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综合报告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综合报告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综合报告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发展背景分析 (1)

二、城镇发展和城镇体系特征与问题 (6)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

第二章空间发展战略要点 (13)

一、区域功能定位 (13)

二、空间组织形态 (14)

三、产业支撑与空间优化 (16)

第三章都市圈空间组织与引导 (24)

一、总体结构 (24)

二、片区空间组合 (27)

三、核心城市空间 (29)

四、跨市域城市组团 (29)

五、重点中心镇空间 (30)

第四章都市圈支撑条件建设 (33)

一、交通运输体系 (33)

二、数字城市和信息港 (42)

三、天然气利用 (43)

四、区域供水 (44)

五、基础设施走廊 (45)

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6)

一、原则和目标 (46)

二、区域环境污染防治 (48)

三、区域防灾减灾 (50)

四、生态功能区划 (52)

第六章区域文化与风景旅游资源的整合 (55)

一、区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 (55)

二、旅游地形象定位 (56)

三、风景旅游资源的整合 (58)

第七章区域空间管治协调 (62)

一、管治协调准则 (62)

二、管治区域与重点 (63)

三、协调区域与重点 (70)

四、管治措施 (74)

第八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78)

一、区域人才流动机制 (78)

二、区域资金流动机制 (80)

三、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协调政策 (81)

四、区域协调机制 (81)

五、乡镇镇区和农村居民点撤并的政策机制 (82)

第一章规划背景

苏锡常地区,包括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设区市,土地面积1.75万平方公里,人口1349万,是江苏和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背景分析

1、区域人口最密集、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

苏锡常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土地肥沃,是我国农业集约经营较早的地区。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和高产出的殷实农业,促进了人口高度密集,人口密度已达到770人/平方公里,超过沿海其它几个城市密集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浙东北及环渤海地区,并造就了农业经济和水运条件下小城镇均等密集发育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扩张,土地基本开发殆尽,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过程中的各项空间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图1-1 苏锡常地区人口密度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区域比较(1999年)

注: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全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浙东北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环渤海地区受资料所限,仅选择了辽宁境内的大连、营口、锦州。

2、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古今交融的文化积淀深厚

苏锡常历史悠久,苏州、常州等城市都具有2千年以上的历史,“水乡泽国”的水、城和谐,历史文化名城(镇)众多,在海内外有着很高的声誉,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作为吴文化植根的地区,文化底蕴丰厚,内涵丰富,人才荟萃,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苏锡常人充分发挥吴文化

的开放性、包容性,市场意识强,创新思维优,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现代经济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创造了苏锡常经济的新成就,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思维巧妙结合的榜样。

3、江苏经济发展的精华地区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地区

苏锡常地区以仅占江苏省17.07%的面积,18.71%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3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投资消费量,尤其是占据全省67.92%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和58.81%的外贸出口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2492元,是江苏省平均值的2.2倍;GDP及外向型经济指标占长江三角洲的比重也远远超过其人口和土地所占的比重;苏锡常是财税的重要贡献地区,在江苏省以及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珠江三角洲、浙东北、环渤海等沿海城市密集区相比,苏锡常的经济指标高于浙东北、环渤海地区等,但普遍低于珠江三角洲。发挥竞争优势,提升发展水平,是苏锡常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4、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占主导,混合经济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1980年代,苏锡常的产业动力来自乡镇企业的发展,到1990年代初已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并造就了典型的“苏南模式”。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股份制、合资等公司制企业为主体的混合型经济成为产业主导力量,1999年国有控股工业只占工业总产值的14.2%。城市开发区建设和外资介入带动了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值在全国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位居第2、第9和第29位;以江阴10多家乡镇企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股份制经济,通过地区资本重组和扩张推动区域和空间扩展;昆山普遍与外商及港台投资合资,发展独资企业,通过外向型经济带动经济飞跃。

由于上述产业投资大规模集中于制造业方面,强化了苏锡常制造业的地位,第二产业仍是GDP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与沿海其他城市密集区相比,苏锡常第二产业比重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创新体系较弱,高新技术R&D支出占GDP不足0.4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69.2亿元,比上海的1269.72亿元约低39.4%,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值来自高新技术制造加工业,其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基本上在区外。

注:鉴于统计资料缘故和便于比较,仍延用撤销同城县级市之前的行政划分。

注:GDP贡献率以现价计算,比实际增长率要高

5、与上海的关系开始由单向接受辐射向双向互动发展演进

近代以来,苏锡常与上海在产业与原料、金融与市场等方面就有密切的联系和天然的分工协作。苏锡常既是上海的农产品及消费品工业原材料供应地,也是工业配套基地和支撑上海产品和流通消费的主要市场。1990年代的浦东开发有力促进了苏锡常的经济发展,上海对外开放的波及效果明显。以浦东开发为契机,国际工商经贸界掀起了上海热,比邻的苏锡常也因此成为外商投资新的热点。跨国公司往往在上海设立总部和营销中心,而把生产基地放在苏锡常,并加速技术和投资向苏锡常转移,促进了制造业升级。同时改革开放的加速带来的发展机会剧增,随着许多重大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如金融体制的改革,证券交易所的开设、浦东保税区的建立等,首先得益的周边地区就是苏锡常,如上海交通银行的首批分行就设在苏锡常等周边地区。而苏锡常的繁荣又反过来推动了浦东建设。苏锡常进入浦东新区或在上海参股的企业很多,强有力地支持了浦东的开发建设。随着双边投资的增强,人流、资金流等更加密切和频繁,两地之间出现了“周通勤”的现象。两地通过联合与竞争,在三大产业方面基本形成了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协作分工的“双赢”局面。

在制造业方面,苏锡常与上海之间从以配套为主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错位趋势发展,经济联系更为密切,竞争也更为激烈。苏锡常地区一直是上海的制造业配套基地,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又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通

过配套技术、周日工程师等形式帮助了乡镇企业的成长。随着自身发展能力的增强和制造业结构升级,苏锡常的制造业从为上海配套起步,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与上海水平分工的行业格局。根据有关研究认为,长江三角洲内部上海与苏锡常的产业结构最为相似,1999年以工业销售产值计算的制造业结构行业相似系数为0.819487,除了纺织和交通运输制造业各有所长外,大部分制造业行业仍然接近。

根据新贸易发展趋势,垂直分工贸易逐步为产品差别型的水平分工贸易所替代,即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最密切,而且通过优势竞争,能更快地促进结构优化。苏锡常与上海之间的产业水平分工趋向使物流密度更高,联系更为频繁紧密,约有20%的长途电话是与上海交往的。同时,在一些共同拥有优势的行业,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生产方面,仍将存在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有利于促进地区行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分工的形成。

现代服务业仍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工。上海作为金融、信息及物流中心和产品的出入枢纽,其较强的综合服务功能所提供的产业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创新服务、金融服务等已成为苏锡常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许多大企业集团都把上海作为最重要的营销基地之一,设立分公司,甚至把总部搬迁到上海。即便这样,上海的发展仍离不开苏锡常的支持,苏锡常地区发达的制造业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苏锡常较发达的基础设施,如通信、运输体系已成为上海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同时,苏锡常地区作为原料、能源和半成品的输入地和成品的输出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海向外辐射中转站的作用。更者,苏锡常作为上海旅游后方基地,正承担着上海旅游、消费、休闲地和房地产市场的部分功能,日益发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苏州旅游的外省人数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上海,上海已成为苏州旅游业最大的省外市场。

