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

2017-11-16 江苏书协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屹立东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什么绵延不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里写下此篇文章,就是担心当今和未来的人们在历史书上往往看不到一些很关键的东西。

我们有些历史书总在讲着哪个皇帝和他的弟弟搞什么阴谋,和哪个妃子谈恋爱,永远讲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重大的事情却都没有讲。

一、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必须有文字。

第二,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

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

二、四大文明是哪四大?

四大文明分别是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

1、第一名是谁?

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很不好的地方——伊拉克。

那个地方古代叫巴比伦文明。如果说得更大一点叫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那是人类最早发现文明的地方,也是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时候,中华文明仅仅初露曙光。

2、第二名是谁呢?

第二名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

3、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名次之争

第三名照理应该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

但是由于这六、七十年来印度的考古发现很少,中国的考古成果较多的,于是就有一些人在国际上把中华文明说成了第三名。

然而,真正有可能把中国的名次往前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是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这个比较早,但这还需要国际上的认定。

4、希腊文明怎么没算上?

您可能会问,一个对后来世界影响极大的希腊文明怎么没算上呢?

因为经过全世界的学者们研究,这种文明讲的是第一名巴比伦文明和第二名埃及文明二者在地中海上的遇合,尽管后来有所创造,但不是原创,所以不能算四大文明之一。

5、波斯文明呢?

还有一个文明,就是现在的伊朗,当时叫波斯。

波斯文明也很早,但经过研究以后是第一名巴比伦文明和第三名印度文明在陆地上的遇合。因为它们都缺乏原创性,所以也不算。

6、留存到今比较完整的只有中华文明

这四个古文明我们不管中国是第三名还是第四名,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中断地发展到今天,没有灭亡的只有一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

有一点很奇怪,文明的原址,现在为什么总是恐怖主义频发,永远是灾难不断、炮火连连?这完全是一个逆反的状态。

而留存到今天比较完整的文明确实只有中华文明。

(1)巴比伦文明

伊拉克是很少能够看到巴比伦文明的遗留的,虽然文明古老,但是它没有任何存档,永远是战场,几千年来永远是战场。

所以他们自己也搞不清古代的东西是什么了,甚至于他们的文化教育情况也是非常的差。

(2)埃及文明

在埃及则是另一种情形——如今连什么是象形文字都不懂。

更严重的是,在埃及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法老的后裔,在亚历山大我们现在所能遇到的几乎都是白种人,这是欧洲侵略的混血结果。在他们的首都开罗遇到零星的阿拉伯人,那也是战争以后混血去的结果。

法老的后代在哪里?金字塔时代的后裔在哪里?血缘都找不到了。

我们在尼罗河南部的西岸找到了一个法老村,但是由于几千年的近亲结婚,他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特别羸弱,而且他们现在也是信仰伊斯兰教,法老的后代荡然无存。

(3)印度文明

那么印度呢?印度表面上看起来都在,都有遗留,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连这个过程都没有人记述下来。

他们的历史已不清晰,但是有一点知道,《大唐西域记》里面歌颂的佛教是在13世纪的时候,现在该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了。

现在他们的佛教是倒传进去的。

(4)中华文明

所以,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地方还有一些孩子,能够很正常地朗诵着2500年前的老人家的话,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

但是这在中华热土上真正发生了,所以这是一个从4200年前进入文明以后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

三、炎、黄其实是对头

4200年前,中国进行了700到800年的文明“热身赛”。有六位伟大的王者,引领我们完成了这700到800年的准备。

第一位是炎帝,第二位是黄帝,第三位叫蚩尤,后面三位是尧、舜、禹。这六位伟大的王者,为我们4200年的文明跨越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严格讲起来是传说中的人物,可能我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资料,但大体上是这样的:

1、炎帝

炎帝是个农业科学家,神农氏。

首先他教会了我们中国人耕种,这很重要。在炎帝之前,我们是采野果子吃、打野兽的,这完全是被动的。

第二,炎帝发现了火,使我们能够吃熟食,我们能够在夜间工作,而且我们可以用火来防止野兽。

第三,炎帝亲尝草药,发明了中草药,避免了中华民族最早就有可能完全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防止了传染病。

那么,这么伟大的人为什么后来会被黄帝打败了呢?

2、黄帝

黄帝也许是这样想的——

黄帝觉得炎帝虽然做得很好,但是当时部落之间对敌的情形太严重了。敌人是野蛮的力量,都是说打过来就打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武装自己,我们要冶炼金属,我们要锻造武器,我们要骑上战马,我们要巡视在我们的周边,我们要发动战争来消灭那些野蛮的力量。

炎帝却觉得我安安静静地在过日子——老农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于是黄帝和炎帝就打起来了,结果黄帝胜了炎帝败了,打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北省。

这两位老人家浑身鲜血,面对面站着的时候,并不知道几千年以后世界上最多的人群把自己说成是炎黄子孙。如果知道的话,他们有可能就不打了。

黄帝后来把炎帝的文明接过来了,所以我们叫炎黄子孙。

3、蚩尤及尧、舜、禹

但黄帝也有一个人打不过,那就是蚩尤。

蚩尤管着现在山东、河南的东部和安徽北部那一带,地方也很大。

黄帝打不过他,因为他也有金属冶炼,他也在制造武器。

黄帝就像我们常人一样,对于打不过的人,对自己的部落就讲他是妖怪。因为文字是黄帝时期发明的,所以他把汉字里面最难听的两个字给了他,叫蚩尤。

后来由于自然的原因,蚩尤被打败了,黄帝又一次胜利了。

蚩尤的后代只能不断地逃跑,有的就归属于黄帝了,有的继续往南迁徙,黄帝的部队就接着再追。

追到什么地方呢?贵州附近,现在的苗族据考就是蚩尤的后代。

尧、舜、禹是黄帝的继承人,一代代继承下来,完成了这个准备,然后就进入了中华民族更加重要的4200年,到了我们跨入文明的门槛。

四、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

古代的历史我们要跳跃性地来看,到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中国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

1、轴星时代

我们来列个时间表:

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

孔子死后10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

古希腊最聪明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

阿基米德和韩非子只差了7岁。

这个座次大家还可以不断地排下去,给大家造成什么印象?就是聪明人那个时候全出来了——差10岁、14岁不就是同一个时期吗?

