、诊后中心工作人员按派诊原则立即调派车辆,保障电话畅通无阻。 2、急救中心派诊时使用专业术语,简明扼要,严谨准确,报清疾病种类和详细接车地点及病人联系电话。 3、急救中心受理电话者必须是本站的医务人员,并于通话完毕后主动报清自己的全名。 4、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详细的派诊内容和准确的出诊时间等记录及录音,保证120对社会承诺的5—10分钟急救反应时间(城区内),定期向主管院长反馈。 120急救车司机工作制度 1、“120”救护车急救专用车辆,急救中心(站)统一指挥调配,严禁私自用车。未经批准擅自出车,发生医疗事故,一切经济责任自负。禁止司机开车上下班,出完车,车辆必须放在医院内。 2、驾驶员必须落实好车辆的“三检”“三勤”制度,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驾驶员必须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严格遵守特种车辆行驶规定。 3、中心管理的救护车,要求急救驾驶员爱护车载通讯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严格设备交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修。要严格按使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120救护车长途及收费由主管院长签字、120主任及车方商定, 但不得影响医院工作。120急救车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及区域性 重大事件如地震、洪水、疫情、重大车祸等灾难性事件的处置要求。 5、救护车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脱岗或无故迟到,产生医疗纠纷责任自负。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docx

[键入公司名称 ] 南京市 120 急救中心系统方案 2012/9/29

目录 1项目背景 (2) 2系统架构设计 (2) 3系统业务功能与开展方式 (5) 3.1急救中心指挥系统 (5) 3.2车载系统 (7) 3.3系统扩展 (8) 4系统基本配置 (9)

1项目背景 目前,南京市 120 急救中心仅靠一套远程电话调度系统完成日常 的特服服务,由于通信手段的相对落后和医疗急救信息化的不完善, 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 治”的原始流程上,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而紧急救护的关 键在于一个“急”字,如何解决快速地对各类人身伤害、病痛进行及 时的抢救、治疗、护理问题,不仅是弘扬 " 救死扶伤 " 精神的需要,也是切实实现医疗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承诺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南京智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现代化、信息化的120 急救中 心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0 急救中心作为地区医疗救援指挥的中枢,需要完成医疗急救、大型社会医疗保障及 “110”联动等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 3G 等无线宽带网络的全面应用,建立一套高效化、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化的 120 急救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 2系统架构设计 120急救中心系统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根据伤病人员情况,实行“就急、就近、就专科救治能力、就患 者和家属意愿”救治,保证急救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使区

域有限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搭建了一个“听得见、看得着、查 得到”的生命救援大平台。 120 急救中心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作为各类信息的高可视化 承载平台,集中受理南京各地区 120 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员提供的信 息和对呼救设备的追踪定位,及时获取伤病人员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将救护车 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最 近范围内医疗资源等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生 成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派出救护车赶往伤病人员所在地点,通知相 关急救站或医院做好接治伤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在实现与区域卫生信 息平台对接的基础上,共享健康档案或电子病历 (E HR/EMR)数据,发送到救护车和医院平台,根据伤病员既往病史,为相关救护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提升急救效率和质量。在“院前急救”阶段,通过无线音视频监控系统对救护现场实况进行实时监视,同时对救护车内急救过程的音视频以及相关救治信息进行录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向患者亲属或公众公开,增加急救行为的透明度。 120急救中心系统作为“智慧南京”电子服务应用的具体实现之一,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硬件与网络资源,能够建立与城市医疗体系 之外其它相关信息平台的互通共享,如与“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对接后 可以共享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数据,为救护车辆导航及急救医院选择提 供实时有效的依据。

急救站管理制度

急救站管理制度 一、各岗位人员应严格执行中心和急救站有关的规定和制度。 二、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0分钟到站进行交接班,做好班前准备工作,电话向120指挥中心报告当天出救人员、车辆和值班时间,填写交接班记录,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出救。 三、交接班记录应记录当班重要事宜,如急救中发生特殊的情况,电脑、车辆、电台,医疗设备使用运行情况等。 四、接班人员未到上一班人员不得离岗。 五、值班中如因特殊情况有变动,须提前10分钟由急救站负责人通知中心调度室。 六、急救站出救车辆必須配备医生、护士和司机,根据需要和可能配备担架员。 七、值班人员须保持电脑、电台和电话等通信设备的完好,除调度派车、反馈,不得随意使用。 八、值班人员接到调度命令必须在3分钟内出车,值班期间不得睡觉。 九、急救站值班车辆、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中心调度指挥,接到中心调度命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出救。 十、急救站直接接到的急救任务需先向中心调度通报,得到同意(发调度派车单)方能出车,如与中心调度发生冲突必须服从中心调度的命令。 十一、出车、到达、离开、送达、完成、返回必须及时报告调度

