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完整版标准答案

地图学完整版标准答案
地图学完整版标准答案

地图学完整版答案

————————————————————————————————作者:————————————————————————————————日期:

一、名词解释

1.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包括其他星体)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3.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4.分层设色法:在地图上等高线间普染不同深浅的诸种颜色来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方法。5.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

1. 普通地图上的社会人文要素不包括(C )。

A. 居民点

B.交通网

C.水系

D.境界

2. 下列注记字列中,各字中心线连线是一条自然弯曲的曲线的是(D)

A.水平字列

B. 垂直字列

C.雁行字列

D.屈曲字列

3. 墨卡托投影属于( B )

A.圆锥投影

B.圆柱投影C方位投影.D任意投影

4. 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国家水准原点的高程值(A)。

A. 下降29毫米

B. 左移29毫米

C. 上升29毫米

D. 右移29毫米

5. 全长572公里哈同公路在地图上为57.2厘米,则该图属于(D )。

A.地理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小比例尺地图

6. 某点在CGCS2000椭球系下,投影高为零,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北)=5146256m, y (东)=43483542m,则该点在6°带第22带的实际坐标为x(北)和y(东)(A )。

A. 5146256,-16458

B. 5151256.625,253054.481

C. -16458,5146256

D. 42983542,5146256

7. 图号为I-52-6-(48)的地图是(A )比例尺地形图。

A. 1:1万

B. 1:2.5万

C. 1:5万

D. 1:10万

8. 一幅标准图幅(40cm×50cm)的1:10000的地形图的实际面积( D )平方公里。

A.10000

B.25

C. 2000

D. 20

9. 对地图仪上经纬网构成的球面梯形面积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

A.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球面梯形面积相等;

B.同一经度带内,纬差相同的球面梯形面积相等;

C.相同经差、相同纬差的经纬线构成的梯形面积相等;

D.相同经差、相同纬差的经纬线构成的梯形面积都不相等。

10. 如下图所示,问该图的等高距是(B)

A.25米

B.5米

C.150米

D.125

11. 一条河流长20.8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20.8厘米,则该图属于(D )。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12. 我国1:25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C )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圆柱投影

13. 由于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制图综合手段,使地图具有(C )。

A.可量测性

B.直观性

C.一览性

D.可记载性

14.下列独立符号中与其他三个符号定位点不同的是(D )。

A. B. C. D.

15.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C)种比例尺。

A. 6

B. 7

C. 8

D. 9

16. 下列关于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线状符号法和运动线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都用线状符号反映定位于线上的现象

B. 线状符号法表示静态线状现象的分布和质量特征

C. 运动线法表示运动轨迹和方向,有动态意义

D. 线状符号法反映定位于线上的现象,还反映点和面现象的运动趋向

17. 图号为K-48-6-B-4的地图是(B)比例尺地形图。

A. 1:1万

B. 1:2.5万

C. 1:5万

D. 1:10万

18. 等高线处处与山脊线或山谷线(D)。

A.相离

B.平分

C. 平行

D.垂直

19.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20.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C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21.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C )。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必是等角投影

B. 等角投影的经纬线必垂直

C. 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不是等角投影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3. 根据地图比例尺的数学公式,在1:10000的地形图中图上1cm 2

相当于实地的面积( A )km 2

A. 0.01

B.1

C. 10

D. 10000 24. 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2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 ,最小长度比为b ,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 a=b B. a>b C. a

三、填空题

1.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 )、等积投影和( 任意投影 )三种。 2.色彩有(色相 )、(亮度 )和(纯度 )三属性

3.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正轴方位投影 )、(横轴方位投影 )、(斜轴方位投影 )。

4.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分类 )、简化、夸张和( 符号化 )。 5.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颜色 )、(形状 )、(尺寸 )。 6.普通地图分为( 地形图 )和(地理图 )两种类型。

7.等高线的种类有(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助曲线。 8.地图按其内容划分为( 普通地图 )和(专题地图 )。

9. 地图符号按比例分类可分为依比例尺符号、 不依比例尺 符号和 半依比例尺 符号。 10. 在接图表中,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H45D012012右面图幅的图号为 H46D012001 ,采用 6 度分带。

11. 如果我国某点的地理坐标为东经3154136'''?,北纬304045'''?,则该点在6°带中的 23 带上,中央经度为 135° ;该点在3°带中的 46 带上,中央经度为 138° 。 12.地图注记中变体字主要有长、扁、斜 、 耸肩 4种。

