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1、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剥削阶级的统治被推翻,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主要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权是阶级统治权,它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国家政权。因此,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在剥削阶级的统治不复存在的社会,政权仍然是政治的核心。

无论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处理国内外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都要依靠国家政权。

3、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所谓政治观点,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问题所持有的基本主张和看法。

政治观点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只有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具有政治鉴别力,才能具有政治敏锐性。

4、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一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指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目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为什么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总称。

政治素质主要由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信念等要素构成。

在人的所有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对人的其他各种素质有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应对国际严峻挑战的紧迫需要。

6、怎样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要激发对待政治生活的热情,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要努力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7、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政治选举(选举权、被选举权)——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政治结社——参加政党活动、政治性社会团体;政治表达——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

8、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

○1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切主要活动○2使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9、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有序(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合法、自主、理性

10、公民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条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机制○2民主政治建设开辟广阔途径○3依法治国提供

法律制度保障

11、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受法律保护

《宪法》、其他实体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是尊重保障人权的体现,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发展权。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人权。

12、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1)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对于充分调动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全民建设小康社会,○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2有利于化解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冲突,

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2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3有利于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要求

(5)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增强公民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的要求

1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根本保证○2法制化——稳定有序○3渐进式——积极、稳妥、渐进,扩大与有序紧密相联、相互促进

14、选举制度的含义、地位、根据

○1是规定公民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由公民通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其他公职人员的方式而赋予国家政权合法性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2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选举的制度保证

○3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15、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平等、广泛、真实、直接与间接相结合(设有区的市及以上由间接选举产生)

16、公民参加选举的条件

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7、参加选举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

○2在选举中能增强选举意识,提高选举能力

○3公民参加选举是对国家和人民履行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公民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4只有认真选择,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投出庄严的一票才能选出道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代表人民权力,到达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8、民主决策的意义

○1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2有助于决策者深入了解民族,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和切实珍惜民力

○3有利于促进公众对决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推动决策的实施

○4在参与民主决策实践中,公众也锻炼了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了政治责任感

19、监督权的含义、监督的必要性

○1是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做好国家机关工作的根本保证

○2有利于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

○3有利于聚民智、凝民心,做出正确决策,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治工作失误

○4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和国家机关的清正廉洁

○5保证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6归根结底有利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0、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统治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21、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首要标志

我国工人阶级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它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又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是经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22、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农民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体现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依靠力量,工农联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基础和保障。

23、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剥削阶级被消灭,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更加扩大。

我国现阶段,参加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还包括其他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24、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

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25、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结合

任何国家都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和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两个方面的结合。

人民民主是主要的方面。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

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只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6、国家职能的含义与地位

指国家政权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体现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国家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27、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密切相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28、我国的国家职能

(1)对内:○1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

会主义建设

○3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2)对外:○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9、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只有巩固人民政权才能在人民内部实现最广泛的民主

○3只有巩固人民政权才能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

○4只有巩固人民政权才能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5只有巩固人民政权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粉碎国际敌对势力全盘“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6总之,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人民的政权,我们才能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0、加强军队建设的必要性

○1人民军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2新时期,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要打赢现代战争,保证军队不变质,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3我国国内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经济、非公经济的引入加剧了社会的矛盾,要履行好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31、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织

32、我国武装力量的任务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33、积极履行公民的国防义务

○1努力增强国防观念

○2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学习必要军事技能

○3履行公民国防义务,用实际行动参与国防建设

34、人民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代表与被代表,受委托与委托

人民代表权力的源泉在于人民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掌握国家政权

人民与人民代表权力委托关系的成立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人民对人民代表的权利委托是有期限的(5年)

35、人民代表应具备的素质

良好的政治素养、法制意识、文化修养、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代表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36、人民代表的职责

开会期间:依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与会权、审议权、提案权、选举权、询问权、质询权、罢免权、调查权、表决权、建议、批评和