农业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意义的农业联系减弱,向上海调拨和流入的农产品和其他第一产业的产品数量大大减少,这一功能逐渐为苏北和其他邻近地区所替代。但苏锡常地区紧跟都市型市场的变化,大力发展了为大都市服务的郊区型农业、优质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随着上海的经济日益繁荣,上海也成为苏锡常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之一。

二、城镇发展和城镇体系特征与问题

苏锡常地区城镇发育早,在农耕和水运条件的农业社会,城镇基本表现为平原水网地区小规模的均衡、密集分布的典型特征。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上海的兴起,一些交通便利城镇的工商业职能日益凸显,沿沪宁铁路的无锡、苏州、常州等逐渐发展为制造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空间分布开始出现交通指向性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体系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并存在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一)基本特征

1、苏锡常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都市化区域,已开始具有多中心的都市圈特征

苏锡常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水平为47.7%,城镇规模序列齐全(表1-7),大中小城市比例均衡,城镇体系发育较成熟。从地域分布看,城镇群体主要集中在沪宁交通沿线和沿江地区,呈现城镇空间密集、连片发展的趋势。以苏州、无锡和常州为一级中心,以常熟、江阴、张家港、昆山等第二等级城市和一大批小城市、城镇以及城镇之间的通达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形态初具、内部联系密切的都市圈。

资料来源: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纲要论证稿)、无锡市城镇体系规划(纲要论证稿)、常州市城镇体系规划(纲要论证稿)

2、城市化由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改革开放初始,苏锡常地区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通过乡村工业化开辟了一条产业由城镇到农村、发展小城镇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途径,加上设镇标准变化,建制镇(不包含县城镇)从1990年的147个,迅速扩张到1994年的304个。随着城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一城市化途径带来的局限性凸现,城镇分散和大量“亦工亦农”、“亦城亦乡”人口存在,阻碍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和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同时作为小城镇扩展的最大的动力源----乡镇企业由于买方市场等因素逐渐失去了比较优势,小城镇规模增长和空间扩展的客观需求减弱。顺应这一客观要求,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乡镇撤并战略加快了小城镇的撤并力度,建制镇个数从1998年的322个减少到2000年的284个。

随着小城镇增长动力的弱化,自下而上城市化逐步被自上而下型所取代,市场化和外向型经济成为城市化的新动力,新区及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增长,推动大城市中心区的经济和人口进一步集聚,1990--1994年无锡和苏州的市区非农业人口分别增长4.4%和8.4%,而1994--1999年则分别增长12.6%和13.8%,年递增率高出1--1.5%,一些中等城市仍维持较高的人口增长,张家港、吴江等小城市等增长继续加快,但江阴、常熟、宜兴等增长规模相对变缓。

3、城市化内涵由农村地域空间扩张向城市地域的现代化转变

随着城市化动力机制和途径的变化,以及经济增长模式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集约经营转变,城市发展开始注重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并对原有城镇进行优选组合,逐步向内涵发展为主转化。城镇现代化水平和市场功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城市化目标由数量扩张向现代化质量提高转变。

(二)存在问题

1、空间分散,产业和城镇集中度有待提高

苏锡常在农业自然经济下形成均等分布的小规模城镇格局在工业化进程中没有根本打破,乡镇工业化过程和分散的开发区布点,以及行政分割的影响,导致产业和城镇分布继续分散。2000年苏锡常建制镇284个,镇区常住人口平均规模为5800人(总人口为164.23万人),其分散程度远远大于国内沿海其他城市化密集地区,与国外发达国家更是无法相比。城镇规模小和空间分散,一方面影响了城镇的空间集约,每个建制镇人均用地245平方米,远远超过建设标准和实际需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向乡村地域蔓延。另一方面降低了城市集聚的外部经济性,第三产业的发展达不到集聚规模,影响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并加大了空间组织和协调的难度。

注:国外资料为1990年代初的资料

2、职能单一,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基于长期以来与上海的分工协作,苏锡常的绝大部分城镇定位为制造业加工,第三产业都比较落后,其比重不仅低于国内的特大城市,也低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州。在苏锡常,即使是苏、锡、常城市达到和接近百万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忽略了地区产业发展的研发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特别是金融信息等新兴产业比重低,缺乏现代物流基地,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及消费市场等基本都依赖上海、南京等大都市,从而影响了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的建设和规模的扩大,导致城市现代化程度不高,市场中心的功能不突出,城市服务功能弱,中心城市的集聚力不够强。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和旅游城市,有浙江广大腹地和约8000亿元民间资本的支撑,因而具有相对独立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商业贸易以及金融等服务业比较发达。

3、空间无序竞争多于联合,都市圈内部网状联系有待加强

空间无序竞争表现为城乡之间和城镇之间的竞争和重复建设。城镇在缺乏要素集聚分散的合理引导下,出现了“摊大饼”及沿交通干道的蔓延,在沿沪宁地带以及长江沿岸江阴和张家港之间的地带,城镇首尾相连,蚕食郊区和农村耕地。城乡功能混乱,城市之间、城镇之间功能类同,缺乏协调和分工,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关系不紧密,区域南北联系弱。

造成空间无序竞争的根本症结在于制度性原因,现有的财税包干体制和以产值、税收定绩效的干部考核体制,政府对企业发展、市场开放、空间争夺等方面,有着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地区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导致:(1)产业同构和竞争激烈。苏锡常产业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似(表1-11),都以纺织、电子、机械、化工等为主要行业,行业、企业普遍缺乏协作,形不成规模效益,往往一些起步早、势头很好的企业,最后没能通过进一步整合“做强、做大”,同样城镇规模也难以“做大,做强”。

(2)基础设施统筹协调不力。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导致公共财政投入的部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基础设施线网密度需要进一步与城镇集聚发展的布局相匹配,以免造成资源、投资的浪费,影响集聚发展。港口、机场等重大设施布局

尚待进一步论证、合理规划。

(3)行政分割,各自为政。地方保护色彩仍很浓厚,造成了市场分割和资源垄断,加上许多县级市经济实力都比较强,苏州、无锡、常州没有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应有功能,缺乏龙头带动和内部有机合作。而且,不尽相同的土地、税收和地方性金融政策使得竞争的公平性缺乏有力保障,使产业组织集中化的市场运作更为艰难。

4、城市环境质量恶化,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下降

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苏锡常也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水气环境污染、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地面沉降、洪涝灾害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太湖富营养化和水污染问题突出,苏锡常已成为水质型缺水地区,总体水质日趋下降,如不加大治理力度,水资源问题将成为城市规模扩张的关键制约。苏锡常还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区之一,城市大气质量变差,开始影响城市人居环境。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大范围的沉降漏斗,造成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城镇目前实际的防洪标准偏低,特别是建于低洼地的新的开发区更缺乏有效的防洪设施和保障。高速增长和空间蔓延导致未来城乡土地利用的冲突较大,土地剩余空间少,对城镇扩张的土地空间支撑减弱。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实现苏锡常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性,是由苏锡常在全省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决定的,也是城镇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世界城镇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发挥苏锡常在全省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