四、多项选择题

1. 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 ABD )

A.地图投影

B.坐标网

C.地图分幅编号

D.控制点

E.图例

2. 21世纪地图学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全球一体化、地图与3S 一体化和( BCDE ) 。

A.数字化

B.智能化

C.虚拟化

D.主功能多极化

E.客体同一化 3. 下列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中,以表示数量特征为主的有(ABCE )。

A.等值线法

B.点数法

C.定位图表法

D.范围法

E.分级比值法 4. 在大地测量中关于经纬度的三种提法分为( BCE )。

A. 地轴经纬度

B.天文经纬度

C.地心经纬度

D.地理经纬度

E.大地经纬度 5. 等高线包括( CDE )和助曲线。

A. 开曲线

B.闭曲线

C.计曲线

D.首曲线

E.间曲线

6. 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ABC )。

A. 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E.等距投影

7. 普通地图中表示地貌要素的方法有(ABCE )和分层设色法等。

A. 晕渲法

B. 晕滃法

C. 写景法

D. 点数法

E.等高线法

8.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ABCE)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A. 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B. 地图比例尺

C. 数据质量

D. 投影方式

E.图解限制

9. 数学要素是保证地图数学精确性的基础,以下属于地图的数学要素是(ABCD )。

A.地图投影

B.坐标网

C.比例尺

D.控制点

E.接图表

10. 地图符号按比例关系可分(CDE)。

A.相对比例尺

B.绝对比例尺

C.依比例尺

D.不依比例

E.半依比例尺

11. 在大地测量中关于经纬度的三种提法分为(BCE)。

A. 地轴经纬度

B.天文经纬度

C.地心经纬度

D.地理经纬度

E.大地经纬度

12. 地图注记的布置方案有(ABCD )。

A.水平字列

B.垂直字列

C.屈曲字列

D.雁形字列

E.沿线字列

13. 普通地图中地貌要素常用的主要表示方法有(ABCE)和分层设色法等。

A. 晕渲法

B. 晕滃法

C. 写景法

D. 点数法

E.等高线法

五、简答题

1. 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5′)

搭: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13~23)

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25~45)

2.质底法和范围法有何异同?(5′)

答:1). 区别

质底法范围法

相同点:都反映面状分布现象的,都以颜色、图案或花纹等形式反映其质量特征,图斑相似。

3. 简述等高线的特点?

答:1、.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一闭合曲线,不能中断。

3、同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相邻等高线不能相交

(在悬崖处虽然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

4、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成反比

(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相等)。

5、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

(接近河岸时先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6、等高线处处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

六、识图简答题

1. 分幅编号基本问题:

2.

3.

七、计算题

1. 已知某图幅图号为J50D002002,求其西南图廓角点的经纬度?并求出该图相邻八幅图的图号(画3

3 的接图表做答)(10分)

①.界限原则统一,明确划分

②.分区单位彼此毗连,同等概括程度,此

消彼涨。

③.同一种颜色不固定代表一类现象。

④.是制图区域内按现象的质量指标的分

区,不重叠,全区无”空白”

①.界限可精确或概略描绘;

②.各范围独立,不同现象的轮廓概括程度不

相等;

③.一种颜色、晕线、花纹代表一种现象范围。

④.几种专题现象分布的范围,可以重叠,交

叉,可有“空白“。能表示现象的渐

进性和渗透性。

A 大地水准面

B 自然

C 椭球

八、识图简答题

1. 根据图号I50D012012填其邻接的图幅图号,要求在答案纸上绘制下面表格作答。(4分)

I50D011011 I50D011012 I51D011001

I50D012011 I50D012012 I51D012001

H50D001011 H50D001012 H51D001001

2.请写出下图所示A、B、C图中阴影图幅的新旧图号。(6分)

A:新图号:J50B001002 B:新图号:J50C003003 C:新图号:J50D008009

旧图号:J-50-B 旧图号:J-50-[11]旧图号:J-50-93

九、计算题

1. 已知某地实际面积为1平方公里,图上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求该图的比例尺和比例尺的精度。(5分)

解:为便于计算,先统一单位

1

2

km=6

102m,1002

cm=2

10 2m(2分)

根据比例尺的定义,以及长度与面积的关系,可得

该地图的比例尺1/M=2610/10-=1/10000 (1分)

人眼睛能分辨的最短距离为0.1mm (1分)

故该地图比例尺的精度=0.1mm*10000=1000mm=1m (1分)

2. 我国某点的地理坐标为东经3154136'''?,北纬304045'''?,求该点在6°带和3°带中的带号和中央经度。(8分)

解:在6°带中,带取整

23122161=+=+??