意见权、提议全)

闭会期间:会议期间职务的延续(联系选民、走访选民、建立选民接待日制度)

37、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会议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未经许可,不得限制其人身自由

享受国家补贴和物质服务上的便利

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机密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关系

接受人民监督

38、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与地位

含义: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方式,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4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国家权力的行使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的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其他政权机关的产生——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

国家立法权的行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原则——民主集中制(选举、会议过程、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广泛的民主,有力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2)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集中意志、调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集体讨论解决问题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保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实行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发挥了两个积极性,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执政党通过人大制度,依法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

(6)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4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方式

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在我国整个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决定性作用

国家任何其他具体制度的产生都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依据,不能违背抵触

4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

44、自觉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关心全国人大和本地区人大有关新闻

积极参与人大代表选举活动

了解社情民意,向人大代表提出合理建议

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45、全国人大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

46、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依法行事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

(2)指定其他法律

(3)决定计划预算部分变更

(4)监督一府两院工作

(5)撤销不适当的行政法规、命令、决定

(6)决定人事任免

(7)决定缔结条约、协定的批准废除

(8)全国人大组织工作

47、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系

(1)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依法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2)与全国人大是从属关系,从属于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它监督

48、国务院的地位

是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9、地方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同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5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务

贯彻执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地方性法规和其他决定

51、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

省、市、县、乡

52、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1)建立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促进严格执法、

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2)建立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

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把政府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

(3)建立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

○1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作为工作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2要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工作重点、政策支持重点向社

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倾斜

○3要建立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公共决策的社情民意调

查制度,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53、人民法院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各级人民法院由同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4、人民法院组织体系构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审判机关:死刑核准、管理、司法解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

55、人民法院任务

通过刑事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

解决民事纠纷;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

保护公民各项权利;

保障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56、什么是一府两院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57、人民检察院办案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8、公安机关任务

打击犯罪、社会行政管理和服务

59、公安机关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关系

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公安机关:刑事事件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

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直接受理案件侦查

审判机关:审判

60、国家公务员的含义

依法履行公职;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

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61、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

公务员形式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他们是人民的公仆;

国家机关的权利源于人民,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人民;

千方百计把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62、公务员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公务员接受人民监督是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做好国家机关工作的根本保证;

有利于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

有利于聚民智、凝民心,做出正确决策,提高行政水平工作效率,减少防治工作失误;

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和国家机关的清正廉洁;

保证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归根结底,有利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63、民主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

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64、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两个方面:国体意义上、政体意义上

核心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根本原则: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

65、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基本特征: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基本特征之一

重要目标:民主、富强、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目标

66、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调动全国人民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

(3)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集民智,形成正确决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目标

67、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是代表的产生,职权的行使真正代表人民;

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立法决策体现人民利益;

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理顺人大与党委政府的关系;

加快人大常委会成员年轻化、专职化步伐,优化组成人员结构

68、如何推进基层民主,增强民主意识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

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制度,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坚持完善职代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开展民主和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基层群众民主素质

69、扩大基层民主的意义

基层民主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工作

有利于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有利于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

70、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内容

我国已建立以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集成民主自治体系,已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71、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

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

是立法、执法、守法的总称

7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根本前提(宪法为核心)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全体人民依法办事)

执法必严——权威的体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违法必究——强制力的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7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辩证统一,紧密相联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产生的前提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发挥力量的源泉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人民当家作

主的地位

社会主义法制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方向

社会主义法制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实现

74、依法治国科学内涵

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以宪法治国

7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在党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

是党的主张和人民一直相统一的体现;

有普遍效力和至上的权利;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法律;

党组织和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

76、依法治国的意义

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有重要意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77、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范畴、功能不同

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78、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得到尊重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居乐业79、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政治文明为物质、精神文明提供正确政治方向、良好政治环境、可靠制度保障

8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8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有全局性作用;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目的;

