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罗盛教的落寞与尴尬

英雄罗盛教的落寞与尴尬
英雄罗盛教的落寞与尴尬

英雄罗盛教的落寞与尴尬

核心内容:象征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崔罗两家的会面,最终以一张火车票究竟由谁来买单而画上了句号,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间也可以验证一切。

英雄罗盛教今天的落寞与尴尬,或许就是这样两句话最好的注解。

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曾经被选入语文教材的《罗盛教》一文,也开始逐渐淡出了教科书。

当时光远去,人们似乎也已经渐渐淡忘了这一切,包括教科书上曾经的那些文字,包括那个曾经的英雄罗盛教。

凤凰卫视7月2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罗盛教这个名字曾经家喻户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罗盛教的事迹被广为传播,甚至搬上了小学教材,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可是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这篇课文背后的真实故事,其实知之甚少,甚至包括罗盛教当年所救的那个孩子的名字,都很少有人知道。

解说:2010年9月29日,湖南省吉首市。

秋日的烟雨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仍不见放晴。

一大早,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孩子们整齐列队,参加70周年校庆。

今天,在众多位嘉宾中,有几位特别的客人,他们自朝鲜远道而

来,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与这所学校及这场校庆的关系,更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实际上他们是因为英雄罗盛教而来。

学生: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

解说:这是70年代初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罗盛教》一文,断断续续二十多年在中国,几代儿童的启蒙时期都留下过深刻印象。

时光将我们带回到六十年前,1952年1月2日,元旦过后的第一天。

清晨寒风凛冽,雪雾弥漫。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战士们,如往常一样沿着石田里村旁的沸流河早操。

7点左右大部队都已早操完毕,时任47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和另外几个战友走在部队的最后面。

队伍刚刚走过河滩,突然,罗盛教听到了叫喊声。

谭国雄(原志愿军47军战士):他一看那小孩围着那河滩,那个河滩那个地方叫喊。

他就一边走呢,就一边脱掉身上的棉大衣,脱了就往那个河边跑去了。

学生: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流水很

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

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

一会儿,水面上一阵晃动,伸出来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

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膊扒住了冰,使劲往上爬。

没想到哗啦一声响,冰塌了一大片。

解说:故事的结局众所周知,落水的孩子得救了,而罗盛教牺牲了。

1952年2月3日,为表彰罗盛教的事迹,中国军方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

半年之后的1953年6月25日,朝鲜方面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

罗盛教所救的孩子崔莹的家乡,被改名为罗盛教村。

安葬他的佛体洞山被改名为罗盛教山。

这里是罗盛教的母校,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70周年校庆的现场。

而眼前这位朝鲜老人名叫表京玉,她就是当年罗盛教所救的朝鲜落水少年崔莹的夫人。

今天她应校方邀请专门来参加罗盛教母校建校70周年校庆的,同时也为完成来中国探访罗盛教故乡的愿望。

这天,罗盛教的两位妹妹,专程前来迎接表京玉,这是78岁的表京玉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时隔多年之后,崔罗两家人真正意义上的一次见面。

1931年,罗盛教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普通的村庄,全家以务农为生,罗盛教是家中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1951年4月,刚刚从湘西军政干部学校毕业的罗盛教,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对于当时的罗家人来说,罗盛教是全家人的荣耀。

然而仅仅时隔不到一年,1952年2月,罗盛教从朝鲜牺牲的消息,就传到了家乡。

牺牲时,他刚刚21岁。

陈纯:原来都是爸爸妈妈,整个屋都是他们料理的,家里的劳动各方面,自从盛教哥哥一出事以后,出了这个事以后妈妈就不行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那么我这个大姐姐呢,她已经结婚了,丢下自己的那个家不管了,一切都为了妈妈,跟她种菜把菜搞好,帮家里头喂猪,妈妈喂的猪,来帮妈妈把猪喂好,就是我这个大姐,她就是说弟弟妹妹小,我这个做大女儿的,我一定要像哥哥一样,在家里要孝敬父母。

解说:长子罗盛教的去世给罗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悲伤一度笼罩着这个家庭。

然后很快这种悲伤就被接踵而至的巨大荣耀所冲淡,罗盛教牺牲后,全国模范烈士家属的身份降临罗家。

一夜之间,光圈笼罩了这个普通家庭。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陈晓楠:1952年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的通讯。

文章开头这样写道:在朝鲜北部某村的南山坡上,有一座新建的坟墓,一个多月以来,凡是在这座墓前经过的军人和人民,都怀着崇敬的心情走上了墓基,来凭吊这位埋葬在朝鲜土地上的中国英雄。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同志。