?

???=L n (2分)

οοο135)3236()360=-?=-=n L ((2分)

在3°带中,带取整

461451)5.1(31=+=+??

????-=L n (2分)

οοο138)463()30=?='='n L ((2分)

3. 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为φ=38°52′20″(N ),λ=115°28′05″(E )。计算该点所在的1:50万、1:5万地形图新旧图号。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 1 、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 辅助要素 D. 补充说明 2 、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A ) A. 等角投影 B. 等积投影 C. 任意投影 D. 无法确定 3 、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 任意投影 D. 方位投影 4 、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 5 、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 ,最小长度比为b ,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 D ) A.a=b B.a>b C.a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 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 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 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 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 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比例尺的几种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又称说明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第三、四章 数据分布的量表的量表法可分为:定名、顺序、间距、和比率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一种或多种数学的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的三种方法:量表法、两种现象的相关分析、回归残差制图 地图学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影响地图学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地图概括的内容:选取和简化: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数量特征简化:其目的将是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分级的等级愈多,概括程度愈低。数量特征的简化主要表现为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夸张包括:不以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符号化,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第五章 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

地图学试题4套集合(含答案)汇编

地图学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3.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个微分圆在地图平面上的投影,是一种显示投影变形的几何图形。 4.视觉阈值:刚刚能引起视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5. SOM :空间斜轴墨卡托。 6.接图表:是表示各图幅间相互位置的图表。根据其用途和范围可分为图幅接图表和区域接图表。 7.图形开窗:在整个图形中选取需要处理的部分,称为图形的开窗。 8.编图任务书: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内容包括:地图名称、主题、区域范围、地图用途、地图比例尺、有时还指出所采用的地图投影、对地图的基本要求、制图资料的保障情况以及成图周期和投入的资金等项目。 9.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10.GUASS-KRUAGER: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那一项可能是1:10万地形图的编号(B) A. I-48-A (1:50万) B. I-52-12 C. I-50-[8] (1:25万) D.J-50-148(没有这个编号) 3.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分为三种,以下那项不属于这三种之一(B) A. 等积投影 B. 等距投影 C. 任意投影 D.等角投影 4.我国1:100万地形图使用的地图投影是(D) A. Gauss-Kruger B. UTM C. 斜轴等角方位投影 D.等角割圆锥投影 5.从几何意义上说,属于圆锥投影的是(C ) A. UTM (圆柱投影) B. Gauss-Kruger (圆柱投影) C. Lambert D. UPS(方位投影) //C. 古德投影 D.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7.地图数据中的属性数据是用量表系统来表示的,表示城市的等级,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所使用的量表应该是(B ) A. 定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间隔量表 D.比率量表 9.在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是(C) A.首曲线 B. 计曲线 C. 间曲线 D. 助曲线 10.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有十种,能够表示面状地物数量特征的是(D) A. 范围法 B.质底法 C. 量底法 D. 定点符号法 10.下面哪种不属于栅格图象(C) A.数码像机拍摄的照片 B.卫星影像 C.冲洗出来的照片 D.扫描生成的地图 11.通过建立地图数据拓扑关系可以解决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如京九铁路经过哪些城市,它利用的拓扑关系是?

《地图学》试题及答案.doc

一、判断题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Y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Y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Y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Y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Y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Y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Y 14.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Y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Y 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Y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Y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Y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Y 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Y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Y 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2. 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33.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Y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Y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Y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Y 40. 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42. 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Y 44. 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Y 45.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Y 46.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 47. 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 48.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Y 49. 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Y 50. 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Y 51. 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52. 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Y 53. 分层设色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图。Y 54. 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经差2o,纬差3o划分。 55. J—50—5—E表示1:5万地形图。 56. 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 Y 57.图名的主要效用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Y 58. 统一与协调原则是地图集编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保证地图集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Y 59.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Y 60. TM1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 三、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修订版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地图学复习提纲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B )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 )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1: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P109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 B ) A.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C )P78 A.等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 A )P98 A.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8、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公里公里公里公里 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 =b >b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资料提纲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第一章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 2、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 3、椭球定位—含义:将地面的观测成果划算到椭球体上。 参考托球体 4、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在测量学中地面点 的位置由坐标和高程表示。(坐标及高程的含义) 5、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天文坐标 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托球体上的位置。基准线为法线。 6、投影(此处融合地图学有关投影章节) 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 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 圆柱投影 圆锥投影 ②解析投影或数学投影 (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①等角投影(或正形投影)--特点:经纬线正交、长度比固定、面积和长度变化、比例尺不变适用场合: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②等积投影–特点:角度和形态发生变化适用场所:资源分布图③等距投影(任意投影)