苏锡常是江苏省率先实现工业化、组合苏中、带动苏北的经济增长核心地区,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领先者和创新基地,具有示范带动的表率作用。苏锡常地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拥有双向辐射的区位优势,实现协调发展是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将中心城市“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促进一体化的生产和流通经济网络的实际行动。这样能更好地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原则,有利于增强国内国际竞争能力,带动全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争取江苏在全国以及世界城市体系中更高的地位。

2、促进苏锡常城镇快速发展和提高整体竞争力

长期以来,苏锡常的城镇发展存在空间蔓延无序、重复建设严重,恶性竞争强等问题,使区域资源浪费严重,内耗大,如不到10公里的地方建有两座电视塔,各市、县,甚至乡镇拥有自己的发电厂、水厂。为此,应该从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角度,进一步考虑城镇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从苏锡常内的单个地区、特别是无锡、常州地区的城镇分布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也只有从苏锡常或更大地域范围,才能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城镇体系。通过三市协调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苏锡常的区位、基础设施、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组合优势,促进资源共享和共建,建立联合协作、不断创新的产业体系,实现空间合理有效利用,整合苏锡常的竞争优势,避免、消除不利因素,整体抬升区域竞争力。

3、呼应上海国际地位的重新确立对苏锡常地区发展的影响与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上海以其独特的区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和创新中心,跨国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管理和服务中心,以及亚太经济圈内最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核心城市之一,逐渐上升为国际金融、贸易、旅游中心,开始跻身于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行列之中。苏锡常处在以上海为核心的大都市圈板块之中,经济发展将继续受益于上海的资金、市场、管理和技术等,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才、资本等受上海吸引的外流现象。如何围绕上海这个“龙头”,有所为,有所不为,与上海形成既联合又竞争的错位发展格局,是苏锡常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整个苏锡常人口与上海相当,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相当于上海的3/4。只有整合三市的力量,才能做到“依托上海、服务上海、相对独立、互惠互利”。

4、适应区域竞争的压力和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需求

与全国其他沿海城市密集区比较,苏锡常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浙东北以及温州地区的发展,呈现咄咄逼人的态势,发展压力迫使苏锡常必须奋起直追。未来面对这些地区高速增长和区域竞争的巨大压力,苏锡常也必须通过产业和空间组合,整合三个市的社会经济实力,培育和发挥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加速区域现代化进程,确保其在长江三角洲以及全国的重要地位。

5、区域一体化等背景下世界城镇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影响

从全球来看,世界城市体系正进一步向着城镇密集和要素集聚发展的方向演进,城市化水平稳步抬升。据联合国人居中心的预测,2010年全球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2025年达到65%,其中发达国家将达到83%,发展中国家将达

到61%。现代跨界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区域性城镇体系、大城市密集带乃至世界性城市网络等现代城市化空间组织形式的出现,都反映出跨行政区发展的超强生命力。世界城市纽约依托的美国东北部区域、伦敦依托的英国英格兰区域,以及东京依托的日本东海道区域,都是具有雄厚全球控制能力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体系发育完善,各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有着密切的交互作用,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许多不同等级的都市区连成一体的大都市带。在苏锡常地区通过科学合理的都市圈发展构想,实现协调发展,创建一个依托上海大都市的空间框架,是适应国际潮流,把握发展机遇的必然趋势。

6、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和中国加入WTO,都将使我国更加开放,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全球化发展,使产业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配置,苏锡常作为我国的比较发达地区,也面临着接受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并有可能成为一些技术含量较高行业的生产基地。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促进区域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知识经济的发展规则是“不进则退”。面临这一浪潮,苏锡常如果不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迎头赶上,而仍沉溺以往的制造业的“辉煌”中,将不可能在今后20年保持目前的经济发展地位。而且WTO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果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程度过高,今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的限制因素比较多。因此苏锡常的高新技术发展必须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第二章空间发展战略要点

一、区域功能定位

1、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和创新基地

苏锡常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和多项人均指标居于全国前列,作为江苏省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十分活跃,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及高新技术发展推动了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经济质量不断优化。通过整合三市的总体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今后,苏锡常地区的发展将继续担当全省经济社会的翘首,作为全省经济社会核心地区,以及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地,辐射带动苏中和苏北的引擎,在全省经济社会增长和结构优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先导和带动作用。

2、国际性城市上海最主要的区域支撑

苏锡常处于距上海200公里的上海大都市圈紧密圈层范围内,其飞速发展得益于上海的辐射带动,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直接影响区。上海正在重新塑造国际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地位。随着上海中心城市经济扩散效应的增强,苏锡常经济发展将更加体现出区域的“共同体”效应。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浙北地区相比,如果说杭州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为浙江全省服务的职能,那么,苏锡常则与上海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与协作,更大程度上是承担上海功能扩散及参与国际分工的职能,同时又是面向上海、江苏和国际市场的一个独立完整的强劲增长区域,在联合与竞争发展过程中,逐渐达到以上海为中心、与上海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3、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体

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坚实的经济基础,苏锡常地区可以通过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旅游业等发展,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体。抓住全球制造业转移机遇和上海的国际引力,苏锡常可以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借助产业区建设和跨国公司的力量,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移植与再开发、创新,与上海、南京共同发展沿沪宁高新技术密集带,争取在国际高新技术研发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依托江苏乃至全国旅游资源的高富集区和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的优势,发展观光旅游与文化、会展、商务相结合,提高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发展国际著名的旅游休闲基地。

二、空间组织形态

1、苏锡常经济与区域空间整合的目标

与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紧密相伴的是区域一体化过程。从我国新世纪最具全球竞争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来看,任何单个城市都是难以独立地进入全球经济与城镇体系的顶尖行列,而只有通过区域发展优势的整合,发挥最大的群体效益,才能在区域整体实力提高的过程中实现各个发展单元的相应提升。这一规律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是得到验证的。因此,苏锡常经济与区域空间的整合是这一地区实现未来总体发展目标的基本依托。

苏锡常地区经济与空间整合的目标是:通过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空间利用的互动关系,最优配置区域经济与空间资源,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互动模式的最佳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优化。

2、以都市圈来组织苏锡常经济与区域空间形态

在现代生产组织关系和快速交通、信息技术等作用的推动下,当今区域----城市空间演化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区域发展的日益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日益区域化,由此导致了城镇密集区、大都市区、大都市连绵带等诸多城市----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形态的不断出现。而“都市圈”是对这些城市----区域高交互作用地区进行空间优化组织的重要形式,是构筑城镇群体整合发展优势,以强化区域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