这一篇通讯的作者,是新华社驻朝鲜志愿军分社刚满19岁的戴煌。

当年的戴煌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一篇不足两千字的小小的通讯,竟然在一夜之间为国人造就了一位英雄,而这位英雄正是即将被推上神坛的烈士,罗盛教。

解说:1952年1月26日正值除夕,这天下午正在朝鲜志愿军47军139师,执行采访任务的新华社记者戴煌,忽然接到新华社驻朝鲜志愿军分社社长普金打来的一个紧急电话。

戴煌(原新华社记者):就说罗盛教牺牲的事情,要我去141师采访,越快越好。

解说:当时,五次战役刚刚结束,47军正全军休整,为确保部队安全,戴煌采访的139师与罗盛教所属的141师被分部驻扎,两师相距六十公里。

此时,美军飞机还会不断空袭,政治部特意为戴煌派了一名警卫战士随行。

任务紧急没有汽车,他们于是抄近道爬山步行,日夜兼程。

于1月27号大年初一,到达141师罗盛教的侦察连开始采访。

戴煌:这个事情呢,罗盛教1月2号牺牲,141师当天晚上啊,就向直属部门打电话,说侦察连文书非战斗死亡,这是认为是一个事件,没有认识这是个伟大的事件。

解说:在当年那段特殊的岁月里,如果不是参加一线战斗而死亡的战士,都要被当作非战斗减员的事故来处理,比如有的战士在巡逻过程中,意外被美军炸死,或者爬山时不慎跌下山崖摔死。

这些情况都被归入非战斗减员,出现非战斗减员,不仅无功,还会有过。

轻则全连通报,重则包括连长在内的相关干部,都要受到批评检讨。

毕超(原志愿军47师侦察连战士):非战斗减员那就是看上面怎么处理了,那当时并没有处理,当时只是上报这个事情那就等上面处理。

一个是指导员连长,不是指导员撤职就是连长撤职,全国全师批评。

解说:1952年1月2号下午,罗盛教的遗体已被打捞了上来,准备进行安葬。

连队也在等待接受上级处分。

然后就在此时,一些闻讯而来朝鲜村民赶了上来,他们听说罗盛教是为救护少年崔莹而落水身亡的,一致向志愿军部队请愿,要用朝鲜最高的礼节来安葬罗盛教。

谭国雄:连队当时就不好答复了,没有权利答复了。

要把这个战士的死尸交给朝鲜人民安葬,这个就不好答复了。

毕超:当时部队里没有这个水平,不知道是救了朝鲜的人,就可以定为国际主义战士,因为他没有哪个只喊他是自动跑去救的。

解说:而就在此时,志愿军部队内部报纸《47军军报》一位先期到达采访的记者,也已经敏感地认识到了罗盛教牺牲的价值,并向罗盛教所在的连队表达了他的看法。

戴煌:这个记者就认为这个,非常不妥,这个是非常伟大的事件,而且就向这个侦察连连长说,你们不应该受处分,应该来请功,侦察连连长一边准备受处分,一边听了这个记者的话了,就是壮着胆子向上面邀请,为罗盛教建立三等功。

这个记者回军部的时候,就对141师的师首长就说了,这样子这个师里面才重视了,把这个事情就报告到志愿军总部去,志愿总部就决定给

罗盛教立特等功,一级爱民模范。

这样子志愿军总分社才知道,才打电话给我叫我去采访。

解说:1952年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刚刚结束五次战役的中国军队

异常疲惫,加上水土不适,很多军人都出现了焦躁不安的思乡情绪。

此种情绪之下,中国军队同朝鲜军民之间开始产生了矛盾。

谭国雄:以后就以罗盛教为榜样,来要清除自己脑袋中间的大国沙文主义,看不起人民军和朝鲜人民,人民军,又不懂人家的说话语言。

毕超:这个志愿军的大国沙文主义,一见到朝鲜军队呢,一讲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就轻视吧,再一点看到人家体制跟我们体制不一样。

他是一长制,我们是党委制。

他那个一长制呢是一个人说了算,至于这个事情搞得好搞不好他光说了算。

谭国雄:所以当时有些军队不注意这一些,可能呢和朝鲜人民因风俗习惯,我们的想有些不太尊重朝鲜军队和人民。

解说:中朝军民之间的这些细微矛盾,很快被中共高层所察觉,两军合作,此为兵家之大忌,而罗盛教解救朝鲜落水儿童的事迹,让政治敏锐的北京方面捕捉到了修复两国军民之间情感的契机。