室。 十二、急救病人送何医院应根据急救需要、路途远近、家属要求综合考虑决定。 十三、急救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救死扶伤,热情周到,极端负责,尽一切力量抢救伤病员,并给予尽可能的其他帮助。 十四、到达病人身边应按规范对病人进行检查,对急救病人必须输液用药,不能确诊的需建立静脉通道,不准许不做任何处理就送医院。 十五、对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必须抢救30分钟以上,并做心电图确认,征得病家同意方可停止抢救。 十六、每个班次车辆必须加油,并将车辆清洗干净。 十七、值班时医、驾人员不得同时离开值班室,离开前须向调度室通报去向和联系方式。 十八、医生在急诊室须随时保持与中心或分站的联络,不得影响出救。 十九、严格执行物价局、卫生局收费标准,交费按中心财务制度执行。 二十、医生、驾驶员应及时填写病历、日报表,当日上交,不得补填。医疗文件的书写必須规范,并按医院规定保存。日报、月报每月交费时同时交中心调度室= 二十一、无调度命令不得出车,凡用于院前急救,车上有“XX

南京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20年6月 南京市120急救中 心系统方案 2012/9/29

目录 1项目背景 (2) 2系统架构设计 (2) 3系统业务功能与开展方式 (5) 3.1急救中心指挥系统 (5) 3.2车载系统 (7) 3.3系统扩展 (8) 4系统基本配置 (9)

1项目背景 目前,南京市120急救中心仅靠一套远程电话调度系统完成日常的特服服务,由于通信手段的相对落后和医疗急救信息化的不完善,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流程上,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而紧急救护的关键在于一个“急”字,如何解决快速地对各类人身伤害、病痛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问题,不仅是弘扬"救死扶伤"精神的需要,也是切实实现医疗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承诺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南京智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现代化、信息化的120急救中心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0急救中心作为地区医疗救援指挥的中枢,需要完成医疗急救、大型社会医疗保障及“110”联动等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3G等无线宽带网络的全面应用,建立一套高效化、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化的120急救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 2系统架构设计 120急救中心系统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根据伤病人员情况,实行“就急、就近、就专科救治能力、就患者和家属意愿”救治,保证急救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使区

域有限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搭建了一个“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的生命救援大平台。 120急救中心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各类信息的高可视化承载平台,集中受理南京各地区120 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员提供的信息和对呼救设备的追踪定位,及时获取伤病人员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将救护车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最近范围内医疗资源等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生成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派出救护车赶往伤病人员所在地点,通知相关急救站或医院做好接治伤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在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的基础上,共享健康档案或电子病历(EHR/EMR)数据,发送到救护车和医院平台,根据伤病员既往病史,为相关救护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提升急救效率和质量。在“院前急救”阶段,通过无线音视频监控系统对救护现场实况进行实时监视,同时对救护车内急救过程的音视频以及相关救治信息进行录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向患者亲属或公众公开,增加急救行为的透明度。 120急救中心系统作为“智慧南京”电子服务应用的具体实现之一,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硬件与网络资源,能够建立与城市医疗体系之外其它相关信息平台的互通共享,如与“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对接后可以共享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数据,为救护车辆导航及急救医院选择提供实时有效的依据。

120急救中心智能调度解决方案.

120指挥系统及车载定位导航系统 方案建议书 福建省电信公司泉州电信分公司 2010年11月

目录 1 项目综述 (7) 1.1项目背景 (7) 1.2项目理解 (8) 1.3建设原则 (9) 1.4泉州电信综合优势 (11) 2 项目总体方案建议 (12) 2.1系统规划 (12) 2.1.1 系统规划目标 (12) 2.1.2 三层结构设计 (12) 2.1.3 子系统接口关系 (13) 2.1.4 数据存储规划 (15) 2.2软件开发方案 (15) 2.2.1 三层架构 (15) 2.2.2 模块化开发 (15) 2.2.3 控件化开发 (16) 2.2.4 业务与数据处理分离 (16) 2.2.5 数据驱动式开发 (17) 2.2.6 中间件 (17) 2.2.7 基于JAVA技术的业务开发 (18)

2.2.8 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18) 2.2.9 高可靠性设计 (18) 3 系统平台总体结构 (20)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20) 3.2系统总体结构说明 (21) 3.3平台硬件选型 (22) 3.4平台功能介绍 (22) 3.4.1 接入交换机 (22) 3.4.2 CTI服务器 (23) 3.4.3 IVR服务器 (24) 3.4.4 录音服务器 (26) 3.4.5 数据库服务器 (26) 3.4.6 WEB服务器 (27) 3.4.7 GPS服务器 (28) 3.4.8 Gis服务器 (28) 3.4.9 备份服务器 (28) 3.5中心接警席 (28) 3.6急救分中心 (29) 3.7急救分站 (29) 3.8主叫信息回送 (29) 3.8.1 主叫号码提取 (29) 3.8.2 获取主叫定位段信息 (30)