所谓“都市圈”是指一个或多个大的核心城市,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相邻城镇与地区组成的圈层式结构。除了常见的“单核心都市圈”外,还有一些以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核心都市圈”,如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日本的京阪神都市圈。“都市圈”的形成是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双向流动的结果,健全的都市圈的运作是以内在的社会经济紧密联系为基础,以便利交通、通讯条件为支撑,以行政的协调领导为保障的。“都市圈”是客观形成与规划主观推动双向作用的产物,其建立的根本意义是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按经济与空间、环境功能的整合需求及发展趋势,构筑相对完善的城镇群体空间单元,并以此作为更为广域空间组织的基础。因此,都市圈的建立与形成不仅具有空间形态和环境优化上的规划价值,更重要的是区域内部经济高强度联系、一体化的产物。

3、苏锡常都市圈的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全国总体经济格局看,苏锡常都市圈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

其内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分别受到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区域中心城市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影响苏锡常都市圈的客观存在和对其进行大力培育的必要。

苏锡常目前正处于经济与空间发展模式抉择的重要关头。通过科学合理的都市圈规划,可以创建一个支撑苏锡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框架,促进经济社会要素集聚与重组,促进空间与环境的优化,促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苏锡常的整体竞争实力、群体效益与国际地位。

上海是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的极核,是亚太经济圈内最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核心城市之一,并开始跻身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国际性城市行列之中。长期以来,苏锡常凭借紧邻上海的有利条件,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与上海联系最密切的地区,承担了其部分功能扩散及参与国际分工的职能,也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强劲增长区域。苏锡常与上海形成了既联合又竞争的关系,如果缺少了苏锡常的参与、依托和支撑,“上海大都市圈”也是不完整的,其功能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培育苏锡常都市圈,就是为了使苏锡常更好地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双方逐渐达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从江苏省的发展来看,培育苏锡常都市圈,是贯彻江苏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提高区域与城镇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苏锡常都市圈的建设,在增强苏锡常国际竞争能力的同时,带动全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的能力与质量。通过经济辐射和经济吸引带动苏中、苏北,实现江苏南、中、北部地区的联动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产和流通经济网络,实现城乡关系的协调。此外,从强化对省外的浙北、皖南地区的吸引与辐射作用来看,也需要培育苏锡常都市圈这个强劲的增长区域。

传统苏锡常城镇发展空间由于受到单一的沪宁发展轴线的影响,缺乏纵深影响的腹地,区域内恶性竞争强烈,作为“都市圈”发育并不完善。但是苏锡常三市在许多方面已形成了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区域旅游市场的共同营建等。同时,苏锡常地区内部存在着传统的和现代的日益加强的各种要素联系,具有产业、社会、文化发展的较大均一性,随着这一地区交通网络的健全,都市圈内部的要素流动将不断加强(目前苏、锡、常三城市间内部交通流占到区域总交通流的20%强,已经超过了日本关于大都市圈界定的标准)。更需指出的是,随着多条纵向轴线、跨江通道和沿江发展轴的建立,苏锡常城镇发展将向纵深发展,

其影响的腹地将迅速扩展到苏中、苏北、浙北、皖南等地,都市圈的经济地域与空间格局将迅速形成,其外围影响圈层将扩展到上述地区。苏锡常都市圈的成长与发育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产业支撑与空间优化

(一)产业支撑

长期以来,苏锡常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繁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使城市的生产功能得到极大强化。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以下的主要问题:

1、为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缩减,中心城市扩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产业动力不足。首先,制造业,特别是乡镇企业面临着买方市场约束,出现规模缩减。其次,随着苏北、安徽等地区的崛起,以及苏锡常地区资源环境空间日益局促,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向外转移。第三,对城市就业贡献最大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造成从业人员减少,从1990年开始,从业人数开始下降,这种下降是在总人口继续上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说明它不是由于人口减少的缘故,而恰恰是结构性矛盾的结果,出现了失业、甚至从业人员回流到农业的现象,1995--1999年农业从业人员反而增加了约15万人。从就业趋向的产业选择上,要着力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延伸第二产业链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有效扩大就业空间。

2、区域自我创新能力不强。表现为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外来植入方式为主,自主创新和拥有核心技术能力不强。第二产业和城镇分散,既缺乏强大市场和服务功能,也缺乏有效的联系网络。这种格局会影响区域产业升级能力,并丧失在可能的要素转移中的机遇。日本1960年代在实施区域分散战略中提出建设科技城政策,但是大部分科技城只是大公司或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基地,缺乏创新体系和联系网络,被称为“没有大脑的科技城”。而且每个城镇依托一至几个公司发展,互相之间没有交流和联系,这些城镇只能称为“技术村”,而没有形成“技术极”。这些问题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向卫星城转入更多的研究和创新,同时创造本土企业建立和拓展的空间。苏锡常也需要创造条件加速高新技术的创新体系、现代服务业和市场体系的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空间联系,整合竞争优势。

图2-1 1978-1999年苏锡常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

3、第一产业的粗放和分散经营,对非农产业发展形成了空间制约。苏锡常农业基础好,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粮食、油料作物随着耕地面积减少也出现下降,棉花大幅度减产。同时水产品等多种经营的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但虽然农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在1990年代以来有所下降,1999年仍达到60%以上。农业优质品种比重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现状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同时受土地产权、农业比较效益等的影响,规模经济和产业化水平偏低,土地经营的分散性和小农经营方式一方面妨碍了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业劳动力的释放,同时没有形成充分利用的集约空间,降低了土地使用率。

产业与城镇是互为支撑的系统,相互之间有着累积因果循环的关系。产业发展,特别是非农经济的增长使人口和经济向城市地域集中,并经由技术外部性和市场外部性经济,提高城市区域生产率和区域盈利能力,从而导致新的资本形成和区域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城市地域的进一步集中。因此,产业发展所带动的区域盈利和创新能力增强,以及就业岗位增长是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重要支撑。产业优化和空间重组也直接关系到城镇的空间组织规模、形式和内涵等。

结合城市化发展的产业需求,苏锡常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和调整制造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集约经营第一产业。此外,还应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这是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1、优化和调整制造业结构

苏锡常的制造业地位将继续加强,今后发展要从两方面突破,第一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武装现有的制造业企业,加速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的升级,开发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低污染的产品,把苏锡常的优势行业建成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主导产业,形成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先进的制造业基地。苏锡常纺织、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优势明显,通过技术改革、产品更新及进口替代等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要从全球竞争角度提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纺织、机械制造业、精细化工、家用电器等行业;从强化产业规模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角度出发,将制造业的空间组织逐步向枢纽与响应型产业组织模式转变,即通过中心城市几个主导行业和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经济、技术、财政等垂直分工和管理,逐步建立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用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无污染企业取代传统产业。开发和应用清洁生产工艺,结合ISO14000工作,选择一批典型企业作为推行清洁生产示范单位,促进企业对生产原料、水(包括废水)、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缓解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压力。深入持久地治理重污染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关、停、并、转”兼用;对传统工业企业的工艺改革和设备更新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做到增产不增污。

另一方面要加快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高新技术,是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提升苏南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苏南传统制造业的转移也将为苏锡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腾出空间。苏锡常正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研发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体系。发达的工商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强大的需求和吸纳能力,提供了良好资金后盾,从而使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