最终由毛泽东拍板决定,将罗盛教的事迹放大为代表中朝兄弟般友谊的一个政治事件来处理并大力宣传。

谭国雄:中朝人民友谊的典型啊,以后就上级机关来人了,来人以后就调查来核实这个情况。

所以这些以后就为什么又到《猛进报》,《猛进报》是军里的报刊,

就是了解情况以后,《猛进报》就在这个报上就发表这个文章,这个标题呢就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这个名就是这样得来的。

解说:罗盛教一夜之间被推上了神坛,他的家人自此享受到了全国模范烈士家属的尊荣。

罗盛教牺牲后,罗盛教的弟弟罗盛民顺利参军。

罗迭开全家人也被政府从相子村迁到了新化县城。

陈晓楠:罗盛教牺牲之后,政府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罗家极大的补偿,而这种补偿也让罗家人暂时忘却了一些悲痛。

罗盛教可是在内心深处,失去长子的罗家,一直还是希望有一种情感的补偿,也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两个特殊的家庭开始了特殊的情感交往。

解说:1953年7月,就在美国被迫停战100天后,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随同以贺龙为团长的中国政府慰问团,赴朝鲜访问。

在朝鲜,罗迭开第一次见到了儿子罗盛教在朝鲜的墓地,并见到了少年崔莹。

当崔莹飞奔上来一把抱住了罗迭开,亲热地叫他爸爸时,罗迭开老泪纵横。

这一刻,两个建立在复杂民族情感之上的家庭,达成了谅解。

随后两家人互换了礼物,崔莹家送罗迭开的礼物是两套朝鲜民族服装,一匹他母亲亲手织的家绢。

罗迭开带给崔莹的礼物是一个毛泽东主席石膏像,一套蓝色毛绒

衣裤。

同崔莹家的这次热烈会面,让罗迭开暂时获得了失去长子的情感补偿,甚至有那么一些时刻,罗迭开恍惚觉得眼前这位活泼可爱的朝鲜少年崔莹正是儿子罗盛教的化身。

而懂事的崔莹也表现得令罗迭开感动。

当罗迭开结束这场朝鲜之行离开时,崔莹对罗迭开说,我真想同您一起到中国去,看看中国的妈妈、弟弟和妹妹们。

令崔莹和罗迭开两家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崔莹的这个愿望很快就梦想成真了。

1954年3月14日,朝鲜第三届访华团抵达北京,崔莹幸运地成为访华团一员,时隔半年之后,崔罗两家人再次见面了。

罗婉香(罗盛教妹妹):那个时候见了面就哭嘞,只晓得有自己的哥哥回来了,还是自己的哥哥回来呀,还是崔莹哥哥来的话,他搞不清,只晓得哭。

见个面,哭到一起去了三姊妹,不是我有个弟弟,有个妹妹嘛,还加上我的妈妈嘛,还有一个向着我的妈妈,我妈妈在那边给崔莹夹菜嘛,我就上来跟前,摸了摸他。

眼睛瞪着,看着在那哭。

解说:这一次见面将崔罗两家跨越国界,代表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交往,推向了极致。

在此后数十年间,他们两家从朝鲜到中国,从中国到朝鲜,不受

国界和语言的阻碍,一直坚持来往,从未间断。

而在崔罗两家亲密交往的背后,罗家革命烈士家庭的荣耀,也还在同步发酵。

1968年,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走进了罗家,一年后成为了

罗盛教的弟弟罗盛民的媳妇,她叫陈纯。

当年年仅18岁的知识青年陈纯,直到今天都毫不讳言,她当初嫁进罗家的原因。

陈纯(罗盛教弟媳):像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他家里的这个,罗盛教的家乡,我是绝对不到这里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我是一个很要求上进的青年,我在学校的时候我就是个团员了,我就是对这个对自己也负责,我对这个我们国家来讲,我就是负责,要求做个好青年,也是这么想,直接到罗盛教家乡去。

罗盛教我会发展做个好青年,我也很想读大学。

解说:陈纯后来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作为罗家最有文化的人,陈纯走进罗家后,自然成了家里的笔杆子。

当年,罗迭开人生中的重要任务,便是宣讲烈士罗盛教的英雄事迹,而宣讲稿百分之八十皆出自陈纯之手。

知识青年陈纯终于找到了她嫁进罗家的价值。

与此同时,她也享受到了罗家人所拥有的而普通人所无法想象的无上荣光。

自1956年开始,罗迭开先后八次上北京参加全国烈士军属代表大

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两次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先后七次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接见。