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

82、国家主权的含义

国家中央权力机关所固有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

83、国家主权的特征

对内至高无上性

对外独立性

84、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

政治独立、经济自主、领土完整

85、国家主权不可分割

对内:国家主权以国家为范围;

只有国家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实体;

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部分或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主权对外: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

是各国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

维护国家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86、一国两制科学内涵

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一个中央政府、两者关系是

中央与地方、只有一个主权实体

两种制度并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地位作用不同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行政管理、立法、独立司法和终审;财政独立;以“中

国香港”“中国澳门”名义签订除军事政治的协定;台

湾可保留军队

87、一国两制意义

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有利于推动大陆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港澳台稳定繁荣发展;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88、维护祖国统一意义

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是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是现代化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则问题

89、四个决不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基础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90、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

平等——基石

团结——主线

互助——保障

和谐——本质

9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9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9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国情决定

有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决定

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历史依据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政治基础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现实条件9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9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中国特色)

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前提——自治地方是国家行政区域一部分

自治地方政权机关由中央政权机关产生、统一领导

宪法是根本大法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9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

保证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

有利于捍卫国家统一与安全(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

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

97、维护民族团结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

加强国防

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现各民族共荣

调动各族人民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同心同德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98、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自觉履行宪法赋予的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99、国际社会构成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100、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

有独立主权

101、主权国家享有的权利

独立权——按照自己一直处理内政外交事务,不受他国控制干涉

管辖权——管辖领域内一切人和物,包括侨民

平等权——国际法上地位平等

自卫权——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有权武装自卫

102、主权国家履行的义务

不侵犯他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03、国际组织含义

一些国家、地区、民间团体,出于某种特定目的和任务,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的一种常设性议事机构

104、国际组织作用

是发展国际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合作的纽带

是协调国际经济、政治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

是争取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政府间——国际社会法律规则制度的创造者和监督者

国际社会的管理者和国际争端的调节者

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105、国际关系含义

国家间、国际组织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关系

106、国际关系内容与形式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107、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决定因素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国家对外政策首要的是维护本国独立和安全

共同利益是国际间合作的基础

不同利益是国家间摩擦冲突的根源

108、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09、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有利于促进国际共同发展,世界和平稳定

110、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力争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导权。参与竞争的同时推动合作,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地区安全的合作。

111、联合国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112、联合国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应危机和平、安全与正义

在国际关系中不得对他国进行威胁、使用武力

不干涉他国内政

113、联合国组织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秘书处、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

114、联合国作用

多方面重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

缓解地方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

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方面交流合作

115、中国对联合国事业的贡献

遵守宪章精神,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进行的各项工作

在反恐、军控、维和、发展、人权、环保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6、当今世界主题

和平与发展

117、为什么说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时可能的

新的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和平力量增长超过战争力量增长——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各国不敢贸然开战

经济全球化,各国互相依存度加深

118、为什么说维护和平仍是紧迫问题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交织

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表现

119、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总体和平、局部稳定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120、发展问题的含义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121、为什么发展具有现实可能性

科技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122、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关系

密切联系,互为条件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

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与普遍要求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123、解决和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24、多极化格局

多极化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瓦解,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125、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

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有利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有利于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126、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7、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维护国家利益

走和平发展道路

128、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内容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

坚持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29、独立自主原则

对外政策核心、基本立场

他国交往中:坚持处理内政外交自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决不允许他国干涉内政

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放在首位

国际事务中: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根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决定立场政策

1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地位:处理对外关系基本准则

国际之间和平共处的必要条件

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与周边国家: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

“睦邻、安邻、富邻”政策

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友好合作

与发展中国家: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作为我国对外政策基本立足点

“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原则

积极发展经贸科技合作

支持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进行的斗争

与第三世界人民站在一起

与发达国家:重视改善关系

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互相尊重,扩大互利

合作,用对话解决分歧,不搞对抗

131、我国外交政策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32、和平发展道路内涵

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即利用有利时机发展自身,又以自身发展促进和平

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又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即坚持对外开放,又积极发展国际合作