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 高斯投影的规律、投影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见书P11-P13) 7、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 8、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①距离:以10KM为半径的测区内 可忽略不计②角度:测区面积<100K㎡ ,可忽略不计③高程—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地球曲率地他的影响 9、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内容:高程、距离、角度 原则:①精度—先高级再低级次序—先控制再碎步 ②步步有检核 注:控制点与碎步点:若要确定1点的位置,需知道A、B的位置。那么A、B为控制点,1点为碎步点 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点位的测量工作 碎步测量:确定碎步点点位的测量工作 第二章测量的具体工作 一、测高程—水准测量 P 1、水准测量原理:利用能提供一条水平视线的仪器,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已知一点的高程推算另一点的高程的一种方法。 2、熟悉DS3型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P21-P25 注:粗平时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气泡运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一定要遵循先两个再一个的顺序。气泡永远

新编地图学教程(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地图学复习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2011年地图学_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折(每题2分,共20分)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C )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 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 )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C )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 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 a=b B. a>b C. a

2003地图学(B卷)答案

2003地图学(B卷)答卷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答案: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长度比 答案:长度比是指地面上微分线段经过投影后的长度与其原有长度之比值。 3、变比例尺 答案:变比例尺是指当制图的主区分散且间隔的距离比较远时,为了突出主区和节约图面,可将主区以外部分的距离按适当比例相应压缩,而主区仍按原规定的比例表示。 4、面积比 答案:面积比是指地面上的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与原有大小之比值。 5、目的概括 答案:选取符合制图目的的某些内容或反映地图区域特征的内容,舍去与目的无关的某些内容或不反映区域特征的内容,有利于地图使用和区域特征的显示,这种称为目的概括。 6、普通地图 答案:普通地图是同等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二、单项选择()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答案: B 2、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A.21500公里 B.500公里 C.215公里 D.0公里 答案: D 3、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答案: A 4、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A.赤道 B.两极 C.中央经线 D.各纬线 答案: C 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 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积投影 D.几何投影 答案: A 6、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A.首曲线 B.间曲线 C.计曲线 D.助曲线 答案: D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要点

《测量与地图学》复习要点 总体要求:掌握三基:基础理论(概念、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学会三会:认识地图、使用地图、编绘地图。 第1章导论 一、基本概念:测量学、地图学、地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二、基本理论和知识: 1、测量学的学科体系;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3、地图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 4、地图的分类 5、地图的成图过程; 6、地图的功能 第2章测量学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大地水准面、方位角、象限角、高程测量 二、基本理论和知识: 1、测绘坐标系; 2、测绘的过程; 3、水准测量的原理:H B= H A + h AB,h AB =a-b; 4、水平角测量的原理:β=b-a 5、平板仪测量的原理 三、基本技能 1、直线丈量的一般方法; 2、水准测量的方法; 3、水平角测量的方法; 4、平板仪测图的方法步骤

第3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变形、变形椭圆、长度比和长度变形、面积比与面积变形、角度变形、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比例尺 二、基本理论和知识: 1、地图投影的实质; 2、地图投影变形的性质和大小的计算方法; 3、地图投影的分类: (1)按构成方法分类:特点(经纬线网的形状、变形分布规律)和用途;(2)按变形性质分类:投影条件和用途 4、常用的地图投影:如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和优点; 5、比例尺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三、基本技能 1、地图投影的判别和选择 2、比例尺的计算 第4章地图语言 一、基本概念: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图例 二、基本理论和知识: 1、地图符号的特征和分类; 2、地图符号的量表方法; 3、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作用:形状、尺寸、方向、色彩、亮度和网纹; 4、色彩三要素及其作用; 5、地图注记的分类和构成要素; 6、地图注记的排列方法和位置。 三、基本技能 1、地图符号的设计; 2、色彩的调配; 3、会书写注记。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地图学(西南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20分) 地图是数学所确定的、经过概括并用形象符号在平面上表示的图形。() A. 对 B. 错 2 【单选题】(20分) 我国最早总结出编撰地图的六项规则,即提出“制图六体”的是()。 A. 贾耽 B. 沈括 C. 裴秀 D. 谢庄 3 【单选题】(20分) 1538年绘制第一幅世界地图的地图学家是() A.