高新技术发展必须强化与上海、南京这两个技术高地的分工协作。国际上的许多高新技术发展是在大都市周边的二级城市,既有接近大都市的便利,又有大都市没有的优良的人居条件和环境容量。高新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如人们想象一样是毫无污染的行业,只是与传统行业相比污染比较少,比如信息行业就存在铅污染以及硅废弃物的排放问题。因此在高新技术行业分工上,上海、南京着力于跟踪国际领先技术的创新研究,苏锡常则主要侧重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相关技术创新方面的基地建设。

综合考察报告范文4篇

综合考察报告范文4篇 *目录综合考察报告范文湖北、湖南、广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及职业教育考察报告东京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及商业综合体考察报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考察报告 综合考察报告格式 一、本人基本情况 1、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入团时间、所在班级 2、学习经历 3、社会关系情况 4、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 二、各方面的综合考察情况。包括:

1)对发展对象政治素质考察情况。 2)入党动机的考察情况。 3)在本职工作中的表现。 4)参加社会活动的态度和表现。 5)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业务水平(奖励情况)。 6)准确的反映发展对象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7)简要写明培养考察过程及决定发展入党的主要理由。 三、落款及日期[湖北、湖南、广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及职业教育考察报告]综合考察报告范文(2) | 湖北、湖南、广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及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盟教育局职成教科范如海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盟委、行署在全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战略目标,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我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快速、持续发展,盟教育局组织了以副局长刘华为团长、助理调研员聂作鹏为副团长的教育学习考察团,赴湖北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习考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工作。考察团于4月1日在北京市集中出发。4月12日在广西荔浦县结束,历时12天。 一、考察收获 本次考察所选择的地区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中的县市;湖北省英山县、湖南省怀化市、广西荔浦县。考察团听取了当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经验介绍,参观考察了英山县理工中专学校、怀化市旅游学校和万昌中等专业学校(民办)、荔浦县杜莫镇中学和双江镇中学共3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1所民办)和2所农村初中,听取了校长们的办学经验介绍。考察团成员的总体印象是:这些地区的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比我盟改革起步早、思想更解放,形式多样化、办学体制活。 (一)针对大量未升学的毕业生调整农村初中办学方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巩固“普九”成果,推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切实做到为农村服务。 1、湖北省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属丘陵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升学率50%多,与我盟相近。针对近50%

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

研究生社会(或工程)实践报告姓名许剑 学号 专业农业推广硕士 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 学院农学院 指导教师何新华教授 填写日期 2016年10月5日

二、实践报告内容(包括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或建议) 一、宜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宜州市是广西农业大县(市),已被列入广西西部开发区域县(市),全市辖7镇14乡,总耕地面积69.2万亩。主要农产品是水稻、玉米、甘蔗、桑蚕、沙田柚等。 宜州已形成粮食、蔗糖、桑蚕、水果、畜牧水产五大生产基地,并且又已成为中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广西粮食自给工程县(市),是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 全市按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划分为五个农业经济区,即东部四个乡镇以生产优质粮为主,经济作物为辅;西部五个乡镇以经济作物、多种经营为主,林果为辅。南部七个乡镇以蔗桑为主,林果为辅;北部三个乡镇以林(竹)果、药材为主,旅游为辅;中部两个乡镇以蔬菜生产为主。 乡、镇农产品市场20个,年交易额12亿元,引导成立各类农民专业

协会13家,拥有会员2500名,辐射带动农户6万户。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80个,其中龙头企业8家,中介组织10个,专业市场2个,其他类型60个。目前,宜州市在区内外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15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各类产品销售的经纪人达5000多人,其中从事农产品流通经纪人3000多人,年销售农产品达102万吨,带动了该市及周边县、市农户10万户,产业化规模的扩大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为了保障桑蚕产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强营销、树品牌”的发展思路,急需要提高全市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因此,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迫在眉捷,势在必行。 二、宜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途径 新型职业农民是近两年提出的新概念,在农民培育上,目前田阳县主要有四条途径:(一)市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民劳动力转移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从2005年开始,农业局开展了以阳光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在2000人左右,到2015年培训农民18900人次。同时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推广,每年还开展速成技术培训5000人次左右。 (二)水果办每年开展水果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1000人次左右。 (三)社保局每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600人左右,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农广校中专每年开展职业知识教育2000人左右。 四、宜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意识强,各人自扫门前雪,各家顾各家生活。没有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认为农民本来就是“职业”农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理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含义,体验并分析城市商业综合体。 通过观察,亲身感受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点与设计原理。 调研内容:规划部分包括:区位、周边环境、设计主题、景观环境、交通组织、城市机理及尺度。建筑部分包括:商业 模式、交通流线、交通核设计、消防设计、空间组织、 空间尺度、行为心理、物理环境舒适度等。 调研对象:太原北美新天地时尚中心太原天美名店 调研时间:2011年8月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 效率、复杂而统 一的综合体。商 业综合体具有功 能协同、空间紧 凑、抗风险能力 强的特点,从而

在城市中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和充沛的发展潜能。因其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城市商业综合体也常被称为“城中之城”。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方向:1),以大型购物中心为载体,逐步发展新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2),以休闲为业态的休闲综合体,旅游设施综合体。3),以办公楼为依托的办公设施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在不同方面表现有以下方面的特征:一、可达性高,一般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都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二、高密度集约性,如高楼林立的景象,城市的标志;人口密度大,昼夜人口、工作日与周末人口,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三、整体统一性,建筑风格统一,各个单体建筑相互配合、影响和联系;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统一、协调。四、功能复合性,能够独立实现完整的工作、生活配套运营体系,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然而就建筑内在特征来看又具有大空间尺度,通道树形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化设计和高科技集成设施等特点。

社会实践报告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9f10100238.html,)/报告范文/社会实践报告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研究生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阅读。 【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一】 在我还在读本科时,每个假期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想方设法去感兴趣的单位企业实习一番。所幸,我们家附近的单位企业也挺多的,专业对口的也不少,于是,我在假期每每总是能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从一开始完全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假期,到后来的觉得这样确实能学到很多学校里根本接触不到的知识,我认识到了社会实践是多么重要。从本科毕业作为一名研究生继续学习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年,我的大学同学大多都已经作为一名社会人,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工作了2年,而我,依然是自顾自的在校园中走着。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就开始策划着下一个实习的单位,我虽然不能真正开始上班,但是却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好假期的实习时间:去更加对口的单位,做专业相关的工作提高专业应用水平;或者干脆去一个完全与专业无关的单位,搞好领导与同事的关

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训练社会生存能力。让自己对将来必然要进入的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以后的生存做好准备,也让自己掌握的理论(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中的常识)有一个联系实际的机会。这,就是我进行社会实现的初衷。 在研究生阶段,我进行的社会实践主要有两次:1.清华同方XXX设计所研发实习;2.XXX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业务实习。在XXX 设计所时,我参加了基于dsp的一个无线射频产品的开发,我所在科室的同事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大家在工作的时候都非常的努力,除非是讨论问题,要不办公室里非常安静,只听得到敲打键盘的声音,但是一旦开始讨论问题,即使是争锋相对也是有可能的,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跟学校里的同学关系比较相近,这大概也得益于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吧。这一次实习在非常温暖而和谐的环境中度过了,专业上的提高且不提,主要收获了一个大企业对项目的分工和统领,以及技术人员之间的配合。 XXX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负责各种建筑项目招投标、技术咨询和监理的公司,日常的主要业务主要分为内勤和外勤两部分。内勤的主要工作有项目的接收和管理,整理各种文档等;外勤主要是与委托或施工单位的协调和施工现场的监督。我在两边都进行了一些工作,这个单位的同事就显得比较多样,各种层次的人都有。

