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word文档

精品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word文档
精品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word文档

注:以上计算架设伸缩缝安装温度为15℃,最高温度为38℃,最低温度为-5℃,预应力结构平均压应力6Mpa,砼收缩相当于气温:装配式结构10℃,分段浇注结构15℃,整体现浇结构20℃。

(5)伸缩装置顺桥向两侧预留槽内现浇C50钢纤维砼至桥面标高。

5.8 支座型式及安装高度

(1)0~20米预应力砼空心板及25m、30m组合小箱梁均设圆板橡胶支座,支座安装高度为(单位:厘米):支座垫石10+支座组合高度H,合计:H+10。支座组合高度H 另行提供。注意:支座垫石内应设钢筋网。

(2)为便于桥梁维修更换支座及设计计算方便,统一支座垫石高度为10cm。

(3)支座规格采用标准如表5.8.1和表5.8.2

表5.8.1 空心板梁各跨径支座型号一览表

表5.8.2 预应力砼箱梁各跨径支座型号一览表

简支变连续支座布置概况(符号△代表橡胶板支座,符号○代表四氟板支座)

a.三孔一联除3-10m小桥均采用橡胶板支座外,其余跨径桥梁中间两个桥墩布置橡胶板支座,两端布置四氟板支座○―△-△―○

b.四孔一联中间三个桥墩布置橡胶板支座,两端布置四氟板支座

○―△-△―△-○

c.五孔一联中间两个桥墩布置橡胶板支座,其余墩台均布置四氟板支座

○-○―△-△―○-○

d.六孔一联中间两个桥墩布置橡胶板支座,其余墩台均布置四氟板支座

○-○―△-△-△―○-○上述两表桥梁支座尺寸是根据上部反力初定。其中采用圆板式橡胶支座是应根据实际桥梁情况,联长、温度、支座位置等因素确定支座类型(滑板或橡胶),支座吨位继续采用本表数据,桥台支座未计附件尺寸,设计时应增加。

(4)特殊桥梁根据所选支座确定。

5.9 墩身、桥台桩基配筋设计

(1)为方便施工,同一种跨径桥梁、同一座桥梁桩柱直径应尽可能统一桩径。

(2)为便于施工误差调整,桩基直径应比墩柱直径大10-20cm。

(3)桥梁桩基按摩擦桩设计桩长。考虑桩基沉降因素,桩尖持力层不能置于流塑、软塑状土层中。桥台桩基桩长计算,在软土地区对先钻孔桩后填台后土的桩柱式桥台应考虑负摩擦力的影响。

(4)桩底透水与不透水按照持力层性质确定;

(5)修正系数λ取值按照JTJ 024-85第4.3.2条取用;

(6)清底系数取0.8;

(7)桥墩配筋表

表5.9.1 单排桩桥墩钢筋配筋表

表5.9.2 双排桩桥墩钢筋配筋表

(8)桥台基桩配筋表

表5.9.3 桥台桩基配筋表

(9)素混凝土段长度

表5.9.4 桩基素砼段长度表

(10)桩柱钢筋接头统一采用双面焊接。

(11)桩基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中心到砼边缘)为7.5cm。

(12)钢筋笼定位采用环形砼块,以适应孔壁较差软土。

(13)当桩长超过50m时,需设置检测管,详见《公用构造图》。

5.10 采用的通用图编号

本项目桥梁图纸编排参照表5.10.1,主线桥梁上部构造图以通用图形式单独出版,下部构造图仅提供设计中间资料,由设计人员根据各自桥梁具体情况修改完成设计,下部构造图编排在各具体桥梁图纸中。

5.10.1 通用图编号表

5.11 材料规格

本项目构造物的混凝土等级,按表5.11.1规定使用,未列出的按各具体图纸要求使用。

表5.11.1 构造物所采用混凝土等级表

5.12 其他事项

(1)设计人员对每一个构造物,必须参照路线平纵横资料及原始记录,核对桩号、交角、孔径布置、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净空等是否合理或是否满足要求,如有疑义应及时提出。

