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汇报材料》

《课题汇报材料》
《课题汇报材料》

《课题汇报材料》

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顾帮福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1.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持续、全面、更加和谐地发展。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样的教学班的学生他们虽然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学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采用统一的教法、布置同样的作业和采用统一的评价的模式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不利于在大面积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打算探索研究

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类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依托本校进行研究,进而拓展与推广。

4.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趁着县教育局“打造高效课堂”的东风,打造学校管理、工作特色,把开放性的教学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学生为重点,从而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5.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解决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拓宽教学门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为了开展好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从xx年10月开始对涉及本课题有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确立研究方向和内容,组建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确定研究范围,深入调查,了解现状。每个成员做好学生资料袋,并对每个学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1)收集、整理、归类上级文件、课题研究纸质资料。负责人:季向阳

(2)收集课题组成员提交整理资料。整理并形成电子文稿。负

责人:于恒武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立项。负责人。顾帮福

二、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当课题申请立项得到批准以后,学校首先成立了以副校长李叶飞任组长、教导主任高国庆为副组长,教科室领导直接指导

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立出课题实施目标和鼓励措施,教科室召开课题研究开题动员大会。

三、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理论培训。3月12日我们学校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让实验教师了解目前课题研究的成果,确立自己研究的侧重点。实验教师拟订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并且制定个人研究计划。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教育理论知识后,都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本着解决问题的宗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制定了自己的研究子课题。

季向阳:数学课前预习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于恒武:数学课堂提问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朱崇玉:数学课堂练习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上官庆党:数学作业辅导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顾帮福:数学测试评价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有学期课题计划,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科研室也成立科研专柜,及时地把实验情况收集存档,建立起教师个人的研究档案。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师资保证:

本课题组由省级课题一等奖获得者顾帮福担任,其余4人,县教学新秀一名、县优质课获得者三名,课题组成员都是既能干又肯干的优秀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一协作的原则,以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制度保证:

(1)学习研讨制度。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通报例会制度。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规定学校课题例会是在隔周周二下午进行。学习形式采用了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座谈与讲座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每次研讨都有主题,有重点,有心得。同时在课题例会中,对于课题中的难点、重点内容推出了问题研讨法:收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选择重点问题,集中研讨。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每一学期都有一本课题学习笔记。

3月12日:材料:如何做好课题研究。观看张锐主任的关于课题研究方法课件。

3月26日主题。课题研究收获和疑惑研讨小结材料。

(3)专题调研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及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两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4)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5)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将拿出专项资金,实行课题研究专款专用,给予经费保障。实行专款专用,由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使用。

(6)评比表彰制度。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等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全程录像;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研讨等全程录像,保留原始资料。

2、论文。把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反思等编辑成册,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力争在省以上刊物、杂志发表。

4、争取在我校召开市以上“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现场研讨会,力争在全市推广。

xx年3月25日

第二篇:课题汇报一、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实验准备、初步实施、深化推广三个阶段。自xx年3月批准立项起至今,经过三年的实践总结,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语言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改进,已完成美化课堂语言这一课题的总体目标,目前处于深化推广阶段。

三、研究的过程与推进措施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组成员自xx年批准立项后,通过组内讨论和听取专家建议基础上,制定了课堂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总体目标。通过美化课堂语言,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研究内容。(1)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3)教师是否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用语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全面展开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性研究,并且积累第一手材料和成功作业设计案例。

2、案例分析法。课题组成员自我反思、互动交流,搜集教学案例,总结成功做法。

3、分析比较法。通过比较,达到语言艺术多样化基础上的最优化选择。

4、成果分享法。不断总结经验,收集材料,促使研究成果在教

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2.健全课题组研究制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李晓,主要是方言调查,并总结改进措施;边红霞,主要是课堂规范性语言;刘天振主要为课堂形象、生动性语言;课堂激励性语言;高翠翠主要为课堂评价性语言;刘延勇,主要为课堂启发性语言。然后各成员在平时教学中对不规范语言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措施,进行交流。