考察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赴粤考察党建工作的报告 去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我们组织各镇(街道)的党(工)委组织委员一行17人,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闵卫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俞敦谦带队,赴粤考察党建工作。在广东省委组织部的帮助安排下,我们考察了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中山市小榄镇和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南岭村的党建工作,并和当地组织部门及三个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工作交流。 一、一街一镇一村的基本情况 北京街地处广州市越秀区中心,面积平方公里,有82条自然街巷,是广州市老城区传统的商业中心,名闻遐迩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贯穿其中。辖区内有万户计万人,设有14个居民委员会。近年来,北京街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成效显著,先后荣获中国街道之星、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城区街道乡镇发展委员会委员单位、广东省街道之星、广东省文明单位、广州市文明街道标兵等光荣称号。 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中山市的工业强镇、区域商贸中心。全镇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万人,另有长年在镇内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约15万人。小榄镇的经济以工业为主体,至20XX年底,全镇有工业4600多家,其中规模(年产值500万元以上)340家,形成了五金制品、电子电器音响、食品饮料、服装制鞋、化工胶粘、印刷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工业产品有300多个种类,涵盖了轻工业品的大部分门类,并催生了一批象华帝燃气具、乐百氏、固力门锁等中国名牌产品。20XX年1-10月,全镇经济总收入189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164亿元,税收近11亿元。 南岭村是龙岗区布吉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深圳市中部,面积 平方公里,有村民190户、800人,外来劳务工3万多人。20XX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亿元,纯收入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0万元。目前村集体固定

城市商业综合体调研报告

城市商业综合体调研报告 历史+商业—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的新地标,是外地游客来上海旅游的必到之地,是上海的白领一族体验小资生活的专属地,居住在上海外籍人士进行交流和聚会的根据地。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这有机的组合与错落有致地巧妙安排形成了一首上海昨天、明天、今天的交响乐,让海内外游客品味独特的文化。 地理位置: 上海新天地坐落在市中心,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毗邻黄陂南路地铁站和南北、东西高架路的交汇点。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81弄。 轨道交通:1号线(黄陂南路站),10号线(新天地站) 公交线路:公车146、781、911、926、42、大桥1线、146(内圈)、隧道8线等 机场线路:从机场六线(浦东机场站)上车至(紫金山大酒店站)下车转775路(东方路站)上车至(连云路站)下 基本情况: 新天地位于城市“中心的中心”,距淮 海中路高档消费业区600米左右,占 地面积52万平方米,紧邻淮海中路 商务圈,北到太仓路;西到马当路; 南到自忠路;东到西藏南路 开发理念: 改变原先的居住功能,赋予商业经营 价值,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 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 购物、演义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 娱乐中心。

研究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71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研究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付出辛苦的劳动,收获一份珍贵的经历,得到一种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在烧烤店里的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赚钱的不易。每天从早9点到半夜12点有时会更晚,只要客人不走就不能下班,中午也没有时间休息,真的好累啊!刚去的前两天我都有放弃的念头,但是我想就这样放弃了实在不甘心,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撑住,不能半途而废。慢慢的适应了那的生活和工作。 刚去的前几天我在前台干服务员,客人来了先给客人拿菜单,客人点好单后再给客人报一遍他所点的东西,以免出现错误。然后找串拿到后

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

2016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 2016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经过多方接洽,我终于得到来上海惠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实习的机会。虽然我实习的是销售部门,跟我平时所学专长无多大关系,但还是很兴奋,毕竟能够在公司里感受一下上班族的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第一天出门的时候我便告诉自己,我可要认真一点,真真正正学一点对我有用的东西。 刚开始几天的适应期,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好的多,因为跟部门的负责人之一正是我的校友,而我的任务便是协助他做好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 以前都以为销售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岗位,然而此番亲身体验让我不得不对它做出一个最新的认识。因为,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的生长到最终获得收益,当中的每个流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销售这一环节环节当然也不例外。 实习刚开始,面对每天不断的电话资讯,我都有点慌乱了,实在是应接不暇,而且开始几天对公司的整个业务以及产品的一些特性都不是很清楚,

然后便每每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幸好这时领导及时给予了指导,我也开始耐心的搜集、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不清楚的地方也不厌其烦的问身边的同事,慢慢的便开始掌握了一些门路,不到几天我已经能够应对自如,面对来自各式各样的客户的电话,我都能够应付自然、处乱不经。大概十来天之后,实习开始进入正轨,每天熟练的处理公司分派的任务,都算比较顺利,偶尔被难道了,在同事的帮助下也都能够迎刃而解,慢慢的,感觉自己就真的像是公司的一员一样,其实在当时自己确是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因为我知道我每天都实实在在的在为公司做事。 当然,事情不可能总顺顺利利、波澜不惊。那天,经理忽然分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跟一个比较大的客户单独面谈。可想而知,当时自己是挺紧张的,因为之前都是在电话里跟客户交谈,电话通常都较短,谈的也是表面层次上的事情,比较容易应付。但是面谈就大为不同了,初生牛犊怎能轻易将一个老江湖摆平呢,况且这次对方还是公司的一个大客户,事关重大,万一一个闪失,对公司的影响可不小。 这时,经理似乎看出我的紧张心态,就拍拍我的肩膀,一脸微笑的说:没事的,你来公司就是要来锻炼的嘛,要多给自己一点信心! 看经理一脸期望值颇高的表情,我知道这回我可是真的要上前线了,于是,

公共管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9f10100238.html,)/社会实践报告 〔公共管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 ▲公共管理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一: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XX级公共管理班,我叫XXX。时光飞逝,流年似水,转眼间,XX年西南大学智力支 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六盘水智力支乡小分队开展 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仅是短暂的十几天,但那清晰的回忆,清澈的眼神,宁静的校园,淳朴的清远注定要成为我们美好 的回忆,这是一种既单纯又珍贵的爱的回忆,在那安静的清 远村庄中流淌,同时也在我们每个队员的炽热的心中流淌今 天我感到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做社会实践报告,我这次以 副队长的名义参加西南大学贵州省六盘水小分队暑期三下 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活动地点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陇脚布依乡。我们的活动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志愿 者的名义协助六枝人民政府举办布依六月六文化节;第二部 分是进行新农村调查;第三部分是义务支教。下面请允许我 以pp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我们的活动过程。 布依文化节篇: 六月六当天,太阳撒下第一道光辉时,震耳的鞭炮声便