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又维护世界和平

永远不称霸,维和平,促发展的坚定力量

133、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国家性质决定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决定

国情的必然选择

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34、公民在对外交往中的责任

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荣誉、经济安全

135、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

136、党的先进性的体现

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37、 党的性质 先锋队性质——工人阶级

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8、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39、 党的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40、 三个代表内容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科学执政(前提条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遵循科学规律

民主执政(本质要求)——为人民执政 靠人民执政 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依法治国

加强法制

党建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

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42、 我国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定

143、 现阶段民主党派性质

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

联盟

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要力量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144、 新型政党制度特点和优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基础(政治上领导、组织上独立、

法律上平等)

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特征(地位: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

基本特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 {

辩证统一

核心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共产党执政实质:代表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

权,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长期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基本方针

14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

互相监督

146、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47、政治协商的两种形式

民主协商、政治协商

148、政协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49、政协的主题与职能

主题:民主、团结

职能:政治协商——求同存异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150、新型政党制度的意义

有利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促进重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促进海峡两岸联系交往,实现祖国统一

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团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51、三个根本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权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标志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

15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四个需要)

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是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

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153、党的政治领导

含义: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大政方针的领导

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表现

154、党的组织领导

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和党员,组织和带领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55、三个领导的关系

三者是统一的,首先是坚持政治领导

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

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重要保证

156、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同意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志和行动

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157、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增强党的观念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遵循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最新《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 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 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 权力性核心问题 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 价值型基本功能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3.政治的定义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 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为政以德 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无为而治 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兼爱兴利 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以法治国 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 (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 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 (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 (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 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 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 第三讲《政治体系》 1.政治体系的含义 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2.国家的定义 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 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5.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 复合制: (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2)邦联制:若干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6.国家元首的职权 (1)颁布法律,发布命令 (2)召开议会,解散议会 (3)任免政府官员

高考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1、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剥削阶级的统治被推翻,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主要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权是阶级统治权,它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国家政权。因此,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在剥削阶级的统治不复存在的社会,政权仍然是政治的核心。 无论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处理国内外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都要依靠国家政权。 3、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所谓政治观点,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问题所持有的基本主张和看法。 政治观点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只有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具有政治鉴别力,才能具有政治敏锐性。 4、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一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指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目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为什么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总称。 政治素质主要由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信念等要素构成。 在人的所有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对人的其他各种素质有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应对国际严峻挑战的紧迫需要。 6、怎样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要激发对待政治生活的热情,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要努力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7、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政治选举(选举权、被选举权)——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政治结社——参加政党活动、政治性社会团体;政治表达——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 8、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 ○1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切主要活动○2使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9、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有序(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合法、自主、理性 10、公民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条件

政治常识基本知识点

政治常识基本知识点(转发) [国家制度] 1、国家具有三种属性:⑴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⑵ 国家具有主权属性;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⑶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⑴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 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⑵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4、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 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5、我国的对内国家职能:对内职能有:⑴政治职能:即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 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⑵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⑶文化职能:包括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仅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⑷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6、我国的对外国家职能:对外职能有:⑴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 和领土完整。⑵发展国家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⑶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7、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政体受历史条件、阶级力量的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8、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⑴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⑵职权:有立法 权,其中,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任免权、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⑶与其他国家机 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因为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10、“一国两制”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在国际