然而,就在家被推上家运巅峰时,事情却意外发生了变化。

1973年,崔莹因参加朝鲜高速公路的国道建设,受伤身亡,年仅37岁。

崔莹的去世无疑成为了崔罗两家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而更为巧合的是,从这一年开始罗家的命运,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1977年,罗家的次子罗盛民也因病去世。

崔罗两家两位男丁的先后去世,不仅给两家人带来了致命的情感打击,也使得曾经亲密的感情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崔罗两家的声望,在各自的国家里也日渐走低。

当2010年表京玉代表崔家踏上中国时,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荣光,没有陪同,甚至没有官方接待。

78岁的表京玉此次前来中国,除了参加罗盛教的母校吉首大学附属小学校庆之外,还有一个心愿,她想去看看罗盛教的故居,几十年来,崔家一直对这位给了其生命延续的英雄,存有深深的感激。

她想面向他表达谢意。

这或许是她有生之年唯一的一次机会。

然而表京玉的这个愿望,最终却因为前往罗盛教故居的差旅费没有着落而最终搁浅。

陈纯:她也做梦也想来,到中国看看。

也看看罗盛教原来小时候生长的地方,罗盛教在那个,罗盛教的故乡,她很想到罗盛教的故乡看一看。

但这次的机会,怎么说呢,很遗憾吧。

解说:表京玉最终也没能实现前往罗盛教故居缅怀的愿望,她带着遗憾,结束了这趟短暂的中国之行,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列车。

后来,我们知道,由于经济拮据,她返程时的火车票都成了问题。

陈晓楠:象征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崔罗两家的会面,最终以一张火车票究竟由谁来买单而画上了句号,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间也可以验证一切。

英雄罗盛教今天的落寞与尴尬,或许就是这样两句话最好的注解。

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曾经被选入语文教材的《罗盛教》一文,也开始逐渐淡出了教科书。

当时光远去,人们似乎也已经渐渐淡忘了这一切,包括教科书上曾经的那些文字,包括那个曾经的英雄罗盛教。

特等功臣罗盛教勇救朝鲜小孩

特等功臣罗盛教勇救朝鲜小孩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邱少云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市铜梁县)。13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十多名身披伪装茅草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才过了二十分钟,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抗美援朝感人故事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农历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初六)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为著名的一仗。“联合国军”在上甘岭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投掷炸弹190万发。展厅里一截取自上甘岭的布满弹片的树干和一堆掺杂着弹片的碎石向人们讲述着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当年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15军参谋长张蕴钰回忆说:“在战场上,已经没法用数字来显示部队的战斗力。一个人坚守阵地,硬是能把成排成连的敌人打下去;一个人在一次战斗中就可以消灭100多个敌人,这在上甘岭战役中算不得奇迹。” 排长孙占元,在战斗中两腿被炸伤,仍顽强指挥战斗,并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毙伤美军80余人,当子弹打完,敌人再次涌上来时,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反击中,通信员黄继光所在连冲到半山腰,突遭敌火力点阻拦,危急时刻,黄继光奋勇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在上甘岭战役中,一次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射火舌,严重阻碍战友前进。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 邱少云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的任务。深夜,五十多名身披伪装茅草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王海 王海,这位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击落击伤9架敌机的“一级战斗英雄”,站在挂有他和他的战友的巨幅照片的展板前向人们介绍说:“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空军共击落击伤敌机330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连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范登堡都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一

英雄事迹

近代英雄事迹 黄继光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现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

[总结范文]罗盛教的故事

[总结范文]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的故事一】 舍己救人—英雄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颗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最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

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的一天,罗盛教和战友宋惠文一齐到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这时候正是隆冬季节,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有几个儿童在河上玩耍,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听到喊声,急忙向河边跑去,一边跑一边脱掉衣服,之后跳进了冰河里。过了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最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孩子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孩子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孩子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小孩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但是他却再也没有上来,其他战士闻讯赶到河边,也呼唤着英雄的名字。。。。。。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的故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

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湖南省新化县人。

革命先辈烈士英雄事迹汇总800字

革命先辈烈士英雄事迹汇总800字革命先辈烈士英雄事迹1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人,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