3.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积极探讨,编写确定问卷调查内容。

课题组对全校2个班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整理归纳学生对教师课堂语言的满意度情况及要求策略。

通过探讨总结出,教师课堂语言的评价标准:(1)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性(2)教师课堂语言的教育性(3)教师课堂语言的技巧性(4)教师课堂语言的灵活性

4、依托学校和区域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公开课活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课堂教师语言的使用策略。

5、课题组成员就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撰写心得、反思。

三、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美化课堂语言这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对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及意义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考虑所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之外,另一方面,还应选择最能使学生明白他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词句,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

振、情感上的感染。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是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的语言;具有高度科学性和严密逻辑性的语言;和平、亲切、通俗、生动、风趣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启发性的语言,这样才能创造出“乐学”的情景,使学生有所感悟,进而欣然接受。

我们坚信,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成功的。

首先,课堂上方言的摒除,规范性语言的使用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学生们现在都有意识的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谁出现方言或发音不准或用词不当就马上会有学生提出。课堂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这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润色,形象生动的同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以合理又有激励性的评价,让现在我们的课堂更有吸引力、更有力了。趣味和生动形象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臂。它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也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

现在,学生逐渐由以前的听与不听由自己的心情决定逐步到现在喜欢上,这一变化,无疑是教师转变带来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沉浸其中,自己的每一次积极表现都得到了老师不同的鼓励和肯定,老师的人格力也在悄然提升着。

再次,课堂启发性语言的有意识使用,让老师和学生都有了较快

成长。教师语言表达时思维更缜密了,语言表达能力进步很快。

语言既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表现思维的工具。要让学生们在课堂绽放思维的火花,教师上课时就必须说足够多、足够精彩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才行。

这样以来,学生不把记忆东西当成一种负担,反而在自己感悟的过程中记住了东西。实践证明,有启发语言的课堂、有善于思考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属于学生们的课堂,才叫“自主学习”的课堂。

第四、课堂评价语言更有特色——多样化、个性化。

过去的课堂,评价总是一种语言“是”“不是”是课堂评价的唯一。而今的课堂评价语言是那样的丰富“你真能干”、“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的方法真多”,这样的评价单调枯燥没有激励性。

教师课堂语言要改变由指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商讨式的语言,由评判式的语言转变成建议式鼓励式的语言,由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由统一的语言转变为开放的语言。

教师充满力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蜜,可以牢牢粘住学生;是磁,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体悟到学生张扬的个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总之,精湛的语言表达是教师用来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工具,也对学生的成长有关键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

展。长期分析研究并坚持实践之,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语言表达的优势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缺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存在问题:

1、我校属于农村小学,教师课堂语言存在问题较多,再加上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强,对学习不够认真,给课题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致使课题进展缓慢,一些做得不够完善的的地方不能及时得到改进。

2、要求教师一下子改掉,马上有一个大的改进,实施起来困难较大。教师的语言素质理论知识不够丰富,材料不够多,语言提高不显著。

3、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不够完善和具体,不够细致。

4、学生素质较差,脏话、不文用语经常出现,这也反映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校园里,文化氛围不够,老师课堂上尽最大努力去用普通话改善,但收效甚微。

5、校园文化建设,包括“请讲普通话”的氛围的形成有待进一步养成。改进措施:

有鉴于此,课题组初步提出改进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语言修养。

2、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技巧。

3、注重言语创新,与时俱进,增强课堂活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请讲普通话”的氛围。总之,

课堂教学语言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去发现它,认识它,才能能动地利用它来丰富和发展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具有信服力、感染力和诱导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第三篇:课题汇报总结课题汇报总结

我校在小学音乐学科中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与研究已经两年多了,通过脚踏实地地研究与实践,逐步摸清思路,形成了“确定评价内容→设计表现性任务→初步实施表现性任务→修改与完善并再次实施、修改→推广与应用→评价结果的运用”的研究过程。从而摒弃传统的过分关注选拔与甄别的教学评价,改进音乐教学评价方式,构建发展型、形成性的学生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学生徜徉在音乐世界里,自由主动地发展。学生会幸福地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