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

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 【】随着城市120紧急医疗救护救援系统的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的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已经成为新的目标,只有一套完整的城市120积极指挥中心系统,才能将各方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达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服 务于民的目的。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建立城市级医疗救护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具有规模大、范围广泛、结构复杂、应用多样等特点,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量、性能、可扩展性等 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系统应是一个分布式的、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的系统; ·快速反应的综合性。系统指挥中心平台能够显示各医疗单位车辆位置,建立多层次综合数据库,当120移动中的车辆发生接警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依据各种数据做出科学快速的决策,并保证上下级、协同其他职能部门的互动指 挥能力;系统兼容各种类型的移动通信网络接口,兼容现有国内多个网络系统,并适应3G网络发展,灵活构建移动网络信息传输平台;系统能够基于互联网络(Internet与Intranet)实现远程广域的定位、视频、报警和指挥等信息的发布与访问。系统具有逐步建立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GIS将用户关心的所有数据集中显示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显示突发事件的地理位置,以及所有可以参考 的作战部署参数,供指挥人员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科学的决策; ·图像传输系统。具备会议电视、图像监控的系统功能,在多码流并传机制上要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一是能够同时处理多码流碰撞问题,二是系统能够 承载多台120救护车以上远程终端数据传输的多种数据运算能力; ·服务器框架。服务器软件首先是强大的、稳定的、经过长时间使用考验

120指挥调度系统设备参数

120指挥调度系统设备参数 一、120报警排队调度机1套 规格参数: 1.服务器主机; 2.CPU 应用板; 3.主机电源; 4.CSTA 服务器软件证; 5.支持CSTA或TSAPI接口; 6.5路数字用户接口板;3个人工坐席 7.内置多重语音提示功能,修改灵活; 8.内置不间断电源; 9.TAPI 2.1 服务器软件证; 10.内置ACD、CTI接口平台; 11.模块化结构,主板(CUP板)和电源提供热备,故障自动诊断,自动切换,主动告警,所有板卡支持热插拔; 二、耳麦话机3部 规格参数: 1.采用镀钛头带、颈带式设计;可选择架臂和麦克,抗噪音麦克,提供标准的听力保护(小于118dB);带有可调节吊臂的降噪麦克,提供多种配件以及单耳或双耳音效;能降低呼出电话的背景噪音,超轻设计的双耳耳麦,佩戴舒适;使用DSP技术,提供最佳的通话效果;

2.提供满足HiFi立体声需要的超宽频带响应(80 Hz -15000 Hz);提供线路突发性噪音的声震防护;立体声耳机简单方便的在线静音和音量控制。 3.数字耳麦5套 4.数字话机要与调度机无缝耦合。 三、数字录音卡1块 规格参数: 1.8路第三代数字话机端录音卡,用于监控和记录数字PBX系统的语音和数据。支持主流厂商的PBXs;无干扰实况监控;具有声音启动、D 信道信息、呼叫进程控制等多种启动方式;采样频率(30KHz);支持三种以上语音文件格式;录音失真小、噪音低增益自动;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0000小时; 2.支持硬件处理的A-Law、μ-Law、IMA-ADPCM格式编码和解码,以及由软件处理的16-bit linear PCM、MP3、VOX格式的编码和解码,支持WINDOWS标准的WA V文件。 四、数据库服务器1套 规格参数: 1.知名品牌机架式服务器; 2.INTEL至强标配E5620以上处理器,8G内存,DVD-ROM,1TB硬盘2块,镜像,支持热拔插,双网络接口(1000M),光电鼠标、键盘。冗余电源。 五、呼叫受理计算机1台

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120急救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2) 1.4 项目单位概况 (6) 第二章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8) 2.1 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8) 2.2 ****区卫生事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10)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12) 3.1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12) 3.2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 (12) 3.3项目建设的主要业务功能 (13) 3.4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13) ****章施工场址及建设条件 (18) 4.1 场址选择 (18) 4.2 建设条件 (19) 4.3场址方案 (21) 第五章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22) 5.1 总平面布局 (22) 5.2 平面布臵 (22) 5.3 竖向规划 (23) 5.4建筑外观设计 (23)

5.5建筑设施 (23) 5.6给排水工程 (26) 5.7电气设计方案 (30) 5.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3) 第六章环境保护、劳动卫生安全与消防 (34) 6.1 环境保护 (34) 6.2职业卫生安全 (38) 6.3消防 (39) 第七章节能方案 (41) 7.1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41) 7.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2) 7.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4)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臵 (47) 8.1组织机构 (47) 8.2人力资源配臵及人员培训 (47) 8.3项目组织管理 (49)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50) 9.1建设工期 (50)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0) 9.3实施进度表 (51)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2) 10.1投资估算 (52) 10.2资金筹措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