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革命先辈烈士英雄事迹2 多少个黑夜白昼,多少声崇敬的赞语,多少个想念你的日子。你以不可磨灭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你那崇高的爱国热情,已在人们的心里燃起了熊熊大火。追寻你,永垂不朽的英雄——邱少云。 展望今天的幸福生活,回首那暗淡无光的昨天,你的尸骨或许已化作尘土和祖国融为一体,你是她坚贞不屈的写照,你的事迹是后人学习的典范。你壮烈牺牲的那一天,烈日当空,敌军侵占了391高地,我军决定夺回阵地,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我军隐蔽在低处,而敌军居高临下,很容易发现我们潜伏的军队。敌军凭着地利,占了上风,如果稍有风吹草动,我军就会暴露目标,这样一来,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邱少云全副武装,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就算在他身旁,也很难发现。我军的炮火接连不断地轰击敌方,本想在黄昏时分,潜伏的军队杀出去,给敌军来个两面夹击。敌人显得很胆怯,面对我军的进攻,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觉察了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安全了,又不敢冒“火”前进,于是就拿出了他们的看家法宝——放燃烧弹。我军旁边的枯草被烧着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开了,猛然看

《罗盛教》

《罗盛教》 《罗盛教》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个新词语。 能分别用使劲使尽造句。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讲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从而体会其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罗盛教的墓和碑文的投影片,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小黑板,罗盛教的像。 教学时间: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罗盛教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学会个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朗读课文。 学习第自然段,能说清事情发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 简介罗盛教的事迹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出示罗盛教的图象)揭示课题。 教师在配乐下,富有深情而又伤感地讲述:同学们,年月日的早

晨,对我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早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同志为了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不幸牺牲,那年他才岁。 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为罗盛教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出示碑文)同学们你们想更详细地了解英雄的事迹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课。 齐读课题。 学习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 自由读生字词,划出读音字形字义上的难点。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部分难点。 全班交流学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纠正错误的读音--记字形。 (请学生说说哪几个字较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的。 )给生字找朋友(形近字):罗-萝察-擦墓-幕慕袖-油碑-牌扒-叭交流自学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完成《作业本》第题。 (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选做"给形近字组词")出示投影片检查修改。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三则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感人故事三则 钟樟彩的故事 在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中,志愿军某部三连接替了友军的防务,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阵地,对面不到百米处就是美国鬼子。美军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军夺取,天天向我方阵地前沿和纵深实施狂轰滥炸,隔一两天就以数十人或百余人的规模,在炮兵和坦克掩护下向刚接防的三连等阵地反击。那时,处在山沟里的炊事班送饭到前沿阵地,即使在夜间,也是三天两头有伤亡。不要说一天三餐,一天一餐也难保证,两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饭。战友们回忆说:吃饭难,还有压缩饼干可以啃几口,抵一阵子饥饿,但饮水难时刻威胁着战士的生命。 接防上阵地那天早晨,每人都背了一壶水。有的战士在通过炮火封锁区时,水壶就被敌人机枪打中,水漏光了。多数人在炎热的夏天打了一天仗,没到下午,一壶水早已喝光。到了晚上,大家渴得唇干舌燥。上阵地第四天,天刚黑下来,指导员余发荣跑到三排十班的猫耳洞,对班长钟樟彩说:“没有水,战士们快渴死了,有的人已经接小便喝了。你负责的活动小分队,除了到敌前侦察敌情抓‘舌头’(俘虏)外,要加一项任务,就是到山沟里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来。”钟樟彩时年24岁,入朝后在烟台峰打坑道中光荣负伤,刚立过功。

指导员走后,他随即就叫战士到各班收集了30多个军用水壶,背上冲锋枪和水壶,离开猫耳洞奔往前沿阵地的山沟。在泛着少许白光的小路上,他仔细辨认路痕,确认没有埋着地雷后,加快速度走几步,又低下头仔细查看一段再走几步,就这样辨认一段走一段。 当跑下80余米时,山坡上已逐渐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细搜索,特别注意听水流声音。猛然间,他发现不远处的小树丛里横着两段似原木一般的东西……他猫着腰手提冲锋枪警惕地向那两段东西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两具尸体,仔细一看,在紧靠上面那具尸体边的岩缝里,向上喷涌着一股清水,水量还不小。他高兴极了,随即将靠近泉边的尸体移开几步,看清楚了那是个穿志愿军服装的年轻战士,身上背着枪和一些水壶,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伸向喷涌的泉水。他判定这两个战士是到这里灌水时,遭敌人封锁水源的机枪扫射而牺牲的。 他怕美军机枪再次射击,不敢怠慢,连忙趴下喝饱了泉水,又急速卸下身上背着的全部水壶,很快将所有水壶灌满。水背回之后,看着连里战士轮流传递水壶,喝着那甘甜泉水时的高兴劲,钟樟彩也乐了。 自从那天背水成功以后,他又每隔一两天去背过三次水。每次都遇到定向、定点打到泉水附近的机枪子弹和炸弹,但钟樟彩都根据美军打枪打炮的规律避过去了。他也因背水荣立了三等功。 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小学四年级语文《罗盛教》教案