大家前后跨入了文明的门槛,然后量变到质变。智能大爆发,人类一起成熟了,聪明的人都一起产生了。

那个时代被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称为轴心时代,就是人类智慧的轴心就在那个时候。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华文明没有缺席,古希腊虽然不是原创,但是它那个时候表现得特别优秀。

2、使命分工

所以说,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岸边打坐,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岸边散步。

而且他们使命当中也有一个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中国哲学家不管诸子百家哪一家,他们都不太去考虑物,也不太考虑鬼神,民间信仰到处有鬼神,但你看诸子百家,这两头都不太思考。他就只思考人和人的关系。

印度哲学家思考人和神的关系,这个神不是迷信,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讲是“超验世界”,就是超出我们经验世界之外的另外一个高层抽象天地。

不要以为他们迷信,这恰恰是中国哲学所缺乏的。所以玄奘他们要从印度取经回来。

西方哲学思考人和物的关系,主要不是考虑完全物质利益,而是主要考虑人和客观世界的事情。所以现在,他们自然科学特别发达。

3、文明需要国家行政力量来捍卫

虽然这批人在海边思考,另外一批人在河边漫步,然而思考再高深的思想,如果没有行政资源的加持,没有国家力量的保护,他们的思想也将会随风飘散。

孔子算得厉害了,他的讲话如果没人听,就算学生听后记了下来,学生的笔记也会很快被烧掉。那又如何能留传下来呢?

世界上聪明人多得很,为什么只留下了他们几个?这就必须有行政力量的加持——必须由国家的力量来抵抗野蛮,来捍卫文明。

五、帝国时代

公元前5世纪前后,人类智能大爆发以后,马上进入到了帝国时代。

1、两大帝国并存:西半球的罗马帝国和东半球的秦汉帝国

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国,印度的孔雀王朝,一个个帝国起来灭亡、起来灭亡,最后地球上有两大帝国,长时间地并肩共存,就是西半球的罗马帝国,东半球的秦汉帝国。

秦朝太短,汉朝时间比较长,秦汉帝国,压住了地球的分量。

2、共同的敌人:北方蛮族

这两大帝国遇到了共同的敌人,叫做北方蛮族。

中国的野蛮力量叫匈奴。对付匈奴,秦汉帝国有两个方法,秦始皇是造长城,汉武帝是打仗。

汉武帝在位50几年一直在打仗,培养了魏青、霍去病这些大将军和他们打仗。打的结果呢,匈奴打败了,跑掉了,汉代也打得非常疲惫。

我们在这打匈奴的时候,罗马帝国也遇到了北方蛮族。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北方蛮族打垮灭亡了。

那么这个北方蛮族是谁呢?就是被汉武帝打跑的匈奴,跑到西边去了。他们和当地的蛮族联合在一起,经过几代的努力,把罗马帝国瓦解了。

地球上两大帝国中的一个灭亡了,欧洲从此进入中世纪,慢慢长夜一千年!

六、秦汉文明

中国秦汉文明也遇到了大麻烦,匈奴虽然打跑了,但是北方还有很多蛮族。

1、鲜卑族的统治

当时的中国被一个少数民族占领,这个民族叫鲜卑族。

中国的汉族会种地,但鲜卑族不会,便无法统治汉族。所以他们认为,废除农田,恢复牧场,恢复到游牧文明,那就可以实现统治了(他们熟悉的是游牧文明)。

这里有两个策略,一个就是鹰派的策略,把汉族人全部杀光,鸽派的策略是不要杀光,让汉族人成为奴隶在那劳动。

2、冯太后和孝文帝

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万幸的是,在鲜卑族里面居然出现了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

一个是女性,她其实血缘是汉族,在鲜卑做了太后,叫冯太后,我们称她为“文明太后”。

另外一个就是她的孙子,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氏,他叫拓跋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

孝文帝死的时候才33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王者。在他奶奶的带领下(奶奶死后,他一个人掌权的时间不长),八、九年的时间里面他做了几件重要的大事。

“我们在军事上是胜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们是汉文化的学生。”

一、废除鲜卑语,所有的官员都学汉族;

二、不准再穿鲜卑服装,必须穿汉服;

三、迁都,从他们原来的首都(现在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迁到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的法律;

四、鲜卑族的贵族努力和汉族通婚,造成血缘相通。

3、孝文帝的伟大成果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条规定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成果,这个成果是人们无法想象的。

首先,中华文明不但没有被消灭(差一点被消灭,罗马文明其实当时已经被消灭了),而且更强大了。

为什么更强大了?我们的诸子百家好是好,有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了。光有他们能不能搞成一番伟大的文明事业?不可能。因为他们缺少生命力,缺少强悍的力量。

这一点,鲜卑族给予了,他们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语言,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服装,他们丢不掉的是马背上的雄风,他们丢不掉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气概。这一点一旦加给我们的儒家学说,加给我们的诸子百家,中华立刻强大无比。