欢快的响起,紧随着便是喧天的锣鼓声,热闹便一发不可收,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非常重视的节日,有过小年之称。当节日来临之时,布依男女老少集聚一堂,共同庆祝的美好的时刻。XX年7月27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六化节的日子,我 们西南大学贵州六盘水小分队总计33名队员来到这盛大节 日的现场,非常荣誉地以志愿者的名义参与到这富有文化气息的节日,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早在XX年7月21号那 天起,我们队就开始进行文化节的准备工作,志愿者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的原则,围绕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唱响主旋律、将我们的热情与激情投入到文化节的准备工作上。我们有的队员利用自己的特长协助政府修改策划书、安排节目的报名与筛选、协助选拔主持人。我们男生队员发挥不怕吃苦的精神进行搭建舞台等。在XX年7月27日,我们队员积极组织后勤工作,包括接待领导、安排演员的更衣室、提供免费水服务、设点进行避暑药的领取、协助保安人员一起维持秩序等。除此之外,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们还进行现场的清理,还给活动地点一份清洁的美丽。 调查篇: 我们的调查活动和支教同时进行,在不耽误上课的情况下我们就下乡进走访调查,我们都怀揣着激情与新鲜感步行

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完整版)

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五篇: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 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 1.4%,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办公厅赴广东调研组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 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 7.8%,不仅高于全省1 4.5%全国

第1页共15页

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 4.6 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 6.6%;实际利用外资8 7.98 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 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 一、 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 年的2 5.8: 4 5.5: 2 8.9 发展为1994 年的 8.8: 5 1.2:

上海杭州商业综合体考察报告

2010年4月1日到4月6日,我公司组织人员对上海、杭州的近十个商业综合体项目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以期对我司所属1-10商业地块项目的开发有所裨益,考察结束后,我们认为上海大宁国际广场、浦东金桥商业广场、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和杭州大厦四个综合体项目在其开发过程、运营管理等诸方面对我公司1-10商业项目的开发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一、综合体要做大 目前商业综合体作为最流行、最时尚的一种全业态整合的新地产开发模式,越来越被地产开放商青睐,其不同于住宅开发的最大方面是综合体本身具备的自我盈利能力和多种资源的整合能力,开发商不仅可以通过销售物业直接获利,同时可以通过自持物业,得到融资机会和后期更大的物业升值空间。对开发商而言持有型物业是个机遇,同时也是极大的挑战,对其资源整合能力、资金实力、可持续性经营能力等都是很大的考验,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控制可销售物业和自持物业之间的合适比例。在对沪杭这几个综合体细致分析后,我们认为商业综合体要做大、做强才会有出路,因为只有做到足够大的体量才有可能做出更丰富的业态来吸引更多的客流,才会具备日后经营中进行业态调整的可能以抵御市场风险。对于中国铁建地产1-10地块而言,具备明显的做大、做强的优势:一是1-10地块本身所具有的26万平米的体量优势,加上当前的市场预期较好,开发资金不是制约地块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发商有足够的实力将开发工作做细,这是做大、做好综合体的先决条件;二是出于创建中国铁建商业地产品牌的考虑,务必以此为契机,坚持高起点、大成就,以承担深远的社会责任为已任,仿效中粮大悦城、华润万象城、万达广场和宝龙商业广场等成功案例,全国联动,走多物业形态开发的道路,做出属于中国铁建自己的商业地产品牌,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品牌的价值;三是地块周边的环境日趋成熟,未来地块区域内将有非常丰富的人口资源以及较高的购买力,而类似本项目的地块资源在区域内却日渐稀缺,不可复制,应把眼光放长远。建议通过第三方顾问公司的独立市场研究,结合中国铁建地产自身的品牌诉求,谋划发展战略方针,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综合体要有明确的主题 这个主题不是简单而直白的类似“汽车公园”“建材家居”之类的主题,而是类似“公园里的商业,商场的公园”、“家庭购物、娱乐中心”这一类的主题,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办公厅赴广东调研组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不仅高于全省%、全国%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

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发展为1994年的::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

综合考察报告模板(1)

关于刘亚琴同志综合考察报告 中共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工程经济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 2016年12月15日

关于刘亚琴同志的综合考察报告 刘亚琴,女,汉族,1996年6月出生,原籍河南省沁阳市,家庭出身农民,本人成分学生,高中学历,专科在读。身份证号:xxxxxxxxx 一、政审情况: 根据本人介绍和组织审查,该同志历史清白,其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清楚,具体情况如下: 该同志出生于农民家庭,2009年10月在沁阳市外国语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003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北小学就读(证明人:司学正)。 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在沁阳市外国语中学就读(证明人:张秋纯)。 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沁阳市第一中学就读(证明人:刘亚芳)。 2015年9月至今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原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就读(证明人:谢雯)。 2015年6月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8月被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录取。现就读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工程经济系2014级《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该同志历史清白,没有参加任何反动组织。 2016年12月6日至2016年12月10日党组织以函调信的

方式对该同志的家庭成员父亲刘军平,母亲常爱利和主要社会关系姨姨常希罕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重大的政治问题和历史问题。 二、组织培养、考察情况: 该同志于2015年9月向工程经济系学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 申请书以后,我系学生党支部对该同志进行了长期考察,发现该同志思想进步,方向明确,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重要 会议精神,并能够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及时地向党支部递 交思想汇报。2016年12月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该同志曾于2016年10月9日—2016年10月24日参加了工程经济系2015 年下半年业余党校的培训班,2016年11月22日—2016年12月6日参加了河南财政金融学院2016年下半年业余党校的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该同志对党的认识有了逐步的加深,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同时也端正了入党动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能以共产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三、现实表现情况: 该同志自入校以来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及时按照要求完成系领导和老师交给的其它工作。个人素质良好,有吃苦实干精神,生活中艰苦朴素,待人诚恳,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积极参加校系组织的各项活动,无不良行为和反应,为广大同学树立榜样。

日本大阪难波城城市综合体考察报告

日本大阪难波城城市综合体考察报告 一.难波城总体规划大阪是继东京后日本第二大城市。它位于全国中央位置,以完善的铁路网贯通各地,是前往古都奈良和京都的最佳起点。 开发商:Nankai Electric Railway Co., Ltd(南海电铁株式会社),Obayash i Corporation南海都市创造株式会社 概念设计:美国Jon Jerde设计公司 项目管理公司:Wasa Sakamoto 获得日本2004年最佳建筑与环境设计奖

总体布局 白天立体鸟瞰照片一期开发总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4万平方米,办公楼8万平方米。第2期76,600m2,合计243,800m2。难波城的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开发商NK电气铁道公司邀请捷得公司为其设计一座对大坂产生形象具提升意义的建筑作品。捷得因此把难波定义为公园,为拥挤喧嚣的城市带来一片绿洲。沿着一坐30层的高塔,难波彰显了一种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空中花园、屋顶绿树,公园直接跟大街相连,为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人们可以欣赏成群的大树、岩石、悬崖、草坪、溪流、瀑布池塘及露台,人们徜徉在空中花园中尽享体验式购物的乐趣。难波公园可谓集人文、娱乐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式体验购物的杰作。 立体鸟瞰照片一期公园 面积8000平方米,绿地面 积3000平方米,广场与通 道4700平方米。

一期树木及花草种类???235種約40,000株,土层深度最深80CM,较浅3 0CM。 顶部花园场景二、业态规划与动线设计特点业态平面图本项目本馆与南馆的主力商场是日本高岛屋,公园的主要业态是:商店与餐饮店,咖啡