9《罗盛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分别用“使劲”“使尽”造句。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5.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讲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从而体会其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罗盛教的墓和碑文的投影片,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小黑板,罗盛教的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罗盛教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第1自然段,能说清事情发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简介罗盛教的事迹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出示罗盛教的图象)揭示课题。 (2)教师在配乐下,富有深情而又伤感地讲述:同学们,1952年1月2日的早晨,对我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早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同志为了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不幸牺牲,那年他才22岁。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为罗盛教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出示碑文)同学们你们想更详细地了解英雄的事迹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3)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生字词,划出读音、字形、字义上的难点。 (2)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部分难点。 (3)全班交流学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纠正错误的读音--记字形。(请学生说说哪几个字较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的。)给生字“找朋友”(形近字):罗-萝察-擦墓-幕、慕袖-油碑-牌扒-叭 交流自学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完成《作业本》第1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选做"给形近字组词")出示投影片检查修改。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四要素去概括,先自学后全班讨论。)

带拼音的烈士故事

1、杨yánɡ 靖jìnɡ 宇yǔ 杨yánɡ 靖jìnɡ 宇yǔ 21岁suì 参cān 加jiā 革ɡé 命mìnɡ ,1940初chū ,他tā 被bèi 日rì 军jūn 围wéi 困kùn ,身shēn 负fù 重zhònɡ 伤shānɡ ,啃kěn 不bú 动dònɡ 树shù 皮pí ,只zhǐ 能nénɡ 将jiānɡ 棉mián 衣yī 里lǐ 的de 棉mián 花huā 和hé 着zhe 冰bīnɡ 雪xuě 吞tūn 下xià 去qu 充chōnɡ 饥jī 。日rì 军jūn 劝quàn 降xiánɡ 不bù 成chénɡ ,便biàn 放fànɡ 乱luàn 枪qiānɡ ,年nián 仅jǐn 35岁suì 的de 杨yánɡ 靖jìnɡ 宇yǔ 壮zhuànɡ 烈liè 牺xī 牲shēnɡ 。残cán 忍rěn 的de 日rì 军jūn 剖pōu 开kāi 他tā 的de 遗yí 体tǐ ,当dānɡ 看kàn 到dào 他tā 的de 胃wèi 里lǐ 只zhí 有yǒu 野yě 草cǎo 和hé 棉mián 絮xù 时shí ,这zhè 些xiē 被bèi 杨yánɡ 靖jìnɡ 宇yǔ 带dài 领lǐnɡ 的de 抗kànɡ 日rì 联lián 军jūn 弄nònɡ 得dé 焦jiāo 头tóu 烂làn 额é 的de 侵qīn 略lüè 者zhě 全quán 呆dāi 住zhù 了le 。在zài 冰bīnɡ 天tiān 雪xuě 地dì 的de 长chánɡ 白bái 山shān 密mì 林lín 中zhōnɡ ,支zhī 撑chēnɡ 着zhe 杨yánɡ 靖jìnɡ 宇yǔ 与yǔ 敌dí 人rén 战zhàn 斗dòu 的de 力lì 量liànɡ 是shì 对duì 祖zǔ 国ɡuó 的de 一yì 腔qiānɡ 热rè 爱ài 之zhī 情qínɡ 。 2、罗luó 盛shènɡ 教jiāo ,1931年nián 生shēnɡ ,湖hú 南nán 省shěnɡ 新xīn 化huà 县xiàn 人rén 。原yuán 名mínɡ 雨yǔ 成chénɡ ,新xīn 化huà 县xiàn 松sōnɡ 山shān 乡xiānɡ 人rén 。少shǎo 时shí 在zài 维wéi 新xīn 、文wén 德dé 小xiǎo 学xué 读dú 书shū ,后hòu 因yīn 家jiā 贫pín 辍chuò 学xué 。1945年nián 冬dōnɡ ,去qù 乾qián 城chénɡ 县xiàn 所suǒ 里lǐ 镇zhèn (今jīn 吉jí 首shǒu )叔shū 父fù 家jiā 。翌yì 年nián 春chūn ,入rù 省shěnɡ 立lì 九jiǔ 师shī 附fù 小xiǎo 就jiù 读dú 。1947年nián ,考kǎo 入rù 省shěnɡ 立lì 九jiǔ 师shī ,毕bì 业yè 后hòu 升shēnɡ 入rù 省shěnɡ 立lì 十shí 三sān 中zhōnɡ 学xué 高ɡāo 中zhōnɡ 部bù 求qiú 学xué ,并bìnɡ 改ɡǎi 名mínɡ 罗luó 盛shènɡ 教jiāo 。 由yóu 于yú 家jiā 境jìnɡ 贫pín 寒hán ,罗luó 盛shènɡ 教jiāo 11岁suì 时shí 才cái 上shànɡ 小xiǎo 学xué ,只zhǐ 念niàn 了le 一yì 年nián 半bàn 就jiù 失shī 学xué 了le 。为wèi 了le 有yǒu 口kǒu 饭fàn 吃chī ,父fù 亲qīn 将jiānɡ 他tā 送sònɡ 去qù 当dānɡ 了le 道dào 士shi 。14岁suì 那nà 年nián ,他tā 不bù 得dé 不bú 到dào 镇zhèn 上shànɡ 叔shū 叔shu 开kāi 的de 杂zá 货huò 铺pù 帮bānɡ 工ɡōnɡ 。 1949年nián ,罗luó 盛shènɡ 教jiāo 的de 家jiā 乡xiānɡ 解jiě 放fànɡ 了le 。这zhè 年nián 11