2016年政治学考知识点整理

2016年政治学考知识点整理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供求如何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①价格上升时,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③互为替代品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影响是反向的。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哪些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对生产要素的投入。 4.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①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就越大。②对未来收入乐观的预期,会加大消费,反之减少。③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提高。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5.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①支撑经济增长;②促进创新;③扩大就业;④增级税收等。 6.企业如何经营与发展?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7.如何解决就业问题?①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就业机制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8.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③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9.如何保证社会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是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0.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②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悬殊;③落实分配政策,提倡奉献精神;④先富帮后富。 11.财政的作用有哪些?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13.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怎样加强宏观调控?必要性: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②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主要目标:促进经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开篇语: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 ?广义政治: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人生观)?狭义政治: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概念(politics /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术语意义上的政治:很重要(官话) ?) 5、利益政治观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但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而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三、?°非阶级关系?± ?1、阶层 ?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分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两个阶层)。 ?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是也要依据其它社会因素,比如劳动方式、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等。 ?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未成熟起来之前,也称为阶层,比如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过渡群体也可以成为阶层,比如军人、大学生。 ?2、等级 ?等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一个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的人也可以包括来自不同阶层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三等级?±。 第二节西方国家阶级构成的新变化 ?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

复旦MPA政治学考点整理

政治学考点试整理 考点一:古典民主向现代民主的发展进程与差异 一、民主的本意是指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决策,并轮流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为了确保直接民主,就必须: 1、让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平等的决策权——人人都直接统治; 2、统治者定期轮换,时间越短越好——群体与个人、立法与执法的轮 换; 3、以随机方式产生统治者——抽签而非投票; 4、定期驱除可能威胁到民主的人——陶片放逐法。 然而,古典民主要求规模小,只能在城邦中实施;统治者对于作为专门技艺的政治有很高要求,而民众或冷漠(不关心政治),或愚昧(缺乏政治能力),甚至有可能出现民众暴政(苏格拉底之死),同时古典民主将妇女、外邦人等均被排除在外,也只是少数人的统治。 二、现代民主是代议民主,即人人都享有平等挑选统治者的权利,选出统治者代表人民统治而不是人民直接统治。因此,代议民主是一种民有和民享的政府,但并不是民治的政府。人民的统治变成了人民同意的统治,进而变为人民同意的被统治。 考点二: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对于自由的不同理解

新自由主义承袭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个人主义传统,主张“个人拥有权利。”“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侵犯个人基于正义的权利。其代表作是罗尔斯的《正义论》。新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个体可能先于自我拥有社会价值。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是后天的、外加的。 社群主义的出现,源自对《正义论》一书的背后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社群主义全然反对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前后有其限制。社群主义认为,完全独立于社会价值和社会目标的个人自主是不存在的,任何个体人格都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不同社群的历史和传统。 社群主义以社会本原取代自由主义的个人本原,其所言的自我观是一种社群导向的自我观,主张个人认同及价值观的形成,并非在进入社群前即由个人意志所决定,必须透过个人与其所著根的社群间的对话关系发现之。由于自我构成和自我理解的关系互为交互作用不可分,因此要理解一个人,也必须从其身处社群的生活背景来理解。 (真的很难理解…恳请达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下。) 考点三:从消极自由主义到积极自由主义的脉络(学术要点) 柏林的观点:消极自由即免受他人强制的自由;积极自由即积极完善自我的自由。 消极自由主义即所谓法权自由认为,自由只能是一种法治状态下的自由,政府的作用仅限于通过对暴力的垄断而强制法律实施(守夜人),不应该主动干预社会经济。 可是,消极自由主义有其缺陷:在现实中很难区分冒犯与强制的边界;在理

高考政治常识主观题知识点

高中政治常识主观题必记知识归纳 一、国家 1、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民主政治建设 (1原因:①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措施: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 ①政治职能: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职能。包括统治、民主和健全法制等方面。 ②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③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治方向, 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包括科教文卫体艺等方面。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保、社会保障体制、维护公共财物、兴建公共设施、维护社会稳定等。 (2对外职能:①保卫职能。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职能。 4、国家结构:对台政策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对人民负责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3依法治国原则。 立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 行政机关做到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加强法律监督; 加强法制宣传。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6、公民与国家: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高二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