大家能理解吗?所以我们有的人不了解,以为光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其实这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

第二,这个孝文帝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就拜汉族文化为老师,而且也拜其他文化为老师。

所以他又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师,因为当时正好佛教传入了。佛教里面有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留下的希腊文明的遗留;他又拜希腊文化做老师,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师;拜巴比伦文化做老师。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请进来当了中华文明的老师。

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去看一看,你进去就会奇怪,怎么感到是罗马的廊柱呢?那是希腊文明的余留。那些佛像是印度文明。

为什么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呢?这是希腊雕刻家的余留。希腊雕刻家经过几次转折以后,通过迦陀螺文化等等的余留,还有波斯文化,还有巴比伦文化,都在那里,仅仅是云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会。

请允许我为您做个比喻,这些文明本来都很骄傲,互相之间没什么关系,就像我们大学里面那些教授都很骄傲,互相之间见面的时候,礼貌点头互相不理,但没想到来了一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把每个教授都当成他的老师,殷勤地找他们喝茶、吃饭,拉到一起开会,结果这些教授关系良好了,融合在一起了。

这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就是我们北魏的孝文帝,文明融合了。多么了不起!

第一,中华文明突然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雄气勃勃的强大。

第二,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优秀因子融合了,这样的话,诸子百家的两个毛病克服了。

诸子百家也太封闭,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文化。我们现在老在讲国学,讲文化,毛病就是这两个,一个没有执行力的斯文,第二个就是不了解其他文明的封闭。

但是公元5世纪在北魏孝文帝的时候,这两个毛病已经克服了。

这两个毛病克服以后,第三个优点又出来了——他不是主张通婚吗?主张通婚以后,造就了新一代身体强壮、受良好教育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

所以,一个伟大的朝代马上就要来了,这个朝代就叫唐代。

七、一个伟大的朝代

中华由此就迈向大唐了,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就开始了。

而且大家注意,大唐之前的隋炀帝和大唐的唐太宗,他们的血缘二分之一是鲜卑族血缘。到了武则天的先生唐高宗,他四分之三是鲜卑族。所以一个小小的民族由于它的英明的决策,把它的血缘输入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创建了一个伟大的朝代。

所以,我们对北魏孝文帝这个33岁去世的皇帝要表示一种尊重。因为,他不但避免了中华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灭亡,而且还一次性补强了中华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

公元5世纪以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那个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沦落了,已经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了。

中国由于孝文帝等人的努力,经过一百多年进入了伟大的唐朝,公元7世纪的唐朝,到现在为止还是让人激动万分。

当时,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城的人口不到五万。而当时的欧洲,拥有一万人口就已经是像模像样的城市了。

而在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城内,人口不算城外就是一百万。

七十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个外国留学生,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还通用拜占廷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

世界各国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场。物价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极其地少,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

我有一次到埃及南部的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叫底比斯,一个英文的讲解员在讲解,他说我们这个底比斯很可能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城市。

刚一说完她自己赶紧用英文加了一句补充,当然除了唐代的长安。她必须讲当然除了唐代的长安,不讲就没有常识了。因为唐代太伟大了,太辉煌了。

有人说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个——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今天的纽约。

什么叫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

但19世纪的巴黎、现在的纽约和公元7世纪的长安比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诗意。

长安那可是充满了诗意,晚上是宵禁——宵禁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管理秩序,108个坊的门关了,人只能在坊里面活动。

所以下午就很重要了,有很多很多酒吧,这些酒吧都是中亚,按照现在讲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些国家的漂亮女孩,叫胡姬来开的。

傍晚时分,李白、王维这些人骑着白马到胡姬酒店喝酒,这都有大量的记述,他们自己也有大量的诗歌来描写这个情景。

如果你更开放,受不了宵禁,那么可以往东走到洛阳,洛阳也很繁华,不需要宵禁。

如果你更浪漫一点,那你继续往东走,到扬州,那是什么限制也没有的了。所以,他们的梦想就是到扬州去。

当时除了这些城市之外,成都也已经很繁华。

这就是唐代,公元7世纪到8世纪的唐代,中华文明发挥得非常优秀非常精彩,而且由于丝绸之路、和日本的交往,所以它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不可动摇的中心了,这一点全世界都公认。

八、宋代和元代是不是好朝代?

1、宋代其实很不错

宋代你看不好的理由很多,打仗老打不过人家,两个皇帝都被人家抢走了,这个很丢人吧?

好不容易有个会打仗的人叫岳飞又被杀掉了,你看宋江活不下去了、武松活不下去了、林冲也活不下去了,都只能上梁山了。

好像没人能够打仗了,所以只能依靠一个家庭负责所谓的国防,而且男人不知道到哪去了,都是女将在守着国防。

那么他们的司令员是谁呢?叫百岁挂帅的老太太佘老太君。一百岁挂帅,你想这个国家多么的荒唐?