英雄事迹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英雄事迹读书笔记 篇一:英雄事迹读书笔记200字 英雄事迹读书笔记 读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还浮现出他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身影。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在战士们无法冲锋的情况下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其他的同志,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机枪眼,为其他同志冲锋陷阵创造了条件,因而取得了胜利,他那豪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流传。 正是因为有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才有了我们安定和谐的新中国,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感谢您,革命英雄。我们永远记得您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人民过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英雄事迹读书笔记 面对疫情,我们医护人员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

自己;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疫情发生以来,有的医护人员病倒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要向伟大的白衣天使致敬,我要向白衣天使学习。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我会全心全意地为他补课;有的同学生病,我会热情向他送去关爱;有的同学在生活上有困难,我也一样会帮助他们。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一颗爱心,因为无私的爱和关心是最伟大的。 篇二:英雄故事读后感 英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英雄故事》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觉得王二小真是个了不起 的人。我很佩服他。王二小小小年纪,不知哪来的勇气和智慧,歼灭了日本鬼子,挽救了全 村人的性命。虽然,他后来他被日本人杀害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却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都被日本侵略者杀 害了。于是他不得不到地主家干活养活己,可是地主对他很凶,常常不是骂他,就是打他。 从此,王二小恨透了日本鬼子和地主们。从他参加共青团员后,他变得很快乐很积极,什么

辩论赛不以成败论英雄

班级辩论赛准备材料(凌乱版) -模拟辩驳及反方辩词提取 -原文件所举出的事例 -我方辩词补充 -纯属吐槽(滑稽) 一.英雄的定义 1、什么就是英雄,由古至今就有不同的说法。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凡人就是英雄,身怀绝技、惩恶扬善的侠客就是英雄。今天,当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英雄时,更多了一番理智与思考,但就是,无论就是时代英雄、个体英雄、还就是幕后英雄、无名英雄。她们身上都具有果断的行为高尚的思想、坚毅的品质等等要素。因此,简单地以成与败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显然就是轻率不切实际的。 2、英雄指品格优秀、做出超越常人事绩的人。在传说中,英雄往往具有超人的能力或勇武;在历史上,英雄往往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亲自做出或领导人们做出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受到民众拥戴。(伊波小王子)——by邱麒臻 3、英雄就是个复杂与多元化的综合体,而非简单的成败而论的判定目标。 二.引子 古人提倡的“自古英雄成败论”,多少年来它都真理一样深深地印在

了人们的心里,可时至今日,人们更希望的却就是“莫以成败论英雄”,因为在她们眼里瞧到了过多这样的事情:有些人为了获得成功,不择手段;有些人十年寒窗的努力,换来的却就是失败的结果;有些人成功了许多次,就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招致骂名;有些人失败了许多次,就因为一次的成功就被称为了所谓的英雄,那么定义英雄的标准到底在哪里呢? 三.代表按顺序发言 正方一辩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原因: 1.成与败就是多元的、不确定的,而且成与败自身可以相互的转化。成败的标准,在不同背景与对象前,也会有所差异。 就让我们以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前三名为例,法国队以三比零大胜巴西,对法兰西来说,队员们就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克罗地亚获得第三,但就是举国上下却也为之欢腾,庆英雄凯旋。倒就是得了亚军的巴西队好没面子,灰溜溜地回了巴西利亚。金银铜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请问,这就是成与败能判定的不?连成败的标准都难以确定,您却用它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您能说得清不? 2.英雄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难以简单的成败来论。英雄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因素,就是英雄不可或缺的条件。 记得鲁迅先生在《铸剑》中写下了眉间尺,当她将自己的首级交给侠士,她所表现的不屈的意志,使她成为了英雄;而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中,记叙了那个