高二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3)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6、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5、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9、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1、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35、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36、公民监督: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各位知道政治常考的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识点汇总!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017届政治学合格考知识点

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部分(政治学新教材) 主题一人民政权人民当家 1、国家政权的含义:政权是国家的权力。 2、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 3、人民军队是我国政权的主要成分:人民军队的重要地位、组成、任务: ①地位: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我国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 ②组成:我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③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努力为人民服务。 4、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阶级基础;具有极为广泛的政治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参加政权的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包括其他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它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两者关系:民主与专政是不可分离、辩证统一的,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民主是专政的前提和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我国的基本国家职能: ①对内:a.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c.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d.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②对外:a.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b.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国体)。 注:只有国家政权机关才能行使国家职能(党、政协、居委等都不可以) 主题二国家机构服务人民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乡镇和县级)或间接(省级和全国)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权力机关(人大)、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①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②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又称中央人民政府,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裁决权。 ③我国司法机关的组成: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关系:对刑事案件的侦查和、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审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以及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它们在办理刑事案件中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可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①全国人大的地位和主要职权: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其闭会期间行使部分职权,两者是从属关系。 我国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两者关系: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政治常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国家 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二、国家性质(也叫国体)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 三、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新型民主、新型专政):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的表现:(1)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 实现 4、注意: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人权中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5、专政的适用范围——极少数敌人 6、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8、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第二节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一、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二、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方面?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注意:依法被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三、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包括哪些方面?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 一、人大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1、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1)人大代表是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也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2)代表与被代表,受委托与委托 2、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的特点: (1)人大代表权力的源泉在于人民 (2)人民与人大代表权力委托关系的成立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3)人民对人大代表的权力委托是有期限的 3、人大代表应有的素养:良好的政治素质、法制意识和文化修养,较高的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强烈的代表意识,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健康 的身心素质。 二、人大代表的职责: 1、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性: (1)关系到国家权力的有效行使 (2)关系到人民当家做主权力的实现

(3)关系到自身代表价值的实现 2、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的职责:与会权、审议权、提案权、选举权、询问权、质询权、罢免权、调查权、表决权、建议、批评和意见 权以及提议权等 3、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职责 4、人大代表履职的意义: (1)加强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2)加强了人大代表与人大会、政府及其他国家机关的联系 (3)有利于人大代表知情、参政和议政、更好地行使职权 5、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民主 1、民主的内容:民主制度、民主权利、民主作风、民主方法等 2、实行民主的领域: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 3、民主的含义: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在现代社会中,民主是指一定阶级在形式上或实质上 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国家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政体

政治学原理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本节概述: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 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

第十三章政治常识中易错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政治常识中易错知识点总 结 第十三章 政治常识中易错知识点总结 、我国有五级政权(国省市县乡),最基层的国家机构是乡镇。村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社区都是公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构,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2、人大(权力机关)≠人代制(根本政治制度),大陆上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机关(各级人大);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代制))≠权力机关(各级人大);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代制) 3、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4、国家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不等于所有的利益都相同,也不等于根本利益相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两个坚持)≠基本方针(16个字)≠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体活动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 6、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7、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受人大的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8、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监督权是指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如:对公、检、法、政府的监督 9、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0、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直接行使。 1、人大代表的产生是选举,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是推荐。 2、制度建设是党建的治本之策,加大打击力度是治标

高二政治学考知识点归纳

2014年高二政治学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经济生活》 1、供求影响价格:①当供大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下降(称买方市场)。②当供小于求,物以稀为贵,价格上升(称卖方市场)。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导致另一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⑤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会引起人们的购买力下降,降低消费水平。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4、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两个:①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就会加大当前的消费、反之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总体消费水平提高。②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上涨,会引起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人们消费水平降低;反之,则人们消费水平提高。 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学管理、科技进步等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 7、劳动和就业:(1)重要意义:①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②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③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就业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3)解决措施: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为什么: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2)怎么办:党和政府: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完善社会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