皇帝被抢走了、英雄上梁山了,国防由一个家庭的女士们管着,总指挥是个老太太。这个好多都是小说和戏剧的产物,大家不要完全相信。

看看蛮好玩的,因为小说戏剧有的时候不完全讲历史,我们不能用历史的真实来要求艺术。

所以吴晗说过,我们这些搞历史的人最喜欢看杨门女将这样的事了,因为它没有发生过,所以看着特别轻松。

这些年,人类的历史观已经从朝廷兴旺式转向全民生态式。

我们过去相信的全是朝廷兴旺式,这个哥哥怎么把弟弟杀了,这个阴谋,这个宰相,完全是朝廷兴旺式。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全民生态式。

宋朝如果从朝廷兴旺来讲,不太好。但是按全民生态式来讲就非常好,主要证据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汴梁的一个商业景象的展现。

按照我们现代经济学家的概念,宋代的GDP是唐代的两倍,它的各行各业都很发达,你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从全民生态式来说,宋代很不错。

在冷兵器时代,农耕文明确实打不过游牧文明。几十万匹马队浩浩荡荡南下,你在农田里面抓壮丁抓来的那些士兵是很难抵抗的,有再多的岳飞也很难抵抗。

那么最后把宋朝灭了的是谁的部队呢?是成吉思汗的部队。成吉思汗的部队世界上谁抵得过他?没有人抵得过!

他把半个亚洲占领了,把半个欧洲占领了,在要渡过地中海占领非洲的时候,我们现在可以读到非洲皇帝的日记,说成吉思汗要来了,我们赶快准备投降的仪式吧!其实,那个时候已经不是成吉思汗本人而是他的后代了。

2、元代其实很优秀

蒙古部队来了,元代就不太好了吧?

有的汉族教科书里面老是说元代不好,说元代汉人的地位很低,时间也很短,才90几年。其实这是汉族历史学家狭隘的思维。

今天我们用当代的世界思维来考虑,元代很优秀。我们举几个证据来证明:

第一,大家知道后来欧洲终于醒来了,醒来以后有一本书使他们激动不已,他们的航海家拼了老命都要根据这本书去开抢新的地盘。

哥伦布的驾驶台上放着一本书,麦哲伦的驾驶台上也放着一本书,达伽马的驾驶台上还放着那本书,这本书叫《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这个旅行家是欧洲威尼斯人,威尼斯在欧洲是最美的了,但是马可波罗告诉欧洲人说我的家乡不算美,世界上最美丽、最高贵的地方在中国。

他去了杭州去了北京去了好多地方,说最美的地方在中国,又富裕、又文明、又有礼貌,结果那些航海家疯了一样往中国走。

那个让整个欧洲激动万分的《马可波罗游记》,它写的是哪个朝代?当然是元代。所以元代不是像我们现在有些历史老师讲得那么糟糕,元代其实是非常精彩的。

你看看马可波罗的描写就知道了,非常精彩,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觉得元代不错的地方是蒙古军队的强大,是它把中华帝国的版图安定下来了。

我们现在外交部发言人说新疆从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就实行有效统治;西藏从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就实行有效统治。因为在唐代文成公主嫁过去时那还不是有效统治。

不仅是新疆、西藏,广西、贵州、云南也是从元代开始实行有效统治的。

就是那个蒙古马队,正是它把大中华的国境大体安定下来的,这是元代的第二个功劳。

元代的第三个功劳,是艺术特别繁荣。

富春山居图是什么朝代的画?元代。青花瓷最优秀的产品是什么时候?元代。

大家记住这只是一个不到百年的短暂的朝代,却什么都产生了。那时候似乎中国文化什么都有了,遗憾的是就缺了一个项目——戏剧。

什么意思?孔子没看过戏,孟子没有看过戏,艺术成就那么高的屈原也没有看过戏,这倒罢了,连李白、杜甫都没看过戏,中国好奇怪!

2500年前,希腊悲剧很繁荣,印度梵剧很繁荣,中国一直没有戏,中国为什么没有戏剧?

但是到了元代,这些问题全解决了。元代停止了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果使原来要考试的人,没有饭吃就到流浪的杂技班、戏班子里面去,说我给你们写点东西吧?

这些人里面有关汉卿,有写《西厢记》的王实甫、有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有马致远这么一大群人。结果元代产生的戏剧使中国的戏剧快速地赶上了古希腊悲剧、古印度梵剧,使中国文化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而元代的统治者汉文程度不高,看戏很高兴,所以结果戏剧大繁荣。后来,昆剧、京剧其实在文学上都赶不上元杂剧,赶不上关汉卿,赶不上西厢记,赶不上赵氏孤儿,都赶不上。

所以元代很了不起,短短的90年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九、文化专制主义与禁海

遗憾的是明代清代反而不好,明代清代有几个问题。

第一是辉煌的时间太长了,我们产生了自满保守不开放。

第二,朱元璋是草根出来的,他实行了文化专制主义。

文化专制主义就是文字狱,你有一个字说得不对,全家杀头,有的时候还株连九族,这个字写得好不好对不对,完全看人怎么解释了。

朱元璋过生日,人家说生日的生,他说你是不是讽刺我,我做过和尚,是唐僧的僧的谐音,把他杀了。明代国力开始很强,但在这种思维下造成了文化思维、文化创作力的严重落后,再加上我们的封闭——结果从明代一直到清代,开始走向衰弱。

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欧洲突然迅猛发展。文艺复兴的时候,欧洲就是这样,他们经过一千年的沉睡,夜实在太长,所以他们对黎明的感觉特别深刻。

而中国唐代宋代历史上太辉煌,所以我们对黎明没有感觉,反而走向平庸了。

这就是明代和清代的问题。这里面让我们现在有一点痛心疾首的就是我们明代清代的皇帝,他们的脑子里只管着北方的长城边疆。

实际上,世界上三种文明形态,一种叫农耕文明,一种叫游牧文明(成吉思汗他们叫游牧文明),另一种叫海洋文明。

中国主要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我们和他们打交道,造长城、打仗都是游牧文明,后来关系好了不怕了,到清朝就不需修长城了。