一、研究内容:

经过反复的思考,音乐学科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子课题,对“综合性艺术表演”这一实践活动进行表现性评价。并确定了两个研究内容:一是将音乐欣赏与唱游结合起来,设计成比较容易操作的表现性任务,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堂上评价。二是将课本上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设计开发出一系列体现音乐的人文意义的表现性任务给予实施和评价。

二、研究成果:

1、设计了一批较为成熟的表现性任务。

现有的表现性任务有:

探索音源的表现性任务(建议在

一、二年级使用)

音乐欣赏的综合表演任务(建议在

三、

四、五年级使用);

给歌曲配上伴奏的表现性任务(建议在

四、五年级使用);

给音乐配上动作的表现性任务(建议在

一、二年级使用)。

2、实施、反思、修改表现性任务

设计好任务后,我在一年级和四年级中各找一个实验班进行实施,经过第一次的实施与观察、反思,找出任务中存在的不足加以修改和完善,进而成为较为成熟的表现性任务,再进行推广。

3、论文撰写。

除了脚踏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之外,科研组教师们注重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刘舜妙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撰写了一批论文,如:《小学音乐学科的表现性评价方法初探》、《把“筛子”变成“泵”》、《让表现性评价走进音乐课堂》、〈在激励声中评价,在评价声中发展〉等;在表现性任务实施

中的案例分析,如《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价——〈小小的船〉教学案例》;表现性任务实施的反思〈我在失败的教训中成长>等;同时,参与评价的学生也写出了不少关于完成表现性任务的实施过程及心

得体会。其中,刘舜妙老师的《让表现性评价走进音乐课堂》发表在《广州课改工作通讯》;同时,这篇论文还荣获天河区xx年论文年会一等奖。

在总结前阶段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编辑了一本10多万字的阶段性成果集,音乐科对前两年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整理与总结踊跃投稿,发表了子课题方案和三篇论文。

4、协助天河区教研室音乐科组成功举办天河区发展性教学评价交流会,科研成果受到区内外广泛关注。

xx年10月,在广州市教研室于荔湾区人民中路小学举办的试点学校现场会上,音乐课题组教师刘舜妙以案例介绍“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主题,向与会的专家、校长们介绍了我校音乐科组实施表现性评价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与经验,受到好评。12月又在我校召开的“天河区音乐科发展性教学评价交流会”中进行经验介绍,得到了有关领导与同行的认可。

我们希望经过实践与研究,能够探索出适合课程新理念下的评价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简单课题汇报《农村初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垫江第七中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及课题提出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

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但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科德育渗透还处于探索初级阶段。为了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探索新的德育模式。我们必须在新环境下有新内容、新形式。在网络环境下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3、是我校改革发展的要求。我校是地处垫江县白家镇的一所直属中学,现有在校生有近千人,留守儿童占在校生的三分之一,家庭教育长期处于空缺的地位,问题儿童较多,再加上我校所在的区域是垫江县偏远乡镇,生存成为现实的问题,使学生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裂变。学生家长的思想、行为易走向偏激和复杂,对学生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思想教育的转型期也来到了。

我校建设了“班班通”工程。每班都有投影仪、电脑、实物展示台,中控机等教育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学校实施了农远工程模式三,配置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我校有教师60余人,年轻教师占70%左右,在教学方面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有很大的优势和成效,针对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借鉴当前我国实

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有关成果,以及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在县级课题《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学校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下,我们提出了子课题《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应用研究》。

二、研究目标

更好地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的应用,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更好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手段、方法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培养新时期身心和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三、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现状调查研究。

(2)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方式、途径和策略。(即: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情感、情趣、学习习惯、动机、兴趣、能力)(3)成效的可持续性。发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自主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德育渗透与学生思想实际、行为、情感在活动中的碰撞,把品德修养与长期效应结合起来,把德育的学习、学会与自我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相互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持续的良好的道德塑造和提高。