专业硕士实践报告范文

专业硕士实践报告范文 专业硕士也是要出去实践的,那么实践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专业硕士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报告题目:姓名:学号:工程领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撰写日期: 拟实践方向: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等方向 拟实践内容概述:参与电容电表的整个研发设计过程 基本理论知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用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换技 术等基本的理论知识,电路知识以及测试方面的知识也很重要。 实践要求的基本技能: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的掌握,对电气行业相关行业标准的了解,

要求比较强的动手能力还有测试仪表仪器使用的相关知识等。 实践拟出的成果概述:(1)查找电容电表相关方面的资料,做好总结,为参与研发电容 电表做好相关知识储备。(2)协助使用protel99se软件绘制出相关的原理图和PCB板图。(3)制版后协助完成PCB版上相关元器件的焊接。(4)完成组装好后对电容电表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并对测试过关的电容电表进行调试。 一、实践目的及意义 践目的及意义、实践的主要内容、实践计划执行情况、实践的主要成果等。 二、实践的主要内容 三、实践计划执行情况 四、实践主要成果 五、实践报告审阅和成绩评定

1、实践内容 随着工业过程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实验室等相关需求企业对自身的一些需要进行大量重复性工作的机电控 制设备提出了一些自动化工作要求。我在xxxx测试控制设备厂进行专业实践时,主要就是结合某企业的设备自动化升级改造要求,对该企业原有的一套手动控制传动设备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在近一年的专业实践中,我全程参与了该改造任务的全部工作,这对我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本专业现有加工与设计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认识与提高。 针对原有的手动控制传动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多学科领域交叉与融合的研究过程。在本次专业实践工作中,首先在多次深入了解该企业现有的手动设备的工作情况与性能需求 以及使用方其他一些设计要求等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现有设备的自动化设计改造方案,该方案力求设计合理、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节约人力并提高产品可靠性等目的。通过该设备的升级改造,在与实习企业兴平市秦通测试控制设备厂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积累了一套手动控制设备升级改造为自动化设备的实际设计与改造经验。本次实践工作的总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生实习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352-28 研究生实习报告模板(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研究生实习报告模板(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搭车回到公司的时候已是晌午,心里一直不能平 静,尽在责怪自己之前怎么没有好好把问题弄清楚, 否则也不会当场出漏子。 在职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回到办公室,一坐下来 便开始发呆,一会经理从身边走过,我抬头看了一下 他,他只是像我点头微笑,之后便径直回自己的办公 室了。我忽然想起来,我还没去汇报呢。于是便敲门 进去。未等我先开口,经理却先说话了:呵呵,我都 知道了,怎么样,这就是真正的考验,虽然这次你没 有成功,但相信一定长了经验,失败乃成功之母,不 管做什么行业都不能害怕失败,等你积累了足够的经 历,将来便都能够应付自如了。另外告诉你,今天这 位陈先生是老客户,其实他的订单早就签好了的,今

天只是让你去锻炼一下而已啦。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心头的石头也终于能够放下来了。正如经理所言,失败并不可怕,多锻炼多积累经验才是最重要的。真的很感谢公司安排给我一次这么好的锻炼机会。 在职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不知不觉,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工作也接近尾声了。能够在公司里发挥自己的能力,并通过努力实实在在的做事,为公司创造一定的价值,不管多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才能,加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同时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又提高了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了准备。 在职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虽然说一个月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在这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韧劲。相信此次的社会实践会对自己今后踏入工作岗位带来很大的帮助。在这期间所积累的宝贵的工作

领导干部考察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领导干部考察报告 干部考察,是党组织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鉴别和评价的活动。考察材料是在考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材料。它是干部考察结果的基本表现形式,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历史地了解熟悉干部的重要途径;是鞭策教育干部的重要方法;是探索干部成长规律,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重要资料。干部考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是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反映。如何撰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才能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干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功夫。 一、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1、要树立好的思想作风。在撰写干部考察材料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一方面,必须从干部德才表现和客观实际出发。必须选取准确无误的材料,注意用实事说话。一是要善于运用事例。要选择一些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打动人的事例,才能使评语实实在在,令人信服。二是要善于运用数据。一个干部的德才表现如何,有无实绩,有了事实和中国教育总文档频道数据说明,就会一目了然。三是要善于运用干部的工作成果。考察材料中,不仅要写干部做了哪些工作,而且要写这些工作有无成果,不能满篇都是些”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另一方面,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首先,对考察中了解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认真进行分析,善于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考核时,由于谈话对象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和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等于客观事实,有的可能掺杂着个人好恶和偏见。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考核中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当成客观事实,不加核实地写进考察材料中。其次,要避免思想上的片面性。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最容易导致德才评语偏离实际或以偏概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看待优秀干部时,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善于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防止”一好百好,差也是好”的倾向;在看待后进干部时,要在准确把握其缺点、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其成绩和优点,防止”一坏百坏,好也是坏”的倾向。

城市综合体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城市综合体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目录 第一篇:芙蓉区城市综合体调研报告 第二篇:都正街城市综合体建设调研报告 第三篇:商业不动产专委会发布城市综合体开发调研报告 第四篇:2020年最新无锡市大型城市综合体,特色商 业街,文化创意园调研报告 第五篇:城市综合体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芙蓉区城市综合体调研报告芙蓉区城市综合体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尤其是推进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已成为中国最具前导性和拉动性的行业力量。城市综合体(hopsca)主要集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公园(park)、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会展中心(convention)和公寓(apartment)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多 业态的大型建筑体。今年以来,火星街道通过实地察看、召开会议、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充分获取来自各个层面 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就芙蓉区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作出了一些总结,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芙蓉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区委、

区政府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城市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初步建成了基础设施比较齐备、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环境容貌明显改观、特色较为鲜明的城区。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步伐,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在辖区内建设多功能城市综合体的设想,此举预示着芙蓉区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形态已发展到较高程度,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重点关注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和建设。二、当前芙蓉区发展城市综合体的优势、劣势、机会及面临的竞争压力。相比兄弟城区,芙蓉区在发展城市综合体上的主要优势有:(一)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地处老城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cbd中心商圈、火车站近在咫尺,根据这个特点,着力打 造以中央商务区、交通枢纽型为主要特色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能更好地提升我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着力打造的韭菜园历史文物一条街,将会是我市的“露天博物馆”,为此围绕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主要业态内容的项目是我区发展城市综合体的又一关键举措。 (三)开发风险低收益大。相对兄弟城区而言,芙蓉区密集的人口、城市基础配套的客观市场需求,适合开发风险相对较低、收益也更大的以购物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推进城市综合体的困难也十分严峻,主要劣势有: (一)市场还不够活跃。城市综合体项目是一种多功能的建筑群体,开发的房产项目均为中高档住宅和高端写字楼,并配星级酒店和大型商贸中心,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运营能力、招商能力、开发节奏等方面要求也相当高,加上因市场形势、融资压力等引发的项目方案变更、多方变化、项目重新报批问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办公厅赴广东调研组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范文内容地图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 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XXTOP100范文排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个城镇,8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