讲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罗盛教的故事

【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原名雨成,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松山乡人。年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了。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这种国际主义和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英雄人物的故事

英雄人物的故事 董存瑞(1933-1948)____年,年轻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激烈 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____年, 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我军被敌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但找 不到炸药支架,为保证整个战斗胜利,他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邱少云,____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 高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 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 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 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实践了他在入 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根思,____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 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

解放军英雄的名字和事迹

解放军英雄的名字和事迹 1: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 2:董存瑞在解放隆化中学战斗中舍生炸碉堡开辟我军前进道路。 3:邱少云抗美援朝上甘岭战斗中火烧至牺牲仍然坚守潜伏纪律不动。 4:高成山抗美援朝战场上战斗到单人单枪,绝不后退一步 5:孔庆三抗美援朝战场上用身体当火炮基座,一炮摧毁敌火力点 6:麦贤得八六海战中,被炮弹击中脑浆溢出,仍坚守战位至战斗胜利 7:高建成98抗洪中身先士卒,先后救出8名群众,因体力不支壮烈牺牲8:岩龙(傣族)中越反击战中孤身奋战,击毙越军20余人,授予孤胆英雄称号 9:罗盛教,跳进冰洞救朝鲜落水儿童牺牲 10:梁士英解放锦州舍身炸敌堡 11:杨根思手握爆破筒冲进美军中同归于尽 稍长点的~~~ 【李晓红】她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她连续奋战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终因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在1950年11月29

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是否因该以成败论英雄辩论材料

【思考】 1;什么是英雄? 2; 为什么评价一个人是英雄? 3;论英雄是论是不是英雄还是论是一般的还是更好的英雄? 4;或者说是你觉得讨论的人的主体是普遍的人还是已经评价为英雄的这个群体。 5;论英雄的论是后世还是当时的人的论还是自己的论? 6;成败是什么?是成了是英雄败了是英雄?成败和英雄之间有什么必要的联系你要怎么论证?成败是一个事件的成败还是整个人生的成败?如果是人生的成败,那么你觉得是哪些成哪些败让人成为了英雄 【正方】不以成败论英雄(中青政治学院的正方一辩) 什么是英雄,由古至今就有不同的说法。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身怀绝技、惩恶扬善的侠客是英雄。今天,当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英雄时,更多了一番理智与思考,但是,无论是时代英雄、个体英雄,还是幕后英雄、无名英雄。他们身上都具有果断的行为、高尚的思想、坚毅的品质等等要素。因此,简单地以成和败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显然是轻率不切实际的。 我方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原因有三: 首先,成和败是多元的、不确定的,而且成和败自身可以相互的转化。就让我们以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前三名为例,法国队以三比零大胜巴西,对法兰西来说,队员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克罗地亚获得第三,但是举国上下却也为之欢腾,庆英雄凯旋。倒是得了亚军的巴西队好没面子,灰溜溜地回了巴西利亚。金银铜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请问,这是成与败能判定的吗?连成败的标准都难以确定,你却用它作为评判英雄的标准,你能说得清吗?

其次,英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难以简单的成败来论。英雄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因素,是英雄不可或缺的条件。。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不是一句空洞的安慰。离开了时代的精神和精神的价值,仅以简单的成和败,来判断英雄,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是否过于功利呢? 今天,我们在这里论英雄,目的不是为了复制英雄,而是要学习英雄。但是,功利的英雄观,往往使人们忽略了英雄成功时所付出的努力。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英雄身上的光环,显然是不应该的。因此,我方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重视英雄的精神、力量,将其不断的升华,作为鼓励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今天论英雄的目的。最后,我方坚持,不以成败论英雄。谢谢! 2、为什么不以成败论英雄: (1)成败不能拿来作为评价英雄的标准: 因为成败是多元的、不确定的,而且成和败自身可以相互的转化,自身尚且不确定,又怎么能拿来评价别人呢? (2)英雄也不能用成败来衡量: 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难以简单的成败来论 之所以一个人能够成为英雄,是因为他具备了英雄的精神因素或其行为具备了英雄的外部表现。

中国革命先烈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革命先烈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1 / 5

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