但是对海洋文明,我们一直都是井底之蛙。

明代的时候出过郑和下西洋,但是回来都疯了,我们连郑和先生死在哪里都不知道,他的墓在哪里我们一无所知。

这就是海禁的封闭时代,这个教训我们到今天还在承受。海被武装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海被瓜分了,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现在东海南海有多少问题都和明代清代有关。

我们在历史书上经常会看到一个章节,明代的时候打倭寇,我们出现了像戚继光这样的英雄。

倭寇确实需要打,因为有很多的海盗。但是倭寇问题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有好多当时做海外贸易的人我们都把他当作了倭寇打。

海外贸易在当时情况下需要用武装保护自己,明代的皇帝就觉得你们怎么能有自己的武装呢?所以就把他们当做寇打了。

如今经过历史研究我们发现,当时的倭寇,我们以为是日本人——当时以为个子矮的人都是日本人。其实所有倭寇的最高领袖是中国的一个安徽人叫汪直,他死的时候留下了遗言,给朝廷讲意思是开放海禁,鼓励贸易。

“如果开放海禁的话,寇也成了商人;如果不开放的话,商人也成了寇。”这是汪直的遗言。

汪直还说“如果你们承认我的话,东海各岛屿都能归入中华版图,都是我管的。”但是,我

们还是把他杀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误会。

就是我们的封闭、我们的保守、我们的失误——我们的文化专制主义使明代清代两个漫长的朝代跟原来完全没法比了,和中国历史上原来没法比了。

我们在文化上经明清两代,能够和以前的文化相比——就是和孔子孟子屈原苏东坡,和李白杜甫相比的人有几个呢?很少,也许只有两个人。

明清两代几百年只有两个人能够和早期的那些杰出人物相提并论,一个是明代的哲学家王阳明,一个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他们能够和前面的这些人比一比,其他的都比不上了,因为文化专制主义。

而欧洲醒来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结果就造成了19世纪的中华文化的悲剧。

什么悲剧呢?第一就是每一个仗都是海上来的,不是长城来的;第二,每个仗我们都失败了,输得一败涂地。

开始我们败在远方的英美手里,英国和法国手里。但是最后又败在我们原来一个小徒弟日本的手里——甲午海战。至此,中华文化自信崩溃。现在,中国签订的一个条约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个条约规定中国要向列强支付4亿5千万两白银。这个条约是最耻辱的,因为中国当时的人数正好是4亿5千万,就是我们的曾祖父辈都在承受着这样的耻辱。他很可能只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没见过白银,但是也必须在血汗中赔出一两给外来的侵略者。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当时英国德国法国的一些学者写的书,说“这么大的一个赔款,如果落在任何一个富裕民族的头上,叫谁赔,谁也将贫困得万劫不复!万劫不复就是多少年都翻不过身来、永远都翻不过身来了啊!”

这是当时那个条约签订以后的时候,有良心的欧洲哲学家们所说的话。

现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今天,我们可以给我们曾祖父辈的在天之灵讲了——我们没有万劫不复,我们的外汇储备还是全球第一。

十、曾经的辉煌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咱中华民族实在是饱经风霜啊……毕竟中华文明走过来了。

为什么突然这一百年又过来了呢?这是4200年前的一种雄浑支撑着!

在灾难的时候,这个民族一定有一种临危意识;在灾难的时候,这个民族他有一种历史的光荣被调动起来。

所以他又回过神来了,成为到现在为止还是生机勃勃的一种文明。

从4200年前,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大爆发,孔子他们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思考问题;

然后进入了帝国时期,我们成为地球上两大帝国之一;

到了公元5世纪那个帝国灭亡了,我们中国的帝国反而浴火重生建立了伟大的唐代,又建立了宋代,很了不起,元代也不错。

但是没想到人家醒来了,人家一醒就把我们比下去了,到19世纪我们被逼得非常狼狈,逼得最狼狈的时候,中华文明过去的一种优势又被唤醒,所以到现在为止还不错。

这里面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比如为什么聪明人一起诞生了?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分工?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

还有两个我们完全不理解的事,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马上要灭亡的时候,节骨眼上防卫北京的一个官员叫王懿荣,就是他发现了甲骨文,恰恰是他发现的甲骨文。

他在八国联军进入的那一天自杀了,书桌上还放着甲骨文的残片,而甲骨文告诉我们中国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商代,四千多年前。

然后就是在那两天,八国联军进入北方的那两天,敦煌发现了藏经洞,告诉大家中国有个唐代。

请您允许我对这两件事情做个比喻,就是有一个武士被人家打败了,浑身都是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自己童年的歌声,他又拄着棍子站起来了。

这童年的歌声就是那个时候的甲骨文,就是那个时候唐代曾经辉煌的证据的发现,他又站起来了。

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

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3课华夏之祖(初中历史七年级)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第3课《华夏之祖》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好, 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历史课有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和线索,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3.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教材围绕主题,通过炎黄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和尧舜禹的“禅让”三部分内容,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反映了黄帝、尧、舜、禹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掌握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掌握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初步认识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了解涿鹿之战的意义和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认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通过本课的学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6、教学方法:(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3)通过图示法,表现尧舜禹“禅让”的实质及原始社会的瓦解过程。

中学生演讲稿中华文明史

中学生精华演讲稿:中华文明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敲开历史的大门! 在那神秘的远古时代,有着纯朴的中华先民。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褪色的历史。 先说古代文字,最早人们使用的是甲骨文、金文,西周时期有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篆书,这种字体从汉朝在官方和民间通用,至今仍广泛使用。 再来说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纸发明于西汉前朝。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于人民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隋唐时,我国已有雕版印刷品。此,宋毕节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事,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战国时我国制成了能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有制成指南针,北宋时开始用于航海。它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旅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单纯依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 继续说一下古代闻名建筑物吧!——长城,是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的为抵御不同时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使无数人民付出鲜血而取得的伟大成绩,犹为后人赞叹! 最后说一下兵马俑吧!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的下河村。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的先辈还有好多光荣历史,如今,那些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被中国人一点一点,不用语言,而是行动的侮辱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老辈的好行为传承下去吧!