墨卡托 B. 托勒密 C. 瓦尔施佩格 D. 安德烈亚斯 4 【多选题】(20分) 以下属于中比例地图的尺度是() A. 1:25万 B. 1:10万 C. 1:50万 D. 1:100万 E. 1:400万 5 【多选题】(20分) 地图功能的有()

A. 地图认知 B. 地理信息载体功能 C. 地图模拟功能 D. 信息传递功能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20分)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A. 错 B. 对 2 【单选题】(20分) 编绘一幅南极洲地图,投影时选择比较合适有() A. 正轴圆锥投影 B.

任意投影 C. 正轴圆柱投影 D. 正轴方位投影 3 【单选题】(20分) 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 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 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 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4 【多选题】(20分) 我国选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作为数学基础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 A. 1:10万 B. 1:1万

C. 1:50万 D. 1:100万 E. 1:25万 F. 1:5000 5 【多选题】(20分) UTM投影是()。 A. 切圆柱投影 B. 等角圆柱投影 C. 割圆柱投影 D. 横轴圆柱投影 E. 等面积圆柱投影 F. 正轴圆柱投影

地图学试题库和答案

地图学试题库和答案目录2000 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12000) 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B卷) (62000) 级地科专业地图学试题 (102001) 级地图学试题试卷(A卷) (132001) 级地图学试题(B卷)试卷 ................................................... 172003 地图学 A卷 (212003) 地图学B卷B卷B卷 (282000) 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 现代地图表示地形的基本方法是:() A.等高线法 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 D.明暗等高线法 2. 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 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 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 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 3. 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则该点在中央经线的:()A.西边 B.东边 C.中央经线上 D.赤道上 4. 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5. 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A.合并 B.位移 C.分割 D.降维转换 6. 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A.直线 B.折线 C.大圆弧线 D.螺旋曲线 7. 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8.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A.赤道 B.两极 C.中央经线D.各纬线 9. 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0.5,则该投影为:()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积投影 D.任意投影 10. 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 绘制线状符号选择色相或彩度应以较深的色彩为宜。() 2. 体积符号在地图上可以表现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维模型。() 3. 数学要素是保证地图具有可量测性和直观性的基础。() 4. 地图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5. 在地图上只要经纬线处处是垂直的,则可以断定为等角投影。() 6. 地图主比例尺是地图上所注明的比例尺。() 7. 如果制图区域呈现南北、东西差别不大的圆形区域,(则应选择圆锥投影。) 8. 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 9. 海岸线通常是以蓝实线表示的平均低潮线。() 10.在河流两侧跳绘的国界表示以河流的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三、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晕渲法 2.地图投影 3.变比例尺 4.符号化 5.电子地图四、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5分 1.地图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3.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5.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构成图形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7.简述点值法制图的基本步骤。 8.如何分析评价制图资料?五、论述题共15分 试述色彩在地图中的作用与应用。 2000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2、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 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4、 符号系统的运用。 3、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4、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 分支学科组成。 5、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6、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7、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8、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9、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10、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11、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12、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 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13、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14、 15、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16、 17、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18、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 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9、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20、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 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21、:

22、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23、 24、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25、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26、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27、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28、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29、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 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30、O 31、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32、 33、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34、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 版方式。 35、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36、 37、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38、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 形感。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39、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40、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

《测量学与地图学》复习题集

地图学导论 1、概念:地图地图学 ①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②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2、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数学要素图形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3、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地图的成图方式有哪些? 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 5、实测成图过程可分哪四个步骤?编绘成图过程可分哪四个步骤? ①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②传统编绘成图过程:资料收集地图设计地图原图编绘地图出版准备地图制印 遥感制图法编制专题地图的流程如下: 遥感图像资料获取 遥感图像处理 专题要素信息识别与提取 地理底图编绘与专题要素转绘 6、地图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7、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8、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测量与地图的用途有哪些。 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第六章、地形图的应用 一、名词解释 1.普通地图普通地图使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势、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2.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3. 地理图相对概括地表示制图区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普通地

《地图学》试题答案

地图学》试题集 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乂” 1.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3 )、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 7. 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 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 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 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12.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3. 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4. 1987 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 毫米。 15. 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6. 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 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9. 制1:100 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 比例尺。 20. 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 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2. 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33. 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34. 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 1956 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