(4)无意识教育。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以收到好的效果。

(5)暗示教育。通过网络环境下教学中的精心预设和课堂生成,

使受教育者处于无对抗状态中,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使其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

(6)自主教育。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自己主动检查自己的心理现状,并用所学德育知识矫正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等。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课题实施两年来,学校教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所有课题组成员教师均深入教学一线上课、听课、评课、研讨等,不断提高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能力、探索出了一些方式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两年来学校组织了6次全校性以《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应用》为主题的赛课、说课、送课等活动。并对优秀教师的赛课、说课进行全程录像拍摄,形成了30gb的校本优质资源。同时推荐4人参加县级赛课、说课活动并获奖;全校教师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中来,撰写了50余篇教研论文,有12篇在县级以上获奖。学校将获奖论文收集在《垫江七中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应用》论文集中;发放《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应用研究》问卷调查表1085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比较详实的数据支撑。

本课题加强了农村中学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现代德育意识,催生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网络环境学科德育渗透手段、方法。并对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广大

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尤其对教师、学校、学生的发展,对学校的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方面:

1、促进了教师把“育人”目标放在首位,转变了观念,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道德修养。

2、与学生一起成长,受到心灵的震撼,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内化成道德行动。

3、与时俱进,体验网络教学育人的乐趣,把德育的渗透内化为职业的崇高感、自豪感、成就感。

学生方面:

1、利用农远工程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

2、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心理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俱进。

3、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体验教学带来的乐趣,端正了学习态度,产生对学科教学的主动参与的动机和兴趣。

4、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人格。

学校方面:

1、将进一步巩固、深化、创造性地应用本课题成果,提高教研成果对我校持续性、跨越性发展的价值,提升我校良好的形象,带动

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从以前的一味重视学科教学走上学科、网络资源与德育相融合的道路上来,对教育评价、办学方向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第五篇:课题经验汇报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市向荣中学工作经验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

伴随着“十二五科学规划课题的新一轮展开”,我校承担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量调查实践活动表明,初中学生学习不良状况大多是由心理健康因素引起的。我校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方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广泛探索和实践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下面将我校的一些做法详领导汇报一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以点带面,即以全体学生为面,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为点,通过个案的研究,把握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学会自我帮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一是从班主任工作入手,加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渗透在各科教学中,二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科学的辅导。

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在品格、学习上出现的

困难不只是智商、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力的问题,而更主要是心理状态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因此,我们认识到从前的教

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引领学生的心理朝着完全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我校广泛开展以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心的教育研讨和实践,已成燃眉之急。教育科学研究不是独立的,在我们学校,课题来源于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要把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在调查实践中积累资料,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内容和方向,把科研和教研紧密结合,用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完善科研。

受环境和自身专业素质的制约,农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但缺乏理论层面的研讨和广泛深入地实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由此产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品德规范和师生关系等问题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在校园内不断引发探索和思考。

农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农村中学生心理上正当发展的需要,农村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我校的

科研工作,研究了一系列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

法,首先,我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课,让学生改正原有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我校还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这样做有利于了解孩子们的发展状况。我们针对我校学生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我校初四有一名学生,他的问题表现是。他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得自己被孤立,上课长走神,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总有这样的苦恼,“他们不喜欢我,他们都不喜欢和我做朋友”,因此,平时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什么东西,他便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为此他本人很懊恼,没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他在心里也长提醒自己,别人没你想的那么坏,他们都不是故意的,但是到时候还是很激动,他自己为此苦恼极了,但是却很难改掉这个坏习惯。

我们对他做了全面的分析,这名同学有一个可怕的毛病就在于“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使他不能克服任何麻烦,哪怕是很小的麻烦,也可能是初四了,学习压力大了,学习方法也需要调整了,这些都可能在他心理产生压力。

我们的辅导对策就是。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的心理,多种形式的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的心理,我们在课堂上给他创造机会,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他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知道我的回答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给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肯定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自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