(2)耳墙位置应设置在路基内。

(3)所有平曲线上的桥梁应仔细交代桥梁布置原则,以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对设计进行复核。

(4)对有承台的桩基,砼桩头应伸入承台内15cm。

(5)计算工程量时不要遗漏桥梁起终点范围内的桥头填土、承台(系梁)开挖及回填土、改沟改路等项目。

(6)涵洞设计时应与排水设计相结合,以准确确定涵底标高。

(7)本项目有埋设于水沟中的涵洞,因常年泡水,洞内应注意防水设计,洞口可做成一字墙加刷坡(不做锥坡)的形式,洞口以外10米范围应铺砌,且应设置隔水墙,防止边沟水侵入路堤,软化路基。

(8)本项目全线桥涵钢筋砼构件裂缝宽度按0.18mm控制,其中空心板桥下部结构裂缝宽度按小于0.2mm控制。

第六篇隧道(本项目无)

第七篇路线交叉

7.1 互通式立体交叉

7.1.1一般要求

(1)互通式立交设计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远景年直行、分流及合流交通量的分布情况,在综合考虑地方规划、现场条件、技术特征的前提下,结合“初设”批复意见、经济效益、美学效果和远期发展等因素,合理选定互通式立交方案,结合互通转向交通量,确定匝道的行车速度及技术指标。

(2)互通式立交区段内的主线线形一般应符合表7.1中一般值的要求,受地形、地物控制较严时,方可采用极限值。

(3)匝道的里程桩号都应冠以该匝道的英文字母代号。

主线线形标准表7.1

7.1.2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设计速度

(1)枢纽互通式立交定向或半定向型匝道(主要交通流量)为60km/h~80km/h,环型匝道(次交通流量)可采用40km/h。

(2)一般出入地方道路的互通为35~50km/h。

7.1.3 匝道路基的组成和净空

(1)单车道匝道路基的组成和宽度其一般值规定见表7.2。

单车道匝道路基宽度 表7.2

(2)当为对向分隔式双车道匝道时,路基的组成和宽度其一般值

(未含匝道加宽)规定见表7.3。新建或整体重建的互通单车道匝道宽度采用10.50m 时,对向分隔式双车道匝道宽度采用19.50m 。

对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双幅式) 表7.3

(3)当为单向双车道时,在通行能力有富裕的情况下,路基的组成和宽度其规定见表7.4。

单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单幅式) 表7.4

(4)枢纽型互通式立交的匝道,应根据匝道交通量和匝道长度采用相应的车道数,其主要交通流向应采用单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度组成一般应采用与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相一致的横断面形式。当采用单向单车道或次交通流向采用单向双车道时,可依据表7.2、7.3采用。

(5)匝道行车道的标准横坡为2%,土路肩的横坡采用4%(外倾)。 7.1.4平面线形设计

(1)匝道的平面线形设计,应考虑地形和地物条件,以及适应匝道上行驶速度的变化,确保车辆连续、安全地运行。

(2)最小平曲线半径、回旋线的最小参数和设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半径规定于表7.5。

平曲线最小参数表 表7.5

(3)匝道连接减速车道的匝道端部附近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和回旋线最小参数规定于表7.6。

出口匝道平面最小指标 表7.6

(4)当入口匝道设计为环形时,宜采用单圆曲线。

(5)匝道若采用径向连接的复曲线,则相邻两圆半径之比应小于 1.5,复曲线的圆弧长度不宜小于表7.7所列之值。

复曲线圆弧长度指标表

表7.7

(6)相邻两反向曲线间应有设置缓和曲线的长度,两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可径向连接。

(7)当匝道平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表7.8的数值时,可不设超高。

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 表7.8

(8)匝道上平曲线超高,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平曲线半径的大小,采用表7.9所列的超高值。

曲线部分的超高 表7.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