七年级历史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 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历史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3课:华夏之祖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 1.知道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黄对华夏族的形成的贡献;尧舜禹的让;夏朝的建立。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征战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

2、看教材13页下面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什么是禅让制?这种制度出现在什么时期?与哪些部落联盟首领有关?这些部落联盟首领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2、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 二、合作探究: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精讲点拨 1、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3、“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

中华文明史应当怎么写

1、文明史应该怎样写 文明史应当着重如实的描述那些反映文明总体风貌的标志性成果或者对本文明体系或者全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文明成就。文明史应当分门别类的叙述科技、制度、思想、文艺等方面的各种成就,但是文明史又不是科技史、制度史、思想史、文艺史的简单拼凑,也不是一部百科全书,所以文明史把科技、制度、思想、文艺等方面综合起来,全面准确如实的整个文明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并尽可能的揭示出文明的发展规律。文明史的书写应当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活动。同时,我们在书写某一具体文明如中华文明、印度文明的历史的时候应当注意要将这个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中加以考察,这样才能把握该文明每个时期的具体特点,了解该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以及她对于其他文明的吸收与借鉴,从而在总结文明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启发读者对与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再说文明史应当横向写还是纵向写的问题。我现在我看到的关于文明史的书籍绝大多数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然后再在各个小的时间段内横向的书写这段历史时期的方方面面而不再局限于绝对的时间顺序。例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就是在兼顾历史阶段性同时,又超越朝代划分的局限,以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为阶段,分为四卷。各卷准确把握住了各个历史阶段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上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分别从生产、科技、制度、文化等角度加以阐述。再如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是按照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这一时间顺序书写的,详细讨论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文明的特征,然后再从纵向上在大一统国家、普世教会、英雄时代、文明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接触等方面进行梳理,讲述了一个全面的文明史。 2、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 从根本上说是环境决定了文明,这里的环境包括地理地貌环境、天气水文环境、周边政治环境等等。 例如日本国大和民族他们的文明体系脱胎于中华文明但多了对外扩张的基因,这与他们狭长且多灾多难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他们的生产资料难以满足越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EnglishVersion/>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pdysh/> 语文 <../../../../../../xiaoyu/> 数学 <../../../../../../xxsx/> 英语 <../../../../../../xe/> 科学 <../../../../../../xxkx/> 音乐 <../../../../../../yinyue/> 体育 <../../../../../../tiyu/> 美术 <../../../../../../meishu/> 信息技术 <../../../../../../xxjs/> 思想品德 <../../../../../../sxpd/> 语文 <../../../../../../czyw/> 数学 <../../../../../../czsx/> 英语 <../../../../../../ce/> 历史 <../../../../../../czls/> 地理 <../../../../../../czdl/> 物理 <../../../../../../czwl/> 音乐 <../../../../../../yinyue/> 体育 <../../../../../../tiyu/> 美术 <../../../../../../meishu/> 化学 <../../../../../../czhx/> 生物 <../../../../../../czsw/> 日语 <../../../../../../ry/> 俄语 <../../../../../../eyu/> 历史与社会 <../../../../../../lsysh/> 信息技术 <../../../../../../xxjs/> 思想政治 <../../../../../../sxzz/> 语文 <../../../../../> 数学 <../../../../../../gzsx/> 英语 <../../../../../../ge/> 历史 <../../../../../../gzls/> 地理 <../../../../../../gzdl/> 物理 <../../../../../../gzwl/> 化学 <../../../../../../gzhx/> 生物 <../../../../../../gzsw/> 日语 <../../../../../../ry/> 俄语 <../../../../../../eyu/> 音乐 <../../../../../../yinyue/> 体育 <../../../../../../tiyu/> 美术 <../../../../../../meishu/> 数学B版 <../../../../../../gzsxb/> 信息技术 <../../../../../../xxjs/> 教师中心 <../../../../> 学生中心 <../../../../../xszx/> 活动中心<../../../../../hdzx/> 中语网刊 <../../../../../wk/> 栏目地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

中华文明史结课论文

盛世大唐—长安之春 内容摘要:唐朝社会生活融贯中西,社会风气自由开放,科技与艺术气象万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国的鼎盛时代,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个强大的帝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虽然这么强大的帝国最后还是没有避免被消灭的命运,但是它所创造的文明却为后人所景仰,所称赞。 关键词:盛唐,富强,长安,唐人街,瓷器,交通,经济,文化艺术,政治,军事 正文: 风若遥远的回音追着梦的翅膀在恒古不变的神话中摇醒盛世的传说,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寻找梦的起源,她是史书里镌刻的永恒,抒写着中华文明最辉煌的篇章——唐。 “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家家楼上如花人……”这是唐朝诗人用来描绘唐长安的繁华的诗句。在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宫乐图》绘于唐代,是将唐代长安城的风貌展现给后人的重要遗物。在画中,女子的各种装扮都可以看出是从波斯传来的,女子所喝的酒都是来自西域的,可见在宫廷中西域文化已遍及。首都长安几乎为一国际之都会,各种人民、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来自康国者以康为氏,安国者以安为氏,曹国者以曹为氏,昭武九姓亦皆以国为姓。于阗尉迟氏、龟兹白氏、疏勒裴氏以及波斯国人亦为唐朝常见西域人。“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就是繁华的长安……世界的长安。这样的繁华归因于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曾经多次提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人民衣食有余,安居乐业,经济得到了恢复,“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备粮,取给于道路焉”。他取得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突出的太平盛世,成为中国历史有力的政治象征,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中国人仍自称为“唐人”,世界各地华人集中的地方称“唐人街”,也是来源于此。贞观论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为了成为明君,李世民确实做到了勤于听政,勇于就谏,广泛听取不同的建议,接受正确的意见。他即位后,集中大臣们的智慧治理国家,政令源源不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二章 第二课 动态消息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第二课动态消息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动态新闻的特点 2.了解消息的标题的种类及其作用,并拟写标题。 3.探究“倒金字塔”式结构在消息中的体现。 [重点难点] 概括两则消息的新闻事实。 [天天预习] 1.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动态消息的写作特点是:(1)选择严谨,一事一报。让读者读过报道后,既能感受到每天都有值得关注的新鲜事,又能感觉到时代变化脉搏的跳动。(2)客观叙事、落笔于动。在简短的文字中舒展自如地叙述新闻事实,是动态消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3)统观全局,内涵深邃。一则优秀的动态消息,不仅要写出事物外在的形,还要让人领悟到内在的神。(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把笔墨集中落到写个性特点上,“以少许胜多许”,是动态消息写作的基本技法。(5)一语定意,写好导语。导语总的要求是简短,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6)善用背景,灵活就位。在新闻写作中背景是消息结构的组织部分,主要作用是画龙点睛。(7)事实说话,疏于议论。以叙事为主,用事实说话,以新闻事实蕴含的意义潜移默化地感人,一般不必发议论。(8)交待来源,真实可靠。 2.新闻标题按其结构来分,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而无辅题,主题可以是一行题或两行题(又称双主题)。复合式题有主题和辅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上辅题;副题又名子题、下辅题。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1)主题、辅题、引题、副题的含义 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的辅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引题文字宜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一行,否则,喧宾夺主,不利于主题的突出。 副题主要起补充和解释主题的作用。 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2)主题与辅题的关系 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引出主题,可以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结果以及具体事实等引出主题。 副题对主题起补充和解释的作用。分两类:第一类是主题不写事实,只提出一个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华夏之祖的传说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八篇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华夏之祖的传说 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成为( ) A、治水英雄 B、人文初祖 C、兵家鼻祖 D、一代天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初祖”是(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汉武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说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小轩决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答案】: 【解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高中历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中华文明出现的神话人物、时间与特点。 理解:(1)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对早期历史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概况,找到有用信息。 (2)分析考古材料,明确距今1万年前后,原始农耕出现,早期农耕聚落-姜寨遗址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中华大地的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等等,体会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考古和神话传说的认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大量考古材料的认识,学生感悟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原始农耕的意义,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的起源 已知祖国境内距今17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最初的人类生存方式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处于一种野蛮状态。人只能完全凭自然的支配。然而,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一点一滴地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财富——文化。最初文化的诞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简单而粗糙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图片,学生形成一定感性认识),表明人类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讲授】原始农耕 原始农耕(板书) 大家迅速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使用工具和生产内容(板书)

提问:我们何以知道一万年前我们出现了原始农耕的? 引入相关考古材料1,半坡;2,磁山;3,河姆渡;4,玉蟾岩 除了粟和稻之外,根据考古发现黍、稷、大豆也起源于中国。(板书)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同学们还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中国原始农耕的特点: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板书) 原始农耕的出现产生什么影响呢? 1,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2,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板书)早期的农耕聚落中的生产和生活是什么面貌呢? 姜寨一致反映的历史信息: 1,小家庭已经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2,聚落由家庭—家族—氏族三级组成。 3,聚落内部共同耕作,平均分配(考古发现,大房子内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拥有大型连通灶和可供20-30人同时睡觉的土床,并非为某个人或某个家庭所居住),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幻灯片展示和板书相结合)这也是生产的组织形式。 【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谈到中华文明,很多人首先会想起这样一些人物:盘古、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展示图片),这些叫做神话传说(板书) 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作为集体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几个阶段,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我们还不能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黄帝,叙述黄帝(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干,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板书)正如这个称呼本身所揭示的那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可以自称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和骄傲。 展示陶寺城址的图片的同时加以叙述。展示牛河梁遗址并加以叙述,请问同学们,刚才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史料——考古发现(板书,)这两则考古材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讨论(视

2019年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华夏之祖的传说练习题四十五

2019年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华夏之祖的传说练习题四十五 ?第1题【单选题】 孙中山祭文:“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钟奇孕灵……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挥斥八埏,疆里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这里的“皇祖”是指(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始祖,所以中国人和海外华人。自称为( ) A、“华夏子孙” B、“伏羲子孙” C、“炎黄子孙” D、“黄帝子孙”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个时期中,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合的是( ) A、原始人群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 C、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生活的地区是(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的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反映了( ) A、中国人想象丰富 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精神 D、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炎帝和皇帝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为( ) A、满族 B、蒙古族 C、华夏族 D、藏族 【答案】: 【解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内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一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做到读能读顺。把古诗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指导生采用多种方式书定。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在古诗中读出了什么滋味?让学生整体把握古诗韵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到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了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二读精心品味: 1.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谈谈对你画出的诗句的理解。师可作适当点拨。(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谁也不愿意留下。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厌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呢?看来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3.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四、三读感受意境,学习写法 1.小组讨论:说说这首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写诗意、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七十五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之 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七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这位“人文始祖”是(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成就被人们誉为是黄帝发明的是( ) A、发明陶器 B、开辟集市 C、发明车船 D、发明医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地点)之野,遂擒杀蚩尤。该材料中地点应该是( ) A、巨鹿 B、赤壁 C、涿鹿 D、牧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图,2008 年5 月17 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见下图)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你知道哪项关于大禹的描述是正确的( )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C、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忆江南 ●复习导入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1 动态消息两篇1-人教版

《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22页“小链接”,概括动态消息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对两则消息的对比分析,能够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3.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分析,能够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 比较分析两则动态消息,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对新闻体裁并不陌生,在高一时,学生就通过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等课文,对新闻报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对不同新闻媒介及新闻体裁的特点、新闻要素、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的理解仍停留在较浅层面上,他们的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习方法:诵读法、启发法 辅助工具:优教云平台、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结合课本18—19页、22页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消息是什么? 消息与其它新闻体裁最显著的标志是什么? 消息的结构有几部分?分别是什么? 动态消息是什么? 动态消息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二、初读文本、梳理文意 (一)学习要求: 1.自主阅读课文,分别勾划出两则消息的导语、主体、结尾。 2.分析两则消息主体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3.思考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互联网助学 利用优教云平台,学生自主阅读课件,梳理两则消息的层次结构。 三、品读文本、思考探究 因该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对提炼、整合、概括信息和比较阅读、对比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完成文本解读、信息概括、要点整合、方法积累等学习任务。 【思考与探究】 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何异同。 1.标题 形式不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 之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勇猛异常的部落首领,这个部落首领是教材上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 A、尧 B、舜 C、大禹 D、蚩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被派去治理水患,历时13年,风风雨雨,昼夜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战胜洪水的是(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被中华民族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A、仓颉 B、蚩尤 C、黄帝 D、炎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被人们尊称为神农氏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法,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黄帝和炎帝曾联合打败的部落首领是( ) A、蚩尤 B、共工 C、神农 D、伏羲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本课学习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中华文明起源部分,注意使用地图,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同时,更好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发展情况应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 通过列表比较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3.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

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 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从整体上认识夏商周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演变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时空角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境内分布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是研究从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转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具体有哪些?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新闻阅读与实践》第1章第1课动态消息两篇

1 .动态消息两篇 章节释要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就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它是新闻体裁的重要形式,是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其他新闻报道如通讯、广播稿、新闻评论等是它的发展和补充。学会消息写作便意味着掌握了打开新闻写作大门的钥匙。本单元就通过对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外国消息、广播电视消息的阅读来学习消息,并带领大家走进新闻写作的大门。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能够区分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广播电视消息的异同。 2.理清消息“倒金字塔”结构的行文思路,明确标题和导语在消息中的独特地位。 3.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学会为消息拟定标题、概括导语、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4.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各类消息。 1.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来辨析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广播电视消息的差异。 2.通过讨论、分析,明确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合理性,掌握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及背景材料的作用,掌握写作消息的要领。 3.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关注时事,通过训练学会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拟定标题及概括导语。 足不出户知天下,想成“达人”看新闻。动态消息被称作新闻报道的“尖兵”。它特别注重时效性,是以报道单一事实为主,能够显示某一事物、某一领域的最新动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消息类型。“单一”区别于综合消息;“最新”强调客观性,以区别于述评消息。动态消息以变动着的事物为报道对象,最鲜明、最集中地体现了新闻的特征和优势。本课我们就借助两篇动态消息来了解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明确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结构要素。 1.通过这两则消息,说说消息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提示:标题(引题、主标题、副题)、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背景(消息的辅助和衬托部分,一般穿插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出现在导语和结语部分)、结语(消息的尾巴,常常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前三者是主要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2.《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这则消息的标题概括了消息的哪些内容?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 提示:消息的标题包括引题、主标题、副题,其特点是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引题:放在主标题前,是为了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形势、说明背景、烘托气氛、说明原因、引出主标题等。主标题: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这则消息的题目包括引题、主标题、副题。引题是“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突出新闻事实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并流露出记者强烈的爱国之情。主标题是“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强调新闻事实。副题是“许海峰百步穿杨居魁首曾国强力举千钧占鳌头”,以文学色彩浓厚的词语,报道具体的新闻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案

第3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案 第3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案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第一单元的特点 时段:从早期人类约170万年至距今约4000多年前。 特点:“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映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二)第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下设4: 第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正文有三目,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北京人是重点。 第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正文有三目: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及大汶口原始居民。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重

点,农耕文化的特征是难点。 第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正文也是三目:炎帝与黄帝、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炎帝与黄帝是重点,“禅让”是难点。 第4“破解彩陶之谜”是一堂学习与探究。 (三)第一单元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以“中华文明起源来概括?”而不以“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远古时代”来命题? (1)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说明今日文明是古老文明的延续,以求表现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2)强调人性化。以祖先创造的实际成果入手(如用火,种植粟、稻,房屋),有利于直接感受祖先对后人的恩泽,较“母系氏族繁荣期”为好。 (3)强调贴近生活。“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专业用语太难,而“中华文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4)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由于采取主题单元式安排教材,同一个单元内应相互照应。以“中华文明起源”能概括四内容。 2.谁是中华大地最远古的人类? 目前一致公认的是元谋人。另有重庆的巫山人(240万—180万年前)、山西的西侯度文化(180万年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